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九年級語文教案

時間: 新華 教案模板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學會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

過程和方法:朗讀、品味。建設開放的課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作品情感碰撞,平等的對話與合作交流,拓展師生生命成長的閱歷。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孤獨和成長

【教學思路】

理解文中孤獨的含義

理清怎么走過孤獨旅途,邁向成長

品味怎么用環境描寫來表現人物(重點、難點)

【具體過程】

一、導入:

初一時我們學過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在經歷了父親的病逝后,迅速成長,文章最后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成長(板書)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當然每個人的付出是不一樣的。英子的成長是用爸爸的死亡換來的,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少年杜小康的成長是由什么換來的呢?(板書:孤獨)

二、關于“孤獨”:

我們同學平時有過孤獨的感覺嗎?請說一下曾經感受過的孤獨吧。

關于孤獨的話題,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故鄉》中有過接觸。小說中的“我”感覺四周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這是由于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不相通所帶來的,哪怕是置身熱鬧的人群卻也無人可以交流的孤獨。

那么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獨又是什么造成的呢?請同學在你對課文預習的基礎上,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雖然有父親相伴卻也無話可說環境單一、寂靜生活單調)

開頭第一段就告訴我們現在的杜小康是孤獨的:家境一落千丈(最厚實)甚至到了失學的地步。看過整本小說的同學應該還明白,杜小康在班級里是班長,成績是秀的,出了什么事都他能起到帶頭的作用,他自己也非常熱愛讀書。現在他失學在家,這種經歷同伴都沒有,他跟誰去交流?他能不孤獨嗎?到選文結束,鴨子下蛋了,但他改變孤獨的狀態了嗎?因而這種孤獨感籠罩了全篇文章。所以題目叫:孤獨之旅(板書之旅)

三、關于“旅程”

關于孤獨的一段行程:這段行程走過了幾站路?除去首站和尾站,請同學依據時間或者地點的變化,說說這段旅程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前行途中——剛到蘆蕩——日子過去——風雨洗禮)

四、咀嚼環境:

風雨之后,文中有一句形容杜小康當時感受的話,請找到劃出來。(突然長大了……)

突然發生的背后總有一定的積淀的。這篇文章選自曹文軒的《草房子》。在我們選文的后續發展中,作者寫著這樣一段話:【幻燈顯示】

根據我們的課文的細節描寫老師稍作修改:環境給予他的那美麗而殘酷的孤獨。

下面讓我們按照旅程的四個階段,跟隨杜小康一起咀嚼咀嚼,環境給予他的孤獨到底是什么滋味。

1、先要明白文中的環境主要指的是哪些:水、蘆蕩、鴨、暴風雨

2、來到第一站——前行途中:船行在水上,自然離不開對水的咀嚼。主要集中于水和鴨的描寫。先朗讀第13段。

(13段:煙氣水汽的特點:在空氣中飄飄蕩蕩,無所依靠,風一吹就散。我們就像看到杜小康的一顆心在那里飄蕩,找不到一個落腳點。前途渺茫,過去又不可及,我的未來在哪里?此外,這里的水的特點還應對應11段的一個詞——“茫茫”。辛棄疾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如今是杜小康見水,水茫茫,料這水見杜小康也應是茫茫然。)

帶著這樣一顆迷茫的心,夜晚降臨了。我們來讀一下這時的環境。(第15段)

(晉桓溫。鴨子尚且都覺得自己是無家的漂游者了,人還怎么受得了啊!)

(板書:不堪)(前行途中,我們從環境描寫里咀嚼出杜小康是不堪孤獨的,那杜小康咀嚼的這種孤獨的不堪,是什么滋味呢?我們找一個表示味道的詞來形容吧,想想哪一種味道進入口中是讓人的舌頭找不到北,根本不能忍受的?——麻)

3、在不堪孤獨麻麻的滋味中,有一天他們終于到達了大蘆蕩。一到大蘆蕩一個環境馬上就出來了。

(第21段:讀。分析“涌”:一個人能涌嗎?兩個人?形容數量多、氣勢強大。中國的文學創作自古就講究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文字雕琢。“直涌到天邊”:生機勃勃、無邊無際,似乎蘆葦鋪天蓋地而來,給人極大的心理壓力,“如萬重大山圍住”讓人會有窒息的感覺。所以杜小康自然而然——害怕了。)

又是一個夜晚降臨了。朗讀24、25段。咀嚼這時的環境描寫。你讀了后,怎么想?我們去那里露營怎么樣?(純凈遼遠、寧靜空曠)景物這么美看來人物心情不錯了。

(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上學期學過的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反襯,足見杜小康害怕程度之深。這里有一個表現他害怕的動詞:“挨”。小時候害怕喝藥嗎?因為味道——苦。害怕孤獨的味道啊,怎一個苦字了得。)

4、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環境有變化嗎?找到暴風雨來臨前的環境描寫。習慣成自然了,既然無法改變,你再一味害怕有什么用呢?這是杜小康對孤獨是(面對)。面對環境后,環境會產生什么作用呢?如果我們把24.25兩段環境描寫放入到33、34段之間,我們會讀出什么味道來呢?朗讀33、24、25、34段。

(杜小康的孤獨并未改變,只是面對孤獨的態度變了,于是景和人就不再格格不入,杜小康開始融入這篇景色之中。于是大蘆蕩本來的面目就走進了杜小康的心里:純凈遼遠,寧靜空曠。人走入了環境里面,心情也就容易被這環境同化,慢慢學會體會環境帶來的平和。)

(但是這畢竟不是他主動去要求的孤獨,不然文章這里就可以寫杜小康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所以這是屬于他真正成長的前奏,那就如同未成熟的果子,咀嚼起來這是的孤獨定然是澀澀的。)我們咀嚼這時的環境描寫,已經可以看出杜小康的變化了,這種變化好嗎?它意味著什么呢?

