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那么關于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感恩父母。
2.學生學會如何去感恩父母,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教學重點:
孩子理解父母的愛,感恩父母。
教學難點:學會如何去感恩父母,并付諸行動去體諒父母關心父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1課時
一、新課導入
教師:孩子們,在這個世上,我們最親的人是——(爸爸媽媽),最疼愛我們的是——(爸爸媽媽),最值得我們信任的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最愛、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我們的成長。這份愛,像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這份愛,像路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播放視頻兒歌“我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學生看完談感受。
二、新知講授
活動一:我們都愛父母
教師:父母是我們最愛的人,你和下面的小朋友有過同樣的感受嗎?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例:天都黑了、爸爸怎么還沒回來呀?
例:看到媽媽難受的樣子,我心疼的不得了,真想替媽媽分擔一點痛苦。
例:奶奶,元旦快到了,爸爸媽媽能回來看我們嗎?我想他們了。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活動二:我們了解父母嗎?
教師:你了解父母什么?通過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
學生交流:我是問了外婆才知道媽媽的生日。
學生交流:我爸爸是種瓜能手!暑假去瓜田,我看到爸爸種的西瓜又大又多!
學生交流:我媽媽喜歡吃蔬菜,這是我平時觀察到的。
學生交流:我爸爸愛運動,只要一有空就帶我去踢足球。他常說:“運動使人健康。”
教師:我們了解父母嗎?(課件出示教材第74頁的“我為父母寫檔案”)
請同學們拿出課下調(diào)查結果“我為父母寫檔案”,給大家展示一下吧。
教師:從父母的小檔案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感受?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交流:媽媽做鐘點工,一天要做好幾家。爸爸開出租車,別人回家吃飯時卻是爸最忙的時候。遇上刮風下雨就更不用說了。爸爸媽媽真辛苦。
學生交流:……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父母為了我們,為了家庭這么辛苦,我們要好好了解自己的父母。
第2課時
一、歌曲導入
(播放滿文軍演唱的歌曲《懂你》)
師:同學們,你們聽完這首歌有什么感受呢?
生:父母對我們的愛恩重如山。
師:從小到大,父母為你們做的事數(shù)也數(shù)不清,生病時,父母對你悉心照料;犯錯時,父母對你諄諄教誨;失落時,父母給你鼓勵……點點滴滴都透露著父母對你們的愛,父母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母愛似針,父愛似線,一針針一線線把親情串聯(lián)。”是啊,無論我們長多大、無論我們走多遠,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都要牢記心間。
二、活動三:愛父母,在行動
教師:我們都愛自己的父母,你為父母做過什么呢?
學生交流:幫媽媽做家務;陪爸爸聊聊天……
教師:打開電子教材P75頁,讀一讀“楊敏的日記”。說一說楊敏是如何關心父母的,讀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交流:自主閱讀思考。
教師:我們既要有關愛父母的心,也要有關愛父母的行動。
教師:閱讀電子教材P74頁“愛的味道”。奇奇關愛父母有哪些表現(xiàn)?想想你平時是怎么做的,還可以怎么做。
學生交流:爸爸累了,我?guī)桶职执繁常粙寢専┬臅r,我會……
教師:愛父母并不是說要對父母百依百順,這種愛也表現(xiàn)在對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評上。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幫助父母改掉其他不健康的習慣呢?
學生交流:我和媽媽監(jiān)督爸爸戒煙;媽媽不愛運動,我每天陪媽媽跑步……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呢?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最愛、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我們的成長。這份愛,像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這份愛,像路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教師節(jié)的來歷,教師工作的辛苦。
2、引導學生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學會體貼關心老師。
3、培養(yǎng)學生尊師敬師愛師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了解教師的辛苦,學會體貼關心老師,尊敬老師。
班會流程:
一、導入:在學校里,老師和我們朝夕相處,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汗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老師,您辛苦了》
二、走近老師
1、閱讀50——51頁的內(nèi)容,了解教師一天的生活。
2、觀察自己的老師一天的工作,說說你的感受。
3、了解“世界教師日”
(1)教師節(jié)是幾月幾日?
(2)談談教師節(jié)的來歷。
三、理解老師
1、默讀52——53頁的內(nèi)容,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2、討論交流:這幾天老師上課時不像平時那樣精神飽滿,嗓子也有些啞了。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3、小結:老師也上人,他們和所有人一樣,都要面對生活中的煩心事和工作上的種種困難,我們要懂得老師的辛苦,充分理解老師。
四、尊敬老師
1、閱讀54——55頁的內(nèi)容,談談偉人毛澤東是怎樣尊敬自己的老師的?
