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地理教案 >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 沐欽 地理教案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如何寫?地理定位研究、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迅速開展起來,不僅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取得了大量過去所沒有的資料和數據,促進了地理學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 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征

2、 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3、 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系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 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征。

情感態度目標:

1、 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系,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復雜的氣候: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連云港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P7“亞洲氣候類型圖”)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2、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3、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4、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并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5、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

6、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農業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8、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活動】

展示非洲氣候圖P9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板書設計:

復雜的氣候: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制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愿意學習地理學科的愿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于為什么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后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么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于質疑并勇于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衛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說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并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著赤道繞地球飛行一周,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于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先有學生來說,老師最后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復習

小結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會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所產生的晝夜更替與時間的差異現象。

2、能夠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3、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說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其所產生的季節變化與熱量差異現象。

4、能夠結合當地季節變化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的關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說出五帶劃分的界線,并能夠舉例說明各帶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帶的名稱和界限

3、公轉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4、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

難點:

1、自轉產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帶的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原來地球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始終在運動著。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隨地球自轉一周正好是八萬里。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及其產生的現象。

活動【活動】演示地球轉

教師用手輕輕轉動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

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地球繞著什么在旋轉?(地球繞地軸旋轉)

再提問:地球自轉是什么方向?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和南極上空看又是怎樣的,北逆南順)

注意:在這里先讓學生明白“東”、“西”的含義。

學生上講臺演示

演示講述:

地球轉一圈需要的時間,也就是自轉的周期是多長呢?先來看這個演示。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地球時時刻刻都在太陽的照射下。同學們想想陽光照射下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為什么只有半邊是白天呢?(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由此可知形成晝夜現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轉時,轉一圈要經過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也就是說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多長(一天或約24小時)。

學生讀P11圖1.14晝與夜

晝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圍(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晝半球)。提醒學生注意晝、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經過南、北兩極點。

注意觀察晨昏線與太陽光之間的關系。

提問:剛才演示時同學們看地球自轉了嗎?如果地球自轉會產生什么現象呢?

活動【活動】演示地球自轉,說明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用手電筒照射自轉的地球儀,在地球儀的球面上選取2個點(北京、紐約)。

轉動地球儀,當太陽照射北京,紐約是白天還是夜晚?轉動180度,。再看,哪個是白天?哪個是夜晚?連續轉動,北京和紐約出現了什么情況?(晝夜更替)

也就是說晝夜更替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轉)

在轉動中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見到日出。當北京是正午時,烏魯木齊也是正午嗎?

指導學生看書P13圖1.17并請學生解釋:

1、北京的暢暢和美國的姨媽在同一時刻電話問候,為什么時間不同?

2、半夜時分,中國球迷觀看NBA球賽

總結:由于地球自轉,東西位置也就是經度不同的地方,時間是不同的。

活動【講授】總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請同學們結合活動演示,總結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

教師補充,地球自轉產生了三種地理現象。分別是: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2、晝夜更替3、時間的差異。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對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總數,說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

2、學會通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資料,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的快慢;

3、學會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并能簡單分析其成因。

4、運用資料和地圖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比較、討論、探究,獲取新知。

5、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分析、歸納、合作的能力。

6、初步形成科學的人口觀,感受自然條件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一、新課導入

由二孩政策的新聞視頻導入。

活動2【活動】二、探究學習一:世界人口的增長

1、看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了解世界人口增長情況。

(1)指導學生根據數據變化了解世界人口不斷增長的特點。

(2)根據人口每增加10億所經歷的時間長短,分析人口增長的速度。

(學生看圖分析數據后歸納總結)

過渡: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口增長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看課本P70圖4.1,并結合文字敘述分析世界人口增長所經歷的階段。

(1)指導學生讀圖步驟。

(2)學生圖文結合試著分析。

(3)全班交流,請生看圖分析。教師引導。

(4)提出疑問,試著分析每階段人口變化的原因。

【明確:l800年前,人類適應自然環境能力差,因戰爭、自然災害和疾病等原因使人的壽命很短,每年死亡的人數多。在這之后醫療條件改善,人的壽命逐漸增長,死亡人數減少;特別是1950年之后,人口基數不斷增大,增加單位人口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世界人口總數增長也越來越快。】

過渡: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的快慢又用什么來衡量呢?

3、結合具體例子探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明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長率>0時,人口增加,數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人口增長快;自然增長率=0時,人口既不增長,也不減少,人口停止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0時,人口減少,數值越大,表示減少越多,人口減少快。】

小結: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增長的速度越快。

4、讀P71世界各大洲或地區人口數(2010年)及平均自然增長率(2005-2010)圖,自然增長率從高到低排列起來,能從中發現什么問題?