5、暴風雨終于來了。這場雨來得巧,來得妙,來的真是剛剛好。為什么好,為什么妙?(“忘記父親”“追去”和前文“緊緊挨著父親”形成對比,并靠自己的力量找回了鴨子。)

所以杜小康覺得自己長大了,就是因為這場暴風雨為他提供了一個成長的機會。在風雨之后,有一處環境的描寫,47段,讀,咀嚼此時的環境描寫的作用。烘托雨后杜小康的心情就如天空一樣藍,如月亮一樣明。心境變得開朗明亮。(初悟孤獨)這是杜小康咀嚼著孤獨的滋味會是(酸、甜)(酸:注意:哭。放松、委屈等)

可見,大自然雖然營造了無邊無際的孤獨,屢次把杜小康拋進困難的境地,卻也一次次在他面前展現出寧靜美好的魅力,使他在孤獨中日趨淡泊、沉靜,并漸漸除去了潛藏的浮躁,完成了一次蛻變,終于長大了。

五、他不可能立即領悟,但他確實比油麻地的孩子們提前懂得了很多……

他的成長是大蘆蕩給的嗎?——生活。大蘆蕩給予的美麗和殘酷就是生活給予的美麗殘酷。生活讓杜小康從不堪孤獨到害怕孤獨到面對孤獨并最終從孤獨中收獲喜悅,這一步步走來他品味到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滋味,他終將懂得生活真實的面目不是家庭庇護下的優越條件,那些雜陳的五味會披著各式外衣在成長的道路上粉墨登場。而他在大蘆蕩中咀嚼的孤獨就是成長的滋味。(板書:滋味)

六、向杜小康一樣懂得善待成長道路上終會出現的孤獨。

同學們成長道路上也必然會遇到孤獨的,說不定它已經來了,只是你還沒有意識到。談到孤獨總是憂傷的,孤獨并不一定是讓人悲傷的,有時人就是需要孤獨。羅曼羅蘭說:“……”

孤獨是有著強大力量的,請讓我們善待它。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品味詞中凝練、貼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重點)

2.理解詞的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難點)

3.感受詞人的豪邁與大氣,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由回顧寫雪的詩句導入。

(由回顧舊日積累導入到對新詩文的閱讀,便于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

本環節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可適時補充。

二、課文探究:

(一)一讀課文,感受氣勢:

1.指名朗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將需要著重指出的字寫到黑板上)

2.強調以下字音

沁qìn數風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3.注意節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為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師生共議停頓和重音,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集體朗讀全詞。

(二)二讀課文,理解詞意。

1、賞析上闋: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來進行:

⑴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容?

討論并歸納: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⑵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并歸納:“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并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詩人采用了哪些修辭和寫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繪的雪景形象地呈現出來?

(先小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難:

①為何“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不是“望”統領的句子?

結合這個問題,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化靜為動的寫法。

這里可以結合《社戲》中“單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一句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

2、賞析下闋

⑴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并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此處點到即止,不能過細。)

⑶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領到哪句?為什么要用這個字?

討論并歸納:“惜”,統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⑷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這里適時介紹寫作背景,并引導學生理解本句的內涵。

⑸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并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

可能出現的疑難:

①為何評價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稍”、“只”等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還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以此來明確作者如此評價古代帝王的目的,并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礎!

②要適時追問“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讀全詞,體會感情。

此處可采用男女分讀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齊讀!

三、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四、總結全文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深入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2、找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自讀,體會詩作中蘊含的情感。

可推薦《沁園春?長沙》、《七律?長征》等。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崇拜、傷痕、中傷”等字詞的音形義。

2.通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駁斥錯誤觀點,從而得出正確觀點的駁論方法。(重點)

2.理解并學會運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品味文章語言的精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會自信心與創造力的因果關系及自信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批駁錯誤觀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運用及作用。

3.領會自信心對個體發展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許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業、人生的低谷時,難免會喪失自信心。如何重樹自信,創造或重新開創自己燦爛的人生,是許多人,也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許多同學所關注的問題。陶行知先生的這篇《創造宣言》,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吧!