2、思考:尊敬老師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點點點點滴滴。作為一名小學生,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呢?
3、小結:教師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講臺,用廣博的學識引領學生,用高尚的人格教導學生做人做事,同學們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尊敬老師。
板書設計:
9、老師,您辛苦了
走近老師
理解老師
尊敬老師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3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事卻暗藏著危險。
2.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簡單的自救自護。
3.培養(yǎng)自信心,提高和壞人壞事斗爭的勇氣和智慧。
教學重點:識破生活中潛藏的危險。
教學難點:培養(yǎng)自信心,提高和壞人壞事斗爭的勇氣和智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110”是干什么用的嗎?
生:知道,“110”是報警電話號碼。
師:當別人給我們帶來危險時,“110”可以保護我們,幫我們解除危險,但是,當我們遇險時,在求助“110”的同時,我們心中也要有“110”,注意提高警惕,學會保護自己。
二、新知講授
1.出示《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情節(jié)。
(1)思考:小兔子為什么不開門?假如你是小兔子,你開門嗎?為什么?
(2)過渡:生活中總會遇到陌生人。在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會像朋友一樣關心、愛護、幫助我們,但也有少數(shù)人不懷好意會危及我們的安全。剛才我們已經(jīng)幫小兔子解決了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圖中這個同學遇到的問題,并幫助她想一想應該怎么辦。(教材第62頁“我該怎么辦”內(nèi)容)
2.討論:如果你獨自一個人在家,發(fā)生下列情況,該怎么辦?
(1)討論:遇到下列情況應該怎么辦?
(2)觀看視頻,學生看完談感受。
3.小結:當你獨自在家時,要這么做。
(1)絕對不能給陌生人開門。
(2)鎖好防盜門,同時將家里的電視及音響設備打開。
(3)裝作爸爸媽媽在家的樣子。
(4)如果有人自稱是爸爸媽媽的朋友、同事,即使能叫出你的名字,也要提高警惕不要開門。
(5)如果歹徒已經(jīng)撬門入室,未發(fā)現(xiàn)你的存在,這時務必藏好自己,保護自己的安全,找機會逃脫。
4.閱讀“智捉小偷”繪本故事。
思考:你最欣賞陳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現(xiàn)?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怎么處理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5.應該如何正確撥打110報警電話
學生模擬陳宇情景
學生總結剛才的模擬情況
教師提示報警注意事項
三、教師總結
美麗的森林里也有害蟲,美好的社會里也有壞人。我們要把眼睛擦亮,遇到事情多動腦筋,陌生人的話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隨便答應。分清好壞不受騙,做個機智勇敢的小公民。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保持警惕性的重要性,初步建立安全意識。
2.培養(yǎng)防患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技巧和方法。
3.在課外能積極收集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相關的資料。
教學重點:了解保持警惕性的重要性,初步建立安全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yǎng)防患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技巧和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每天都會遇上陌生人,對待陌生人,你們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
生自由發(fā)言,師引導總結。
二、新知教學
師:我們除了要有警惕性之外,還要有防范意識,不要輕信陌生人。不讓一些居心不良的人鉆空子。閱讀課本上吳華的故事,說說你們的感想。
生自由發(fā)言,師引導總結。
師:吳華失去了哪些識破騙局、避免被騙的機會呢?
生1:沒有打電話和爸爸確認事件的真假性。
生2:沒有詳細詢問陌生的阿姨媽媽的具體信息,辨別是否真的認識媽媽。
……
(生自由回答,老師總結)
師:大家都說得很對,假如吳華上車后,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替吳華想一想,這時如何做才是安全、明智的?
生自由發(fā)言,師引導總結。
師: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面對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都當成壞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護的意識。當陌生人來到我們身邊,怎樣的交往才更好?大家說說自己的處理方式。
生自由發(fā)言,師引導總結。
三、延伸課堂,拓展觀察
今天我們學習了遇到陌生人要保持警惕性和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的相關知識。課后大家思考下,下面這些同學做得合適嗎?說說你的理由。
1.公交車上,鄰座的奶奶想免費請紅紅喝飲料。紅紅沒吭聲,保持沉默。
2.夾著公文包的伯伯向東東問路,東東不但熱心地為他指路,還幫著帶路。
3.貝貝在小區(qū)里玩,一位拿著平板電腦的阿姨說游戲可以讓他玩?zhèn)€夠。貝貝雖然心里癢癢的,但是扭頭走開了。
4.校門口,一位陌生的叔叔夸贊文文長得漂亮,走上前想要親親她。文文覺得不能隨意讓別人親密接觸自己的身體,就有禮貌地拒絕了。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家庭的發(fā)展變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語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傳統(tǒng)和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fā)展變化的關系。
教學重點:
了解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家庭的發(fā)展變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學難點:
理解語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傳統(tǒng)和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fā)展變化的關系。
教學準備: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體課件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可愛、溫馨、美麗的家。
聽歌曲“讓愛住我家”,說說你的家,你家里有幾口人?你長得像誰呢?
