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強教學自信心。主題活動教案初中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主題活動教案初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

課題說明:本課承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而來。在我國歷,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是一個稱霸爭雄的時代,是一個變革圖強的時代。這一社會現實付諸于意識形態領域,使得這一時期又成為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個思想家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己見,彼此辯駁,從而帶來我國歷第一個思想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課程標準:知道孔子,了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

標準解讀:1、怎樣認識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觀念的遺物比物的和生產生活方式的還要多的多,單從數量上,就不能忽視觀念遺產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實上,他們是統一的,互相滲透,無法分開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遺產都不可能沒有觀念的影響和支配。從理論上說,思想文化與當代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留給現代的最豐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遺產,是今日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覺地作為一個中國人所必須的修養。

2、中國古代思想家為什么只單列孔子一人之名?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和觀念系統,在當今的世界,這種生活方式和觀念系統的許多重要內容仍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而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它的潛在價值將不斷地被重新發現、認識和評估。誠然,中國古代有著眾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認為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國思想,必須了解孔子

3、“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指的是什么?

“百家爭鳴”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個夸張的說法,沒有證據表明當時的學派或學術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謂“百家爭鳴”,表示當時流派的眾多和學說的紛爭。何謂“主要史實”?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還有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名家、兵家等,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商鞅、韓非,墨家的墨翟,陰陽家的鄒衍,名家的惠施、公孫龍,兵家的孫武、孫臏,如有可能,講述與其中某些人有關的歷史故事,如,孫臏賽馬之類,通過生動形象的情節,加深對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謂“百家爭鳴”是“各家爭鳴”是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貢獻,知道“百家爭鳴”中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

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靈活運用隨堂小品、知識競賽、故事會等形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分組活動這一形式,培養學生的協作性;通過假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發其歷史學習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老子的哲學思想,培養辨證看待事物的能力;學習諸子百家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敢于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創造性探索的勇氣和精神,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

難點:通俗講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張

課前準備:預習教材本課內容,閱讀相關課外知識

評價方式:觀察評價法、調查評價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概述)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在我國歷,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是一個稱霸爭雄的時代,是一個變革圖強的時代。這一社會現實付諸于意識形態領域,使得這一時期又成為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個思想家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己見,彼此辯駁,從而帶來我國歷第一個思想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過渡說明)本課側重介紹了當時5個主要的思想學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們將這9位代表人物與8個縱向小組分別對應起來。(對應見下)

新課講授

(分組閱讀)每個同學分別找到自己組對應人物的相關介紹加以閱讀,能與自己的課外所了解的相關知識相結合。

第1、2小組——孔子(儒)

[學生活動1]

如果我們要為孔子制作一張名片的話,該如何介紹呢?——簡介孔子的生平

(通過假設這一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而達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備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歲喪父,幼年生活貧困。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和乘田(放牧牛羊)這樣的小官。由于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三十歲后便開始開辦私學,廣收門徒,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卓有政績。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歲時因魯君不聽朝政,便離開魯國,開始周游列國。他帶著弟子到過7個國家,但未能得到任用。后回到魯國,專心從事古代文獻的整理與傳播工作。5年后逝世。

[學生活動2]隨堂小品:因材施教

(參考)教材p44上的文字材料(補充)學生公西華的詢問與孔子的答復

(提醒)注意表演時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學“習”、學“問”

(說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此外,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

(聯系)語文教學“《論語十則》”

(從進度上看,初一語文教學剛好教到《論語十則》這一課,可與歷史教學實現互動,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相通之處,如下面提到的周國平《人生寓言》等,這與歷史課向歷史與社會課的改革也是一致的)

(啟發思考)1、孔子的教學思想給你的學習狀態有什么啟發么?

2、可能你已經理解并記住了這些言論,但落實到行動中了么?

(子曰:“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如何更好的實現啟發式教學,做好這樣的“君子”,是教學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內容。)

(簡介)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的道德準則

(說明)“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苛政猛于虎”,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減輕剝削,主張行德政,省刑罰,反對暴政虐民。

(對初一的學生而言,過多直接引用古語加以說明,會使學生不知所云,一一加以解釋,又不為時間所允許,故而在授課過程中只選擇具典型意義的言論加以解釋,下同)

第3小組——孟子、荀子(儒)

[學生活動3]知識競賽

(搶答/備注)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經》、《尚書》、《禮經》、《易經》、《春秋》

六藝/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認字寫字)、數(算術)

明清時期以四書五經為題的文章叫什么/八股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

(通過知識搶答這一方式促使學生多接觸這方面的課外知識,實現探究性學習,同時通過題目所涉及的知識對本課內容加以補充)

(小結)孟子的生平:名軻,戰國中期鄒國人,受業于子思之門人,曾游歷數國,闡述其政治主張,還曾在齊為卿。晚年退而著書,傳世有《孟子》七篇。戰國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制民恒產”、“勿奪農時”、“省刑罰,薄賦稅”、民貴君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其他:“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舍生取義”……

(簡介)荀子:名況,趙國人。在多年的游歷中,他接觸到各種學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學說思想,總結了各派學說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積極因素,成為儒學大師和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說明)斗轉星移、暑往秋來都是自然現象,人們能夠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天地官而萬物役”)

第4小組——老子(道)

(簡介)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人。曾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道家創始人

思想:1、“道”——萬物的本原,宇宙的準則

“無”——無為而治,反對法治和禮治

2、樸素的辨證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對立,雙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而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結合)教材p45“動腦筋”以柔克剛

(說明)貌似強大的人可能會被弱者打敗,看起來聰明的人可能一生無所作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回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學生活動4]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對立面相互轉化的事例或理論

(備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盡甘來、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孔子、韓非子、李連杰、施瓦辛格、周杰倫、丑小鴨、周國平《寓言兩則》……

(通過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方式,帶給學生關于成長的一些啟示)

第5小組——莊子(道)

(簡介)莊子生平:名周,宋國蒙人,曾在家鄉做過漆園吏,不久即歸隱。著有《莊子》一書。

思想: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極。(無為、無己、絕圣棄智)

[學生活動5]

小調查:你讀過《莊子》這本書么,你能給大家講述其中的寓言故事么?

(備注)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興嘆、吐故納新、貽笑大方、邯鄲學步……

(說明)本活動與下節歷史活動課“《莊子》成語故事會”結合進行

(從某種角度而言,歷史本身即是由一個個故事組合而成,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利用故事會這一形式,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6小組——墨子(墨)

(簡介)墨子生平:名翟,戰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墨子后學克服了墨子學說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對認識論,邏輯學,自然科學中的力學、光學和幾何學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貢獻。墨者組成具嚴格紀律的團體,服從其領袖“鉅子”的指揮,過著簡樸的生活。西漢后墨學漸趨衰微。

思想:兼愛(“兼相愛,交相利”)、非攻、節用、節葬……

[學生活動6]簡介墨子和公輸班的故事

(備注)公輸班為楚國造云梯準備攻宋。墨子趕到楚國,希望說服公輸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國欺侮小國,墨子與公輸班在楚王面前設置沙盤,演習攻防。公輸班用九種方法攻擊,墨翟用九種方法防御。公輸班不能取勝,最后,公輸班說,“我還有最后的一著,但我不說出來。”墨翟說:“我知道你還有最后的一著,但我也不說出來。”楚王聽不懂他們的啞謎,墨翟說:“公輸班不過以為殺了我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我的三百余門徒已進入宋國,登城協防,等待作戰。”楚王于是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第7小組——韓非子(法)

[學生活動7]簡介韓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備注)韓非子是戰國后期韓國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采納。他寫了《孤憤》等文章,集為《韓非子》一書,這些文章為秦王嬴政讀到,極為贊賞。當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時,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韓非逼迫服毒自殺。

(簡介)韓非子的思想:1、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世異事異,事異備變”、“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理論,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只有實行嚴刑重罰,統治才能鞏固

(說明)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采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第8小組——孫武、孫臏(兵)

(簡介)孫武:春秋晚期人,被吳王闔閭任命為將,率軍攻破楚國。代表作《孫子兵法》

孫臏:前以介紹,此略,代表作《孫臏兵法》

[學生活動8]

你能給大家介紹《孫子兵法》中有哪些的觀點?

(備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以十擊一,以眾擊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避實就虛”、“不戰而屈人之兵”……

(聯系)對商業,學習的啟發有哪些

1—8個小組

[學生活動9]比較各學派間的異同

(備注)如治國:儒:仁政,后退的,希望回到西周時期

道:無為而治,消極保守的,希望回到小國寡民的原始時期

法:法治,以向前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戰爭觀:儒: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墨:反對非正義戰爭

(通過比較,可以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各學派間的異同,從而為思考下面的問題打下基礎)

新課小結

[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是一國國君/班主任,我認為應該以

?來治理國家/班級

(說明)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一個班級與治理一個國家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通過這種假定思考和換位思考,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推薦一套好書)蔡自忠漫畫集

(說明)可以在一種輕松幽默的氛圍中,非常生動直觀的了解諸子百家學說

(介紹一個網站)

(說明)一個很有意思的網絡mud游戲,你可以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國家,然后選用儒、道、墨、法、兵、農六種思想之一來發展自己的國家,不同的思想會帶來不同的發展效果,想知道怎么回事?那就試一試吧!

