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
編寫教案的過程是教師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好的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供大家參考。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數和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口算除法的.全過程。滲透轉化和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加深對口算除法的理解,發展數感。
3、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彩色手工紙10盒
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1、認識盒裝手工紙數目
師:拿一盒手工紙,讓學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張?
學生猜后教師打開演示:介紹每沓10張,每盒100張。
1、2、師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紙,10沓有()個十張;
(2)2沓紙有()張,有()個十張;
(3)80張紙有()沓;
(4)2盒紙有()張,()個百張;
(5)400張能裝()盒,有()個百張。
【設計意圖】通過邊演示邊說想法,明確一沓就是一個十,幾沓就是幾十,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探究新知
教學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1)
把6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1)認真審題,獨立學習。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會列算式嗎?(板書:60÷3)
師: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總數÷份數=每份數)
想一想:應該怎樣口算?
學生思考后,以小組為單位拿出一盒手工紙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與同學說一說。
(2)匯報交流、耐心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60張紙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剛好分完。這樣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張。
預設2:60張紙就是6沓,6沓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張。(課件演示)
預設3:60里有6個十,6個十除以3是2個十,就是20。(板書橫式:6÷3=260÷3=20)
預設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預設5:60—20—20—20=0共減3次,所以60÷3=20。
預設6:20+20+20=60所以60÷3=20。
【設計意圖】教材在這里的編寫意圖,是以直觀為支撐,形數結合。教師要盡量地多給出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充分的時間內親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在自主探索中運用新知轉化成舊知即表內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難為易,理解算理。
(3)算法優化,理清算理。
你認為以上算法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
請與預設3相同學生再說一說,理解后,其他學生與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歡這樣說: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這是一種描述的語音,是一種機械記憶的方法,這樣的描述有時容易產生誤解。如有學生說出,教師千萬不可回避,應耐心幫助學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實這種規律的總結是預設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學應讓學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學生盡可能用較為簡潔的語言表述計算過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個十,6個十除以3是2個十,就是20;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將整十數除以一位數轉化為表內除法。只有這樣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后續學習,溝通前后知識的聯系,總結出來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為以后的學習服務。
(4)揭示課題、鞏固方法。
師:剛才我們計算了60÷3=20(張),它就是口算除法。(板書課題)
搶答題(卡片出示正反兩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根據前兩組的規律,讓學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組算式,口算后說出算理。
同學們真厲害,下面有信心再解決一些問題嗎?
600÷3=(課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數除整百和整千數的商
(1)你是怎樣計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匯報后集體訂正)
預設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預設2:6個百除以3是2個百,就是200。(讓多名學生再說一說,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設計意圖】在60÷3和600÷3的基礎上,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直接類推出口算方法和結果。
2、3、引導小結:口算整十數、整百數和整千數除以一位數時,我們可以把整十數看成幾個十,把整百數看成幾個百,把整千數看成幾個千,轉化成表內除法再進行口算較為簡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2)
3個班上手工課一共用去12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張?
認真審題,獨立學習。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會列算式嗎?(板書:120÷3)
師: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總數÷份數=每份數)
想一想:應該怎樣口算?
先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紙或小棒邊操作邊說。
匯報交流、耐心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可以把120張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匯報師課件演示)
預設2:可以把120看成12個十,12個十除以3是4個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優化,理清算理。
你認為以上兩種算法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
請與預設2相同的學生再說一說,理解后其他學生再與同桌互相說一說。
(4)1200÷3呢?(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第一節課口算除法的基礎,通過復習用簡潔的語言表述一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學生會很自然地遷移類推出一位數出幾百幾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觀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復述中培養了學生數學表達能力。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時,可以將幾百幾十看作幾個十的數除以一位數,把它轉化為表內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3)
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1)擺出準備好的66張紙或小棒,讓學生分一分,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2)多名學生說后,教師課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單張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張,分完后每份共有()張。
(3)說明計算方法:66張手工紙有6沓(每沓十張)和6張,也就是66可以分成6個十和6個。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再分單張的,就是把6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單張合起來20+2=22,就是所求的結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書)
(4)引導小結
