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考慮到所需教具的準備,例如教學用具、實驗器材、多媒體設備等,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這里提供優秀的六年級的活動教案,方便大家寫六年級的活動教案參考。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

ALet’stryLet’stalkCLet’swrapitup

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能在圖片和教師的幫助下理解對話。

2、能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并進行角色表演。

3、能在情境中運用句型“Whereisthe?”問路,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詞組“near,nextto,behind”等表述方位。達到簡單的交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理解對話,并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對話。

難點:能在情境中運用句型“Whereisthe?It’snear/nextto/behind…”問路,指路,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詞組“near,nextto,behind”等表述方位。達到簡單的交際。

四、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游戲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1、Warm———up(熱身及預習展示)師生自由問答:

T:Hello,nicetomeetyou!

Ss:Nicetomeetyou,too!

T:What&39;stheweatherliketoday?

Ss:It&39;ssunny!

T:Good!What&39;sthisinEnglish?

Ss:Abook。

T:Yes,It&39;smybook。Wherecanwebuythebook?

Ss:Thebookstore。

2、Presentationandpractice(精講點撥)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座房子和一個機器人,指著機器人說:Who’sthat?學生回答:It’sRobin。

再指著房子說:WherecanwefindRobin?學生回答:Inthemuseum。

教師出示感嘆句:Whatagreatmuseum!

(2)教師出示一張明信片,說:"It’sapostcard。Robinwanttosentapostcard。Whereshouldhego?”引出單詞postoffice。

(3)教師出示一張地圖,問學生:“Whereisthepostoffice?”出示單詞:nextto,near,behind。教師利用三個例句結合圖片理解nextto,near,behind。

(4)在學生理解三個方位介詞后,小組活動,利用方位介詞描述途中各個場館的位置。

(5)Let’stry教師讓學生閱讀聽力題目,然后聽錄音獨立完成內容。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2

《負數的認識》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數學新課程標準》這方面的教學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根據這一目標和個人對此教材的理解設計了本課,通過實踐有以下體會:

一、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降低學習難度。

課的到入環節,以學生喜愛的游戲方式,說反義詞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如: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等等。這些相反意義現象學生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為學生認識負數構建了平臺。。接著采用學生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有關氣溫方面的信息,在天氣預報中也經常看到負數,他們已經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數是用來表示零下溫度的。這一生活經驗,六年級的學生已相當熟悉,以這些生活經驗為學習切入點,展開負數的教學,此“時”此“境”引入負數,更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負數的具體含義,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二、學習起點把握不準,預設不夠貼切。

以前的數學教材中,“數與代數”領域已有較多內容,學生已能熟練地利用正數來表達、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由于當前大量媒體的介入,在生活中,對與負數學生也偶爾接觸過,并幾乎每天都接觸到有關氣溫方面的信息,在天氣預報中也經常看到負數,其實他們已經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數是用來表示零下溫度的。對于這些本人預設教案時有所考慮,但課堂上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比想象的知道的要多得多。特別是展開環節用溫度切入教學時還安排詳細的認識溫度計環節,課中才發現學生其實在科學課早已會熟練的應用溫度計了,完全沒有必要安排這樣的學習環節。再如我讓學生舉例:在生活中,在那里還見過象這樣負幾的數時,學生竟然舉到電池的正、負,盡管這一現象也很好解釋,并不產生對本課學習的困擾,但也實實在在是我課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可見,課前的預設還要多方面了解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三、自身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

如在教學中,發現了預設的過于詳細,學生的學習起點定位過低,還有上面所提的認識溫度計內容學生已經掌握等,顯然應該要調整一下教學的進度內容。可是在課中并沒有進行調整,顯得課堂學習安排過于簡單,時間也比較松散。課后反思,在課中加入攝氏度和華氏度的互化比較合適。首先,西方國家當前就使用華氏度,對面向世界當代孩子來說,這也將成為必備知識。其次,溫度計上就有攝氏度和華氏度兩種刻度,課堂上又有時間,方便穿插這一內容的學習,同時也增強了課外知識,也能拓寬孩子的視野。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2、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詞。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3

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1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法:誦讀、點播、賞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著背一背關于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毛澤東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3、(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后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復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澤東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2)誰愿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澤東詞中所寫的梅花產生贊嘆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于寒冷時節的荒郊野外。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謝,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贊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仿佛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①“不爭春”,不和誰爭呢?

②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艷,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么品質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體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眾不同。)

小結: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里向人們通報著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贊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贊頌梅花。(范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呈現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贊嘆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注意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艷地盛開著。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練習背誦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四、布置作業,復習鞏固

2、背誦并抄寫這首詞。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帶著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有層次的朗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

2.運用音樂的情感引導作用體會文中美景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說說歌曲中描繪的是哪里的景色。聽著歌曲,在你頭腦中呈現了怎樣的景象?出示課題。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及見聞說說草原的美麗景象,與實踐閱歷相結合,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今天我們將在老舍先生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美麗的草原。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結成旅行伙伴,去“游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2.匯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老舍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紹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及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內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找出描寫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

2.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

“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說說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

6.在這樣的境界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自然段。

7.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四、品味練筆

通過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描寫,讓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兩句描繪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詩。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畫筆畫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美景、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草原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接著走進草原,繼續我們的草原之旅。

二、朗讀理解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說說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車在草原上所見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騎馬幾十里歡迎遠到而來的我們的情景。

3.請同學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中評議。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中體會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段進行理解體會。

(1)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線標出、交流。引導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再。總是熱乎乎地握著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有什么話要說,你又會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驗。

(3)學習第五段:

齊讀最后一段,說說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

四、總結感悟

1.總結全文談談你的感受。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齊唱《愛我中華》。

五、練筆拓展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文章主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閱讀,體會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愛。

4、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懂得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幫助。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在《新來的王老師》一文中,王老師別有用心,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給了他特別的鼓勵,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文章,看看老師對學生又有哪些幫助。

二、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作文《補考》有著怎樣一段補平凡的經歷?

