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2023
初中地理教案2023篇1
教學實錄: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采用大量形象生動且具體清晰的圖片資料作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在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就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接著開展小組活動尤其是以身邊的具體實例來開展活動,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后又以動畫的手段展示了我國的鐵路分布,學生點擊相關的鐵路線之后,鐵路線的名稱以及經過的主要城市都隨著鼠標的移動而一一展現,非常直觀;最后介紹了生活中的常識:怎樣看列車時刻表?如何買火車票?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學會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在實際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教學設計特色:
1、聯系實際設計教學,有親和力,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2、鐵路線的教學,設計采用了多媒體(flash動畫)輔助教學,直觀性強,有效地化解了這節課的難點,節省了教學時間。
3、采用小組活動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是協作者、組織者,學生參與率高。
教學過程:
引言:交通運輸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接觸、看見、或聽見過哪些種類的交通運輸工具?他們分別屬于什么交通運輸方式?
(顯示)插入投影片:“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內河航運、海洋運輸、其他運輸方式,管道運輸。
(解釋)前面幾種運輸方式都可以兼顧貨運與客運,而管道運輸只能用于貨運。
(活動)請看下面的圖,(插入各種運輸工具的圖片)判斷他們分別屬于何種交通運輸方式。
(介紹)高速公路。(放映高速公路的資料片,在放映的同時簡單介紹與畫面相關的高速公路的有關知識。)
(閱讀)書本上的兩段閱讀材料,將它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點擊后播放。
(提問)剛才的兩段閱讀材料給了你什么信息?(說明了交通運輸對于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活動:小組討論)請同學們再來看下面的兩個實例:
實例1:我國的“四大米市”
(顯示)“四大米市”的圖片,
(提問)歷史上,我國有四大米市,它們分別是哪幾個城市?(長沙、九江、蕪湖和無錫)。
(提問)請大家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它們當時能夠成為著名米市的原因。(人口密集,消費大米的市場廣大;氣候以及土壤適宜種植生產大米,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位置緊靠運河,交通便利)。
(討論)作為一個無錫人,你知道無錫的米市在哪,為什么是在那里而不是在別的其它地方?(在無錫的三里橋,那兒解放前是無錫工商業與人口稠密的地區,有著廣大的大米消費市場;同時位于京杭大運河畔,便于大米的運輸;此外無錫地區盛產大米,居民有消費大米的習慣。)
實例2:五嶺縣的變化
(顯示)插入兩張反映五嶺縣80年代和90年代面貌的圖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相關的資料分析書本上所提出的四個問題。
(講述):以上兩條新聞及兩個實例充分說明了交通運輸的重要性,交通運輸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對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扮演的是“先行官”的&39;角色。
(顯示)投影片:交通運輸的重要性——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顯示)我國的鐵路運輸圖,公路分布圖、主要航空線與航空港。要求學生讀圖分析:交通運輸網的稠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提問)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密度,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相比較,無論公路、鐵路還是航空運輸,哪個地區較為稠密?為什么?
(講述)鐵路線、公路線、航空線以及水上航線就象人體中的血管一樣,遍布祖國母親的肌體,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這些交通線相互交織,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從圖上可以看出,在我國的交通運輸網中,無論是公路運輸還是鐵路運輸,或者航空運輸,運輸網的分布都體現出這樣的一個特點:即東部發達地區交通運輸網稠密,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交通運輸網相對而言就顯得較為稀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西部經濟的發展,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西部地區的交通運輸網必將一天天的成長起來。
(過渡)在各種交通運輸工具之中,無論客運還是貨運,目前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都是鐵路運輸,下面請大家來認識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
(顯示)插入互動式的教學多媒體課件:我國的鐵路分布。認識我國主要鐵路線的分布,以及鐵路分布格局。
(小組合作)填圖練習——“認識我國的鐵路”。
(小組合作)選擇合理的交通路線①(無錫——哈爾濱)、②(無錫——烏魯木齊)
實踐技能訓練:學會看列車時刻表
(介紹)鐵路運輸有自己的系統,火車行駛有規定的車次和時間,乘火車要注意火車運行的車次和時刻表。
(顯示)“簡明列車時刻表”,介紹閱讀方法
(小組活動)買火車票。
給學生完整的滬寧線列車時刻表(或課前要求學生自己購買準備好),小組合作完成。
設定具體情境:我們班要去上海進行為期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請各小組根據現有的滬寧線列車時刻表,選擇購買合適的來回車票,并說明為什么選擇購買這兩趟車。要求注意火車到達上海的時間,火車離開上海的時間,以及回到無錫的時間并計算在上海期間實際可供用于社會實踐的時間。
教師歸納總結。
初中地理教案2023篇2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南極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知道南極洲是冰雪覆蓋的大陸;酷寒、干燥、烈風的冰原氣候;豐富的淡水、鐵、煤、鯨、企鵝、磷蝦等自然資源。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3。教育目標:讓學生了解南極洲是科研的寶地,理解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了解我國在南極洲建立的長城站、中山站和科學考察的近況,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
教學難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請你說說南極和北極地區的位置特點和氣候特點。
二、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走進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在那么冷的環境中,有沒有動物呢?(學生回答有,并且舉例說明。)那么,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動物資源。20__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三、講述新課:
指導學生以閱讀形式,找出有關的答案。
㈢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
1、淡水資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儲于兩極地區。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2、礦產資源
南極地區,已發現220種礦物,煤儲量豐富,查爾斯王子山脈上有是節上最大的鐵礦床,另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3、生物資源
請同學們看一下圖片,62頁“兩極地區的動物”。
63頁,活動題。
㈤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
指導學生閱讀64頁,《南極探險》。了解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
1、人類對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