都是“先分后合”把幾十幾分成兩部分: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除以幾再相加。將新問題轉化為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設計意圖】這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除盡的例題。學生通過邊分手工紙或小棒操作,邊說出口算步驟,讓學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難為易”,將新問題分兩部分轉化成表內除法來解決問題。為了降低難度,教師以板書分步算式來解釋口算方法,這樣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為筆算除法打下基礎。
3、課堂練習
3、1、算一算,說一說。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你是怎么算的?對比這兩組題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附答案: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邊這組題商的位數與被除數相同。右邊這組題商的位數比被除數少一位。
3、2、解決問題。
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數相同的9列,再圍成人數相同的3個圓圈。
(1)每列多少人?(2)每個圓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個圓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組“智慧島”習題。
附答案:
20元=200角200÷5=40(枝)答:可以買40枝鉛筆。
20÷2=10(本)答:可以買10本。
4、鞏固提升
4、1、填一填。
2、填出里()的數。
3、解決問題。
一只東北虎的體重是一只鴕鳥的4倍,是一只企鵝的9倍。
請你自己算一算企鵝和鴕鳥的體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鵝的體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鵝的體重是90千克。
【設計意圖】練習時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探索規律,發現簡便的口算方法,正確口算出結果,注重培養學生養成驗算和反思的習慣。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b師生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這些口算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可以為后面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打下基礎、加強這局部口算練習,有利于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
口算除法
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除以一位數后再相加。
60÷3=20
600÷3=200
120÷3=40
66÷3=22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3
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聽懂,會說Hello./Hi.Goodbye./Bye.I’m…What’syourname?Myname’s…并能夠在實際情景中進行運用。
2、能夠聽說,認讀crayon,pencil,pen,eraser,ruler,pencilbox,book,bag.并能用英語介紹文具。
3、能聽懂所接觸的指示語,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A部分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與分析
1、Let’stalk
本部分主要是會話學習。通過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等情景,讓學生在模仿、學習、表演的基礎上逐步達到自然交流與真實運用的目的。
2、Let’splay
本部分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熟練動用所學問候語及自我介紹用語。
二、課前準備
1、將都是用書后所附的本套教材主要人物的圖片復印或剪下,涂色后制成頭飾。
2、為班上學生準備出男女生常用的英文名字。
3、為Let’spaly中的游戲準備相應的道具。
三、教學步驟
1、熱身(Warm-up)
不妨請學生說說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了解的英語詞匯或日常用語。同時可利用本教科書開頭的蝴蝶頁WelcometoEnglish彩圖中呈現的我們生活中學生已經會說或較熟知的詞匯如TV,CD,VCD,DVD,OK!Hi!Yeah!Bye!Cool!Wow!E-mail,cartoon等等來激發學生想學英語的興趣和愿望。
2、新課展示(Presentation)
教師播放本課的歌曲“Hello”的錄音,自然引出師生之間的打招呼。
(1)、通過教師的自我介紹自然引出Hello,I’m…/Hi,I’m…
(2)、教師可戴上Sarah的頭飾介紹Hello!I’mSarah.并用同樣方式介紹其他人物。
(3)、讓學生到講臺上來,戴上Sarah,ChenJie,Mike的頭飾說:Hello!I’m…
(4)、教師戴上WuYifan的頭飾說Hi!I’mWuYifan.并與戴Sarah頭飾的學生相互問好,并有意在分手時說Goodbye.
(5)、聽錄音來展示Let’stalk部分的教學內容。
3、趣味操練(Practice)
(1)、請戴著WuYifan,ChenJie,Sarah,Mike頭飾的學生站在講臺前,另選一同學用眼罩蒙住眼睛,讓Sarah等四位同學中的一個說Hello,讓蒙住眼睛的同學猜。如果猜中,要說Yes,I’m…如果猜錯,要說No,I’m…猜對得一分。
(2)、表演A部分對話,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語音,語調,特別是I’m的發音,應為/aim/不能讀成/em/.
(3)、玩Let’splay中的游戲“擊鼓傳花”。
4、課堂評價(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第一單元的第1部分練習。
5、課外活動(Add-activities)
(1)聽錄音,仿讀會話,并在實際情景中運用所學內容。
(2)遇到老師、同學和家長時要用Hello!/Hi!打招呼;分手時要用Goodbye./Bye-bye.道別。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與分析
1.Let’slearn
本部分主要學習4個有關文具的詞匯:pencil,ruler,eraser和crayon.
2.Let’schant
本部分通過Ihaveaan…的歌謠,練習并運用以上單詞。
二、課前準備
教師自備與本課相應的文具(實物)和教師卡片。
三、教學步驟
1、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播放英語歌“Hello”的錄音,讓學生跟著錄音演唱。
(2)、請幾個學生戴Sarah,WuYifan等人物的頭飾,兩人一組打招呼問候:Hello,Sarah!Hi,WuYifan!
(3)、讓學生之間互相打招呼問候(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或中文名字)。
(4)、將學生分組進行自我介紹。
2、新課展示(Presentation)
(1)、給學生出示文具實物,教新單詞pencil,ruler,crayon,eraser.教師邊教邊作示范。如pencil一詞,教師可通過實物或圖片介紹新詞,帶讀并示范,讓學生在Ihaveapencil.的指令下出示鉛筆。可用同樣的方法教本課時的其他文具。(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crayon及eraser兩個詞的發音。對于多音節詞,教師可采取“先部分,后整體”,分音節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教eraser一詞,教師先示范整個單詞的讀音,然后分音節請學生跟讀e-ra-ser,最后再讓學生跟讀整個詞,此時教師要注意學生把生音放在第二個音節/rei/上。)
(2)、讓學生聽錄音,跟讀Let’slearn部分的詞匯,并要求學生用手指著詞匯來認讀,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趣味操練(Practice)
(1)、游戲活動
A、選詞競賽:將學生分為兩大組,每組每次各派一個選手,教師說五個新詞中的一個,選手跑步,B、猜物品游戲:將crayon等文具放在一個大盒子里,請一們同學出來選一樣文具攥在手里放在背后(2)讓學生聽錄音,邊說邊做Let’sdo部分的活動。
4、課堂評價(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本單元第2部分練習
5、課外活動(Add-activities)
聽說、認讀新單詞pencil,pen,ruler,eraser,crayon,并能用英語介紹文具。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與分析
1、Let’ssing
本部分主要通過學生學唱ABCsong,讓學生初步接觸字母的發音,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
2、Let’sfindout
通過找字母,加深學生對字母的印象。
二、課前準備
1、準備五個文具卡片和圖片
2、錄音器材
三、教學步驟
1、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復習上節課所學的文具。用“拍打圖片”(Touchinggame)的比賽方法。
(2)、用游戲“對號入座”(Matchinggame)來復習已學文具的英文名稱。
(3)、復習Ihaveaan….教師先發指令請全班共同練習。或請學生上臺做“小老師”進行操練。
2、新課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師播放Let’ssing兩遍,學生邊聽邊跟唱,讓能力強的學生唱一遍,教師適當進行獎勵或表揚。
(2)教師領唱,學生跟唱,全體同學一起唱。分小組唱,對于唱得好的小組進行表揚。
3、趣味操練(Practice)
(1)、請學生在限定時間內找出在小村莊里出現的字母,對于找得又快又好的的學生要加以獎勵,有能力的學生讓他們讀出這些字母。
(2)教師和學生一起校對。
(3)、讓學生跟隨錄音一起學唱歌曲ABCsong.