(1)提醒學生學會讀圖。

(2)找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析原因。

【明確:非洲增長最快,歐洲增長最慢。原因:生產水平、生育觀念制約人口增長。】

(3)歸納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和較低的大洲或地區。

(學會合作:結合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內相互探討,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積極完善他人的見解。)

(4)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的地區,人口數量就一定多嗎?

活動3【活動】三、探究學習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70多億人是均勻分布在地球上的嗎?若不均勻,哪些地區人口稠密、哪些地區人口稀少呢?

(1)、怎樣來衡量一個地區的人口疏密呢?

【明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疏密狀況用人口密度表示。】

(2)計算某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義。

【明確:人口密度=該地區的人口總數/該地區的總面積。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數。】

(3)、探討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和原因。

合作探究:①觀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找出人口稠密區和人口稀疏區。

②討論影響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認真看圖例,找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和1人以下的地區。

②結合P65圖3.28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和課本最后附頁的世界地形圖從位置、地形氣候等方面分析原因。

a、四人一小組合作探究。

b、交流,補充。

C、師展示課件,加深理解。

【明確: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區,人口稠密。原因:①自然條件優越,四地都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適宜;地勢平坦,多在平原地區;位于臨海地帶,交通便利。②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亞洲的東、南部是人類發祥地之一,農業發展較早,養育眾多的人口;歐洲和北美洲東部的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這些地方自然條件惡劣。】

d、以中國人口分布為例,進一步了解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小結: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口稠密;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人口稀疏。可見,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生存有著重要影響。

2、拓展:想一想,能不能用人口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活動4【活動】四、課堂小結

課后習題

1、目前,世界人口已超過( )

A、40億 B、50億 C、60億 D、70億

2、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 )

A.非洲、歐洲 B.亞洲、大洋洲 C.亞洲、北美洲 D.非洲、南極洲

3、衡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標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長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總數

4、關于世界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因此人口總量最多

B.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C.人口稠密的國家,經濟都欠發達

D.人口稠密的國家,人口總量不一定大

5、歐洲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 B、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C、地勢低平,氣候溫暖少雨 D、河湖眾多,常泛濫成災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2、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圖文資料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會用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通過觀察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并會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經線和緯線特點、緯度和經度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2)會利用經緯網定位。

【教學難點】

(1)東西半球劃分。

(2)經緯網定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的?

[新課講解,研討展示]

(板書)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

板書:1、認識地球的形狀

展示地球衛星照片,使學生了解到地球是一個球體。

向學生提出人類認識地球是球體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總結:天圓地方→根據太陽和月亮形狀推測→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球體→地球衛星照片

拓展:日常生活當中還有哪些例子還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a、(可能出現的事例):站在海邊,搖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b、(事例2)發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承轉: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板書:2、地球的大小

展示:p4 圖1.2 地球的大小

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提出問題:比較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分析地球是一個規則的球體嗎?

讓學生討論,發表看法。

總結: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

承轉:地球那么大,我們研究起來肯定不太方便,那怎么辦呢?人們為了研究方便,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成了地球儀。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并且強調地球儀是個規則的球體。

提問: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別?

(啟發學生積極回答)

講述: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總結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展示:p5 圖1.4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總結:1、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2、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板書:三、緯線和緯度

展示:p6 1.6 緯線和緯度

活動:仔細觀察地球儀,結合讀圖,引導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緯度如何劃分的?

2)度數變化有何規律?

3)如何劃分低中高緯度?

請同學們在圖上描畫出0°、30°、60°三條緯線,認識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讓學生在地球儀標出低緯、中緯、高緯的三個區域。)

4)半球劃分

展示:p7 1.8南北半球的劃分

(學生活動)結合地球儀找出赤道的位置。

(提問)

a、南北半球是怎樣劃分的?

b.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兩側的大洲。

(通過上面的練習,強化練習了地球儀的使用,對發言積極、答案正確的同學,教師應及時表揚鼓勵)

【重點難點突破】

1.緯度的變化規律:度數向北增大的是北緯,向南增大的是南緯,即北大北緯(N),南大南緯(S)。

板書:四、經線和經度

展示:p7 1.9 緯線和緯度

活動:仔細觀察地球儀,結合讀圖,引導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經線是什么形狀?不同經線的長度是否相等?經線指示什么方向?

2)經度如何劃分的?度數變化有何規律?

