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識教案
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中地理知識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地理知識教案【篇1】
《第二節 工 業》教案
教學內容 工業 應用時間 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
日趨合理。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以及其他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
3、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4、了解基礎工業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礎工業――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紡織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對比學習等方法了解中國工業發展情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 教學重點 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
日趨合理。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以及其他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
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了解基礎工業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礎工業――能源工業、
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紡織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掌握能源、鋼鐵、機械、紡織等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過程 備注 課堂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每天上學要乘坐公交車,吃飯要拿碗,打電話要用手機,請問這些東西農業中能生產出來嗎?
學生:……
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師: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那么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又具有怎樣的地位和起著作用了?
學生:……
師:工業為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提供生產所必須的各種原材料、能源和技術裝備,也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活資料,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通過舉例來論證)
中國工業的發展
師:自18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人類經過了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給人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如今,許多國家已完全實現工業化,我們中國也正努力早日實現。那么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我們中國工業的發展情況。
1.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本P92“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變化”圖。提問:
(1)從1978年到2000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速度怎樣?其中增長倍數最大的是什么?
(2)從這組數據的變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結論?
2.讓學生閱讀教材P92的正文。提問:
(1)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里?
(2)舊中國我國工業布局有什么特點?重工業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區?輕紡工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工業分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的變化的體現?
學生:……
中國工業的分布
師:工業主要分為重工業和輕工業兩大類,它們都包含許
多門類。課本中主要給我們介紹了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紡織工業這幾類,我們就來一一了解。
(一)能源工業
請大家閱讀P93~P94的相關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煤炭的地位以及主要的產區及其所形成的的煤炭基地(在圖中找到位置)
石油的地位及其主要的油田(在圖中找到位置)
水力資源及其主要的水電站(在圖中找到位置)
學生:……
(二)鋼鐵工業
1、讓學生讀教材P14“中國主要鋼鐵工業基地分布”圖,逐一了解我國主要鋼鐵工業基地的名稱及位置。分析它們在分布上有什么特點?(集中在華北和長江流域)
2、思考:上海鋼鐵工業基地和鞍山鋼鐵工業基地形成的條件相同嗎?如若不同,它們的有利條件各是什么?
學生:……
(三)機械工業
閱讀P96~P97的內容,思考:
機械工業在工業中的地位如何?從過去到現在,我國的機
初中地理知識教案【篇2】
第 十四 周 課 時 教 案
20__ 年 12月 10 日 第 22節 總第 22 課時
課 題 第二節工業 備課人 安秀麗 課型 新授 課時 1 教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2、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
3、認識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 過程與方法 1、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以及其他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2、了解基礎工業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礎工業――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紡織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我國工業的發展成就,增強愛國熱情。 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分布特點。 重點 1、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2、掌握重要基礎工業――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紡織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難點 1、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以及其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2、工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教法 自主導學法、談話法 教具 學具 課件 掛圖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導入
自主學習
交流提升
拓展延伸
1、四大牧區及代表牲畜名稱。
2、出示我國經濟作物分布圖
1、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2、我國種植面積最廣的油料作物_____其最大產區________
3、花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兩省。
4、甘蔗的最大產區__________
5、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商品生豬產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什么地位?
影響工業的條件有哪些?
我國哪些工業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中國成立后工業布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P11
我國的第一大能源是____,其中______省產量最大。目前在陜北和內蒙古交界處的________煤田,正在建設成特大型煤炭工業基地
我國的電力工業主要有哪兩種形式?
我國第二大能源是________。我國的大型油田有黑龍江的______油田;山東的_______油田;河南與山東交界處的______油田;河北的______油田;新疆的______油田。其中最大的石油基地是____。
為什么說新疆將稱為我國石油生產的龍頭?(中國石油工業的新寵?)
分析“鋼都”的形成條件有哪些? 我國大型的鋼鐵工業基東部沿海地區有哪些?長江沿岸有哪些?黃河流域有哪些?