(如何將網絡更好的應用于中學歷史教學,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如何通過游戲這一普遍受學生喜愛的方式,更值得我們思考)

教案說明

本課屬于思想史內容,理論性較強。故而教學的關鍵在于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講述,及通過多樣化活動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的興趣和主動性;又由于內容較多,故而通過情境設置等方式,使問題可以作為專題,供學生課后進行探索性學習。如: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漢代以后被推崇備至,而當時卻處處碰壁?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在近代被批判,而現代又為何加以重新認識?作為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韓非子和李斯為何會成為法家的代表人物?儒、道、法思想多有相對之處,為何常常為歷代統治者同時采用?……此外,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這些思想的深遠影響,在感受這些思想魅力的同時,能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有所啟發。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2

一、學生特點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通過體育和生物課堂學習對體育和人體機能方面的知識略有所知,但是對體育與機能發展就很生疏了;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鍛煉身體,促進生長發育和提高機能,學生需要了解身體機能發育的特點和為什么體育鍛煉能夠發展身體機能,從而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為以后的體育鍛煉及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分析:

人體的運動能力可以體現在肌肉力量、運動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多方面,人們若想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提高自身生理機能的發展,就必須了解影響人體運動能力的生理基礎和發展運動能力的方法。

1、什么是身體機能;

2、初中階段身體機能發育的特點;

3、為什么體育鍛煉能夠發展身體機能;

4、發展身體機能應注意的事項。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與身體機能有關的知識,對自己的身體機能進行客觀的評價。

2、使學生了解身體機能發育的特點,明白體育鍛煉能夠促進身體機能的發展

3、學會在發展身體機能中的注意事項。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影響。

難點: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發展身體機能時的注意事項。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利用人體生理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體育鍛煉能夠發展我們的身體機能?運動能力是人體進行體育活動的基礎,而人體進行鍛煉也是為了提高包括運動能力在內的各種身體機能。人體的運動能力可以體現在肌肉力量、運動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多方面,只有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提高自身生理機能的發展,才能提高人體運動能力和發展人體的技能。

(一)什么是身體機能?身體機能是指人的整體及組成的各器官,系統所表現出來的生命活動。

(二)初中學生身體機能發育的特點:

教師介紹初中階段身體機能發育的特點。身體機能發育在不同年齡段,安靜心率、肺活量、血壓是不一樣的,男女間、城鄉間是有差別的;青少年的心肺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利用多媒體來教學)。

1、初中學生的心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每分鐘大約80次。

2、初中學生呼吸頻率隨著年齡的遞增而逐步減少,每分鐘18—22次。

3、初中學生肺活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男生在2500—3000毫升,女生在20__—3000毫升左右。

4、初中學生血壓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收縮壓在14—15千帕,舒張壓在—千帕。

把你們的安靜心率、肺活量、血壓與課本上的數據對照一下,看看自己身體機能發育狀況是否良好?(心率、肺活量和血壓學校一年一次體檢)

(三)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身體機能(10——12個學生分成一組討論)。

(1)學生推薦2——3個同學的測試數據進行分析講解。

(2)利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不愛鍛煉的人的安靜心率、平時心率和肺活量進行比較,說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機能的發育水平。

(四)為什么體育鍛煉能夠發展我們的身體機能。

1、多媒體展示運動員和一般不愛運動的人的身體機能的相關數據。

2、講解為什么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機能的發展?

(五)發展身體機能應注意的事項。(分組討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舉例說明,教師小結)

1、選擇良好的鍛煉環境,注意呼吸道衛生。

2、注意正確的呼吸方法,即動作和呼吸正確配合,屈體動作應呼氣,挺身動作應吸氣,避免做過多屏氣(講解、示范呼吸方法,讓學生進行練習)。

3、不要進行過多的力量性和靜力性練習,運動項目要豐富,如健身操、跑步、羽毛球、網球和游泳等。

4、使學生學會控制運動時間和強度。

七、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一個組一道題分組討論,指定1——2人回答,教師小結)

1、請分析下蹲練習中的呼氣和吸氣的過程。

2、從下面練習中選擇1——2種提高心肺功能的最佳練習方法:踢足球、短跑、健身操、打籃球、長跑、蹲馬步、引體向上和跳高。

3、描述身體機能常用的指標有哪些?(安靜心率、肺活量、收縮壓、舒張壓)

4、在跑步中怎樣養成正確的呼吸方法?

5、發展身體機能的練習中最忌諱的是什么?(過多的力量性、靜力性練習和練習中過多的屏氣)

八、作業安排:

1、你覺得體育鍛煉對自己的身體機能有哪些好處?

2、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提高你的心肺功能。

九、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和華東版課本及人教版教本。

十、自我問答:

通過學習學生哪些方面有提高?

(1)掌握了科學鍛煉身體的一些方法;

(2)學生對身體機能的測試很感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激發了學生討論的熱情,學會了傾聽他人發言、尊重他人和獨立思考。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3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自學提問、探索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計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稱和功能。

2、了解計算器的形狀、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礎上,學會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四則計算。

3、培養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滲透節約、環保等諸方面意識。

學習重點、難點:

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39;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計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計算工具,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帶的計算器,結合教學目標自學課本,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議一議的過程中認識計算器,學會基本操作方法,并在應用中感受到計算器帶來的方便,體會到運用計算器解決實際問題時所帶來的成功的快樂。

教具、學具準備:

1、每個學生自備一個計算器。

2、教師的計算器,實物投影儀,課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經常去超市嗎?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選購了好多東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時候,我有點猶豫,我就帶了1000元錢,也不知道夠不夠,這時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算一算)

師:怎么才能又準確又快地算也來呢,你想到了什么計算工具?(計算器)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計算器?它們有什么作用?

師:小結: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計算器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了,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計算器。

二、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1、了解計算器的結構

(1)師:你了解計算器嗎?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推銷員,你打算怎樣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的構造?(板書:面板、顯示器、鍵盤)

鍵盤里有哪些鍵?(板書:數字鍵、運算符號鍵、功能鍵)

這個點是什么意思?(點出開機、關機、刪除)

(2)請一生介紹自己的計算器(實物投影)

②小組內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計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務通

(3)師:文曲星、商務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計算,但它們也有計算功能,可以作為計算器來使用。

2、過渡指出:各種不同的計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說明書。但對于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還是相同的,象開機按?關機按?

3、學習計算器的操作

(1)師:大家認識了計算器,你會操作它嗎?試試!準備好了嗎?(請你把計算結果記錄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24×7.6=6.28-0.95=

(3)同桌之間說說你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這三題的。

(4)指名學生上演示(實物投影)

(5)問: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樣的嗎?

用新方法操作,學生齊操作。

(6)師:通過計算這三題,我們可以發現,用計算器計算時只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問:計算這題,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可以嗎?

為什么?(因為這題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8)看誰算的最快,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演示

問:有沒有不一樣的?

三、結束:辨證看待計算器的使用。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4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如何講禮貌》是北師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6課第2站的內容。學會如何講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學生在文明禮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課的學習會對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具有正確的引導作用,這將為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這一課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講禮貌》的上一站內容主要向學生說明了禮貌是什么?為什么要講禮貌?這一站內容則從不同角度說明如何才能做到講禮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內容。同時,講禮貌也是平等待人,與人為善的前提與基礎。因此,本站內容在教材編排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如何從態度、語言、行為、儀表方面做到講禮貌。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講禮貌中對態度、語言、行為、儀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并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禮貌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樹立文明禮貌的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三、學情分析

通過前一課內容的學習及學校、家庭的教育,學生對禮貌知識有一定認識基礎;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七年級學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別能力;另外,七年級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過渡時期,思想行為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為此,根據七年級學生還具有樂于表現、擅長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將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本節課內容。

而七年級學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謂不定性包括兩方面:

①七年級學生還未深刻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導致上課時定力不足,容易開小差、走神;

②當今社會存在著很多不文明的現象,加上家長對禮貌教育的忽視,致使一些學生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如何在語言、行為方面做到講禮貌。

確立依據:語言和行為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易受影響,也是能最快從課堂教學上得到實效的方面。

教學難點:針對學生在生活中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的情況,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確定為: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我將對學生身邊不禮貌的案例進行分析,加強教學的針對性;開展課堂活動,進行情境表演,讓學生獲得切身體會;并通過課后作業,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在課外生活中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以此爭取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方法

1、教法:基于本節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為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原則,結合學情,本節課我將采用以下教法:

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學法

③直觀教學法

2、學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課內容,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

①自主探究法;

②總結反思法。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3-4分鐘)

課堂討論——《“變質”的牛奶》

一名顧客來到餐飲店,要了一杯熱牛奶、一杯檸檬汁。他在熱牛奶中加進檸檬汁,發現牛奶結了塊。他大發雷霆,責問服務員:“怎么是變質的牛奶?”服務員很有禮貌地將“變質”的牛奶端走,微笑著送上一杯新奶。她對客人說:“熱奶加檸檬會起反應,您最好分開喝。”客人聽了,面露愧色,連聲道歉。

提問:①這位客人為什么會面露愧色,連聲道歉呢?

