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
初中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是讓青少年了解閉鎖心理的表現及危害,從而克服這種有害的心理,主動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新同學建立良好的友誼
二、教學重點:形成對“好伙伴”標準的共識
教學難點:如何克服閉鎖心理
三、教學思路:本課教學對象是初中生,正處于心理斷奶期,渴望成長,渴望尊重,渴望交往,授課方式主要采取討論和交流方式,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學校網絡教學特點,充分應用網絡調查、網絡論壇等工具,把網絡上的課外的資源(如影象、動畫、圖片、文章等)有效的整合到教學中。
四、教學設計
1、上課準備
讓學生用網頁的形式制作一張卡片《我的名片》,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樣式,配合自己的突出特點,然后上傳教師機上,把自己的名字隱藏起來。
教師事先找一些有關朋友的歌曲,文章,最好有《朋友》這首歌的FLASH。
2、講授新課
同學們每天有沒有做過統計,你一天與誰的話說的最多,一天中與誰相處的時間最長。
師:根據同學調查結果,反映出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不能沒有朋友,尤其到了一個新環境,更需要結識新朋友。中國古代有一句話,人生有三件大喜事:金榜提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可以看出古人對朋友的重視程度。我們初中階段結識的朋友也許是你一生中最重要、最要好的人。既然這樣,為什么不敞開心扉,相互認識呢?今天我們先來做個游戲。
活動:猜猜我是誰
同學事先準備好的名片相互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同學相互更加了解了,同時也能夠看出一些同學制作的名片能夠很快的被我們認出,而另一些同學則相反,這是為什么呢?
生:交流討論
師:一些同學已經很好的融進了新集體中,所以很快的就被認出來了,此外這些同學應該有一些共同的東西,才能很好的與同學相處這是什么呢?
生:是一些好的品質
什么是我們一致認同的好品質
結果公布:誠實、愛心、開朗等
師:好品質是交友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因此在平時交往過程中
要做到:誠以待人、毅以處事。這樣不僅有利于交友,還有有利于今后同學的成長?,F在很多公司招聘人員更看中這個人的品質。培養好的品質對我們一生是受益無窮的。
《我心目中的好伙伴》《我是這樣與同學相處的》
《我在交友中遇到了困難》
通過網上論壇交流,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把一些心得體會及困難都講出來。
師:對好的方法和遇到的問題點評
初中教案篇2
知識與技能:
1、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3、學習對月光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內容,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并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及詩歌中的名句。
2、以誦讀促思考,通過反復吟誦品味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堅持正直品質的風格。
重點:
1.理解詩歌中寄托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樂景寫悲情的藝術效果難點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一、導入新課
1、以李白有“詩仙”之美譽引出作者介紹,請學生吟誦學過的李白詩篇。
2、簡介寫作背景。學生背誦自己知道的李白詩篇。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簡介作者,為課文學習做好必要的鋪墊。詩人是一人在飲酒還是與人共飲?學生根據預習回答。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里,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薄犊椭凶鳌?/p>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
二、初步理解,整體把握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大意。
2、詞義答疑,出示重點詞。除課下注釋外,可補充:“徘徊”:來回走。
三、深入研讀
1、既然詩人在獨飲,為什么要寫成“三人”?具體是哪“三人”?
2、如何看待談笑風生的成三人?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
兒時對月亮的最初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出門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鄉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秋月里,他曾傾述過不盡的相思: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結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3、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表明作者怎樣的心境?
可惜,月亮卻遠在天邊,它只能掛在高高的蒼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飲;影子雖然近在咫尺,但也只會默默地跟隨,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飲酒,看似詩人自得其樂,場面熱鬧,實則寫盡凄涼孤獨。讓學生通過讀,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詩歌的深層內涵。本部分是學習的重點、難點,教師要適時指導,點撥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感悟。
四、深層探究
1、怎樣理解詩歌最后兩句?
2、李白究竟為何孤獨?