二、新知講授
活動一:家庭稱呼搶答賽
教師:開展“我來問,你來答”的小活動。
學生交流:搶答。
教師:開展“我來問,你來答”的小活動。
學生交流:搶答。
教師:請同學們帶著節(jié)奏拍手讀兒歌。
《稱謂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爺爺
爸爸的媽媽叫什么爸爸的媽媽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媽媽的爸爸叫什么媽媽的爸爸叫外公
媽媽的媽媽叫什么媽媽的媽媽叫外婆
媽媽的兄弟叫什么媽媽的兄弟叫舅舅
媽媽的姐妹叫什么媽媽的姐妹叫姨媽
教師:進行搶答競賽,看誰說的又快又正確。
教師:社會生活的變化,往往會帶動家庭規(guī)模的變化。目前,大多數(shù)的家庭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人們稱之為“核心家庭”。以往那種和爺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則更為少見。
活動二:“家史”小調(diào)查
教師:隨著我們的成長,家庭也在發(fā)生變化。讓我們做一個“家史”小調(diào)查吧!
教師:你是如何知道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斷傳承的家庭美德嗎?在過去的幾十年,你家發(fā)生了哪些大事?
學生交流:自主發(fā)言。
教師:比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教師總結
社會生活的變化,往往會帶動家庭規(guī)模的變化。目前,大多數(shù)的家庭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人們稱之為“核心家庭”。以往那種和爺爺、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則是更為少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課件出示現(xiàn)代詩歌《家》)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在自己家里生活,你們有何感受?
生:喜歡。我感受到幸福快樂,有安全感。
師:是的,家總能讓感到我們開心、快樂、溫馨和幸福。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說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家”中,了解“家”的歷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講授
活動三;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家”
教師:每當春節(jié)來臨,我們都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大家知道“年夜飯”的由來嗎?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教師:講講“年夜飯”相關小知識。
教師:你家的“年夜飯”通常有哪些人呢?說說當時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飯”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們與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關聯(lián)嗎?
學生交流:自主發(fā)言。
教師:打開電子教材P82頁,閱讀“回”老家“過春節(jié)”。為什么很多中國人過春節(jié)一定要回“老家”呢?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教師:除了春節(jié)以外,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與“家”有關,你知道嗎?
活動四:語言文字中的“家”
教師:在中國,不僅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與“家”有關,而且很多語言文字也與“家”有關呢!
教師: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詞語和諺語嗎?通過這些成語和諺語,你發(fā)現(xiàn)中國人最重視什么呢?
學生交流:闔家歡樂;家書抵萬金;家和萬事興……
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收集有關“家”的成語、諺語、格言、詩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簡報吧!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了解自己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家庭發(fā)生的變化,體會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家和語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傳統(tǒng)和價值,逐步樹立家庭責任感。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喚起學生對父母由衷的愛。
2.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探討,學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及養(yǎng)育之恩,并以恰當?shù)姆绞叫⒕锤改浮?/p>
教學重點:
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喚起學生對父母由衷的愛。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愛,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確溝通。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看短片。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靜靜地觀看一部短片(《世上只有媽媽好》片段)。
2.同學們,你們從短片中看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們每個同學從媽媽肚里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再到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長為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都浸透著爸爸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共同感受、回味父母的疼愛。板書課題“父母多愛我”。
二、新知講授
1.播放視頻歌曲“讓愛住我家”,學生聆聽感受。
師: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談談父母的愛。
2.活動一:父母默默的愛
(1)教師: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為我們做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
(3)教師:父母為我們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著對我們的愛。你能發(fā)現(xiàn)這默默的愛嗎?
(4)學生交流:學生思考自由回答。
(5)教師:打開教材P67頁,閱讀“媽媽喜歡吃魚頭”小故事。媽媽和外婆真的愛吃魚頭嗎?她們?yōu)槭裁催@么做呢?
(6)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7)教師:父母關愛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講給大家聽聽吧!
(8)學生交流:互動交流。
(9)教師:請同學帶著感情讀一讀“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是香的,像鮮花;
媽媽的愛是甜的,像蜜糖;
媽媽的愛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媽媽的愛是寧靜的,像藍天上的白云;
媽媽的愛是柔軟的,像輕風和細雨;
媽媽的愛是溫暖的,像陽光和爐火;
媽媽的愛永遠在我的心里。
(10)教師:在你眼中爸爸的愛像什么?
