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撰寫優秀的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這里分享一些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亞洲地形、河流以及氣候的特點;讀圖簡要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境的方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特點的認識以及對亞洲地理集錦的了解,培養了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境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亞洲的地形、河流、氣候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亞洲自然風光圖片(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死海、貝加爾湖、珠穆朗瑪峰、里海等),并同時播放《亞洲雄風》背景音樂。

教師:同學們,伴著歌曲,緊跟圖片讓我們感受到了亞洲山河的壯麗畫卷,自然環境的獨特韻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亞洲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學生: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水系等。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下面我們將從地形、河流、氣候三個方面逐一了解亞洲的自然環境

【設計意圖】

把學生帶入到濃郁的亞洲風情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展示亞洲之最的景觀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講授新知

活動一:亞洲之旅

教師:結合圖6.8和圖6.9,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記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觀等)。

(組織:活動中各小組要選出同學記錄所經地區的特征。)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全班對描述最全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黃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視教室空間情況而定,也可分別在講臺前一字排開,但說明一組表示的是東西方向,另一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__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教師: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點?

學生: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坐標和水平坐標標注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

【設計意圖】

通過分組活動,使得全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充分參與,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獲取知識,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新奇、樂趣。

活動二: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第7頁圖6.8“亞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筆圈出鄂畢河、葉尼塞河、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們流經的國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們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亞洲河流分布有何特點?這種分布與地形分布之間的關系如何?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讀圖、分析、歸納、總結來實現最后的學習目標。

活動三:技能拓展

教師:回顧剛才我們分析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對河流的影響。

1.歸納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落基山脈、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分別指出它們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對一致、空間上連續”的原則,將北美洲按照地形劃分成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區域,說出這三個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

(3)讀圖,指出北美洲大陸沿北緯40°緯線自西向東地勢的變化特點。

2.以密西西比河為例,解釋北美洲的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1)在圖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頭標出它們的流向。

(2)分析這些河流的流向與地形的關系。

【設計意圖】

學會知識的遷移,學會分析大洲地形河流的特點

活動四:復雜的氣候

教師:情境設計

家住廣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間出國旅游,這次旅游給他帶來了不同的生活體驗。旅行路線是從東向西沿北回歸線進行,他從廣東省出發時盛行東南風,來到了南亞,風向發生了改變,變成西南風,而且遇上滂沱大雨,當來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上時,天氣卻異常炎熱、干燥。這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教師: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1.我會讀圖

(1)仔細讀圖,亞洲有哪幾種氣候類型?

(2)不同類型的氣候有何特點?

(3)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

(4)我們家鄉所在地屬于哪種氣候類型?聯系生活思考一下,該氣候類型的特征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讀圖,并從中歸納得出答案,教師行間點撥。

2.我會探究

探究方案一:結合“亞洲氣候類型圖”,探究亞洲的氣候特點有哪些?為什么具有這些特點?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預習回答:亞洲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

亞洲緯度廣,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地域遼闊,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中西部深居亞歐大陸腹地,海陸間熱力差異明顯,地形復雜多樣。

氣候主要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因素的綜合影響。

探究方案二:亞洲大陸東部從北向南依次是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說明季風氣候顯著,那么冬夏季風的性質是什么?季風氣候對當地農業有什么影響?

學生預習回答:冬季風寒冷干燥,夏季風溫暖濕潤。有利于形成季風氣候。由于季風強弱與進退時間每年不一,所以季風氣候易于發生旱澇自然災害。

3.我會拓展

(1)讀課本第12頁圖6.15“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氣候類型。

(2)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特征都有大陸性氣候顯著這一特點,造成的原因一樣嗎?

①亞洲地域遼闊,面積廣大,中部距海遙遠,大陸性特征顯著的原因是什么?

②北美洲的地形特點劃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廣闊的平原,東部低緩的高地,造成其大陸性特征顯著的原因又是什么?西部山脈、中部平原分別對來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氣有什么作用?

教師:最后我用一句歌訣來形容亞洲的自然環境:

山地多、高原大,亞洲地形雜;

中間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

大陸性、季風性,氣候最復雜。

【設計意圖】教師小結交由學生自己回顧,是對本節課的課堂學習的一種很好的反饋。用歌訣記憶增強學生的興趣,最后的課后延伸是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技能的鞏固。

【板書設計】

三、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亞洲地形和河流的概況,通過地形分布圖的判讀,總結出亞洲的地形特點;根據地形圖判讀,明確了亞洲的地形特征,明確了地形和河流之間的相互影響的關系,認識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北美洲與亞洲的維度位置有相似之處,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差異,請課后類比探究。

四、教后反思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圖,進行歸納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亞洲河流的流向時,首先讓學生讀圖,從圖中找出亞洲主要的河流,在圖中描出,并說出河流注入的海洋,進行歸類,從而歸納出亞洲河流的流向是從中部流向四周。學生自然就得出了“亞洲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的海洋”的結論。學生能夠體驗到地圖分析對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性。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2

一﹑自學質疑

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部分:國土遼闊,完成以下問題:

1.在亞歐大陸的北部,有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這就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俄羅斯。俄羅斯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地形比較平坦,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找出俄羅斯的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

二、交流展示

1.讀圖7.45,找出俄羅斯的緯度范圍和經度范圍,并找出俄羅斯周圍的大洋有哪些?

答:緯度范圍:50°N—70°N;經度范圍:20°E—180°E。

周圍的海洋:北臨北冰洋、西鄰大西洋、東臨太平洋。

2.再讀圖7.45“俄羅斯的地形圖”,完成以下幾個小題:

(1)找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

答:俄羅斯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地勢走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龍江,注入太平洋。

3.讀圖7.46“俄羅斯氣溫和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問題: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羅斯氣溫有什么變化規律?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律?

(3)俄羅斯大部分地區位于五帶中的哪一帶?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

(4)描述雅庫茨克的氣候特征。

三、互動探究

根據以下材料,聯系所學的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0年8月13日,俄羅斯海軍的中堅艦艇“庫爾斯克”號多功能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失事沉沒,全世界為之震驚,一年后的9月,俄羅斯開始了“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打撈工作。

材料二:亞歐分界的趣聞

第一個以烏拉爾山脈來劃分歐洲和亞洲的是俄國彼得大帝時期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瓦里塔季謝夫。烏拉爾山脈,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薩克斯坦草原,海拔2000米左右,是歐亞大陸上縱貫2000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標。塔季謝夫對烏拉爾山脈進行了長期的考察,發現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個地區的動植物有許多顯著區別。考察發現,發源于烏拉爾山脈的河流往兩個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馬河,另一面流向東方,注入鄂畢河,而且向西面和東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動物群有著極其明顯的區別,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魚,體呈紅色,如娃魚、茴魚。在東面河流中雖然他們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樣,如折樂魚、聶利瑪魚,但魚體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據烏拉爾山脈的位置和特點以及它的東西兩部分地區所在的各種不同特點,塔季謝夫提出,將烏拉爾山脈作為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比較合適的。他的這個看法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1)俄羅斯東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羅斯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內陸國,中國 是面積的鄰國。

