2021年七年級地理教案湘教版
地理科學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已成為國土規劃、工業布局、政府決策的重要理論依據。協調人口和資源及環境的關系,離不開地理科學。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年七年級地理教案湘教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七年級地理教案湘教版1
美 國
教學目標:
(一)在圖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領士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結合美國國旗圖案設計上的變化,利用不同時期的美國地圖,探討美國領土的擴張情況。
(三)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美國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突出自然災害。
(四)運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基本特點。
(五)舉例說明美國在工業化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并作簡單分析。
(六)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人口和種族方面的基本概況以及華人與華僑對該國科技與文化發展的貢獻。
(七)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主要城市及交通運輸特點。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出示圖“美洲”圖,取一面美國國旗,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并請回答正確的學生將星條旗貼到地圖上美國范圍內。
“領土組成”部分
1.出示國旗并簡單介紹墾區和條紋區的含義。
2.讀圖3-31,觀察美國所臨海洋和鄰國,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帶、熱帶、大洋洲等)。觀察本上的慶要山脈、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紹首都華盛頓和哥倫比亞特區。
“高度發達的經濟”
經濟概況部分:
農業大國部分:
1.指導學生閱讀圖3-33,分組討論:a.農業地區專門化與美國農業;b.農業生產專門化與美國農業。
2.歸納學生觀點,指導:農業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水、土、光、熱等),有效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3.小結;美國的農業模式使之成為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
4.設問:美國是世界糧食出口國,為什么還要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農產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生產地在熱帶;b.美國本土在北溫帶,缺乏大面積的熱帶地區。
6.小結:美國盡管糧食產量多,是世界農業大國,但由于緯度位置的原因,還需要大量進口生長在熱帶地區的農業產品。
工業大國部分:
1.介紹美國工業經濟特點:一方面是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術的研制與開發居世界地位。這說明美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的國家。教師在介紹時可列舉美國各工業部門的產量及世界排名情況,讓學生有感性認識。
2,介紹美國“夕陽工業”與新興工業的競爭狀態,可出示一些數據或產值對比,讓學生從數字上領悟到:傳統工業逐漸衰落,新興工業蓬勃興起。
3.引導學生提升到理論認識層面:能源、資源密集型的傳統工業與技術知識密集型的新興工業的劣勢和優勢。
4.可安排學生對就近的科技工業園進行參觀訪問。
生態、環保問題部分:
本部分實際上是將教材編排稍作組合,分兩大方面探討美國的生態環保問題:一是美國農業開發使“黑色風暴”多次發生。二是經過不斷的治理,現在美國的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已不太嚴重。
人口部分:
人口構成和人口分布。人口構成主要有歐洲白人后裔、亞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城市部分:
1.在圖8-48上找出美國的重要城市,確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7個主要城市的資料,收集課外資料并補充休斯敦的有關資料。
3.課堂小活動:請你當導游員,向游客(同學)介紹美國的8個主要城市??茨奈粚в螁T講解得最詳細準確,掌握的資料最多。
4.評出導游。
課后活動:
收集資料,了解華人與華僑對美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也可舉辦小型的相關人物及事跡介紹會,如李政道、楊振寧的事跡介紹等。
小結: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環境遭到破壞是很難恢復的,我們應當有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
2021年七年級地理教案湘教版2
教學目標
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記住卡拉奇。
知道印度河對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自然條件對巴基斯坦農業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關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為新增加的選學內容,教材講述的內容較少。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征。由于其內容許多在總論部分已經涉及到,為了避免重復,所以只是重點突出的設計了兩個標題。
“南亞西北部的伊斯蘭國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亞西北部,這一點對它的氣候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其經濟發展。宗教問題是南亞尤其是印巴之間的一個重要問題。
“印度河平原為經濟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說明印度河平原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該地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農業、城市、工業的發展,主要以印度河為中心進行。
關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議
巴基斯坦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應使同學了解其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宗教及風俗習慣等,可以布置學生查找一些有關的資料,以事例說明印度與巴基斯坦在領土、宗教等問題上的爭議,關注南亞與我國西南相鄰國家局勢的發展變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
對于巴基斯坦自然條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該節體現得較充分,可以將該節作為一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關于“巴基斯坦”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印度河對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教學用具】巴基斯坦景觀圖片;巴基斯坦地形與降水圖;印度河與印度河平原圖;巴基斯坦鐵路線、主要城市等分布圖
【教學過程】
(引入)上節課學習了印度,這節課學習與印度關系非常密切的國家----巴基斯坦
(板書)第三節 巴基斯坦
(提問)談談你對印巴關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
(學生自由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景觀圖片)
(總結板書)一、南亞西北部的伊斯蘭國家
悠久的歷史
民族與宗教
(承轉)巴基斯坦屬于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呢?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幾個區域,今天希望大家通過讀書和討論,試著分析巴基斯坦農業發展與工業發展的條件和特點。
(展示巴基斯坦地形與降水圖、印度河與印度河平原圖)
印度和對巴基斯坦經濟的發展具有什么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歸納):
由以上分析得出, 巴基斯坦境內大部分地區自然條件惡劣,限制巴基斯坦發展的因素主要自然條件是—水,所以,農業、人口、城市、交通線等都分布在印度河平原或三角洲上,因此,印度河平原對于巴基斯坦來講非常重要。
(提問)巴基斯坦主要農作物有什么?
