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下面是一些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有用。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P17—18。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學習重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學習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學習準備

課件、學習單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時節,好多人都旅游去了,當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課件出示:

生:騎自行車。

師:你們看的真準,再仔細看看,你從圖中還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一周。

生2:李叔叔上午騎了40km,下午騎了56km。

2.師:根據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生2:李叔叔今天上午比下午少騎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列式計算

師:今天我們選取“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來做我們的學習材料,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列式?

生1:40+56(板書)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2:56+40(板書)

師:它們之間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生:等號。(師板書等號)

師:為什么可以用等號連接?

生1:因為它們的和都是96千米。

生2:因為它們都是求的李叔叔一天行的總路程。

2.課件出示:

123+377Ο377+123

1124+76Ο76+1124

師:這兩道題,它們的算式之間的能用等號相連嗎?請你算一算!

生: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的和都相等。

師板書:

3.師:觀察這三個等式,你發現了什么嗎?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從剛才的發現中,你們會猜想到什么呢?

生: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呢?

(板書: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4.師:口說無憑,你打算怎樣驗證咱們的猜想?

生:我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

師:那請大家拿出本子來,舉幾個這樣例子來驗證看看!

(生獨立舉例驗證)

5.師:誰來上臺說說你是怎么舉例驗證的?

生:(百以內的加法、多位數的加法、小數加法……)

師:通過剛才這兩位同學的舉例,都能證明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誰有沒有發現交換加數位置和不相等的情況嗎?

生:沒有。

師:也就是說,我們舉不出反例,那證明我們該剛才的發現是正確。

師:誰能夠再一次總結一下我們剛才發現的這個規律?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旁邊的問號是不是可以擦掉了?!

師:這個規律,數學家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加法交換律”

(板書加法交換律)

6.師:剛才同學們舉了那么多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舉不完。

師:是啊,像這樣的等式我們能寫出很多很多來。

(師邊說便在等式的下面板書“……”)

師:既然像這樣的等式寫不完,你能否開動你的腦筋,想辦法用一個算式表示出所有的等式嗎?試一試,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寫出來。

(學生嘗試)

7.師: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一個怎樣的算式表示加法交換律的?

生1: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生2:△+□=□+△

生3:a+b=b+a

師:這三位同學的方法能表示出所有的情況嗎?

生:能。

師:這三種方法,你更欣賞哪一種?

生:第三種。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第三種更方便、更簡潔。

師:其實咱們的數學家想到的`式子,跟生3的想法不謀而合,也是a+b=b+a。

(師板書a+b=b+a)

師:你覺得a和b可以表示哪些數?

8.師:同學們現在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探索出“加法交換律”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我們是先觀察發現,再舉例驗證,最后是總結規律。

師:很簡單明了,還有誰來說一說?

生2:我們第一步是觀察發現,我觀察這三個等式,發現了任意兩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第二步是舉例驗證,我們舉了好多例子,證明我們是正確的,最后一步是總結規律,總結的規律是“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說的好不好?把掌聲送給他!

(板書:觀察發現→舉例驗證→總結規律。)

9.師:我們剛才是通過觀察發現,然后是舉例驗證,再總結規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剛才大家經歷了一次像數學家一樣做數學的過程,那你能不能用這種學習方法去探索其他的運算定律呢?

生:能。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師:現在請大家自學<學習單一》,自學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錦囊,誰愿意大聲讀一遍?

生:

一.觀察發現。

仔細算出每一組題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二.舉例驗證。

你能再舉出幾組這樣的例子嗎?

三.總結規律。

你能用符號表示這個運算定律嗎?

2.師:下面就請大家按照自學錦囊上的提示自學,開始。

(生獨立完成)

師:完成的同學同桌交流一下。

3.師:都完成好了嗎?誰愿意到前面分享一下你的自學收獲?

生:我發現第一組算式都等于288,第二組算式都等于273,第三組算式都等于507,它們都可以用等號來連接。

師:每一組題的兩道算式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1:前一道算式都是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三個數相加,后一道都是先算后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一個數相加。

師:剛才這位同學分享了這么多自學的收獲,那你還發現了什么?還其他的發現嗎?