(2)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有3/4位于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部分,但俄羅斯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請說明其原因。

答: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歐洲,全國的工業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歐洲。

(3)俄羅斯的地形以葉尼塞河為界,以東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為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它們以烏拉爾山脈為界。

四、精講點撥

1.俄羅斯由于緯度較高,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了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2.地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北部地區為寒帶氣候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3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西亞的自然地理環境,比如地形特征、氣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環境與當地農牧業生產的關系,以及當地發展節水農業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點和主要產油國。根據地圖,了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四、教學重點:

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點和主要產油國。

根據地圖,了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五、教學難點:

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六、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七、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板圖、班班通

八、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通過復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并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過復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并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講授新課:

以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征

指導學生讀圖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個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學生分別分析西亞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熱干旱的氣候

大部分為熱帶沙漠氣候,伊朗高原和小亞西亞半島中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阿拉伯半島的西南有小部分熱帶草原氣候。大部分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對于人、動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強調西亞地區大部分屬干旱地帶。

河流

找出西亞兩條的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這里是古代巴比倫文化的發源地,以此來增加趣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伊拉克戰爭引出1991年海灣戰爭,從而引出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世界石油寶庫

西亞石油的儲量、產量、輸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亞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51頁圖2-24西亞石油海上運輸路線

強調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線”。

閱讀“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閱讀材料,“西亞石油資源和生產特點”

三、作業:

目標檢測上的題

四、小結:

本課主要內容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東南亞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了解東南亞主要農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

(3)了解東南亞人口稠密、華人眾多的特點,了解華人、華僑在開發東南亞和支援我國經濟建設中做出的貢獻。

(4)了解東南亞的旅游資源和社會風貌。

技能目標

(1)會讀東南亞地形圖、馬六甲海峽圖,會利用地圖來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會用比較的方法來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樹立各國發展應該因地制宜的觀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世界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

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農作物及分布

教學難點

(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演示、討論、歸納等方法,制作多媒體。

課時:2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詩歌方式引入:讀陳毅贈緬甸友人的一首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這首詩所描述的就是與我們國家山水相連的東南亞。

[講授新課]

1.展示:圖9.1“東南亞在亞洲的位置”和9.2“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明確東南亞的范圍,主要國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1)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我國有時稱南海為南洋,故習慣上常把馬來群島稱為南洋群島。

(2)國家:共11國,其中東帝汶為新建的國家。教師指圖讓學生說出: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越南、老撾、緬甸);內陸國(老撾);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師指圖讓學生說出:緯度位置(10°S~25°N),這就決定了東南亞主要位于熱帶。

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比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于“十字路口”,這種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來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著名的馬六甲海峽。

展示:圖9.3“馬六甲海峽”,看圖后請大家思考: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從波斯灣進口石油,向西歐等國出口工業產品,都要途經該海峽,因此日本才會把馬六甲海峽稱為它的“海上生命線”。

承接,我們知道了東南亞的位置,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它的自然地理特點,先看地形

二、多山的地形

[讀圖]讀《東南亞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總的看地形有什么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略)教師指圖介紹主要地形的分布。[教師歸納]總的看東南亞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從中南半島看,(教師邊講邊繪中南半島山河示意圖,要求學生從圖上找出主要山脈及河流名稱)與我國西南部山水相連,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

[提問]這種山河大勢給當地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上游流經山區,地勢險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下游水流緩慢,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土質肥沃,灌溉便利,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提問]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上五個國家的首都,它們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這一帶為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稠密。)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板書)

[提問]指導學生讀《東南亞地形圖》后問馬來群島與中南半島相比較,地形有什么區別?(同樣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嶇,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看景觀圖]指導學生看課本“坦博臘火山大爆發”圖。

[提問]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提示學生參看《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圖》,并注意與日本比較。

[教師歸納]馬來群島與日本群島一樣,也是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不同的是,馬來群島處于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提問]火山爆發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另一方面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富多種元素,也會使當地的土壤肥沃。)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板書)

總的看東南亞的多山地形與其所在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不僅影響了東南亞的地形,也影響了東南亞的氣候,我們來分析一下本區氣候特征。

②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哪些地區?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①從地區看,馬來半島的南部及馬來群島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從國家看,印尼、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和菲律賓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這些國家和地區應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②從地區看,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的北部、菲律賓群島的北部,緯度相對較高,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從國家看,主要是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等國。

而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展示: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溫與降水量”,歸納出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然后,讀圖“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的天氣示意”,由學生說出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降水出現的時間(午后兩點左右),以加深學生對東南亞高溫多雨氣候的印象。

引導學生閱讀材料,東南亞有什么吸引人的旅游資源?請舉例說明。

分小組進行展示:

自然景觀:越南的下龍灣,原始的熱帶雨林。

名勝古跡:緬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

風土人情: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

多媒體展示東南亞豐富的旅游資源圖片,學生做小導游,展示自己搜集的東南亞資料,解說各景點。

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東南亞,感受到旅游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將地理事物聯系起來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同學們的理解能力。

在東南亞降水豐富著呢,大家覺得這里可以種植什么農作物呢?

(提問)東南亞為什么以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

(教師)對!由于這里水熱充足,人們在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的同時,也能培育生長于熱帶的經濟作物。請同學們看書,找出東南亞的更多的世界之最。

學生閱讀圖9.12“東南亞的物產分布”,找出東南亞的熱帶經濟作物。

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五、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

承接過渡: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之一,有5億人生活在東南亞,絕大多數屬黃種人,其中華人和華僑占了相當的比例,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學生閱讀材料“外籍華人與華僑”,了解華人和華僑的區別(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了解華人和華僑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國的廣東、福建漂洋過海,“下南洋”謀生的歷史。

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家的經濟建設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應當學習他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精神。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5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并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掌握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征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于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于東南亞的范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并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并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后,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后,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于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么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后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6

【教學目標】

1.能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2.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3.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教學重點】

1.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領域。

2.聯合國的宗旨和組成。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辯論法

【教學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代表聯合國安理會、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官員,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由學生推選一們聯合國秘書長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

2.學生預習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時期有關經貿磨擦方面和地區沖突方面的信息資料以及中國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資料。(教師可具體指定內容,以免學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級別整理好資料,并理好發言稿,推選代表發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教師(直接引入新課):這節課請同學們自己組織召開兩個國際會議,討論國際間的合作問題(同時板書:國際合作),主要是討論解決巴以沖突問題的中國的入世問題。教師作為安南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的秘書參加這兩次會議。會議前,我將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情況向同學們作一下簡介,以備大家對討論中國入世問題的理解:世貿組織是……下面先請同學們推選的“安南秘書長”先生主持會議。