(11)學生交流:自由發(fā)言。
三、教師總結
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感受著父母對我們的愛,讓我們將生活中每個溫馨的鏡頭定格,重溫一下那些感人的瞬間。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古詩《游子吟》)
總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體現(xiàn)了誰對誰的愛嗎?
生:母親對游子的愛。
師: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深沉而厚重,我們在父母的愛中一天天長大,無時無刻都感受著父母的愛。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二、多一些理解
1.教師:父母是愛我們的,但她們也有一些行為和做法讓我們不能理解。你的父母有讓你不能理解的行為和做法嗎?
2.學生交流:
3.教師:有的同學認為,父母有些行為雖然讓我們不能理解,但也可能包含著對我們的愛。有的同學不同意這種說法你覺得呢?
4.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5.教師:說說父母有哪些行為是你不能理解的?說一說具體的內(nèi)容,你覺得應該如何改進呢?
6.學生交流: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7.教師:對父母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學會多和他們溝通,因為他們是那么愛我們。
8.教師: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委屈、傷心,有沒有想過父母也有委屈和傷心的時候呢?請聽聽他們的心聲吧!
9.教師:打開教材P71頁“爸爸給東東的信”。如果你是東東,你會對爸爸說些什么呢?你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委屈和傷心嗎?好好與他們談談心吧。
三、課堂總結
孩子們,父母從你們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用溫暖的雙手緊緊地抱著你們;從你們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每一件事都成為他們心中的驕傲。這些極其平凡卻又深厚的感情無不體現(xiàn)著父母對我們默默的愛,但有時我們會不理解他們的行為和做法,我們要學會理解父母的愛,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2.知道遇到困難和問題怎么辦,找哪些部門,能夠說說自己的學校,介紹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了解自己的學校,能給他人介紹自己的學校,知道遇到困難怎么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了解我們的學校”小調(diào)查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聽歌曲《校園多美好》,邊聽邊看校園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學校。
二、活動一:我最喜歡的校園一角
1.教師;我們已經(jīng)在學校生活了兩年多。在這里,我們學習、活動、玩耍……學校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2.閱讀教材P24頁,下面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校園一角是哪里?為什么?
3.學生交流:可以同桌討論。
4.生1:我最喜歡學校的宣傳欄。有一次,我的作文在宣傳欄里展出,我激動得不敢多看,臉都紅了。
生2:我最喜歡學校的'乒乓球臺。我經(jīng)常和同學去打球。
生3:我最喜歡我們的教室。我們在這里學習、玩耍。教室就像我們的家一樣。
5.閱讀教材P25頁的閱讀角,說一說你最喜歡的校園一角是哪里?為什么?
6.學生交流:舉手發(fā)言(圖書室、文化墻、足球場等等)。
三、活動二:我們的學校不簡單
教師:我們不僅喜歡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更關心學校的發(fā)展、變化,以及在這里發(fā)生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課前老師已經(jīng)請同學們做了一個了解我們學校的小調(diào)查,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調(diào)查成果吧!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2.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3.嘗試通過調(diào)查、訪問方式等進行探究生活。
教學重、難點:
合理安排自己暑假生活,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課
通過交流,引入話題,激發(fā)學生地探究興趣。
師:同學們,暑假生活即將來臨了,這也將是你們進入學校以來度過的第一個長的假期,大家高興嗎?
[學生回答]
師:那么你們準備在這個假期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自由交流自己準備在假期里進行的活動]
二、小記者在行動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都談出了自己的`真實的想法。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假期生活跟你們可有所不同。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安排假期生活的嗎?
那就讓我們快快組成“小記者團”去采訪一下吧。
[當小記者去采訪高年級同學,并做好記錄。]
師:通過采訪,你都發(fā)現(xiàn)怎樣的暑假生活才是愉快而有意義的呢?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三、我的假期計劃
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假期計劃,培養(yǎng)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
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將采訪中受到的啟發(fā)或發(fā)現(xiàn)的有意義的假期生活安排進行交流。
組織學生設計自己的暑假計劃。
假期計劃表的形式可多種多樣。
板書設計:
迎接暑假生活
暑假生活來到了 我的假期安排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
2、學習整理的兩種方法,即五品歸類及定時整理。
3、養(yǎng)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習慣,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
教學過程:
一、繪本導入——“亂作一團”的我們
1、選用繪本《亂作一團》作為趣味導入,內(nèi)容講到全家總動員,一起尋找小倉鼠一幕時戛然而止,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不學會收拾房間,那么房間里真的會亂做一團,整個生活也會亂作一團哦!