(1)大凡天才都與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當的差距。
(2)他的追求與探索也常常會被人誤解。
(3)他對現實人生的領悟與拒絕,讓他感到孤獨。
3、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獨?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獨憔悴”的地步也是絕不會后悔、絕不向世俗低頭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獨處境,但卻陶醉于這一處境。
李白所選定的人生道路,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注定要以寂寞與潦倒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沒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這些無情之物,為一生的知己,這可真是此時無情勝有情了。
4、揭示詩歌的主旨。自讀,詩人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見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孤單落寞。讀—品—悟,感悟本詩的深層內涵。
5、詩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處,就會憑虛御風,飄逸高潔,如同高高掛在斗牛之間的一輪清輝。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獨。李白——”仙而人者”。
五、總結全詩
1、點明全詩的情感脈絡。
2、想象在詩中的作用。由獨而不獨,到不獨而獨,獨到不獨的過程,體會詩人看似自得其樂,實則凄涼孤獨的復雜感情。揭示本詩的情感內涵及寫作特色。
六、布置作業
初中教案篇3
一、 重點詞匯
1. one hundred and five
表示具體的“幾百”時,用“基數詞+hundred”表示,注意此時hundred不能加s.
hundreds of表示“數百;成百上千的”,這是hundred后面有s,而且hundreds后面要有介詞of,并且不能與數詞連用。
與hundred 用法類似的還有單詞:thousand,million,billion.
Our school is so famous that_____ people come and visit it every term.
A. hundred B. hundreds C. hundred of D. hundreds of
2. I ride it to school every day.
ride “騎”,后可接bike, horse, motorbike等。
還可以用做可數名詞,“旅程”。 an hour’s ride 乘車一個小時的路程
every “每個;每一”,其后接單數可數名詞。every day “每天”
every day 表示某事發生的頻率,“每天,天天”。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everyday 形容詞,“日常的,普通的”。
I study everyday English every day.
3. live
live 不及物動詞,“居住,生活”,其后若跟名詞則必須在名詞前加上適當的介詞。
I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
live on sth. “以某物為食”
Sheep live on grass.
live a ...life “過....生活”
The old man lives a happy life.
4. bus stop
bus stop與bus station 都是指“公共汽車站”。
bus stop 指城鎮內外的停車點,bus station指能停、轉車輛的汽車站點。
stop 做動詞,意為“停止”,常用結構:
stop to do sth. “停下來去做某事”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停止正在做的)
Let’s stop to have a rest.
Stop talking, please.
5.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
cross是動詞,“穿越,越過”,主要指“橫穿”。
還可以作名詞,意為“十字形,叉形符號”。
across既可以作介詞,也可以作副詞。
crossing 是名詞,“渡口,交叉點”。
6. For many students,it is easy to get to school.
It is +adj.+to do sth. “做某事是.......”
7. There is a very big river between their school and the village.
between ...and... “在....和...之間”,連接兩個并列的成分。
between/among
(1) between 用于兩者之間。
(2) among 用于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人或物的“中間”。
8. But he is not afraid.
afraid: “害怕的,畏懼的”。
(1)be afraid of sth. 害怕某事/某物
(2)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做某事
(3)be afraid of doing sth. 唯恐做某事,指擔心或擔憂做某事會引起某種后果。
(4)be afraid + that從句,恐怕....
(5)為某件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事表示歉意或者作出否定判斷,相當于sorry.
9. Many of the students and villagers never leave the village.
leave主要用法歸納如下:
1. 離開; 脫離
The train will leave at six tomorrow morning.
2. 把……留在; 留下
Leave the child at home. 把小孩留在家里。
3. 遺忘; 丟下
I left my notebook in the dormitory. 我把筆記本落在宿舍里了。
4. 使……處于(某種狀態),后面常接賓語補足語
Leave the door open.
5. leave for+地點,“動身去某地”
He left for the station a few minutes ago.