學生“安南”按會議程序主持會議(教師坐在該生旁邊指點會議如何進行)。

(一)“安南”宣布大會開幕,并發表講話:我宣布此次大會現在開幕,女士們、先生們,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發展。現在世界……,巴以沖突不斷升級,引起了世界各國的不安和普遍關注,我現將巴以沖突問題提交大會審議,請大家討論研究解決。

(二)巴以雙方及安理會會員國代表討論,然后代表發言。(教師應提示各方代表:要從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討論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得出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應表明以軍撤不撤軍,如何撤軍?巴方要求以方應怎樣做,提請大會裁決。)

學生:巴方代表發言,主題是闡述請聯合國干預以方并對其實施制裁的理由(列舉以方的行為,如對巴方造成的人員傷亡,房屋毀壞等損失情況。)

學生:以方代表發言,闡述打擊巴方的原因。

學生:其他國家代表發言,闡述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如學生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教師應加以引導以體現合作的精神,估計多數代表發言的觀點可能是:以方應立即撤軍,以土地換和平……)

(三)“安南”從代表們的發言中選擇合理的解決措施,就此提請大會審議通過并宣布照此安理會決議執行。

教師:小結,同時建議舉行第二個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大會。同學們組織的聯合國安理會開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準備召開這節課的第二個會議,討論審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會前大家先看教材圖5。9,讓學生從中獲得國際社會需要合作的一些啟示,然后提示學生。1)中國的代表:圍繞為什么要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其他國家有什么好處,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國際社會的承諾這幾方面思考討論,如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就是一種承諾。2)其他國家的代表:圍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同世界很多國家先后經歷長達二十來年的艱苦談判歷程:中國入世后對世界各國有什么好外這兩方面去討論思考自己的觀點,以便大會對中國入世問題進行表決。講座兩分鐘后教師建議第二個活動開始。

學生:“總干事”主持會議

(一)“總干事”宣布會議開始,并請中方代表首先發言。

學生:中方代表根據老師的提示作陳述性發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補充發言)

(二)“總干事”發言闡述其本人對中方過去工作的看法(看法應是積極的、有利和),并提議世貿組織成員國舉手表決。

學生:世貿組織各成員國舉手表決:一致通過(基于兩個因素獲得這個結論:大家是中國人,學生的童心會偏向自己的國家:教師前面的引導)(師生共同鼓掌歡慶)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完成后面的板書提綱。這節課的兩個會議大家組織得很好,很成功。那么大家在這兩個會議獲得了些什么體會呢?同學們思考一下再發言。靈活處理學生答案,學生可能的回答——國際合作非常重要(板書)。中國入世說明中國需要同國際社會合作,國際社會也需要同中國合作。中國需要合作,世界各國都需要合作。課后請大家完成教材P94A、B圖,并思考現在國際合作中存在著什么現象。再問:這兩個會議體現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國際合作?學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經濟方面(板書)。那么,同學們根據平常的體會,國際間還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合作,請舉例。學生思考回答——中國人穿西裝、吃西餐是服裝、飲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結果,航海家麥哲倫使用的指南針是科學技術合作交流的結果(板書)。大家再想一想:本節課的議都體現了聯合國這一重大國際組織的作用,對嗎?學生異口同聲——不對,只有安理會會議表明了聯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板書:聯合國的作用)。除了聯合國這個組織,大家還知道哪些國際組織(板書:其他國際組織)?知道——非統組織、歐盟……

結束語:這節課,我非常感謝同學們的合作!

板書設計

國際合作

1、很重要:

2、主要領域:政治、經濟、文化……

3、聯合國的作用:

4、其他國際組織:

教學反思:

由于內容簡單,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很好掌握,教學效果良好。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7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

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征,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咸海以及亞歐人口問題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理念教育。

四、重點、難點:

亞洲、歐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請說說你了解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

(二)、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是資本主義工業化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還曾經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這個地區的旅游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的各國游客。這就是歐洲(通過簡單介紹引起學生興趣。)

板書課題:第四節歐洲西部

(三)、講授新課

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部,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輪廓、范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意大利——羅馬荷蘭——阿姆斯特丹挪威、瑞典、芬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瑞士、希臘、梵蒂岡、摩納哥、圣馬力諾、列支敦士登、馬耳他、安道爾四.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及分布特點。了解歐洲各國。

南北兩側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氣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四)總結:

利用地圖簡單總結。

(五)作業:

利用填充圖冊15頁,目標檢測上的題目作為練習

板書設計

歐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輪廓范圍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氣候特征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8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特別是以《地理課程標準(20__年版)》為依據,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備課質量,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學生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個個爭上進。但班級重組后教學成績差距較大,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本學期教學總目標:

本年度教學以中國地理為主,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主要是學習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經濟

與文化。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主要學習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介紹了我國的領土情況、行政區域的劃分、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國自然環境。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和自然災害,介紹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分布、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與文化:重點介紹了中國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及繁榮地方特色文化。

四、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宏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開設校本課程,教育學生熱愛家鄉,建設美好的家園。

5、以課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導教學。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

6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整合而成的系統,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

7、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勤于鉆研、辛勤勞動,精于業務、精備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嚴格要求、嚴把關口;勇于改革、勇于創新,來夯實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嚴、實、精、活”的教風帶動“勤、實、悟、活”的學風。

8、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9

教材分析

《東南亞》一節教材,介紹了東南亞地理中具有突出特點的一些內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等。教材利用“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的國家”、“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幾幅圖和對應的活動,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的國家,特別突出了東南亞處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眾多地處熱帶的臨海國和島國,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進而影響到東南亞的農業生產類型和農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紹了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熱帶氣候特點的基礎上,突出體現了東南亞農業生產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教材在介紹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后,聯系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條件和因素,歸納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教材介紹了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為東南亞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東南亞眾多沿海國家風景秀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對七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容易,尤其是農村學生,見識較少,對東南亞的位置的優越性、氣候的分布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來引導學生漫游東南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農作物及分布;了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達的旅游業。

2.能力目標:學習搜集資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

3.情感價值目標:培養尊重不同地區文化和傳統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濟建設和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學過程

師曰:關于我們的近鄰東南亞地區,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上網查資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現在很多同學已躍躍欲試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我們就把這次學習當做是一次東南亞旅行,依次請各組代表來當向導,帶領我們了解東南亞的地理環境,領略東南亞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說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內容;在屏幕前據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理解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

師適當補充。

2.氣候與農業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說明:東南亞地區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屬于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布區;對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3)導游: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查閱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文字說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經山區,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業區;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師曰:我請大家欣賞陳毅元帥的一首詩《贈緬甸友人》,從詩中我們可以了解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鄰邦關系。

(3)組間互動: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31活動內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內、金邊、萬象、曼谷、仰光分別位于哪條河流的沿岸,分別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4)組織討論教材P32活動內容2。

4.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

(2)教師介紹。

(3)演示文稿:圖“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曼谷佛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等圖片及當地民俗風情的內容加以講解)。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0

一、__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地區的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并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運用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

課標解讀:

1、運用地圖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范圍和首都。記住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