②你喜歡這位服務員嗎?為什么?

③這位服務員從哪幾個方面做到了講禮貌?

設計意圖:運用有趣的故事導入,在課堂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

注意力;也讓學生從故事中感受到禮貌的魅力;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得出結論:要從態度、語言、行為方面做到講禮貌;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也為后面知識點的具體展開做了鋪墊。

(二)講授新課(約35分鐘)

☆態度應誠懇(板書)

案例分析——《志強與志輝的故事》

志輝因為別人的誤解而郁郁寡歡,為了排解心中的.煩惱,他向好朋友志強訴說自己的苦悶,希望能得到志強的幫助,可是志強卻態度冷漠,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幫助志輝解決問題,還不如對他敷衍了事。志輝見他如此態度,只好黯然離去。以后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對志強無話不說了。志強也覺得很委屈。

提問:①志強與志輝兩人漸漸疏遠,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輝,你能接受志強的態度嗎?志強應該是什么態度?

設計意圖:這個案例貼近學生生活,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明白態度誠懇的重要性,達到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語言應文明(板書)(重點)

1.漫畫欣賞——《買書》

提問:①為什么李明先到書店買不到書,而后到的那位同學先買到了書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學用的稱呼有什么不一樣?聽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車上芳芳同學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腳

提問:是什么原因導致兩種情況的出現?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設計意圖:漫畫很形象、直觀,符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很容易理解;漫畫中的故事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設計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馬上意識到語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更加生活化,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及我的點撥,達到對知識點的鞏固與強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為應得體(板書)(重點)

1.視頻觀看——你有過這樣的行為嗎?

提問:①平時生活中,你是否看到過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行為?

②這些行為對嗎?它們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③我們應該怎樣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況怎么辦?

①遇見同學時,應該

②回答老師問題時,應該

③進入別人房間時,應該

④家中來了客人時,應該

⑤同學走上頒獎臺領取獎品時,應該

⑥上課遲到了,進教室前,應該

⑦在圖書館看書時,應該

⑧立正時,應該

⑨坐時,應該

⑩行走時,應該

設計意圖:這兩個活動的設計意圖在于通過視頻可以讓學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體的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意識到行為得體的重要性;

情境演示中通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將意識轉化為行動,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儀表應大方(板書)

1.案例分析——《有個性》

初一學生小強自認為有個性,長時間不理發,不洗澡,牛仔褲穿三個月不洗,甚至連每天刷牙洗臉都嫌麻煩,他認為這才是男子漢的象征。可是正當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與眾不同時,卻發現周圍的朋友開始遠離他,班里沒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問:①故事中的小強是真的有個性嗎?

②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

2.大家來找茬——錯在哪?

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儀表規范和不規范的圖片,讓學生對比找出錯誤,再由學生對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儀表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這兩個步驟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分析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也能從中能得出儀表要大方的知識結論;第二個步驟則是對這個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找出圖片中的錯誤,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儀表是否符合規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從而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課堂小結:(2-3分鐘)

以學生為主角,讓他們說說自己在這堂課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們從小講禮貌》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知識,同時在總結感

悟中使知識在學生心中得到升華。

(四)作業布置:(1-2分)

①請自己的爸爸媽媽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禮貌的地方,把它們記下來,并思考自己將怎樣改正?

②觀察生活,分別舉出兩個你所看到的講禮貌的例子和不講禮貌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課后作業,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對別人的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從而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也有利于突破本課的難點。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更好地理解教材觀點。也有助于學生今后的復習。

八、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案例分析、觀看圖片視頻、情景表演等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課堂教學,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應該能學會如何講禮貌,但課后仍有一些學生不會自覺地約束自己。這些可能都需要通過今后的課外實踐來逐步完善。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5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過復習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體會和探尋用更簡單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應用因式分解法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重點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難點

讓學生通過比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題更簡便.

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師點評:(1)配方法將方程兩邊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數應為12,12的一半應為14,因此,應加上(14)2,同時減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口答下面各題.

(老師提問)(1)上面兩個方程中有沒有常數項?

(2)等式左邊的各項有沒有共同因式?

(學生先答,老師解答)上面兩個方程中都沒有常數項;左邊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兩個方程都可以寫成:

(1)x(2x+1)=0 (2)3x(x+2)=0

因為兩個因式乘積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個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實現降次的?)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上述兩個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開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為兩個一次式的乘積等于0的形式,再使這兩個一次式分別等于0,從而實現降次,這種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條件是什么?

解:略 (方程一邊為0,另一邊可分解為兩個一次因式乘積.)

練習: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確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兩邊同除以x,得x=1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4頁 練習1,2.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邊為兩個一次因式相乘,另一邊為0,再分別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業布置

教材第17頁 習題6,8,10,11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6

《美好人生我選擇》

第一框直面升學與擇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了解考試焦慮現象和調節的方法;掌握選擇職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二)能力目標:學會自己調節考試焦慮現象;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考試焦慮并不是不可調節的,只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就完全可以使自己擁有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從容地面對升學和考試;只要社會需要,能為社會作出貢獻,從事任何職業都是光榮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考試焦慮現象及其調節;正確的職業觀和正確的擇業觀;

2、難點:如何有效的調節考試焦慮現象;如何正確的選擇職業的問題;

三、教學方法:討論法、交流法為主、講授法為附。

四、教學手段和準備:

學生:每人想象面臨重大考試的時候的心理反應跟平時有什么不一樣?你是如何調節的,平靜下來的?

從父母或者上輩老人的交流中他們是怎樣看待各種不同的職業的?

教師:把討論的任務分配好,同時分好不同的組。

五:教學過程:

(一)升學與考試

1、認識為什么會出現考試焦慮現象的原因?

閱讀P136材料,回答小欣為什么會有焦慮不安的心理的?

年有過這樣的反映嗎?說出來大家聽聽。

2、有可能產生的焦慮現象有哪些?

3、焦慮現象的影響是好是壞?(討論)

認識到一般的焦慮現象是正常的現象,而且對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嚴重的考試焦慮現象則會影響學業水平的正常發揮,也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4、焦慮現象的有效調節。

由學生預習及思考過后討論回答。最后在書本上劃出要點。

5、正確填寫志愿的原則要求是什么?

(二)就業與擇業

1、認識初中畢業后面臨的問題。

2、我們的就業機會和就業途徑的認識。

討論書本P140的填空部分認識職業的多樣性。

3、認識選擇職業的原則要求、途徑是什么?

其中,首要的原則是第一點,;還有自主創業要大力提倡。認識積極的就業觀念。

六、板書設計:

1、考試焦慮現象產生的原因

2、考試焦慮現象的表現

(一)升學與考試3、考試焦慮的影響

一、直面升學與擇業4、考試焦慮的有效調節

5、正確填寫志愿的原則要求:

1、就業機會多。

(二)就業與擇業2、選擇職業的要求、途徑

3、積極轉變就業觀念的要求

七、作業布置:

八、教學后記:

向你推薦的相關文章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的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以及我國的人口特點和人口政策。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繪制和閱讀“人口增長曲線圖”和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計算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我國人口國情國策的教學,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認識我國實行的意義。

教學重點

掌握我國人口的總數和我國人口分布的情況以及人口分布的特點。

教學難點

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以及人口分布的特點。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自學式探究學習法。

課前準備

1.搜集我國人口分布、政策等圖片文字資料,

2.根據搜集的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師)上節我們學到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了解我國的地形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對我國的交通、氣候、對外交往等的影響,本節課我們學習中國的人口和民族(使用“學樂師生”APP拍照錄像錄音,收集學生典型成果,在“授課”系統中展示。)

二、新授

(一)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人口是世界人口大國。

2、了解我國人口增長快的原因以及給中國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3、分析我國為什么要實行計劃 

4、掌握我國人口分布的情況以及人口分布的特點。

(二)出示自學指導:

1、讓學生小組討論完成P11的活動題,從中理解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及我國人口的增長。

2、理解我國解放前與解放后人口增長情況。

3、理解我國計劃 的政策和實行該國策取得的成就(P12活動)。

4、了解我國人口密度,完成P13活動題。

5、了解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三)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問題。

(四)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說出細胞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能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嘗試通過生活經歷分析、推測、類比、歸納等思維活動過程,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樂于探索生命奧秘的情感,養成科學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1、細胞中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

2、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感知物質由分子構成。

2、描述細胞質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教學思路]:講述細胞的生活,內容比較抽象,與學生的距離較遠.教學難度較大。因此,基于學生的經驗創設問題情景,按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先宏觀后微觀的順序開展教學活動是本節課的教學思路。

[課前準備]:糖、水、紅墨水、燒杯、玻璃棒、課件

[教學方法]:基于問題情景分析、推測,類比推理

[教學過程]:

一、引課:

1、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的慌。說話沒力氣、走也走不動,這說明什么?