二、自主預習

1.背景資料

陶行知(1891-1946),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于金陵大學,后赴美留學。推行平民教育。“五8226;四”運動后,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一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堪稱中國近代教育的“一代巨人”。

2.知識鏈接

八大山人

朱耷(1626-約1697),清初畫家。南昌(今屬江西)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一度為僧,又當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譜道院。有雪個、個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別號。擅畫水墨花卉禽鳥,筆墨簡括凝練,形象夸張;亦寫山水,意境冷寂。所畫魚鳥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態,署款八大山人。他的繪畫技法,對后來的寫意畫影響很大。工書法,行楷學王羲之,純樸圓潤,自成一格。

《安魂曲》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沒能完成這部富于人道主義色彩的作品,最終由他的學生蘇斯邁爾根據他留下的手稿續完。莫扎特一生直到窮極潦倒之時,在他的音樂中也一直沒有痛苦,而只有純凈的歡樂。這部臨終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種天國的光芒照耀著他的感覺。

曾參

曾參(前505年一前463年),字于輿,生于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人)。曾參16歲拜孔子為師。由于他刻苦好學,造詣很深,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著有《大學》,《孝經》兩書,被后世視為儒家經典,尊其為“宗圣”,“述圣”。曾參傳業于子思,子思傳業于孟子,形成的“思孟學派”。

3.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崇拜(chóng) 傷痕(hén) 中傷(zhòng) 塑像(sù) 遁詞(dùn)  啞口無言(yǎ)

魯鈍(dùn) 自暴自棄(qì) 走投無路(tóu) 玄奘(zàng) 懦夫(nuò) 屋檐(yán)

樵夫(qiáo)  豢養(huàn) 陡然(dǒu) 煙囪(cōng) 繁殖(zhí) 灌溉(guàn)

中傷(zhòng) 惡語傷人(è) 調查(diào)

中間(zhōng) 惡心(ě)  調整(tiáo)

(2)詞語釋義

中傷:誣陷或惡意造謠,旨在毀壞人的名譽。

畫龍點睛: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遁詞:指理屈詞窮或不愿吐露真意時,用來支吾搪塞的話。

魯鈍:愚笨,不敏銳。

啞口無言: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啞口:像啞巴一樣。

道統:是儒家傳道系統的一種說法。

自暴自棄: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墮落。暴:糟蹋、損害;棄:鄙棄。

走投無路: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眾叛親離: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離:離開。

懦夫:軟弱無所作為的人。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本文批駁的論點是什么?作者的論點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作者通過運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對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有力的批駁,從而得出了“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結論。強調創造是人類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激勵我們發掘潛能,創造美好未來。

2.這篇文章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3段):由藝術家造石像談起,引出教育家的創造不同于前兩者,“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羅列出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以一連串的不可爭辯的實例,一一予以反駁,從中確立起“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

第三部分(11—15段):以東山樵夫的故事為喻,說明喪失創造力的可悲下場。

第四部分(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鮮明地指出“死人才無意于創造”,只要你是一個“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這樣的結尾富有感召力。

(二)研讀分析

1.突破重難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認為教育的成功是什么?

答案示例:美術家(羅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作者認為教育的成功是:學生先生合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評了哪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答案示例:八大山人朱耷揮毫畫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的杰作;法國企業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不識字的惠能據說本是目不識丁的樵夫,偶聽人講經,頓悟佛理,后來成為禪宗的南宗開創者;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

作者用這些例子來駁斥五個錯誤觀點:①環境平凡不能創造,②生活單調不能創造,③年紀大小不能創造,④太無能了不能創造,⑤陷入絕境不能創造。

說明處處都需要創造,天天都有創造的機會,人人都可以創造。這種論證方法是駁論文章的寫法。

(3)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哪些句子明顯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示例:作者渴望創造,熱切呼喚“創造之神,你回來呀!只要你肯回來,我們愿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4)東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樣的?這個人物還讓你想到誰?這個故事說明什么?

答案示例:他將泰山的茅草連同樹苗帶回家里焚燒取火,以東山樵夫的故事為喻,說明喪失創造力的可悲下場。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創造精神的愚公。

(5)文章題為《創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答案示例:作者在文章結尾,充滿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2.寫法探究

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請結合課文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文章主要運用了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記敘主要指文中擺出具體事例時所運用的表達方式。議論則是對事例進行分析或表達觀點時采用的表達方式,如批駁了第二個錯誤觀點后的簡單總結,又如批駁了第五個錯誤觀點后的分析。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大家看到了,也聽到了許多環境不如我們,健康不如我們,或者和我們一樣平凡的人,都創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們有勇氣,有自信,敢創造,同樣也能書寫出屬于我們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當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氣、自信之外,要創造還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就來源于學習。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努力,為將來更好地創造奠定厚實的基礎。

五、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4

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龍口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任常倫(屏顯圖片)。當日寇的鐵蹄,給五千年的文明古國,烙上了災難和恥辱的印痕,無數中華兒女奮起抗爭!其中有任常倫這樣拿起槍桿子的抗爭,也有拿筆桿子的抗爭。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一顆倔強抗爭的靈魂,走近身陷日寇囹圄的戴望舒。看文弱的他,怎樣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聽詩人的他,怎樣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一曲——游子吟。(屏顯:聽游子吟)

一、聽游子吟

1、首先,請允許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朗讀這首詩,也請同學們用心傾聽詩人蘊含的情感。(在音樂聲中范讀。)

2、(謝謝同學們鼓勵的掌聲。)對老師的朗讀,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請同學們激情地,大聲朗讀一遍這首詩。注意,自己讀自己的。請珍視你的朗讀體驗。開始!