2、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3、我國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指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兩個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師引導:20__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活動:學生站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極趣聞、故事等等。
作業:目標檢測的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后半節課,學生自主交流,講一下關于兩極地區的小故事,學生們的積極性都很高,課堂氣氛熱烈,下課后,學生們的發言仍沒有結束。以后可以上一節關于兩極的地理知識交流課。
初中地理教案2023篇3
本學期我擔任了九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七年級六個班、八年級三個班),任務艱巨,在與諸位地理教師的協同合作下,明確職責,腳踏實地的工作,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課改培訓,加強理論學習、促進觀念轉變 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我與備課組其他老師頂高溫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參加了初一地理學科新課改培訓。三天培訓期間,通識培訓,對《普通初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的專家從教材編寫方面對人教版普通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的設計思想和教材內容作了介紹;廣東省的一線教師介紹了課改實驗區的教學經驗和教訓;省地理教研員對普通初中新課程實驗地理學科的開設時間、方式、課時安排、教學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導意見;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初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及初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
本學期切切實實做好初中地理會考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重點做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注重對初一文科班打好基礎及培優, 組織初一備課組成員做好下列工作:
1 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 安排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初一備課組內,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 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復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統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 抓教學常規 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主要措施: 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 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初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后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并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采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
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 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初初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
4、配套習題難度較大,與教學進度不統一問題
回首這即將過去的一學期,各項工作扎扎實實、井井有條,這讓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將到來的下學期,新課改尚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卻又頗感任重道遠。要正確引領并促進自己教育教學技能的專業成長,必須不斷突破舊的思維方式和個人時間管理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加強日常工作的歸納、總結與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2023篇4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理解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請同學們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大致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關于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板書)一、氣溫與生活
(提問)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閱讀書上例子,說明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提問)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溫是變化的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可從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多方引導,例如:一天、一個月、一年,國內與國外,我國南方與北方等等,得出結論。
(板書)氣溫的變化
(副板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提問)通過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么結論?
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都有哪些值,這些值是如何得出來的。
常用于描述氣溫的值有: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這些值都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提問)氣溫是如何觀測的?(視頻鏈接:氣溫觀測和記錄)
(提問)讀圖“氣溫日變化”和“氣溫年變化”圖,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圖上縱坐標代表什么?橫坐標代表什么?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讀數。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什么?
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的月份與讀數。
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展示圖片)出示孟買和亞庫茨克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比較兩地氣溫年較差大小,并氣溫年較差與氣溫年變化大小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氣溫年較差大氣溫年變化就大,反之則相反。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的變化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理解氣溫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閱讀氣溫曲線圖,今天請大家根據所給數據親自繪制一張氣溫曲線圖。(南半球某地氣溫資料)
提問:這幅圖的形狀與我們上節課閱讀的氣溫曲線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南半球為波谷形,北半球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不同地點在同一時間的氣溫不同。
板書:三、氣溫的分布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等溫線特性示意圖
提問:回憶等高線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溫線。
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鄰兩條等溫線的差。
大屏幕或掛圖展示世界一月氣溫分布圖(動畫鏈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以北回歸線為例觀察海洋和陸地氣溫有何差別?說明什么問題
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夏季相反。
爬山時,感覺山頂比較涼爽為什么?
