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小編帶來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 篇1
一、學習與導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的意義,懂得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于原點對稱,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
過程與方法:經歷概念的生成、應用,體會相反數的意義,簡化數的符號,學習觀察、歸納、概括的策略與方法;
情感態度:通過師生、生生合作學習,促進交流,激發興趣。
二、學程與導程活動:
A、準備活動:
1、師生游戲“唱反調”:我們知道在小學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就是負數?,F在我說一個正數,你們給它添上“-”號說出來,我如果說一個負數,你們反過來說出對應的正數。+3、+1、-1/2、-18.4、0.75,學生很快說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調”的兩個數3與-3,1與-1,-1/2與1/2……,在數軸上對應的點的位置如何?可建議生擇兩組在數軸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點兩側到原點的距離相等,真可謂從原點背道而馳“唱反調”)。
提問:數軸上與原點距離是4的點有幾個?這些點表示的數是多少?
歸納:設a是一個正數,數軸上與原點距離是a的點有兩個,分別在原點左右表示-a和a,我們說這兩點關于原點對稱。
B、學習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這樣,只有負號不同的兩個數給它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名稱合適呢?生:互為相反數,師:很好,我們把上述只有負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oppositenumber)。也就是說3的相反數是-3,-3的相反數是3。可見: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不能單獨存在。
一般地,a和-a互為相反數?!?a”可讀成“a的相反數”。
2、在數軸上看,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么關系?(關于原點對稱)
3、從上述意義上看,你看如何規定0的相反數更為合理?
商討得:0的相反數仍是0,即0的相反數等于它本身。
C、應用舉例:
1、兩人一組,一人任說一個有理數,請同伴說出它的相反數。
2、如果a=-a,那么表示數a的點在數軸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數前面添上“-”號,就得到這個數的相反數,同樣地,在任意一個數前面添上“-”號,新的數就表示原數的相反數,如:-(+5)=-5,-(-5)=5,-0=0。
結合前面相反數意義的量的學習,還可賦予-(-5)怎樣的意義,從而幫助自己理解-(-5)=5嗎?
4、化簡下列各數P124練習,你愿意繼續嘗試化簡下列各式嗎?
+(-2/3),-(-2/3),-(+2/3),+(+2/3)
你能試著總結規律嗎?(括號內外同號結果為正,括號內外異號結果為負)。
5、若a=-5,則-a=;若-x=7,則x=。
三、筆記與板書提綱:
課題應用舉例中的2
活動引例應用舉例中的4(學生練習),5
概念
四、練習與拓展選題:
1、教科書P18/3;
2、如圖是正方形紙盒的側面展示圖,請你在正方形內分別填上6個不同的數,使折成正方體后相對的面上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寫出滿足條件的一種情形即可)。
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 篇2
大家都聽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大家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不知道沒關系,大家記住下一句名言就好:“世界上不是缺少數學,而是缺少發現數學的眼睛——李老師語錄”,那這個著名的李老師是誰呢?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不要太驚訝,想要簽名的下課來找我就行。
好,那我們接下來就用發現數學的眼睛來看一看,生活中常見的幾何體都有哪些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水杯,籃球,冰激凌,金字塔,黑板擦。分別對應圓柱,球,圓錐,棱錐,棱柱。其中長方體,正方體是特殊的棱柱。
好了,幾何體我們都了解了,面對這些雜亂無章的幾何體是不是感覺很亂,接下來我們就給幾何體分分類:
一、常見幾何體分類
1、 按照柱、錐、球分類
圓柱
柱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長方體、正方體)、五棱柱。
錐圓錐
棱錐
2、 按照有無頂點分類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3、 按照有無曲面分類
二、棱柱(直)
1、 基本概念
(1)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鄰的兩個面的交線叫做棱。
(2) 側棱:在棱柱中,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叫做側棱。
2、 特征
(1) 棱柱的所有側棱長相等。
(2) 棱柱的上下底面完全相同且都是多邊形。
(3) 棱柱的側面都是長方形。
(4) n棱柱有兩個底面,n個側面,共(n+2)個面;3n條棱,n條側棱;2n個頂點。
3、 分類
按照底面多邊形的邊數分類,底面幾邊形就是幾棱柱。
三、圖形的構成元素
點:線與線橡膠的地方就是點。
1 線:面與面相交的地方就是線。
面:包圍著體的是面。
2、聯系
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展開與折疊
一、正方體的展開圖(11種)
1-4-1型:(6種)
2-3-1型(3種)
2-2-2型(1種)
3-3型(
1種)
二、正方體的折疊
展開圖中不出現一字型、田字形、凹字形,2-4型,若有此形狀的展開圖則折不成正方體。
三、總結規律:
一線不過四,
田凹應棄之;
相間、Z端是對面,
間二、拐角鄰面知。
四、常見幾何體的展開圖
三、截一個幾何體
一、正方體的截面
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可能出現的:銳角三角型、等邊、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矩形、非矩形的平行四邊形、 非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五邊形、六邊形、正六邊形
不可能出現: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正五邊形、七邊形或更多邊形
二、常見幾何體截面
四、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
一、三視圖
物體的三視圖指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
主視圖:從正面看到的圖,叫做主視圖。
左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叫做左視圖。
俯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做俯視圖。
二、聯系
主俯長對正,主左高平齊,俯左寬相等。
三、畫法
一看,二畫,三查(尺寸,虛實)
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方程算術解法與代數解法的區別。
2.掌握: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問題頭腦不僵化,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通過代數法解簡易方程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滲透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用新的方法解簡易方程,使學生初步領略數學中的方法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注意教學中民主意識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體現。
2.學生學法:識記→練習反饋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
2.難點:解方程時準確把握兩邊都加上(或減去)、乘以(或除以)同一適當的數。
3.疑點: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的依據。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解決問題。教師介紹新的方法,學生反復練習。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出示投影1)
引例:班上有37名同學,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進行拔河比賽,恰好余3人當裁判員,每個隊有多少人?
