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教案
八年級地理教案篇1
歐洲西部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及學科參與意識,使學生獲得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拓寬學習空間;
2、使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讀圖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學為主了解歐洲西部位置、地形、氣候概況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重點:
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氣候概況。
教學難點:
利用地圖說明其位置、地形、氣候特點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為學生自學設計的課堂練習(一)、(二)。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第一課時:
導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對外敞開了國門。我們周圍也出現了很多出國留學、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們以何種目的的出國,他們一般會選擇什么樣的國家呢?(學生總結回答: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
師:世界上有一個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你們知道在哪兒嗎?
生:歐洲西部。
引導學生,切入主題
師:關于歐洲西部,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師、生活動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各抒己見,回答老師所問。有的學生談到歐洲西部的旅游景點;有的學生談到歐洲西部的經濟:歐元、歐盟等;還有的學生談到了當今的熱點問題:瘋牛病、口蹄疫、炭疽熱等)
師:這么好的地方,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學生異口同聲,熱情高漲)
師:要想去歐洲西部,首先我們要確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師:對了,我們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門旅行,尤其行程較遠的時候,我們要隨身攜帶一些衣物,這就需要提前了解歐洲西部的——?
生:氣候狀況。
師: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備無患。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歐洲西部有哪些獨
特的自然景觀;要觀賞這些景觀需要到哪些國家去;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為什么會出現在這些地方。這就需要了解歐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況以及河湖狀況。
學生自主學習體驗成功
板書:
一、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特征: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師:歐洲西部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的區域,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是推動歐洲各國求同存異,走向聯合的動力。
介紹歐盟:
板書:
二、歐盟
(1)簡介(十五個成員國)
讀圖找出歐盟的主要成員國及其首都
根據圖8.14描述歐盟的作用及其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討論:為什么要成立歐盟?歐盟給本區的人民帶來了那些利益?
―――示意圖從哪5個方面說明了歐盟的作用。
(2)作用、影響、意義
好,我們下一堂課繼續來學習西歐的其他知識。
第二課時:
師:屏幕上面是我們急需解決的有關“歐洲西部”位置、地形、氣候等方面的問題。(根據課件顯示內容,分組討論答題。配樂,教師巡視答疑。培養學生的讀圖觀察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感受學習的樂趣)時間到,音樂停。
師:(評價)同學們真棒!大家馬上就可以進入“歐洲西部”開始你們的異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請隨老師進入“氣候”圖中,觀察山脈走向的變化及暖濕氣流的深人情況。(教師進行動畫演示,學生注意觀察,直觀感知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及地理因素間的相互關系)
提問:假如阿爾卑斯山脈走向發生變化、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消失,歐洲西部的氣候會有變化嗎?
生:阿爾卑斯山脈變為南北走向,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就不能長驅直人,歐洲西部大范圍也不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而應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消失,有利于海洋氣流的深入,使整個島嶼顯示溫帶海洋性氣候。(給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盡情“游覽”)
師:現在請大家試著點擊本圖的右下角,看看會有什么驚喜帶給大家!(學生點擊進入,屏幕上出現了五彩斑斕的彩色世界,隨著可愛的小天使飛來飛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幾個大字由遠而近的出現在畫面中。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獲得自信)
師:點擊“你成功了”進入到“國家與旅游”。點擊各國首都可欣賞優美風景,點擊其他按鈕,可對歐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請大家帶著問題暢游歐洲西部。
(學生在優美的樂曲中欣賞美景,進一步了解本區,同時思考問題)
布置任務,提出建議
師:問題有的可在欣賞時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學們課下查找資料,共同研究探討完成。下一
節課請你們做老師,談淡你們的研究結果。
第三課時:(練習和學生講述為主)
師:你們知道嗎?在網吧除了聊天、玩游戲之外還可以登陸相應的網站查閱地理信息,想知道哪個國家、哪個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時你會大開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課堂練習:
位置、地形和氣候姓名__________
點擊“歐洲西部”進入,看圖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提示:鼠標箭頭變成“手”形,可點擊進入)
一、位置(whereisit?)