(3)當“我”聽說作文被貼在報告欄上時,“我”有什么表現?

(4)“紅雙圈”給“我”這一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2、組織學生就以上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明確:

(1)文章寫了因為一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一事,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貼在報告欄上——發表在縣辦刊物上——發表在地區刊物上——發表在正式刊物上。

(3)“我很興奮,即刻就想去看看,卻又矜持,不愿在同學面前顯出我的迫不及待。”

(4)影響:“我”在紅雙圈的鼓勵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為作家。

三、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從本文中你學到了什么寫作手法?

明確: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贊頌了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

四、交流體驗。

1、文中講述的故事在你身上發生過嗎?請與同學交流類似的經歷,并談談你的感想。

學生交流后,教師作適當總結。

2、讓學生將交流的情況整理成文。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正確應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圓柱的體積》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善于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后,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么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后匯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后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里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后再計算。

師:現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則容器),你怎么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系為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欲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系?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說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系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么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系,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為實現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啟發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并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越多,形體中的越接近,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現者和創造者。]

(3)學生小組匯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于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系,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后再通過實踐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丘”、“渲”等7個生字,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會寫“草原、線條、柔美”等22個詞語。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第1自然段。

3.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體會景色美以及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并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1.準備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語演唱)。

2.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導入: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贊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草原。

教師相機出示相關詞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導入新課。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對茫茫大草原的贊美!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領略那兒美麗的風光,感受那兒獨特的民族風情,體會蒙古族人的熱情好客。(板書:1.草原)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并借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迂回(yū)蒙古包(měng)

襟飄帶舞(jīn)鄂溫克(è)

(2)指導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衤”,與衣服有關,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澀”是左右結構,右邊下面是“止”,不能寫成“上”。

“裳”下面是“衣”,與衣服有關。

“微”:中間部分不能少一橫。

(3)理解較難的詞語。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灑脫”的意思是:瀟灑自然,不拘束。這個詞語反映了草原的廣闊無邊。

②理解“襟飄帶舞”一詞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鮮艷的服裝來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帶隨風舞動。

③“翠色欲流”一詞可以從難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這里表示“將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綠得太濃了,將要流下來,寫出了草原的綠,是充滿生命力的。

④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讀要大聲、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頓、要流利。

(2)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是一片訪問記。何謂訪問記,就是記錄自己訪問的過程。訪問記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呢?(地點轉換的順序)

(2)訪問的地點究竟是如何變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別草原

(3)按照地點變化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麗迷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來到很遠的地方歡迎遠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熱情。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里,蒙古族人熱情款待我們,并與我們進行了聯歡。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們與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地告別。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運用關鍵詞語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檢查詞語的理解情況。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知道那個富有詩意的結尾吧!齊聲說: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3.導入新課。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詩意的結尾不僅點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還點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蒙漢情深”,接下來請走進草原,感受草原的美麗。

二、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教師根據學生畫的句子相機進行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①一邊朗讀語句,一邊展開豐富想象。

指導學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聽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圖片,引導學生想象。

(2)你們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相機出示語句:這種境界,即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麗、一望無邊的大草原。

②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為什么要驚嘆,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呢?

因為草原太美了,美得讓他感到很驚嘆,美得讓他內心舒暢起來,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詩表達出來。

③如果作者寫“一首奇麗的小詩”,會寫些什么呢?

學生大膽想象,觸景生情,盡情表達。

總結學習方法:①認真閱讀句子,理解意思。②聯系上下文進行想象。③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可以是對內容的補白,可以是好詞佳句的批注,還可以是感情的深入體會……

2.梳理關鍵詞,準備背誦第一自然段。

天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

小丘羊群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這種境界驚嘆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

三、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呢?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么場景?(迎接客人)

②這個場景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為什么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么感受呢?請發揮想象。

(會情不自禁地說:“哇!這場面好盛大呀!好熱情呀!分明是迎接貴客才這樣做的!看來蒙古族人就是熱情好客,雖然我們不是一個民族,但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就親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蒙古族人的熱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到了蒙古族人臉上喜笑顏開,個個很興奮,握手又握手。聽到了蒙古族人的話主要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還不時傳來人們的歡聲笑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讀出作者的欣喜與興奮。

(3)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理解“會心的微笑”里包含著什么?(說明我們與蒙古族人民都很開心,大家親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團結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讀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激動與開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回顧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齊聲朗讀。

2.說說你的理解。

(1)從字詞入手,理解“何忍別”、“話斜陽”的意思。

怎么忍心分別呢;對著快要落山的夕陽訴說。

(2)由“天涯碧草”展開想象,看到了怎樣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無邊的綠色、翠綠欲滴的大草原

(3)緊扣“蒙漢情深”發揮想象,說一說,寫一寫。

“蒙漢情深”表現在,表現在,還表現在……

(蒙古族人的遠迎、蒙古族人與我們的熱烈交談、蒙古族人與我們的依依惜別)

3.發揮想象,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對著漸漸西落的太陽,作者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么美麗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們的熱情款待象征著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這些空的答案,要有關鍵詞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參考。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學會邊讀邊想,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寫成一段話。

4、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詞中表現地自然美,培養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詞的大概意思。

2、背誦課文。

3、想象這首詞描繪的情景,并寫成一段話。

教學準備

含有這首詞的投影片。

擬訂時間:兩課時。

教學內容:讀通詞句,理解詞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⑴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

⑶簡介作者。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國家。他曾遭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

疏通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詞意。

1、默讀課文,思考:每句話的意思,實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說說還不明白的地方。

參考:①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里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②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③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也忽然見到。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二)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知識的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演示動畫圓柱體的體積1)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1)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2)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③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學生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1)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2)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3)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5.啟發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2)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1)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

(1)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是75平方厘米,長9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圓柱形罐頭盒的內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39;容積是多少?

