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
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引導學生熱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
【過程與方法】
充分的聆聽歌曲,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領悟歌曲,學生能夠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
學習柯爾文手勢,通過柯爾文手勢,感受音高的變化;能夠輕柔、抒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輕柔、抒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難點】
學習音高手勢,通過手勢,感受音高的變化。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一組關于“布谷鳥”的視頻,請學生們觀察,從視頻中你能聽到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布谷~布谷~)
教師總結:布谷鳥是一種會唱歌的鳥類,它經常用自己美妙的聲音,給人們唱出動聽的歌曲,告訴人們,春天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學唱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布谷鳥給我們帶來的春天的氣息。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聽。教師提問學生: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聽起來很開心。
2.教師演唱歌曲,提問學生: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感受音樂,能夠想象出布谷鳥在天空飛翔,春姑娘與它一起到來的景象。
(三)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范唱,學生模唱3(mi)、5(sol)兩音,感受兩個音之間的距離。
2.(1)教師用手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學習歌謠,感受歌曲優美、輕柔的旋律。
2、學看圖片理解歌詞含義,嘗試用優美輕巧的聲音唱歌。
3、能唱準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4/4拍的節奏型。
材料準備:掛圖《蟲兒飛》、音樂CD、節奏卡。
【活動過程】
一、預備起勢。
師生討論,什么時候人會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狀態,練聲曲《親愛的回聲》
幼兒起立,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松,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兩肩放松,口型保持長圓形。
學習模仿蟲兒飛練習發音。討論:剛剛你們學習蟲兒飛飛去了哪些地方?
二、賞析感受。
1、播放音樂CD,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中蟲兒飛去了那里,你還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2、請幼兒表達感受,教師提煉44拍的節奏型優美、舒緩的節奏特點。
三、情境感應。
1、出示節奏型卡__XXX|X—X—,引導幼兒做動作。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說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蟲兒在飛的場景。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一邊學歌一邊劃指,規范歌詞及節奏。
教師引導幼兒,小手準備,伸出食指劃指,第一遍請幼兒看教師指劃唱歌;第二遍幼兒與教師一起指劃。
2、教師鋼琴伴奏,幼兒分句學唱。
五、延伸變式。
教師請幼兒討論歌曲共有幾部分?引導幼兒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結束活動。
1、請幼兒利用課余區角時間畫一畫歌曲中的情景并適當創編。
2、全班幼兒隨音樂做小蟲飛狀結束活動。
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大頭娃娃是傳統民間玩具的一種,它外形夸張、詼諧有趣,表演性強,孩子們非常喜歡戴上它載歌載舞,而秧歌舞又是安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藝術,舞曲節奏歡快,感染力強,舞步簡單易學,通過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參與秧歌舞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體驗參與學習民間歌舞的樂趣。
2.學習秧歌舞中的“十字步”,配合音樂進行表演。(重點)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中快樂的情緒。(難點)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設備一套及視頻背景。
2、紅綢帶、大頭娃娃若干。
3、燈籠、年畫、服裝、鞭炮等。
4、布置好場地。
【活動過程】
一、用游戲的形式引入主題。
1.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逛年會的游戲,小朋友們一會在游戲的時候要注意觀察都有哪些吸引你們的地方哦。
2.音樂響起,師:那邊很熱鬧,我們去看看在干什么?引出大頭娃娃秧歌舞。
3.和幼兒觀看大頭娃娃秧歌舞。
二、介紹并學習秧歌舞。
1.秧歌舞的特點:喜慶、歡快、熱鬧。
2.學習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十字步。
3.帶領幼兒學習秧歌舞。
三、舉行大秧歌舞會。
1.請幼兒分組表演,讓幼兒在表演中體會秧歌舞的快樂氣氛。
2.對表演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對較弱幼兒進行鼓勵。
四、結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大頭娃娃秧歌舞,現在我們去給別的班小朋友表演秧歌舞。
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聆聽紅葉之歌和空山鳥語,體驗北京香山的美好秋景。
2、學習演唱《我是山里小歌手》,表達熱愛山區,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歌曲的情緒
2、唱歌曲時,要唱出,對家鄉熱愛的情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香山紅葉》感受香山的美景。
2、學唱歌曲《我是山里小歌手》,表達熱愛山區,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授:
(一)聆聽《香山紅葉》預設問題,聽完之后說說你的感受
1、導入:大家去過香山么?秋天的香山給你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描繪香山紅葉的歌曲。看看香山紅葉的圖片
2、提示:認真地聽,并記下令你印象最深的歌詞,聽完說一說。
3、復聽,歌曲給你那些感受?你對香山紅葉的感受聯系起來,紅葉象征什么?
4、隨歌曲錄音唱一唱。
(二)表演《我是山里小歌手》
1、導入:聽一聽山里孩子的美妙歌聲。播放音樂或課件
2、交流一下對聆聽《我是山里小歌手》的感受。
3、讀讀歌詞,說說應該用什么情緒演唱?