2、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并記住澳大利亞氣候特征及其分布特點。

3、知道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并運用資料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獨特性及其成因。

4、記住澳大利亞地形的主要特點、主要地形區和河流。

5、了解澳大利亞的經濟特點,記住其主要出口的農礦產品。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6、運用地圖,記住澳大利亞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重點:

(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特點;

(3)__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難點:__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與農牧業、工礦業發展的關系。

二、__過程與方法

學習主題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看以下圖片,回答問題:

(1)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的有__等。

(2)登上澳大利亞國徽的是:__和__。

2、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__(國家)、

B__(國家)、

C__島、

D__洲、

E__洋、

F__洋。

(2)圖中紅色粗線為__緯線,這說明A國位于__半球。

(3)從圖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大陸上有__個國家,國名是__。

(4)A國領土包括__大陸、__阿__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

3、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其中有9000種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占植物總數的75%;有鳥類650種,450種是特有的,占鳥類總數的69%。全球有袋類動物150種,南美洲只有幾種,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在今天看來,他們雖然顯得有些原始,但是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亞也因此被譽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這段文字說明,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數量和種類__。

(2)澳大利亞被譽為__。

(3)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①位置(聯系大陸漂移學說);

②自然條件(對比南極大陸)__。

學習主題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澳大利亞的養羊業

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亞沒有羊。18世紀后期,歐洲的殖民者隨船帶到澳大利亞29只綿羊。由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適于綿羊的生長和繁殖,綿羊的數量迅速增加。歐洲殖民者看到了養羊業的大好前景,隨后又從西班牙引進了美利奴羊。經過不斷選種改良,培育成產毛量高、毛質細長柔軟的美利奴新種細毛羊。現在,澳大利亞的綿羊大部分是這種羊。

(1)這段文字說明,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羊的數量多的原因是__自然__條件和人為因素:__挑選優良品種__等,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

(2)自然條件一般包括__地形、氣候、水文、__等因素。

2、讀澳大利亞地形圖,回答:

(1)澳大利亞大陸地勢__,地形大致可分為西部__、

中部__、東部__。

(2)中部地勢最低處有湖面海拔為—16米的__湖。還有地下水豐富的__盆地,在低處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__井,但井水鹽度高,不宜作灌溉用水,可作牲畜飲水。

(3)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__(山脈)。

(4)全國最大的河流__河,從大分水嶺西側發源,向__注入__洋。

(5)在東北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__。

(6)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與地形的關系:

①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區,是低矮__的和大面積的__(地形),__豐富,有優良的牧草,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因此適合露天圍欄放牧,所以這些農牧業區為__帶和__帶;

②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__(地形)地區,既適合牧羊,又適合發展耕作業,而且二者在時間上不會發生沖突,所以發展混合農業——__帶和__帶。

3、關于澳大利亞,讀下圖回答:

(1)判斷下列各圖所表示的氣候類型,寫在圖下橫線上,并將其代表字母填到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的相應位置

(2)這里氣候具有__半環狀__分布特點。

(3)__緯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大部分位于__帶和__帶,南部一小部分位于__帶(填溫度帶)

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4)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氣候的關系:

①中、北、西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和熱帶草原氣候區,氣候__干燥__,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農牧業生產方式為__粗放_式畜牧業;

②東南部為夏季__高溫多雨__,冬季__溫和濕潤__的__溫帶海洋性__氣候和__亞熱帶濕潤__氣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__溫和濕潤__,夏季__高溫干燥__的__地中海__氣候,既適宜發展畜牧業,也適宜耕作業,農業生產方式為__混合__式農牧業。

(5)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他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養羊業地區差異大的自然原因是:

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平坦。而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對于其他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只處于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這里。其他地區大多屬于半干旱區,實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場實行粗放的放牧飼養,低投入低產出。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陜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十一課《競爭與合作》,它分為“競爭合作謀發展”和“提高競爭意識,培養合作品質”兩目。第一目主要說明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競爭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競爭。第二目主要說明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競爭意識和合作品質,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競爭培養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好品質。現在我來說的是第一目“競爭合作謀發展”的第一、二環節內容。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介紹“我是怎樣設計這一課時教學的”,以及“為什么這樣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回歸生活的基本理念,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樹立競爭與合作意識。

2、能力方面:培養辨證地認識競爭的能力。

3、知識方面:知道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懂得競爭既有積極作用,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競爭

二、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1、教材資源:陜版教材注重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基礎,列舉的例子也多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使用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在教學中是很有效的。

2、學生資源:學生的日常活動、游戲、興趣、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差異性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

3、教師資源:

教師本身也是很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多閱讀多瀏覽相關知識,并以故事或新聞播報的形式講給學生聽,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活”起來,同時也能營造了師生平等、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教法學法

1、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教學過程以教師創新情景、設置問題、師生共同探究作為基本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營造民主、開放、活兒不亂、嚴而有度的教學空間。

2、角色體驗法:

通過教材提供的圖片等情景,讓學生深入其中,使他們在不同的角色中去體會競爭與合作的重要性,它是誰也回避不了,誰也不能回避。

3、課內合作探究法

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當遇到競爭時,要學會合作知道競爭的重要性。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親近社會、明辨是非、做正值的人方能適應社會。下面,請大家想一想,中國女排的奪冠是競爭的結果還是合作的結果?還是其它的原因?(學生回答)通過師生討論得出:中國女排的奪冠是競爭和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她們在競爭中相互合作,同時在合作中展開與他國的競爭,因此她們的勝利正是競爭與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競爭與合作,請學生朗讀教材28頁的導語,師板書第十一課課題。

其實,競爭與合作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忙碌在大千世界,我們每個人既離不開競爭,也離不開合作,這就是本堂課將要學習探討的內容。學生朗讀引言師板書第一目的課題:競爭合作謀發展(上)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兩個問題自學本目的第一環節并填寫教材的相關內容。

(師板書)①為什么說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

②競爭與合作表現在哪些方面?

(過渡)我們可以看到:競爭與合作都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它們廣泛地存在于個人、團體和國家之間。那么我們應當怎樣看待社會生活中的競爭與合作呢?

2、下面我們共同學習本目第二環節內容

師板書問題:怎樣正確認識競爭?

先看一篇《鲇魚效應》的故事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不能活著上岸,因而價錢較低,后來人們發現,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于是在魚槽里同時放進鲇魚,捕撈的沙丁魚在鲇魚覓食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游動,這就激發了其體內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聽了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何啟示呢?

沙丁魚面對你死我活的激烈競爭時,拼命地游動激發了體內的活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從而活著上岸。這就說明競爭能激發一個人內在的潛能。師板書第一點知識

a、競爭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

3、生自學教材第二環節第二個問題得出(師板書)

b、競爭也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4、共同學習第二環節第三個問題競爭既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又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生自學教材上膽小的琳琳因學習壓力大而產生癔癥的例子中得出:面對學習壓力,我們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學習中的`每次考試既不能過渡緊張,也不能放棄,而要正確客觀的看待競爭。

5、填寫教材32頁上你的建議欄目。

(三)本課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誰也不能回避,誰也回避不了。同時,我們還懂得了競爭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發揮自己的潛能,正確客觀的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

(四)作業:

1、為什么說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

2、競爭與合作表現在哪些方面?