3、同學們讀得很投入,很有激情。老師要補充一點戴望舒的資料:戴望舒,民國四大才子之一,被稱為“抒情才子”。(屏顯:戴望舒,民國四大才子之一,抒情才子,《民國四才子》張紅萍著)

下面,我們就要品一品這位“抒情才子”在這首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感情?也要學一學這位“抒情才子”怎樣來抒情。

(屏顯:品才子情)

二、品才子情

(一)我們從字面可以看出,詩人摸索到的內容有這些:

(板書:摸索屏顯:摸索這一角那一角家鄉長白山黃河江南嶺南南海;那遼遠的一角)

老師想知道:紅色字體的內容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北到南)

你能看出什么呢?(中國大部分國土淪陷。)

(二)老師還想知道:通過這些內容,透過詩的字里行間,你看出詩人還摸索到了什么呢?(板書:摸索)

讓我們再次和這首詩的語言親密接觸,輕輕地讀一讀,細細地品一品。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分享,最后請每個小組將你們小組的一個最佳答案派一位代表寫在黑板上“摸索”二字的周圍。老師講清楚了嗎?開始!

(預計答案:悲傷、悲憤、恥辱、希望、信心。)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文中“蓼溆、肏攮、敁敠、_”等字詞的讀音,以及“篾片、調停、撮弄、不伏手、促狹鬼”等詞語的含義。

2.初步了解曹雪芹與《紅樓夢》相關文學常識。

3.通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如何描寫賈府這一典型環境,掌握環境描寫的特點。

2.分析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勤儉節約、不追求虛榮的高尚品質。

2.培養學生對祖國古典文化的喜愛之情,養成閱讀名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體會作者寫“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場“笑劇”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一起來看一段視頻。(播放87版《紅樓夢》視頻:《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片段,根據教學需要適當截取)相信大家對《紅樓夢》都不陌生,通過這段視頻我們對今天要學習的文章和主人公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劉姥姥進大觀園》這篇課文,一起跟著劉姥姥的步伐,看看富貴奢華的賈府,也通過劉姥姥的言行舉止來分析她的性格特點。(板書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注釋明確難讀、難懂的字詞,疏通大意。

明確:蓼溆(liǎoxù) 捏絲戧金(qiàng) 篾片(miè) 銀箸(zhù)

2.概括全文,劃分結構。

(1)自由朗讀課文,劃分全文結構,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明確: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和賈府眾人一起吃飯,席間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

(2)劃分全文結構,每一部分分別講了什么?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明確:可以劃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鳳姐、鴛鴦等人設局拿劉姥姥取笑。

第二部分(第4-9段):劉姥姥上演“笑”劇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0-11段):鳳姐、鴛鴦道歉、以實情相告,劉姥姥表達“笑”劇后的感慨。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分析這場“笑劇”

(1)劉姥姥在賈府的這場“笑劇”是誰導演的?她們為什么要導演這場“笑劇”?

明確:劉姥姥在賈府的這場“笑劇”是鳳姐、鴛鴦等人主導的。因為她們覺得劉姥姥的一言一行都很滑稽有趣,與平時見到的人都不一樣,與這座大觀園格格不入,就想拿劉姥姥逗樂、取笑,同時也為博賈母一樂。

(2)這場“笑劇”的背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深意?

明確:這場表面充滿歡樂的“笑劇”背后,是作者悲天憫人的情懷。作者對劉姥姥充滿著悲憫與尊重,通過對“劉姥姥”這一具有代表性的下層勞動婦女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下層勞苦人民艱難追求溫飽生活的同情;同時,作者通過劉姥姥參觀富貴奢華的賈府的視角,對賈府這種“朱門酒肉臭”的奢靡、_生活進行了深切的譴責。“笑”的背后是沉重的社會現實,以及作者的深刻思考。

2.人物形象分析

(1)這篇課文描寫了筵席上眾人各具情態的“笑”,自己閱讀后進行小組討論,說說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分別反映了他們什么性格特點?

(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明確:

鳳姐、鴛鴦的笑:笑而不露,反映出她們善于計謀,愛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點。

探春、史湘云、薛姨媽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們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點。

林黛玉的笑:極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養而又謹慎的性格特點。

寶玉的笑:笑到鉆到賈母的懷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氣的性格特點。

惜春的笑:笑得肚子疼,讓奶姆給揉腸子,反映出她嬌氣、孩子氣的性格特點。

賈母的笑:笑得眼淚流了出來,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點。

(2)分析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

劉姥姥是一個鄉下婦人,沒見過什么大市面,參觀、游覽宛如仙境的大觀園,對什么都覺得新鮮,充滿好奇,鬧了很多笑話。而劉姥姥的言談舉止與賈府眾人平日里所見到的截然不同,因此也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劉姥姥的種種話語與行為,雖引人發笑,但都出自她的本性,淳樸率真、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表現得恰如其分。所以她雖然俗,卻俗得可愛。

劉姥姥是一位七十五歲的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閱歷。她知道自己扮丑,是為了博賈母一樂,為了自己生活,她不得不充當大家的“笑料”,配合演好這出“笑劇”,放下自己的尊嚴,以期獲得別人的同情,得到些恩惠,好維持自己的生計。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姥姥雖然沒什么文化,確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面對賈府的金碧輝煌,劉姥姥驚嘆、夸贊,卻沒有流露出羨慕、奢望的情態,反而屢次感嘆賈府的奢侈,同時仍保持著善良與淳樸,只想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在席間,劉姥姥覺得金銀的筷子反而沒有自己平時用的合手等細節,刻畫出劉姥姥樸素實在、不貪慕虛榮的農村婦女形象。

