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反思
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反思篇1
【課標要求】舉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這條標準要求學生通過實例分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資源調出區和調入區地理環境的不同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利、弊兩個方面,也就是必須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分為二”觀點的教育。
【教材分析】
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塊分別從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兩個方面闡述了人地關系。必修3則是在上述基礎上,以區域為研究對象,結合“區域可持續發展”,將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應用于實踐。“必修3”第五章內容是前四章內容的總結、遞進和深化。本節內容以“西氣東輸”為例,讓學生認識到,資源跨區域調配不公要關注對資源調出區或調入區地理環境的影響,而且還應關注對資源調配中所涉及的有關區域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天然氣資源的特點以及我國天然氣資源的分布和開發利用現狀;
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意義;
學會分析鐡民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我國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分析,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通過總計分析圖表方案信息,提高歸納和把握事物重點的能力;
通過活動設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我國東西部地區資源分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自行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天然氣跨區域調配工程的了解,樹立正確的資源見和環境觀。
【教學重、難點】
分析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方法】
圖文結合、合作探究、師生互動、講授歸納、啟發誘導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引出南方煤炭資源不足,從北方調來)如果讓大家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視頻內容,你會用哪些關鍵詞?(請一位同學)南方雪災,煤炭告急,北煤南運。過渡:為什么南方發生雪災,要從北方調煤,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展示PPT,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板書)為什么要把資源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地區?(也就是為什么要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板書)一、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我們先來看兩張地圖,完成學案問題一:我國煤碳資源分布圖、我國石油資源分布圖、我國天然氣資源分布圖,完成(1)我國特大城市分布圖,完成(2)。找學生完成:
1.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問題一)
⑴我國各種能源資源的總體分布特點是什么?
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西多東少
⑵我國特大城市分布是什么特點?
東部特大城市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西部特大城市分布少,人口稀疏,經濟欠發達。
教師總結:必要性,過渡:根據這兩張圖我們就可以分析出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資源空間分布不均、且在區域間不具有流動性。東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但資源短缺。西部廣大地區:資源豐富,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和技術落后。區域發展與自然資源供經不平衡。要達到區域發展與自然資源供給平衡,就要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師:我國為實現資源的跨區域調配而建設的大型工程有哪些?
北煤南運、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和……(西氣東輸)
過渡:我們今天要學會的一項地理能力是: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分析方法。下面我們就以西氣東輸為例來分析。(板書:西氣東輸)在五種交通運輸方式中,西氣東輸應該選擇哪一種方式?(學生:管道運輸)我們一起來看三張管道運輸的圖片。
下面我們來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概況,給大家3分鐘時間根據課本82頁圖5.1,完成學案的《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典例》前三項內容。(找兩個學生完成)
1.基礎:天然氣資源2.目標市場:長三角、珠三角
3.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線路
=1GB3①起點新疆輪南,終點上海。
=2GB3②經過省區:新疆、甘肅、陜西、寧夏、山西、安徽、河南、江蘇、上海。
③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起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終點廣州全長,2012年全線貫通。
過渡:(展示PPT西氣東輸路線圖)(師)西氣東輸管道路程長,穿過的地區,地形、地質條件復雜,而且多次穿過河流、山脈,工程難度大。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非常多,國家為什么還要投資修建這項工程呢?下面我們來分析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板書:原因)
請同學們根據課本1---3段和圖5.2完成學案上的表格1。(1—2分鐘)
下面我請一們同學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
地區城市分布經濟水平能源消耗量能源產量煤油氣消費地東部地區密集發達多少較多少生產地西部地區稀疏欠發達少多少多
能源消耗量的多少你是如何確定的?(學生:根據5.2第一張圖,可以看到東部占48.7%,西部占19.1%,所以東部消耗少非常多,西部消耗非常少。)天然氣產量你是如何確定的?(學生:略)通過填表對比,我們可以總結出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地和消費地差異大(板書:能源生產地和消費地差異大)。
過渡: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是怎么樣的?哪種能源消費最多呢?
展示: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圖
問題1:目前我國能源消費比例最大的是什么?
(學生:煤炭)
問題2:為什么煤炭消費所占比例最大?