(三)教學例5.

1.出示例5

例5.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積: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8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公式的應用.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9個生字,重點理解“境界、回味、灑脫、拘束、羞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誦第1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

揣摩、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毯、陳、裳”等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草原、線條、柔美、襟飄帶舞、熱乎乎”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4.理解重點詞語和優美語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風光。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展開想象,再現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感受草原的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草原圖片,播放背景音樂(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引領學生進入草原的氛圍之中。

教案 導語:同學們,有一個地方我特別向往,那兒天藍地綠,有奔馳的駿馬和雪白的綿羊。如果你到了那兒呀,一定會被那里無邊無際的綠色所震撼。你們知道我所說的這個地方是哪里嗎?對,就是遼闊的大草原。現在,就讓我們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

2.出示課題,說說美麗的草原。

預設:學生見了課題,可以讓他們說說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們有什么特點?草原上有哪些風俗?從未見過草原的人來到草原可能會有怎樣的感受?然后再請去過草原的同學結合自己的經歷解答一下。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作家,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老舍以市民生活特別是城市貧民的生活與命運為題材,創作了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二馬》,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劇本《茶館》《龍須溝》等。這些作品大多語言通俗淺顯,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2.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朗讀時畫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生字字音。

3.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字詞,指名認讀,注意變色的字。教師糾正字音,學生識記生字和詞語。

綠毯境界陳舊鞭子衣裳襟飄帶舞彩虹馬蹄豆腐拘束羞澀摔跤忍心灑脫飛馳微笑勾勒目的地蒙古包好客

◆需注意的字音:

“陳”是前鼻音,“澀”是平舌音,“裳”要讀輕音。注意多音字“勒”“的”“蒙”“好”,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進行音義辨別。

◆需注意的字形:

“澀”的右半部上邊是“刃”,不要丟掉一點;“腐”是半包圍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微”的偏旁是“彳”,不是“亻”。

(2)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重點字書寫示范。

◆書寫指導:

[毯]“毛”豎彎鉤要舒展,托住“炎”;“炎”末筆捺變為點。

[虹]“蟲”的“口”略扁,“工”的兩橫上短下長。

[羞]“”撇宜舒展,“丑”略扁。

[微]“彳”的豎從第二撇的中部起筆;“”的橫筆均向右上傾斜;“攵”的末兩筆撇、捺要舒展。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抓住關鍵詞句,看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與同學交流。

(2)匯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

概括:這篇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首先描繪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接著又展示了人們歡迎遠方客人和草原聯歡的隆重場面,最后寫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用簡潔的話可概括為: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過渡:課文第1自然段可謂是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麗風光展現出來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

2.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其他學生圈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交流圈畫的內容,教師結合交流情況點撥理解重點詞語和優美語句。

(課件出示重點語句,教師相機指導。)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①學生選擇、比較詞語: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清鮮”更突出“鮮”,可見草原的空氣非常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還給人一種明麗、開闊之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

②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體會“清鮮”“明朗”的含義,感受作者在此景之下的愉悅心情。

③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體會作者愉悅的心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板書“一碧千里”,解釋詞語:“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碧”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遼闊無邊,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寫出了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

②出示草原“一碧千里”的圖片,讓學生想一想,還可以用哪些四字詞語來表示“綠”(如: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引出“翠色欲流”。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①重點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三個詞語。“渲染”和“勾勒”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畫出輪廓。(教師可分別出示運用“渲染”和“勾勒”繪畫技巧的中國畫進行對比,以加深理解。)“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富有生機。老舍先生將草原比作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

②寫法提示:“那些小丘的線條……云際”是直接描寫草原景色,“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則寫了作者的感受。這里運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作者在描寫草原風光時,常常自然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上面講解的“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也是類似的寫法。

預設:“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③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想象“翠色欲流”“流入云際”是怎樣的畫面,指名說一說。

(4)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回味”即細細地回憶,品味。草原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這里風光如詩如畫,因此連牛馬都似乎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可指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擬人句。)

小結:同學們,通過品讀這些句子,我們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我們可反復地朗讀文中優美的語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同時,還要學習其中的一些修辭手法,感受文字表達的優美。如果同學們沒有去過大草原,可以多看看草原的圖片,結合本課文字,展開想象,你一定能感受到草原美麗而獨特的風光。

4.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教師:作者在寫這段文字時,從草原的天空寫到天底下一碧千里,這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從遠處的小丘寫到近處的羊群、駿馬、大牛,這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同學們在背誦時,可以抓住關鍵詞,按照寫作順序來背:(天)空氣——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這種境界——在這境界里——。