生:我還發現這三組題,后面的題都改變了運算順序。

師:運算順序改變了,那么什么沒有變?

生:和不變。

師:還有沒有什么不變?

生:數字的位置沒變,只是運算順序變了。

4.師:剛才通過這三組算式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那這個規律對不對還需要我們怎么樣?

生:舉例驗證。

師:那誰來說一說你舉的例子?好,你來!

生1:(24+76)+28=24+(76+28)(師板書)

師:誰再來分享一下你舉的例子?

生2(8+7)+3=8+(7+3)

師:誰再來舉一個?

生3:(325+178)+22=325+(178+22),他們都等于525.

5.師:謝謝大家的分享。剛才,我們大家進行了舉例驗證,你們驗證我們發現的規律對不對?

生:對!

師:有沒有舉出反例的?

生:沒有。

師:那由此可以說明,我們該發的規律是……

生:正確的!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我們發現的規律齊讀一邊,預備,起!

生::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師:剛才發現這個重要的規律,我們把它叫做加法結合律。

(板書:加法結合律)

6.師:這是我們發的第二個運算定律,那你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嗎?

生:(a+b)+c=a+(b+c)。

7.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采用觀察發現、猜想驗證、總結規律的學習方法,發現了兩種的加法運算定律,現在你還有什么不懂得、想提出來供大家研究嗎?

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這個問題很有研究的價值,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內交流研究,開始!

(生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哪一位同學到前面來分享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1:我們小組發現的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加法,和不變;不同點是加法交換律的加數是兩個數,加法結合律的加數是三個數。加法交換律是數字的位置變了,加法結合律是運算順序變了。

師:你們同意嗎?還有和這一組不一樣的嗎?

師:好的,看來其他組的同學的發現同他們是一樣的,我們班的同學觀察力和思考力非常強,那下面,我們就運用我們學會的本領來練一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下列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你能()中填上適當的數嗎?

3.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逛超市,看到體育用品柜臺有下列物品:

4.小明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

四.課堂總結。

1.本節課你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2.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和聰明的頭腦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規律,認識并理解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你看,數學家能總結出來的運算定律我們也能總結出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勤動腦、多動手,一定可以把數學學得更棒!

五.板書設計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變換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來學習圖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義,能夠判斷一個圖形是由原始圖形經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移

今天早上,同學們是怎樣到校的?(騎車、走路)騎車、走路都是運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也是運動的,你們愿意看一看嗎?

出示汽車圖片,請你說一說汽車是怎樣運動的?

出示電梯圖片,請你說一說電梯是怎樣運動的?

出示蝴蝶圖片展開,請你說一說蝴蝶圖片展開是怎樣運動的?

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這樣的運動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好,就以大家說的來命名(板書課題:圖形的平移)

在三年級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圖形的平移是圖形上所有的點沿著平行的方向等距離移動。平移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方向,一個是距離。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板書:形狀、大小、不變,位置、變了。)

二、怎樣平移

多媒體課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運動?(平移)

你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

先回憶我們過去學習過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個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可以把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嘗試著在方格紙上畫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平移。(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以指點和幫助)

小組交流

反饋匯報

怎樣才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著過去。

電腦演示三種方法

指導畫法,選擇一種方法,投影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邊指邊說是怎樣平移的?

歸納提煉:學生自由發言,再次電腦演示,及時小結。

選擇方法一:先確定幾個關鍵點(圖中三角形的頂點和正方形的四個頂點),接著把這幾個點分別向右平移6格,再連成圖形,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豎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圖形向下平移4格。

三、練習平移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出示小船圖,談話:仔細觀察小船是怎樣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達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再向哪邊平移了幾格。請你先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

你是怎么數的?(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對應點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幾格)

(2)電燈平移圖,同上教學

(3)提問:這兩幅圖還可以怎樣平移到達現在的位置?(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設計運用,引入生活。

(1)出示梯形圖:按要求移動。

(2)出示船圖:如果你現在是一名輪船的調度員,你的任務就是應客戶要求,調度車輛到達指定地點,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試一試吧!