1、在世界中的位置:歐洲西部位于_______(a南半球、b北半球)。位于(a東半球、b西半球)。請說出判斷理由。
2、海陸位置:歐洲西部西臨_________洋,北臨__________洋,南隔________海與非洲相望,東南隔土耳其海峽與___________洲相望。
3、緯度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至________之間。圖中位于“冰島”北部的虛線是(a北回歸線、b北極圈)。
?
推斷:a.歐洲西部三面臨海,氣候受________(a海洋、b陸地)影響較大。大部分為_____(a陸地性、b海洋性)氣候。
b.歐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__________帶,只有一小部分屬于________帶。
二、地形(whatisit?)
1、觀察歐洲西部大陸輪廓的特點_______(a比較平直、b曲折破碎)。因此多島嶼、半島和海灣,你能在圖上找出它們嗎?
推斷:多優良_________,海運發達。
2、歐洲西部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為主。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中部的沿海地區,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脈主要有北部的_______________、中部的__________________。中部地區的山脈大致呈__________走向。
推斷:這種地形分布特點有利于海洋____________深入大陸內部,終年溫和多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氣候。隨著離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冬冷夏熱,氣候逐漸過渡為____________氣候。
3、根據本區地形和氣候的特點,把本區“河湖”特征與形成條件連接起來。
(1)河湖水量充沛,河網密集a.受冰川影響
(2)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阿爾卑斯山脈b.大陸輪廓曲折,又受山嶺限制兩側多湖泊
(3)無長河c中歐西歐多平原,降水較多
推斷:這些平原、山地、半島上多冰川地形、湖泊、峽灣,成為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使得本區___________業發達。
二:氣候、農業和工業
歡迎大家進人“歐洲西部”開始你們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時別忘了動動你腦。請大家在欣賞之余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可以相互討論、研究。
一、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特征: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二、歐盟
(3)簡介(十五個成員國)
(4)作用、影響、意義
三、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
(1)工業部門和產品
制造業比重高,采礦業比重小,尖端工業占優勢
(2)工業區分布
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四、傳統畜牧業
1、地理位置因素
2、地形因素---平原為主
3、氣候因素
五、繁榮的旅游業
八年級地理教案篇2
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
2.舉例說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3.根據資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以西氣東輸為例進行說明。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層層遞進、互為關聯的問題探究活動,說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歸納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通過活動,以西氣東輸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將要教與學的內容通過順次開展的方式來實施和完成。讓學生在各項活動的積極參與中體驗、探索、求知、收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地理學習興趣,關心我國油氣資源國情,增強因地制宜、區域共謀發展的觀念以及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西氣東輸工程。
【教學難點】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字“疆”應當都認得吧?這是新疆的地形圖我們來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
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點和國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強占的5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遠離政治中心,提醒我們要時刻握緊手中的武器,保衛祖國的疆土。這節課,我們就一同走進新疆了解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進入新課出示課件
教學目標:
出示新疆衛星影像示意圖,學生說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國新疆的南部,是中國面積的盆地。盆地處于天山和昆侖山之間。面積達53萬平方千米。在盆地的中部是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的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
合作探究一:1.讀喀什氣候圖,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特點,總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類型。喀什的氣溫與降水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2.討論分析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的原因:出示課件
塔里木盆地遠離海洋(海陸位置),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地形),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成為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在盆地內部形成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合作探究二:讀圖8.18,小組討論完成以下各題
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鎮,說出它們的分布特點。
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觀察圖中綠洲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這里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
綠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綠地。綠洲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綠洲是星星點點分布的而且相距遙遠。綠洲面積小,限制了農業生產;綠洲之間相距遙遠,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討論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
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交通線串聯起各座城鎮,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圖中有兩條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猜測修建這兩條公路的原因。
主要為了開發利用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氣資源。
油氣資源的開發
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簡介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的含油氣盆地,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根據中石油、中石化最新一輪資源評價數據統計,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約為162.9億噸,其中: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50億噸;中石化塔河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2.76億噸,中石化河南寶浪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2020.94萬噸。
截至2012年,盆地剩余油氣資源總量在全國各大油氣田位居第一,天然氣資源量列全國500多個盆地之首,現階段仍處于勘探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來源:巴州油地項目研發中心 發布時間:2012-11-27 )
西氣東輸:播放影像資料
西氣東輸工程的兩條線路及意義:
出示課件:
合作探究三:
1、什么是“西氣東輸”?
