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體育反思怎么寫
大班教案體育反思怎么寫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在一定范圍內動作較靈活的四散追逐跑。
2、通過游戲,提高四散追逐跑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要安全用電。
3、在活動中注意安全,不與同伴碰撞。
活動準備:
大灰狼頭飾一只,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動物模仿操
能聽音樂跟著老師做操。
2、基本部分
(1)新授“電羊”的游戲。交代游戲名稱,介紹游戲玩法、規則、邊講邊示范。教師請小朋友扮小山羊,這當中有老師事先指定的幾名“電羊”。小羊在場地上一邊玩耍,一邊念兒歌:“頭上兩只角,身上長白毛。愛吃青青草,咩!我是小山羊。”另選一幼兒扮大灰狼,背對“羊群”站立。兒歌念完,“大灰狼”轉身喊:“我來吃羊啦!”即追逐“羊群”,“羊群”四散跑開。如果大灰狼捉住了“小山羊”,就可把“小山羊”帶出場外。如果“大灰狼”抓住電羊,電羊就發出“的鈴鈴”的聲音,“大灰狼”觸電,站著不能動。千萬注意,不能讓“大灰狼”和其它“小山羊”知道誰是電羊。
(2)讓幼兒學念“小山羊”兒歌數遍。
(3)幼兒玩電羊游戲數遍后,教師鼓勵小山羊不要被大灰狼抓住,表揚沒被抓住的幼兒。而“大灰狼”抓“小羊”越多越能干。
活動結束:
玩民間游戲“炒蠶豆、炒豌豆”數遍。簡單小結,表揚機智、勇敢的小朋友。
大班教案體育反思怎么寫篇2
游戲目標:
1、練習蹬腳踏車,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提高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勇敢、愛護小動物的精神。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游戲準備:
腳踏車2輛、變形平衡木2個、大紙箱2只、活動前與幼兒共同收集的小動物玩具若干(為幼兒人數2—3菲倍)
游戲玩法: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2路縱隊,站在場地一端;每隊之間放置大紙箱一個;場地中間設置“山洞”;場地另一端的變形平衡木兩側放置小精靈玩具若干。老師發令后,各隊第1名幼兒蹬滑跑冰車鉆過“山洞”、到達“浮橋”。上橋救起1個小動物,并帶著小動物踩腳踏車原路返回,第2名幼兒再出發。在規定時間內比哪一隊救到的小動物數量多為勝隊。
游戲規則:
1、必須雙手扶把腳踏車至“浮橋”;待上橋后才能救小精靈。
2、若游戲中途發生意外情況或未帶小動物成功返回應在原地重新通過。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大班幼兒基本能夠進行投擲并體驗做“小爸爸”的自豪,小班幼兒也從中鍛煉了鉆爬的能力,體會與“爸爸”合作的快樂。總體來說,目標基本達成。
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由于接觸幼兒時間較短,對幼兒的實際個體經驗把握得不夠充分,個別行為習慣較差的幼兒不能很好地帶入游戲。
2.教師語言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在“救救小動物”的環節,教師出現讓幼兒排隊救動物的現象,顯得不夠精煉。
3.在活動道具的準備上,“工具包”的使用反而變成了幼兒的負累,幼兒在過河的過程中始終要帶著他的“工具包”,幼兒甚至已經丟掉了,教師必須反復強調,可以刪除。
大班教案體育反思怎么寫篇3
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對玩竹竿活動的興趣,斑竹幼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樂趣;鼓勵幼兒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并能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通過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及根據音樂的節奏大膽地嘗試跳竹竿,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協調性和創造性。
活動準備
短竹竿每人一根、長竹竿四根;用竹竿做的大花轎一個,紅綢若干;音樂《騎大馬》、《七月火把節》、《阿瓦人民唱新歌》、《百鳥朝鳳》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騎大馬》做律動進活動室。(竹竿當馬騎)
二、幼兒自由探索竹竿的多種玩法:
1、鼓勵大家去嘗試用各種方法玩竹竿
2、幼兒分散活動,探索竹竿的各種玩法(提醒幼兒活動中注意安全)。
3、交流玩法。請玩得好的幼兒進行示范。
4、集中小結,并與幼兒一起練習。舞金箍棒、立竹竿、比一比、跳房、跳小河等。
三、學習“跳竹竿”:
1、介紹引入:其實,在我們祖國的一些地方,比如云南、海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還喜歡玩一種叫“跳竹竿”的傳統民間游戲。猜猜看,他們會怎么玩?
2、教師示范: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邀請兩位教師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奏打竹竿,教師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
3、三人一組分步練習,先聽音樂節奏練習打竹竿,再練習跳竹竿。
四、跳長竹竿
1、先請個別幼兒嘗試,然后分組,請幼兒排隊,并請一個幼兒和老師一起打竹竿,其余幼兒排隊一個跟著一個跳。
2、休息時探討其它不同跳法。(除了我們剛才學的這種跳法,想想看還可以怎么跳?還有什么新的跳法?)
3、把四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進行表演。并鼓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一起參加表演。
活動結束
做放松運動。
“剛才小朋友表現的都非常好,今天是小豬娶親的日子,我就用竹竿做了一頂花轎,我們一起送小豬和他的新娘子回家吧!”(一幼兒扮演新娘子,一組幼兒拿紅綢跳舞,一組幼兒騎馬、一組幼兒用竹竿伴奏),帶出活動室。
大班教案體育反思怎么寫篇4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發展幼兒投擲、跳躍、拋接、平衡的綜合能力,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2、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用各種方法玩沙袋,在活動中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沙袋若干音樂《圓舞曲》
活動過程:
一、開始活動
帶領幼兒走圓,并在指定位置每人拿好一個沙袋。圓圈動作(舉沙袋過頭走、邊慢走邊拋接沙袋等)
二、基本部分
1、玩沙袋導入部分:小朋友,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拿了什么呀?(沙袋)今天,我們來玩沙袋,可以怎樣玩呢!