預設:可采用師生共背、同學互背等方式。若有學生能流利地背誦下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背誦,并加以點評。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感受到了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碧綠與美麗。在這樣美麗的地方,又生活著怎樣的人呢?他們有著怎樣的生活習慣,又會怎樣迎接與招待老舍先生與他的朋友們呢?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去看一看。

今天的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生字新詞,朗讀了課文,重點學習了第1自然段,掌握了背誦這一自然段的方法。大家的表現都很不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去過大草原的______和我們分享了他眼中的草原美景,描述得相當生動;________朗讀課文時特別流暢、特別有感情,看來課前預習的時候一定在朗讀上下了一番功夫;________的發言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說明他能開動腦筋想辦法。)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和蘊含的感情。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體會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

2.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復習舊知,重溫“風光美”。

(1)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指名背誦第1自然段。

(2)讓學生簡單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草原風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駿馬、大牛……)

2.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風光美,但大草原除了景美,這里的人更美。草原上的人們非常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自讀自悟,交流印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2—5自然段,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圈畫重點。

閱讀與思考:用“~~~~~~”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關于主人迎客、相見、款待、話別的語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組合作交流,品讀自己找到的語句,說一說蒙古族人民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2.深讀悟情,感受“人情美”。

(1)學生匯報交流結果,說說閱讀后的印象和感受,教師相機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①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詞?(熱情好客)

②作者按照什么順序寫了哪幾層內容?發揮想象,將它們想象成一幅幅畫面,給每層內容加一個小標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喜迎遠客圖、主客相見圖、主客聯歡圖、依依話別圖。)

預設: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簡單了解了文章的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這里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把一幕幕情景想象成一幅幅畫面,表達準確即可。

(2)師生共同品讀重點語句。

①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妙處。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眼前所見之景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可指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比喻句。)

②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預設:引導學生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讓學生說說,如果他們在現場,會有什么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③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

預設:教師示范讀,讀出這句話中的深情厚誼。再請學生讀,引發思考:讀這個句子,大家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聽到了不停的歡笑聲,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樸和熱情。)

④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如何理解“會心的微笑”?)

明確:主人和賓客間可能語言不通,但是音樂是沒有語言的界限的,友誼是沒有民族的界限的,美妙的歌聲里傳遞著友愛、理解,大家不用語言交流,也可以感受到,所以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⑤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

預設:出示套馬、摔跤、民族舞蹈圖片,讓學生了解蒙古族同胞特有的活動。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歡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力與美的展示。

3.情感升華,體會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過渡: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候,此時作者與朋友們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蒙古族民歌還在回響;嘴里,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的蒙古族舞蹈依然回旋不已。主客的手緊握著,握住不散,那真是——依依不舍,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舍不得離別的成語。)這正是——(出示課件)“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1)逐字逐句理解。

“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是指蒙古族人民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親切地交流著。

(2)學生試著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蒙古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誼很深,哪里舍得馬上就分別呢?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

(3)體會這句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處處都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預設:可引導學生先逐字逐句理解,再說整句詩的意思,可以分幾個學生來說,也可以只指名一個學生來說。通過近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應能較好地理解這句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了,但可能還是無法用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來,所以需要教師有技巧地進行引導。

4.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題: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為什么要以“草原”為題呢?

明確:草原是蒙古族同胞的家園,課文前面寫了草原的風光美,后面寫了人情美。風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現了作者對草原的贊美和依戀,整篇課文都是圍繞著“草原”來展開的,因此以“草原”為題。

(2)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想讀的一個場面進行朗讀,讀出自己的感悟。

小結:《草原》這篇文章要多讀,有感情地讀,讀出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在讀的過程中,我們仿佛置身于老舍先生筆下的大草原中,那里的美無處不在,天美、地美、牛羊美,人美、歌美、舞蹈美……但是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寫于五六十年前,今天的大草原又是怎樣的呢?如果有機會,希望同學們能親自去大草原看一看,也來寫一篇自己的草原游記,記得到時候要與大家分享哦!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過渡: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美麗的家鄉,在每個熱愛家鄉的人的眼里,家鄉都是最美的。不一定只有遼闊的草原和碧藍的天空才是美的,我們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美麗的風景、美麗的人情。請你仔細想一想,你的家鄉美在哪里呢?

1.出示小練筆:寫一寫家鄉的某處景物。

要求:100—200字,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用情景交融的寫法。

提示:在《草原》一課中,我們賞析了一些比喻句和擬人句,這兩種修辭手法使句子表達更生動,可以進行借鑒;情景交融則是《草原》的主要寫法,要把寫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注意抒情的穿插要安排合理,不可太生硬。

2.交流小練筆作品,集體評議。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將詞語分類并積累。

2.了解認識我國的名人,并向名人學習,樹立遠大的志向。

3.積累詩句。

4.開一個“好習慣交流會”,讓學生自覺養成好習慣。

重點:積累詞語、詩,自己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難點:開交流會。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名人卡片。

3.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主教案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回顧導入

我們學過很多的詞語,可以按不同的標準把它們分成不同的類型,請你說說有哪些標準,可分哪些類別。今天的“萬花筒”將告訴我們一個分類的標準。

二、萬花筒

1、“我會分”。

(1)出示“我會分”詞語卡片。

學生讀詞語,讀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詞,如:聚精會神……

還可分為貶義詞,如:落荒而逃……

(3)補充兩類詞語。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確要求。

(2)學生填空,交流

(3)選擇其中一位,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三、百寶箱

1.出示詩句卡片。

2.學生讀詩句。

3.討論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感悟。

4、學生背誦詩句。

四、大舞臺

1.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分組交流、講述。

3.小組代表交流。

4.將學生的好習慣進行歸納,與同學們共享。

五、課堂

學生對本次語文活動從多方面進行、回顧,積累經驗。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通過例1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及怎樣求出總數等內容和理解。

