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
教案是指教學活動的計劃和組織安排,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評價方式等方面的設計。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It’s in the box.
It’s on your desk.
It’s under the chair.
教學重點:
描述物品的位置
教學用具:
a recorder, word cards, pictures
教學過程:
一、熱身復習
老師帶領全班學生唱一首大家最喜歡的歌曲,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課堂學習。
二、課文導入
老師變魔術。道具包括:兩塊相同的大手絹,一個乒乓球。課前老師將兩塊大手絹重疊縫合上,看上去像一塊手絹,然后在下面的手絹中間剪出一個方型的洞。變魔術時,老師先讓學生看看手絹,再看看乒乓球。老師將乒乓球放在桌子上,用手絹將球蓋上,然后老師用手指彈彈乒乓球,以證明乒乓球還在下面。接著老師故作神秘地抓來一把風朝球上一甩,然后雙手拿住手絹的下面兩個角,將手絹向下拽,這時乒乓球已經進入到手絹的夾層當中,所以學生看到乒乓球從桌子上消失了。這時老師拿著手絹的一角,甩甩手絹,問學生:“Where is the ball?”學生進行猜測。老師指著手絹說:“It’s in it.”這時學生會感到很奇怪。老師將手絹的四個角握在一只手上,只有一定要使有洞的一側在里面,球會滑到中間的洞口,老師用另一只手將球從手絹中取出。魔術很受學生的歡迎,但老師務必要在課前操作熟練,才能在課堂上熟練演示。
三、課文教學
1.變完魔術后,老師出示Daming的頭飾,告訴學生:“Today is Daming’s birthday. He’s very happy. Let’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 him.”
2.唱完生日歌之后,老師接著問學生:“On my birthday, I got a present. It’s a dog. What present did you get on your birthday?”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試著理解“present”的意思。如果有學生會說“present”,請他/她來當小老師,教授此單詞。
3.老師把本課的掛圖貼在黑板上,通過播放錄音或教學VCD呈現SB Unit1活動1的內容。通過看掛圖和聽錄音使學生了解“on,in,under”的意思。
4.再放課文錄音,請學生跟讀。然后,老師和學生進行課文的表演示范。最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文,并請幾組學生上前表演。請全班學生評選出“表演獎”,老師分發小貼紙進行獎勵。表演請老師準備好寫有相關內容的紙條和一個生日帽子,作為表演的道具。
四、課后作業
1.聽課文錄音,并背誦課文。
2.畫一張家里某個房間的圖片,并向家人、朋友和同學進行介紹。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2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并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色彩現象,體驗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并合理運用音樂欣賞的激情作用。
課前準備
彩筆或油畫棒,水彩紙,裝飾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實例。
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引導、創設情境、鼓勵發現
學法:合作學習、探究感知、增知實踐
一、音樂切入
師:同學們,我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豐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色彩、體驗色彩。
(音樂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學們齊唱,旨在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情緒,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學們的情緒得到充分調動,興趣得到激發,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二、熱身練習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感受到的事物表現出來,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放輕音樂)
生:(學生活動: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有的小組以繪畫的形式;有的小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親自動手感知,初步體會了色彩的獨特魅力。
三、實例展示
師:同學們,能將你們課前收集的實例展示出來嗎?(要求在展示的過程中,談談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還不夠好,是不足的?并說出成功與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談成功與失敗,講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收集的各種實例(包括絲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從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體驗色彩的不同感覺。
四、分析范例
師:播放課件中的優秀案例,并和同學們共同評價。
生:(廣泛發言,談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學們在評價欣賞中產生了對色彩的想象力,增強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點裝飾打扮二到三個同學,體現合作性。)(輕音樂)
效果:同學們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進一步對色彩搭配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試做時裝模特,進行走臺練習。
(學生參與表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體現了綜合性)
師:播放課件中的音樂及畫面。
七、師生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學習了色彩的知識,增強了對色彩的感染力。
生:這節課很開心、快樂,在“玩”中“學”,在“學”中“得”,體驗了色彩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同學們,我們一起伴著綿綿的秋雨走進這快樂的課堂,今天我們就學習《秋天的雨》。
2.齊讀課題。(板書:秋天的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1)同位互相指讀生字:同桌之間互相用手指著雙線格里的8個生字讀一讀,看誰讀得準、記得牢。
(2)集體反饋。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字詞,重點強調“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3)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
(2)讀后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說一說,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準備過冬,是不是?你們除了這些還看到什么了?(銀杏樹、楓樹、柳樹、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的顏色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去詞體會。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為什么?
(“扇哪扇哪”讓我們仿佛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而“飄哇飄哇”讓我們感受到紅紅的楓葉多像一枚枚郵票,為我們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3)指導朗讀。運用聯系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的方法,走進情境,美讀課文。
(4)看錄像,感悟“五彩繽紛”。
小朋友們,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讀出它的美麗吧。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學生根據畫面讀相關文字。)
(5)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呢。(板書:藏著氣味)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1)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是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怎么樣?