要求:為自己任選一題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小組長負責記錄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

3畫平移后的圖形。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學會看一個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如果請你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可以嗎?請注意,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平移過程中畫出的圖形用虛線畫,平移的最終結果用實線畫。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3)投影學生作品,交流平移的過程與方法。

(4)轉換練習。

教師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紙。

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個別學生上臺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練習,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體驗平移的價值。

(1)出示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么?(是平行線)

你怎么肯定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有無辦法驗證?

(2)學生默讀課本65頁第3題,按書上辦法操作。

(3)觀察畫出的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么?你能說一說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嗎?

小結: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然后把三角尺沿著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樣,先后畫出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

(4)學生嘗試這種方法畫平行線。鼓勵學生可以畫不同的一組平行線。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5)你能用這種方法檢驗剛才觀察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嗎?

四.全課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你對什么印象最深?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圖形的平移

形狀、大小位置

平移不變變了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幾個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

(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

(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

(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變換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來學習圖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義,能夠判斷一個圖形是由原始圖形經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移

今天早上,同學們是怎樣到校的?(騎車、走路)騎車、走路都是運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也是運動的,你們愿意看一看嗎?

出示汽車圖片,請你說一說汽車是怎樣運動的?

出示電梯圖片,請你說一說電梯是怎樣運動的?

出示蝴蝶圖片展開,請你說一說蝴蝶圖片展開是怎樣運動的?

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這樣的運動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好,就以大家說的來命名(板書課題:圖形的平移)

在三年級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圖形的平移是圖形上所有的點沿著平行的方向等距離移動。平移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方向,一個是距離。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板書:形狀、大小、不變,位置、變了。)

二、怎樣平移

多媒體課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運動?(平移)

你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

先回憶我們過去學習過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個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可以把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嘗試著在方格紙上畫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平移。(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以指點和幫助)

小組交流

反饋匯報

怎樣才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著過去。

電腦演示三種方法

指導畫法,選擇一種方法,投影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邊指邊說是怎樣平移的?

歸納提煉:學生自由發言,再次電腦演示,及時小結。

選擇方法一:先確定幾個關鍵點(圖中三角形的頂點和正方形的四個頂點),接著把這幾個點分別向右平移6格,再連成圖形,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豎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圖形向下平移4格。

三、練習平移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出示小船圖,談話:仔細觀察小船是怎樣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達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再向哪邊平移了幾格。請你先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

你是怎么數的?(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對應點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幾格)

(2)電燈平移圖,同上教學

(3)提問:這兩幅圖還可以怎樣平移到達現在的位置?(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設計運用,引入生活。

(1)出示梯形圖:按要求移動。

(2)出示船圖:如果你現在是一名輪船的調度員,你的任務就是應客戶要求,調度車輛到達指定地點,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試一試吧!

要求:為自己任選一題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小組長負責記錄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

3畫平移后的圖形。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學會看一個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如果請你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可以嗎?請注意,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平移過程中畫出的圖形用虛線畫,平移的最終結果用實線畫。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3)投影學生作品,交流平移的過程與方法。

(4)轉換練習。

教師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紙。

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個別學生上臺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練習,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體驗平移的價值。

(1)出示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么?(是平行線)

你怎么肯定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有無辦法驗證?

(2)學生默讀課本65頁第3題,按書上辦法操作。

(3)觀察畫出的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么?你能說一說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嗎?

小結: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然后把三角尺沿著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樣,先后畫出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

(4)學生嘗試這種方法畫平行線。鼓勵學生可以畫不同的一組平行線。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5)你能用這種方法檢驗剛才觀察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嗎?

四.全課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你對什么印象最深?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圖形的平移

形狀、大小位置

平移不變變了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幾個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

(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

(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

(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會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對小數大小進行比較。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能進行兩位小數的加減及其混合加減運算。

4、能運用小數加減運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對小數大小進行比較。

2、能進行兩位小數的加減及其混合加減運算。

3、能運用小數加減運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課時:

11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書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小數的意義

1、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2、小組交流

3、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4、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5、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運用拓展

1、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1,請你表示0.01可以嗎?小組討在此處鍵入公式。論一下,你打算怎么樣表示?為什么?

