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課件教案
八年級課件教案篇1
一、學習目標: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及其應用.
2.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算理.
二、重點難點:
重 點: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及其應用
難 點: 探索多項式與單項式相除的運算法則的過程
三、合作學習:
(一) 回顧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
(二) 學生動手,探究新課
1. 計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 提問:①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②還有什么發現嗎?
(三) 總結法則
1.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______
2. 本質:把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轉化成______________
四、精講精練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 8a2b4+10a2b3+2ab2)÷(-2ab2)
隨堂練習: 教科書 練習
五、小結
1、單項式的除法法則
2、應用單項式除法法則應注意:
A、系數先相除,把所得的結果作為商的系數,運算過程中注意單項式的系數飽含它前面的符號
B、把同底數冪相除,所得結果作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況,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數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數;
C、被除式單獨有的字母及其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不要遺漏;
D、要注意運算順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號先算括號里的,同級運算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
E、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
八年級課件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點。
2.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習作者通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作者對往昔的一種懷念之情。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把握昆明雨的特點
2.感悟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描寫雨的古詩文名句,說說詩句中的雨具有怎樣的特點,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讓我們共同學習課文《昆明的雨》。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體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點
提問1:.本文題目是“昆明的雨”,請問本文寫的僅僅是雨嗎?
明確:還寫了仙人掌、各種菌子、楊梅、緬桂花等景物。寫了為寧坤作畫、和德熙去小酒館喝酒的事。
提問2:這些與雨有關系嗎?任選其中的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都與雨有著聯系。示例:楊梅是雨季的一種果子,在雨的滋潤下,楊梅是那樣的又黑又紅,在雨季的氛圍中,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
的聲音是那樣的柔和。
提問3:請用幾個詞語描繪一番你對昆明雨的感覺。
示例:豐滿、飽和、旺盛、柔軟??
【目標導學二】多形式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提問4:體會了昆明雨的特點,誰愿意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篇文章深情的讀一遍
抽生朗讀。
提問5.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說說他們讀的怎么樣?
學生各抒己見。
提問6:結合其他同學的簡介,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讀一遍。
學生讀課文
提問7:在朗讀中,你體會到了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樣的嗎:
明確:喜愛、留戀、懷念等。
請同學們帶著喜愛、留戀、懷念的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讀給好友聽。甚至讀給更多人聽。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抽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自己選擇該段的理由。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三】
大屏幕顯示《孤獨之旅》片段
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
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鴨欄忽然被風吹開了,等父子倆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它時,一陣旋風,幾乎將鴨欄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因為他看到,鴨群被分成了無數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這股鴨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倉皇逃竄著。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他不停地用手撥著眼前的蘆葦。即使這樣,臉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鉆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他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然而這群平時很溫順的小東西,今天卻都瘋了一樣,只顧沒頭沒腦地亂竄。
提問1.同樣寫雨,大屏幕上的與課文中的給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確:氛圍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問2:如果用“豪放”與“婉約”來形容雨的話,《昆明的雨》應該屬于哪一種,作者是怎樣表現出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婉約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如話家常,娓娓道來,具有一種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沒有寫作素材,而是缺少發現寫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轟轟烈烈的事情才具有價值,有時平平淡淡才是真,這樣也才更能打動別人的心。
小練筆: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給自己留下美好記憶的某個雨季。
八年級課件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進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過實驗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
(2)力的初步概念。
2.難點
(1)學會科學歸納。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釋一些簡單的力的現象。
教學方法
歸納法、討論、交流法
教具準備
演示實驗:鐵架臺、兩根磁棒、細線、綢布、玻璃棒、小紙屑、鐵塊、磁塊、表面涂
有一層蠟的兩個軟木塞、水槽
學生分組實驗: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師:我們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義。你能說出多少個關于力的詞語?
生甲:力量、力氣、身強力壯、力爭、力行、說服力、生產力、力圖……
師:說服力、生產力、戰斗力,這里的力是表示事物的效能;力爭、力行、力圖,這里的力是表示盡力;身強力壯、這里的力是表示力量……可見,力這個問含義豐富。
在物理學中研究的力含義要狹窄得多,但有確切的含義,物理學中力的概念,是從大量與力相關的自然、生活、生產現象中歸納。概括出來的。
板書: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節力
二、新課教學
1.力是什么?