現在的機械工業已經形成什么樣的工業體系?我國大型機械工業基地有哪些?
重要的棉紡織工業基地有哪些?以什
么最為重要?
1、(20__.上海)上海寶山成為我國鋼鐵工業中心的主要優勢是( )
A煤鐵資源豐富 B技術力量雄厚 C水運便利和廣大的消費市場 D農業基礎好
2.近年來,我國電力供不應求,拉閘限電的省區逐漸增多(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我國缺電省份)。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下列對①所在工業基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很多地方是僑鄉,為利用外資發展本區工業提供有利條件
B鋼鐵、化工、紡織、機械、造船、食品、服裝、微電子、汽車等工業都很發達
C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D緊靠山西能源基地,海鹽資源豐富
⑵簡要分析①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主要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②③兩省是西電東送的電力輸出省份,分析20__年造成兩省缺電的主要自然原因
1、08.廣東)改革開放后,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初中地理知識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四季的產生
2.使學生了解五帶的劃分
教學重點: 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
教學難點: 四季的產生
教學過程:[片段]
[提問]:1. 每天太陽的東升西落,帶來了一天冷熱的變化,早晚冷,中午熱。可是一年中同樣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溫度明顯不一樣,誰能用剛學過的公轉的原理解釋這個問題?
“想一想”
先讓學生回憶地球公轉軌道圖,重述二分二至點,太陽的直射位置。
[師生共同討論]:得出了地球在公轉中,同一地區接受的太陽光熱不同,產生了四季
[板書]4.季節變化
2. 與公轉軌道面成66.5°的夾角。(可討論若地軸垂直公轉軌道面,會如何?)
[板書]:5.五帶的劃分
[小組活動](4-5人)
要求:
1. 讀五帶的劃分的內容,總結出劃分五帶的兩個依據。
2. 畫圖填寫(1)五帶的名稱 (2)五帶劃分的幾條界限
3. (每2組分配到一個帶)派代表上臺,先在黑板上填寫自己所在帶的名稱,劃分的界限。
再介紹這個帶的特點,太陽照射、晝夜長短、氣候、景觀、人們的生活、物產等,可參考書上的圖片。其他同學互相補充。
教師指導并點評。
板書設計:
4.季節變化
5.五帶的劃分
探究活動
第一課時
請學生在一天當中的早、中、晚三個時段觀測太陽高度和熱量的情況,并在課堂上總結結論。
第二課時
請學生扮演太陽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
第三課時
小組活動,閱讀“五帶的形成” 通過互助學習,找出五帶劃分的依據,派代表介紹自己所代表的溫度帶的情況。
初中地理知識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會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 并能夠解釋所產生的晝夜更替與時間的差異現象。
2、能夠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 , 說明其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3、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 說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 并能夠解釋其所產生的季節變化與熱量差異現象。
4、能夠結合當地季節變化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的關系。
5 、利用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說出五帶劃分的界線,并能夠舉例說明各帶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帶的名稱和界限
3、公轉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4、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
難點:1、自轉產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帶的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這是毛澤東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詩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動, 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 原來地球不是固定不動
的, 而是始終在運動著。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 在赤道上每天隨地球自轉一
周正好是八萬里。從本節課開始, 我們就來學習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及其產生的
現象。
活動2【活動】演示地球轉
教師用手輕輕轉動地球儀, 正確演示地球自轉。
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 地球繞著什么在旋轉? (地球繞地軸旋轉)
再提問:地球自轉是什么方向? 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和南極上空看又是怎樣的, 北逆南順)
注意: 在這里先讓學生明白“東”、“西”的含義。
學生上講臺演示
演示講述:
地球轉一圈需要的時間,也就是自轉的周期是多長呢?先來看這個演示。 我們都知道, 我們的地球時時刻刻都在太陽的照射下。同學們想想陽光照射下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 (有一半是白天, 有一半是黑夜)為什么只有半邊是白天呢? (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由此可知形成晝夜現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 地球在自轉時, 轉一圈要經過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 也就是說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多長(一天或約24小時)。
學生讀P11圖1.14 晝與夜
晝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圍(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晝半球)。提醒學生注意晝、夜半球的界限, 不一定經過南、北兩極點。
注意觀察晨昏線與太陽光之間的關系。
提問: 剛才演示時同學們看地球自轉了嗎? 如果地球自轉會產生什么現象呢?