1、閱讀書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數。

2、學生試著解釋這些小數的意義。

3、一同探究小數意義。從長度單位“米”來研究小數產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有諸多不便。有時不足1米,因此我們可以把1米怎么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118)(32+47)+65=32+(+)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加法結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8

教學目標:

了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能準確規范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設計與實施,是一段艱難的過程,同時更是一段充滿創造與激情的過程,我們針對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教學流程.

一、討論中理解

60÷4+2×3

60÷(4+2)×3

60÷(4+2×3)

通過學生的計算,發現了相同的數字,相同的符號,因為有了小括號,所以運算順序不一樣了,計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這一情節巧妙地.不流痕跡的引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熱情,激發了學習興趣,為順利傳授新課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在學生動手動腦親自體驗的過程中,理解了中括號的在運算過程中的作用.

二、嘗試中規范

根據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1)先減再乘最后除

32×800–400÷25

(2)先除再減最后乘

32×800–400÷25

(3)先減再除最后乘

32×800–400÷25

規范小括號和中括號在混合運算時的解答過程.

三、質疑中發展

航模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兩倍;合唱組有84人;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

先讓學生觀察這道題,再思考從題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航模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兩倍;合唱組有84人;)

要想知道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首先要知道什么?

(合唱組的人數和美術組的.人數)

美術組的人數題中直接告訴了嗎?美術組的人數應該怎么做?

(沒告訴,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兩倍,列示8+6=1414×2=28)

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列算式84÷28=3

如果列綜合算式84÷(8+6)×2對嗎?(小組交流)

反饋:不對,因為(8+6)×2是美術組的人數,所以這里要用中括號。

學生獨立完成算式,后討論在一個算式中,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四、鞏固練習

下面的運算對的打“√”,錯的打“×”并加以訂正。

36+65÷5-20

=100÷5-20

=0()

320÷[(24-16)×4]

=320÷8×4

=40×4

=160()

48-(36+350÷50)

=48-(36+7)

=48-43

=5()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將圖形分兩次沿不同的方向進行平移。

教學難點:

認識沿斜線方向平移的困難

教學方法:

觀察、課件演示、講授等方法

教學準備:

方格紙、課件

教學程序:

一、導入

1、出示一組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雪橇、滴水、纜車等),回憶是什么數學知識。

2、說說下圖分別是怎樣平移的。

(1)、重點解決平移的方向

(2)、重點讓學生回顧平移的距離是怎樣確定的。

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以課件演示。

(3)、說說火箭圖是怎樣平移的?

小結:在平移時要考慮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并板書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圖

(1)、先指導學生認清原來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樣移動,沿什么方向?

學生匯報,使學生認識到可以向下移動,再向右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再向下移動。

(3)、學生在方格紙上嘗試平移。

教師巡視指導,并了解情況。

(4)、學生匯報

在實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并請他們結合作品進行介紹(注意體現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學生完成的情況。

教師小結,并以電腦演示:可以先確定一個點,接著將這個點向右平移6格,連成圖形,再用同樣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動后的圖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兩種平移的方法外,還有別的平移方法嗎?

教師在圖上介紹沿斜線方向平移,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的困難。

三、操作深化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觀察,認清原來與后來的位置,然后嘗試解決。

反饋交流,你是怎樣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介紹的`方法,進行演示。

再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怎樣平移?

2、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先獨立畫圖,然后請學生在電腦上介紹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做必要的補充和指導。

核對答案,并進行訂正。

3、解決實際問題

(1)、思考,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什么地方用到過平移的知識?

引導學生回憶平行線的畫法。

讓學生根據的平移的知識畫出指定距離的平行線。

思考,在畫的過程中,誰在平移?

(2)、先指導學生認識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請學生思考可以怎樣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條路線,老師會走的多一些呢?請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猜測。

四、小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對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認識,掌握的怎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變換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來學習圖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義,能夠判斷一個圖形是由原始圖形經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移

今天早上,同學們是怎樣到校的?(騎車、走路)騎車、走路都是運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也是運動的,你們愿意看一看嗎?