西氣東輸工程是指中國西部地區天然氣向東部地區輸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
2、 那沿途一定經過哪些地方?
西氣東輸工程分兩條線路。一線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東到上海、杭州,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 。二線工程主干線于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將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向南運至廣州、廣西,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可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的輸氣管道。
3、西氣東輸主干管道自西向東經過了哪些地形區?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第江中下游平原
4、討論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為東西部地區帶來的益處。
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地區發展的影響:
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發揮西部地區能源優勢;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對東部地區的影響:
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
5、塔里木盆地開發油氣資源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是什么?
塔里木盆地環境脆弱,開發油氣資源應重視環境保護。
6、西氣東輸工程對塔里木地區的能源、環境保護方面帶來哪些好處?
西部地區的人們普遍使用了廉價、潔凈的天然氣能源,緩解了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帶來的環境壓力。
八年級地理教案篇3
【第二節海陸變遷】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地殼是在運動變化中的,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
2、能通過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了解魏格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觀察、質疑、假設、驗證——
3、練習表達自己的觀點。
4、嘗試著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
5、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習慣。
6、嘗試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鼓勵性評價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變化發展中的,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8、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貢獻。
9、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養尊重不同意見的胸懷,學習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海陸變遷的實證。
三、教學難點: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批判和質疑的思維品質。
四、教學方法:質疑、表達法。
五、課時安排:1個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海陸分布導入海陸變遷。
教師引導
海陸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嗎?指導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到講臺前陳述自己的問題。
教師評價:對每位學生的發言給予恰當的評價,重點在于發掘問題中的創造性思維。
乘轉:讓我們來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學家它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師講解:重點闡述魏格納的觀察、思考、驗證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通過魏格納探險遇難這一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
學生活動:尋找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到臺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價:對學生的發言過程和內容進行評價,重點鼓勵其在方法方面的闡述。
教師引導:由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重點講解由假說到學說這一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師講述:舉例說明板塊構造學說對火山地震的解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學生活動:學生宣讀自己搜集的資料,或發表自己的問題或觀點。
課后作業
小論文:已經發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發(附分布圖)
八年級地理教案篇4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我國水資源的時間、空間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2.掌握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的途徑。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使用圖表資料分析水資源特點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水資源的珍貴,培養他們樹立珍惜水資源的思想觀念,促進他們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重點
1.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2.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途徑。
●難點
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
●教學方法
討論法、對比分析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缺水圖片
師:看到這些資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人們的生活、生產離不開水,沒有水,人類就很難生存
師:水是生命之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中國水資源
[板書]中國水資源
師:我國水資源總量2.8億立方米,位于世界第四位,可謂“豐水國”,但是,我國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說:中國是個缺水的國家。這是不是矛盾了呢?
轉折:要了解我國水資源狀況,首先來看它的分布。
[板書]一、水資源分布特點
[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師:我國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點
生:東南多,西北少,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展示]《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師:我國的水資源空間分布特點如何?
生: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板書]1、空間分布: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師:那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多少與降水有什么關系?