3、怎樣正確地對待競爭?

五、板書設計

(一)競爭與合作是①不同個人間的競爭與合作如學習中、招聘中

1競爭社會生活中必然②不同集體間的競爭與合作如班級間企業間、

第十一課合作存在的現象③不同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如各國間的經濟文競爭與合作謀發化等

展①競爭能激發一個人的潛力如同學間的學習體育項目的比賽等

(二)正確認識競爭②競爭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如企業間、國家間

③競爭既能產生積極作用又能產生負面影響如學

習壓力過大P31

六、【】:

本節課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立足于學生的活動過程、引導思考、理解知識、形成能力。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過程,切身體驗到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誰也不能回避,誰也回避不了。同時,我們還懂得了競爭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發揮自己的潛能,正確客觀的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2

教學目標

1.據圖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圍。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圍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你對非洲有哪些認識呢?

找出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字眼(黑人、沙漠、貧窮、饑餓、落后、熱帶草原、長頸鹿、斑馬、獅子、熱帶雨林)

今天,我們就學習: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新課講解:

(一)、黑種人的故鄉

1、位置范圍:

出示PPT,學生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

學生從書中找出該區的海陸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太平洋、西瀕大西洋。)

出示PPT,總結該區的緯度位置。(赤道穿過中部,南北回歸線之間 )

問:處于什么溫度帶?

2、氣候

出示非洲氣候圖的PPT,問: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出示PPT,復習三種氣候的特點。展示熱帶草原的動物。

3、國家:

學生看書,或看PPT,非洲有哪些國家?有多少個國家?按大小,找出前五的國家。

4、地形:

出示PPT:問:

撒哈拉以南非洲什么地形最廣?

出示主要地形區:

高原: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非高原。

盆地:剛果盆地(指出世界最大的盆地)。

沙漠:撒哈拉沙漠(指出世界最大的沙漠)

裂谷:東非大裂谷。

出示“東非大裂谷“的PPT,指出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大的裂谷。被稱為地球的傷疤。處于板塊交接處(撕裂狀態,以后會形成新的海洋)

出示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峰,雖然離赤道近,處于熱帶,但是山頂積雪。(原因是什么?熱帶降水多,海拔高,溫度低,降雪量大于融化量)。

5、河流:

出示PPT,指出非洲主要的河流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爾河、贊比亞河。

指出尼羅河長度660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

6、人種:

三大人種,什么人種最多?黑種人占多少?(8.5%)黑種人是三大人種中最少的人種,以我們的眼光來看,是長得比較難看的人種。人類的生存要適應自然,而非美丑的需要。

人的膚色、鼻形等體質特征不是隨機形成的,而是要是由于對氣候的適應而產生的。造成膚色差異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膚區域中黑色素的數量。黑色素多的皮膚顯黑色,中等的顯黃色,很少的顯淺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的能力。可使皮膚不至因過多的紫外線照射而受損害。相反,白種人原先生活在北歐,那里陽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強烈,陽光中的紫外線不會危害身體,因而北歐白人皮膚里的色素極少。

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熱帶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寬闊的。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鼻子的溫暖濕潤空氣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緯度的白人有較長而突的鼻子,可以幫助暖化和濕潤進入肺部的空氣。

黑種人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區90%以上是黑色人種,因此,該區也被稱為黑非洲。

黑色人種、體育素質好。能跑,美國的NBA,多數是黑人。還有許多足球運動員。除此之外,黑種人,具有深厚的藝術天賦。比如:雕刻、繪畫、舞蹈、音樂。

活動:

P62頁

課后小結

撒哈接以南非洲這一部分教學,自然地理,氣候環境,人口,多傾注一些。國家、地形方面可以少花些時間。

課后習題

1、這里生活著許多野生動物,羚羊在奔跑,鴕鳥在散步,大象在戲水,長頸鹿伸著長長的脖子吃樹上的嫩葉,還有成群的斑馬、兇猛的獅子。這種景觀最可能出現在:(  )

A、熱帶沙漠地區 B、熱帶草原地區C、溫帶荒漠地區 D、溫帶草原地區

2、世界上黑人的故鄉在 ( )

A、北非 B、北美 C、歐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高原山地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2、通過閱讀地圖,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能夠正確的區分天氣與氣候的概念,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思想觀念,同時樹立人地協調的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別,學會閱讀簡單的衛星云圖和天氣預報圖。

【難點】

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別。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生活實例導入。通過提問學生“今天你們覺得外面怎么樣?陰?晴?冷?暖?這些都是描寫哪些方面的知識?”并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常說的天氣與氣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它們有區別嗎?”導入新課。

環節二:講授新課

1、天氣和氣候

結合教材,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教師講解補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練一練】下列詞語哪些描述的是天氣,哪些描述的是氣候?

“風和日麗”—天氣、“四季如春”—氣候、“東邊日出西邊雨”—天氣

2、天氣預報和常見天氣符號

【過渡】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知道每天的天氣狀況呢?(多媒體播放收看天氣預報)

【問題】

(1)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呢?

(2)衛星云圖上的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

(3)在天氣預報圖上怎樣識別天氣情況呢?

【學生活動】

(1)看衛星云圖。

(2)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

(3)根據天氣符號識別天氣情況。

【教師活動】投影“常見天氣符號”圖,指導學生逐一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學生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憶天氣符號的比賽,看哪一組記得又對又快。

(2)選擇幾個天氣符號,看誰畫得好。

【教師活動】展示“沙塵暴”、“風”的符號。

【提問】

(1)結合“沙塵暴”的符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為什么經常發生沙塵暴?應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識別不同的風呢?

【學生活動】

(1)干旱、風力大、植被稀疏;防風固沙。

(2)第一,風桿、風尾、風旗。第二,風向的判斷。第三,風級的表示方法。

環節三:鞏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充當播報員,發布天氣預報。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

【作業】

思考問題:氣候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我們和氣候變暖有關系嗎?如何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4

教學目標:

通過地圖及圖片資料的閱讀與分析,能夠解釋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糧食生產及其工業發展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重點:

水旱災害頻繁、自給自余的糧食生產,發展中的工業

教學難點:

印度降水變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資源和工業的分布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的特點

二、自學質疑:

1、自主學習課文:讀圖6.10和7.38,思考討論:

A.印度屬于?

B.印度的氣候特點是?

C.與東南亞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月份。

三、交流展示

1、組內板演并講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評價

四、精講點撥:

A.出示圖7.39和圖7.40,引導學生學習分析圖

師述:印度6~~9月是雨季,10月~~次年5月是旱季,這兩個時段的風向是什么?