(2)師生互動演一演。
(3)指導朗讀。
這么快樂的景象,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一讀吧。放開聲音讀出你的快樂,自己讀自己的。
四、拓展、積累,升華感情。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板書:鑰匙)
2.拓展。小朋友們,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3.積累背誦。
想不想把這么美的景色永遠留在腦海里?就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讀一讀,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并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3.用你手中的畫筆為你喜歡的課文內容設計一幅圖畫。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養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
3、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驗證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
(指課題并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
2、觀察:尋找身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
3、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點?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討論。
二、自學例1。(15分鐘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驗證?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條邊長度怎樣。
②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驗證;
通過對折,并重點理解對折的方法:引導學生說“把長方形的上下邊對折,他們重合在一起,說明上下邊相等;同樣證明左右邊相等。
③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組的意見。
2、集體交流
①學生依照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發現正方形的特征。
②全班交流并總結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劃出四個角都是直角。
歸納總結
三、練習。(15分鐘左右)
(一)適應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組間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對比練習。
1、想想做做第3、4題。
如何在一個長方形里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強調: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三)綜合練習。
1、想想做做第5、6題。
針對學生錯例,提醒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圖形的注意點。
長方形長是8厘米,寬是2厘米,幾個這樣的長方形才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借助畫圖解決,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和相應的減法的過程。
2、會計算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和相應的減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
1、填符號、寫算式。師出示小黑板,呈現(1)組圖,先分別用數表示兩個圖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適符號的要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如:兩個圖形一樣大,兩個1/2合起來等于1。接著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寫出加法算式。接著鼓勵學生:你能寫出一個減法算式嗎?在學生交流寫出的減法算式時,重點了解學生是怎樣想的。
3、(2)組圖可仿照上面進行。
三、看圖列式計算:
1、讓學生獨立觀察圖,說一說圖表示的意思。
2、鼓勵學生寫出加法算式,并計算。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思路。
3、看圖寫減法算式,仿照上述過程進行。
教材只呈現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學時,還應啟發學生寫出1-2/3=1/3。
四、練一練:
第一、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題,先鼓勵每個學生都講一講圖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問題,再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說說本節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6
一、我的發現
1、自己把全部詞語讀一讀;
2、比一比,看一看,詞語中的帶點字,你能發現什么?
3、這些是字在同一個詞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
4、再讀詞語。
二、日積月累
讀讀背背
1、觀察,下面的圖片,都是什么?(郵票)你發現這些郵票有什么特點?(動物)
2、這些動物很有意思,你能觀察出來嗎?對,他們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屬相是什么嗎?
3、你知道屬相是怎么來的嗎?(教師講解屬相來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天下的動物有多少呀?怎么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么辦呢?”老鼠說:“別著急,別著急,你盡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貓聽了很高興,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為睡懶覺,起床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后,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現在還是這樣。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
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怎么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里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么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哥哥,牛哥哥,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么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著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著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
牛哥哥,牛哥哥,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4,后來,人們就按他們到的順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順序,并用它來給每一年命名。
5、讀一讀,看誰能記下來。
三、讀讀認認
1、自己觀察學習,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學生字
2、小組學習,注意給它們區分和組詞。
3、教師檢查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和展示臺
一、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傳統文化(展示臺)
完成前面綜全性學習的展示,小組評一評,哪些小朋友完成得好。
二、口語交流
1、各組小朋友在自己的組里,把你收集的資料講給同學們聽一聽;
2、各組交流
3、小組商量,用什么方式集中展示小組成果。
4、小組代表匯報,不完整的小組成員可以補充。
5、想一想,再把你最想告訴大家的寫下的來。
第三課時
習作評改(略)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第一段。
導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會用什么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歡迎?
2、板書課題:掌聲
3、聲能傳情,讀課題也要有講究,怎么讀,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熱情?
4、你在什么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
5、在別人送給你掌聲時,你謝過人家嗎?(大部分同學沒有)帶上你心中的那份謝意,讓我們滿懷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重視提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儲備,感受掌聲的作用。語文不用概念說話,它是感性的。
二、讀準詞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并借助拼音讀準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詞是很容易讀錯的,請留意一下。
2、出示本課詞語,在字音方面,你認為哪幾個詞是最容易讀錯的,給大家提個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復正音,直到讀準。
(2)麻[má]痹[bì]癥[zhèng]:字音讀得準,但感覺不夠準,(指著麻痹癥的偏旁)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這是一種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嚴重時導致殘疾甚至癱瘓。有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了,那該怎么讀啊?
3、同桌互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勵學生自告奮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
5、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容易,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
“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時間逐詞、逐句、逐段地讀,必要時教師還要作示范。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聽互讀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話也包括“你讀我讀”,在互讀互聽中夯實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后面的`精讀課文打基礎。
三、走進文本,對話交流
1、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默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外貌及性格特點的詞句。
2、交流自學成果,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隨機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靜是什么意思?你從“默默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么?
(2)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①學習生字:‘姿、勢’老師范寫,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勢是什么樣子的?聯系下文的“一搖一晃”來理解“殘疾”一詞。
③體驗說話:英子走路“一搖一晃”,她不能像我們一樣。
④她是多么難受啊,帶自己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3)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
①用心讀讀這句話,想一想英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從“早早地、總是、最后一個”這三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們帶著一種感動,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體會到了她的孤單和自卑。現在你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好第一段話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后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與英子對話,真切地感受、體驗英子的內心世界。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想想哪些筆畫特別需要提醒。
2、重點探討“烈、著”這2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范寫。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并及時進行指導、評價。
教學反思:
《掌聲》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扎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教學這課時,我運用對比法進行教學。
1、讓學生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劃出描寫英子心理活動的句子。
2、讀課文第一段,英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3、讀第四自然段,這時的英子給你又留下什么印象?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4、同學們為什么要給英子掌聲,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掌聲有什么不同?
課堂中我圍繞上面幾個問題要學生反復讀課文,理解英子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明白掌聲對英子的影響。從而明白: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2、掌握一位數除多位數,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商中間有0的一種情況;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個性化設計及反思
一、學前準備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
2、說出每個數中的0表示的數值。
(1)板書:39
請說出3和9各表示的意義。
(2)板書:0
請學生說出0表示的意義。
(3)在3和9的中間添上一個0,使39變成“309”,請同學說出0在這個位置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23頁例5。
(1)提問:哪個數和5相乘得0。
(2)列式計算:0÷5=0
(3)理解0÷5為什么等于0。
(4)結合算理說一說,0÷20÷8各得多少。
(5)總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2、學習教材第23頁例6中的(1)題。
(1)理解題意。根據題意可知,小明買了2套中國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錢,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為208÷2
(2)板書:208÷2
(3)學生獨立完成筆算。
(4)展示學生筆算過程。
(5)觀察思考:為什么2除到被除數十位上的0時,商的十位上得0呢?