4、課堂評價(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本單元第3部分練習。
5、課外活動(Add-activities)
要示學生聽錄音,跟讀并表演A部分的會話,并在實際情景中動用所學語言。
板書設計: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4
教材分析
1.知識學習
認識"蛋、取、涼、定、捧、連、輕、仿、佛、抬、頭、向"12個生字。會寫"聽、唱、連、遠、定、向"6個字。
2.情感陶冶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思維品質培養
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培養愛鳥意識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學生背景
1.知識背景
具備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對照"我會認"畫出生字、認識自然段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用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
2.其他背景
具有"真、善、美"的美德,知道保護鳥類是好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養鳥、愛鳥。鳥是寵物,觀賞物,靠人來喂養。但也免不了吃鳥蛋。對大自然的"鳥捉蟲--蟲迫害莊稼--從而鳥保護莊稼"的知識鏈不甚了解。
解決問題及方式選擇
主要探討鳥蛋與鳥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及為什么保護鳥的原因。知道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兩個生命,讓兒童幼小的心靈萌發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重點理解"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這句話,知道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師生互動,借助問答、討論、多媒體演示、親身觸摸體會、讀中感悟等形式達到這一教學模式。
教學實錄
師:(放歌伴奏《小鳥》,師生加動作。)請大家一起跟我做!
師:這首歌唱的是什么?
生:唱的是小鳥。
師:你了解小鳥些什么?
生:小鳥長一身羽毛,小鳥愛吃蟲子,小鳥會飛……
師:小鳥的家在哪?
生:小鳥的家在樹上。
師:(往黑板上貼樹)對,有樹的地方就有鳥兒的身影。瞧(實物,兩只鳥蛋),這是什么?
生:這是鳥蛋。(師板書鳥蛋)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九課兩只鳥蛋。(補全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你們喜歡它嗎?
生:喜歡。
師: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如果能把這課的生字也讀好那就更棒了,小組長開始檢查小組讀讀生字。
師:老師找人讀課文應找幾位?為什么?
生:應找四位,因為這篇課文有四個小節。
師:你替老師找吧!第一次讀課文你想給讀的小朋友提點什么要求?
生: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不添字不掉字。
師:讀的小朋友對聽的小朋友有什么要求?
生:坐好,拿好書,認真聽。
師:自己讀一讀第一小節,誰想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兩只鳥蛋是這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來的。
師:這么白的鳥蛋你想不想摸一摸啊?
生:想。
師:小組摸一摸吧!誰來說說摸著鳥蛋什么感覺?
生:鳥蛋涼涼的,滑滑的,很好玩。
師:對啊,放在太陽底下還透亮呢!自己讀讀。誰想讀?(生讀第一小節)你就覺著他讀得怎樣?
生:讀出對鳥蛋的喜歡,"真"讀得重。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5
教學
目標1.知識目標:能識讀字母A----Z,會運用句式What’surfavurite…?詢問。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識讀26個英文字母,并書寫A----G。
3.情感目標學唱英文字母歌并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重點基本能夠聽懂,會說,會讀詞匯:sng,favurite
難點學會用What’surfavurite…?的語言結構。
教法情境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
教具;點讀機
教程
Step1.Waringup
1.Greetings.(師生激情打招呼)
2.Freetal.
3.Guess:What’sthis?
【設計意圖】:以簡單的小游戲熱身,既復習了之前學習的知識,同
時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Step2.Presentatin
T:Ilieranges/apples.
T:Duliecats/elephants/dgs?
T:O!Thanutbs/girls/pupils.ualllieseanials.Ilieanialst.Guess!
T:Dgisfavuriteanial.
出示favurite單詞卡,教授favurite單詞。
教程T:
IliesingingtheEnglishsng!
出示sng單詞卡,教授sng單詞。
What’sfavuritesng?
It’stheABCSng.
What’stheABCsng?
一體機播放視頻theABCsng。
采用不同的方式鞏固新單詞:開火車猜口型你大我小等,讓學生讀的準,說的準。教師及時給予公正的評價,同時注意學生的發音,及時糾正錯誤。
鞏固練習:
T:What’surfavuritesng?
S1:It’stheABCSng.
S2:It’sthe…Sng.
【設計意圖】:教師創設情境,呈現新單詞和句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習語言。單詞的教學要放到句型的操練中才有意義。
Step3Learningthetext
1.MfavuritesngistheABCsng,let’slearnthesngtgether.
字母學習:逐一出示卡片,教學生認讀字母,并糾正學生的發音。采用開火車、抽查、齊讀、大小聲等方式。教字母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單詞與字母結合:如:A,apple;B,banana;C,cat…
2.Singandpint.
Step4Practice
1.排隊
請幾個同學把名字寫在黑板上,然后按字母順序排列。
2.查英文詞典:
將全班劃分若干小組,由小組長帶頭,帶領大家查詞典。
3.用身體擺造型,猜字母。
教程
請幾個同學上前用身體擺造型,其他同學猜,猜對者給小組加1分。
4.快速認識字母大小寫
uvWMBDPgqpsxrnetc
5.齊唱字母兒歌(一體機出示)
ABCDEFG,clap5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6
1.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能聽、說、讀、寫字母Xx,Yy,Zz
2.認讀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單詞fox,box,yellow,yo-yo,zoo,zebra。
3.會唱歌曲Let’ssing。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本部分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字母Xx,Yy,Zz以及讓學生聽懂并會說帶有這些字母的單詞fox,box,yellow,yo-yo,zoo,zebra。
教學難點:
字母Zz的發音。
3.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圖片、A—Z的字母卡。
4.教學過程
Step1:warmup
1.Freetalk
Hello!What’syourname?