出示汽車圖片,請你說一說汽車是怎樣運動的?

出示電梯圖片,請你說一說電梯是怎樣運動的?

出示蝴蝶圖片展開,請你說一說蝴蝶圖片展開是怎樣運動的?

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這樣的運動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好,就以大家說的來命名(板書課題:圖形的平移)

在三年級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圖形的平移是圖形上所有的點沿著平行的方向等距離移動。平移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方向,一個是距離。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板書:形狀、大小、不變,位置、變了。)

二、怎樣平移

多媒體課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運動?(平移)

你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

先回憶我們過去學習過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個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可以把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嘗試著在方格紙上畫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平移。(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以指點和幫助)

小組交流

反饋匯報

怎樣才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著過去。

電腦演示三種方法

指導畫法,選擇一種方法,投影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邊指邊說是怎樣平移的?

歸納提煉:學生自由發言,再次電腦演示,及時小結。

選擇方法一:先確定幾個關鍵點(圖中三角形的頂點和正方形的四個頂點),接著把這幾個點分別向右平移6格,再連成圖形,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豎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圖形向下平移4格。

三、練習平移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出示小船圖,談話:仔細觀察小船是怎樣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達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再向哪邊平移了幾格。請你先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

你是怎么數的?(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對應點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幾格)

(2)電燈平移圖,同上教學

(3)提問:這兩幅圖還可以怎樣平移到達現在的位置?(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設計運用,引入生活。

(1)出示梯形圖:按要求移動。

(2)出示船圖:如果你現在是一名輪船的調度員,你的任務就是應客戶要求,調度車輛到達指定地點,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試一試吧!

要求:為自己任選一題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小組長負責記錄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

3畫平移后的圖形。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學會看一個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如果請你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可以嗎?請注意,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平移過程中畫出的圖形用虛線畫,平移的最終結果用實線畫。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3)投影學生作品,交流平移的過程與方法。

(4)轉換練習。

教師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紙。

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個別學生上臺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練習,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體驗平移的價值。

(1)出示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么?(是平行線)

你怎么肯定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有無辦法驗證?

(2)學生默讀課本65頁第3題,按書上辦法操作。

(3)觀察畫出的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么?你能說一說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嗎?

小結: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然后把三角尺沿著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樣,先后畫出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

(4)學生嘗試這種方法畫平行線。鼓勵學生可以畫不同的一組平行線。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5)你能用這種方法檢驗剛才觀察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嗎?

四.全課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你對什么印象最深?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圖形的平移

形狀、大小位置

平移不變變了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首先,教材創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最后,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在第二學段,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如:“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發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沖突,并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記錄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表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學習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怎樣觀察與記錄呢?我們來看看天才小學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匯報,集體交流)師:通過統計表同學們都知道了誰的蒜苗長得高,誰的蒜苗長得矮。為了形象地反映這些蒜苗生長的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嗎?(畫條形統計圖)

3、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好,我們來在方格紙上涂蒜苗生長的條形。(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張15×9的方格紙。)

生:老師,這張方格紙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數不夠涂怎么辦?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有沒有辦法解決格子數不夠涂的問題呢?(再補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圖。(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師:剛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么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還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么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4、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師:觀察這些條形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板書設計:

栽蒜苗(一)

條形統計圖

2cm

3cm

一格表示100個多個單位

2人

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首先,教材創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最后,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在第二學段,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如:“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發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沖突,并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記錄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表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學習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怎樣觀察與記錄呢?我們來看看天才小學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匯報,集體交流)師:通過統計表同學們都知道了誰的蒜苗長得高,誰的蒜苗長得矮。為了形象地反映這些蒜苗生長的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嗎?(畫條形統計圖)

3、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好,我們來在方格紙上涂蒜苗生長的條形。(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張15×9的方格紙。)

生:老師,這張方格紙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數不夠涂怎么辦?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有沒有辦法解決格子數不夠涂的問題呢?(再補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圖。(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師:剛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么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還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么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4、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師:觀察這些條形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板書設計:

栽蒜苗(一)

條形統計圖

2cm

3cm

一格表示100個多個單位

2人

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會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對小數大小進行比較。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能進行兩位小數的加減及其混合加減運算。

4、能運用小數加減運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對小數大小進行比較。

2、能進行兩位小數的加減及其混合加減運算。

3、能運用小數加減運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課時:

11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書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小數的意義

1、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2、小組交流

3、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4、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5、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運用拓展

1、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1,請你表示0.01可以嗎?小組討在此處鍵入公式。論一下,你打算怎么樣表示?為什么?