(體內缺乏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2、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是細胞,說明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板書課題: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二、授新課:

學生實驗:將一些白砂糖放入盛清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攪動。要求注意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現象:肉眼可見的白砂糖溶解在水中,成為肉眼看不見的物質。

結論: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組成。我們把這些微粒叫分子。

學生實驗:將紅墨水滴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要求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現象:紅墨水散開了。

結論:分子在運動。

播放動畫:糖分子在水中運動(展示微觀現象)

結論:物質是由運動著的分子組成。

回顧生活經驗:甘蔗水多而且甜、花生可以炸油、種植植物需要施肥、人呼吸時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可見細胞中有許多的物質。(板書:細胞內有哪些物質)

講解:根據分子的大小將物質分為兩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一般不含碳的,叫無機物。如水、氧、無機鹽等。一類是分子比較大的,一般含有碳,叫有機物。如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我們可以通過燃燒的方法大致區分這兩類物質。能夠燃燒的是有機物,不能燃燒的是無機物。(板書:細胞內的兩大類物質)

問題情景:

1、新鮮的蔬菜放的時間長了會萎焉,萎焉后的蔬菜放入水中又會變得硬挺。

2、剛買會來的&39;莧菜用清水洗時,水是清的,但炒熟了的莧菜湯卻是紅的。

3、人呼吸時,吸入的是氧,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討論:細胞中的物質會不會發生變化?

播放動畫:細胞膜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一、結論: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需要的有用的物質可以進入,細胞內不需要的廢物加以排出。)(板書: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問題情景:

1、汽車沒汽油了就不能運動。

2、做了手術不能進食的病人要輸葡萄糖。

3、人饑餓時會感覺頭暈,說話、走路沒力氣。

討論:

1、汽油為汽車的運動提供了什么?

2、葡萄糖為病人生命活動提供了什么?

3、食物為正常人的生命活動提供了什么?

結論:提供了能量。

講解:汽油、葡萄糖等有機物中含有的能量叫化學能。

討論:如果汽車的發動機壞了,即使加了汽油,汽車能運動嗎?這說明什么?

結論:不能。發動機能夠將汽油中的化學能轉換成汽車運動所需要的能量。發動機是能量的轉換器。

討論:動植物怎樣獲得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如人跑步、心臟跳動需要的能量是怎樣獲得的

展示:有葉綠體和線粒體的細胞圖片

講解:生物體的細胞中也有能量的轉換器----葉綠體和線粒體

(指出動植物細胞中分別有哪些能量轉換器)

討論:

1、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吸收光能,它能將光能轉換成什么能量?

2、動物體內沒有葉綠體,依靠什么來實現能量的轉換?

結論:

1、植物體內的葉綠體能夠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依靠線粒體將化學能轉換成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2、動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通過取食獲得物質繼而獲得能量,再依靠體內的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換成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板書: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本節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能說出細胞含有哪些物質,細胞膜具有什么功能

2、能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作用

[板書設計]:第二章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細胞中有哪些物質

無機物:水、無機鹽

細胞內的物質

有機物: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

二、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三、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換成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練習]:

1、將一粒花生放入火中點燃,燃燒掉的物質和剩下的物質分別是()

A、燃燒的是無機物,剩下的是有機物B、燃燒的是有機物,剩下的是無機物

C、都是無機物D、都是有機物

2、在細胞結構中能夠使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外面的結構是()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細胞核

3、植物和動物細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轉換器()

A、葉綠體B、線粒體C、A和B都對D、A和B都不對

4、臨床上常給危重病人吸氧和點滴葡萄糖,這些氧和葡萄糖進入細胞后,在什么部位被利用

A.葉綠體B.線粒體

C.液泡D.細胞核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9

教學目的:

1、理解環境承載力與合理容量的概念,并結合我國實例,了解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2、了解環境人口容量估計的幾種觀點。

教學重點:

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及其估計。

教學方法:

以實際生活為例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本節內容是上節內容的一個延續。

一、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生產背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近幾千年來,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長,而且增長速度不斷加快。據預測,本世紀末,全球人口可能達到100億以上。

2、概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環境人口容量下了一個較為精確的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簡單地說,環境人口容量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3、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根據上述定義可以看出,環境人口容量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其中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其影響最大。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帶來人類獲取利用資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帶來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隨著社會發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也在不斷變化,同樣對環境人口容量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

1、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約因素不確定。時期不同,制約因素必然發生變化,造成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但在具體時期內,假定制約因素保持不變(如技術水平、資源的基礎和潛力相對穩定,以及人口消費水平變化不大)時,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這就是環境人口容量的相對確定性。無論是整個地球,還是某一國家或地區,其環境人口容量具體的估計值,都是建立在環境人口容量相對確定這一基礎上的。

2、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條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條件不同,估計的方法不同,結論也會不同。在地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口的問題上,就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觀點。

(1)悲觀者認為:現今世界人口太多,已經大大超過了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依目前情況,不能解決人口過多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問題,人口的進一步增長,后果不堪設想。

(2)樂觀者認為:未來世界人口,不會達到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在經濟高度發展、科技進一步提高的未來,人類有足夠的力量制止環境退化,推動人口與環境關系的良性循環。

(3)介于兩者之間的觀點認為:未來全球環境人口容量在100億左右。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公布的報告認為,將全球人口穩定在110億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維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3、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在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發表了《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力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我國人口承載量最高值為16億左右。我國目前尚未達到此值,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國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表現為:

(1)我國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隨著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發展,人均可耕地還將繼續減少。

(2)我國人均淡水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農業生產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正視我國人口增長與環境關系的現實矛盾,堅定不移地執行環境保護這兩項基本國策,只有這樣,能能逐步走上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軌道。

課堂小結:

點明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估計環境人口容量。

板書設計:

第三節環境人口容量

一、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產生背景:世界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

2、概念含義:

3、制約因素:資源、科技水平、消費水平等。

二、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

1、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2、地球環境人口容量

3、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16億左右。

教學后記:

聯系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科學地分析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正確處理人口與環境的關系。

課后練習:

一、選擇題:

1、我國人口與某些資源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人均可耕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與世界相比,

下列幾組數據正確的是()

a、1/2,1/3b、1/3,1/2c、1/3,1/4d、1/4,1/3

2、我國人口與一些資源之間的矛盾,表現在()

a、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

b、耕地總數和人均耕地一直穩定不變

c、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已達極值

d、淡水資源嚴重不足,有些地區已出現地下水枯竭的跡象

二、填空題:

1、環境人口容量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其中發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影響最大。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及,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最大,而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三、簡答:環境人口容量為什么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參考答案

一、1、c2、d

二、1、資源、科技消費

2、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資源

三、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現有資源總數不確定,科技發展水平和人口消費水平不斷變化;相對確定性是指:在一定歷史階段內,假定科學技術水平、資源的基礎和潛力相對穩定,人口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的條件下,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閱讀、討論與教師的總結啟發相結合。

2、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悄悄的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這篇文章你們看過嗎?)

1、生字、詞的讀音:

怦怦(pēng)樹杈(chà)攥(zuàn)逮捕(dài)

逮著玩(dǎi)寒顫(zhàn)顫抖(chàn)

2、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⑴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

⑵讓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⑶爸爸、媽媽、“我”、奶奶、萬芳和萬芳的.媽媽。

三、問題探究

語言顯示人物性格,請同學們自由讀,選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人物的個性。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并分析人物形象。(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要求:讀準語氣、語調。)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2、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給了好朋友。我這么做,對嗎?能告訴我你的理由嗎?

3、文章最后說:“這能全怪我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處理?

4、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附:我國的《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第十六條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根據課文內容,“我”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以下,因此“我”的行為應該得到法定監護人(即家長)的同意。)

四、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通過寫這場風波,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處理孩子間的交際行為,尊重他們的友誼,千萬不能重財輕義。也告訴孩子做事應同父母商量。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怎樣?

2、你遇到過類似的傷心事嗎?是怎樣處理的?如果是,現在又會怎樣處理?能告訴我們嗎?

六、課后練筆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源于溝通和交流。周末回家與父母分享這個故事,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話寫出來。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1

《簡單電路》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達到以下幾點:

1、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3、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根據以上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簡單電路》一課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的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式。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記錄有關數據。

3、用簡單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實驗器材):

每個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一個、一號電池一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給學生一節電池和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要求點兩小燈泡。由不方便從而引入解決的辦法,導入到電池盒和燈座的使用。

二、講解小燈座和電池盒的構造與用途。

我們知道了小燈座和電池盒的用途,現在就請各小組利用小燈座和電池盒來點亮你們的小燈泡,同學們邊做試驗邊聽老師的提示。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組都把自己組的小燈泡點亮了,同時我們的手也解放出來了,請大家安靜下來,做好位置。

對試驗結果的記錄是我們學習科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拿出科學本把我們剛才的電路用實物圖畫出來。

同學們在畫電路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啊,是不是實物圖不容易畫啊?