(學生討論)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氣溫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2023篇5
教材分析:
對一個省區的介紹,其自然環境的概述是必不可少的,是介紹其他各方面的基礎。本區首先介紹了海南省自然環境。從教材左上角的一幅小圖介紹海南省在我國的位置,結合地圖,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特征,隨后介紹了其范圍和海南島面積。教材通過"海南島地形圖"結合文字描述介紹了海南島的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地形和水系特征是相輔相成的,中高周低的地形特點使海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海南省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受海洋影響,具備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征。總的來說是以冬季暖熱,夏季高溫多雨為主要特征。這種氣候特征決定了海南省農業以熱帶作物為主,加之風景秀麗,使其成為我國熱帶風光旅游勝地。從這一角度看,海南氣候特征是本節難點。海南省獨特的。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是本節的重點。濃郁的民族風情,是與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相關聯的,也是海南旅游資源的一部分。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
在我國南部有一島嶼,因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歷代封建帝王都將此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內陸的,人們把它視為天之涯,海之角,有去無回,故有"天涯海角"之稱。你知道它是我國的哪一島嶼嗎?
方案②:
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紅樹林、珊瑚礁等熱帶風光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等民族風情的錄像片。引人對海南省新課的講授。
在講述海南省"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中國政區"圖(或出示"中國政區"掛圖X請一個學生指出海南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2.結合地圖說出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位于祖國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是我國最年輕省份,也是省級經濟特區。
3.展示"海南島地形"掛圖,進行以下練習:
(1)找出五指山、萬泉河、黎母嶺、昌化江、南渡江。
(2)海南島地形有何特點?水系有何特征?
(3)這種地形特點同水系特點有何關系?(海南島中高周低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海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
3.結合"中國政區"圖,請學生描述一下海南所處緯度區域、當地的氣候特點。(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深受海洋影響,高溫多雨為其主要氣候特征。全年無冬,最冷月的.平均溫度為16~24℃。
在講述海南省"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時,按下列步驟進行:
方案①:
(1)為什么海南省農業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2)海南省有哪些主要熱帶作物?
(3)海南省有哪些熱帶水果?
(4)為什么海南漁業資源豐富?你知道有哪些水產品嗎?
(5)完成教材p.67活動題1,了解海南豐富的鹽業資源。
方案②:
2.用多媒體展示天然橡膠、椰子、胡椒、咖啡、腰果、劍麻、檳榔、菠蘿蜜、芒果等熱帶作物畫面。
3.出示椰子、胡椒、腰果、擯榔、菠蘿蜜等實物。(教師可去超市預先購買)
講述海南省"旅游資源"時,可按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等熱帶迷人風光,及黎村苗寨,黃火歡歌的民族風情片段。老師可補充講述:在現代旅游業中,有所謂"三S"指的是太陽、海洋和沙灘這三種最受人們歡迎的旅游資源,而此三者都與海濱有關。中國海濱旅游最大的潛力在海南,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宜海水浴。
2.討論:海南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對照教材"海南島地形"圖)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66活動題3和P67活動題2。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圍面積
3.地形特點
4.水系特征
5.氣候特點
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
三、豐富的旅游資源
1.秀麗的熱帶風光
2.濃郁的民族風情
初中地理教案2023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個基本方向,并且學會在不同類型的地圖中判斷方向的不同方法。
(2)了解圖例和注記及其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在地圖上判斷方向,能在野外辨別方向;會繪制教室平面圖和校園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所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在不同類型的地圖中判斷方向的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
在經緯網地圖和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斷方向。
二、教學過程: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講演法
五、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學生打開繪圖本,標注當天的日期,依慣例寫出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晝夜長短的情況。
2.問上課的此時我們看太陽是往哪個方向看?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提問】養成記地理日記的習慣;復習舊知,從生活中引出今天的課題。
過渡:
在陌生的地方(野外)怎樣判斷方向?學生交流
我們今天主要來研究地圖上的方向。
【學習目的】體驗生活中的地理。
新授:
(一)一般地圖的方向判斷
你會在地圖上判斷方向嗎?你會判斷不同地點的相對方向嗎?教師板圖。
學生說明判斷方向的步驟和關鍵點。
【設計】1.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判斷方向的方法。2.一般地圖方向的判讀對學生來說最大的難點是“參照點”問題,所以,講清楚參照點是關鍵。
(二)有指向標地圖的方向判斷
1.所有地圖的方向都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嗎?(展示學生中秋節搜集的門票地圖,用箭頭標注了北方。)
2.為什么有的地圖要標注指向標。
3.怎樣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斷方向?