1、閱讀書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數。

2、學生試著解釋這些小數的意義。

3、一同探究小數意義。從長度單位“米”來研究小數產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有諸多不便。有時不足1米,因此我們可以把1米怎么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

2、技能目標: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3、情感目標:接納并樂于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綜合運用運算定律,使學生感到自由。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老師出了這樣的一道題目:l+2+3+…+99+100=()。同學們都埋頭算了起來,高斯卻沒有,他仔細地觀察了算式,認真地想了想,馬上報出得數。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嗎?為了徹底搞清這個問題,讓我們從考察比較簡單的問題人手。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3:254+687+313

(1)師生競賽,看誰算得快。

(2)通過比賽,請速度快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可能有兩種情況:

a、不用簡便的方法計算,只是學生計算能力強、速度快。

問: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

問:你是怎樣想到的?這樣算為什么會比較快?

(1)揭示課題:

(2)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千、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定律”)

(3)基本運用: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57+62+138

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

A、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

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2、湊整訓練: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作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3、教學例4:27+56+173+44

(1)學生進行嘗試練習。

(2)反饋——投影出示整個計算過程。

(3)請同學們當小老師,說說為什么可這樣做?根據什么?

(4)小結:先湊整,再簡算。

湊整中同時使用交換律、結合律,我們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數任意調換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兩個數放在一起加。

三、自主訓練

1、怎樣簡便怎樣算。

77+255+45+23273+15+185+18

68+74+33+67125+21+33+48

(1)分組完成(每組一張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對)。

(2)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做?依據是什么?(指名說、同桌互說)

2、看算式直接寫出得數:“練一練”3。

口答得數,說說依據和方法。

①發展訓練:老師出給高斯的題目怎樣算?

1+2+3+4+5+6+7……+99+100

=(1+100)+(2+99)+…十(50+51)

=101×50

=5050

四、課堂小結:

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計算中有什么作用?關鍵是什么?

2、綜合運用計算律進行計算,你有何感覺?

注意:當能熟練運用時,簡算過程可寫可不寫。

五、課堂作業:《作業本》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ppt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將圖形分兩次沿不同的方向進行平移。

教學難點:

認識沿斜線方向平移的困難

教學方法:

觀察、課件演示、講授等方法

教學準備:

方格紙、課件

教學程序:

一、導入

1、出示一組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雪橇、滴水、纜車等),回憶是什么數學知識。

2、說說下圖分別是怎樣平移的。

(1)、重點解決平移的方向

(2)、重點讓學生回顧平移的距離是怎樣確定的。

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以課件演示。

(3)、說說火箭圖是怎樣平移的?

小結:在平移時要考慮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并板書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圖

(1)、先指導學生認清原來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樣移動,沿什么方向?

學生匯報,使學生認識到可以向下移動,再向右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再向下移動。

(3)、學生在方格紙上嘗試平移。

教師巡視指導,并了解情況。

(4)、學生匯報

在實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并請他們結合作品進行介紹(注意體現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學生完成的情況。

教師小結,并以電腦演示:可以先確定一個點,接著將這個點向右平移6格,連成圖形,再用同樣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動后的圖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兩種平移的方法外,還有別的平移方法嗎?

教師在圖上介紹沿斜線方向平移,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的困難。

三、操作深化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觀察,認清原來與后來的位置,然后嘗試解決。

反饋交流,你是怎樣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介紹的`方法,進行演示。

再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怎樣平移?

2、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先獨立畫圖,然后請學生在電腦上介紹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做必要的補充和指導。

核對答案,并進行訂正。

3、解決實際問題

(1)、思考,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什么地方用到過平移的知識?