B.準確判斷,然后將A~~F填入下表:

A.來得早B.來得晚C.退得早D.退得晚E.風力不足F.風力強盛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五、互動探索:

1、分組討論:印度政府為什么十分重視糧食生產?

2、讀圖7.41和7.42,說出印度水稻、小麥的分布與降水量和地形的分布關系。

3、各組展示交流,教師點評

六、出示圖7.43,分組討論,印度礦產、棉花、黃麻等資源的分布情況及原因。

七、遷移應用:指導完成課課練27頁30題。

八、隨堂檢測:

1、印度夏季盛行風,冬季盛行風,給印度帶來大量降水的是風。

2、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等,它們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東北部,儲量豐富。

3、印度產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4、印度糧食能夠自給自余,還要歸功于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

5、印度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的工業部門是。

6、印度鋼鐵工業、棉紡織工業、麻紡織工業的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是。

九、反思:

這節課我學會了

還需要掌握的內容是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5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知道國界的劃分、意義和領土的含義。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政治地圖》,能夠在地圖上查找世界上主要的國家。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國家不分大小,地位應當平等。領土、國界爭端等問題,和平談判是最佳解決方式,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2.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不允許別國侵犯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責任,堅決維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信念。

教學重點:

國家不分大小,地位應當平等,堅決維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霸權主義。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初步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分辨國際是非的能力。

2.領土的概念及邊界的糾紛。

教學方法:

讀圖、討論、說理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相關的材料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同學們,20世紀80年代以后,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國際間的交往與合作日益頻繁。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個國家?如何辨別國際社會的曲折是非,加強國際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探討這些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6頁.

講述: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世界上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下面讓我們分小組根據材料討論問題:

材料①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總面積達1707萬平方千米,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八分之一。歐洲的摩納哥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梵蒂岡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總面積只有0.44平方千米,還不到10個標準足球場大。

材料②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總人口達13億之多,世界上平均5人里面就有1個中國人,人口在40萬以下的的“袖珍國”有20多個,像梵蒂岡人口只有1千多人。

材料③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以私有制為主,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為主,目前是私有制、股份制等多種所有制并存。

材料④ __年《國際統計年鑒》顯示:人均國民總收入美國達到37870美元,巴西達到2720美元,而埃塞俄比亞只有110美元。(世界平均:5510美元)

材料⑤ 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單邊主義惡性膨漲,惟我獨霸。特別是不顧國內外的廣泛反對,不惜違背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野心勃勃地企圖通過占領伊拉克,改造阿拉伯世界,控制中東戰略要地和石油資源,讓美國的民主在此扎根,強化自己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建立美國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

材料⑥ 在1955年印度尼西亞首都召開的第一次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上,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自始至終倡導貫徹中國政府確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與會的贊同,為指導國際關系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組活動1] 根據上述材料,結合自己的見解和認識,討論下列問題(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全班同學展開爭論,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①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有哪些明顯的差異?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國家之間的差異的?

②對世界上仍存在“以強欺弱”、“以大欺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現象,大家有什么看法?

③你認為各個國家之間應當本著什么樣的原則去交往,去發展,維護和創造世界的和平呢?

[教師總結] 國家不論面積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有何不同,地位應當是平等的。美國對伊開戰,遭到了盟國的反對,這是世界各地反戰的最好證明。我國一貫倡導和主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逐漸成為指導世界政治、經濟諸多領域的國際關系準則。我們相信,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是任何人和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不過伊拉克戰爭再次告誡人們,和平之路是曲折的,世界的未來是光明的。

[教師承轉] 你知道世界上面積位于前6位的國家嗎?,它們分別位于哪些大洲?

能否舉出一些面積較小的國家?

[學生活動] 識記面積占前6位的國家,并找出其所在的大洲。

[教師承轉]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人口較多?

[學生活動] 識記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并找出其所在的大洲。

[學生活動] 在圖上找出格陵蘭島以及觀察太平洋的一些島嶼名稱下邊用括號括有“丹”“美”“法”等,并閱讀課文p87第2自然段,讓學生知道,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或屬地這些地方不能稱為國家,叫“地區”。

[教師過渡] 縱觀當今國際形勢是總體緩和、局部緊張,這些局部的動蕩、戰爭引發因素是諸多的,但國界和領土的爭端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國界?什么是領土?它們對一個主權國家又意味著什么呢?

[課堂提問]1.什么是國界?2.國界是如何劃分的?3.國界劃分的依據是什么?4.什么是領土?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87活動2,讓學生了解國界都是通過國家之間的談判,人為劃定的。人為劃分國界的依據很多。有些國家以自然的山脈、河流和湖泊為界,有些國家以經緯線為界,還有一些國家根據歷史、語言、宗教等劃定國界。

[學生活動]1.讀圖并依次總結國界劃分的依據,完成課本a、b、c。

2.讀一讀:有關領土的知識

電腦展示閱讀材料,列舉國際社會中解決國界和領土糾紛的正反案例。

材料1、1980至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為爭奪邊界、領土及海灣霸權,進行了一場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共造成兩國53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千億美元。兩國的綜合國力受到很大的削減,結果“兩敗俱傷”。

材料2、20世紀60年代后我國先后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與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越南簽定了邊界條約,解決了相當一部分歷史遺留問題,加深了鄰國間的了解,增進了與鄰國間的友誼。

[分組活動2]如何解決邊界和領土糾紛問題?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得出結論:“和平談判”是解決邊界領土糾紛的最佳方式。

[教師總結]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都主張用和平談判的方式,協商解決邊界和領土糾紛,反對用武力和強權政治單方面改變國界,侵犯別國領土。我國提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必將成為國家間交往,處理國際糾紛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法則.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6

教學目標: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2、理解單一產品經濟形成的原因。

重點和難點:

1、在地圖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圍,讀圖了解該地區的地理位置的特點。2、利用各方面的資料綜合評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對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的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的情況。3、在收集、運用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和傳統。

教學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自制)

教學設計:

本節課力求讓學生對所學的區域有較強的親近感,盡量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主動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導入]出示一張“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問]首先請同學們端詳一下這個小朋友和我們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學生]膚色黝黑、頭發卷曲、嘴唇較厚、體毛很少等。

[教師]之所以我們和這個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是因為我們屬于黃色人種,而他們屬于黑色人種。他們的家在哪?他們的生活環境怎么樣?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他們的故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書]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顯示]地圖“非洲大陸輪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與北非分界線”。

[講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問]請作圖標出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分別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維度位置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填圖]赤道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歸線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歸線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

[提問]請在板圖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個半島、一個大島、一個海灣,說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線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填圖]一個半島是索馬里半島、一個大島是馬拉加斯加島、一個海灣是幾內亞灣。

[提問]請在板圖中注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剛果盆地,說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點。

[學生填圖]在板圖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剛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

[教師提示]參照圖6.12“非洲的氣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以熱帶氣候類型為主;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半球對稱分布。

[提問]不同的氣候條件下,自然景觀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別給出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的景觀圖,從景觀圖中可觀察出當地氣候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討論