(6)觀察學生的筆算,講清算理。
(7)自主回顧筆算過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
3、學習例6中的(2)題。
(1)板書:216÷2
(2)探究筆算方法。
筆算時,先用2去除被除數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夠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減去0還得1,最后被除數十位上的1與個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個位上寫8。
(3)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計算。
(1)獨立完成。
(2)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
(3)對學生計算中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
(4)了解學生是怎樣驗算的。
2、病題門診。
(1)出示題。
(2)理順思維,觀察發現。
(3)說一說,這道題錯在什么地方。
(4)指明學生板書并口述怎樣改正。
(5)說一說,做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四、思維訓練
筆算:
(1)嘗試計算。
(2)質疑。問:為什么商中間要寫兩個0?(商中間應該商幾個0,就寫幾個0,不能只寫一個0)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9
【教學難點】句子Ittastesgood.的理解,Ittastes的連讀,以及tastes的發音。
【教具準備】
1第一冊Unit3B部分
2Let&slearn部分的課件。
3教師和學生都準備所學水果類單詞圖片,并且教師準備水果類單詞卡片。
4學生準備數張白紙和水彩筆,準備畫圖。
5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教學過程】
1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學生日常口語練習。
(2)教師播放第一冊Unit3B部分Let&39;schant“Icanseearainbow”的錄音,學生邊聽邊拍手有節奏地吟唱。
(3)讓學生聽第一冊學生用書Unit3B部分Let&39;sdo部分的錄音,根據錄音做動作。然后讓學生作Captain,舉牌發指令。Captain說顏色,其他學生做動作。
2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1)教師展示實物----水果,包括:pear,peach,grapes,oranges,watermelon,apple,banana。教師詢問:Whatcanyousee?(你們都能看到些什么?)鼓勵學生用完整句子來回答,“Icanseepears.”“Icanseepeaches.”“Icanseeoranges.”“…”(如果沒有實物也可用圖片代替)
(2)如果有學生會說新單詞watermelon,就可以讓他當個小老師教大家。在此根據各班情況,教師可適當擴張知識,告訴學生water單獨是個單詞“水”,melon是“瓜”,在一起watermelon就是“西瓜”。
(3)教師可將一種水果切開,讓學生親自品嘗。教師可先讓一名學生品嘗,問:Isitgood?學生會回答:Good.此時,教師也給自己切一小塊,品嘗后說:Hmm…Ittastesgood..隨后再讓其他學生品嘗,并讓他們發表看法:Hmm…Ittastesgood.此時,教師可讓大多數學生品嘗水果,讓學生說句子Ittastesgood.。如果沒有實物,可用圖片,教師可從動作上讓學生感悟并理解單詞taste(s),從而學習句子Ittastesgood.。
(4)教師播放教學課件,認讀單詞pear,peach,orange,watermelon。
(5)教師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指單詞跟讀。
(6)教師通過在黑板上畫pear來示范draw的動作,讓學生明白draw的意思,并讓學生跟讀draw。然后教師將pear涂色,并說:Colorityellowandpink.使學生充分明白Color的含義。
3趣味操練(Practice)
(1)游戲:Doitquickly!(快速做一做)
首先,用單詞卡和圖片練習所學水果類單詞。學生邊讀老師邊把卡片和圖片貼在黑板上或墻壁上。之后,將全班分為三、四隊,每次按順序每隊出一名選手。教師給學生下指令Runtothepear.,各隊的選手要快速跑到pear的圖片或卡片處,用手取下圖片或卡片并大聲讀出。哪組學生得到圖片或卡片就為他們隊贏得一分。以此類推,接著完成其它各水果和單詞。
(2)小組活動:四人一組,輪流做groupleader。Groupleader給其他學生發指令,如:Drawapeach.Coloritpink.最后將畫的的圖交給老師,作為小組成績。教師可以在教室的英語角展示學生的作品。
(3)擴展練習:各學校可根據學生情況使用本環節。
教師詢問:關于水果和食品的單詞你們都知道哪些?