為了解決實物圖難畫的問題,科學家們有一個辦法能讓它變的更簡單,看起來更清楚,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辦法嗎?那就是畫簡單的電路圖(板書課題:3.簡單電路),請大家翻開課本的第7頁。

指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符號,(燈泡,電源)并說明它們分別表示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訴他們用線段連接的方法,同時要求同學們指出電流是怎么樣流動的。

同學們,大家看,我們用一節電池、一兩根導線就能點亮一個小燈泡了。如果老師再給大家提供一個小燈泡和幾根導線,那么你們能不能使2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相信大家都能夠讓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在這里老師要提醒大家,試驗做的好不好,聽老師的要求很重要。在這里試驗中老師有幾個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聲交流。

2、希望大家“先畫電路圖再動手操作”,完成一個“從想到做”的過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試驗過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問題記錄在科學文件夾上。

現在各小組組長再來老師這里領取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和幾根導線,請大家根據本組的方案動手做試驗。老師也請同學們在試驗的過程中交流以下幾個問題。(板書問題)

1、小燈泡亮了嗎?

2、用了幾種連接方法,那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3、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

4、畫出電路圖,指出電路中的電流是怎么流動的。

學生試驗,教師板書要求,巡視。

同學們真的很聰明,我們不但點亮了一個小燈泡,我們還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了起來。那么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更多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生活中你有見過很多燈同時亮起來的情景嗎?

四、讓跟多的小燈泡亮起來(本環節主要給同學們課后交流)

五、小結

六、評價檢測

關注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時的操作情況。

收集學生的電路圖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2

教學內容

一、幾種不同強度的耐久跑練習

二、游戲——“搬運輕傷員”

教學目標 

1、參與目標:通過活動,讓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并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

2、運動技能目標:讓學生獲得鍛煉心肺功能的一些方法及搬運傷員的技巧.

3、心理健康目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質。

4、社會適應目標:建立和諧的同學之間的關系,培養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能力。

5、通過自由引導,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才能。

課的部分學生學習與活動形式時間次數隊形教師指導

導入常規 

1、體育委員,檢查人數、服裝.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布課的內容、目標

4、安排見習生及安全教育 

引出本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熱身激發學生興趣

游戲:

1、籃球的傳球配合

2、“搶球”

3、“闖關”

4、“跳圈”

5、“跳竹竿”8分

~10分分組

練習 

1、提前一節課要求每組學生各自編或收集一個游戲,進行熱身運動(由各小組長負責)。要求:活動人數多,運動量適中,強度較小。有趣味性,適合本組同學。

2、引導學生分組并參與游戲活動。

3、引導學生在原有游戲規則的基礎上,改進練習方法,增加趣味性。

一、耐久跑

1、對角線變速跑(80m+40m×6)

方法:學生一路縱隊在一長方形場地進行對角線快跑,邊線慢跑的變速跑練習(如圖)

要求:快跑用70%—80%的速度,而慢跑可以很慢,但必須是跑動的,不能走路。

適合對象:此練習強度較大,適合體質和心肺功能較好的學生。

3、6分鐘跳長繩練習

方法:學生8—10人為一組,兩人搖繩(或請見習的同學幫忙),其他同學成一路縱隊站立于一搖繩同學的一側,跳躍過繩跑道另一搖繩同學的一側,依次進行“8”跑動。

要求:每位學生必須緊跟前一位學生,兩位學生之間盡量不讓繩輪空。絆繩或空繩的學生交換搖繩者。

適合對象:此練習由于人數被限制,所以練習強度也較大,適合于體質較好和跳繩技巧較成熟的學生。

二、“搬運輕傷員”練習

方法:由1—2名同搬運一位傷員(只是腳部受傷的輕傷員),由甲到乙地(30m),搬運傷員者留在乙地,傷員從甲地快速跑回乙地的隊伍后,第二組搬傷員者起動,依次進行。

要求:

1、搬動傷員的速度要快、省力,并且安全、舒適。

2、搬運輕傷員的方法及人員安排由本組同學商量后決定。 

3、教師簡述練習項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4、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及身體素質選擇練習項目。 

5、根據學生的選擇項目,進行分組,設立小組長。

6、由小組長帶領各組的同學到指定的練習場地進行練習。

7、教師巡視學生練習情況,同時幫助引導學生解決運動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運動傷痛。例如:腹痛等,告知學生耐久跑中正確的呼吸方法。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3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要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圍繞“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加快發展、提高質量”的總體工作思路,以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學習與研究,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為了能更好地完成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學工作,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做好我校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

信息技術的發展必將帶來教育思想、理念、模式、內容、方法上的改變,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大力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高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我們將在領導組織上、物質條件上作好充分準備,對全校信息化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切實加強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切實發揮電教科在管理、組織、協調、領導上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大力推進的局面。

根據市教育局在全市學校三年級至初二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的要求,我校將繼續鞏固上學期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成果,學校要開足、開好信息技術課程。從資金、人力、時間上為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科研開設綠色通道。

二、繼續加強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研究。

1、繼續在全校信息技術教師中開展學習教育理論活動,加強信息技術教師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我校信息技術教師整體素質與信息化水平。

本學期我校將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重點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繼續以《走進新課改》為內容,學習課改精神和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索開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學習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克服浮燥情緒,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2、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制度,提高集備、教研的實效性。

不斷完善教研組的管理、評價、激勵機制,提高教研的實效性,以科學的態度,潛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規律、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法與學法。組織全校集體教研,教研組摒棄以往那種你說我聽、你說我記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問題,依照“回顧交流”的過程開展教研。

3、積極探索網上教研活動新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的優勢,提高教研活動的層次和效率。并且通過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帶動全校其它學科教師開展網上教研,推動我校的信息技術應用。確立實驗學校教師,制定實驗教學方案及實施措施。

4、抓好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檢測

根據課改新理念,倡導信息技術課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對學生學習進行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發展特長,在使學生學會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抓好開課的同時,狠抓教學質量,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知識和掌握情況進行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各單元小測試,學期期末集中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方法。

5、做好學生上機考核工作,重點抓好各種競賽活動

今年的上機考核由網絡考試代替單機考試,上機考核時間學校統一安排,教師要明確網絡考試的意義,學校要積極配合這項工作,提前做好各項準備。

要下大力氣抓好學生的電腦作品制作和程序設計競賽工作,在全校師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定期對骨干學生作品進行指導。學校要成立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并做到“三定”:定學生、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內容,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借用外部力量,發揮其他學科教師的優勢,努力提高我校學生的競爭能力與水平,爭取在市比賽中獲得好成績。

三、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推進信息技術于學科的整合。

配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繼續開展課題研究,除推出一批優秀的教學課例外,重點研究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將學生引入到學生學的過程,如何改變學生學的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形成一些能體現課改新理念的教與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備課,鼓勵學校充分利用一些優秀的備課系統及資源庫進行計算機備課。

四、加大教師計算機和學生信息技術輔導培訓力度,使學生和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得到提高

(1)充分發揮各學科信息技術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在教研活動、集體備課中不僅要對學科知識進行研究,更要增加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內容,每個教師都要制做課件,供全體教師進行研討交流,形成信息技術應用和研究的良好氛圍;

(2)拿出專門時間,每兩周對教師進行一次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培訓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內容為主,向教師進行相關軟件、程序的使用以及現代教育理念的培訓,盡快培養出一大批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科帶頭人,使信息技術更為廣泛的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以此來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向更高水平邁進。

(3)保證按照教育部下發的課時計劃安排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確保在教師配備、資源使用、學生上機等各個環節,建立信息教師評聘制度,讓最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任課。

五、強電教管理,完善制度,強化責任。

(1)進一步健全電教、教學信息化管理各項;

(2)加強校園網安全管理、教師計算機使用管理、教師上網監控管理,學生教室用機管理;

(3)開展優秀多媒體課件評選活動,要求每個教師自己制作課件,通過校園網管理平臺進行展示評比;

六、采用多種形式,擴大電教資源,積極推動電教科研步伐

(1)抓住接入城域網的有利時機,增加校園網資源,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創造豐富條件,同時增加一些課件制作的優秀軟件,提高教師課件制作的水平和課件檔次;

(2)抓多媒體課件制作。發動教師自制教學軟件,力求內容符合大綱要求,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多媒體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3)鼓勵教師更多參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探討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性、協作性、探究性教學模式,力爭形成更多成果,本學期我校還將積極參加省市級信息技術方面的課題研究,提升信息技術的科研水平,承辦省市級信息技術會議,擴大學校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影響。

七、加強對電教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對于教師自制優秀課件,我們將通過校園網管理平臺進行收集展示,建立學校電教素材庫,教師上傳課件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我的一堂好課”課堂實錄將納入對教師業務考核之中,以此帶動課堂教學中教師信息化使用頻度。

八、學校信息技術教科研具體安排

9月份對全校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理論的培訓。

10月份對全校教師開展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

11月份開展全校師生電腦作品制作競賽。

12月份全校教師現代技術裝備教學公開賽。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4

一、總體目標

1、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真正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爭取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2、做好中考總復習工作,抓好尖子生,提高臨界生,盯住所有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漏掉,鼓勵學生向目標邁進,中考爭取穩中有升。