[學生]熱帶雨林氣候中年高溫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熱帶草原氣候分為明顯的干季和濕季,因而草在濕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廣布。

[承轉]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積的熱帶草原分布,而且,我們從熱帶草原的景觀圖中看到,還有很多野生動物和我們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上課前已經收集了一些關于非洲熱帶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動物的資料,下面請他們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如果學生收集有關資料有困難,可由教師將事先收集的資料,上課前請某一學習小組的同學先熟悉準備,上課時,先介紹大家。)

[學生]分別介紹斑馬、角馬、長頸鹿、獅子等野生動物。

[提問]大家不難發現大部分生活在熱帶草原的野生動物都善于奔跑。請大家討論一下,野生動物的特點與他們生活的環境的氣候特點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

[學生]熱帶草原氣候分為明顯的干季和濕季,因而,野生動物只有奔跑能力強才能在干季時遷徙到熱帶雨林邊緣水草肥美的地方繼續生存。

[提問]除了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外,根據上面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個小朋友的家鄉還有哪些資源會十分豐富?

[學生]討論

[學生]水能、熱帶經濟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礦產(黃金、金剛石、銅、鈾等)

[承轉]這塊富饒的土地,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和我們國家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燦爛的文化。(課前請同學先收集一些相關資料,課上請他們來介紹。如果學生收集有關資料有困難,可由教師將事先收集的資料,上課前請某一學習小組的同學先熟悉準備,上課時,介紹給大家。

[介紹]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編織文化進行介紹。

[提問]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與我們的有很大差別(出示亞洲和非洲雕塑圖片),這些差別與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課下討論,和美術老師交換意見。

[提問]上面我們小朋友的故鄉有了初步了解,這是一塊什么樣的土地?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

[學生]美麗、富饒、神奇.....

第二課時

[導入]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我們的小朋友美麗富饒的家鄉,他們那里豐富的物產正源源不斷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國家出口商品占出口總額的百分比圖。問:大家發現這些國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點?

[小結]依賴某一種或某幾種初級產品生產的經濟稱為“單一商品經濟”。輔導讀圖8。31“本區某些國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國出口商品總額的百分比(1998年)”

[學生]以某種商品出口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級產品。

[板書]單一商品經濟

[講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產的礦產、木材、經濟作物都是工業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國家工業落后,許多工業制造品要從國外進口。這樣的單一商品經濟,在世界貿易中會受到哪些影響?以教材上給出的加納為例。請在小組內模擬加納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外貿交易,注意交易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教師給每個學習小組下發工作資料,并參加討論)

[活動]模擬加納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外貿貿易。學習小組內的3—4人代表其他國家;學習小組內的1—2人代表加納。

[教師]請各小組匯報一下在模擬加納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外貿貿易中出現的問題。

[學生]各小組匯報(略)

[引申]這些問題說明像加納這樣的單一經濟對自身的經濟發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

[講述]在這種不平等貿易中,要賣的是低價賣,要買的是高價買,就在這樣的買賣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財富在不斷流失,這是殖民者長期掠奪本區資源的惡果。

[討論](略)

[提問]這樣下去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發展十分不利,請大家幫我們的非洲朋友想想辦法。

[學生]發展本區的民族工業,減少對工業品的進口;聯合、團結、協作,發揮本區的資源優勢,形成OPC一樣的資源輸出組織,保障各國的基本利益;改變農業生產結構,推廣新品種的種植,解決糧食問題。

[小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國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識到發展的危機,并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們同學想到一塊兒去了,而且成為本區發展比較快的國家。

[承轉]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國家積重難返,貧困像惡魔一樣籠罩著他們的生活。據世界銀行統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貧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長率卻是全世界最高的,看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貧困加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區自身造成的。

[板書]人口、資源、環境

[提問]請大家把非洲發展中的上述環節填入圖中。

[引導]人口、糧食、環境三個問題形成一個怪圈,而使非洲經濟難以發展,人民生活更難以擺脫日益加劇的貧困。請大家再次發揮我們的集體智慧,看看有哪些辦法可以促進本區的發展,擺脫貧困。

[討論]每個小組把提出的建議作提綱紀錄。

[引申]請把你們小組的建議,按最重要(1條)、次要(2條)、一般重要(3條),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塊中,并思考理由。

[學生]討論(略)

[小結]看來大家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會更好。板書設計:

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況

1、位置范圍和組成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以高原為主

3、氣候熱帶氣候類型為主熱帶雨林終年高溫多雨,植被茂盛(剛果盆地、幾內亞灣)熱帶草原干季草原枯萎濕季草原茂盛熱帶沙漠終年炎熱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廣布

4、人口與人種主要以黑種人為主分布文化

二、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什么叫單一商品經濟?

后果

解決方法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7

【課題】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天氣

【課型】新授課

【課標要求】

●區分“天氣”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初步認識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天氣現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學會根據提供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的重要性分析,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逐步養成關心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教學模式】

目標導學

【教學方法】

講授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氣與生活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包括天氣與生活、看圖識天氣、讓天空更藍三部分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如何描述天氣、常用的天氣符號,簡單分析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后面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的氣候類型、影響天氣的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初一學生位于認知發展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具備一定依賴于具體事物或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感受著天氣的變化及天氣對其生活的影響,亦在小學階段通過其他學科了解到一些天氣諺語。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講授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考慮到地理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

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聯系實際生產、生活,設計多處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課件。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問題,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依據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體驗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書設計】

簡單天氣符號、衛星云圖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與區別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8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3、4、5、8四個班級的地理教學任務。為了圓滿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學期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地理學習,對地理學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學案的使用也形成習慣,對本學期的教學會有所幫助。相對于七年級上冊而言,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下冊地理時要輕松許多。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學習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為七年級下冊地理相對于七年級上冊而言,難度要小了許多,內容上也更具體、更直觀,便于記憶和理解。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和生活體驗,同時還有課外閱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七年級下冊主要包括五章內容,分別為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八章《東半球其它的國家和地區》、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第十章《極地地區》。

本期教學任務和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各章節的教授,達到以下目標:

1、使學生知道世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

2、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3、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四、具體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自己、備課標。尤其要深刻理解課標,吃透課標。其次,關注課堂教學中每位學生的表現。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情感。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礎知識的儲備,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如學會讀圖、填圖。注重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并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3、深入研究學案教學的特點,認真編寫學案和教案,把握學案教學的整個流程,充分發揮學案教學的優勢。

4、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后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5、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輔導,提高整體地理學習質量。

6、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在教學在采取精講多練的方法、教師作適當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教師再進行總結、要課文、圖像作業有機結合,激發學習興趣、幫助理解記憶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歸納、記憶等能力、并及時強化鞏固、懂得應用,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學科的有用性。

9、指導學生開展地理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10、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1、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讀圖分析能力和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掌握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難點: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效益。首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自己、備課標。尤其要深刻理解課標,吃透課標。其次,注重課堂教學的分層次,關注課堂教學中每位學生的表現。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情感。再次是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如:辯論賽、課堂小討論、知識趣味競猜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