10.must /have to
must多表示主觀需要或責任感的驅使有必要或有義務去做某事,多譯為“必須”,
have to多表示客觀存在的環境所限,即客觀要求(無奈)而為之,多譯為“不得不干某事”。
I must clean the room because there are too dirty.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
11. It takes sb some money/time to do sth.花費某人多少時間/錢做某事
Sb pay some money for sth 某人為某物花費多少錢
Sb spend some time/money on sth 某人在做某事或某物上花費時間/錢
Sb spend some time/ money (in)doing sth
Sth cost sb some money 某物花費某人多少錢
二、 短語歸納
1.get to school 到校 2.take the subway 乘地鐵
3.take the train 坐火車 4.leave for 到……地方去,離開去某地
5.take…to…把……帶到…… 6. most students 大多數學生
7. depend on 依賴,決定于 8.from…to…從……到……
9.think of 想到,想起 10.ride bikes 騎自行車
11.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 12. how far 多遠
13.take the train to school 乘火車去上學 14.in places 在一些地方
15.go to school by boat乘船去上學 1 6.on the school bus乘坐校車
17.be different from和……不同 18.worry about 擔憂,焦慮,擔心
三、語法專項
how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
1.how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提問交通方式,其答語分三種情況:
a. take a/an/the+交通工具(單數)
take +a/an/the+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詞,乘……去某地。
He takes the train.
b. by+交通工具(單數)
c. on/in+限定詞+交通工具
by+表示交通工具的單數名詞或on/in+ a/an/the/one’s+表示交通工具的單數名詞,是介詞短語作方式狀語。
I get to school by bike. = I get to school on my bike.
3.walk/ride/drive/fly+to+地點名詞,步行/騎自行車/開車/坐飛機去某地
表示乘交通工具方式可以互換表達相同的意義:
Take the bus to school=go to school by bus=go to school on a bus
Drive a car to work=go to work by car=go to work in a car
Fly to shanghai=go to shanghai by plane/air=take the/a plane to shanghai=go to shanghai on a/an/the plane.
2. how far 用來提問距離,多遠,其答語分為兩種:
(1)用長度單位表示:It is five kilometers.
(2)用時間表示:It’s twenty minutes’ walk.
3.how long 用來提問時間,意為多久回答常用“for+段時”。
----How long have you learnt English?
----For 3 years.
4.how soon 用來提問做完某事還需要多長時間, 常用于將來時態時, 常用“in+時間段”來回答。
――How soon will you arrive in Beijing?
----In 3 hours.
(二)賓語從句
1.在句子中起賓語作用的句子叫賓語從句。賓語從句用陳述語序。
2.賓語從句的連接詞:
(1)從屬連詞有that, if, whether。
Nobody knew whether she could pass the exam.
I know that she is from America.
(2)連接代詞有who, whom, whose, what 等
Do you know whose book it is?
Could you tell me what your father looks like?
(3)連接副詞有when, where, why, how等
He didn’t tell me when we could meet again.
I don’t know how I can get there. wwW.x kB 1.c Om
I’m always very busy (忙的) every day. I usually 1 up early at 6:30 in the morning. But 2 . I’m still sleepy (睡著的) . I put on my clothes, I wash my hands 3 face…Do this! Do that. 4 I have my 5 . I go go school. I usually leave home at 7:00. At school we all study 6 . We study English. Chinese, maths and so on (等等). 7 noon (中午) I get home and have lunch. At 1:30 I go to school again. Sometimes we play 8 football in the afternoon. I go home at 4:30. In the evening I do 9 homework. I go to bed at 10:00 and I go to sleep (入睡) very 10 .
( )1. A. get B. gets C. getting D. getting
( )2. A. often B. usually C. sometimes D. always
( )3. A. and B. or C. but D. so
( )4. A. Before B. After C. When D. If
( )5. A. lunch B. supper C. breakfast D. meal
( )6. A. easy B. different C. difficult D. hard
( )7. A. on B. On C. at D. At
( )8. A. the B. × C. a D. an
( )9. A. many B. a lot of C. any D. a lot
( )10. A. next B. soon C. first D. last
選詞填空。請從方框內選擇適當的詞語完成這封信。
Writing, talking, sitting , playing, swimming , flying, sunny, studying, drawing, having
Dear Bob,
My name is Rich .I’m fourteen years old .I’m(1)__________ in a middle school .My school is nice and clean. There are 30 students in my class .It’s(2) _______ today . My classmates and I are(3) ________ a good time on the beach .It’s a nice place .The water is blue and clear . Many birds are(4) ________ over the sea .Many people are (5)_________ . Some boys are(6) _________ football . Some people are (7)________ on the beach . A girl is(8) _________ pictures on a chair .Another girl is (9)________ photos .I’m (10)_________to you ! What are you doing ? I hope you can write to me soon .
