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
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1
教學目標:
1.情節的把握;
2.語言、心理、外貌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說的特點并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人物,評價人物,探討人物與主題的關系。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要點】人物與主題
一、課文中寫了故鄉哪些人,主要寫了誰?
如果說故鄉景色的悲涼可能會受到“我”的心情的影響(怎樣的心情?)或者天氣的影響(怎樣的天氣?),而故鄉的人卻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閨土楊二嫂水生宏兒母親我
二、我們先來看看二十年后的閏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寫
少年閏土中年閏土
外貌淳樸天真、可親可愛受盡生活折磨、命運悲慘
動作語態聰明勇敢、活潑開朗遲疑麻木、痛苦難言
對“我”的態度情真意切親密無間被封建禮教牢牢束縛
對“生活”的態度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將希望寄托神靈
2、變化原因
社會的: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時間這塊勵石上,活生生地把一個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個木偶人。
階級的:一聲“老爺!”就把自己與兒時的好友隔在了無形的厚障壁的兩邊;帶回家去的香爐、燭臺何嘗不是在增加這厚障壁的高度呢!
結論:閏土是在生活重壓下艱難地掙扎著的中國勞苦民眾的代表。
三、楊二嫂:
外貌:西施圓規”
職業與性格:美貌招生意無業潑悍、放肆、尖刻、自私
結論:楊二嫂是一個被社會扭曲了的變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現在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同時,又在侮辱和損害著別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義
(1)敘述者線索人物——--小說真實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樣——悲哀憤怒別離希望
(3)怎樣對待閏土——悲哀中同情遺憾中關注
結論: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一下子就顯露出了它的丑陋;為使它美麗,只有在本來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新路來。
五、“我”母親:
慈祥、寬容、厚道地對待所有的人,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卻沒有給她以公平:變賣家產,告別家園,跟兒子去外地謀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兒:
20年前的閏土和“我”,20年后,或許不會再成為今天的閏土我;對他來說,與生俱來的苦難其實也是一種改變命運的財富!
結論:
從“飛”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飛”向這個既陌生又新鮮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希望
板書:
景
悲(對比)變——農村破敗人際隔膜
人
教后反思:
欣賞小說,要學會分析人物,因為人物是小說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時,不妨寫一寫人物小傳,這是一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分解,再從局部分解到整體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有助于進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說中的人物才會成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閱讀小說才有可能成為個性化的閱讀。
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2
學習目標:
1.品味詞中凝練、貼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重點)
2.理解詞的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難點)
3.感受詞人的豪邁與大氣,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由回顧寫雪的詩句導入。
(由回顧舊日積累導入到對新詩文的閱讀,便于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
本環節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可適時補充。
二、課文探究:
(一)一讀課文,感受氣勢:
1.指名朗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將需要著重指出的字寫到黑板上)
2.強調以下字音
沁qìn數風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3.注意節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為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師生共議停頓和重音,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集體朗讀全詞。
(二)二讀課文,理解詞意。
1、賞析上闋: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來進行:
⑴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容?
討論并歸納: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⑵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并歸納:“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并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詩人采用了哪些修辭和寫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繪的雪景形象地呈現出來?
(先小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難:
①為何“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不是“望”統領的句子?
結合這個問題,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化靜為動的寫法。
這里可以結合《社戲》中“單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一句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
2、賞析下闋
⑴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并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此處點到即止,不能過細。)
⑶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領到哪句?為什么要用這個字?
討論并歸納:“惜”,統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⑷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這里適時介紹寫作背景,并引導學生理解本句的內涵。
⑸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并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
可能出現的疑難:
①為何評價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稍”、“只”等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還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以此來明確作者如此評價古代帝王的目的,并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礎!
②要適時追問“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讀全詞,體會感情。
此處可采用男女分讀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齊讀!
三、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四、總結全文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深入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2、找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自讀,體會詩作中蘊含的情感。
可推薦《沁園春?長沙》、《七律?長征》等。
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3
【學習目標】
1.能夠把握詩歌節奏,感受詩歌韻律美。
2.結合詩歌背景,能夠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詩歌語言。
3.能夠體會詩歌情思、哲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發表白話詩九首,開創了中國新詩的先河。沈尹默作為北大名教授,他發表的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首詩的存在,中國首次面世的這一小批現代詩歌作品才可以說真正地顯示出現代性。這首詩在文學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樣的魅力呢?