Whereisyourpen/pencil/ruler/pencil-case/…?
CanIuseyourpen/…?
2.Let’sdo
播放錄音讓學生聽A部分Let’sdo的內容,邊聽邊做動作。
3.用字母卡復習所學字母,并搶答以這個字母開頭的單詞。
Step2:Presentation
1.學習字母Xx和單詞box、fox。
(1)教師出示box的圖卡,問:What’sthis?生:It’sabox.板書box并進行教讀。教師指著圖卡下面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先問學生:Whatletteristhis?如學生不會,再告訴他們是X,并出示X的字母卡,大小寫字母先同時呈現,再分別進行書空與認讀。(在四線三格中書寫字母大小寫Xx。讓學生觀察并做空中書寫練習。)然后教師出示課本中fox在盒子里的圖,問學生:What’sinthebox?Yes,it’safox.然后出示fox的單詞卡,讓學生跟讀。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Yy和Zz。利用顏色卡復習yellow,利用圖卡學習yo-yo和zebra。
(3)出示作業紙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練習中教師先進行強調注意事項,學生開始書寫教師進行巡視,及時進行糾正錯誤。
(4)聽錄音,用手指著字母及單詞,跟讀Let’ssay部分。
(5)聽Let’ssing部分,出示字母卡隨著歌曲復習字母A--G。歌曲處理教師進行適當講解與領唱讓學生全部能掌握。讓學生跟著錄音一起學唱歌曲,學生在唱歌時打出相應的節拍并做出相應的動作。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相對寬松的情景下鞏固復習所學內容。
Step3:Practice
Game1:找朋友
將X—Z的字母卡貼在黑板上,將大小寫分貼兩行,然后打亂順序,讓學生將大寫字母與相應的小寫字母連線。
XYZ
Zyx
Game2:看一看,寫一寫
將fox,box,yo-yo,zebra,zoo的圖分別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完圖后在教師提供的'作業紙上把缺少的單詞字母寫出來。并能夠做到認讀。
Step4:Production
1.出示學生學過的Aa-Zz的字母卡片。請學生說出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在認讀單詞。做到聽、說、認讀以及用正確的筆畫和筆順書寫的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字母的筆畫和筆順。)
2.Let’scheck.
第一遍學生聽音選擇。
第二遍進行聽音核對答案。
Step5:Progress
1.做基礎訓練配套練習題。
2.Homework
書寫本課所學字母。把歌曲《HideandSeek》唱給家長聽。
5.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師通過實物來進行字母的教學,讓簡單的字母教學融入具體事物中,最后通過歌曲的教授更加鞏固了本堂課的知識要點。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借助“移多補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引入。
以幻燈片形式出示教師家的書櫥。
現在,我的書架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們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課題。
(1)學生思考,想象移動的過程。
(2)教師操作并提問:現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么數?
(3)教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二)探究新知
1、引發質疑,探索新知。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這節課學習到哪些知識?
預設:
(1)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數?
(2)怎樣計算平均數?
(3)平均數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出示例1,為了保護環境,學校四年級1班的一組同學利用業余時間收集礦泉水瓶,做環保小衛士。
仔細觀察統計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1)小紅比小蘭多收集多少個瓶子?
(2)小明再給小亮幾瓶,他倆的瓶子就一樣多?
(3)他們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
你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瓶子數量一樣多呢?
學生匯報交流。
小結1:求平均數實際就是把多的補給少的,在數學上叫做“移多補少”。
小結2:求平均數也可以采用計算的方法,用他們一共收集的礦泉水瓶個數總和除以人數,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
(14+12+11+15)÷4=13(個)。
【設計意圖】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解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掌握“移多補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數學方法。
3、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看這個平均數13,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
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教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過平均數嗎?舉例說一說。
預設:
(1)本周平均最高氣溫6攝氏度。
(2)三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級2班五位同學平均每人捐10本圖書。
(4)李莉同學平均每天上學路上花費15分鐘。
【設計意圖】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實例,感受數學源于生活。
(三)知識應用
1、判斷。
(1)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感受平均數的特點: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比數據中最大數小,比最小數大。
2、選擇。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噸。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平均用水量的問題,鞏固所學知識,根據所求問題找準與總數相對應的份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再看看開始想解決的問題:
(1)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數?
(2)怎樣計算平均數?
(3)平均數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現在能解決了嗎?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2、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3、使學生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笑一笑,唉,我怎么發現有的同學有幾個牙沒有了?哪兒去了?
