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數學教案 >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10篇

時間: 陳翠 數學教案

數學起源于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并能應用實際問題。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初一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10篇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的意義,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上點的對應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么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在此基礎上,給出的定義,即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

進而提問學生:在上,已知一點P表示數-5,如果上的原點不選在原來位置,而改選在另一位置,那么P對應的數是否還是-5?如果單位長度改變呢?如果直線的正方向改變呢?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三、運用舉例 變式練習

例1 畫一個,并在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 指出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課堂練習

示出來.

2.說出下面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零用原點表示.

四、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在下面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然后在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 (2){-4,2.5,-1.5,3.5};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2

①結合你對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的理解,說一說你對一次函數中的“一次”的理解. ②k可以是怎樣的數?

③你怎樣認識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關系?

一個常數b的和即 Y=kx+b 定義:一般地,形

Y=kx+b( k,b 是常數,k≠0 )的函數,叫做一次函數, 當

b=0時,

Y=kx+b即Y=kx,所以說正比例函數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數。

例1、下列函數中,Y是X的一次函數的是( )①Y=X-6②Y=3X③Y=X2④Y=7-X

學生獨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2、寫出下列各題中x與y之間的關系式,并判

解釋與應用

斷,y是否為x的一次函數?是否為正比例函數?①汽車以60千米/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路程中y(千米)與行駛時間(時)之間的關系式;②圓的面積y(厘米2)與他的半徑x(厘米)之間的關系:③一棵樹現在高50厘米,每個月長高2厘米,x月后這棵樹的高度y(厘米)之間的關系式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3

一、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后;一個是預期達到什么目標,一個是結果達到什么水平。教學設計不宜于交流,教學案例適宜于交流。

3、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并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或理性思考)。

4、教學案例的特點是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數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數學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一個重點班級還是普通班級,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執教,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例如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學困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或是觀察學生的獨立學習情況,等等?;蛘呤且粋€什么樣的數學任務解決過程和方法,在課程標準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樣,在課堂教學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發展怎么樣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確立主題。

(3)情節。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首先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外顯的和內隱的)活動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的轉折過程,要把學習發生發展過程的細節寫清楚,要把教師觀察到的學生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反映的學生思想、情感、態度寫清楚,或者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突出情況寫清楚,或者把個別學生獨立學習的典型行為寫清楚。不能把“任務”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任務”的完成過程,說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學生學習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反思。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是一個學困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理論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三、初中數學教學案例主題的選擇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可從以下六方面選擇主題:

(1)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

(2)體現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教學的成功經驗;

(4)體現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方法;

(5)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6)體現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的關注和評價,以及怎樣幫助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等等。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4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組。

知識重點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探究實際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歸納小結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5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乘法法則,能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乘法運算。

2、 能力與過程目標

經歷探索、歸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發展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出法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符號法則及對法則的理解。

三、 教學過程

1、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導入新課。

教師:由于長期干旱,水庫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經放了3天,現在水深20米,問放水抗旱前水庫水深多少米?

學生:26米。

教師:能寫出算式嗎?學生:……

教師:這涉及有理數乘法運算法則,正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

2、 小組探索、歸納法則

(1)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以組為單位探索。

以原點為起點,規定向東的方向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為負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④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2)學生歸納法則

①符號:在上述4個式子中,我們只看符號,有什么規律?

(+)×(+)=( ) 同號得

(-)×(+)=( ) 異號得

(+)×(-)=( ) 異號得

(-)×(-)=( ) 同號得

②積的絕對值等于 。

③任何數與零相乘,積仍為 。

(3)師生共同用文字敘述有理數乘法法則。

3、 運用法則計算,鞏固法則。

(1)教師按課本P75 例1板書,要求學生述說每一步理由。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例子中兩因數的關系,得出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它們的積為 。

(3)學生做練習,教師評析。

(4)教師引導學生做例題,讓學生說出每步法則,使之進一步熟悉法則,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多因數相乘的符號法則。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6

一、檢查反饋

本次檢查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檢查內容完整、全面。現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教案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絕大多數教案設計完整,教學重點、難點突出,設置得當,緊緊圍繞新課標,例如:劉興華、孫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對學科素養的高度關注。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并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反思意識,反思深刻、務實、有針對性。

2、注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案能體現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學反思不夠認真、不夠詳細,沒能對本堂課的得與失作出記錄與小結,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課后反思還不夠重視。

2、個別教師教案過于簡單。

作業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能按進度布置作業,作業設置量度適中,難易適中,上交率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業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級評定。教師批改要求嚴格、細致,能夠反映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

3、學生在書寫方面有很大進步。從檢查可以發現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書寫格式有明確的要求。