活動3【活動】演示地球自轉,說明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用手電筒照射自轉的地球儀, 在地球儀的球面上選取2個點(北京、紐約)。
轉動地球儀, 當太陽照射北京, 紐約是白天還是夜晚? 轉動180度,。 再看, 哪個是白天? 哪個是夜晚? 連續轉動, 北京和紐約出現了什么情況? (晝夜更替)
也就是說晝夜更替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自轉)
在轉動中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見到日出。 當北京是正午時, 烏魯木齊也是正午嗎?
指導學生看書P13圖1.17并請學生解釋:
1、 北京的暢暢和美國的姨媽在同一時刻電話問候, 為什么時間不同?
2、半夜時分,中國球迷觀看NBA球賽
總結: 由于地球自轉, 東西位置也就是經度不同的地方, 時間是不同的。
活動4【講授】總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請同學們結合活動演示,總結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
教師補充,地球自轉產生了三種地理現象。分別是: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晝夜更替 3、時間的差異。
活動5【練習】隨堂演練
1、地球自轉的周期是( )
A. 20小時 B. 12小時 C. 約24小時 D. 36小時
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A. 自西向南 B. 自北向南 C. 自南向北 D. 自西向東
3、因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是( )
A.晝夜長短變化 B.晝夜交替 C.四季的劃分 D.各地熱量的差異
4、地球自轉時( )
A、以一年為周期 B.地軸的傾斜方向隨季節而變化
C.方向是自西向東 D.西邊總是比東邊早見到太陽
5、我們總是在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是因為( )
A.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轉 B.地球不停地自東向西自轉
C.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轉 D.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
6、在同緯度的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偏西的地點(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時刻晚 D.時刻相同
初中地理知識教案【篇5】
初中地理教案
學校:江都市實驗初級中學
備課組成員:田朝陽、王曉東、閔敏、溫傳毅、李雪秋
第五章 世界的自然資源
第三節 森林資源
教學目的:
了解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和環境意義;能在世界森林資源分布圖上找出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了解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利用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方法。
教學重點:森林的環境作用,森林破壞情況及產生的嚴重生態問題。
教學難點:森林的環境作用。
教 具:多媒體教學(漫畫、圖片、資料、實例)
教學方法:運用電教手段,引入漫畫、圖片、資料、實例,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思維。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們知道,人體皮膚上附著很多毫毛、頭發等,它們的排汗和保溫作用對維持人體的水分和體溫起重要作用。對于地球來講,什么是她的“毛發”呢?那就是生長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們就了解有關森林的知識。
講授新課:播放有關森林的紀錄片,提問:森林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什么樣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書)
1、 森林的經濟效益(板書):由于學生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可直接通過提問。
教師總結:森林除了剛才提到的經濟作用,還對我們生活的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環境效益(板書):
通過多媒體顯示一組森林作用的數據,以及森林對環境的作用,由學生填圖。
森林作用的數據
森林的環境作用
每天每公頃闊葉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
調節大氣成份
每年每公頃松林能滯留粉塵34噸
凈化空氣
夏季每天每公頃森林可以從地下汲取70~100噸水,化為水蒸氣
增加空氣濕度
通過上述的填圖,使學生知道:森林具有調節大氣成份,凈化空氣,增加空氣濕度;因而,它被稱為“環境的肺臟”。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1:(護田林帶防風動畫示意圖)注:圖中沙塵應該和風畫在一起,為表示清楚而畫在上面,線的疏密表示風的強弱。沙塵的多少受風力大小的制約。
教師問:圖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過分析:由于森林帶的阻擋,使強大的風變為微風前進,從而避免了大風對莊稼的危害;同時,風中的沙塵因風速降低而沉落。
學生回答: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2:(護坡林帶保持水土動畫示意圖)注:圖中箭頭的粗細和顏色的深淺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徑流中泥沙減少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被森林阻滯后,泥沙逐步沉積在坡上。
教師提問:減少的那部分徑流到哪里去了?