Best wishes! Rich
初中教案篇4
初二是物理學科開始學習的起始點,更是一個關鍵點,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從心理上重視。在如今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為實施者——教師,則更應該積極探索以適應新教材的改革,社會的需要。激勵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使人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的、積極狀態之中。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實施激勵性教育是勢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激勵性教育,發現激勵性教育在物理教學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勵性教育是指:用激勵性語言、行動去觸動心靈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為主體,感化或促進提高。筆者通過實踐、反復調整、修正,最后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包括:①啟發式教學、獎勵式授課。②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③贊許式評價。
一、啟發性教學、獎勵式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并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復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并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后面的小試驗小制作聯系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煉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后,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么,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絡,并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為主線,以教與學為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著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嘗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濕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后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干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蒸發。
二、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
提問的技巧對于激勵性教育來說,也是功不可沒。因為對于一個學困生,如果提問比較難或太容易,他們會覺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問的同時應掌握一個度。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時,首先問一個好
學生,透鏡分為幾種?“凸透鏡、凹透鏡。再問一個學困生,“凸透鏡具有什么特點?”此時,筆者拿一個凸透鏡,放在陽光下,使陽光經透鏡聚焦于火柴或一張白紙?!熬酃狻!薄昂?!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訴老師,凹透鏡呢?它的特點正和凸透鏡相反,對嗎?”“發散。”“這節課內容只要你好好聽,你一定會。最后我要提問你幾個問題。你先記好了?!敝v完之后,再問他,照相機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遠景,你該怎么辦?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總結自然留給了那些聽明白的同學。這樣先提問講后再回答的措施,調動了他的信心與積極性,以及對物理的興趣與愛好。
三、贊許式評價:
無論在哪些方面,盡量去挖掘學生們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并給以贊許式的肯定?!皟烖c單”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也能行。其中同學們對一位學習特別差、紀律特別差的學生的意見至今記憶猶新,“學習成績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沒有創造力。記得嗎?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對了嗎。再有,在學習簡單機械時,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較準嗎?你紀律不好,為什么不嘗試一下換位思想呢?老師、同學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盼著你的捷報早日傳來。”“雖然你紀律不好,但你在運動會上為咱班贏得了榮譽。全班感謝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搗亂了,相信你會贏得更多的掌聲?!薄罢娴暮芟M闩话蚜?,別給咱班拉分”……記得當時的他非常感動,原來他在老師、同學們的心中,并不是一個什么都不行、無可救藥的學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學習的勁頭。從那以后,發現認真交作業的有他,認真回答問題的有他,問問題的有他,他進步了。記得在學完杠桿的應用,他拿來筷子、鉗子、剪刀、鑷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問:“這些是不是杠桿?是什么杠桿?”“你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真好?,F在我們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點、動力、阻力,畫力臂。”正是這簡單的評價,贊許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總而言之,激勵性教育是一種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方面。在實施激勵性教育的同時,時刻銘記著以師生的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為核心,時刻銘記著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工頭”,不是領導,不是嚴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導師、朋友、助手和楷模。本著這個原則,激勵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讓激勵性教育發揮出它的價值,使億萬人的心共同為祖國的明天而跳動。
時代在進步,在發展,作為物理教師的我們,有責任為教學的改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時,那么你就融入了為教育事業的改革、教育事業的發展的一個大熔爐中,通過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錘煉、敲擊、磨礪,反復地調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產生強烈的核裂變效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華。
初中教案篇5
教材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
教學設計思路: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初期,是個體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交錯的時期,他們一方面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沖動,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自覺接受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增強法律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懂得自立的含義,知道自立不局限與自我服務勞動;了解自立的表現,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徑。