生:降水多的地方,水資源豐富;降水少的地區,水資源短缺。
[投影]練習:找出以下地區的水資源狀況
地區水資源狀況
海南島
橫斷山脈
遼東半島
東北平原西部
塔里木盆地
[投影]“閱讀”——目前,我國660座城市中就有2/3缺水,有110座左右是嚴重缺水。其中有15個省、區、市的人均水資源量嚴重低于缺水線,7個省市人均水資源量低于人類生存起碼的要求。由于缺水,全國每年工業總產值的損失大約2000億人民幣。
師:我國鬧水荒嚴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生:西北。(因為這里水資源短缺)
[展示]《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師:同學們再看看,我國鬧水荒嚴重的城市在哪?
生:華北地區
師:為什么地處在水資源過渡帶的華北成了水荒嚴重的地區?
生:分組討論,說原因——
一方面:人口密集、農業發達(耕地占了全國的38%,水資源卻只有6%,水土資源比例的嚴重失調)、工業集中,需水量大。另一方面,我國南方40%的土地,河流徑流量就占全國的80%,而占全國60%土地的北方,河流徑流量只有20%。——水資源供不應求,形成水荒。
師:水資源的南北分布不均,導致我國北方普遍缺水。而造成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還有沒有人為因素呢?
生:有。水浪費,水污染(他們會加劇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程度)。
[投影]“閱讀”——我國水質現狀
[小結]
師:由于降水的影響,我國水資源不僅在空間上存在分布差異,在時間上變化也很大。
[板書]2、時間:
生活動:
觀察:資料一“長江、黃河的年徑流量逐月變化圖”和資料二“我國部分流域分區降水量年際變化圖”
思考:我國東部將水的季節變化對河流的水量產生什么影響?
生討論、回答:
使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夏秋季節,東部地區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冬春季節,降水少,水量小,形成枯水期。
師:如此分析,同學們應該知道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特點了吧.
生:夏秋多,冬春少
[板書]2、時間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生活動:
觀察:資料二“我國部分流域分區降水量年際變化圖”
思考:河流水量年內分配不均,那年際分配情況如何?
生:有多有少,變化大。
[板書]2、時間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
師:從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中,我們可以看到存在什么問題:
生:分布不均
師:這一不均,就造成了我國許多地區出現頻繁的旱澇災害。水多的地方易澇,水少的地方易旱,夏秋季節易澇,冬春季節易旱。
[展示]圖片:西北干旱、受淹的棉花田、洪澇、干枯的水庫
生:說圖片含義
師:少水區“盼水”,多水區“怕水”,夏季要防洪,冬春季要抗旱。根據水資源分布不均造成的問題,大家想想,有什么措施可以對癥下藥,解決它們?
生分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
生:針對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修建水庫(水庫作用)
針對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
補充:
1、關于水庫:
師:解放后,中國政府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大力興修水利工程,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大、中小型水庫8萬多座,其中一部分還成了我國重要的水電站。
生活動:做課本70頁找水電站練習。
2、關于跨流域調水工程:
[展示]我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示意圖
師:跨流域調水工程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我國目前北方已建好的有“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和
“引灤入唐”工程。
師:除此之外,在建的跨流域工程是什么?
生:南水北調
師:南水北調工程指的是把那里的水調到哪里去?解決那里的缺水問題
生:……
師:南水北調工程是毛澤在1952年提出的,經50年的專家論證,20__年12月27日,終于在東線首先動工。
師:為什么要首先在東線動工?大家不妨結合課本材料,探討一下首先選擇動工東線的原因。
生:討論活動,代表發言。
師點明:
1、西線主要解決西北缺水問題。
2、中線方案從丹江口水庫開始,溝通4大水系。
3、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構成了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合濟”的新格局。
師:興修水水庫、水電站、跨流域調水等水利工程,可以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但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生:不能,因為,水利工程并沒有增加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也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均量。
師:緩解我國水資源不足的方法有哪些
生:節約用水、治理水污染、保護水資源
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對我國的水資源國情有了怎樣的了解?
生:……(請2到3位學生回答,教師作適當的評價)
[活動]討論——你認為“調水”和“節水”那個重要?