3.分析文中對賈府的環境描寫

明確:課文通過劉姥姥的視角,描寫了大觀園的金碧輝煌。“大觀園”是《紅樓夢》中的典型環境,它見證了賈府的興衰,是全書主要人物活動的重要場所,眾多情節在此展開。小說中環境的描寫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與塑造人物,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故事也不例外。正是在參觀大觀園、與生活在大觀園中的許多人物的接觸中,作者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劉姥姥”形象。

(四)拓展延伸

播放電視劇“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片段,結合課文及課外的積累,談談在一進榮國府時,劉姥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與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劉姥姥進大觀園》這篇課文,見識到了賈府的富貴奢華的生活,也認識了劉姥姥這一善良純樸、言談風趣、有見識,又大智若愚、不失勞動人民本色的形象。

課后認真讀一讀《紅樓夢》中這一章的全部內容,寫下自己的認識。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6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導入(初識蘇軾)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認識一個人,此人年少讀書時——“閉門書史叢,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卻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但他面對不堪的命運,卻高唱“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蘇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讓我們走進他的詞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板書課題、作者】,去領略蘇東坡先生獨特的個性風采。

二、讀詞以入境

1.詩詞如果不加以朗讀吟誦,那么,它的生命就沒有完成。(余光中)

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這么說,一起讀。詞是一定要讀的。我們先一起來讀題——《江城子.密州出獵》

師:題目是“江城子”嗎?

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

師:誰在密州出獵?

師:你怎么知道?

師:哦,你們已主動地在讀詞的內容了。那下面同學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由朗讀這首詞,要求結合文下注釋,讀準字音、初步理解詞意,同時把你理解障礙的詞句圈出來。(粗步感知課文內容。)

2.再讀,同桌之間彼此讀,聽聽字音讀準了沒有,可以討論一下這首詞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來讀更合適。

3.推薦讀。生評價。

4.明確語氣語調: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5.師:蘇軾有知音在同學們中呀。的確,蘇軾自己也說:一起讀“②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①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知道“柳七郎”是誰嗎?柳永,北宋詞人,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蘇軾所說的“自是一家”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哪一家?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正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

6.范讀。聽的時候仔細體味哪個字既直接又集中地體現了本首詞的豪放風格。

三、品詞以入味

怎么讀好詞人的豪放?的節目主持人趙忠祥老師說,一起讀:“朗誦創作的過程,就是詞語感受的過程。”的確,在詩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個詞,卻有著極重的分量、極大的張力。

1.請同學們說說哪個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體現了本首詞的豪放風格?“狂”

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別的字?哪些詞句體現了“狂”,談談你們的理解?

2.我們先從詞的上闋中來研讀。一起讀,注意把握詞的豪放風格。

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別的字?哪些詞句體現了“狂”?談談你的理解。來,我們先在四人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再派代表在班內交流;當然也完全可以把你們的不同意見或困惑提出來,因為問題同樣是一種積極而有效的思考。注意要作好記錄。

3.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討論也很積極,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詞句談談“狂在哪里”,當然也可以是疑難問題或不同意見。

①“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這是從哪個方面來寫太守出獵的?裝備(齊全)。▲你用自己的話幫我們再現一下太守當時的裝備:只見蘇軾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帽,身穿貂皮衣。

狂在裝備齊全,何等威武!

②隨從眾多(陣容龐大):“干騎卷平岡”。▲請你展開想象,描寫一下當時的畫面。成千的騎士情緒高昂,浩浩蕩蕩,縱馬奔馳,疾風一般,騰空越野,馬下是塵土飛揚。

▲“卷”能不能換成“過”或者“掃”?不能,體現不出人馬之多、速度之快,無法體現出恢弘的氣勢。朗讀指導:“卷”字重讀,我們給“卷”字畫上著重符號。

狂在隨從眾多(陣容龐大),何等雄壯!

③傾城觀獵(場面熱烈):“為報傾城隨太守”。人們傾城而來,萬人空巷,只為觀看太守出獵。

▲我不解的是,這樣的出獵在當時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夠吸引全城的百姓都來觀看,達到萬人空巷的程度呢?讓百姓傾城相隨的會是一位怎樣的太守呢?

受百姓衷心愛戴的太守。很對。有了解蘇軾政績的同學嗎?蘇軾一生勤政愛民,每到一處,皆為百姓擁護愛戴。在任杭州通判時,疏浚運河,就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遺產——蘇堤。

狂在傾城觀獵(場面熱烈),何等感人。

④自比孫郎(豪氣沖天):“親射虎,看孫郎”。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詞人活用這個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達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孫權一樣有雄才大略,表達了希望自己像孫權一樣意氣奮發。

狂在自比孫郎,何等豪氣!

▲朗讀指導:所以這里要讀出滿滿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連起來叫同學們齊讀。

⑤“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

▲有認為不狂的嗎?或者認為有語句不能完全體現出“狂”的嗎?▲“聊”是什么意思?

★有點無奈和落寞,因為蘇軾年紀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暫且發一回少年般的狂氣。

這英雄少年只能暫時做一回。其實當時蘇軾年紀不老,三十九歲,人生正當年,他卻自稱“老夫”,你體味到了什么?蘇軾勤政愛民,在外在形象上確實已是兩鬢斑白;更重要的是,由于身陷北宋當時的新舊黨爭之中,長期不受重用,讓蘇軾感到自己仿佛已經老了。

▲有沒有補充意見?朗讀指導:這一句的重音應該放在哪里?“少年狂”。并且要讀得激揚一點。而“老夫聊發”語速和音量讀呢?緩慢、低沉。讀這一句的時候情感應是豐富的:前四個字是緩慢、低沉的,要包含淡淡的無奈和不受重用的積郁;后三個字是一種蓄勢待發的張狂,要讀得鏗鏘有力。集體朗讀這一句

4.總結上闋:

師:集體有感情地朗讀上闋。

師:在上闋中,詞人給我們展示的其實是一幅什么圖?