2、能力目標:初步形成并不斷提高管理自己學習、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定的基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在實踐活動中體驗自立的意義和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懂得自立的含義;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難點: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關鍵: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理論聯系學生生活、思想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3)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討論等合作學習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1)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請舉手;
(2)今天早晨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
(3)今天早晨自己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
(這三個小問題看起來非?;乙卜浅\顯,但卻緊扣主題。通常情況下學生都會給予肯定的回答,然后教師接著追問: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學生的回答一般都會圍繞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答案引出本課的主題。)
教師總結:洗臉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干,今天我們這節課要討論學習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個別同學可能由于特殊原因會給予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傷、生病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極個別同學是父母給穿衣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讓這名學生自己說出理由,然后讓全班同學討論: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討論之后教師小結,再引到本課主題上。)
二、講授新課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書)
教師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些什么?有哪些值得你回憶的記憶?(美好回憶)
學生思考,交流。
(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結合學生已知,引導到說出自立的含義。學生可以回憶幼兒園、小學階段的生活,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可以回憶父母的諄諄教誨,甚至是一個曾經聽過的童話故事。)
1、自立的含義: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書)
學生舉例:(請幾位同學列舉一件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例子,這既為講解自立的表現及其分類做了準備,同時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立的信心。)
教師歸納:同學們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現,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把這些自立的表現進行一下分類?提問3—4名同學,然后再由教師總結并板書。
2、自立的表現:(板書)
(1)、生活自立(板書)
(2)、學習自立(板書)
(3)、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板書)
(把重點放在講解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方面,中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主要是家庭問題和學校問題,家庭問題更為重要一些。有些學生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懂得去感恩。這個地方是教育學生的好時機,應該讓學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紐帶,當父母出現矛盾是要善于調節;讓學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感謝父母,不僅用成績回報,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體貼父母、關心父母。)
學生討論: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為什么?
(這個討論,采用分小組的形式,最后由小組派代表總結發言,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最后教師總結,從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
3、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板書)
(二)、自我檢測:究竟會做多少事?
(學生打開課文35頁,做自測題,在會的項目上打勾,自己還有什么表現補在下面空白處;并判斷哪些屬于個人生活的范圍,哪些屬于家庭、集體、社會生活的范圍)
這個練習設計力圖讓學生了解,現在的“自立”“自己的事”已經擴大了范圍,它的意義更深了。
教師提問:你能做到哪幾條?哪幾條不容易做到?你還能做到哪些?(學生交流時教師盡量從鼓勵角度出發,及時點撥,發現閃光點。)
(三)、故事新編。
給下面一個故事續編。故事是這樣的:有位學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學,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幫他登記報到,買好飯菜票,在宿舍幫他掛好蚊帳,鋪好被子,整理好柜子。臨走時,父母千叮囑,萬交代,孩子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將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找個好朋友一起編下去。
(學生可能編出:男生編了男同學進浴室,洗潔精當沐浴露,還忘記帶內褲等;女生可有意思拉,還編了干凈衣服掉水里了,只能穿臟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門,其實好多都是他們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教師順勢提問:這位大學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后來他會怎樣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不改正可能會產生什么結果?
(學生討論交流后選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
自立的生活表現在方方面面,也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和發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跟學生一起大聲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四)、自己動手,實踐體驗。
1、自查課桌椅內物品整理整潔情況,給自己打分。
2、打十分的學生上臺介紹整理物品的小訣竅。
3、花五分鐘給自己的課桌椅進行大掃除。
4、說一說看著自己勞動成果后的心情。
(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動手學會寄宿生活中關鍵的一個本領——整理物品,另一方面,要讓他們體驗到勞動后是快樂的,心情是輕松的。)
(五)、總結
教師:勞動是快樂的,自立是自豪的,我們要用我們的雙手證明自己“我能行!”通過這堂課,你對自立有哪些認識呢?說說你的凡人小語。
學生:思考后交流。
以下是幾位學生的大作:
不下蛋的母雞,不是好雞;不自立的人,不是好人。
自立乃生也。
望聞問切靠自己,衣食住行靠自立。
長在溫室中的花,不一定好看;
長在懸崖上的樹,不一定柔軟;
要使自己的生命閃光,需要自立。
學會自立,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
教后反思: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同學生融為一體的感覺。
1、我充分了解學生,了解他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小學一年級就有一堂思品課,但主要著力點在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的意識,減少對父母長輩的依賴。所以當學生們回憶到小學老師教的歌《勞動最光榮》時,大家唱了起來:“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課堂氣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我仿佛是學生的一員,感受著童年的快樂。