2、要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礎知識的儲備,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如學會讀圖、填圖。注重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學法指導,充分利用網絡,不斷拓寬知識面。

4、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校本資源,開展一些活動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加強與各科任教師及班主任的溝通與合作,教師形成合力。

5、深入了解學生,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做好后進生的輔導與轉化。

6、繼續鞏固和提高已取得的區、市級的立項成果。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斷豐富地理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做好地理特長生的輔導工作。

7、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環境保護意識、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

目標要求

通過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讀圖、繪圖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國家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征、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了解。初步學會運用學過的地形、氣候等知識要素分析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認識分析世界個區域的人口、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認識到應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19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學年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地理知識。但有些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重視不夠、學習習慣不好,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水平參差不齊

二、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為詳盡的了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七單元我們所在的大洲

第八單元各具特色的地區

第九單元不同發展類型的國家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制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后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課時安排

第1--4周第七單元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

第5--10周第八單元各具特色的地區

第11--17周第九單元不同發展類型的國家

第18周----復習

七年級地理教案模版篇20

【學習目標】

1、知道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國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及旅游資源的分類。

3、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記住地理知識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4、增強學生保護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1、我國的民俗。2、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

【教學難點】我國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與該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方法】:講授式、讀圖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課件學案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談談旅游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展示圖片

[轉承]我國疆域遼闊、地域差異明顯,各地區、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板書)

二、民俗與環境

1、[自主學習]結合學案問題提示,認真預習教材P92-94頁內容,仔細研讀教科書。

2、【解釋】民俗即民間風俗。

3、活動:閱讀“地方美食圖”、“中國民居圖”、“中國民族服飾圖”和有關資料,體會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飲食、民居、服飾的地方特色。

4、[講述]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各個民族,由于地理環境、歷史差異、風俗習慣不同,飲食文化、建筑藝術、節日慶典、衣著禮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5、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分別從食、住、衣、行、節日慶典等方面探究各地民俗差異。

(1)食:學生讀【知識之窗】了解我國的八大菜系課件展示地方美食圖片

【學生活動】課本P92活動、P93活動1、2。

(2)住: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展示圖片中國民居【學生活動】課本P94活動1

(3)衣:服飾的產生和服飾民俗的形成和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以及各民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展示圖片中國民族服飾

【學生活動】課本P94活動2

(4)行:學生交流南方與北方的交通差異

(5)節日慶典(視頻播放)

6、拓展練習:

三、旅游與文化

(1)旅游業及其意義(播放視頻)。

(2)我國旅游資源的分類.

(3)世界遺產的分類方法以及分類,找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等景點,并完成P96活動1

(4)旅游業的開發與保護因注意些什么?(視頻播放)

四、作業完成學案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民俗與環境

1.民俗差異

衣、食、住、行、節日和宗教

2.民俗差異因素

地理環境

歷史習慣

風俗因素

二、旅游與文化

855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刮刮奖_刮刮卡印刷厂_为企业提供门票印刷_武汉合格证印刷_现金劵代金券印刷制作 - 武汉泽雅印刷有限公司 | 同学聚会纪念册制作_毕业相册制作-成都顺时针宣传画册设计公司 | TPE塑胶原料-PPA|杜邦pom工程塑料、PPSU|PCTG材料、PC/PBT价格-悦诚塑胶 |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齿轮-粉末冶金零件厂家-东莞市正朗精密金属零件有限公司 | 代办建筑资质升级-建筑资质延期就找上海国信启航 | 进口便携式天平,外校_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奥豪斯工业台秤,V2000防水秤-重庆珂偌德科技有限公司(www.crdkj.com) | 密集架-手摇-智能-移动-价格_内蒙古档案密集架生产厂家 | 武汉不干胶印刷_标签设计印刷_不干胶标签印刷厂 - 武汉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家 | 山东彩钢板房,山东彩钢活动房,临沂彩钢房-临沂市贵通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ICP备案查询_APP备案查询_小程序备案查询 - 备案巴巴 | 深圳办公室装修-写字楼装修设计-深圳标榜装饰公司 | 代办建筑资质升级-建筑资质延期就找上海国信启航 | 体检车_移动CT车_CT检查车_CT车_深圳市艾克瑞电气有限公司移动CT体检车厂家-深圳市艾克瑞电气有限公司 | 电梯乘运质量测试仪_电梯安全评估测试仪-武汉懿之刻 | 茶叶百科网-茶叶知识与茶文化探讨分享平台 | 色谱柱-淋洗液罐-巴罗克试剂槽-巴氏吸管-5ml样品瓶-SBS液氮冻存管-上海希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电渗析,废酸回收,双极膜-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 | X光检测仪_食品金属异物检测机_X射线检测设备_微现检测 | 吉林污水处理公司,长春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净水设备-长春易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板材品牌-中国胶合板行业十大品牌-环保板材-上海声达板材 | 杭州货架订做_组合货架公司_货位式货架_贯通式_重型仓储_工厂货架_货架销售厂家_杭州永诚货架有限公司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电动葫芦|防爆钢丝绳电动葫芦|手拉葫芦-保定大力起重葫芦有限公司 | 苏州柯瑞德货架-仓库自动化改造解决方案 | 乐泰胶水_loctite_乐泰胶_汉高乐泰授权(中国)总代理-鑫华良供应链 | 隔离变压器-伺服变压器--输入输出电抗器-深圳市德而沃电气有限公司 | 沥青灌缝机_路面灌缝机_道路灌缝机_沥青灌缝机厂家_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 | 海峰资讯 - 专注装饰公司营销型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培训 | 坏男孩影院-提供最新电影_动漫_综艺_电视剧_迅雷免费电影最新观看 | ZHZ8耐压测试仪-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矿用履带式平板车|探水钻机|气动架柱式钻机|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履带式钻机-启睿探水钻机厂家 | 商标转让-商标注册-商标查询-软著专利服务平台 - 赣江万网 | 欧盟ce检测认证_reach检测报告_第三方检测中心-深圳市威腾检验技术有限公司 | 杭州成人高考_浙江省成人高考网上报名 | 非小号行情 - 专业的区块链、数字藏品行情APP、金色财经官网 | 法兰连接型电磁流量计-蒸汽孔板节流装置流量计-北京凯安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德信自动化】点胶机_全自动点胶机_自动点胶机厂家_塑料热压机_自动螺丝机-深圳市德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山东风淋室_201/304不锈钢风淋室净化设备厂家-盛之源风淋室厂家 翻斗式矿车|固定式矿车|曲轨侧卸式矿车|梭式矿车|矿车配件-山东卓力矿车生产厂家 | 【电子厂招聘_普工招工网_工厂招聘信息平台】-工立方打工网 | 艺术涂料_进口艺术涂料_艺术涂料加盟_艺术涂料十大品牌 -英国蒙太奇艺术涂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