3)在地球儀上找出0°與180°組成的經線圈,20°W與160°E組成的經線圈,比較這兩個經線圈,看看哪一個穿過的陸地少。

4)觀察圖1.11說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重點難點突破】

2.經度的變化規律

⑴經度的變化規律:度數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即東大東經(E),西大西經(W)。

西經(W)0°東經(E)

3.東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看該地點的經度,如果經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是東半球;如果經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是西半球。

特別提示:不是所有的東經度都在東半球,也不是所有的西經度都在西半球。

記住:小小為東,大大為西

板書: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1、讀圖1.12,簡單介紹經緯網的含義,在此圖中找點如A(40°N,20°W),用多媒體展示舉例講解。

2、讀圖1、13,練習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用經緯網定位,加深學生理解。

3、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定位,查找地名。完成活動題。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南北兩極特殊位置、范圍。運用資料認識極地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

2.舉例說出極地地區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

3.了解極地科考意義和我國主要考察站。了解極地環境保護,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特殊的位置和獨特的自然環境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感受企鵝和北極熊的生活環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極地地區,板書 第五節極地地區

(二)新課:

以丁丁去極地考察為線索,讓學生認識極地地區。

一、知識儲備--認識極地地區

1展示.南北極地區圖,請同學們找出兩極地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及周圍的大洲和大洋。(南極地區是指 以南的地區,以 為主,被哪三大洋包圍,北極地區是指 以北的地區,以 為主,被哪三大洲包圍,北極圈穿過世界最大的島是 。)

引導 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是高緯度地帶,接受的熱量少,是地球上的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過渡:因為特殊的緯度位置使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更為獨特,

板書 獨特的自然環境

二、 極地探險——獨特自然環境

1.讀課本48頁兩則資料,結合地圖請同學們說說北極地區對未來交通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被三大洲所包圍,是北美洲到亞洲和歐洲的空中捷徑。

2.讀課本48頁,結合資料分析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

引導:南極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層厚度2000米,周圍的海洋上有冰山,冰山是陸地上的冰川斷裂下滑漂浮在海面的冰川。是豐富的固體淡水資料,具有:冰雪高原:之稱。

3.讀課本48頁,根據圖中資料分析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

酷寒,干燥,列風。

引導 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仍有生命存在,說出最代表的動物是什么?

4讀課本資料,分析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

引導 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周圍被三大洲包圍,受海洋的影響,氣溫比南極高,降水比南極多,風速比南極小。

5.用南北兩極企鵝對話,總結.比較歸納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

用兩個學生扮演模擬企鵝和北極熊的對話。

引導:從海陸差異,海拔高低分析南樣自然環境的差異。

合作探究一: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南極地區為什么比北極地區氣溫更低?把生成的答案讓組長展示。

(提示:從海陸上看,南極以陸地為主,在地形上以高原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過渡:因為極地區自然環境獨特,所以在房屋設計上也與眾不同,請同學們看極地地區的房屋。

合作探究二:看課本極地考察站建筑圖分析南極考察站的房屋為什么這樣設計?

1. 房屋的墻板采用“夾心”式,中間是保溫材

料。窗戶較小,且多為雙層玻璃,玻璃夾層間幾乎為真空。

2. 房屋地基很深,下面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

房屋朝不同方向開門,還設有天窗。

提示:一個地方的房屋設計與當時的自然環境有關,比如東南亞的高腳屋,沙漠中的房屋墻厚窗子小,那么極地地區氣候惡劣,那么房屋設計應注意什么?

過渡: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無常住人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去極地。板書 極地科學考察三、極地考察——領略考察的魅力

閱讀課本50頁,看課本47頁地圖討論極地地區有哪些自然資源。學讓學生展示:

引導 (1)煤、鐵礦產資源,(2)有豐富的淡水資源,(3)海洋生物石室,(4)原始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豐富。

南極的冰心可以提供珍貴的氣候信息,對過去的氣候變化和未來的環境影響重大,極地地區礦產豐富為我們研究極地區提供地質價值,海洋上的生物為我們提供海洋生物價值,極地地區就是廣闊的實驗室,使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去極地考察。

過渡:現在征服極地區的人越來越多,對極地環境的破壞也不堪入目,所以要保護極地環境,板書 極地保護在行動

四、極地保護——極地保護在行動

1.閱讀課本內容,結合幾張圖片分析下列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人類如何去做?

提示:人類大量實用噴霧劑,冰箱,空調,使南極上空形成臭氧層空洞,這樣太陽的紫外線就射到皮膚上,人類得皮膚癌的機會就增多,動物和人類眼睛得白內障的增多。

過渡 全球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極地環境破壞,世界各地都受到影響,為了保護極地環境,和平利用極地地區,許多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南極條約》,中國也加入了該條約。所以進入極地地區的科考隊員十分重視極地環境,他們用的生活用品全部是綠色環保產品。我們為保護極地環境應該如何去做。

合作探究三:為了保護環境,同學們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去做?