生:……(針對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從我國水資源利用上來看,一方面水資源供應緊張,缺水狀況仍在加重,另一方面,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大,此外,水污染也嚴重影響了水資源的可利用價值。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
[展示]節水標志
師:為了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山更美,也為了人類的生存,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記住節水的標志,就像對待掌上的珍珠一樣珍惜每一滴水
調查調查家庭用水情況,并對你和你的家人用水情況做出評價,提出合理節水建議和措施
板書設計:
中國水資源
一、水資源分布特點解決措施
1、空間上: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調水
分布不均,易造成洪澇災害
2、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修建水庫
二、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
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
八年級地理教案篇5
1、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海陸位置:海陸兼備,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經緯度位置:東西跨經度60多度(跨5個時區,相差4個小時)存在時差,南北跨緯度近50度導致溫度差異;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2、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鎮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黑龍江省);最南: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帕米爾高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黑龍江省)。
3、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第3位。
4、瀕臨的海洋: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
5、陸界線:2萬多千米,陸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日、菲、馬、印尼、萊
6、三級行政區劃:省、縣、鎮/鄉三級
7、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8、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和行政中心:簡稱和行政中心:P8,P9
9、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云南、廣西、廣東、臺灣(云(滇)、桂、粵、臺)四省,海南省全部屬于熱帶。
10、少數民族數目最多的是云南省,鄰國最多和面積最大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最多是廣東省,面積最小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區。
11、中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人口最多:廣東省人口最少:澳門
12、人口增長速度較快,我國的人口增長趨勢:呈上升趨勢。
13、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線,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14、我國人口總量仍持續增長的原因:人口基數大,青少年比重高。
15、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______,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16、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55個。
17、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18、民族分布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19、民族分布地區: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20、獨特的民族風情:
彝族——火把節藏族——曬佛節傣族——潑水節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漢族——賽龍舟朝鮮族——跳跳板
八年級地理教案篇6
教學要求
1.了解我國的農業發展狀況。
2.能夠運用資料并聯系實際,說明我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的差異。
3.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明確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
結構分析
本節共分四個標題:“農業與我們”“農業的地區分布”“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和“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通過學習,學生會對農業的重要作用、在我國的地區分布狀況、發展農業的策略和原則以及我國農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在第一個標題當中,教材首先利用幾張圖片和簡短的文字介紹了農業的簡單分類,接著通過活動讓學生列舉出農業為生活和工業生產提供的農產品,學生在調查和總結的過程中自然體會到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紹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時,教材首先利用地圖將我國的東西部地區作了對比,包括它們的自然條件和發展起來的主要農業部門。在此基礎上,又將對我國東部地區南北方農業的對比安排到了活動當中,學生可以結合前面學習過的關于地形、氣候等知識,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進一步了解我國農業的地區差異,包括耕地類型、熟制和主要的農作物。最后,教材進一步介紹了山區農業隨海拔高度而出現的差異。這里實際在告訴學生:地區差異不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異,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異。
在第三個標題中,教材首先通過兩張圖介紹了影響農業發展與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第104頁的活動3,是對學生是否已經理解上述影響因素的一個驗證。為了使學生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教材還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實例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四個標題是結合我國的現階段國情而來的。在人口增多、耕地減少、環境日益惡化的形勢下,解決我國的農業問題有幾個基本的途徑;第一是建立穩定的商品糧基地,第二是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例如發展生態農業)。通過努力,我們的農業生產必將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內容點析
1.關于農業的概念。農業的概念有大有小,狹義的農業僅指種植業,而廣義的農業按照勞動對象的不同,則可包括農(種植業)、林、牧、副、漁五大部門。其中,種植業的結構包括糧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經濟作物等。
2.圖4.12中三個人對農業的看法,充分強調了發展農業的重要性:從我國人口的角度來說,農業是解決人民溫飽的基礎;從中國實現現代化來講,農村實現現代化是瓶頸,是關鍵;正因為如此,對于國家決策者而言,農業成為發展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