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反思篇2
課標要求:
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觀察地圖,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總結歸納出流域的基本特點:特殊性和整體性。
2、結合地圖和地理圖表,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3、通過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開發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閱讀相關地圖,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總結歸納出流域的基本特點。
2、閱讀相關圖表,學會分析河流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掌握河流開發的分析方法
重點:1、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及開發的現狀;
2、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
(四)重點、難點
難點:根據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及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一、背景知識
1、河流與人類的關系
①人類文明大多發源于大河流域:尼羅河文明、兩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印度河—恒河;
②大河兩岸多是人口、城市稠密地區。
2、流域和水系:圖3.14
流域(供水區)——指供給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區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區的總稱;一般指地面集水區。
分水嶺——相鄰流域間的山嶺或河間高地。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內的湖泊、沼澤或地下暗河,彼此連接組成的龐大系統。
支流——注入干流;二級支流——注入一級支流;三級支流——注入二級支流。
3、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體性。流域是一個自然區域,又是一個經濟區域,區域內各自然要素之間,自然要素和經濟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二、河流各部分與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圖3.15(學生讀圖填表)
組成部分重要性保護重點山地是河流的發源地,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和水質應保護它的植被河流是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河谷平原是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三、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較大——(影響)水力豐富;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突出
(分析水力豐富與否從兩個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氣候——(圖3.16)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降水豐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相對較少。
學習方法:(描述氣候特征:從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著手。對氣溫的描述可參考下列數值指標:
描述酷寒嚴寒寒冷溫和溫暖炎熱月均溫℃-30℃∽-34.9℃<-20℃<0℃0℃∽15.9℃16℃∽19.9℃>20℃
P56思考:1、田納西河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河流的水量會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在這個季節徑流量也最大,其中3月份水位最高;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河流流量在這一埋藏也最小,進入枯水期,其中以10月份水量最少。
2、從諾克斯維爾市氣溫降水柱狀圖看,田納西河流域水熱條件的匹配并不佳。冬末春初多陰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種和生長;而在作物生長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節,而該季節降水不足,極易形成旱災,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成熟。解決的措施就是發展農田灌溉。田納西河水量圈套,能夠為農田灌溉提供充足穩定的水源。
3、水系——對航運影響
⑴有利——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
⑵不利——河流落差大;水量很不穩定。
學習方法:分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
發達——水量大;水量變化小;經濟發展程度高
不發達——水量小;水量變化大;經濟發展程度低
P56思考:田納西河進入枯水期時,因水位過低,使噸位大的船只不能通航,將大大影響客貨運量。可以通過修建水庫大壩的方法調節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4、礦產資源——煤、鐵、銅、磷、鋅、云母等,豐富。
知識儲備:礦產分為金屬礦和非金屬礦。金屬礦可分為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貴金屬和稀有金屬等。
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反思篇3
高考命題的趨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應用型試題,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注意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針對考生存在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圖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強;自然地理難點知識理解困難;文字表述不準確、規范等問題,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新的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們認為在高考地理復習中應關注
①緊扣考試說明,運用“圖導法”全面系統地復習地理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建構學科知識體系,提高地理能力,因為學生只有具備了相應的扎實知識體系,考試才有“源”和“本”。
②有針對性地做練習,有針對性地訓練,不搞題海戰術。
二、所教班級基本情況
史地班1個26人,物地班2個52人。少部分學生基礎知識好,但大多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屬于中后學生多,前頭學生少的情況。
2.普遍存在對知識運用不夠靈活。特別是遇到一些難度較大的讀圖綜合題卻無叢下手。
三、本學期復習總體思路
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本學期進行第一輪復習——抓基礎落實圖
1、抓住重點骨干知識,突破難知識,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復習過程中不留盲點,重點放在梳理知識系統,強化知識的邏輯性與層次性。
2、重視主干知識,訓練掌握出現率高的知識點。
3、充分重視利用地圖,提高對圖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較與推理能力。
4、教學研究上關注課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質量。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必然會對高考模式和高考內容產生影響。高考試卷的命題趨勢和走向,會在堅持對重點知識,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時,突出對能力的考查,適當加大試題的開放性、靈活性、時代性和綜合性。因此我們要求同組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以及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備課討論交流。在教學與復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重點落實《考試說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學內容與之對號入座,使知識與能力形成網絡。