通過例2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求稍復雜的平均數問題的方法。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并能應用原始數據和表格計算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復均數。

出示例1

問:要求七個班的平均人數,該怎樣算?讓學生自己算出結果。

想一想: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算?讓學生自己解答。

通過計算讓學生總結出求平均數問題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2

學生想:要求五年級平均每人做多少個,必須先求出( )和( )

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讓學生總結求較復雜平均數問題的計算方法。

完成137頁的“做一做”

復習統計表

出示137頁的例題。

讓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驗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看看計算的結果對不對。

完成138頁的“做一做”

第二課時

復習統計圖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讓學生歸納整理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和扇區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進一步加深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初步了解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統計圖反映情況較為合適。

教學過程:

復習

回答

你學過哪幾種統計圖?

出示某電子儀器一廠和二廠在三個方面的統計圖。

回答四個問題

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和快?

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

綜合上面的分析,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搞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把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進行概括和總結。

讓學生看書或出示140頁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表。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3

教學重點:

體會白發老者的鼓勵和觀眾的支持對頂碗少年表演成功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表達中心的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上節課的正面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轉入本課的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精神品質)

1、如果你是頂碗少年,在表演結束后,需要你向觀眾做一段謝幕致辭,你覺得要說些什么?(可以小組討論)(5-10分鐘)

(大意:感謝觀眾熱心的支持、師傅的安慰和鼓勵,伙伴們無怨無悔的協作)

二、精讀第2到6段。(體會側面描寫的方法和作用。33分鐘)

2、在頂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觀眾們、他的表演伙伴們都有哪些表現?描寫他們表現的變化各有什么意義呢?(10分鐘)

(觀眾們由喝彩、驚羨到驚呆再到陶醉,幾個外國觀眾忍不住拍響了巴掌,再到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后一片喧嘩,有人大聲的喊,好多人附和著喊,再到靜得沒有一絲兒聲息,一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最后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伙伴們以一位姑娘為代表,不慌不忙掃掉碎瓷片。

觀眾的變化烘托出這場表演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因為連續失敗,變得離成功遠了,難度大了,也更加突出了頂碗少年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決心難能可貴。伙伴們的表現揭示了少年有勇氣的來源。)

3、在頂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敗時,白發老者的出現有什么作用?作者對老人進行了怎樣的描寫來表現他的作用的?(為什么不把他說的話寫出來?)(10分鐘)

(老者的出現首先是推動情節繼續發展:引出在老者的鼓勵下,頂碗少年繼續進行第三次表演;烘托頂碗少年勇敢面對失敗的精神品質。描寫了老人的外貌、神態、動作。外貌抓住了體格、手里的道具,暗示了老人的身份和他上臺的目的;神態和動作抓住了微笑,撫摩肩胛、輕輕搖撼,表現了老人的鎮定和安詳,穩定了少年不安的情緒,給予少年鼓勵和安慰;板書劃橫線的內容。

因為這樣留下了懸念。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頂碗少年的精神品質,老者不管說什么,最終還是要靠頂碗少年自己鼓起勇氣再表演。所以不寫是為了不喧賓奪主。)

4、除了觀眾、表演的伙伴、白發老者,文中還有一位無名英雄也一直默默甘當著配角,烘托了頂碗少年的精神品質,是誰呢?(5分鐘)

(一疊12只的金邊紅花白瓷碗)

5、我們把文中對頂碗少年的直接描寫又稱為正面描寫,把文中其他烘托頂碗少年精神品質的人和物的描寫稱為間接描寫或者側面描寫。這兩種描寫擔當的作用雖然不同,但都是為表現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質服務的。寫作中注意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結合,能使故事的情節曲折動人,人物的形象生動感人。(5分鐘)

三、反饋(2分鐘)

學習了《頂碗少年》中的側面描寫,思考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長故事”中有無需要加入或修改的側面描寫,并進行修改。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P107例1,P108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學生借助“形”來直觀感受與“數”之間的關系,體會有時“形”與“數”能互相解釋,并能借助“形”解決一些與“數”有關的問題。

2、學生通過數與形結合來分析思考問題,從而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借助“形”感受與“數”之間的關系,培養向上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找到合適的形來表示數和在形中找出數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奇數,你還記得哪些數是奇數嗎?(PPT出示)

師:相鄰的兩個奇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奇數。(出示加法算式口算得數:1+3,1+3+5)

師:同學們算得真快。(出示:1+3+5+7+9+11+13=)你還能馬上報出得數嗎?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一

師:這條算式中是不是存在一些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計算呢?

復雜的問題都是從簡單開始的。我們先來觀察一下前面的兩條算式。

(一)畫圖形

1、提示用1個小正方形表示1,那+3就是再加三個一樣的小正方形。

出示圖片

有幾個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再+5呢?可以怎么擺?

出示圖片

(二)形與數對應

為了便于觀察,老師給他們都涂上了顏色,是不是更清楚呢?

我們把剛才表示小正方形數的2種算式綜合起來,可以用什么號連接?

板書:

1=1的平方

1+3=2的平方

1+3+5=3的平方

小結:這里的正方形直觀的解釋了數的兩種運算,同學們想一想,按照這樣的規律,圖四會是什么樣子,與它配套的算式又是什么樣子?同桌合作,畫出草圖,寫出算式。

(三)找規律

觀察這些數和形,你有什么發現?