3.關于我國農業生產的地域差異。在我國領土上,的農業地域差異首先是東部和西部。東部地區熱、水、土條件有較為良好的配合,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國絕大部分耕地、農作物、林、漁、副業的集中地區。西部地區氣候干旱,熱、水、土條件的配合上有較大缺陷,絕大部分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業發展歷史較晚,人口稀少,勞動力不足,農區小而分散,大部分地區是以放牧為主。在東部和西部,又可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在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以旱地作為基本耕地形態,發展了一套旱地農業生產制度,是我國各種旱糧作物的主產區。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以水田作為基本耕地形態,發展了一套水田農業生產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種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的主產區。其實,嚴格地說,在西部也可分為南北兩大部分:祁連山以北的甘新地區,是廣大的干旱氣候區,農業完全依靠灌溉,荒漠及山地放牧業發達,祁連山以南的青藏高原,是以放牧業為主的地區,牲畜、農作物和林木都帶有高寒地區的特點。但上面所說的西部地區的內部差異,從教材的圖上并不能看出來,教師在這里可以先不講,講到青藏高原的時候再補充說明。
4.地形與農業生產。第105頁的閱讀材料提到了25°以上的坡耕地。一般情況下,坡度大于18°就不適宜發展種植業,我國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土地不得發展種植業。除了坡度的影響之外,還有垂直自然帶的分布,這一點在第101頁的活動2有所體現。
5.教材中提到了發展我國農業的兩個主要對策,一是建立商品糧基地,二是調整農業結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多種經營。在介紹幾個商品糧基地時,需要特別向學生強調一下: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陽湖平原盡管有著很大的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但由于考慮到三江平原地區濕地的保護,以及兩湖應起的生態作用,于是我國將這些地區變成了生態功能保護區。這一點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6.關于“我國的主要農作物的地區分布差異”。糧食、油料和糖料作物的分布可以在教材的圖上找到,但三大棉區只顯示了一個,另外兩個分別在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的中南部。總之,這部分內容一定安排學生落實到圖上。
7.關于第106頁活動1。這個活動可以達到兩個教學目的:第一,培養學生將數據轉化為統計圖的能力;第二,加深學生對我國在改革開放后農業迅速發展狀況的認識。
8.圖4.23上表示的生態農業實際上包括了兩個類型,除了教材介紹的桑基魚塘之外,還有蔗基魚塘,因此教師應該補充一下,即本圖中還應該有一個制糖廠。塘泥給甘蔗提供養料,甘蔗送到糖廠,甘蔗葉子喂魚。總之,基塘生產的好處就是整個過程沒有廢物,對環境沒有危害。
9.關于第107頁活動3。活動所給的材料介紹了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方向。安排此活動可以達到幾個目的:第一,了解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第二,考查學生對農業發展因地制宜的理解,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之所以要發展出口創匯農業,從地形條件看,地勢較平坦,多數為平原或丘陵地區;從氣候上看,降水豐富,熱量充足,水熱配合較好;由于臨海,進出口比較方便,適于發展對外農業貿易;同時技術設備比較先進,信息來源廣,居民眾多,市場大。這些都為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出口創匯農業奠定了基礎。西部地區之所以要實行退耕還林,主要是從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嚴峻形勢來考慮的。
教學建議【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八年級地理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我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我國的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我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我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用具:《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地球儀、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課時安排:二課時
板書設計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一、偉大的祖國
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2、跨近50個緯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第一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一、偉大的祖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活動)讀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圖
我國在南北半球中在哪個半球、東西半球中在哪個半球?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限為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正好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我國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的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的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鄰?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領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二、遼闊的疆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活動)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總結:北-頭頂黑龍江
南-腳踩曾母暗沙
東-嘴喝兩江匯合水
西-帕米爾上擺擺尾
(讀圖)課本3頁中國的疆域圖
(提問)算一算我國最南端與最北端緯度約相差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我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寒帶。
〔分組討論〕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我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近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我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和最西時間相差5個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爾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邊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邊的帕爾米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我國南北距離相差多少千米。
〔歸納〕我國東西之間距離約為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