生:我換牙了。
師:你也換牙了嗎?換了幾顆?噢,原來大家都換牙了,那么關于換牙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誰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
師:有這么多情況,大家能記住每個同學換幾顆牙嗎?(不能)
2、老師非常想知道你們換牙的情況,請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老師很清楚地知道你們中有多少人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呢
二、調查整理,體驗過程。
1、暢談想法
生1:可以請每個同學說一說。
生2:可以請他們分別舉手表示。
生3:可以請換1顆牙的同學站一排,請換2顆牙的同學站一排,再請換3顆牙的同學站一排
2、引出課題:像同學們所說的數一數,并且把換牙的人數記下來,這個記下來的過程就是統計。(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課題。)
3、小組合作,嘗試統計
組內分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調查自己組的換牙情況。
4、交流統計結果和記錄方法
如學生想不出,可由老師來介紹一種方法。
5、比較方法,自我優化
剛才幾位同學介紹了自己的記錄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6、整理各組數據,把全班情況統計在黑板上。
7、分析數據,提出問題
說說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圖、表反映的數據,充分發表見解。
三、鞏固拓展,實踐應用
1、小組活動,統計自家人口。
(1)下面我們用先記錄再整理的方法來統計一下自己家有幾口人。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小組中每個人家有幾口人記錄下來,再把每家人口的數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記錄方法和統計結果。
(3)說說從統計結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大家說什么。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9
一、基本教學步驟是否齊備,
即導入,講解,總結,練習,作業
二、備課準備是否充分
即詳案,簡案不僅是工作時間的長短的標志,更是備課是否充分的標志
三、詳略得當的程度
英語教學案例有哪26個英文字母:
大寫:A小寫:α印刷體:a讀音:ei(拼音)(一聲)
大寫:B小寫:b讀音:必
大寫:C小寫:c讀音:sei(拼音)(四聲)
大寫:D小寫:d讀音:弟
大寫:E小寫:e讀音:義
大寫:F小寫:f讀音:癌父(輕聲)
大寫:G小寫:g讀音:之一(連讀)(四聲)
大寫:H小寫:h讀音:ei(拼音)(二聲)尺(輕聲)
大寫:I小寫:i讀音:癌
大寫:J小寫:j讀音:zhei(拼音)(四聲)
大寫:K小寫:k讀音:kei(拼音)(四聲)
大寫:L小寫:l讀音:癌奧(連讀)
大寫:M小寫:m讀音:癌木(連讀)
大寫:N小寫:n讀音:恩
大寫:O小寫:o讀音:歐
大寫:P小寫:p讀音:屁
大寫:Q小寫:q讀音:kiu(拼音)(四聲)
大寫:R小寫:r讀音:啊(二聲)
大寫:S小寫:s讀音:癌死(輕聲)
大寫:T小寫:t讀音:替
大寫:U小寫:u讀音:優
大寫:V小寫:v讀音:微
大寫:W小寫:w讀音:達不留(輕聲)
大寫:X小寫:x讀音:癌克死(輕聲)
大寫:Y小寫:y讀音:wai(拼音)(四聲)
大寫:Z小寫:z讀音:跟“在”類似,但是舌頭伸出來發音(牙咬著舌頭)(四聲)
單詞:
English……英語、英國人讀音:英哥類是(輕聲)
Book……書讀音:不可(輕聲)
I……我讀音:癌
You……你讀音:又
He……他讀音:黑(四聲)
She……她讀音:shei(拼音)(四聲)
It……它讀音:義特(輕聲)
Yes……是的、太好了讀音:葉死(輕聲)
No……不是、沒有、不要讀音:nou(拼音)(四聲)
Is……是讀音:義子(后面這個音跟“子”類似,但是讀的時候牙咬著舌頭)
Are……是讀音:啊(四聲)
Am……是(用在I后面)讀音:按木(輕聲)
a……一個讀音:餓(輕聲)
OK……好的、可以讀音:直接讀出字母(歐kei)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0
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妙技:
進行口語社交;完成習作教學;學習多音字;累積古詩詞;學習新生字;展現作品
二、進程與法子:
(一)在口語社交中磨煉流利說話,學會寫作。
(二)在發現、鉆研中學習多音字、新生字。
(三)在背誦中累積。
(四)在展現中擴展見識。
三、感情態度價值觀:在讀、寫、背中練習說話本領。
重難點、要害:一、進行口語社交。二、完成習作。三、背誦古詩。
課時支配:三課時
教學計劃: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進行口語社交。
教學進程:
1、導入
出示展現課余生存的照片
2、交換看相片的感受。
3、分小組講自己的課余生存
一、交換自己做了什么事
二、交換自己有甚么勞績。
三、交換有甚么感受。
四、講講往后的計劃。
4、請講得好的同硯上臺講述自己的課余生存。
一、生講,師略記層次。
二、予以解說、梳理。
5、評選。
一、每組選出一個上臺。
二、評選誰講得好。
6、功課:回家講給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完成習作。
教具準備:帶上各人與課余生存有關的用具
教學進程:
1、豪情導入
一、出示幾個同硯課余生存的用品:書、畫畫、樂器……
二、讓門生自由講自己的課余生存。
2、引誘寫作
一、請幾個同硯上臺講述。
二、教師點評。
3、寫作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一、掌握多音字。
二、背誦古詩。
三、從生字中學生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進程:
1、認讀生字、區分、組詞、掌握多音字
2、古詩
一、出示古詩,學習生字
二、師范讀,門生跟讀
三、議議詩意:一個小孩坐在河邊學垂釣,他歪斜著身子坐在草叢中,綠草半掩著他的身材。過路人向他問路,他一句話也不回答,只是擺手表示不讓問路人湊近,惟恐發出響聲把要中計的魚兒嚇跑了。
3、學習新生字。
4、功課:背誦古詩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1
一、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的規律。
2、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3、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答)
143=422=25+0=0+28=
32-0=28-28=175=215=
(二)探索新知
1、教學05=?
