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主題
大班音樂教案主題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的噪音,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學習創編新的角色和洗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替換原有歌詞,并完整演唱歌曲
3、體驗自編歌曲的快樂
活動準備:布袋木偶――小鴨
活動過程:
1、通過木偶演示,引導幼兒理解歌曲情境。
(1)教師出示木偶小鴨,以小鴨的身份向幼兒問好。
(2)教師講述小鴨跌倒尋臟衣服的事,引導幼兒想出幫助小鴨洗澡的辦法。
2、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以小鴨的身份范唱歌曲,并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
(2)教師以幫助小鴨子洗澡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邊做洗澡的動作,邊演唱。
(4)用另一個形象替換歌詞中小鴨的形象,創編新歌詞,繼續演唱。
3、結伴表演唱:幼兒兩兩結伴,用互相幫助洗澡的辦法,邊表演邊唱歌。
大班音樂教案主題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ABC三段體的表現形式,樂于參與音樂游戲。
2、學會用____︱XO︱和____︱____︱︱-︱X0︱的節奏進行念白。
3、在傾聽音樂的基礎上體驗自主游戲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約翰斯特勞斯《加速度圓舞曲》選段。
2、各種顏色的手圈若干,手鼓一只。
3、課前幼兒了解過水果沙拉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熱身:圍繞____︱XO︱的節奏進行問候游戲。
師:“小朋友你好!”,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回應。
二、游戲:《魔法大變身》
1、幼兒嘗試用水果的名稱進行念白。
提問:你愛吃什么?(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回答)
2、幼兒熟悉游戲規則并游戲。
(1)教師交代游戲規則并示范。
①重點練習“____︱____︱︱-︱X0︱”的節奏型。
②教師交代游戲規則并示范玩法:跟著鼓的節奏,說兩遍自己愛吃的水果,然后念出咒語(芝麻開門,芝麻開門,變變變!)最后用自己的身體創意水果的造型。
(2)幼兒集體游戲:《魔法大變身》。
三、音樂游戲:《水果沙拉》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曲式結構及表現形式。
(1)初步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ABC三段體曲式結構。
師:“你們變出了這么多好吃的水果,我來教你們做水果沙拉吧,仔細看好哦!”教師隨音樂表演。
提問:我是怎么做水果沙拉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哼唱相應的段落,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曲式結構。
(2)再次欣賞音樂,掌握音樂的表現形式。
提問:我按什么步驟來做水果沙拉的呢?
2、幼兒進行《水果沙拉》自主游戲。
(1)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手圈,講解并示范游戲玩法。
①引導幼兒根據水果的顏色來選擇手圈。
②游戲規則:放入自己愛吃的水果;再用力的攪拌它們;最后加上自己喜歡的調味料,一道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就做好啦。音樂結束變回水果造型。
③幼兒集體隨音樂游戲。
(2)兩人合作自主游戲。
師:一種水果做沙拉口味有些單一,我們邀請一個好朋友一起來做吧!
(3)多人合作自主游戲。
師:想讓沙拉的味道更好嗎,那我們多邀請一些朋友一起來做吧!
四、結束:幼兒有秩序的離開。
師:今天做了這么多水果沙拉,都有些累了。我們去休息一會!
【活動反思】
活動效果評析:通過“我會做水果沙拉”健康活動的開展,我班幼兒有了很大變化。家長反映幼兒吃飯吃得香,不挑食,不挑菜,也愛吃水果了。家長說這項活動幫助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優勢:
(1)、選材實際,來自于熟悉的生活環境;
(2)、通過看、說、嘗、做、吃一系列參與活動環節,達到活動目標。
(3)、符合小班幼兒心理特征及教育。
(4)、增長了一些生活知識。
不足之處:
(1)、活動銜接不連貫;
(2)、組織和設計活動時,留給孩子自由空間較小;
(3)、活動氣氛差。
今后改進:考慮活動的銜接、氛圍,幼兒活動時的主動性。
大班音樂教案主題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歸納整理歌詞,并能用體態動作創造性地表現.
2、用歡快活潑的情感演唱歌曲,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并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正確唱法.
活動準備:
1、活動背景圖一幅,節奏譜二張,圖譜一張.