二.作者簡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五四”運動時期,作為北大名教授,和魯迅、陳獨秀等人輪流主編《新青年》雜志,代表作《月夜》《落葉》《三弦》等。
三.背景資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國歷最黑暗、最混亂的年代,卻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發的時代。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新詩誕生了。新詩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靈魂的新,即思想的現代性。追求“科學”與“民主”,人的個體的覺醒,思想解放、個性獨立遂成為這一時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國人有了主體意識。我國傳統詩歌中,是沒有“我”(指獨立存在的意識)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詩中,“我”才大量出現,例如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僅是新詩誕生的一個標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學誕生的標志。
四.細讀感悟
1.讀出節奏;感受意蘊。
2.這首小詩描繪了一幅月夜圖景,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繪出來。
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霜風寒月的冬夜中,頂天立地的高樹與獨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著,充滿了美的意蘊。
3.如何理解“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
表面上寫的是一個冬夜,環境是蕭森的,人物是孤獨的。實則反映了&39;五四&39;運動之前的一個社會側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某種社會相。
(注:這是一首很隱晦的詩,看似是紀實,實則運用象征的手法,蘊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緒。)
4.詩中“樹”有什么象征意義?“我”和樹之間的關系體現了“我”怎樣的精神?
要點:“樹”象征著古老的觀念,傳統、穩健、根基深厚、固執而迂腐。
“并排立著”是思想的并立;
“沒有靠著”是掙脫、是倔強、也是追求獨立。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象征著詩人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奮斗精神。
5.本詩的主旨是什么?
在嚴寒下不妥協,在孤獨中不退縮,這首詩表現了“五四”時期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崇尚光明強大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
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4
教學目的:
1、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正確劃分詩的節奏,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
2、使學生了解新詩的特點。
3、引導學生體驗新詩的意境及思想內容。
4、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詩歌思想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難點:
⒈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使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本詩的思想內涵。
⒉象征的表現手法。
⒊詩歌描寫對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2、討論法。
教學設想:
1、引導學生了解艾青新詩創作的特點及本詩的寫作背景,為學生準確理解這首詩奠定基礎。
2、注重朗讀。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意。
3、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品味重點詩句,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4、課堂上給學生更多自我表現的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理念,以朗讀為主,讓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詩歌深層含義。故此,學習方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課時安排:
教學步驟:
課前布置:
A、搜集詩人的有關材料;
B、查閱有關抗日戰爭的史料;
C、選閱一些愛國詩歌,準備朗讀比賽;
一、檢查學生課前作業的完成情況。
二、導入新課: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隨著詩中所迸發的愛國情感的火花而燃燒。(板書:我愛這土地)運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抗日戰爭的鏡頭和圖片,學生談自己的感想。
三、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抗戰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學生搜集資料較詳細的給予口頭表揚。
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
2、品讀語文精練、準確的語言;學習多角度生動細致寫景的方法。
3、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感受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準確理解詩人對歷代帝王的評價。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用人民大會堂里的巨畫《江山如此多嬌》引入。
2、介紹寫作背景。
3、范讀(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4、讀準下列詞語
莽莽妖嬈折腰紅裝素裹稍遜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5、學生朗讀課文
6、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請分別概括這首詞上下兩片的內容。
二、質疑賞析
(一)賞析文段一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開頭三小句寫了什么內容?在寫作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詩人“望”到了哪些景觀?作者是怎樣進行描繪的?
③請你簡單概括一下作者描繪意境的特點,且用課文中的一小句來概括祖國河山的特點。
(二)賞析文段二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②詩人是如何評價這五位歷史人物的?
③“惜“字包含了哪些意義?