學生同桌交流、回答。
4.通過學生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判斷指向標地圖方向的.方法。
(三)經緯網地圖的方向判斷
1.還記得經線和緯線指示的方向嗎?(經緯儀教具展示不同角度看經線緯線的指示方向)
2.怎樣在畫有經緯線的圖上判斷方向呢?板圖展示。(復習舊知,期待做錯的同學說出或畫出自己的想法)
4.學生練題
學生回答。學生板圖畫方向。
【設計目的】1.經緯線地圖方向的判讀是難點,尤其是兩極地區的地圖判讀,畢竟,對于七年級的小孩子來說,空間想象力是很有限的,教具的適當運用,可以化難為易,直觀、生動的展示難點內容。2.鼓勵學生說出錯誤答案,對他和其他同學都有好處,老師能從中發現問題所在,使教學更有針對性。3.編題可鍛煉學生從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是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四)小結
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話:“找不到北了。”來說明找不到方向、摸不清頭緒、不知怎么做等等。這句話對你今天學習方向有沒有啟發呢?
初中地理教案2023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農作物及分布;了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達的旅游業。
2、能力目標:
學習搜集資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
3、情感價值目標:
培養尊重不同地區文化和傳統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濟建設和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產。
三、課前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位置交通、氣候與農業、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
2、向各組布置閱讀教材圖文,上網搜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務。
3、教師對學生搜集資料、制作過程予以指導和幫助,并準備一些學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強調的問題向學生提問、補充,或給學生以提醒。
四、教學過程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說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N—10?S,90?E—140?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內容;在屏幕前據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
(3)師問:“為什么有人說馬六甲海峽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這條航線對我國有沒有重要意義?”
生答:日本是個礦產資源極為貧乏的國家,我們在網上看到過,日本進口物資的一半,進口原油的80%以上均從該海峽輸入,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經濟命脈"
師補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進口量巨大,其中從中東和非洲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占進口石油總量的70%以上,全部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另外,我國與東南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區的其他貿易運輸也要經馬六甲海峽航線,因此,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和貿易暢通意義非常重大。
2、氣候與農業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說明:東南亞地區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屬于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布區;對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3)據圖介紹:大家吃過泰國米嗎?很香!東南亞人民的主食和我國南方人一樣,也是大米飯。水稻是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東南亞濕熱的氣候條件,還適宜熱帶經濟作物的&39;生長,這里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產地
(4)導游: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查閱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5)師問:東南亞為什么以水稻為主要的糧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說明,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生長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生產需投入大量勞動力。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少,氣候高溫多雨,所以必然選擇水稻作為糧食作物。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組展示活動
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文字說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經山區,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業區;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
文字說明: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2)介紹:大家聽說過“下南洋”嗎?“南洋”就是指東南亞地區,“下南洋”指的是過去我國廣東、福建沿海一帶人民到東南亞一帶去謀生。現在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地區的華僑華人占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80%以上,他們之中絕大多數已加入當地國籍,成為居住國公民。東南亞的華僑華人不但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業,遵守法律,和睦共處,為居住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他們在融入當地社會的同時,與祖籍國交往密切,對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推動居住國與我國的友好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3)演示文稿:圖“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曼谷佛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等
民俗風情:“沙爹、加厘飯、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紹:東南亞發展旅游業有很大優勢,有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眾多美麗的沙灘和島嶼,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馬泰旅游是近些年來國人出國旅游的一大熱點。現在請大家跟著導游一起觀光(對圖片及當地民俗風情的內容加以講解)。
師總結:各組的展示活動非常出色,體現了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及團結協作的精神。祝賀大家的學習和展示活動取得成功。
五、課后作業:
隨常練習第二節
六、課后小結:
第一課時
板書設計: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1、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3、5N
2、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11個國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圖示的方式描述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紹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
板書設計:
四、物產和旅游資源:
1、主要物產:橡膠、椰子、油棕、水稻、錫、石油等。
2、物產的分布:P15活動。
3、旅游資源:介紹新、馬、泰的旅游資源。
五、華人、華僑:
1、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2、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3、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華人和華僑總數在20__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