生1: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數之和正好是每行每列小正方形數的平方

生2: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奇數,(都是從1開始的)

生3:有幾個數相加,和就是幾的平方

想一想,第10個圖中有幾個小正方形?第100個圖呢?這個規律可以用到所有類似數的計算嗎?

只有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相加時,我們可以轉化為求正方形的個數。

(四)總結

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利用數的計算求出了小正方形的個數,反過來正方形也幫助我們理解了計算中各數的含義。

(五)沒有圖你會計算這幾題嗎?

(1)1+3+5+7=

(2)1+3+5+7+9+11=

(3)=9的平方

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如何學習正方形和它算式之間的聯系的?

1、寫算式

2、增加圖

3、找規律

4、拓展

掌握這個方法,我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三、練習拓展

P108“做一做”第2題

1、出示問題,生獨立觀察。

2、小組討論、發現規律。

3、全班匯報、交流。(PPT展示)

二十二第2題(三角形數)

1、小組合作探究

運用剛才的方法,完成書中P1092題

2、生匯報

(1)寫算式

(2)增加圖

(3)找規律

形的特點:第幾幅圖就有幾行,最下方就有幾個

數的特點:都是從1開始,相鄰兩數相差1

和的特點:(首行+末行)×行數÷2

(4)拓展第十個圖

3、講解三角形數

由于數量為1,3,6,10……的原片可以組成三角形,數學上,這些數也叫做“三角形數”。那么我們之前學過的1,4,9,16……,這樣組成正方形的數,它叫什么呢?正方形數。

其實每個正方形數可以拆成兩個不同的三角形數,比如5的平方=10+15。

4、回顧以前涉及的一些數形結合的例子。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探索簡單的數與形的關系,我們發現了數與形的密切聯系。欣賞華羅庚的一首詩:

數與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兩邊飛。

數無形時少直覺,形無數時難入微。

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

切莫忘,幾何代數統一體,永遠聯系,切莫分離。”

五、練習

教材第109頁第1題。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5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課前準備】

1、讀不同作家寫雨的作品。

2、準備優美抒情的輕音樂作品。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致觀察,用心傾聽,你一定能發現美。今天們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后描繪的自然景觀。

揭示課題:山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這個詞:

啼(tí)囀(zhūàn)

3、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4、考慮:

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么?傾聽到了什么?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作者聽到了什么?觀察到了什么?請用課文里的話回答。

(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著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⑴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局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沙啦啦,沙啦啦──

②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里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③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

(這里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

④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雅的小曲”)

⑵小結:

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發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里實寫雨的色彩──綠,給人清新的感覺)

⑵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板書:

雨前、雨中、雨后。

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悄悄地來,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隨著這優美動聽的聲音,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韻。

5、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選擇自身喜歡的局部,熟讀成誦。

2、向同學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6

教學內容:

練習一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知識目標:復習分數乘以整數和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分數乘以整數和一個分數乘以另一個分數的結果。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和分數乘以整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這些分數乘法運算有什么不同?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分數乘以分數,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分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8題,讓學生明白商場打折的意思,分別求出一個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如:=?

學生做第9題,注意讓學生用分數乘以整數的知識求出梨、蘋果、香蕉各占水果總數的多少?

學生做第10題,讓學生計算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注意提醒學生及時約分。

學生做第11題,讓學生先計算出分數乘法算式的得數再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學生做第12題,教師注意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表,求出20__年比20__年增加多少元?

學生做第13題,讓學生用整數乘以分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有關分數的生活問題,注意提醒學生認清長度單位。

學生做第14題,教師注意讓學生利用分數乘法學會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練習二

1510(米)15-10=5(米)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7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藏戲的圖片、音樂集文字資料;搜集感興趣的其他劇種的資料。

整體設計意圖:

《藏戲》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特色。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傳神,富有文學色彩。教學本課,我采用先“明確學習任務,再學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學習任務,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1、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樣式,比如,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東北的二人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板書課題)

2、默讀“文前提示”,看看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設計意圖】

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檢查讀文,相機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理解“咆哮、吞噬、雄渾、開山鼻祖”等詞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理解詞語,更容易掌握。

三、 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 默讀課文,思考:藏戲與其它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畫出相關段落。(8~20自然段)

2、 交流討論

(1~3概括藏戲的特點;4~7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8~20介紹藏戲的特點;21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

理清思路,更好地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了解藏戲的傳奇故事,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齊讀課文最后用一句話說:“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2、藏戲的創始人是誰?關于他又怎樣的故事呢?讀4~7自然段。

3、交流匯報

4、補充有關唐東杰布資料。

5、感情朗讀,表達出藏族人民對唐東杰布的愛戴。

【設計意圖】

通過學習藏戲的傳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唐東杰布的資料,了解唐東杰布,感悟藏民對他的愛戴。

五、了解藏戲的特點,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藏戲的特點是什么?小組合作探討。

①“面具”的特點及作用。

②舞臺簡樸;

③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

④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

2、交流匯報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戲資料

4、感情朗讀,感受藏戲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

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解別人的觀點。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全面、深刻,使課堂學習更有效。“交流藏戲資料”可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藏戲,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六、學習第一部分,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1、齊讀三個反問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陳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是帶著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

③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2、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表現出藏戲的特色、對擁有藏戲感到自豪)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讀全文,體會寫法

1、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⑴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⑵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⑶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⑷ 師生合讀:21自然段。

2、回顧全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從內容看,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從表達順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

從表達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問、象征、夸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3、背誦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八、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九、作業

模仿本課的寫法,寫一寫其它劇種的形成及特色。

【設計意圖】

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板書設計:

藏戲

怎樣形成:唐東杰布

獨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運用象征、夸張)

背景 劇情 固定程式

唱腔、動作豐富多彩,不一而足一出戲演三五天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8

教學內容:

課本P19頁和練習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

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一、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么,倒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二、自學新課:自學書本P19。

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倒數?