那能在這幅出獵圖的前面用點修飾語嗎?這是怎樣一幅出獵圖?意氣風發氣勢磅礴

【確實是氣勢磅礴。那下闋又是一幅什么圖呢?

加上適當的想象,用現代文將你認為最有特色的畫面描摹出來。】

四、論詞以識人

因何而狂?

但老夫為何會放浪形骸(意氣風發、氣勢磅礴)地在這次出獵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讓他有這狂舉狂態的內在原因是什么?我們來看下闋。

1.一起把下闋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讓老夫有狂舉狂態的內在原因有哪些么?請你結合詞句談談。

【讓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懷?】【從哪里體現出來】

①“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胸懷還很寬闊,膽氣還很豪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斑白,但又有什么關系!因老當益壯而狂!這句話要讀出老當益壯的氣概來,重音要落在哪幾個詞上?我請同學來讀。【“開張”何意又何妨重讀,作下記號】

這種老當益壯的豪情是蘇軾人生態度的主基調之一,我們在課堂的開始也提到過,還記得嗎?一起背一背。

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會”是什么意思?是定將的意思。▲那要讀得堅定有力。那我一定要拉開雕弓圓如滿月,隨時警惕著西北方,勇敢地將利箭射向入侵之敵。句中的“挽”、“望”、“射”這三個聯貫的動作,勾畫了一個動感鮮明的特寫鏡頭,詩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壯舉,來表達內心建功立業、殺敵報國的強烈愿望,詞人因雄心壯志而狂的感情在這里達到了高潮。▲我們的朗讀在這里也到達亢。一起讀。

③但這是實際已經發生事的嗎?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實現得有一個什么前提?“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難道他們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嗎?我們一起看206頁的注解⑤,有一個字你若留意了,就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自比為魏尚。“遷”字。

蘇軾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好經歷了由杭州通判被貶官為密州太守的人生轉折。當英雄老去,建功立業還只是一種向往的時候,這句“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要讀出什么樣的意味來?這句要讀出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淡淡的悲哀。這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文人典型的壯志難酬的無奈。

但這句話中更多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建功立業的緊迫感。

2.知識鏈接:

蘇軾這位天縱大才,一生凄涼,歷典八州,顛沛流離于大半個中國。可我們很難把這種命系江湖的流浪漢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種懲處,我們可從從他給朋友李常信中見得一斑。

(集體讀)“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于笑生死之際。”

且不論貶謫,在“生死之際”蘇軾都能“笑談”,究竟是什么撐起了這個英雄的豪放和灑脫?

“道理”“忠義”的信念。換句話說,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感,對理想、抱負的追求成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燃燒于蘇軾慷慨激昂的詩詞中的,正是他那顆豪邁曠達的心靈。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都不斷地在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一位中國古代優秀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品行與操守。

這一句的整體情感和上闋的哪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們在讀“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一句時,應用向下的低沉而又不失希望的語調來讀。范讀,跟讀。

3.總結下闋

如果說詞的上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出獵圖的話,那么下闋其實為我們刻畫了一幅什么圖?

赤膽忠誠的報國圖(殺敵圖)

4.我們一起完整地朗讀全詞,再次感受蘇軾的狂舉豪情。注意詞的風格,把握詞人在情感上細微變化。

五、悟詞以入心

1.時下的我們,浮躁張揚,信仰缺失,是不是可以從蘇東坡的坎坷人生中得到一點什么有益的啟示?請以“蘇軾,我想對你說”的句式說說你對他的理解。先寫一寫【視時間機動安排】。

2.蘇軾毫無疑問是陽春白雪,但他卻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將全詞吟誦出來,個別句子記不住的,可以看一下書本。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注意節奏、語氣語調。

4.全體起立,并背誦。

六、結束語

師:同學們,文字可以有限,但精神是無限的。只要赤壁下的長江永遠地奔流,蘇軾的文章,連同他的品格、氣度、精神就將永遠存留于中華民族的史冊之中!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

2. 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與學法:

教法:1.情景教學法: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課文。

2.討論法與點撥法: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學法: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感悟文章寫景時使用白描手法的特點和表現出來的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 資料助讀法: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的那段歷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題。

3. 討論、品讀法:通過課堂討論,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章的美點。

教學準備:

教師:查閱網絡資源,并將其整合在本節課的展示課件之中。

學生:1.搜集學過的或自己知道的關于描寫雪景的詩文句子。

2.對照注釋并查閱工具書,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時安排:

1課時

探究新課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策略 設計意圖 教師隨筆

一、導入課文,激趣引思。(約3分鐘) 導入: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并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同學們能不能找出幾句描寫西湖的詩句呢?(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明人汪珂玉曾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同學們平日所見多為“晴湖”“雨湖”,今天,讓我們跟隨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學生已經學過、讀過不少與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通過回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的學習,同時引起學生對“雪湖”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約10分鐘)

(一)字詞障礙一掃清(課件展示)