引導學生回憶平行線的畫法。

讓學生根據的平移的知識畫出指定距離的平行線。

思考,在畫的過程中,誰在平移?

(2)、先指導學生認識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請學生思考可以怎樣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條路線,老師會走的多一些呢?請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猜測。

四、小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對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認識,掌握的怎樣?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788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磨煤机配件-高铬辊套-高铬衬板-立磨辊套-盐山县宏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广州迈驰新GMP兽药包装机首页_药品包装机_中药散剂包装机 | 专注氟塑料泵_衬氟泵_磁力泵_卧龙泵阀_化工泵专业品牌 - 梭川泵阀 | 无缝钢管-聊城无缝钢管-小口径无缝钢管-大口径无缝钢管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热闷罐-高温罐-钢渣热闷罐-山东鑫泰鑫智能热闷罐厂家 | 深圳市索富通实业有限公司-可燃气体报警器 | 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气体检测仪 | 紫外线老化试验箱_uv紫外线老化试验箱价格|型号|厂家-正航仪器设备 | SOUNDWELL 编码器|电位器|旋转编码器|可调电位器|编码开关厂家-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继电器模组-IO端子台-plc连接线-省配线模组厂家-世麦德 | 成都热收缩包装机_袖口式膜包机_高速塑封机价格_全自动封切机器_大型套膜机厂家 | 真空包装机-诸城市坤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 四川成人高考_四川成考报名网| 带式过滤机厂家_价格_型号规格参数-江西核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超声波_清洗机_超声波清洗机专业生产厂家-深圳市好顺超声设备有限公司 |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报警器_家用防盗报警器_烟雾报警器_燃气报警器_防盗报警系统厂家-深圳市刻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磁流量计_智能防腐防爆管道式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日本东丽膜_反渗透膜_RO膜价格_超滤膜_纳滤膜-北京东丽阳光官网 日本细胞免疫疗法_肿瘤免疫治疗_NK细胞疗法 - 免疫密码 | 胃口福饺子加盟官网_新鲜现包饺子云吞加盟 - 【胃口福唯一官网】 | 不发火防静电金属骨料_无机磨石_水泥自流平_修补砂浆厂家「圣威特」 | T恤衫定做,企业文化衫制作订做,广告T恤POLO衫定制厂家[源头工厂]-【汉诚T恤定制网】 | 查分易-成绩发送平台官网 | hc22_hc22价格_hc22哈氏合金—东锜特殊钢| 南京和瑞包装有限公司| 在线浊度仪_悬浮物污泥浓度计_超声波泥位计_污泥界面仪_泥水界面仪-无锡蓝拓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肥,化肥厂,复合肥批发,化肥代理,复合肥品牌-红四方 | 液氮罐_液氮容器_自增压液氮罐_杜瓦瓶_班德液氮罐厂家 | 南京PVC快速门厂家南京快速卷帘门_南京pvc快速门_世界500强企业国内供应商_南京美高门业 | 山东艾德实业有限公司 | [官网]叛逆孩子管教_戒网瘾学校_全封闭问题青少年素质教育_新起点青少年特训学校 | 真丝围巾|真丝丝巾|羊绒围巾|围巾品牌|浙江越缇围巾厂家定制 | 金环宇|金环宇电线|金环宇电缆|金环宇电线电缆|深圳市金环宇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金环宇电缆集团 | 撕碎机_轮胎破碎机_粉碎机_回收生产线厂家_东莞华达机械有限公司 | 瓶盖扭矩仪(扭力值检测)-百科 | ★店家乐|服装销售管理软件|服装店收银系统|内衣店鞋店进销存软件|连锁店管理软件|收银软件手机版|会员管理系统-手机版,云版,App | 软文世界-软文推广-软文营销-新闻稿发布-一站式软文自助发稿平台 | 示波器高压差分探头-国产电流探头厂家-南京桑润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巡更系统-巡检管理系统-智能巡检【金万码】 | 蜘蛛车-登高车-高空作业平台-高空作业车-曲臂剪叉式升降机租赁-重庆海克斯公司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_IC China_半导体展_集成电路博览会_智能制造展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