學生回答:森林阻滯,水的流速減緩,大量的流水滲入地下,變成地下水。
結論:護坡林帶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長流。
除此之外,教師提問:森林還有哪些功能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森林還有調節氣候,減弱噪音,美化環境等作用,因此,人們把森林稱作“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那么,森林資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狀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森林資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為40億公頃,覆蓋率29.6%。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3(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
教師提問: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學生回答:以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為主。
教師提問: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學生回答: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溫帶地區;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森林資源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因此,我們又把森林資源稱為“地球的毛發”,人們又是如何對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學生表演小品:由學生事先排練,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類,原告:森林,森林動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氣候,表現在當今森林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帶來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面積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樹更新的面積卻很小,熱帶雨林正以每分鐘50公頃的速度消失,熱帶雨林如果消失,不僅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全球氣候也將受到影響,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將失去調節作用;許多野生動物喪失理想的棲息地,導致一些動物的滅絕。由于森林的破壞,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濫捕,每天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通過小品,使學生認識到:森林慷慨地向人類貢獻著它的一切。但它卻得不到人類應有的保護和撫育。當前森林資源面臨的嚴峻問題,以及森林破壞帶來的嚴重后果,并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其保護森林資源的自覺性。
四、森林的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注意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各國制定 有關政策,鼓勵人們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發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遙感技術監控森林火災。
那么,我們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如何合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條思考題,多媒體播放思考題:
某地有10000公頃森林,對這片森林有三種處理意見,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1. 全部保護起來,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滿足當地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劃分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隨即補種樹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師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無私地向人類奉獻它的一切,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并且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的環境因此而惡化。為改變現狀,應植樹造林,綠化地球。人們在搞經濟建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環境保護,不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嚴防弄虛作假,要講求實際效果。
初中地理知識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學會分析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響。
2、過程與方法: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知識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學會運用讀圖分析法解決實例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征
三、教學難點: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
四、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展示我國長江和淮河洪水泛濫和西北(北方)地區干旱的場景。
【教師提問】這些場景說明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分布不均
【教師補充】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和地區分布不均也是導致我國水資源寶貴的原因之一。
【出示板書】二、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
(二)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投影圖片】投影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地的降水量柱狀圖
【教師提問】你從圖上得到什么信息?我國降水時間分布上有什么特點?它對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響?
(指導學生讀圖回答,加深對降水時間分布的鞏固,為建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印象做好準備)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教師參與其中并作指導)
【教師引導】影響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學生回答】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水資源時間分布規律。
【學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
(三)思維發散,探索求解
【教師引導】水資源的分布特征對水資源的利用有什么影響?應采取哪些措施?結合當地實際說明。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讓一名代表發言,回答不全面的教師引導和同學補充。
(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調節徑流,增加了水資源利用的困難等。沂水跋山水庫、沂河橡膠壩等)
【投影】投影三峽水庫風景圖,讓學生結合搜集到的資料,簡要介紹三峽的功能,在班內交流,建立水資源時間分布特征聯系實例加深水利設施在水資源利用中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承轉】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不均,在空間分布上有何特征呢?