1. 生字注音

更(gēng)定  擁毳(cuì)衣  崇禎(zhēn)

沆碭(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鋪氈(zhān)對坐  余拏(ná)一小舟

喃(nán)喃  霧凇(sōng)

2.生詞注解

(1)一詞多義

①是

是日更定(代詞,這)

是金陵人(表判斷)

②一

上下一白(副詞,全)

長堤一痕(表數量)

③更

更有癡似相公者(副詞,還)

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

④白

強飲三大白而別(文中代指酒)

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異義

是日更定(古義:完了,結束;今義:確定,決定。)

(3)詞類活用

① 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雪。)

② 客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客居。)

(二)齊心協力疏文意(課件展示)

全班齊讀課文,疏通理解文意。

1.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參考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邊。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參考譯文: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

3.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參考譯文:這一天晚上八時左右,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

4. 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參考譯文: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5.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參考譯文: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的一道淡淡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6.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參考譯文: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

7. 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參考譯文: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癡情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

8.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參考譯文: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氏,原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9.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參考譯文:等到下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您癡,還有像你一樣癡的人啊!”

(三)知人論世悟癡情(課件展示)

1. 作者名片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著作頗豐,今存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2. 背景追溯

張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本文字詞難度不大,且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結合書_釋,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是文言文教學中“言”的教學部分,做好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下一步的深層探究(也就是“文”)做鋪墊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對張岱的經歷和寫作背景作簡要介紹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文中蘊含的淡淡的哀愁。

三、合作探究。(約30分鐘)

(一) 西湖雪景共賞析

1. 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找出來一起讀一下。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 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卻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提示:從寫作角度、數量詞、意蘊、寫作手法幾方面分析(小組合作解決學習重點)。

(1)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著眼于“大”字,寫出了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突出闊大遼遠之勢。

(2)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由大到小,突出“小”字,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人不過是這滄海一粟罷了,在蒼茫天地中,他們都似有似無,“天地的空曠”與“人的渺小”形成對比,表達了在山水之中感受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

(3)補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4)如何理解“白描”這一寫作手法?

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臺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

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教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

(二)湖心亭里說癡情

1.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癡”?

(1)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作者的形象,請你找出來。

“癡”

(2)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的“癡”呢?

(看雪的時間:是日更定矣)結合課_釋,看看這是什么時候。(晚上八時左右)

(3)作者為什么選擇這個時間去?

是為了不見著人,也不被人見,當然,這里的“人”是指世俗之人。這表達了他清高脫俗、與眾不同的情趣。

(4)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去的呢?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倶絕。

(5)作者是從哪種感覺來寫的?

聽覺。

(6)“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寫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出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它使我們聯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所不同的是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而本文寫的是冬季最冷的時候,大雪連下了三日,西湖上什么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按理說,這么冷的天氣,應是躲在家里,圍著火爐取暖,可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而且還是“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個“獨”字表現出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與眾不同的情趣。

2.尋找有關“癡似相公者”的語句。

(1)那天,作者僅僅只是看到了雪嗎?——遇人(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有兩個金陵人。)

(2)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讀一讀。

(3)兩位金陵人有沒有想到會在此時的湖心亭遇到作者?哪句話能體現出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之于兩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

追問:當時雙方的心情如何?雙方各有什么樣的舉動?

(驚喜、愉悅。“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作者在這里沒有寫雙方的交談,此時無聲勝有聲,喝酒就是的心靈默契的寫照。作者寫“兩人”“大驚喜”即寫自己大喜,寫“余強飲三大白”即寫兩人暢飲。

(4)老師發現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后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你怎么理解這個句子?

“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作者強調“金陵人”“客”,他鄉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5)“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作者沒有說過多的話,只是喝了三大杯酒就走了,明明是看雪,怎么就走了呢?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傷感,惆悵。知己難覓,知音難求。為此古人曾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意之間,卻遇到了,遇到的人卻引起了他的故國之思。此等心情怎么還能繼續賞景?只能無語而別了。 通過朗讀,有助于學生融入文中營造的雪后西湖的意境氛圍之中。

抓住重點詞語,有助于學生加深體驗,獲得美感。

以讀促解,以解助讀,有助于學生加深思考感悟,收到真實的情感熏陶。

體會白描手法。本文寫景的特點是使用白描手法,這是一種基本的寫作方法,可以寫景,也可以寫人,結合課文中的具體內容把這種手法的特征講清楚。

解讀作者的“癡”,把握作者的情感。通過本環節,培養學生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時,學習重點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

通過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助于學生各抒己見。

四、歸納總結。(約2分鐘) 假如作者心中充滿喜悅,那他筆下一定會春意盎然。張岱心中全是孤傲和憤恨,所以他筆下呈現的多是江雪寒冰。走近張岱,發現他并不神秘。你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雨中憂郁的漫步,夜里獨坐聽風,在黑暗中聽發自心底的音樂……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其實,感受張岱,認識的也是我們自己。 由分析張岱的意趣到聯系學生自身,實現了對課文主題的升華。

九年級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學法引導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岳陽樓就在本市)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

2.對文章表現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完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zhé)朝暉夕陰(huī)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岸芷汀蘭(zhǐtīng)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寵辱偕忘(xié)浩浩湯湯(shāng)

2.朗讀全文,做到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三、正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學生讀課文一、二段,背誦。

四、作業

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背誦課文。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了解文章大意。