2、示范一人玩法
拋接沙袋:將沙袋向上拋起,迅速用雙手接住
頂沙袋走:將沙袋放在頭頂上、腳背上往前走。
夾沙袋跳:雙膝并攏夾住沙袋向前跳躍。
3、示范多人玩法:可在一定范圍內,兩邊分別站好一個人,中間站好一個人,兩邊的人輪流丟沙袋,向中間那個人扔去,中間那個人就要試圖閃躲,被打中了就換另外一個人在中間。(注意事項:玩這種玩法時,必須選擇小而輕的沙袋)
4、小朋友,這些是老師想出的玩法,待會你們可以玩一玩老師的這些玩法,還可以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看看誰最聰明,能夠想出很多好的玩法來,也可以像老師一樣一個人玩的,還可以是幾個人一起玩的。
(教師觀察幼兒玩沙袋的情況,引導幼兒分散自由玩沙袋,鼓勵幼兒動腦筋玩得和別人不一樣,豐富各種玩沙袋的動作)
5、請一些有創造形的幼兒演示玩法,其他幼兒模仿。
6、游戲沙袋玩玩玩
7、交代游戲玩法和場地布置:小朋友,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沙袋玩玩玩的游戲。請小朋友站好人數相等的六個組,每個小朋友用雙腳夾住沙袋,在這條開始線上站好。當聽到老師說開始后,第一個小朋友就出發,先夾沙袋往前跳,跳過地上畫的三個圈,然后用頭頂住沙袋走過小路(地上畫好的一個平行線),最后站在這條投擲線上,用肩上揮臂的方法,將沙袋對準墻上的圓圈,投過去,投準了就可以結束站到隊伍的最后面去。第二個小朋友就在第一個小朋友跳過三個圈之后才可以出發,沒有在這個時候出發的就算犯規。
三、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幼兒活動情況,表揚有創造性的幼兒。
2、帶領幼兒做放松運動。
大班教案體育反思怎么寫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助跑跨跳,掌握助跑跨跳的基本動作要領。
2、能大膽探索跨跳的跳法,并助跑跨跳過高度約40厘米的障礙物。
3、感受小鯉魚跳過龍門的喜悅,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故事《小鯉魚跳龍門》
2、物質準備:背景音樂、頭飾、龍鱗、平衡木、高度30、35、40厘米的障礙物。
活動過程:
一、以“小鯉魚游呀游”為情境,引導幼兒做準備活動。
1、師幼隨音樂做準備活動。
2、結合恐飾音效,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小結:我們要練好本領跳過龍門,變成龍才能保護自己。
二、以“小鯉魚練本領”為情境,引導幼兒練習助跑跨跳,掌握跨跳的基本動作要領。
1、提供高度約30厘米的障礙物,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跳過障礙物的方法。
提問:小鯉魚,前面有三道龍門,你去試試怎樣才能跳過去?小結:剛才你們探索出了雙腳跳、單腳跳、蛙跳還有跨跳這么多跳過去的方法,請你們再去試一試。
2、幼兒再次嘗試跳龍門,探索出助跑跨跳的基本動作要領。
個別幼兒師范,教師提升方法。
提問:你是怎樣跳過去的?
小結:像這種需要先助跑,然后前腳抬高,后腳蹬直跳躍的方法叫助跑跨跳。
3、教師示范,幼兒練習并掌握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
(1)教師示范,明確動作要領。
(2)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跨跳時的動作幅度。
小結:原來我們起跳時前腿抬高,后腿蹬直,找準起跳點就能順利跳過龍門。
(3)幼兒再次練習,提高助跑跨跳的技能。
重點指導幼兒找準起跳點。
過渡語:小鯉魚,你們的本領練得很棒了,想不想去挑戰黃河之門,長城之門和泰山之門?
三、玩游戲“小鯉魚跳龍門”,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1、幼兒魚貫式游戲,跨跳過30、35厘米高的龍門,獲取能量。
過渡語:變龍很艱辛,我們要積累龍鱗來增加能量。
一個跟一個跳龍門,前面的小鯉魚跳過第二個龍門,下一個才能出發。
小結:你們是守規則的寶寶。
2、幼兒再次魚貫式游戲,跳過30、35、40厘米高的龍門,提升跨跳技能。
音樂起游戲開始,音樂停游戲結束,以音樂為指令,引導幼兒把握時間。
小結:你很會把握時間,因為你們助跑跨跳的本領增強了,所以你們獲得了更多的能量。
3、幼兒以傳遞能量的形式,跳過35、40厘米高的龍門,體驗變成龍的喜悅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過渡語:接下來是我們變成龍的最后一關,我們要跨過長城之門和泰山之門,走過小橋,取回法寶變成龍。
提問:怎樣才能把能量傳遞給小伙伴?
小結:因為你們把能量傳遞給了小伙伴,所以每一條小魚都順利取得法寶變成龍,你們是一群團結勇敢的龍寶寶。
四、以“勝利的龍寶寶”為情境,體驗變成龍的喜悅。
1、戰勝海妖。
2、慶祝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