2、符號標志若干,《郊游》、《歡樂頌》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份圖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室。
幼兒在《郊游》歌聲中歡快的邊動作邊進入。
二、練聲、節奏型練習。
引導幼兒看節奏譜,模仿動物叫聲:
①/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②/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題,并理解歌詞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①師清唱,邊唱邊指圖譜。
②提問:a、聽了剛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師指圖譜)
b、解釋腳印:因為我們大家多么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腳印。
2、完整朗讀歌詞。
四、掌握歌詞內容。
1、用各種動作創造表現歌詞內容。
①個別幼兒表現。
②自由組合表現。
2、老師指圖譜,幼兒坐下安靜完整朗讀。
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動作邊朗誦邊打出節奏。
五、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放錄音磁帶)
2、用象聲詞“啦”唱,熟悉旋律。
3、幼兒自指小圖譜,聽音樂學唱。
4、師生共同指大圖譜唱。
5、出示符號“▼”、“(”,引導幼兒唱好頓音、連音和強音記號。
6、吿訴幼兒歌曲名稱。
7、合唱:
①幼兒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詞。
②幼兒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詞。
六、結束:
幼兒手持話筒,邊唱歌邊走出活動室。
大班音樂教案主題篇4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借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
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游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通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角色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并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
如:小鼴鼠排著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后小鼴鼠快跑回家!最后是角色游戲及角色互換策略: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游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通過角色的表演進行游戲。小鼴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角色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游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游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游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游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但是在集體游戲時體驗到了音樂游戲的快樂。
最后是音樂游戲的規則性。游戲的規則是游戲的本質特征。在音樂游戲中,游戲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游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游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游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提醒。
大班音樂教案主題篇5
設計意圖:
美麗的春天到了,吃完中飯我喜歡帶著小朋友到操場上散步,讓他們沿著操場走一圈。這幾天小朋友們走在小路上時一會兒用手摸摸小草,一會兒開心地叫起來:那里有花。還發現樹上長出新葉子了。是呀,美麗的春天來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蝴蝶飛來了,所以我設計了這么一個音樂教學活動《春天》,讓幼兒再看看說說唱唱中感受春天的美麗。
目標:在看看說說唱唱春天中,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春天的美。
準備:春天的風景圖、小圖片(歌曲中的內容)、歌曲《春天》
重點:在理解歌曲中學唱歌曲
難點:感受春天的美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一、提出問題,引出主題:
1、昨天晚上有沒有和媽媽外婆、奶奶們說一句祝福的話?說了一句什么好聽的話?
2、教師小結:因為昨天是三月八號婦女節,是媽媽、奶奶、外婆們的節日,所以我們寶寶回家都和他們說了一句祝福的話。
欣賞歌曲
熟悉內容
二、幼兒講述,知其媽媽們的.辛苦
1、平時你們看到媽媽在家里為我們寶寶做些什么?
2、幼兒分別講述
3、教師小結:媽媽每天要上班,還要回家做家務和照顧我們,她們辛苦嗎?知道媽媽們那么辛苦,我們應該為媽媽做什么?
大班音樂教案主題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識方位并隨音樂的節奏合拍地做相應的動作。
2、樂意與同伴合作探索與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隨音樂進教室。
二、引導幼兒學會看圖并進行游戲。
(一)師:小紅和小蘭也想和我們做游戲,大家來看看,他們在圈上玩的是什么樣的游戲?(出示圖1)師帶領幼兒逐一觀察圖譜并做動作。
請幼兒起立找到自己的朋友,跟著音樂玩一次。
(二)游戲一:相同方向轉圈。(圖2)1、師:
1、我們來看看小紅小蘭帶來了什么樣的游戲。
2、他們在玩什么樣的游戲?怎么站的?他們的方向呢?
2、請幼兒扮演小紅小蘭站在內圈、外圈上。
3、跟著音樂前四句玩一玩(重點是在走的時候要走到下一個點,避免有的小朋友丟了朋友。)4、出示(圖3、4、5、6)交待玩法。
5、請幼兒和著完整的音樂做游戲。
(三)游戲二:"剪刀、石頭、布"
1、師:小紅小蘭想讓游戲更好玩,來看看怎么玩的。(出示圖7貼在圖6上)2、在歌曲的`那一部分玩的"剪刀、石頭、布"?
3、教師和幼兒玩"剪刀、石頭、布",問:輸的怎么懲罰?打平手怎么辦?
4、請幼兒和著音樂玩游戲,在音樂最后一句提醒幼兒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
(四)游戲三:相反方向轉圈找朋友。
1、師:小紅小蘭想讓游戲更有趣,我們看看怎么玩?(把圖8貼在圖2上)2、師:有什么變化?誰變了?
3、請幼兒和著音樂玩相反方向轉圈的游戲。
三、延伸:變換走的動作游戲
1、師:誰能走的更有趣、更好玩呢?請幼兒模仿有趣的走法。
2、請幼兒站在圈上和著音樂玩有趣的走的游戲。
3、師:你們還有這么多有趣的走法,我們到外面去玩一玩好嗎?
大班音樂教案主題篇7
《手指歌》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敲)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捏)四個手指撓撓撓(伸出四個手指在寶寶身上撓一撓)五個手指拍拍拍(雙手對拍)
【教材分析】
手指謠它是能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內容,可以鍛煉孩子雙手的&39;精細動作,同時也增強了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手的靈活性,從而開發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處于手部各技能發展的初期階段,《手指歌》這一個歌謠操作難度較淺,讓孩子們五個手指點點、敲敲,讓孩子們這樣的游戲中發展手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感知每只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游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活動準備】:
讓幼兒學會手指游戲《小手拍拍》
【活動過程】
認識自己的小手小朋友我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我們來一起來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來,看看我們的小手有幾個指頭!
師:對,我們的小手有五個手指,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