師:該問題如何解決呢?請同學們考慮好后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活動:解答問題,一個學生板演.
師生共同訂正,對照板演學生的做法,師問:有無不同解法?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比較兩種解法.
問;這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活動:積極思索,回答問題.(一是列算式的解法,二是列方程的解法).
師:很好.為了敘述問題方便,我們分別把這兩種解法叫做算術解法和代數解法.小學學過的應用題可用算術方法也可用代數方法解.有時算術方法簡便,有時代數方法簡便,但是隨著學習的逐步展開,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使用代數解法的優越性將會體現的越來越充分,因此,在初中代數課上,將把方程的知識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學習.當然,在開始學習方程時,還是要從簡單的方程入手,即簡易方程.引出課題.
[板書]1.5簡易方程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談到方程,同學們并不陌生,你能說明什么叫方程嗎?
學生活動:踴躍舉手,回答問題。
[板書]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接問:你還知道關于方程的其他概念嗎?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
[板書] 方程的解;解方程
追問:能再具體些嗎?即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并舉例說明.學生活動:互相討論后回答.(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師:好!這是小學學的解方程的方法。在初中代數課上,我們要從另一角度來解,還以上邊這個方程為例。
[板書]
學生活動:相互討論達成共識(合理。因把x=5 代入方程3x+9=24 ,左邊=右邊,所以x=5是方程的解)
【教法說明】先復習小學有關方程的幾個概念和解法,再提代數解法,形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問題可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即培養了發散思維。正是因為認識問題的不同側面,導致學生感到疑惑,這時讓學生自己去檢驗新方法的合理性,不但可消除疑慮,而且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師:以前的方法只能解很簡單的方程,而后者則可以解較復雜的方程,因此更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理解和熟悉這種解法,我們共同做例1。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例1 解方程(x/2)-5=11
問:你認為第一步方程兩邊應加上(或減去)什么數最合適?為什么?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師板書)
問:你認為第二步方程兩邊應乘以(或除以)什么數最合適?為什么?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師板書)
解:方程兩邊都加上5,得
(x/2)-5+5=11+5
x/2=16
(x/2)_2=16_2
x=32
問:這個結果正確嗎?請同學們自己檢驗.
學生活動:練習本上檢驗并回答問題.(正確)
師:這種新方法解方程時,第一步目的是什么?第二步目的是什么?從而確定出該加上(或減去)怎樣的數,該乘以(或除以)怎樣的數更合適.
學生活動:回答這兩個問題.
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 篇4
一、教材內容分析
相似變換是圖形的一種基本變換,通過學生所熟悉的實際生活的現象,認識相似圖形,了解相似變換,進而探索相似變換的一些基本性質;并能認識相似變換的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礎。教材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操作,拓展學生思考與探索的空間,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圖形之間的變化關系。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相似圖形和相似變換。
2、了解相似變換的基本性質,會按要求作出簡單的圖形(經過相似變換后的圖形)。
3、結合教材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 教材重點:認識相似圖形和相似變換,會按要求作出簡單的圖形(經過變換后的圖形)。
2、 教學難點:了解相似變換的基本性質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出示教材中的圖形F和F’(運用投影)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
(學生可能會從圖形的形狀上去描述,例如圖形的形狀一樣;也可能從圖形的大小上去描述,例如圖形的大小不等。)
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致思考,回答要全面。
二、細致觀察、認識特點
由圖形F到F’,哪些改變了,哪些沒有改變?