二、遵循原則

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原則,著重把握中考要求及考試 范圍,對《課標》和《考綱》要反復研究。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整體提高;注重雙基,夯實基礎,強化學生能力。練習過程中注重精講精練,精雕細刻,決不漏掉一個知識點。同時培養學生將所學的詞匯、短語、句型、句法應用到實際中,提高日常交際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具體工作措施

加強學習,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專研七、八、九年級五本教材,形成固定的知識體系,研究2013和2014年的考試說明,精選13和14年的中考題。

繼續大練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實行課堂教學改革,創建新型教學模式。

走進學生家庭,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挖掘學生的心理資源,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教師,又是家長和朋友。

指導學生如何預習、聽課、記筆記、復習、做作業、小結和討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總體復習思路

1、按單元復習。通覽初中教材,進行單元知識點掃描。目的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系統的復習,把好“基礎關”;任務是掌握各單元知識結構,全面地復習知識點,完成理解記憶;重點是重視課標要求與教材的基礎作用,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面向全體,面向基礎。

2、語法專項復習。鉆研考試標準和考試說明,進行語法、詞法、句子、時態和話題專項復習。統攬初中教材中的重點語法項目,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初中教材內容。

3、題型專練,模擬演練。按照中考題型(單項選擇、補全對話、句子翻譯、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進行題型專練,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抓住中考題型變化,確定訓練方式,進行查缺補漏。最后進行幾次中考模擬演練,演練之后教師要精講精煉,在講題上下功夫。

五、具體復習內容

第一輪:

時間安排:3月1日----4月24日

主要內容:初中教材課文中出現的單詞、短語、常用句型;熟記對話和課文,理解所學語法內容。

階段目標:完成理解性記憶內容,熟記課文中出現的單詞、短語、常用句型;熟練掌握對話和課文內容,所學語法能達到一定的應用程度。

具體思路:第一輪復習應以大綱為依據,教材內容為根本,按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單元復習。每復習一單元之前,教師布置學生認真記憶書后單詞和短語;課上檢驗,然后讓大家找出本單元的知識點,總結用法,教師再做以適當的補充;這一階 段的復習,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教師總結為輔,學生復習為主。注重學生歸納,教師總結指導應注意事項。對學生已掌握的內容少講或不講,對學生不夠熟練的要重點講。同時教師要根據每單元的重點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練習題,鞏固所復習的知識點。最后,再將本單元的知識點賦予下一單元書后的單詞和短語中,進行再一次檢測。

具體時間安排:

3.2————3.20 結束新課(Unit13-15)

3.23————4.24 第一輪復習(全部課本1-5冊)

4.27————5.31 第二輪復習 (專項復習)

6.1———6.13 第三輪復習 (模擬訓練)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四川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地區差異;了解四川旅游業的發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發展。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四川省經濟發展的優勢;培養學生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終身學習地理知識的愿望。

教學重點

如何充分發揮當地優勢發展地方經濟。

教學難點

學會如何從社會經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四川東西差異大,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帶來了重創,同時也給四川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四川人民在2009年以14.5%的經濟增速向全國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經濟上迅速崛起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崛起的四川”。

[教師活動]

1.(板書)崛起的四種。

2.用多媒體展示圖8.7、8.8、8.9、8.10、8.11.

3.提問: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特色的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活動]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西部的經濟強省。

3.家鄉人民把四川建設成了我國的西部地區工業總產值最大、工業門類齊全、優勢產品較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4.提問:家鄉人民發掘了哪些優勢條件來發展經濟?

[學生活動]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旅游天堂。

3.(轉承)“天下山水之觀在蜀”。四川的旅游業,地震災后迅速復蘇。2009年,四川人民將旅游業作為災后重建的優勢產業和先導產業,大力實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1472.48億元,同經增長34.8%.

4.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旅游景點?

[學生活動]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補充飲食文化及紅色旅游資源等。

2.對旅游資源分類:

自然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

人文旅游資源

[學生活動]將自己列舉的與老師補充的旅游資源分類。

[教師活動]作為學生,在旅游業發展中我們能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完成P.105的活動。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轉承)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響,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說。但四川地處西南腹地的&39;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沖。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塹變通途,成為大西南的交通樞紐。

[學生活動]完成P.107的活動。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展示四川的發展戰略,激發學生熱愛四川的情感和建設四川的責任感。

[師生小結]

板書設計

西部的經濟強省

自然旅游資源

崛起的四川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資源

高速發展的現代化交通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6

教學目的

1.了解文中借事喻理的寫法。

2.掌握課文細節描寫和對比的手法。

3.體會家庭生活的健康情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析讀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和細節描寫,表現3次養貓的樂趣和痛惜之情。

2.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明辨是非,反對主觀武斷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運用析讀法,按“粗讀一細讀一精讀”三個步驟組織教學。

2.運用程序教學法,按“寫什么一怎樣寫一為什么要這樣寫”三步組織教學。

3.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按“自讀一質疑一釋疑一練習”的過程組織教學。

媒體設計

課前制作好《貓》的光盤或投影片,準備好語言學習機。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先點一兩名同學談自己最喜愛的寵物,并說明為什么喜愛它。然后教師相機點撥,早在幾十年前,鄭振鐸先生寫了“我家”3次養貓的經歷,讓我們隨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書課題,放貓圖片)(解說:這主要考慮本文.寫作年代距今較遠,以此激發學生“動情”,引起興趣。)

二、解題

本文是短篇小說。作者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史家,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刨導者之一。福建長樂人。著有小說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海燕》等;論著《文學大綱》等。《貓》是作者的小說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作者于1928年10月24日為這本集子寫的《自序》中說:“我不曾寫什么小說,這一個集子所收的不過是小小的故事而已。……我寫這些故事,當然未免有幾分的眷念(指對舊家庭——引者注)。”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聽課文錄音或示范讀課文。圈畫勾點精美的字詞句,自行注音釋義。

憂郁郁悶慫恿安祥居然蜷伏懲戒斷語

(2)思考。

①小說寫了什么中心事件?

討論明確:3次養貓的經歷。

(解說:可以以此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②討論:A、全文共分幾部分寫“我”養貓的經歷。B.同學們討論發言:有的說以時間為序,每次養貓為一部分,可分為三部分。有的認為結合“我”的感情變化,可分兩部分。C、教師點撥:按作者3次養貓的不同感情,共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14)記敘前兩只貓受寵。可分兩層:一層(1~2)寫第一只貓病死(略寫);二層(3~14)寫第二只貓亡失(較詳)。

第二部分(15~34)寫第三只貓受屈而死(詳寫)。可分三層:一層(15)寫第三只貓來得可憐;二層(16~29)寫鳥被咬死后,貓蒙冤遭棒打;三層(30~34)寫“我”明白真相后的自責和悔恨。

(解說:為此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和故事情節,概覽全文內容,把握文章的脈絡。)

2.細讀課文,美點揣摩。

(1)鮮明的對比。

①討論:作者為何不單寫第三只貓,而要在前面寫第一、二只貓。

②同學們思考發言:可能會說出記敘、描寫、對比之類。

③教師點撥全文對比的兩大群落。(也可參照課后練習二中1題的4個方面列表比較)

一是第三只貓是只野貓與前兩只都是主人喜愛而要來形成鮮明對比;二是它毛色難看,性情憂郁,不喜歡玩游,而第一只貓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第二只貓會亂跑、爬樹、撲蝴蝶。三是它終日懶惰地伏著,這與第二只貓“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對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它,它是只“若有若無的動物”,連最愛貓的三妹“對于它也不加注意”,這與前兩只貓全家視若寶貝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難看出,前兩只貓的受寵,反襯了第三只貓遭冷遇,而第三只貓遭冷遇的地位,是釀成它的悲劇的直接原因。經過這樣層層鋪墊,故事推進到高潮“芙蓉鳥事件”。在這個事件中,貓的負屈含冤與“我”的暴怒虐待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解說:圍繞兩大對比群,文中衍生了若干小對比,由此可引導學生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對比藝術的無窮魅力。)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要求認讀的生字,正確書寫“則、渴、喝”三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能分角色朗讀《坐井觀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聯系自己的體驗談感受。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并會書寫“則、渴、喝”三個字,利用游戲識字,指導學生掌握多種識字方法。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朗讀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聯系已有知識導入

1、你學過什么寓言故事嗎?(《狐貍和烏鴉》、《兔兄弟和老鷹》……)你們讀過什么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兩只獅子》……)

2、師小結:看來你們都是愛讀書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寓言故事叫《坐井觀天》。(再板書)。

3、齊讀課題:坐井觀天

[課題的導入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加深了對寓言的認識,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詞

1、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想辦法認識它。

2、你遇到了生字是怎么做的?(我是拼讀上面的拼音讀會的。師:你很會學習,能借助課本上的拼音識字,這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生:我是問的同學。師:不會就問,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可是,咱們課本上有拼音,能通過自己拼讀,認識生字會更好。)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點滴的識字經驗,但自主識字的能力和方法仍然有限,差異表現也很明顯。“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它。”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的小結,更能引導學生掌握省時高效的識字方法。]

三、檢查字詞,鞏固學法。

1、出示帶拼音生字。(屏幕出示)

(1)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跳出來了,你還認識嗎?(一生讀)(讀得真準)

(2)誰來再試試(一生)(真棒)

(3)齊讀。

2、魔方游戲識字:同學們看,這是什么?看老師怎么玩?(教師示范:擲魔方后,讓學生搶讀魔方上面的字。)咱們桌洞里也有。同桌開始游戲。

[“魔方游戲識字”順應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將學生帶入游戲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積淀,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和愿望,并把兩個識字環節有機聯系在一起——在搶讀魔方上面的字時,若認不準,學生可隨時看屏幕。]

3、檢查(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字詞)

(1)指導學生搶讀生字詞。

(2)學生齊讀生字詞。

四、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大家的生字詞掌握得很好,課文讀得怎么樣呢?誰想讀課文?這一排同學開火車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寫了它們的幾次對話?