師:在生產、生活中時常需要用力,請舉例說明。
生甲:人推車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來需要用力;
生乙:人用腳踢足球用了力;人拉鋸鋸木頭用了力。
生丙:運動員將杠鈴舉起來用了力;推土機將泥土推走用了力;
生丁:漁民捕魚拉起魚網時用了力;大象將蹺蹺板壓下去時用了力;
演示實驗:磁鐵吸引鐵釘、用細布摩擦過的玻璃棒吸引紙屑、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師:以上的實例與演示實驗說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結論?
生甲:當人對物體推、拉、舉時存在力的作用。
生乙:兩個物體不接觸,也存在著引力與斥力的作用。
生丙:物體對物體推、拉、擠、壓時也存在力的作用。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P77加油站。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人、動物也可以歸納到物體之中,請你將以上實例和實驗現象共同點歸納出來。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師:歸納得很好,大家掌聲鼓勵,下面再請大家分析課本P76的6個圖景中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每個同學講一個圖景。
生甲:(a)圖中施力物體是運動員,受力物體是杠鈴。
生乙:(d)圖中施力物體是推土機,受力物體是泥土。
生丙:(L)圖中施力物體是大象,受力物體是蹺蹺板。
生丁:(c)圖中施力物體是漁翁,受力物體是漁網。
生戍:(c)圖中施力物體是拿在手中的磁棒,受力物體是懸掛著的磁棒。
生己:(f)圖中施力物體是玻璃棒,受力物體是紙屑。
師:以上幾位同學都講得很好。
板書: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用手拍桌子、兩手互拍、拉橡皮筋、提書包,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動手實驗探究,教師巡回檢查。
生甲:用手拍桌子時,手感覺到疼。因為手對桌子有力作用時,桌子對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手感覺到疼。
生乙:兩手互拍時,兩手都感覺到疼。因為兩只手都受到力的`作用。
生丙:手拉橡皮筋時,感覺到手也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這是因為手對橡皮筋有力的作用,橡皮筋對手也有力的作用。
生了:手提書包時,感覺到手受到向下的拉力。這是因為手對書包有一個向上的拉力、書包對手有一個向下的拉力。
師:以上幾位同學都很認真體會實驗時的感覺,分析都正確,大家掌聲鼓勵。
歸納以上的實驗感覺,你得出什么結論?
生: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師:正確,歸納得很好。
演示實驗:
把磁鐵和鐵塊分別固定在事先涂有一層蠟(防止水浸入)的兩個軟木塞A、B上,讓它們漂浮在同一水槽中,先固定A,看到B向A運動,說明磁塊吸引鐵塊。再固定B,看到A向B運動,說明鐵塊對磁鐵也有力的作用。還可以將A、B同時放手,看到它們相向運動。這說明了什么?
生:互不接觸的物體間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板書: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P78,圖5—3、圖5—4,閱讀下方文字說明,可得出什么結論?
生甲:力的作用會使物體發生形變。
生乙:力的作用會使物體改變運動方向。
生丙:力的作用會使物體運動速度發生改變而由運動變為靜止,由靜止變為運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78加油站內容: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都被認為它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你們可以歸納出什么結論?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師:歸納得很全面,大家掌聲鼓勵。
板書:力的作用效果:
①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②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78信息窗。
生:閱讀。
三、例題
1.懸掛在電線上的電燈受到了向上的拉力,說明這拉力是什么物體對什么物體的作用?施力物體是什么?受力物體是什么?
2.跳板跳水,運動員起跳時,要向下蹬跳板,人就騰空。為什么?
讓學生討論、解答、教師給予啟發
四、歸納小結與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②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師:下面每位同學對自己在本節課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五、課后練習
1.課本P79,作業1、2。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六、板書設計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節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七、課后反思
八年級課件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聲音的特性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總結出對音調、響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關因素。
●本節中出現的名詞:樂音、音調、頻率、超聲波、次聲波、響度、振幅、音色。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動手中動腦。
●學會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鐵架臺、音叉、乒乓球、細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課
世界上的聲音千差萬別、各種各樣:有悅耳動聽,使人心情愉快的樂音(如:音樂廳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雜刺耳,令人厭煩的噪聲(如剎車時的摩擦聲、打磨工件的聲音、電鉆的聲音)。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樂音的特性。
新課教學
1.3聲音的特性(板書)
樂音:是物體作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但同是樂音,有的調子高,有的調子低,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聲音是由振動著的物體發出的,我們會這樣猜想:聲音的差別必然跟物體的振動情況有關,是不是這樣呢?