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十分注意聯系生產、社會生活的重點和熱點問題;重視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產實際、社會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的能力。
高三的學生時間很寶貴,只有科學有效的安排好課堂,才能減少浪費。因此要“精講、精練、精批、精評”,做到講練結合,單元過關:解決好以講代練問題,學生懂的不要講,從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來江蘇省地理高考命題強調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在難度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我們備課組教師及教研組的老師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為教學與復習的參考。
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反思篇4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地理2)教材使用情況:湘教版必修1--3
3)任課班級:高三(4)4)本學期周課時:3或4
5)計劃教學時數:90(包括假日活動)6)已完成教學情況:無
二、教學計劃
根據新課標教材的內容和特點,并按市教研室和學校的要求,本學期進行第一輪復習,為了更好的指導好高三地理高考復習,特制定第一輪復習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第一輪復習內容:必修1——必修3,地球和地圖
(二)、第一輪復習時間:從__年9月1日至__年1月,共21周。
(三)、第一輪復習安排: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
教學內容調整說明
第1周必修一1.1-1.2
第2-3周1.3
第4周1.4,2.1-2.2
第5-6周2.3
第7周2.4,3.1-3.2
第8周3.3
第9周4.1-4.2
第10周4.3-4.4
第11周必修二1.1-1.3
第12周1.4,2.1-2.2
第13周2.3,3.1-3.2
第14周3.2-3.4
第15周4.1-4.4
第16周必修三1.1-1.4
第17周2.1-2.3
第18周2.4-2.6
第19周3.1-3.4
第20周地球與地圖
第21周考試
任課教師:李桂泉教研組長:曹老師
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反思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田納西河早期開發的方向及產生的后果。
2.了解田納西河流域的地形、氣候、水文特征以及礦產資源的蘊藏狀況,理解這些因素是如何決定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利用方向的。
3.掌握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的基本內容和對策措施。
4.結合具體實例,學會分析河流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
5.通過學習,了解區域的整體性特征,提高全面認識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掌握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和綜合開發狀況。
2.根據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
【學法指導】
1.學會從教材、網絡等各種媒體獲得文字、圖表、數據等地理信息資料。
2.通過運用有關知識,學會分析我國主要的河流長江、黃河、珠江等熟悉流域的開發和治理。
【知識鏈接】
一、流域的含義及整體性
河流與人類生存發展的關系密切,它自身的各組成部分之間聯系也非常密切,構成了一個整體,因此對河流要進行綜合開發。
二、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1.重要性:流域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①________和流域的②__________。
2.河流概況
(1)田納西河是③__________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
(2)發源地:④______________的西坡。
(3)注入地: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⑤__________。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較大,⑥________資源豐富;陸路交通不便,河流⑦________作用十分突出。
(2)氣候: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⑧__________多降水,⑨__________季節降水相對較少。
(3)水系:優點——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缺點——⑩________較大、水量很不穩定。
(4)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______、鐵、?______、磷、鋅、云母等。
三.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后果
歷史時期歷史上19世紀后期開發狀況開發早,形成較為發達的農業,盛產①______________、馬鈴薯和蔬菜對資源②____________開發開發后果人口少,開發影響不大③________、植被破壞、環境污染四、流域的綜合開發
1.開發
(1)核心:河流的④______________形式:由TVA負責,以河流的⑤____________為核心,結合資源條件進行綜合開發,并對流域的⑥______________進行恢復和治理。
(2)內容:⑦____________、航運、發電、提高水質、⑧________、土地利用等。
2.成效:根治了洪災,農林牧漁業、工業和旅游業得到迅速發展,⑨____________明顯改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⑩____________的統一。
【學習過程】
探究點一流域的含義及整體性
【探究材料】
材料一某流域和水系圖
材料二長江宜昌到重慶航道剖面圖
長江的徑流量是密西西比河的1.7倍,是萊茵河的10倍,但年運輸量只相當于密西西比河的1/10,萊茵河的1/5,遠沒有發揮其“黃金水道”的作用。
1.對流域、分水嶺的含義如何理解?
2.流域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區域,其整體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3.河流對流域內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哪些?
4.如何分析河流的航運價值大小?
探究點二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探究材料】
教材圖3.13田納西河流域示意。
教材圖3.14諾克斯維爾市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
教材圖3.15田納西河在全國航運體系中的地位。
1.田納西河流向與流域輪廓有何關系?
2.在河流流域中,山地、河流、河谷在開發利用中應各自注意什么問題?
3.諾克斯維爾市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4.田納西河在美國航運中的地位如何?
5.田納西河水量變化對航運會有什么影響?怎樣才能改善航運條件?
探究點三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后果
【探究材料】
材料一18世紀下半葉田納西河流域盛產棉花、馬鈴薯和蔬菜,整個流域山清水秀,森林繁茂。
材料二19世紀后期,流域內的森林被大片砍伐,礦山開采破壞了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嚴重,煉銅企業大量排放高濃度的二氧化硫,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體,生態環境惡化。
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年均收入僅為全國平均值的45%(1933年)。
1.按時間縱向,歸納田納西河早期開發在不同時間段出現的不同后果?