學生表述所學水果和食品的單詞。如:pear,peach,grapes,oranges,watermelon,apple,banana,chicken,hotdog,hamburger,bread,Frenchfries,ice-cream,juice,cola
另外,教師可了解學生還想知道哪些單詞,根據學生情況還可以學習一些單詞,如:
pizza,noodles,rice,chocolate,lemon,mango…
4課堂評價(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本單元Let&39;slearn部分的練習,方法和步驟同以前。
5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
Cardsgame
把所學水果類單詞卡放在一邊,圖片放在另一邊,學生兩人一組做游戲。每次每人抽單詞卡和圖卡各一張,如單詞卡和圖卡為同一單詞為勝利。最后比一比,誰手中的卡多,誰為勝利者。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0
教材分析:
1、本課的教學準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可以啟發學生對春天景物特點的了解,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者組織學生到野外去觀察春天的景色,還可以搜集有關春天的成語,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注意和形近字區別。“俏”讀“qiào”,要和“悄”區別讀音和字形。“拂”的讀音是“fú”,不要錯讀成“fó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4個,書寫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錯寫成“艸”;“聚”的下面是“”,不要寫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橫,寫時不要丟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寫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還要指導學生記憶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與禾有關,“漾”與水有關。讓學生根據字形規律記憶生字。
3、本課所描寫的畫面生動,語言優美,構成生動、感人的意境,教學時要把學生引入情境。可以結合課文插圖來學習課文,加深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對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體等其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特征和美麗。還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感受光彩奪目的春天,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4、教學中可以從燕子入手,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從近處看到的燕子: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個活潑可愛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遠處看到的燕子各種飛行姿態。最后從遠處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學中還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系起來觀察,展開想象,體會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么。學習課文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觀察中去。
5、通過朗讀,整體把握全文,突破重難點。全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圖,傾注了作者對春天的深深的熱愛之情,教學中要通過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在朗讀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朗讀中,要注意讓學生多讀并體現讀的層次。初讀,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句大意。再讀,讓學生想象課文描述的畫面和情景,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當學生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展現課文描述的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輕松優美的音樂渲染,激發學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讀,教師給予指點和解說,比如,抓住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湊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比如,指導朗讀春天一段,要定準輕松歡快的基調,語速要根據內容的變化時緩時急。“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語調要舒緩、輕柔,體現柳絲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語速加快,要有趕集、聚攏之意。“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要讀出欣喜之情,讀“光彩奪目”時,語速要放慢,語調加重,感情要飽滿。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
6、要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點和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可以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通過“唧唧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通過“有的……有的……”了解眾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自由飛翔的燕子,為春天增添了動勢和情趣,使這早春美景更加生機勃勃、令人神往。教學中還要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內容和體會表達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寫的花、草、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要讓學生想象花兒爭相開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讓學生展開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來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體會“演奏的春天的贊歌”的意思。從中了解作者對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特有偏愛,以及贊美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感情。
7、學習詞句,積累語言。本課描寫生動形像,用詞準確,語言優美。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比如“湊成”,有身形靈巧、搭配和諧的意思;“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聚攏”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意思,再體會這里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生動活潑的春景;“橫掠”可以通過畫面演示,了解這種姿勢,體會作者用詞的豐富、準確。“掠”輕輕擦過的意思,指燕子身輕,速度快,一瞬間而過。“多么像五線譜啊”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過五線譜,可以讓學生看看五線譜,知道五線譜和音符是什么樣子,再體會課文為什么要用五線譜來打比方。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再背誦下來。指導背誦要指點背誦方法。背誦本課,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飛行和停歇的課文脈絡來背誦,記住每段話中描寫的先后順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潑可愛的燕子的順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細雨、微風、柳絲、草、花到燕子的順序背誦。
8、課后思考練習題及泡泡。第1題是讀背的要求。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背不下來的可以留作家庭作業。第2題是討論題,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重點通過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展開討論。討論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對燕子的了解來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最后大家總結出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就可以了。第3題可以結合課堂學習進行,讓學生根據例子的提示,明確什么樣的詞語稱作好詞,自己再尋找一些用得好的詞語。想一想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學討論交流。選做題是積累語言的練習,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鼓勵學生在課外再摘抄一些,還可以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文中泡泡“我能想出‘趕集似的聚攏來’的景象”,這是培養想象力的練習。讀文章想畫面,可以結合課文學習進行。在學生讀懂詞語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動而熱烈的春天景象。教師可提示學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動物、植物能出現。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練習,又是理解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作用的練習。要讓學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線譜,再想想為什么要用“五線譜”打比方,了解電桿和燕子組成的畫面,非常像五線譜。這是通過引導想象來完成的。同時,燕子作為音符,正好譜成了春天的贊歌,與最后一句話形成了必然的聯系,更好地體現了歌頌春天的主題內容,體會用“五線譜”打比方的妙處。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22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學難點: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將課文讀五遍,家長簽字
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優美句子,并抄下來。
畫出含有課后生字的詞,借助學習工具理解詞語的意思。
2、教師: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或幻燈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生字、詞語,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誦。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并能從中學習一定的觀察方法。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詞,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學習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愉快的寒假結束了,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機的春天,(出示教學掛圖)你能用你知道的有關春天的成語來描述這幅圖嗎?(指名說)哪位同學知道“鶯歌燕舞”是什么意思?
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為春光增添了無限的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燕子》。(板書課題:燕子)
(指導書寫“燕”)
“廿”是燕頭,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生仿寫)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讀音。
(1)抽讀生字卡片,糾正讀錯的音節。提醒學生注意:
攏、掠是邊音;
俊、暈是前鼻音;
橫是后鼻音;
俏不要讀成xiao,拂不能讀成
(2)學生齊讀
2、掌握生字的寫法:
(1)請學生做小老師說說這些字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學生交流,并在習字冊上逐個進行描紅。(容易出錯的可以多寫幾遍,簡單的可以少寫幾個)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個詞語,積累語言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樣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走進作者
1、今天,我們認識一位科學家,他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法布爾。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匯報法布爾的資料。
2、簡單介紹《昆蟲記》。
二、自學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一篇有關蜜蜂的課文是《蜜蜂引路》,課文告訴我們蜜蜂是一種怎樣的昆蟲?(會認路)
2、今天法布爾又會告訴我們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讀完后舉手告訴大家,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主要講了法布爾為了驗證密封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3、請同學們找一找,課文那些地方寫試驗的過程?哪些地方寫試驗的結果,哪些地方寫了作者的結論。
三、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寫了《昆蟲記》這一本書,我們還學習了這一課的生字和新詞。現在,我們再復習一次生字和新詞吧。
2、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生字詞。
3、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篇課文講的是??(生答)法布爾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4、上節課我們也知道了,課文寫試驗的過程是第二自然段?試驗的結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結論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講課文
(一)試驗過程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為什么法布爾一定要加上“聽說”這個詞呢?