(1)創設情境引入。
教師擺出5個盤子,每盤放3個蘋果,提問:這里有幾盤蘋果?每盤有幾個?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繼續提問:現在每盤有幾個?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現在每盤有幾個蘋果?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現在每盤有幾個蘋果?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0個后1個也沒有)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0+0+0+0+0與05兩個算式,提問5個0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得數(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個0相加是多少)應等于幾?(等于0)
(2)推理歸納。
根據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做課本P34算一算3道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口算結果。(03=0,70=0,026=0)
通過剛才的口算,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0與任何數相乘,結果都是0的結論。
(3)小結、深化。
引導學生認識:0乘幾和幾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數相乘都是0。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34試一試中1、2題。
(1)第1題。
此題是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并進行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時,要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這樣想:因為135=65,所以1305=650。這樣想的學生可能已經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認為只要在65的末尾寫上一個0就可以得到計算結果,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135和1305這兩個算式,使學生理解13個十乘5等于65個十,也就是650。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并掌握豎式算法,可先請學生板書豎式計算的書寫過程,發現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第3種算法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寫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看書并指導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2)第2題。
此題是因數中間有一個0的乘法,練習時,讓學生獨立計算后,再讓學生公布各自的算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1的算法。
(三)鞏固練習
1、豎式計算。(補充題)
全班齊練后指名板書,進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歡的方法算。
4065350652085554
全班齊練后交流,交流時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領會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愛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與鼓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我們班欣賞同學們上課,作為主人你們想用什么行動來歡迎老師們的到來呢?(全班鼓掌歡迎)掌聲這么熱烈,真是一群熱情好客的孩子。能夠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課文,老師感到真高興!可是,老師此時的心情挺緊張的!你們想用什么來鼓勵我呢?(掌聲)
2、師:謝謝你們的掌聲,有了你們的掌聲,老師已經不緊張了。掌聲不僅改變了老師剛才的心情,它還改變了一個女孩的命運。多神奇的掌聲啊!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走進課文《掌聲》(板題,齊讀課題)
二、走進文本,感受人物變化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仔細想想,英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自由朗讀后交流:(自卑、憂郁、不快樂,孤獨……)(板書:自卑憂郁)
2、同學們體會得真好,你們是從哪里感受到這一點的呢?
課件出示句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當時同學們在干什么,引讀“當同學們()的時候,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學們在做游戲、唱歌跳舞、在操場上奔跑,跳繩、在盡情地說笑。
課件:當同學們()的時候,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當同學們快樂地游戲的時候。讀
生(齊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當同學們唱歌跳舞的時候。讀
生(齊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當同學們在操場上奔跑,跳繩的時候。讀
生(齊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師: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獨的一角,誰愿意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英子的孤獨呢!指名讀
(指名讀評價:“總是”讀得重一些,“默默地”讀輕一點)
4、師:是呀,看來,同學們都很理解英子。那時的她不愛說話,默默無聞,多么可憐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體會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獨吧?(齊讀)
齊讀→評價:多么自卑、憂郁的孩子啊
5、過渡:那時的她對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們再來看看現在的英子,她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變得怎么樣了呢?誰來讀讀第5自然段,其他同學想一想現在的英子變得怎樣了?
指名匯報。(活潑、開朗、自信)板書:自信快樂
6.我們真替英子的變化感到高興呀,那么你們能把她的活潑開朗讀出來嗎?請大家齊讀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變化吧!
三、感悟變化,領悟掌聲內涵
1、師:是呀,我們都希望英子開朗、自信。后來,英子真的改變了。一個憂郁、自卑的小女孩變得開朗、自信了。是什么給了她力量,讓她有了如此大的轉變呢?請同學們默讀2--4自然段,想想掌聲在課文中一共響起了幾次?把描寫英子動作、神態變化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在特別有感觸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
2、學生反饋:A“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師:英子為什么立刻把頭低了下去,當時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害怕)。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表現英子此時的自卑、緊張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嗎?(不想)她能不上去嗎?(不能)
無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來,1秒鐘,2秒鐘,3秒鐘,她的腳剛抬起,又慌慌張張地收了回去,她緊張得全身都在發抖了。你就是英子,讀讀這句話,讀出你的感受。
(評價:你把“一齊”讀得比較重,“低了下去”讀得輕,讀得有感情。老師聽出了你的無助/自卑/害怕)
B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此時此刻,英子真是左右為難,萬般無奈,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體現出這種心情來?(猶豫)。
“猶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猶豫什么?(上去還是不上去)
因此,從“慢吞吞”、“眼圈紅紅的”我們體會到英子的內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無奈)。
5、師引讀: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6、師:此時英子內心充滿了痛苦、無助,甚至快要哭出來了,這個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生接: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這個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視下-----生接: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7、師:誰愿意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呢?(指名讀)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師:你能告訴大家為什么把終于讀得這么響亮?(生答:下了很大的決心)
(評價: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師:師:誰愿意來讀讀第3自然段體會一下英子的這種復雜的心情呢?
(指名讀)(評價:多么無助的英子啊)
師:走路對別人來說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對英子來說卻是那么()。生:困難。
師:為什么?(因為……所以……拓展說話)
因為她不愿意讓別人看見(),所以();
因為她不愿意讓別人看見(),所以();
因為她不愿意讓別人看見(),所以();
生: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為她不愿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勢,所以……困難。
9、師: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信心啊!作者對人物的神態、動作做了細致的描寫,讓我們仿佛觸摸到了英子的痛苦與自卑。我們隨著她艱難地挪動著殘疾的雙腿,一步、兩步,一搖一晃,她低著頭,含著淚,她多么渴望有一種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這時候,--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齊讀)
“驟然”還可以用哪個詞來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現在老師是英子,你們是英子的同學,什么樣的掌聲是“熱烈而持久的”你們能用掌聲表示一下嗎?
師:這真是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啊,同學們把千言萬語化作了這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這掌聲是對英子的(鼓勵、加油)板書:關心鼓勵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們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別害怕,我們不會歧視你!
師:這掌聲對英子來說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_接著讀)──“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著讀)──“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勵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讀)──“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12.師:在同學們那包含鼓勵與信任的掌聲里,英子流下了淚水。這場面多么令人感動啊!故事講完了,--生接: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13、師:如果說,第一次掌聲,是對英子的鼓勵,那么,英子講完故事后的掌聲,又是什么呢?