2.歸納19世紀后期,因掠奪式開發而產生的環境問題的類型、原因及后果。
探究點四流域的綜合開發
【探究材料】
材料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歷史背景: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和治理的核心是:田納西河的利用與治理。田納西河流域的管理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美國正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新任總統羅斯福為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決定實施“新政”。“新政”為擴大內需開展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美國歷史上大規模的流域開發。田納西河流域被當作一個試點,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經過多年的實踐,從根本改變了田納西河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也因此成為流域管理的一個獨特而成功的范例為世界所矚目。
材料二教材圖3.18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
教材圖3.19田納西河干流的梯級開發示意。
教材圖3.22田納西河流域電站的分布。
1.田納西河在哪些方面實行了綜合開發?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2.田納西河梯級開發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各有什么影響?
3.找出田納西河流域火電站、水電站、核電站的位置,并分析其特點。
4.田納西河水力資源豐富,為什么還要發展火電和核電?
【歸納小結】
【當堂練習】
(2012·安慶期末)“同一條尼羅河,同一盆地,同一未來”,是尼羅河流域各國人們的共同理想,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尼羅河流域圖”(右圖)。
材料2:尼羅河發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萊以上為上游,喀土穆以下為下游。流域內國家、人口眾多,經濟落后。隨著氣候變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長,流域干旱頻發,生態破壞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
材料3:1929年,英國和埃及簽署了《尼羅河水協定》,埃及和蘇丹獲得90%的尼羅河水使用權。近年來,上游國家積極謀求平等利用尼羅河水的權利,埃及和蘇丹因高度依賴尼羅河水而堅持捍衛歷史協定,各國間矛盾時有發生。
(1)與青尼羅河相比,白尼羅河在支流數量、流域面積、徑流季節變化等方面有何特點?
(2)指出尼羅河下游開發利用的重點,并說明理由。
(3)結合材料,說明各國間因利用尼羅河水資源而引發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
(4)作為一條國際河流,你認為尼羅河流域綜合開發的途徑有哪些?
【學習反思】
【課后練習】
一、選擇題
下圖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以下關于圖示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fc屬于一級支流,eb屬于二級支流
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電東送有利于流域東部發展煉鋁工業
D.bc段的梯級開發是fc段灌溉農業發展的基礎
2.該流域內植樹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態功能是()
A.防風固沙,保護農田B.調節氣候
C.涵養水源、保持水土D.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田納西河的早期開發,由于發展煉銅業,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壞。據此回答3~4題。
3.造成田納西河流域植被破壞的原因不包括()
A.擴大耕地面積B.修建水庫C.獲取煉銅用的木炭D.礦山開采
4.田納西河流域早期由煉銅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表現為()
A.光化學污染B.酸雨C.噪聲污染D.固體廢棄物污染
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反思篇6
一、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教學是面向高考的教學,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及年福建省《文科綜合考試說明》,及本屆學情為依據制定本計劃。
二、教學目的
以培養能力為主導,考察學生所學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對所學課程內容能夠融會貫通,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是知識解決身邊的地理現象,學以至用。
三、具體復習計劃及對策
全年度高三復習分三輪:
第一輪復習,從20__年7月底到20__年3月底,通讀教材,主要是基礎能力過關。
復習對策:1,對照考綱,夯實基礎不遺漏,掃清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對地理知識都進行梳理和歸納,使之系統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變化,把握高考脈搏;
3,實行滾動復習,做到適當回顧,合理練習(復習過的內容),提升應用能力。
4,全面閱讀教材,掌握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實,特別注意目標生中地理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6,合理安排考與練,引導學生注意總結歸納考試和練習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識、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學習中注意調整提高。
第二輪復習,20__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能力提高
.復習對策:本輪復習可以主干知識為載體,以專題為基礎,以區域為平臺,通過加強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全面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圖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實都蘊涵在某些圖式中,而圖就在課本上;
2,人文地理思維的模式化;
3,熱點區域聯系的自然化:
(1)不盲目追逐熱點;
(2)多聯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聯系人文特征.
第三輪復習:20__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補缺和解題技巧的培養。
復習對策:注重,精選練題,,回歸課本,,個別輔導.
1、抓主干知識,綱舉目張。
2、重地圖,抓區域核心。
3、重原理,講解題思路。
4、關注熱點,了解熱點問題的地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