【投影】水資源空間分布圖
【教師引導】對照圖分析討論: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
【學生回答】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初中地理知識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東南亞的范圍,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東南亞的氣候和農業
3、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4、東南亞的風景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的十字路口位置
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教學難點: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國際影星楊紫瓊的家鄉是哪里嗎?她的家鄉就是美麗的熱帶島國------馬來西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請一位同學上來指出馬來西亞的位置。
(放映東南亞的地圖)。
[提問]:它大概位于中國的哪個方向?
跨過中國的南部邊界,就到了與我國山水相連的東南亞。它包括了許多國家,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半島,因為位于中國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島,請同學們用紅筆沿邊界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位于中南半島上;另一個是群島,由幾萬個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請同學們用藍筆沿邊界大致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組成。
[總結]:指圖: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東面。緯度位置大約在10oS—25oN之間。地處熱帶,所以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熱帶雨林,成為當今的旅游勝地。我們常聽到的新馬泰地區就是指這里。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藍筆和紅筆畫出來的地區可以發現,東南亞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東南亞正是擁有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各國往來的十字路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鄭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壯舉,就是通過東南亞而到達了北非、西非等國家和地方進行了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展示鄭和下西洋的圖片],而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則可以稱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通道。[展示馬六甲海峽的圖片說明]
剛才我們數了數東南亞的主要國家,發現東南亞由十一個國家組成。這十一個國家是:老撾、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東帝汶。特別值得一提是東帝汶這個國家,于2000年獨立。這十一個國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上。
[活動]:下面我來請同學回答分別在空白圖上填出位于這兩個半島上的國家。
其中的越南,老撾,緬甸是與中國接壤,的內陸國是老撾,其余都是臨海國和島嶼國。印度尼西亞,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其名印尼是海島的意思,有“萬島之國之稱,是世界上的群島國家。
二、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東南亞的風土人情嗎?東南亞人是什么人種?他們的主食是什么嗎?
[思考]:我們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主食是大米,這是什么原因呢?
[活動內容]在這樣一種氣候條件下,還適合什么作物的生長?
因此這里也是世界的熱帶作物的生產基地之一。同學們在圖上找出哪些國家盛產椰子,哪些國家盛產橡膠和油棕,哪些國家盛產稻米和蕉麻。[圖片展示]
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東南亞的自然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下節課我們將學習東南亞的人文景觀。
[課后練習]:1、 東南亞由很多海峽為什么只有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
2、列舉出“東南亞之最”。
3、收集東南亞國家的風景資料
板書設計:
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東南亞的國家
第七章
第二節 東南亞 第 2 教時
教學目標:
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東南亞的風景
教學重點: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教學難點: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中國就與東南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國革命家陳毅在寫給緬甸朋友的詩中曾說到:”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共飲一江水”,這便是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之間關系的真實寫照。因為中南半島上的許多河流的源頭都在中國。請同學們在地圖上將他們找出來。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在河流與河流之間,多是山脈和高原,用我們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島的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思考]:這樣的地形條件有怎樣的好處?
蘊藏豐富的水利資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的地區,中南半島上的國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動]:
為什么分布在這里?有怎樣的好處?有什么弊端?
上節課我們講到中國歷的鄭和下西洋、下南洋,我們可以發現東南亞地區與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僅如此,直到今天,許多中國華人華僑都在為東南亞國家的發展積極努力著,請同學們看一下閱讀材料。
華人、華僑集中地地區
在東南亞的國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國家,分別占到該國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亞曾經發生反華暴力事件,對當地的華人華僑任意的屠殺,在國際上造成極壞的影響,使得他們紛紛撤回資金,重返祖國的懷抱。改革開放以后,華僑華人紛紛回國支援國家建設,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對東南亞的學習,我們可以發現東南亞確實有許多的閃光點,吸引著全世界的人來到這里,特別是這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亞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同學們收集的一些關于東南亞美麗景觀的圖片。[多媒體展示]
[課后練習]:1、收集關于東南亞國家的景觀資料,出一期《東南亞旅游景點介紹》小報
板書設計: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華人、華僑集中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