故事講完后的掌聲是對英子的________(肯定、欣慰、表揚、贊美……)
14、師: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她想說--
(出示關聯詞:如果沒有……我就……;拓展說話)
15、師:但是,她什么也沒說,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個躬,然后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師: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又一搖一晃地走下講臺,一樣的走路姿勢,她內心感受一樣嗎?(不一樣)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激之情齊讀這句話: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四、感悟力量,升華情感
1、那真誠的掌聲就像一縷陽光沖破了英子內心的陰霾,同學們充滿鼓勵,滿含夸獎的掌聲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內心的冰川,英子變了。曾經坐在教室一角默默無語的她,現在--生接讀“她和同學們一起游戲說笑。”曾經連走路都害怕讓人看見的她,現在--生接讀“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2、師: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那她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呢?
課件:用一句話交流:她成了一個()的人。
她成了一個(自信)的人;快樂、開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對生活
4、從此以后,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幾年過去了,上了中學的她依然惦念著給予她掌聲的同學們,她將心中的千言萬語全都融進了她的來信--我們一起去讀一讀吧!(齊讀)
我永遠不會忘記。。。。。。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讀吧。
(2)誰還想讀?
(3)想讀的都站起來讀。
5、學到這里,我們逐漸領悟到掌聲的深層內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還包含著對他人的__________?(鼓勵、支持、尊重、信任、關愛……)
五、拓展升華
1、師:因為掌聲,英子勇敢地開始了第一次演講,因為掌聲,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請大家想一想,同學們送給英子的僅僅只是掌聲嗎?(生答:鼓勵愛心)
2、師:因為掌聲里有同學們的鼓勵,支持,贊美,這些都是大家對英子的一片--愛心啊。(板畫)
3、師:掌聲凝聚著顆顆愛心,掌聲充滿著濃濃真情,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一起呼喚吧!(齊讀最后一段)
4、交流:掌聲是鼓勵,是夸獎,是尊重,是關愛!多一份掌聲,多一份愛;多一份愛的鼓勵,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覺得在我們班里,在我們的學校,在社會上,在我們身邊,還有誰需要掌聲?
5、師:其實這掌聲就是一種愛!(板書:愛)在生活中愛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愛是雨中的一把小花傘,愛是夏日一縷清涼的風。讓我們大家都奉獻愛,珍惜愛吧!這使老師想到了一句話:
(課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1)女同學,請輕輕地把這句話告訴自己。
(2)男同學,請真誠地把這句話告訴你身邊的朋友。
(3)全體同學,請大聲地把這句話告訴所有的人。
六、小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真棒!讓我們為自己出色的表現鼓鼓掌,(鼓掌),也把這感謝的掌聲送給在場所有老師,(鼓掌)。愿我們今后在掌聲中經歷風雨,在掌聲中快樂成長。讓我們把掌聲獻給別人,獻給自己,獻給多彩的生活吧!
板書:
29、掌聲
自卑憂郁自信快樂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3
知識技能目標:
1、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生字。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系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課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如:拮據、夢寐以求、悶悶不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在閱讀中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并結合在本冊前面學過的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進一步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初步滲透"擁有誠信就等于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學習重點:
理解"父親"從不愿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后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體會課文中"母親"說的話的含義。
學習難點:
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強調"中"的讀音、"彩"的寫法
2、過渡導人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輪讀課文,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三、創設情境、啟發疑問
以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3—6自然段,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體會"我"中彩之后的興奮與激動,并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2、啟發疑問:再讀4、5自然段,試著提出問題,初步學習聯系生活實際提問。
3、學法嘗試:以第6自然段巧妙過渡,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邊讀邊想解決問題,進一步學會提問。
四、滲透學法,邊讀邊想
以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學習7—8自然段,引導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難題",為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1、學生自己閱讀,嘗試解決在上一階段讀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父親到底面臨怎樣的難題?"。
2、針對學生閱讀中的困惑,師生交流讀書方法,幫助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
3、學生嘗試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自己閱讀,邊讀邊想,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39;難題。
4、學生再讀書,并大膽質疑,為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五、布置作業
認真讀課文,并通過上網或讀書等途徑查找資料,為下節課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抓住重點句深入探究,在師生共同讀書學習辯論的過程中,滲透"擁有誠信就等于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解決上節課學生遺留問題,并深入思考"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為什么又沒有留?"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認真讀書,在學生思辯的基礎上理解為什么是"道德難題",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理解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和"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的含義。(向學生推薦《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誠信,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三、想象寫話:
當庫伯派人把汽車開走后,"我"和爸爸、媽媽是怎樣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對話,說一說,再寫下來。
四、學習生字(重點是字形)
如:"德":用"十四人一條心"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強調"心"上有一短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創編記字口訣,使學生快樂識字、寫字。
五、課外延伸:
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于彩票的故事,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組合,通過查找資料、采訪等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4
教學內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第18頁6、7題。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5
目的: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在新學期到來之時,通過班會的形式,讓同學們進一步認識到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應該以新的姿態、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新學期中,展現最好的`自我.
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
新學期的到來,告訴我們,小學生活即將結束了,我們還有最后一個學期的生活和學習.今天,我們又迎來了畢業生活的最后一個學期.在這個新學期里,每個同學一定都有自己的計劃和奮斗目標.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為自己的畢業生活做一個規劃吧.
二、分小組進行交流.
三、指名到講臺上進行交流,全班同學評議計劃的可行性.
四、在日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新學期新打算》
內容包括:
1、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的分析.
2、對照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
3、制定出自己本學期的奮斗目標.
4、根據目標,制定出本學期自己在紀律、衛生、學習方面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措施.