2)怎么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三、討論辨析:

1、什么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么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四、練習

1、判斷下列各組數是否互為倒數,為什么?

2、同座同學相互舉出幾組倒數。你怎么知道同學說的對不對?

1)5的倒數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數都有倒數嗎?1的倒數是幾?

3)0有沒有倒數?為什么?

4)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3、完成課本P19頁的“做一做”。

4、辨析:求3/5的倒數,寫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數是多少?

六、小結。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七、作業:練習五3—8。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1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單元主題“體育”。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對照譯文,理解語句的意思,懂得做事必須專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習得文言文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溫故知新

1.課前游戲:反義詞接龍。要求:用詞不能重復。

專心致志——(預設:三心二意——心一意一心不在焉——心無旁騖——心猿意馬——全神貫注——見異思遷——聚精會神——魂不守舍……)

2.能對幾句經典嗎?

不以規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窮則獨善其身——

富貴不能淫——

3.這些都是誰的名言?(板書:孟子)它們記載在——(補充板書:《》)加沒加“《》”意思一樣嗎?誰對孟子有了解?請介紹。

4.今天,我們將學習孟子的一篇文章——《學弈》,剛才提到的成語“專心致志”就出自于這篇課文中。

5.認識“__”嗎?它就是古篆體字“弈”,一起寫一寫。(板書:弈)“弈”下“廾”部,表示兩手拱起。那么,這兩個人面對面在干什么呢?(結合插圖認識圍棋)

6.課文的題目是一(板書“學”,齊讀課題)“學弈”是什么意思?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

“疑,思之始,學之端。”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兩千年前的課堂,去看一看古人是怎樣上課、學習的。

【設計意圖:字源識字,記憶深刻,理解深入。揭題質疑,進而起到明確學習目標的作用。】

二、初讀感知,讀準讀通

1.誰能讀一讀課文?(評讀)

2.老師也想試試,請大家點評。(出示標注了斷句符號的課文,師范讀。)

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學習古文的最好方法。除了讀,我們還知道哪些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提示:查資料,看插圖,查字典,問別人,對照譯文等。)

4.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課文,小組交流討論。

自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并對照譯文讀懂內容。標出不懂的問題或需要提醒的地方,小組內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

(1)出示句子,指名讀句子。正音:誨、惟、繳、為、弗,識記字形。指導正確斷句。

使弈秋誨二人弈,惟弈秋之為聽/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交流:你還有哪些不會讀,或想要提醒的地方?

(2)全文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事?

(3)指導朗讀全文。(指名讀一評讀一自由練讀一指名讀一齊讀)

【設計意圖:學習古文,閱讀方法的指導尤為重要,促進學生在學法用法中,形成自主閱讀古文的能力。】

三、精讀理解,讀懂讀會

1.逐句對譯,讀懂每句話。

2.對號入座,理解重點字詞。

師:有沒有發現,文中哪些字用得特別多?(出示“之”及“之”字的幾種解釋)你能說出文中每個“之”字的意思嗎?

師:就像這樣,標出自己感興趣的字詞,編上序號,再在譯文中標注解釋。譯文中找不到解釋的,可查字典批注。

(預設:弈秋、鴻鵠、弗若、善、者、使、惟、援、繳、為、然。)

3.小結:點(字詞)面(句段)結合學古文,能把古文讀得更明白,學得更扎實,有益于積累和運用。

4.賽一賽,看誰能把課文背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對讀、賞讀、研讀、背誦等形式,學生既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發現和運用。】

四、總結提升,悟情悟理

1.大家對課文已經很熟悉了,文中介紹插圖的是哪句話?

2.從這個“惟”字,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是啊,他為了學棋,排除了一切干擾,專心聽講,潛心研究,勤學苦練,這就叫——(專心致志),而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終究能成為一個——(師生合作歸納板書:專心致志有志者學有成)。

3.假如這是上聯,你能對下聯來評價另一個學生嗎?

(師生合作歸納板書:三心二意無心人弈不精)

如果你是這個學生,聽到別人這樣評價時,你會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

(可多元解讀,從態度、興趣、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進行反思、說明等。)

如果你是弈秋,你又會怎樣評價、教育這個學生?

(聯系前文《體育頌》,深化主題,加深對“取得成功的關鍵,只能是體力與精神融為一體”的體育理念和精神的理解。)

【設計意圖:緊扣重點,深挖聯系,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入情入境,悟睛悟理,既簡化了教學,也深化了主題,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五、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丁丁在“我的視角”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指名讀“我的視角”。按這個設想,讓學生再寫一篇故事。)

閱讀,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就會有許多新認識、新感受。丁丁肯動腦。也勤動筆,你能不能學習他發揮自己的想象,把課文改一改、續一續或仿—仿?

2.生練筆。指導練筆:不拘。一格、大膽合理地想象當時的情景,添油加醋、添枝加葉地描繪出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細節。

3.交流:把你的想象讀一讀或演一演。

4.再讀課文: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地把課文讀熟、讀美。

六年級的活動教案篇20

教學內容:

P4例2及“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合適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題中兩個未知的數量。

教學資源: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前兩節課,我們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你能說說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大致步驟嗎?