④請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說說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指導
1、齊讀
2、教師點評
3、聽配樂朗讀
4、個人朗讀,學生點評
5、齊讀
四、鞏固遷移
1、小結
2、學生自由朗讀,進行背誦。
3、布置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積累寫雪的詩句
③《導學導練》
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6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熟讀)詩歌。
2.學習品味詩歌中的具體形象,理解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手法(意象)來抒情的特點。
3.通過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運用形象化手法來抒情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屏戴望舒圖片)戴望舒與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被譽為民國時期“四
大才子”,可見其卓爾不群的才氣。戴望舒之才在于其天才的印象派現代詩,他的一首《雨巷》廣為傳頌,曾經醉倒過億萬中國人的心,成為現代詩壇上不朽的力作,葉圣陶先生曾經這樣高度評價《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1942年,詩人戴望舒因為在報紙上編發宣傳抗戰的詩歌,被日本憲兵逮捕。在陰暗潮濕的地牢里,詩人被毒刑拷打致殘,他撫摩著被日本侵略者踐踏的寸寸國土,滿懷著無限的憂憤與對新中國的熱望寫下了一首著名的現代詩《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師板書)。
問:作者是誰?
生:戴望舒。(找一生寫在黑板上,其余的同學寫兩遍)
二、預習展示
師:老師想看看大家的預習情況。(屏)
(一)、正確讀出下列詞語
殘損灰燼錦幛荇藻蓬蒿螻蟻憔悴蘸著掠過
將自己認為還不會寫的字寫幾遍。
(二)、解釋下列詞語
1、殘損:2、灰燼:3、蓬蒿:4、憔悴:
(三)、這是一首(表達方式)詩,作者是現代詩人。
(四)、通過預習你有什么疑問或是能提出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分小組討論問題。
生:提問題。
師相機板書,并在后面打一個問號,以提醒不忘。(預設:可能是有關于寫作背景,有關于詩句的問題)
大家提的這些問題不錯,說明都能認真思考,主動發現問題,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三、讀詩歌
要學習詩歌,第一步是要朗讀好。朗讀詩歌就要把握詩歌的節奏、語氣、語調、重音等,(當然關于這些,我們不可能在一節課內都研究好)。
一般來說,在詩句中起主要作用的詞語要重讀;要通過恰切的語氣、語調來讀詩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詩歌的情感。古人云:“詩言志。”白居易說:“詩,根情。”都是說詩歌是用來抒發作者的情感的。通過你的預習,你發現本首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結合預習任務四)
生:對日寇極端的痛恨,對國土淪陷,淪為殖民地的憂憤。——痛楚憂憤。
生:對祖國(中國)真摯熾熱的愛,堅信祖國必勝的信念,熱烈盼望祖國和平統一。
師:相機板書憂憤摯愛(或其它相近的詞語)因此我們在讀課文時一定要讀出這種感情。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配樂《大漠敦煌》伴奏)
生自由朗讀詩歌。
下面我找一名同學來讀課文。(可推薦一名同學來讀,配樂朗讀)。
生評價朗讀情況。
四、悟詩意
為了更好地讀好本詩,首先要理解全詩的大意。思考:
(結合預習任務三)
1.作者用殘損的手掌“摸索”到哪些地方?(整體感知)
生答:這一角那一角
(1)這一片湖——我的家鄉(2)長白山的雪峰(3)黃河(4)江南(5)嶺南(6)南海
(7)那遼遠的一角
2.師:通過讀詩歌的這些語句,你有什么發現嗎?除了先寫了自己的家鄉以外,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生:基本上是按照中國的土地由北向南的順序來寫的。
師:你知道“那遼遠的一角”是指哪里嗎?
生:未被日寇侵略的地區或者指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已經解放的地區,即解放區。
師:那么,前面所寫到的這些“這一角,那一角”指什么?
生:淪陷區。(生記下來)
師:請大家快速把本詩劃分為兩部分。
生:一類寫淪陷區,另一類寫解放區。
3.師:作者寫這些富有代表性的地域各是通過哪種具體的事物來抒發感情的?