五、班主任總結: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今天我們相約在新學期的開始,是為了實現明天的美好理想.本次班會課開展得非常成功,各位同學都制定出了自己的計劃,抒寫出了自己的心聲,同學們新學期的打算很好,我希望同學們要行動起來,用的雙手掌握自己的命運,用自己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中學生,就要說到做到,那么,把握今天,讓我們把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吧!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6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首先是由于學生對于小數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聯系,有助于學生對小數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的學習不要脫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于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化的自我意識。
3、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書”一課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7
一、教材內容分析
《多彩的夢》屬于造型—表現領域。
教材選用兩幅經典的油畫作品作為欣賞圖例。
俄羅斯畫家夏加爾的《我與我的村莊》中,畫面構圖和形象都采取來傳統繪畫不同的護理方式。畫家用畫面分割、重疊的手法,把不同時間、空間中的人物和景物組合在一張畫面上,以此來表達對故鄉的懷念。
西班牙畫家達利的《記憶的永恒》,表現來一個奇異、錯亂的夢幻世界:物體無序的散落在畫面上,時鐘軟軟的令世間停止,讓人過目難忘,背景深遠無限給人一種極冷,悵然若失的感覺。教師可以利用這兩幅作品,啟發學生對夢境里的畫面和表現形式做自由的想象和思考。
二、學生特征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富于想象的同時更具有較強的好奇欲和求知欲,具備一定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基本能力。學生對美術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的能力,對一些多媒體知識具有較為抱有興趣的識別,可以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表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具備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通過老師的引導和拓展通過欣賞、觀察、思考來對自己的夢境進行設計,引發學生的興趣。結合本課教材科與學生進行自己夢境的探討和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這里將以各種圖片展示作為契機,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語言和描述等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觀察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結合自己的生活,通過會議、欣賞等方式,采用適當的手法來再現自己的夢境。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設計繪畫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夢境,夢境中物體大小、形狀和色彩變化多樣,切實感受和體會夢在繪畫中的樂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創作感受美術源于生活,感受生活,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學重點:
學生回憶和創作夢境,選用自己熟悉的創作手法展現自己的夢。
五、教學難點:
夢的展現方式。
六、教學準備:
1、教師用具:課件、圖畫等
2、學生用具:彩筆、蠟筆、刮紙等
七、教學過程:
教師:曾經有人說老師我白日做夢!大家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白日做夢啊?
學生:知道!……
教師:額……老師真的很尷尬,白日做夢就是說一個人白天睡覺在做夢,比喻一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當然,大家晚上睡覺的時候做的夢,在現實當中是不是也不會發生吧……
學生:哈哈……
1、觀看有關夢的圖片
2、教師:老師首先給大家展示一部電影,看看同學們知不知道這是那部電影?
學生:哇,是《愛麗絲夢游仙境》……
教師:哦!老師很驚訝,看來有不少同學看過這部電影了!那么大家一定知道電影中愛麗絲發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人物和事了吧?
學生回答:…
3、學生發現
教師:同學們好棒!電影非常好看,同學們回答的也很棒!
學生回答:…
師總:那么這節課我們也來創作一下自己想去的夢境吧!
——出示課題:《多彩的夢》
學生活動:欣賞片段《愛麗絲夢游仙境》預告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組交流探討并將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說出來。激發學生敢于發言,敢于創作,敢于想象。
學生參與電影的討論,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用語言的形式進行描述。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開始。通過課堂圖片視頻的引入在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夢境的同時,將學生帶入一個好奇的、好玩的.意境,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歡樂的課堂氣氛,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心理、情感基礎。
學生的回答不需要受到任何的約束,只要他們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本節課展開了想象!
電影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適度運用電影片段可以給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方式帶來不少新鮮感。有助于促進學習和進步。
主題活動教案三年級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掌握、規范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算理及書寫格式。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桃子圖等。學生每人準備4籃桃子圖和8個桃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筆算:48÷6=
說說算理。
二、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師板書例題(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個?)師:該怎樣列算式呢?師根據學生回答并板
書:48÷2=
解決48÷2= 師:48÷2你們會算嗎?
我們可以用桃子來分一分。(請學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個,每個猴子分兩捆(20),剩下8個每個猴子分4個,所以每個猴子分得24個。
2、交流口算方法: 40÷2=20 8÷2=4 20+4=24
3、嘗試寫豎式。談話:如果做題都用實物分一分,那太麻煩了,而且我們以后還會學更大
數的`除法,經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列豎式來計算)前面我們復習了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現在出現了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你們會不會寫豎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兩次,寫豎式時要分幾步來寫,大家試一試,寫
出豎式。同桌兩個人可以討論,不會寫,也可以看課本第54頁。展示同學在試寫豎式中有代表性的幾種豎式,進行評講。(為了不亂,又讓人看得清楚,寫豎式時,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師結合分桃子,規范豎式寫法。因為先分整籃,所以先把4平均分兩成2份,得到2,商在
什么位上?(十位)為什么?(表示2個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籃桃子),4減4得0,因為還沒分完,這里不寫0,整籃的分完了,就要分單個的,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數個位上的8落下來放在這里除,把8個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個,所以商4,寫在什么位上?(個位),2乘4得 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個桃子),8減8得0,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5、寫豎式時應注意什么?
筆算時,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三只猴子分桃談話:兩只小猴都分到了24個桃子,正準備回家,,他們的好朋友來了。
不能讓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決定把48個桃子重新平均分給3個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呢?該怎樣列式?
6、鼓勵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分,邊分邊想,把48平均分成3份,應該先怎樣分,再怎樣分?根據分的過
程,試著列出除法豎式。(學生活動)
師:大家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根據分的過程,你是怎樣列出豎式的,并選出小組發言人,
代表你們組的發言。
7、指生發言師:大家評價一下,這兩位小老師當得怎么樣?
8、總結歸納計算方法。師:觀察黑板上的豎式,都是從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寫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數十位時商寫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數個位上的數時,商寫在個位。
四、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豎式。
五、教師總結
筆算時,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