2、讀課文要像他們一樣讀得正確、流利,誰告訴老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它們為了爭論天大小的事,進行了幾次對話?(你真聰明)第一次對話誰來讀給大家聽?(一生)用“—”畫出第一次對話。第二次對話誰讀?(一生)用“……”畫出。第三次呢?(一生)用“()”畫出。

[“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文字”是新課標的明確要求。此環節教師在指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同時,還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語言,積累語言。]

五、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

過渡:哦,青蛙坐在井底,小鳥呢?小鳥在哪里?小鳥落在了井沿上。(相機出示青蛙坐在井底,小鳥飛來的動畫。)這樣就引起了下面有趣的小故事。

[此環節變抽象的語言文字為生動的畫面,為下面講讀課文作了鋪墊。]

1、自由讀它倆的第1次對話,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它現在感覺怎么樣?(疲憊或累、干渴)(或者:它不僅累,還怎么樣?)(渴)找一生讀不出來,我聽不到你又累又渴,又累又渴該怎么讀?(師范讀:聲音嘶啞點)(一生讀)我聽出來,你現在又累又渴。咱們一起試試吧!(齊讀)

[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讀,設身處地的體會小鳥的又累又渴,把學生帶入作者預設的情境中]

過渡: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青蛙相信嗎?(不相信)

2、誰來讀讀第2次對話。指名讀,想:你又知道了什么?什么話是大話?(吹牛的話)無邊無際是什么樣子?(天很大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沒有頭沒有邊或一眼望不到邊)對呀,天無邊無際,還有什么無邊無際?(大草原是無邊無際的,沙漠是……,宇宙是……,大海是……)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它們倆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呢?生:青蛙坐在井里,它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整天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它知道天是無邊無際的,所以它們倆會有不同的看法。正因為這樣,青蛙不相信小鳥說的話,青蛙的話應該怎么讀?誰能讀出它的不相信?(一生)你這是不相信嗎?誰能讀得比它還不相信?(一生)(加上表情、動作、手比劃)(你真是一只固執己見的小青蛙)小鳥怎么勸它的?(一生讀)怎么勸?師范讀(弄——錯了)(急躁)(無—邊—無-際)大得很哪!(高昂)(用大拇指)(一生試試)你真會勸說!同桌兩個一人當青蛙,一人當小鳥,加上表情、動作讀讀。

[通過角色轉換,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過渡:它們倆爭得那么激烈,后來為什么笑了呢?

3、自由讀讀第3次對話,想一想。誰說說青蛙笑什么?(它在嘲笑小鳥)(我整天在這里看天,我怎么能錯?是你小鳥錯了吧!)(別吹牛了,別說大話了,騙我吧!)青蛙的話該怎么讀?(一生讀)(誰能讀得更好?)你能不能加上表情(笑)動作(搖手)(天—天、不一會)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聽了青蛙的話,小鳥笑什么?(笑青蛙自己錯了,還不相信別人)(一生讀),齊讀。(是,看一看,要重讀)

[此環節教師適時適當的評價與引導,抓住重點的詞語“天天”、“不會”,突出了文章的重點,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

4、瞧!這就是它倆的三次對話。試試,能不能把它們的感情變化讀出來。

(1)同桌兩個人加上動作、表情試試;

(2)找一對學生邊表演邊讀。

(3)我看大家都舉手了,老師滿足你的愿望。男同學當小鳥,女同學當青蛙。男同學你現在是誰?(小鳥)女同學你現在是誰?(青蛙)做好準備,青蛙先開始,青蛙開始!

[這一環節的表演讀能使孩子們活潑好動的特點得以充分發揮,還能更好地再現文本的思想,寓教于樂,更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過渡:此時此刻,青蛙一急,后腿一蹬,跳出井口來,它看到什么?

5、誰能把青蛙看到的美麗世界說出來?(天大)僅僅看到天大嗎?花、草、樹……

6、它會對小鳥說什么?(對不起,我錯了,我向你道歉……我不該和你爭……原諒我……到我家喝點水吧!)

(1)它對于自己以前的看法會怎么說?(或聯系第二次、第二次說過的話會說點什么?)(出示三次對話)(怪我以前只呆在井里,井外的世界什么也不知道,我真傻呀!……)

(2)現在呢?(我看到天很大……以后,我不回井里了,永遠也不回去了,我要周游世界,玩個痛快,世界那么美好,人類也善待動物……)

(此環節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結:是啊,青蛙原來生活在井底,它知道得很少,現在跳出井口來了,它看到了許多許多,它懂得也就更多了……

附板書:

井沿無邊無際

井底井口大

過渡:老師這里有兩個生字寶寶是雙胞胎,看誰是火眼金睛,能把它們辯清楚。瞧!(屏幕打出來)

(1)這兩個字右邊一樣,左邊一個是氵,一個是口。

(2)怎么記住它?這個字是渴,渴了需要水,所以它有三點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帶口字旁的是喝。

(3)泛寫一個渴,(用紅彩筆,重點指導右下方的筆畫,注意寫緊湊)

a.師一邊說一邊寫。(撇在橫豎中線的交點,“橫折鉤”的“橫”在橫中線上,豎折的起筆對準撇的尾部,不接頭。學生注意觀察。)

b.生寫(先描一個,再寫2個)

[此環節培養學生勤于動眼、勤于動腦、勤于動手的好習慣。]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2)了解原于結構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

(4)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增強學生歸納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動畫片、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演示離子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直觀,增強學習的效果。

3.情感、態度與付值觀

(1)初步體會物質構成的奧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粒子性”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的形成。

難點: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談]原子的結構

[體驗]畫出原子結構草圖

(二)復習回顧,課前熱身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

2.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電子數:

H1,O8,Na11,S16,Mg12,He2,Ar18。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二、核外電子的排布

活動1:

[討論]核外電子的運動是否如同學們所畫的?

[歸納]核外電子運動是否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有經常出現的區域。

[提示]核外電子運動經常出現的區域叫電子層。

[設問]核外所有電子是杏都經常出現在同一區域?

[點撥]核外電子就像人一樣,小時候完全靠父母,隨著年齡,對父母的依賴程度小。那么電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運動的區域離核有遠有近。

[提示]能量低,離核近,能量高,離核遠。

活動2:

[體驗]核外電子在不同電子層內運動的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歸納]核外電子是在不同的電子層內運動的,這種現象叫做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最少的有1層,最多的有7層。

2.離核最遠,能量最高的電子層叫最外層。

[明確]各原子的最外層可能不相同。

[小結]電子層: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量:低……→高

離核:近……→遠

活動3:

[提問]稀有氣體化學性質表現如何?

[歸納]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難與其他物質反應。

[設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有何特點?

[投影]1-20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交流]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為8個。

[提示]若第一層為最外層,則為2個。

[點撥]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8個。

[歸納]穩定結構: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達到8個(若第一層為最外層,達到2個)的結構。

活動4:

[操作]請同學們根據上述知識畫出氫、氧原子的結構草圖。

[討論]該圖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帶的電荷數、核外電子的運動。

[歸納]化學上把表示原子結構的圖形叫原子結構示意圖。

活動5:

[討論]以氧原子為例,回答圖中各部分的意義。

[歸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

二、離子的形成

活動6:

[投影]1~20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討論]哪些屬于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三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特點及其結構是否穩定?

三類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怎樣使其結構穩定?

[歸納]

[小結]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密切。

活動7:

[設問]原子得失電子的結果是怎樣的?

[課件演示]動畫:氯化鈉的形成

[歸納]1.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兩種。

2.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離子也可構成物質。

活動8:

[討論]如何表示離子?

[歸納]離子符號的書寫:

先寫元素或原子團符號,然后在符號右上方先標電荷數值(數值為“1”時省略),后標“+”“-”號。

[提問]2Mg2+中數字“2”表示何意義?