(生齊讀后,回答。)(說明他做科學研究講究事實,非常嚴謹)
2、請默讀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實驗可以分哪幾步。
3、學生畫,回答,教師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路??放飛蜜蜂
4、請男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他做實驗的步驟,你能從試驗過程中感受到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做事認真,十分嚴謹)
5、其實,法布爾寫到“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就已經說清了試驗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后面的內容呢?自由讀讀,跟同桌討論一下。(出示該段文字)
(說明法布爾邊試驗邊觀察蜜蜂的活動情況,還動腦筋思考)
我們再一起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爾的實驗過程和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二)試驗結果
1、法布爾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證明:蜜蜂飛回來了。繼續默讀第3、4、5自然段,試驗結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時候飛回來的?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2、學生匯報,教師隨即點撥,出示句子。
(1)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兒很激動,為什么?(沒想到,而且,我也推測它們可能會不了家了)
指導用激動的語氣讀。
(2)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的回了家。
“準確無誤”指什么?(是的,逆風沒有使它們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環境沒有讓他們偏離方向,他們準確無誤的回家。)
指導朗讀,讀出重點詞。
蜜蜂不僅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很強。請同學們看第五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呢?(出示句子)那個詞語最能體現蜜蜂辨認方向能力強?(準確無誤、確確實實、盡管……但……)
請同學們看看這個詞,這是一組關聯詞,盡管他們逆風而飛,盡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的飛回來了。
指導讀出重點詞。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還有一組關聯詞也強調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請你找出來。
(“無論……總是……”)
這兩組關聯詞都說明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所以,試驗的結果是:(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這么強,但是還有三只蜜蜂怎么沒有回來?(學生發揮想象,自由討論、匯報)
(三)研究結論,激發探究
1、法布爾通過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出示、齊讀最后一段)為什么說蜜蜂靠的不是超強的記憶力?你從課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蜜蜂被裝在紙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覺得蜜蜂辨認方向不是靠記憶力。
(2)在放飛時刮起了大風,蜜蜂逆風飛行,又飛得很低,它們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遙遠的家園。所以我認為蜜蜂認路靠得不是記憶力而是一種本能。
2、什么是本能?當時法布爾為什么無法解釋?
“本能”指人和動物不學就會的本領。
2、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但蜜蜂的這種本能是否無法解釋呢?請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幻燈出示)
3、在我們課本57頁的資料袋也給我們介紹了蜜蜂的一些資料,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總結
法布爾出生于法國南部山區一個貧苦家庭。是對動物,植物的興趣把它帶入了科學研究的殿堂。他沒有上過正規大學,主要靠自學成才。法布爾的成功來源于他科學嚴謹的態度和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像法布爾那樣做事抱著嚴謹的態度,像蜜蜂一樣勤勉一生。相信每個同學都能釀出屬于自己的甜蜜!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2
教學內容:第70頁“毫米的認識”,練一練,練習十五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教學重、難點: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用題。
教學具準備: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學生回答(1毫米)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這么長,1毫米是這么長,(教師比劃),你們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一數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一數,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然后回答)
(教師領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到現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一數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小結: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和畫線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對準左邊端點,然后看哪邊的刻度確定長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果填在括號內。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長?請大家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單位量長度或者畫線段要怎樣做?
五、作業
練習十五第4題。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奏、擊”等8個生字,會寫“演、奏”等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呢”。了解擬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課文的寫法特點及敘述的順序。
3.想象課文中描述過的聲音,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及詞語,了解擬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積累擬聲詞。
2.課文重點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并感受這美妙的聲音,然后通過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描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奏、擊”等8個生字,會寫“演、奏”等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呢”。了解擬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層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課件出示2)播放一些自然界的聲音。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教案 導語:大自然是我們永遠的家園,也是永恒的智者。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自然,了解感悟大自然。
3.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感覺到夏天已經來臨?
4.自由談:茂密的樹蔭(視覺)、知了的鳴叫(聽覺)、日漸升高的氣溫(觸覺)、芬芳的花草(嗅覺)……
5.教師小結,導入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了解大自然更多奇妙的聲音。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聲音。(學生齊讀課題)(板書:大自然的聲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兩遍,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同桌互讀,互相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3.小組同學讀書比賽。
4.輕聲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聲音。
三、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課件出示3)文中的會認字。
miàozòunínánwěijīhuìzhā
妙奏呢喃偉擊匯喳
指名讀,教師及時糾正錯音:讀準平舌音“奏”,翹舌音“喳”。
指名領讀、學生齊讀、跳讀……
2.自由交流:怎樣記住這8個生字伙伴的樣子呢?自由地和同桌說一說,記一記。
3.全班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生字的識記方法。(學生自愿舉手發言)
熟字加偏旁:妙:女+少喳:查+口
組詞擴展:美妙演奏雄偉擊打匯合喳喳叫
4.(課件出示4)會寫字。
miàoyǎnzòuqínróugǎnshòujījīqìdīqiāomínɡ
妙演奏琴柔感受激擊器滴敲鳴
指名讀,注意正音:翹舌音“柔、受”,前鼻音“演、琴”,后鼻音“鳴”。
去掉拼音讀,開火車讀,齊讀。
四、理清文脈,了解文意。
1.自讀課文,邊讀邊標記自然段。看看課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聲音?
2.同桌相互交流。
3.指名發言,教師小結。
(風、水、動物)
五、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5)妙演奏琴柔感受激擊器滴敲鳴
同學們在課前練寫生字的時候,發現哪些字容易寫錯?或者不好寫?
預設:琴擊滴敲
師相機板書。大家一起讀一讀,記住每個字的字形。
形近字比較:受—愛嗚—鳴泰—奏
加一加:氵+寅=演矛+木=柔
組詞擴展:激動激發滴滴答答敲打
①這幾個字怎樣寫才能做到規范、美觀?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對照例字認真觀察讀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寫哪個字的時候注意什么?