2、尋找身邊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麻煩?大多時候,你總會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這些“小伙伴”分屬于哪些生活場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3、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同學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況的視頻和照片等。請學生說感受,引導學生進行簡單交流,并引導學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時,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別進行整理的?
二、模擬操作—“虛擬空間整理魔法”;
1、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兒童的生活場景,包含客廳、臥;
2、分組隨機給予場景圖片,引導各小組進行合作交流;
3、集體交流;
三、趣味制作——“家務分配器”;
1、家務分配器的妙用;繼續(xù)讀繪本;
2、勤勞的小手動起來:制作“家務分配器”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誠信重要性,知道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樹立誠信意識,擁有誠信智慧,踐行誠信要求,自覺做一個誠信的人。
【學習重點】
誠信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擁有誠信的智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誠信是做人的美德,在生活中我們要講信用、守諾言、誠實不欺。
二、自主學習 梳理新知
(一)還說謊話
1.閱讀14頁的內(nèi)容討論:父親為什么責備司馬光?你覺得司馬光這樣做對不對?
2、自讀15頁的內(nèi)容后說說:如果別人對你說了謊,你有什么感受?
3、閱讀16頁的內(nèi)容討論:對于善意的謊言,你怎么看?
4、小結:說真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隱瞞錯誤和說謊都是不對的,但生活中也會有一些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情緒,有的謊言是為了鼓勵或安慰別人。
(二)言而有信
1、學習17頁的知識,體會“言必行,行必果”的含義。
2、閱讀18頁的內(nèi)容后提問:別人沒有履行和你的約定時,你有什么感受?
3、自讀19頁的知識后說一說不守信用可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4、小結: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和信任。誠信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和品質(zh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說謊,言而有信。
板書設計:
3、做誠實守信的人
不說謊話
言而有信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10
主題目標:
1、知道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感受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
2、學會處理與鄰家伙伴的關系;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能力,做到與鄰里友好相處。
3、了解各種鄰里關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謙讓,容易解決鄰里之間的矛盾。
活動重點:
知道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互相謙讓。
活動難點:
學會處理與鄰家伙伴的關系,學會為別人著想,體會遠親不如近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互諒互讓
1、閱讀32——33頁的材料。
2、指名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3、小組交流:你和鄰居家有沒有發(fā)生過矛盾,當時是怎么解決的?
活動二:樓里飄香。
1、自己默讀34——35頁的'內(nèi)容。
2、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3、人們常說“鄰里好,賽金寶”,說一說你家和鄰居是怎樣相處的?
第二課時
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鄰居之間要怎么做?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出: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鄰居之間要做的事——鄰里守望
二、探索新知
1、自己了解36——37頁的內(nèi)容,說說講了什么故事?
2、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3、小組討論對于你所居住的環(huán)境,你能對鄰居做些什么有意義的事?
4、小結:鄰居對你們家的關愛,老師真感動。好的鄰里關系會給我們帶來溫情,帶來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這種相處是相互的,當你幫助別人越多時得到的幫助就越多。
板書設計
遠親不如近鄰
關愛←——一家人——→和睦
2024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要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各項規(guī)則。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中規(guī)矩的作用,初步懂得規(guī)則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要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各項規(guī)則。
教學難點:
明白守規(guī)則的意義,做個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好孩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感知規(guī)則的普遍性 。
1.創(chuàng)設情境:到馬路十字路口,該怎么辦?
2.出示歌謠: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3.說說是什么規(guī)則?引出課題。
二、觀察和發(fā)現(xiàn)。
1.小組交流: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規(guī)則?
2.你是怎么知道這些規(guī)則的?
3.這些規(guī)則是以什么形式提醒大家注意遵守的'?(提示語、標志圖示等)
4.除了這些,在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規(guī)則?
5.學生暢言,教師正確引導。
三、思考和辨析。
1.情景分析
(1)明明隨地吐痰。
(2)電影院里小紅大聲說話
(3)小強邊吃飯邊玩。
分小組討論。指名匯報討論結果。
2.辯論:規(guī)則多,是方便還是不方便?
3.小結:社會生活中正是有了這么多的規(guī)則,約束著人們的活動,雖然給個別人帶來了不方便,卻給我們大家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遵守規(guī)則給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
四、拓展練習
1.學生讀34頁《交通規(guī)則歌》,教師適當講解。
2.《上學歌》,學生自由讀。
3.學生完成35頁“我要做得更好”
4. 師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