2、設計的活動內容不落俗套,饒有興趣。最精彩和有價值的活動有兩個:一是故事新編,二是凡人小語。第一個活動讓學生在笑聲中接受教育,提高認識;第二個活動也符合初一學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特點,通過活動,說說啟發。而在形式上模仿了名人名言的格式,使學生更有成就感。
3、設計學案時,能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現狀,每一個環節能考慮學生可能會說些什么,教師該引導什么。所以,整節課,教師沒有大段的發言,只是精練的幾句點撥,效果很好。在活動中,教師也參與其中,跟學生同樂同憂。再有感受到課堂也是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成長是教師快樂的源泉,教師也向學生學習到了不少新鮮的東西。
板書設計
自立的含義: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生活自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的表現:學習自立
處理社會問題自立
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
初中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納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知道什么是誤差,什么是錯誤并區別誤差和錯誤。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標
養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鐘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并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并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于“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系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于“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么產生,和錯誤的區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于測量部分,由于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局限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感覺并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測量”的結論。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系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于長度的單位,應當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念,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圖像和一些關于長度的視頻資料,教學方法應當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于正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正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后,引導學生勤于思考著重理解,分析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確的測量。
關于正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注明單位,應當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可以了。在正確讀數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和原理。
關于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別,并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初三物理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初中教案篇7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2、能通過分析有關資料,說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作用。
3、能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覺維護環境中的新鮮清潔。
2、讓學生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作用。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學難點: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知識與能力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概述肺泡與血液的交換過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量、比較肺活量的差異,認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1、教學重點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概述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2、教學難點
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一、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1.測量胸圍差
2.外界氣體是怎樣進出肺的
3.呼吸運動時胸廓容積的變化
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胸腔擴大,腔內氣壓降低,膈肌收縮,頂部下降
呼氣時:肋間外肌舒張,胸腔縮小,腔內氣壓升高,膈肌舒張,頂部上升
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4.氣體交換的原理:通過氣體擴散作用來完成。
5.呼吸的全過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識目標: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能力目標: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作出推想的過程中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體驗腎臟結構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寶貴和人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腎單位——尿液形成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
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和排出的過程
[難點分析]
尿液形成過程中物質的變化,血液,原尿,尿液(無葡萄糖蛋白質和血細胞)。成分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導入:血漿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代謝廢物。引出代謝廢物的排出,從而引出尿液的排出。尿液血液化驗單比較。
總結:
1、腎小囊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質等。腎小球的血液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蛋白質和血細胞等。
2、腎小囊中的液體只能來自腎小球中的血漿。
3、由此推測腎小球和緊貼腎小球的腎小囊壁起過濾作用。
4、原尿在下行的過程中會經過腎小管,因為它的周圍定分布著毛細血管,所以在這兒可能發生物質的重新吸收。
細菌
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細菌的主要特征;
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3、通過了解細菌的發現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現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