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范寫強調:
預設:
“琴”,注意下面是個“今”,不是“令”。撇捺要寫舒展。
“擊”,中間的一豎是一筆寫成,不能分成兩段去寫。注意筆順:先寫“二”,再寫一豎,豎折,豎。
“滴”左窄右寬,注意右邊不是“商”,下面是“古”。
“敲”左右等寬,注意,右邊不是“支”。
④學生再次練寫。一生到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寫,教師評價。
六、再讀課文,積累詞句。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標注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標出和“點點滴滴”相似的詞語,認真體會。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音樂(lèyuè)歌曲(qūqǔ)
快樂(lèyuè)彎曲(qūqǔ)
他呢(není)散步(sǎnsàn)
呢喃(není)散裝(sǎnsàn)
二、比一比,組詞語。
秒()愛()江()喳()
妙()受()匯()查()
三、照樣子寫擬聲詞。(每小題寫四個)
1.淙淙:
2.唧哩哩:
3.嘰嘰喳喳:
參考答案:
一、yuèqūlèqǔnesànnísǎn
二、秒表關愛長江嘰喳奇妙感受匯合檢查
三、1.呼呼嘩嘩隆隆嗚嗚
2.撲通通嘩啦啦轟隆隆叮鈴鈴
3.滴滴答答乒乒乓乓嘩嘩啦啦嘻嘻哈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課文的描寫方法及敘述的順序,回想課文中描述過的聲音,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時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交了一個新朋友——大自然。大自然里有許多無師自通的音樂家和歌手。今天,這些音樂家和歌手將舉行一場特殊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聲音。(學生齊讀課題)
2.大家想去聽嗎?不過,要去參加音樂會,聽美妙的聲音,還得帶上這群小伙伴。(課件出示詞語7)——認識他們嗎?跟他們打個招呼吧!(分小組開火車讀詞語)
美妙演奏翻動歌曲拂過溫柔狂風合奏雄壯樂曲
威力打擊熱鬧窗戶雨滴匯聚小溪輕快散步
輕輕柔柔敲敲打打呢喃細語洶涌澎湃波瀾壯闊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嘰嘰喳喳嘩啦啦唧哩哩淙淙潺潺
(1)指名讀、指名領讀,齊讀,開火車讀。
(2)說說自己對喜歡的詞語的理解,也可以用詞造句。
(3)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認識擬聲詞:描繪事物聲音的詞,叫擬聲詞。
(4)鼓勵學生說一兩個這樣的詞。
3.談話導入: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學生說出“風、水、動物”的聲音,教師相機大自然中這些聲音怎么美妙呢?讓我們走進大自然,用心去聆聽吧。
二、探究交流,品讀感悟。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學生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在書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做上記號。)
2.全班交流:說說你都找
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這些聲音怎么美妙呢?先來說說你喜歡哪種聲音,再讀讀你畫出的句子。
(一)關于風的聲音。(大膽想象,美讀悟妙)
1.那讓我們先去聽聽風之曲吧!“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你們聽……
(播放手風琴變奏曲,教師根據節奏的變換范讀相關句子,讓學生在音樂的變換中體會微風和狂風帶給人不同感受的對比。)
2.(課件出示8)相關句子:“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指名美讀,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讀?(抓住“輕輕柔柔”“呢喃細語”來體會微風的溫柔;“激動”“力量”“威力”體會狂風的雄壯,從而感受到風聲的美妙。邊指導邊有感情朗讀。)
(2)指名2~3人有感情地朗讀。
(3)女同學是溫柔的微風,男同學是雄壯的狂風,讓我們男__合作讀,用朗讀的節奏和聲音的高低起伏表現出風的特點。
(4)教師評議,引讀小結:
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說,“風——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板書:風手風琴)
3.我們感受到微風、狂風的美妙。風吹過,你還聽到哪些聲音?
(課件出示9)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季節,有。
(1)學生朗讀句子,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同一樹葉、不同樹葉、不同季節都會有不同的聲音。
(2)師生合作讀。指名朗讀。
(3)教師評議,引讀小結:
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說,風——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
4.小結:風真是一位天才音樂家呀!他讓我們欣賞了舒緩的小夜曲,雄壯的交響曲,風聲是多么美妙。請同學們美美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讀出風的美妙。(學生配樂朗讀)
5.你們喜歡這個自然段嗎?喜歡就試著背一背吧!
6.學生試背——指名當堂背誦——想背的一起背。
(二)關于水的聲音(直觀感知,美讀悟趣)
1.談話過渡:還有誰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在書上找一找,自己讀一讀。(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2.教師小結: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下雨的時候,他在玩什么?(打擊樂器)(板書:水打擊樂)
(1)指名生回答,為什么這樣說呢?(課件出示10)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場熱鬧的音樂會便開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樹林,樹林里的每片樹葉;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頂和窗戶,都發出不同的聲音。(指名多人朗讀,師生評議,相機指導。)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聲音多好聽啊!連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這些描寫事物聲音的詞,它有個名字叫“擬聲詞”。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還會發出什么聲音?你能不能也說幾個?(噼噼啪啪,淅淅瀝瀝,叮咚叮咚,叮當叮當……)
②同學們說的這些詞所描繪的聲音真像。如果把它們補充到課文中來,小雨滴這敲敲打打的音樂會,也是生動有趣、熱鬧非凡啊!誰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指名讀,指導讀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說:小雨滴不僅會演奏,還會干什么呢?(會唱歌)(課件出示11)相關句子:當小雨滴匯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著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學生讀。是什么讓小小的雨滴擁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嗎?