4、跟著范唱試著唱一唱,老師指導。
5、再聽歌曲錄音范唱。
6、有感情的演唱。能夠隨著集體基本演唱出歌曲
課后反思:
這首歌曲描寫了山里的好風光,也是要教育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家鄉,建設自己的祖國。
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日的活動中,孩子們喜歡玩教室里的椅子,有時倒著騎,有時跳上跳下,但我怕他們摔倒,總是勒令讓他們停止活動,有一天,無意看到了有節“開火車”的課,結合著小椅子,讓我突發奇想的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探索椅子的各種玩法。
2.發展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和靈敏性。
3.培養幼兒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4.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有保護自己身體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椅子的各種玩法。
教學難點:如何獲得與同伴之間的合作。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干、音樂《開火車》、有關椅子游戲的各種圖片、教學光碟、DV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幼兒聽音樂入場,進行熱身運動。
2.觀看圖片,請幼兒為今天的課引出課題。
(請幼兒說說小椅子的玩兒法,教師記錄下來。)
3、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各種椅子按顏色擺拼游戲。
①擺對排②擺三排③擺成圈
④擺長龍⑤對扣?疊起來(觀看光碟,學習游戲規則)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戲部分
1.讓幼兒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嘗試各種游戲的玩法。
2.“開火車”游戲
規則:男女幼兒排成兩隊,隨音樂響起,哪一組最先駛進教師指定的目的地,哪一組就為勝者。
3.給優勝隊及時表揚,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
三、結束部分
1.讓幼兒表達此刻的心情。
2.教師引導幼兒想出小椅子的其他玩兒法,可以在今后的活動中加以延伸。
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音樂語言再現對蔬菜探究的體驗,體會參加"蔬菜"音樂會的快樂。
2、學習手耳協調地合作演奏,激發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蔬菜的實物、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運用模仿動作,再現送菜到菜場的情景
1、回憶參觀菜場的經歷。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咱們上周的送菜到菜場的表演活動大家都還記得嗎?(記得)那我們今天再來表演一次好不好?(好)老師要看下哪位小朋友能夠記清楚這個過程和用動作表現出各種送菜的方法。
2、按音樂的節奏用動作表現各種送菜的方法,將蔬菜送到菜場去。
師:小朋友要仔細的聽音樂的節奏,分清楚什么節奏該做什么動作,我們要準確快速的將蔬菜送回菜場去。
3、相互觀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動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師:老師剛才發現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想像出了很多動作,而且表演的特別棒,現在我們邀請幾位小朋友來表演,其他小朋友可要認真觀察哦。
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以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自己送菜的方法,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學習其他小朋友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買菜——復習歌曲《買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買菜的歡樂,表現活潑跳躍的旋律。
師:小朋友都知道我們每天吃的菜都是要去菜場買的,那你們有和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一起去買過菜嗎?(有,沒有)原來我們有很多小朋友都沒去過,那你們就想象一下你和奶奶去菜場買菜的情景,會不會很好玩呢?(會)我們以前學過一首歌曲,名字叫做買菜,大家還記得嗎?(記得)我們再來唱一次好不好?(好)
2、結合蔬菜的外形特征與口形,例如"番茄圓溜溜"——嘴巴圓圓的漸漸打開。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歌曲中蔬菜的外形來改變自己的口型,正確發音。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樂會
1、回憶歌曲中提到的蔬菜有哪些師:小朋友們,《買菜》這首歌的歌詞里邊都有哪些蔬菜呢?(蘿卜、黃瓜、西紅柿……)對,小朋友的記性可真好,現在我們每位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蔬菜,我們來給蔬菜寶寶們開一場音樂會好不好?(好)
2、幼兒自選一個打擊樂器,排成5隊蔬菜(do:蠶豆;re:蘿卜;mi:西紅柿;fa:青菜;sol:扁豆;la:黃瓜)教師指導幼兒找到自己所在的隊列中。
3、教師彈奏歌曲《買菜》,幼兒跟著琴聲演奏樂曲中屬于自己音塊的部分,并用接著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師:現在小朋友們要認真的聽老師的琴聲,并注意自己所選蔬菜在歌詞中的連接,不能搶拍,注意小朋友間合作演奏。
4、從少數幼兒參加演奏,逐漸增加人數,每一次演奏時注意傾聽,共同尋找自己的音塊及時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參加,逐步做到整齊的演奏。
(四)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們都表現得很棒,我們的蔬菜音樂會也特別成功,蔬菜寶寶們都可高興了。今天回家后,小朋友們可以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再來給蔬菜寶寶們開一場音樂會好不好?(好)
關于大班音樂的教案篇7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借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
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游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通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角色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并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
如:小鼴鼠排著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后小鼴鼠快跑回家!最后是角色游戲及角色互換策略: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游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通過角色的表演進行游戲。小鼴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角色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游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游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游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游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但是在集體游戲時體驗到了音樂游戲的快樂。
最后是音樂游戲的規則性。游戲的規則是游戲的本質特征。在音樂游戲中,游戲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游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游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游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