做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系實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點出日本侵略者慘無人寰的行徑激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細菌繁殖速度的認識,減少細菌的感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是:
1、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
2、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初中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的特征和相關的性質。
3、弄清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4、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5、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構建比較系統的函數知識體系。
難點:對直線的平移法則的理解,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過程: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一次函數:一般地,若y=kx+b(其中k,b為常數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數。
正比例函數:對于y=kx+b,當b=0,k≠0時,有y=kx,此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k為正比例系數。
2、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1)從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數)是一次函數;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數,顯然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一次函數是正比例函數的推廣。
(2)從圖象看: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而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過點(0,b)且與y=kx
平行的一條直線。
基礎訓練:
1、寫出一個圖象經過點(1,—3)的函數解析式為:
2、直線y=—2X—2不經過第象限,y隨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線y=2x+2上,那么點P到x軸的距離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數y=(3k—1)x,,若y隨x的增大而增大,則k是:
5、過點(0,2)且與直線y=3x平行的直線是:
6、若正比例函數y=(1—2m)x的圖像過點A(x1,y1)和點B(x2,y2)當x1<x2時,y1>y2,則m的取值范圍是:
7、若y—2與x—2成正比例,當x=—2時,y=4,則x=時,y=—4。
8、直線y=—5x+b與直線y=x—3都交y軸上同一點,則b的值為。
9、已知圓O的半徑為1,過點A(2,0)的直線切圓O于點B,交y軸于點C。
(1)求線段AB的長。
(2)求直線AC的解析式。
初中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懂得慎重許諾、堅決履行諾言是負責任的表現。
(2)懂得承認錯誤并承擔相應的后果是負責任的表現。
(3)懂得自覺承擔責任,做負責任的人。
2.能力目標
(1)具有信守承諾,勇擔過錯的能力。
(2)具有自覺承擔責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做不到時要表示歉意。
(2)勇于承擔責任,自覺履行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公民。
【教學重點】
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教學難點】
自覺承擔責任。
【教學方法】
活動式、體驗式、講授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法一:
心理小測試:我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嗎?(用“是”或“否”來回答下列問題。)
1.我做事總是非常認真,哪怕讓人感覺有點過分。
2.和別的小朋友約好一起玩,我總是準時赴約。
3.我做事一向善始善終,有頭有尾。
4.不論做什么事情,別人都很信任我。
5.我認為每一天自己都是進步和發展的。
6.我經常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
7.我有時候會有放任自流的想法。
8.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如果時間持續很長,對我來說就很困難。
9.我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才能開始做一件事。
10.我常常會忘了需要我做的小事情。
11.學習或者玩游戲,別人都很難和我步調一致。
12.我喜歡評論和批評別人。
13.別人以為我是一個懶散的人。
14.只要我答應做某件事情,不管過程有多麻煩,或者有很多變故,我總會努力實踐諾言。
15.有時候做事情,我會想馬馬虎虎混過去。
16.老實說,我比其他人都更守諾言。
17.如果需要在早上很早起床,我會上好鬧鐘。
18.參加任何選舉,我都不在乎自己得到的票數。
19.在街上,我不會隨地亂扔垃圾,一定要找到垃圾箱才扔。
20.我有時候會裝病,用來逃課或者逃避玩討厭的游戲。
注意:選擇“是”得1分,選擇“否”得0分。
總分為14—20分:你是一個非常有責任感的人,你行事謹慎、懂禮貌、為人誠實。
總分為7—13分:大多數情況下,你很有責任感,但有時沒有考慮得很周全。
總分為6分以下:是一個完全不負責任的人,會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
教師:通過剛才的測試,大家對自己是否是一個有責任的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得分低的同學,也別著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在以后的學習中努力改正,并且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那么,怎樣才能做負責任的公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方法二:(備選)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負責是對每一個人在人生各個階段所承受的多種社會身份的共同道德要求,它貫穿于每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我們要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這個問題。
【新課教學】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板書)
活動一:請你幫助
播放動畫:慎重許諾
劉汀家購買了一臺電視機,根據商場送貨部門的統一調配,電視機在周日上午10時送到。周日早晨,爸爸、媽媽臨時有事,要求劉汀在家等候。劉汀說自己跟同學約好上午8時到學校出黑板報。在媽媽的建議下,他打電話與同學商量,把出黑板報的時間改為上午10時30分……
(1)如果商場送貨工不能按時送貨……
(2)如果商場送貨工準時把電視機送到而劉汀家沒人等候,那么會……
(3)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學會靈活處理自己面臨的責任沖突。例如,劉汀聽從媽媽的建議,打電話與同學商量,把出黑板報的時間改一改。
學生思考。
教師總結:我們許下諾言,也就是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教師提問:我們信守承諾,有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如果我們信守承諾,就會贏得他人的信任,取得良好的信譽。
教師又問:如果我們不守承諾,會有什么壞處?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失信于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既有損自己的人格形象,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甚至會對他人、對集體造成損失。
過渡:既然如此,那么,我們在許諾前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要慎重許諾,一旦許諾,堅決履行諾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表現。
一、慎重許諾履行諾言(板書)
相關鏈接: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定: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
教師過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我們責任心很強,也難免會做錯事。如果我們犯了錯誤,應該怎樣做才算是負責任呢?