②學生說說自己體會到的水之樂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匯聚”起來,從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經歷。(體會不同水聲的特點。)
③(課件出示12)
當小雨滴起來,他們便一起唱著歌:小溪
地流向河流,河流地流向大海,大海
地洶涌澎湃。從一首的山中小曲,唱到
的海洋大合唱。(指名學生填空)
④師生小組合作朗讀。師(當小雨滴匯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著歌:)1.組讀小溪(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2組讀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3.組讀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老師讀最后一句話(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體會“淙淙、潺潺、洶涌澎湃”感受水聲變化的美妙。)
3.小雨滴既會演奏,又會唱歌,可真了不起!讓咱們一起隨著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樂讀第三自然段)
4.你們喜歡這個自然段嗎?喜歡就試著背一背吧!
5.學生試背——指名當堂背誦——想背的一起背。
(三)關于動物的聲音(角色體驗,美讀悟樂)
1.教師教案 導語:聽到了風之曲水之歌,動物們也不甘示弱,來到音樂會上一展歌喉。(板書:動物歌手)
2.大自然中,還會有哪些動物的叫聲?誰想當這些小動物,來演一演。學生模仿出相應動物的叫聲。看誰敢挑戰難關,說說像課文中這樣的詞,學著叫一叫。
3.教師評議,情境互動。
(課件出示13)
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坐在一棵樹下,聽聽唧哩哩唧哩哩的蟲鳴;在水塘邊散步,聽聽蟈蟈的歌唱。你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嗎?他們的歌聲好像告訴我們:“我在歌唱,我很快樂!”
(1)指名讀,師生評議。
(2)教師引讀:(課件出示14)
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
的鳥叫;坐在一棵樹下,聽聽的蟲鳴;在水塘邊散步,聽聽蟈蟈的。你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嗎?他們的歌聲好像告訴我們:“,!”
(3)指名讀,同桌輪讀,小組賽讀。
4.看來,大自然的每個角落都有歌聲,快樂無處不在。全班一起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回歸全文,積累語言。
大自然的聲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感受。這樣吧,讓我們全身心地走進大自然,靜心聆聽這場天籟之聲的音樂會。全班有感情地配樂朗讀課文。
四、總結寫法,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大自然的聲音用書中一個詞來形容,是什么呢?(板書:美妙)
2.同學們,我們聽了風之曲水之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聲音真是太美妙了。那么,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呢?自己練習背一背。
3.回顧第2—4自然段,發現每一段都圍繞著第一句話在寫。
(1)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體地寫了大自然的的聲音?(第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
(2)第2~4自然段分別是圍繞那句話來寫的?(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引導學生了解先總述,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3)那整篇課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寫呢?(第一自然段)
(4)第1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是什么關系?(第2~4自然段是圍繞第一自然段來寫的。)
引導學生了解,第一自然段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在文章的開頭,所以它又叫總起段。
4.(課件出示15)
大自然的聲音真是太美妙了,你們喜歡嗎?大自然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就在我們身邊,當你走進大自然,用心靈去感受那些美妙的聲音,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模仿課文第四自然段把你發現有趣的內容寫下來吧!
5.學生自由練筆,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yǎnzòufēnɡqínwēnróuɡǎnshòu
()()()()
jīlièyuèqìqiāodǎmínɡjiào
()()()()
二、連一連,讀一讀。
輕輕柔柔的樂曲
雄壯的海洋大合唱
熱鬧的山中小曲
輕快的音樂會
波瀾壯闊的聲音
三、寫一寫。
大自然的聲音真是太美妙了,你們喜歡嗎?大自然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就在我們身邊,當你走進大自然,用心靈去感受那些美妙的聲音,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模仿課文把你有趣的發現寫下來吧。
參考答案:
一、演奏風琴溫柔感受激烈樂器敲打鳴叫
二、輕輕柔柔的——聲音
雄壯的——樂曲
熱鬧的——音樂會
輕快的——山中小曲
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三、示例:植物的聲音也是大自然的聲音。大家可能要問了,植物怎么能發生呢?的確,植物不能發聲,但是你只要細心去觀察,去聽,就會聽見它們也在發聲。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果實落地的撲通聲;花隨風搖曳的聲音。用心去聽這些聲音。樹葉就好像翩翩起舞;果實好像在傾訴“我們熟了”花好像是歡笑著迎接人們,這些聲音和動物的聲音合成了一段更優美的音樂。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4
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
3、乘法交換律:兩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4、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
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學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計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計算。10、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做分數。
11、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12、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先通分然后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14、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15、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16、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17、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18、帶分數:把假分數寫成整數和真分數的形式,叫做帶分數。19、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20、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這個數乘以分數的倒數。
21、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于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分數的乘法則:用分子的積做分子,用分母的積做分母。
22、什么叫比:兩個數相除就叫做兩個數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23、什么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24、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于兩內項之積。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正比例關系。如:y/x=k(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反比例關系。如:x×y=k(k一定)或k/x=y
28、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其實,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這個小數乘以100%就行了。
30、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31、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其實,把分數化成百分數,要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2、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3、要學會把小數化成分數和把分數化成小數的化發。
34、最大公約數:幾個數都能被同一個數一次性整除,這個數就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或幾個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約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最大公約數。)
35、互質數: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36、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37、通分:把異分母分數的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數)
38、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約分用最大公約數)
39、最簡分數: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40、分數計算到最后,得數必須化成最簡分數。
41、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進行42、約分。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進行約分。在約分時應注意利用。
43、偶數和奇數: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奇數。
44、質數(素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45、合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46、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時間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應與利率的單位相對應)
47、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48、自然數: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整數,叫做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49、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如3.14141450、不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起,沒有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不循環小數。如圓周率:3.141592654
51、無限不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起到無限位數,沒有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如3.141592654??