由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填入下列的兩個空格中。
形狀: ;大小 。
從而引出相似圖形及相似變換的概念:
由一個圖形改變為另一個圖形,在改變的過程中保持形狀不變(大小可以改變),這樣的圖形改變叫作相似變換。原圖形和經相似變換后得到的像,稱它為相似圖形,圖形的放大和縮小都是相似圖形。
并讓學生舉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的相似圖形。
如:按不同比例尺畫的地圖、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東西與原東西。
讓學生舉一些在觀察生活中的相似變換的例子。
如:相片的放大,縮小等。
例1:如圖,把方格紙中的圖形作相似變換,放大到形的2倍,并在同一方格紙上畫出變換后所得的像。
圖形
引導學生結合相似變換的概念及其相似圖形的特點來解答這個問題。
1、 取特殊點的方法,在這個方格紙內確定圖形的一些特殊點的對應點的位置。然后將它們按原圖形的形狀用線段連結起來,就得到所得的像。
通過上述的練習,你能回答下列問題嗎?
1、 將一個圖形作相似變換時,圖形中各個角的大小改變嗎?請舉例說明。
2、 將一個圖形作相似變換時,圖形中各條線段的長改變嗎?怎樣改變?
由學生小組討論,并抽代表回答討論結果。
然后歸納出圖形相似變換的性質。
圖形的相似變換不改變圖形中的每一個角的大小,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都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三、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補充例題:已知,如圖從 ABC 到 A’B’C’是一個相似變換,OA’與OA的長度之比為1 :2
(1) A’B’與AB的長度之比是多少?
(2) 已知 ABC的周長為16cm,面積為18cm2
分別求出 A’B’C’ 的周長和面積。
A
A
B O C
B C
(補充此題的目的是進一步應用前面已經形成的概念解決問題,也為今后學習相似形打好基礎)
四、歸納小結,充實結構
1、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2、 如何作出按要求相似變換后的平面圖形。
3、 相似變換的基本性質。 通過觀察兩幅優美的圖片,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識作好鋪墊。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通過讓學生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相似的圖形及相似變換的例子;既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在引導學生結合相似變換概念及相似圖形的特點解決問題后,并提出問題。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體現了合作學習;二是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在具體的問題中,解決后,要善于歸納規律,從而體現從具體到一般的原則。
歸納出相似變換的性質后,引導學生運用性質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鞏固,深化了相似變換,體現了數學是從一般到具體的過程。并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礎。
設計思路
1、本設計按“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概括——鞏固應用和拓展”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的,這種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同時也是課堂教學和設計的立足點。
2、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數學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3、首先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成新的知識經驗,然后運用它解決問題,形成數學能力。
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借助數軸,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能求一個數的絕對值,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和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運用“||”來表示一個數的絕對值,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達到發展學生抽象思維的目的
(2)、通過探索求一個數絕對值的方法和兩個負數比較大小方法的過程,讓學生學會通過觀察,發現規律、總結方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通過對“做一做”“議一議”“試一試”的交流和討論,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用絕對值或數軸對兩個負數大小的比較,讓學生學會嘗試評價兩種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借助數軸解決數學問題,有意識地形成“腦中有圖,心中有數”的數形結合思想。通過“做一做“議一議”“試一試”問題的思考及回答,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并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發展學生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絕對值的概念;求一個數的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三、教學過程:
1、教師檢查組長學案學習情況,組長檢查組員學案學習情況。(約5分鐘)
2、在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討論、交流。(約5分鐘)
3、小組分任務展示。(約25分鐘)
4、達標檢測。(約5分鐘)
5、總結(約5分鐘)
四、小組對學案進行分任務展示
(一)溫故知新: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數軸和數軸的三要素,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什么叫數軸數軸的三要素什么
(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觀察下圖,回答問題:(五組完成)
大象距原點多遠兩只小狗分別距原點多遠
歸納: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一個數a的絕對值記作,4的絕對值記作,它表示在上與的距離,所以|4|=。
2、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四組完成)-1.5,0,-7,2
(2)求下列各組數的絕對值:(一組完成)
(1)4,-4;
(2)0.8,-0.8;
從上面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3、議一議:(八組完成)
(1)|+2|=,1=,|+8.2|=;5
(2)|-3|=,|-0.2|=,|-8|=
(3)|0|=;
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
小結:正數的絕對值是它,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0的絕對值是。
4、試一試:(二組完成)
若字母a表示一個有理數,你知道a的絕對值等于什么嗎
(通過上題例子,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絕對值與這個數的關系。)
5:做一做:(三組完成)
1、(1)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數,并比較它們的大小:-3,-1
(2)求出(1)中各數的絕對值,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3)你發現了什么
2、比較下列每組數的大小。
(1)-1和–5;(五組完成)(2)
(3)-8和-3(七組完成)
5和-2.7(六組完成)6五、達標檢測:
1:填空:
絕對值是10的數有()
|+15|=()|–4|=()
|0|=()|4|=()
2:判斷
(1)、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
(2)、一個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
(3)、一個數的絕對值不可能是負數。()
(4)、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它們的絕對值一定相等。()
(5)、一個數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它的點在數軸上離原點越近。()
七年級數學教研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