提示:1.給別人宣傳,2.自已做到節能,減排,愛護花草,平均每年植樹一棵,少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紙張等等。

課后小結

小結:暢談收獲

我知道了極地地區的位置,緯度最高。

我知道了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獨特。

我知道極地考察的意義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我學會了學習地理的方法。

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精選篇7)

一、教學目標

共同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各類基礎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學習潛能,增加對世界各地地理知識的認識,讓學生們養成互助、合作、共同進步的良好精神狀態。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了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并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區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并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三章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帶的分布。

三、重點、難點:

1、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能簡單分析人—地內在關系;

3、初步學會國家和地區的分析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制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后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周次

第六章第一節自然環境21

第二節人文環境22

第七章第一節日本23

第二節東南亞34-5

第三節印度36

第四節俄羅斯37-8

第八章第一節中東28-9

第二節歐洲西部29-10

期中考試11

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12

第四節澳大利亞213

第九章第一節美國314-15

第二節巴西215-16

第十章極地地區217

期末復習418-19

期末考試20

368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感VRAR全息沉浸式3D投影多媒体展厅展会游戏互动-万展互动 | 山东螺杆空压机,烟台空压机,烟台开山空压机-烟台开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专注氟塑料泵_衬氟泵_磁力泵_卧龙泵阀_化工泵专业品牌 - 梭川泵阀 | H型钢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数控钻床,数控平面钻,钢结构设备,槽钢切割机,角钢切割机,翻转机,拼焊矫一体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镀锌方管,无缝方管,伸缩套管,方矩管_山东重鑫致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硫化罐-胶管硫化罐-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TPU薄膜_TPU薄膜生产厂家_TPU热熔胶膜厂家定制_鑫亘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南京办公用品网-办公文具用品批发-打印机耗材采购 | Honsberg流量计-Greisinger真空表-气压计-上海欧臻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润滑脂-高温润滑脂-轴承润滑脂-食品级润滑油-索科润滑油脂厂家 | 板材品牌-中国胶合板行业十大品牌-环保板材-上海声达板材 | 江西自考网-江西自学考试网 | 安规_综合测试仪,电器安全性能综合测试仪,低压母线槽安规综合测试仪-青岛合众电子有限公司 | 空压机网_《压缩机》杂志 | 全自动在线分板机_铣刀式在线分板机_曲线分板机_PCB分板机-东莞市亿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箱式破碎机_移动方箱式破碎机/价格/厂家_【华盛铭重工】 | 考勤系统_人事考勤管理系统_本地部署BS考勤系统_考勤软件_天时考勤管理专家 | 粒米特测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测功机_减速机测试台_电机测试台 | 金联宇电缆总代理-金联宇集团-广东金联宇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 青岛代理记账_青岛李沧代理记账公司_青岛崂山代理记账一个月多少钱_青岛德辉财税事务所官网 | 皮带机-带式输送机价格-固定式胶带机生产厂家-河南坤威机械 | 小港信息港-鹤壁信息港 鹤壁老百姓便民生活信息网站 | 动物解剖台-成蚊接触筒-标本工具箱-负压实验台-北京哲成科技有限公司 | 企业微信scrm管理系统_客户关系管理平台_私域流量运营工具_CRM、ERP、OA软件-腾辉网络 | 工程管道/塑料管材/pvc排水管/ppr给水管/pe双壁波纹管等品牌管材批发厂家-河南洁尔康建材 | 光纤测温-荧光光纤测温系统-福州华光天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密集架-手摇-智能-移动-价格_内蒙古档案密集架生产厂家 | 真空泵维修保养,普发,阿尔卡特,荏原,卡西亚玛,莱宝,爱德华干式螺杆真空泵维修-东莞比其尔真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能量回馈_制动单元_电梯节能_能耗制动_深圳市合兴加能科技有限公司 | 桑茶-七彩贝壳桑叶茶 长寿茶 | POS机官网 - 拉卡拉POS机免费办理|官网在线申请入口 | 电子海图系统-电梯检验系统-智慧供热系统开发-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系统 | 重庆网站建设,重庆网站设计,重庆网站制作,重庆seo,重庆做网站,重庆seo,重庆公众号运营,重庆小程序开发 | 硬度计_影像测量仪_维氏硬度计_佛山市精测计量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厂家 | 钢衬四氟管道_钢衬四氟直管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件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道-沧州汇霖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济南玻璃安装_济南玻璃门_济南感应门_济南玻璃隔断_济南玻璃门维修_济南镜片安装_济南肯德基门_济南高隔间-济南凯轩鹏宇玻璃有限公司 | 洁净化验室净化工程_成都实验室装修设计施工_四川华锐净化公司 | 保定市泰宏机械制造厂-河北铸件厂-铸造厂-铸件加工-河北大件加工 | 超声波成孔成槽质量检测仪-压浆机-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上海硕冠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