不足:

1、對于學生書寫的工整性,還需加強教育。

2、教師在批閱作業時,要稍細心些,發現問題就讓學生當時改正,學生也就會逐漸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在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尋找歷法與撲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愿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師補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 小王=月亮 紅=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

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

三、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8

4.1二元一次方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能說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會辨別一個方程是不是

二元一次方程;

2、通過探索交流,會辨別一個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寫出給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會將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數學說理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進一步培養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培養關注生活,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培養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無數個,

但不是任意的兩個數是它的解。

2、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認識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

次方程的特點,體會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2、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習情緒,營造學習氣氛,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

空間,自主探討,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

3、通過學練結合,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一個數的3倍比這個數大6,這個數是多少?

2、寫有數字5的黃卡和寫有數字2的藍卡若干張,問黃卡和藍卡各取幾張,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22?

思考:這個問題中,有幾個未知數?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嗎?

如果設黃卡取x張,藍卡取y張,你能列出方程嗎?

3、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時,你能列出怎樣的方程?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推陳出新發現新知

引導學生觀察所列的方程:5x?2y?22,2a?3b?20,這兩個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這些特征與一元一次方程比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板書:二元一次方程)

根據它們的共同特征,你認為怎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含有兩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小試牛刀鞏固新知

判斷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1)x2?y?0(2)12a?b?2b?0(3)y?x(4)x??123y

3、師生互動再探新知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給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個定義嗎?(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

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若未知數設為x,y,記做x?,若未知數設為a,b,記做

?y?

4、再試牛刀檢驗新知

(1)檢驗下列各組數是不是方程2a?3b?20的解:(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a?4a?5a?0a?100

b?3b??1020b??b?6033

(2)你能寫出方程x-y=1的一個解嗎?(再一次讓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戰三探新知

有3張寫有相同數字的藍卡和2張寫有相同數字的黃卡,這五張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10。設藍卡上的數字為x,黃卡上的數字為y,根據題意列方程。3x?2y?10

請找出這個方程的一個解,并寫出你得到這個解的過程。

學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體驗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6、動動筆頭鞏固新知

獨立完成課本第81頁課內練習2

三、你說我說清點收獲

比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方程兩邊都是整式

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

如何求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四、知識鞏固

1、必答題

(1)填空題:若mxy?9x?3yn?1?7是關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則m?n?x?2y?5變形正確的有2

10?__?10①x?5?4y②x?10?4y③y?④y?44

(3x?7是方程2x?y?15的解。()(2)多選題:方程

y?1

x?7

(4)判斷題:方程2x?y?15的解是。()y?1

2、搶答題

是方程2x?3y?5的一個解,求a的值。(1)已知x??2

y?a

(2)寫出一個解為x?3的二元一次方程。

y?1

3、個人魅力題

寫有數字5的黃卡和寫有數字2的藍卡若干張,問黃卡和藍卡各取幾張,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22?設黃卡取x張,藍卡取y張,根據題意列方程:5x?2y?22你能完成這道題目嗎?

五、布置作業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9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啟發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這正是我們本章要解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2、補充練習:檢驗下列各括號內的數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

(2)2y(y-1)=3(y=-1,y=2)

(3)5(x-1)(x-2)=0(x=0,x=1,x=2)

四、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簡單變形

教學目的

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出方程的兩種變形,并能利用它們將簡單的方程變形以求出未知數的值。

重點、難點

1、重點:方程的兩種變形。

2、難點:由具體實例抽象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列出的方程有的我們不會解,我們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成x=a形式,本節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方程變形。

二、新授

讓我們先做個實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碼。

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將它放在天干的左盤內,在右盤內放上砝碼,當天平處于平衡狀態時,顯然兩邊的質量相等。

如果我們在兩盤內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盤內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個方程,課本第4頁上的圖,你能從天平上砝碼的變化聯想到方程的變形嗎?

讓同學們觀察圖6.2.1的左邊的天平;天平的左盤內有一個大砝碼和2個小砝碼,右盤上有5個小砝碼,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盤的質量相等。如果我們用x表示大砝碼的質量,1表示小砝碼的質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兩盤內物體的質量關系。

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并學會運用。

2、知道判定切線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初步掌握方法的選擇。

教學重點:切線的判定定理和切線判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切線判定定理中所闡述的圓的切線的兩大要素:一是經過半徑外端;二是直線垂直于這條半徑;學生開始時掌握不好并極容易忽視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教師】問題1.怎樣過直線l上一點P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問題2.直線和圓有幾種位置關系?

問題3.如何判定直線l是⊙O的切線?