活動二:各抒己見
方法一:
播放動畫:吳小玉面臨的矛盾
吳小玉是一名初中生。她很想自己打工掙錢多買些書。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負責向市民免費發送公司產品的宣傳畫。一次,她不慎丟了四百多張宣傳畫。按照公司規定,她要照價賠償。要不要向公司匯報呢?她陷入矛盾之中……
(1)她為什么陷入矛盾之中?
(2)如果你是她,你該怎么辦呢?
(3)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是勇敢認錯,還是逃避責任?
(4)你有過勇敢認錯的經歷嗎?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解決吳小玉的矛盾,在沖突中作出自己正確的選擇,從而認識到做錯事時,應該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做一個敢于對自己所犯錯誤負責的人。
教師歸納:當我們做錯事時,承認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則更能考驗我們的勇氣和道德修養。錯了,就要勇于承認,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方法二:(備選)
播放動畫:洛克菲勒小時候的故事
小洛克菲勒10歲時,一次在花園里玩,不小心把一臺割草機弄壞了。面對老洛克菲勒的責問,他害怕極了,就把責任胡亂地推給傭人。事后,老洛克菲勒弄清了事情真相,不但沒有寬容自己的兒子,而且逼著他去向傭人道歉。這一件小事,小洛克菲勒一生都記著,以后他接任公司總裁時,常以此來教育下屬:一個人應該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才能對企業對社會負責。
播放動畫:美國人民最信賴的總統
林肯青年時期曾在一家小店做工。一次,一位女顧客買紡織品時多付了幾美分。為了退還這幾美分,林肯步行了6英里路。又一次,他發現給女顧客少稱了4盎司茶葉,為此又跑了幾里路去給她補上。這兩件事一直被傳為美談。在對待錯誤的態度上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林肯后來成了最受美國人民信賴的總統。
相關鏈接: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定:不說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知錯就改。
教師小結:我們中學生要從小養成信守承諾、勇擔過錯的習慣。一個人只有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并自覺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才能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
二、承認錯誤勇擔過錯(板書)
活動:自主探究
播放動畫:許葦的煩惱
許葦是一名初中生,她在日記中寫道:我怎么覺得那么累啊?媽媽總是要我考出好成績,她只要我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當班長的事情那么多,老師同學有什么事情都找我,真是煩死了;這個周末學校還要我們去義務植樹,真是浪費時間;我喜歡唱歌,報名參加學校的歌唱隊,卻很少有時間去排練……
(1)許葦承擔了哪些責任?
(2)哪些責任是她被動承擔的?哪些責任是她主動承擔的?
(3)她怎樣才能享受到承擔責任的快樂?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
(1)作為學生,她承擔把學習學好的責任;作為班長,她承擔把班級管理好的責任;作為社會成員,有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責任;作為學校歌唱隊的一員,有參加練歌的責任。
(2)學習、當班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是被動承擔責任;參加歌唱隊是主動承擔的責任。
(3)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以負責的方式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以自覺承擔責任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從中享受快樂。
教師過渡:那么,怎樣才能自覺承擔責任呢?
教師:自覺承擔責任,就是我要承擔責任、我愿意承擔責任、我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要我承擔責任、被迫被動地承擔責任。我們要自覺承擔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
三、自覺擔責享受快樂(板書)
過渡:自覺承擔責任,要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經常想一想:我有什么責任?我主動承擔了嗎?我盡心盡力了嗎?下面我們通過填表來檢查和反省一下自己的責任。
活動:學會反思
了解自己的責任:
責任自我評價
學習
家庭
班集體
社會
學生認真填表并交流。
教師歸納:通過填表,我們反省了自己的責任,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更加清楚自己的責任,更好地履行責任。
【鞏固新課】
感悟名言,升華情感:
鄧穎超曾對青年提出要求:“希望你們不是貪圖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艱苦創業、造福人類的一代;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一代,而是勇于創新、開拓前進的一代;不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創造未來的一代?!?/p>
教師:說一說你學完這節課后的體會。
學生回答(略)。
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更加清楚自己的責任,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責任,從而做一個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國家的負責任的公民。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師之家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做一個負責的公民教學設計的內容。如有更好的建議請加微信(志遠網絡)告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