三、正課

1.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岳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2.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3.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微,無、沒有。

4.再次朗讀這篇文章。

四、小結

1.一詞多義。

國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有時而或長煙一空

國國家國恒亡或

國都則有去國懷鄉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處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通過初極狹,才通人

居居住面山而居通順利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停了居十日通曉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開朗則有心曠神怡曠

寬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2.古今異義。

古義:規律增其舊制古義:詳盡前人之述備矣

制備

今義:制度今義:準備

古義:日光至若春和景明古義:曾經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景嘗

今義:景物今義:品嘗

古義:沒有微斯人,吾誰與歸微

今義: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百廢具興

屬,同“囑”,囑咐屬予作文以記之

4.虛詞。

來屬予作文以記之代詞:他,他們其必曰

以因不以物喜其語氣詞其喜洋洋者矣

憑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代詞:他的必先苦其心志

用來所以動心忍性

五、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三。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預習

1.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背誦全文。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意,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深入研究課文。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7.朗讀第3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8.朗讀第4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討論并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4.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先后敘事:重修岳陽樓作文以記

先  后

天  天    ↓↓

下  下  寫景:暗明

之  之  抒情:悲喜

憂  樂    ↑↑

而  而  議論: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憂  樂

六、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四題。

543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Boden齿轮油泵-ketai齿轮泵-yuken油研-无锡新立液压有限公司 |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超声骨密度仪-动脉硬化检测仪器-人体成分分析仪厂家/品牌/价格_南京科力悦 | 锻造液压机,粉末冶金,拉伸,坩埚成型液压机定制生产厂家-山东威力重工官方网站 | 钢木实验台-全钢实验台-化验室通风柜-实验室装修厂家-杭州博扬实验设备 | 北京包装设计_标志设计公司_包装设计公司-北京思逸品牌设计 | 走心机厂家,数控走心机-台州博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COD分析仪|氨氮分析仪|总磷分析仪|总氮分析仪-圣湖Greatlake | 炭黑吸油计_测试仪,单颗粒子硬度仪_ASTM标准炭黑自销-上海贺纳斯仪器仪表有限公司(HITEC中国办事处) | 注塑模具_塑料模具_塑胶模具_范仕达【官网】_东莞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工厂家 | 橡胶接头|可曲挠橡胶接头|橡胶软接头安装使用教程-上海松夏官方网站 | SMC-ASCO-CKD气缸-FESTO-MAC电磁阀-上海天筹自动化设备官网 | TPE_TPE热塑性弹性体_TPE原料价格_TPE材料厂家-惠州市中塑王塑胶制品公司- 中塑王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无负压供水设备,消防稳压供水设备-淄博创辉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紫外荧光硫分析仪-硫含量分析仪-红外光度测定仪-泰州美旭仪器 | 视觉检测设备_自动化检测设备_CCD视觉检测机_外观缺陷检测-瑞智光电 | 布袋除尘器|除尘器设备|除尘布袋|除尘设备_诺和环保设备 | 能量回馈_制动单元_电梯节能_能耗制动_深圳市合兴加能科技有限公司 | 德州网站开发定制-小程序开发制作-APP软件开发-「两山开发」 | 薪动-人力资源公司-灵活用工薪资代发-费用结算-残保金优化-北京秒付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包装设计_标志设计公司_包装设计公司-北京思逸品牌设计 | 汽车润滑油厂家-机油/润滑油代理-高性能机油-领驰慧润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 成人纸尿裤,成人尿不湿,成人护理垫-山东康舜日用品有限公司 | 红外光谱仪维修_二手红外光谱仪_红外压片机_红外附件-天津博精仪器 | 新能源汽车教学设备厂家报价[汽车教学设备运营18年]-恒信教具 | 天津货架厂_穿梭车货架_重型仓储货架_阁楼货架定制-天津钢力仓储货架生产厂家_天津钢力智能仓储装备 | 暖气片十大品牌厂家_铜铝复合暖气片厂家_暖气片什么牌子好_欣鑫达散热器 |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_烟气在线监测仪_扬尘检测仪_空气质量监测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儿童乐园|游乐场|淘气堡招商加盟|室内儿童游乐园配套设备|生产厂家|开心哈乐儿童乐园 | 横河变送器-横河压力变送器-EJA变送器-EJA压力变送器-「泉蕴仪表」 | 上海平衡机-单面卧式动平衡机-万向节动平衡机-圈带动平衡机厂家-上海申岢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 | 小区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_室外健身器材_公园健身路径-沧州浩然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大白菜官网,大白菜winpe,大白菜U盘装系统, 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 | 粘度计,数显粘度计,指针旋转粘度计| 深圳富泰鑫五金_五金冲压件加工_五金配件加工_精密零件加工厂 | Trimos测长机_测高仪_TESA_mahr,WYLER水平仪,PWB对刀仪-德瑞华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镀锌钢格栅_热镀锌格栅板_钢格栅板_热镀锌钢格板-安平县昊泽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减速机电机一体机_带电机减速器一套_德国BOSERL电动机与减速箱生产厂家 | 伺服电机维修、驱动器维修「安川|三菱|松下」伺服维修公司-深圳华创益 | 真空泵维修保养,普发,阿尔卡特,荏原,卡西亚玛,莱宝,爱德华干式螺杆真空泵维修-东莞比其尔真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礼堂椅厂家|佛山市艺典家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