可以發展什么工業部門?
(學生回答)水稻、小麥、棉花---紡織工業
(板書)二、印度河平原為經濟中心-----農業為主
(提問)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由哪些?首都市的城市嗎?
(學生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觀圖片)
(板書)三、主要城市:
首都---伊斯蘭堡
城市、港口---卡拉奇
(反饋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巴基斯坦
一、南亞西北部的伊斯蘭國家
1、地理位置
2、悠久的歷史
3、民族與宗教
二、印度河平原為經濟中心
三、主要城市:首都---伊斯蘭堡,城市、港口---卡拉奇
探究活動
上網查找巴基斯坦的風俗、與印度之間的關系等資料,討論印巴沖突升級帶來的影響。
目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021年七年級地理教案湘教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
2 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3 了解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
能力目標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2 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 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 亞洲的位置特點;
2 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教學難點:
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在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將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域的地理環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觀察一下亞洲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個半球?
小結: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完成P3活動一 1題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動一 2題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動一 3題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或看課本P4圖7.3 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主要山脈及山峰(喜瑪拉雅山及主峰等)
B組:主要高原(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組:主要半島(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等)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完成P5 活動 4、5題
板書設計:
第七章 亞洲
第一節 “日出之地”――亞細亞洲
一、位置
緯度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所跨的緯度約90度,經度約164度。
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瀕地中海。位于歐洲西側、非洲東北側、大洋洲北側、北美洲西南側。
邊界:亞洲西部以烏拉爾山脈、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部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連,東部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亞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2021年七年級地理教案湘教版4
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前播放《愛在文登》歌曲,創設情境,活躍氣氛,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聽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愛在文登)對,愛在文登,那么,請同學們看這組圖片,你們能說出這是我們文登的哪些地方嗎?對,非常好!這是青龍生態旅游度假村、這是文登學公園、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園、最后一幅是昆崳山風景區。
這些都是我們文登著名的旅游勝地,它們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則建在鄉村。(導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們文登人自己的歌《愛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點的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我們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我們統稱為聚落。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有關聚落方面的知識。
二、新授知識:
第一部分:聚落與環境
(一)出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請大家看課本87頁圖文內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自主學習。(板書: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類型有哪兩種呢?誰來說說?(板書:鄉村與城市)大家對城市和鄉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城鄉,感受城鄉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它們間的差異。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的圖片:圖片中有什么?誰來說說?
正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鄉村中有農田、果樹、池塘、有通往小鎮的小路。鄉村聚落中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相對應他們所從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這是一組有關城市聚落的圖片,在圖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們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工作?(工業、商業、服務業)(添加了更多的圖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差異的表格。誰來說說?(師出示表格內容)……
(二)小組合作
同學們,前面我們了解了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樣形成的嗎?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板書:形成、分布、形態)
(三)交流展示,師總結
(一)承接:請同學們看屏幕,這里有四幅圖片:沙漠、極地、高山、平原?,F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你會帶領你的子民選擇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選擇把家安在D這里,也就是平原地區。哪個小組起來說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區,B是寒冷的北極,C是地勢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在比較中我們發現,自然環境的優劣對聚落的形成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結: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體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生答)
1、承接: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聚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當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們就以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為例,學習聚落與環境的關系。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內容。(板書:民居與環境)
2、小組內交流答案。請同學們看屏幕,西亞的民居、東南亞的民居,他們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特點?這位同學,你起來說一下,好,誰還有補充?這位同學,你說!很好!最后老師來總結一下,請看屏幕!……(師看屏幕講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威海這里有沒有與我們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誰來說說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我們威海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區有沒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請大家再看一組圖片。(出示江南水鄉、蒙古包、泰國高架屋、日本的輕木質房屋、云南麗江古城等圖片并講解)。云南麗江古城是我國的傳統聚落,我們國家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聚落,對于這些聚落,我們是應該保護還是拆除呢?請同學們讀課本90頁,思考這個問題。(保護or拆除)(保護,并且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類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館和窯洞旅館圖片加以講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觀察其建筑外貌,分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使學生對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理解的更為深刻)
四、鞏固: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記憶一下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了解了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五、課堂總結。
2021年七年級地理教案湘教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氣溫的觀測方法,了解日均溫、月均溫、年均溫、日較差、年較差的概念。
2.舉例說出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3.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能力目標
1.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畫和分析氣溫變化曲線圖。
2.通過繪畫氣溫變化曲線圖,提高學生的繪圖、讀圖分析能力。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分析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理解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的例子,培養學生養成關注生活的意識。
2.培養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3.培養學生養成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氣溫分布的規律。
2.通過冷暖色調差異來判讀氣溫的地區分布差異。
教學難點:
繪畫、分析氣溫變化曲線圖;等溫線圖的判讀
教學過程
【導入】 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到天氣預報時,了解了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怎樣報道天氣預報?