52、什么叫代數?代數就是用字母代替數。
53、什么叫代數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如:3x=ab+c關系表達式
1、每份數×份數=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2、1倍數×倍數=幾倍數幾倍數÷1倍數=倍數幾倍數÷倍數=1倍數3、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4、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8、因數×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商×除數=被除數總數÷總份數=平均數和差問題的公式(和+差)÷2=大數(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和-小數=大數)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小數×倍數=大數(或小數+差=大數)植樹問題
1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么: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全長=株距×(株數-1)株距=全長÷(株數-1)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全長=株距×株數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么: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全長=株距×(株數+1)株距=全長÷(株數+1)
2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株數=段數=全長÷株距全長=株距×株數株距=全長÷株數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利潤與折扣問題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單位間進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利潤與折扣問題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單位間進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1公頃=10000平方米。1畝=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單位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幣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1時=60分1分=60秒1時=3600秒
小學數學幾何形體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C=(a+b)×2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C=4a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S=a.a=a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S=ah÷2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徑=半徑×2d=2r半徑=直徑÷2r=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c=πd=2πr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1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公式:S=(a×b+a×c+b×c)×2
12、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公式:V=abh
13、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公式:S=6a2
14、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公式:V=abh15、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公式:V=a3
16、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17、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S=ch+2s=ch+2πr2
18、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公式:V=Sh19、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5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發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300÷3=100(元)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270÷3=90(元)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然后和菠蘿總數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6
教學要求: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二、找“生字伙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三、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么?(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座互相交流后,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四、學習生字。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五、課堂作業。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聽寫本課生字。
二、四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思考:課文中的孫中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劃出相關的詞句。
3.集體交流閱讀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時解決學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重點交流:
a.從“照例”、“流利”、“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b.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側面描寫,更突出了孫中山對待學習的認真、執著的態度)
c.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式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你體會到什么?(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同時,解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意思。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提出來討論交流。
5.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閱讀,注重遷移。
(出示PPT)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同學們,我這里有一些關于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獲。
①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采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里,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恨讀書遲。
⑧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業。
1.遷移練習。
用“不是糊里糊涂、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贊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
2.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7
一、教學內容:
Let’ssayandLet’ssing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用英語打招呼、告別;
2.使學生會唱字母歌;
3.通過一些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學生運用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養成活學活用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會打招呼
2.學會唱歌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1、游戲教學法:學生通過游戲掌握本堂課的單詞和句型。在本課堂中,表演對話等活動對單詞和句型進行操練。
2、實踐行動法:以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情景,操練學生口語能力。
3、歌唱教學法:通過教唱歌曲和隨機改編歌曲,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鞏固和復習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記得更深
刻和更牢固。歌曲使人輕松、快樂。歌曲使人記憶深刻,通過歌唱學習英語能長久記憶。老師唱問,學生唱答,一唱一和,快唱快和,慢唱慢和,靈活貫通。使教師和學生都感受快樂。
五、教學設備:多媒體設備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寫字母a、b、c、f、x讓學生認,區別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今天學習一種新的語言——英語。
2.介紹英語
3.說一說,你知道的英語詞匯。那么我們今天從最簡單學起。
(二)新知
1.認識圖片上xhello/hi
反復練習,要每個人都說。
4.講解goodbyebyebyebye再見,拜拜
5.對話練習
Goodbyemisswangbyebye/bye
反復練習,每個人都說
6.hello、byebye合起來練習
7.觀察英語與漢字的寫法組成上有什么不同?組成英語單詞的教字母,英語單詞就是由一個一個的字母組成。所以要學好英語得必須掌握好26個字母。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字母歌。
播放字母歌視頻,學生跟著視頻學習字母歌
表演唱
8.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打招呼用hello,告別用goodbye。
七、板書設計
Hello
Hello
Hi
Goodbye
Bye
Byebye
三年級集合教案反思篇18
《海底世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分段的方法,能抓住過渡段來研讀全文。
3、能獲得有關海底的一些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大海秘密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景色奇異”一部分。
教學重點:
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讀悟1、2自然段。
教學難點:
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能通過朗讀表現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教學過程:
一、讀解課題,激發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說明了什么?
2、看錄像進一步理解課題。
看完錄像你最想說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1、自由讀課文,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讀完后,把最長、最難讀的1—2個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段落,用“~~~~~~”劃起來。
3、抓住過渡段給課文分段。
三、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1、理解“奇異”的意思。
2、讀1、2自然段,用心體會,把你體會到特別“奇異”的地方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說說奇異在哪里。
3、交流板書:暗——光靜——動
(1)換詞理解“波濤澎湃、依然”
(2)通過思考括號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深海里的光點,是怎樣形成的?)
(3)朗讀理解“竊竊私語”。
四、說話訓練,進一步感悟海底的“奇異”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二部分“物產豐富”,總結全文。
教學重點:
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知道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了解海底物產的豐富。
教學難點:
自主選擇學法學懂第4自然段,培養學生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在哪里?
2、齊讀1、2自然段。
二、整體感知4、5、6自然段。
1、自由朗讀。把課文中寫到的具體的物產名稱用“——”劃出來。
2、給物產名稱歸類
海參海藻煤烏賊天然氣鐵
石油貝類章魚梭子魚
三、研讀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出。
2、討論學法抓住“海底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學懂這段話?
討論得出:
(1)畫表格;
(2)出練習;
(3)提問題;
(4)有感情的朗讀;
(5)(略)
3、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與選擇同一學習方法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
4、運用所選的方法先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5、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6、朗讀全段。
四、略讀5、6自然段。
1、自由讀。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自己能學懂的地方,有感情地把它讀好。
2、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推薦課外資料。
你還了解海底的哪些知識,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介紹大家去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
2、寫話練習,深化情感
學了課文,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寫下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六、鞏固練習。
選做作業本中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