啟發:(1)直線l和⊙O的公共點有幾個?

(2)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與半徑的數量關系 如何?

學生答完后,教師強調(2)是判定直線 l是⊙O的切線的常用方法,即: 定理: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OA 等于圓的半 (如圖1,投影顯示)

再啟發:若把距離OA理解為 OA⊥l,OA=r;把點A理解為半徑在圓上的端點 ,請同學們試將上面定理用新的理解改寫成新的命題,此命題就 是這節課要學的“切線的判定定理”(板書課題)

二、引入新課內容

【學生】命題:經過半徑的在圓上的端點且垂直于半 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證明定理:啟發學生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寫出已 知、求證,分析證明思路,閱讀課本P60。

定理:經過半徑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定理的證明:已知:直線l經過半徑OA的外端點A,直線l⊥OA,

求證:直線l是⊙O的切線

證明:略

定理的符號語言:∵直線l⊥OA,直線l經過半徑OA的外端A

∴直線l為⊙O的切線。

是非題:

(1)垂直于圓的半徑的直線一定是這個圓的切線。 ( )

(2)過圓的半徑的外端的直線一定是這個圓的切線。 ( )

三、例題講解

例1、已知:直線AB經過⊙O上的點C,并且OA=OB,CA=CB。

求證:直線AB是⊙O的切線。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AB過⊙O上的點C,所以連結OC,只要證明AB⊥OC即可。

證明:連結OC.

∵OA=OB,CA=CB,

∴AB⊥OC

又∵直線AB經過半徑OC的外端C

∴直線AB是⊙O的切線。

練習1、如圖,已知⊙O的半徑為R,直線AB經過⊙O上的點A,并且AB=R,∠OBA=45°。求證:直線AB是⊙O的切線。

練習2、如圖,已知AB為⊙O的直徑,C為⊙O上一點,AD⊥CD于點D,AC平分∠BAD。

求證:CD是⊙O的切線。

例2、如圖,已知AB是⊙O的直徑,點D在AB的延長線上,且BD=OB,過點D作射線DE,使∠ADE=30°。

求證:DE是⊙O的切線。

思考題: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線交BC于D,以D為圓心,BD為半徑作圓,問⊙D的切線有幾條?是哪幾條?為什么?

四、小結

1.切線的判定定理。

2.判定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方法:

①定義:直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

②數量關系:直線到圓心的距離等于該圓半徑(即d = r)。[

③切線的判定定理:經過半徑外端且與這條半徑垂直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3.證明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輔助線和證法規律。

凡是已知公共點(如:直線經過圓上的點;直線和圓有一個公共點;)往往是"連結"圓心和公共點,證明"垂直"(直線和半徑);若不知公共點,則過圓心作一條線段垂直于直線,證明所作的線段等于半徑。即已知公共點,“連半徑,證垂直”;不知公共點,則“作垂直,證半徑”。

五、布置作業:略

《切線的判定》教后體會

本課例《切線的判定》作為市考試院調研課型兼區級研討課,我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二期課改的理念出發,通過學生自我活動得到數學結論作為教學重點,呈現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為教學宗旨,進行教學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本質的、有效的理解。本節課切實反映了平時的教學情況,為前來調研和研討的老師提供了真實的樣本。反思本節課,有以下幾個成功與不足之處:

成功之處:

一、 教材的二度設計順應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這批學生習慣于單一知識點的學習,即得出一個知識點,必須由淺入深反復進行練習,鞏固后方能加以提升與綜合,否則就會混淆概念或定理的條件和結論,導致錯誤,久之便會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本教時課本上將切線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的導出作為第一課時,兩個定理的運用和切線的兩種常用的判定方法作為第二課時,學生往往會因第一時間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對定理本質的東西不能很好地理解,在運用時抓不住關鍵,解題僅僅停留在模仿層次上,接受能力薄弱的學生更是因知識點多不知所措,在云里霧里。二度設計將切線的判定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切線的性質定理以及兩個定理的綜合運用作為第二課時,這樣的設計即是對前面所學的“直線與圓相切的判定方法”的復習,又是對后面學習綜合運用兩個定理,合理選擇兩種方法判定切線作了鋪墊,教學呈現了一個循序漸進、溫過知新的過程。從學生的反饋情況判斷,教學效果較為理想。

二、重視學生數感的培養呼應了課改的理念

數感類似與語感、樂感、美感,擁有了感覺,知識便會融會貫通,學習就會輕松。擁有數感,不僅會對數學知識反應靈敏,更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中,兩個例題由教師誘導,學生發現完成的,而三個習題則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完成,不乏有不會做和做得復雜的學生,但在展示和交流中,撞擊出思維的火花,難以忘懷。讓學生嘗試總結規律,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本節課中,輔助線的規律是由學生得出,事實證明,學生有這樣的理解、概括和表達能力。通過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結論往往是刻骨銘心的,長此以往,對數和形的感覺會越來越好。