生:
師:詩人在創作文學作品的時候,要借助于具體的事物。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表現出詩人抽象心緒的具體形象,在詩歌中叫意象。詩人就是通過在一連串的意象來抒發內心的情感的。
五、品詩情
為了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我們還要抓住詩歌的語言文字,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抒發感情的。
九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7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理解意象,體會四月天的優美意境,分析“你”的特點。
2.品味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形式,學習詩歌意境美、結構美和音樂美的多種表現手法。
3.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品析揣摩意象特點,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品味“你”的特點,力求走進詩人的內心,進一步感受對“你”的贊美。
教學難點:能通過詩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理解詩中的情感、把握主旨,學習體會詩人“詩言情”的情感表達方式,品味詩歌新奇美麗的語言。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展示林徽因照片,借用哲學家金岳霖為其提的挽聯。金岳霖提挽聯道——“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以“一身詩意千尋瀑”來贊頌詩人的一身詩意如同千尋瀑布般飛揚綿長,以詩人的小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來贊頌詩人的才華。
2.整體感知
①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國建筑師、新月派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之一。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林徽因文學作品甚多,代表作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短篇小說《九十九度中》等。
②創作背景
這首詩發表于1934年,一種說法是為悼念好友徐志摩而作,一種說法是詩人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是一位母親對新生命的“愛”的頌歌。第二種說法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更加廣為流傳,所以以第二種說法為準。
3.深入研讀
①把握意象
教師示范朗讀詩歌。
思考:詩人以“四月天”為贊美對象,說說本詩是如何表現“四月天”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選取能展現四月特點的意象來表現四月:風、云煙、星子、細雨、百花、月圓、嫩芽、白蓮、燕子。這些代表春天溫柔、暖和、充滿生機的意象,營造了美好的意境,將無形的愛化可感的美好景物,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傳神。
②品味詩句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第一節,將“笑響”擬人化,“笑響”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將“你”的輕靈、活潑,“我”的歡快、喜悅寫得生動形象。“點亮”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你”的笑聲的清脆、悅耳,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欣喜以及對兒子的喜愛。“交舞”充分表現了春光的光艷多彩,色彩明麗。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第二節,以“你”為本體,“云煙”為喻體。將“你”帶來的溫暖寫得生動形象,表達了詩人由衷的喜悅之情。“閃”字將靜態的“星星”在朦朧的“云煙”中若隱若現的情形寫得具體可感,突出了“星子”的動態感,形象生動。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第三節,“那輕,那娉婷,你是”,應為“你是,那輕,那娉婷”。使用倒裝句突出了“你”“輕”“娉婷”的特點,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欣喜之情。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第四節,以“鵝黃”、“綠”“、“白””這些明亮的暖色,給人溫潤的美感,讓人感到溫暖、生機與希望。“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虛實結合,將四月天的美景與“夢期待”結合起來,贊美四月天的純凈、淡雅,營造了朦朧夢幻的意境。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第五節,“你是愛,是暖,是希望”直接表明“我”對“你”滿懷希望,同時也表明“你”的新生給“我”帶來了新的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首尾呼應,與詩的開篇遙相呼應,更加強烈地表現出了作者對“你”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③“三美”原則
思考:本詩是新格律詩的典范,它是否表現了“三美”原則?是如何表現的?
音樂美
注重押韻,每一節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韻(an);詩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斷句,讀起來需放慢語速,使這種節奏方面的音韻美得以表現;十二個“你”字,既突出了主題,又起到了“襯韻”的作用。
繪畫美
本詩描繪了五幅畫面:春光風舞圖、風煙星雨圖、月夜花開圖、雪后新綠圖、花開燕語圖。詩人所選的意象鮮艷而美麗,如夕陽無限好的“黃昏”,閃亮的“星子”,色彩繽紛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鵝黃”,“初放芽的綠”,夢中的“白蓮”等,詩人將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飽含感情地描畫出來,色彩鮮妍,如畫一般美。
建筑美
詩歌中用句奇妙,如“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的語序本該為“你像雪化后那片鵝黃,新鮮;你是初放芽的綠,柔嫩喜悅”,詩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語序,使其滿足建筑美需要,同時也令人眼前一亮。詩共有五節,每節三行,且字數與句式靈活多變,靈動而不呆板。
4、作業小結
①課文主旨
這首詩別具匠心地將詩人心中的“你”比喻成了“人間的四月天”,并充分展開想象,從不同角度描繪了“人間的四月天”的爛漫景象,形象地再現了“你”的生機勃勃、五彩斑斕、莊嚴純凈、輕柔靈秀,盛贊“你”是愛,是暖,是希望,表現了詩人對“你”的愛之深,情之切。
②課后作業
學完詩歌,你想起了誰?以《你是人間的……》為題,自選意象,仿寫詩歌新奇的語言,抒發對你心中“你”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