這節課我們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繼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師生探究,學習新知

1、學習例2

(1)出示例2。讀題,理解題意。

(2)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各自獨立畫線段圖。

(3)展示交流,明確合適的畫法。

(4)師:結合題目和線段圖,你能說說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生答,師出示,齊讀:

水面面積+陸地面積=頤和園的占地面積

(5)師:如果用x來表示陸地面積,那么可以怎樣表示水面面積呢?生答后師在線段圖上標注好,并寫出設句,齊讀設句。

(6)讓生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師板:x+3x=290

說說這個方程與前面學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7)全班交流,師隨機板書過程,并說明:解這樣的方程時,一般應先化簡。

追問:求出的x的值表示哪個數量?水面面積該怎樣求?

生答師板:3x=72.5×3=217.5

(8)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讓生看書P4的檢驗過程,說說每一步檢驗的是什么。師隨機板檢驗過程,寫出答句。

2、“練一練”

(1)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檢驗過程。

(2)集體交流,說說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樣解列出的方程的。

(3)比較:

引導學生說說“練一練”的解答過程與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問:你覺得列方程解答這樣的問題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

(1)先讓學生說說這幾道方程與例題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解這些方程時先要做什么,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反饋時,要在關注結果是否正確的同時,了解學生是否進行了檢驗,是怎樣檢驗的。

2、練習二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要求說說寫出的每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別表示哪個數量,是怎樣想到寫這樣的式子的。

提醒學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進行化簡。

3、練習二第5題

(1)先獨立解答。

(2)交流,讓學生說清楚自己解決問題時的思考過程,進一步明確列出的方程依據了怎樣的數量關系。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作業:

練習二第3、4題。

929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却塔降噪隔音_冷却塔噪声治理_冷却塔噪音处理厂家-广东康明冷却塔降噪厂家 | 分子精馏/精馏设备生产厂家-分子蒸馏工艺实验-新诺舜尧(天津)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欧版反击式破碎机-欧版反击破-矿山石料破碎生产线-青州奥凯诺机械 | 同步带轮_同步带_同步轮_iHF合发齿轮厂家-深圳市合发齿轮机械有限公司 | 膜结构停车棚-自行车棚-膜结构汽车棚加工安装厂家幸福膜结构 | 污水提升器,污水提升泵,地下室排水,增压泵,雨水泵,智能供排水控制器-上海智流泵业有限公司 | 不锈钢复合板|钛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 许昌奥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vr安全体验馆|交通安全|工地安全|禁毒|消防|安全教育体验馆|安全体验教室-贝森德(深圳)科技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考勤系统_人事考勤管理系统_本地部署BS考勤系统_考勤软件_天时考勤管理专家 | 盘古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公寓出租网-北京酒店式公寓出租平台| 软文发布-新闻发布推广平台-代写文章-网络广告营销-自助发稿公司媒介星 | 上海租车公司_上海包车_奔驰租赁_上海商务租车_上海谐焕租车 | 低压载波电能表-单相导轨式电能表-华邦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 仓储笼_金属箱租赁_循环包装_铁网箱_蝴蝶笼租赁_酷龙仓储笼租赁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电镀整流器_微弧氧化电源_高频电解电源_微弧氧化设备厂家_深圳开瑞节能 | 全屋整木定制-橱柜,家具定制-四川峨眉山龙马木业有限公司 | 环氧树脂地坪_防静电地坪漆_环氧地坪漆涂料厂家-地壹涂料地坪漆 环球电气之家-中国专业电气电子产品行业服务网站! | 山东led显示屏,山东led全彩显示屏,山东LED小间距屏,临沂全彩电子屏-山东亚泰视讯传媒有限公司 | 塑料撕碎机_编织袋撕碎机_废纸撕碎机_生活垃圾撕碎机_废铁破碎机_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同学聚会纪念册制作_毕业相册制作-成都顺时针宣传画册设计公司 | 报警器_家用防盗报警器_烟雾报警器_燃气报警器_防盗报警系统厂家-深圳市刻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app开发|app开发公司|小程序开发|物联网开发||北京网站制作|--前潮网络 |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设计-网站开发定制公司-网站SEO优化推广-咏熠软件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机械立体车库租赁_立体停车设备出租_智能停车场厂家_春华起重 | 高尔夫球杆_高尔夫果岭_高尔夫用品-深圳市新高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阿尔法-MDR2000无转子硫化仪-STM566 SATRA拉力试验机-青岛阿尔法仪器有限公司 | 专业音响设备_舞台音响设备_会议音响工程-首选深圳一禾科技 | 深圳市人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赛尔特智能移动阳光房-阳光房厂家-赛尔特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培训中心-翰香原香酥板栗饼加盟店总部-正宗板栗酥饼技术 | 2-羟基泽兰内酯-乙酰蒲公英萜醇-甘草查尔酮A-上海纯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南昌旅行社_南昌国际旅行社_南昌国旅在线 | 礼仪庆典公司,礼仪策划公司,庆典公司,演出公司,演艺公司,年会酒会,生日寿宴,动工仪式,开工仪式,奠基典礼,商务会议,竣工落成,乔迁揭牌,签约启动-东莞市开门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聚氨酯复合板保温板厂家_廊坊华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红酒招商加盟-葡萄酒加盟-进口红酒代理-青岛枞木酒业有限公司 | 匀胶机旋涂仪-声扫显微镜-工业水浸超声-安赛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四川成人高考_四川成考报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