不足之處:

一、這節課沒有“高潮”,沒有讓學生特別興奮激起求知欲的情境,整個教學過程是在一個平靜、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

二、課的引入太直截了當,脫離不了應試教學的味道。

三、教學風格的定勢使所授知識不能很合理地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拓寬知識面,努力突破已有的教學形狀,適應現代教育,適應現代學生。課堂教學中,敢于實驗,舍得放手,盡量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現實情境、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真正實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

236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规_综合测试仪,电器安全性能综合测试仪,低压母线槽安规综合测试仪-青岛合众电子有限公司 | 客服外包专业服务商_客服外包中心_网萌科技| 阿尔法-MDR2000无转子硫化仪-STM566 SATRA拉力试验机-青岛阿尔法仪器有限公司 | 定制异形重型钢格栅板/钢格板_定做踏步板/排水沟盖板_钢格栅板批发厂家-河北圣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百方网-百方电气网,电工电气行业专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 远程会诊系统-手术示教系统【林之硕】医院远程医疗平台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系统检测箱-电梯**检测仪器箱-北京宇成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膜结构车棚|上海膜结构车棚|上海车棚厂家|上海膜结构公司 | 双段式高压鼓风机-雕刻机用真空泵-绍兴天晨机械有限公司 | 板式换热器_板式换热器价格_管式换热器厂家-青岛康景辉 | 工业雾炮机_超细雾炮_远程抑尘射雾器-世纪润德环保设备 |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包装机传感器-搅拌站传感器-山东称重传感器厂家-济南泰钦电气 | 臭氧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防水试验设备-苏州亚诺天下仪器有限公司 | 尊享蟹太太美味,大闸蟹礼卡|礼券|礼盒在线预订-蟹太太官网 | 西安文都考研官网_西安考研辅导班_考研培训机构_西安在职考研培训 | 天然鹅卵石滤料厂家-锰砂滤料-石英砂滤料-巩义东枫净水 |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厂家-高强石膏基保温隔声自流平-轻质抹灰石膏粉砂浆批发-永康市汇利建设有限公司 | 小青瓦丨古建筑瓦丨青瓦厂家-宜兴市徽派古典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伊卡洛斯软装首页-电动窗帘,别墅窗帘,定制窗帘,江浙沪1000+别墅窗帘案例 | 今日热点_实时热点_奇闻异事_趣闻趣事_灵异事件 - 奇闻事件 | 挤出机_橡胶挤出机_塑料挤出机_胶片冷却机-河北伟源橡塑设备有限公司 | 单电机制砂机,BHS制砂机,制沙机设备,制砂机价格-正升制砂机厂家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踏板力计,制动仪,非接触多功能速度仪,逆反射系数测试仪-创宇 | 黄石东方妇产医院_黄石妇科医院哪家好_黄石无痛人流医院 | 包头市鑫枫装饰有限公司 | 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河南博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巨野电机维修-水泵维修-巨野县飞宇机电维修有限公司 | 压砖机、液压制砖机、静压砖机、环保砖机生产厂家—杜甫机械 | 工业雾炮机_超细雾炮_远程抑尘射雾器-世纪润德环保设备 | 实木家具_实木家具定制_全屋定制_美式家具_圣蒂斯堡官网 | 德州网站开发定制-小程序开发制作-APP软件开发-「两山开发」 | 煤矿人员精确定位系统_矿用无线通信系统_煤矿广播系统 | 磁力抛光机_磁力研磨机_磁力去毛刺机_精密五金零件抛光设备厂家-冠古科技 | 免费分销系统 — 分销商城系统_分销小程序开发 -【微商来】 | 考试试题_试卷及答案_诗词单词成语 - 优易学 | 仿古瓦,仿古金属瓦,铝瓦,铜瓦,铝合金瓦-西安东申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 昆明网络公司|云南网络公司|昆明网站建设公司|昆明网页设计|云南网站制作|新媒体运营公司|APP开发|小程序研发|尽在昆明奥远科技有限公司 | 大_小鼠elisa试剂盒-植物_人Elisa试剂盒-PCR荧光定量试剂盒-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23悬赏网_发布悬赏任务_广告任务平台| 华禹护栏|锌钢护栏_阳台护栏_护栏厂家-华禹专注阳台护栏、楼梯栏杆、百叶窗、空调架、基坑护栏、道路护栏等锌钢护栏产品的生产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