[歸納]元素符號右上方的數字:一個離子帶的電荷數。

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離子的個數。

活動9:

[議一議]原子和離子的比較

[小結]1.不同點:

①原子結構一般不穩定(稀有氣體除外);而離子結構穩定。

②原子不顯電性,離子帶電。

[拓展]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原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陽離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陰離子。

③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變,離子可能變。

[點撥]帶電的原子團這類離子在化學反應前后可能變。

④原子用元素符號表示,離子用離子符號表示。

2.相同點(聯系):

①都能構成物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

活動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物質間的關系。

[歸納]

[明確]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三種。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投影]

1.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具有穩定結構的原子的是(C)

2.下面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①A~E共表示四種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B、C(填序號,下同);③表示陰離子的粒于是A、D;④表示陽離子的粒子是E;⑤表示相對穩定結構的粒子是A、D、E;⑥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的粒子是B。

3.鈉原子和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請回答:

(1)由于它們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所以它們都屬于鈉元素。

(2)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總結反思,拓展玨伸

[總結反思]本課學習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和離子的形成。啟示:.比較、歸納是學習化學基本概念的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M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A,它的陽離子Mn+與N元素的陰離子Nm-核外電子排

布相同,則N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為(C)

A.m+n+aB.m+n-a

C.a-n-mD.a+m-n

[解析]原子失電子變為陽離子,得電子變為陰離子,且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對于“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

A.一定具有相同的電子數B.不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D.一定是同種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可能是同種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下列變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D)

A.水受熱后汽化B.貯氮氣的鋼瓶受熱爆炸

C.氧氣溶解于水D.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2.三種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已知n>p,則它們的核內質子數(依次用X、Y、Z表示)關系為(B)

A.X=Y=ZB.Y>Z>X

C.X>Z>YD.Z=Y>X

3.下列粒子示意圖中,表示+2價陽離子的是(C)

4.下列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C)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原子的是(B)

6.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C)

7.某元素負2價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則該元素原子所含的質子數為(B)

A.6B.8

C.10D.12

8.(20__長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的是(A)

9.(20__山西省)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具有穩定結構的原子的是(C)

提升能力

10.(20__吉林省)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C)

A.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可以再分

B.單個SO2分子有刺激性氣味

C.純凈的氫氣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的物質是由同一種粒子構成

D.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后生成的粒子

11.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有關該元素的說法錯誤的是(D)

A.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6B.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

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D.屬于金屬元素

12.對Fe3+、Fe2+、Fe三種粒子的判斷,正確的是(C)

①核電荷數相同②核外電子數相等③電子層結構完全相同④質量幾乎相等⑤等質量的三種粒子所有的質子數相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③④

13.某元素的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則該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A)

A.1B.2

C.8D.10

開放探究

14.表示M2+粒子結構示意圖的是(B)

15.1996年科學家在宇宙深處發現了H3+離子和H3分子。請回答:

(1)1個H3+離子中含有3個質子,2個電子。

(2)構成H3分子的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是C(填序號)。

(3)H3屬于單質(填“混合物”、“單質”或“化合物”)。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19

一、教學目標

①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②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④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二、難點和重點

重點:

①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

①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實物、圖片。

②教師準備與課程相關的掛圖。

學生:學生觀察生活環境,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四、教學設計

1、什么是生物?

觀察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掛圖,說出其中的生物與非生物。或實地考察大自然。(適合班額小的農村學校,班額大,需要分小組進行。)

2、提出問題:

“請舉出畫面中的物體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勵中差生參與)

展示掛圖,啟發學生找出圖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無條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學校可用此法)

教師組織好學生,讓其在大自然中認真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

實物對比,通過分析小鳥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學生拿出自己所帶的生物與小鳥對比,說出這些生物具有的與小鳥相同的特征,互相補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觀察書中插圖,說出各種生物正在進行的生命活動,然后學生分小組,以自身為例討論人是否也具有書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選出代表,舉例說明,各組間可針對不同觀點進行辯論,使大家認識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廣益,調動思維潛力,學生觀察某些生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結合平時了解的生物知識,協作互補,從記憶中搜索信息,說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壽命等。

啟發學生用對比法比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時可向學生解釋不同生物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動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閱讀課文。提出問題:“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對于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師可提示學生,幫助分析。

4、鞏固練習:

多媒體打出鐘乳石、珊瑚和珊瑚蟲,學生討論哪個是生物,并說明理由。

找觀察過珊瑚的同學,給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蟲的關系,大家討論后得出答案。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主題活動教案初中篇20

白村中學孟計良3月29日

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是初中化學”酸與堿的性質”一章教學的難點,因為二者之間的反應沒有明顯的現象.在引入對比實驗后,本節課的.教學變得簡單多了.教學過程如下:

收集兩試管二氧化碳氣體,一個倒扣在盛水燒杯中,一個倒扣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實驗一,試管中液面上升,能否說明二氧化碳可與水反應?我們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試管中液面上升,只能說明管內氣壓降低了,但到底是溶解了還是反應了事說不清的.但如果預先在水中加入幾滴紫色石蕊溶液,那么二氧化碳與水能反應的問題就會水到渠成.同理,第二支試管內的現象只有和第一支作比較,才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從中不難體會對比實驗的優勢: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通過對比,建立了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強化對了學生知識點的理解;

三、為學生深層次理解實驗現象背后的本質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直觀依據;

四、充分發揮了控制變量思想在實驗教學中的優勢,為學生后續實驗設計和科學探究奠定了基礎.

931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煤粉取样器-射油器-便携式等速飞灰取样器-连灵动 | 【德信自动化】点胶机_全自动点胶机_自动点胶机厂家_塑料热压机_自动螺丝机-深圳市德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柔性测斜仪_滑动测斜仪-广州杰芯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 - 军军小站|张军博客 | 透平油真空滤油机-变压器油板框滤油机-滤油车-华之源过滤设备 | 不锈钢拉手厂家|浴室门拉手厂家|江门市蓬江区金志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破碎机锤头_合金耐磨锤头_郑州宇耐机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七维官网-水性工业漆_轨道交通涂料_钢结构漆 | 国标白水泥,高标号白水泥,白水泥厂家-淄博华雪建材有限公司 | 佛山市钱丰金属不锈钢蜂窝板定制厂家|不锈钢装饰线条|不锈钢屏风| 电梯装饰板|不锈钢蜂窝板不锈钢工艺板材厂家佛山市钱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彩信群发_群发彩信软件_视频短信营销平台-达信通 | 储气罐,真空罐,缓冲罐,隔膜气压罐厂家批发价格,空压机储气罐规格型号-上海申容压力容器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蒸汽/热水锅炉-电锅炉安装维修直销厂家-天津鑫淼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包装秤_全自动上袋机_全自动套袋机_高位码垛机_全自动包装码垛系统生产线-三维汉界机器(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 依维柯自动挡房车,自行式国产改装房车,小型房车价格,中国十大房车品牌_南京拓锐斯特房车 - 南京拓锐斯特房车 | 扬子叉车厂家_升降平台_电动搬运车|堆高车-扬子仓储叉车官网 | 尾轮组_头轮组_矿用刮板_厢式刮板机_铸石刮板机厂家-双驰机械 | 大倾角皮带机-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矿用皮带输送机价格厂家-河南坤威机械 | 液氮罐_液氮容器_自增压液氮罐_杜瓦瓶_班德液氮罐厂家 | 泰来华顿液氮罐,美国MVE液氮罐,自增压液氮罐,定制液氮生物容器,进口杜瓦瓶-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玖容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气液增压缸_压力机_增压机_铆接机_增压器 | 定坤静电科技静电消除器厂家-除静电设备 | nalgene洗瓶,nalgene量筒,nalgene窄口瓶,nalgene放水口大瓶,浙江省nalgene代理-杭州雷琪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 香蕉筛|直线|等厚|弧形|振动筛|香蕉筛厂家-洛阳隆中重工 | 温湿度记录纸_圆盘_横河记录纸|霍尼韦尔记录仪-广州汤米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复盛空压机配件-空气压缩机-复盛空压机(华北)总代理 | 广州市哲铭油墨涂料有限公司,水性漆生产研发基地 | 真石漆,山东真石漆,真石漆厂家,真石漆价格-山东新佳涂料有限公司 | 耐高温硅酸铝板-硅酸铝棉保温施工|亿欧建设工程 | 柴油发电机组_柴油发电机_发电机组价格-江苏凯晨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拉力机-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伸试验机-剥离强度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Type-c防水母座|贴片母座|耳机接口|Type-c插座-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 集装箱箱号识别_自重载重图像识别_铁路车号自动识别_OCR图像识别 | 玻璃钢型材-玻璃钢风管-玻璃钢管道,生产厂家-[江苏欧升玻璃钢制造有限公司] |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磷酸肌酸二钠盐,肌酐磷酰氯-沾化欣瑞康生物科技 | 杭州公司变更法人-代理记账收费价格-公司注销代办_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14米地磅厂家价价格,150吨地磅厂家价格-百科 | 模切之家-专注服务模切行业的B2B平台!| 重庆LED显示屏_显示屏安装公司_重庆LED显示屏批发-彩光科技公司 重庆钣金加工厂家首页-专业定做监控电视墙_操作台 | 水性漆|墙面漆|木器家具漆|水漆涂料_晨阳水漆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