[師演示]:請聽:用吉他彈幾個不同的音。
提問:你感覺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聲音的高低不一樣。
我們先來研究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關系: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板書)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生分組試驗]
物品:鋼鋸條,記錄表格。
過程: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1)將鋸條1/5伸出桌外;(2)將鋸條1/3伸出桌外;(3)將鋸條1/2伸出桌外,使其振動發聲。
操作關鍵:(1)按鋸條的手要用力壓緊。(2)使鋸條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
觀察:鋸條伸出桌外長短不同時:振動快慢情況?發出聲音的特點?
實驗總結:請填表。
鋸條伸出長度振動快慢聲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較快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結論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音調越高)。
同學們,剛剛的探究活動很成功,讓我們一起為同學們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八年級課件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點。
2、過程與方法:課上通過小組合作,課下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風土人情和文化的圖文資料,然后進行整理,開拓視野,了解我們祖國豐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樹立各少數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和分布特點及民族政策。
難點: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引入(視頻內容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暉》),請大家看一段錄。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的特點,剛才大家也看了視頻,我們知道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不僅生活著漢族同胞,還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們漢族一起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書:第三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構成與數量
【承轉】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呢?生(56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內容回答屏幕上的問題.請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師總結:相對于漢族而言,其他的55個民族在人口數量上處于少數,因此,稱除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
3人口超過四百萬的少數民族有哪些?4人口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圖片歸納知識。
三、民族文化
【承轉】師:同學們請你觀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幣,除了漢字,還有其他文字嗎?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對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幣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學生活動:對照文字。蒙古維吾爾藏族壯族。
【承轉】由于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節日風俗等生產和生活方面獨具特色。讓我走進民族村去領略他們的風采。
播放圖片
思考:為什么有的民族喜愛_,有的喜歡賽龍舟?師:出示答案。騎馬是北方草原牧區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當地具有良好的_條件,同時,通過_活動能鍛煉提高騎馬的技能因此盛行_。南方地區氣候暖濕,多河湖海灣水域,舟船是當地重要的傳統交通工具,因而人們喜歡賽龍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轉】了解完我國56個民族的人口構成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民族的分布情況又如何呢?
請大家讀課本19頁中國民族分布示意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我國各民族的地區分布狀況是:漢族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在這些地區,漢族與各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我國幾乎沒有一個縣或市的居民是單一民族的。這充分印證了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板書)
五、中國的民族政策
【承轉】我國的少數民族多分布在邊疆地區,那么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我國是如何管理的呢?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問題。請學生讀課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課后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個民族構成,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被稱為少數民族。,他們雖然人數較少,但同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祖國的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56個民族,猶如56枝花盛開在祖國大地上,平等互助,親密團結,為祖國的強盛,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不斷努力,奮發進取。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
八年級課件教案篇6
投影:
1、經濟活動的參與者
生產者
銷售者
消費者
結合材料一,引導學生分析、掌握參加經濟活動的人們有三類: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
2、經濟活動參與者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它是本課的重點,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在分析“生產者”、“銷售者”時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產者、銷售者的違規之處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據上述材料,讓學生說說生產者、銷售者在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哪些要求?學生回答后教師作簡要說明,然后請學生根據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違法經營者,并談談體會。對“消費者”,我結合《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說明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可請學生適當舉例說明消費者受保護的一些例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教師歸納小結。
◎課堂小結
再以幻燈出示時政:我們國家的強化產品質量管理,規范經濟活動行為上又有重大舉措,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為我們每一個公民,既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經濟行為;同時也要敢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于同各種經濟犯罪現象作斗爭。下一課我們將專門介紹如何依法打擊各種經濟犯罪。
附:板書設計
一、規范我國經濟活動的幾個重要法律名稱
民法通則
合同法
產品質量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
平等
公平
誠實信用等
三、經濟活動的參與者
生產者
銷售者
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