學生:陰晴、風雨......
活動2【講授】講授新課
提問 大家是不是經常聽到氣溫這個詞?大家是怎樣理解氣溫的?
課件展示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變化
一、 氣溫與生活
教師 生活中,人們比較關心一天中的氣溫和最低氣溫。描述一個地方的氣溫,還要使用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
板書 1.氣溫
讀圖 讀出各時刻的氣溫。
引導 教師出示氣溫計,告訴學生氣溫的測量方法及其單位,讓學生看氣溫計說出當時的氣溫。
閱讀 同學們打開課本,看閱讀材料,了解氣溫的觀測。
轉承 通過觀測,我們可以獲得每一時刻的氣溫,那么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是怎么來的呢?
學生回答 ……
課件展示 2.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數
3.月平均氣溫:一月內各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4.年平均氣溫: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轉承 午熱晨涼,冬寒夏熱,氣溫在不斷變化。一個地區的氣溫變化是有規律的,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課件展示 二、氣溫的變化
讀圖 同學們看圖3.11“氣溫日變化”和圖3.12“氣溫年變化”。
教師講解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最低氣溫與最高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
課件展示 1. 氣溫日(年)變化:以一天(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2.氣溫日較差:一日內,最低氣溫與最高氣溫的差。
日出前后 14時左右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課件展示 3.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陸地上 7月 1月
海洋上 8月 2月
4.曲線越彎曲,氣溫的變化越大。
引導 了解了氣溫日較差和氣溫年較差,我們一起來看55頁的活動。
1. 閱讀氣溫曲線圖的活動,可按教材要求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閱讀圖3.14。
(1)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7月,數值約為22 ℃;
(2)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在1月,數值約為1.5 ℃;
(3)氣溫年較差為20.5 ℃;
(4)該地氣溫夏熱冬涼,年較差大,四季分明。
此外,可補充問題: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現什么樣的形狀?進而說明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溫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2. 畫氣溫曲線圖,除按教材中的要求和步驟外,應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把握圖幅的大小。第二,把握縱坐標的溫度差,溫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畫圖。第三,將各月的氣溫數據用點標在圖上,最好先就相應的月份和氣溫值畫一條十字交叉線,然后在交叉點處標上點。第四,畫曲線時,既要使曲線平滑,也要使曲線通過每個點的中間。
不同地方氣溫也是不同的,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氣溫的分布。
課件展示 三、氣溫的分布
引導 世界各地冷熱不同,氣溫的分布有很大差別。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我們首先來看看什么是等溫線,等溫線有什么特點?在前面講地形圖的判讀時,我們講過等高線,同學們還記不記得什么事等高線?
( 點一名學生起來回答什么是等高線……)
教師 是的,等高線是海拔高度相同的點的連線。同樣的道理,等溫線就是溫度相同的點的連線。
提問 那么等溫線有什么特點呢?同學們看圖3.16,歸納等溫線的特點。
學生 等溫線上的點溫度相同……
教師總結 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當等溫線呈封閉形狀時,如果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課件展示 1.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2.呈封閉形狀的等溫線,若中心氣溫>周圍氣溫 高溫中心;
中心氣溫<周圍氣溫 低溫中心。
引導 我們生活在山區,大家有沒有爬過山,爬山的時候,在山腳和山頂,你們覺得溫度一樣嗎?
學生 不一樣。山腳的溫度比山頂的氣溫高……
教師 大家看圖3.16,“氣溫的垂直變化”,總結氣溫的垂直變化規律。
( 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 )教師總結: 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C。
課件展示 3.氣溫的垂直分布規律
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C。
轉承 剛剛我們了解了氣溫的垂直變化,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不同緯度氣溫的變化和同一緯度不同季節氣溫的變化。教師總結 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課件展示 4.氣溫的水平分布規律
活動 大家看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完成思考題。
( 答案:1.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2.年平均氣溫高于20 ℃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于-10 ℃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需注意,對于一些地方等溫線凹、凸的原因不必作解釋,以免加大教學難度,但要會比較南北半球等溫線分布的規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值逐漸增大,南半球等溫線值逐漸減少。)
活動3【練習】課堂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