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孩子們了解物體放到水中有沉浮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孩子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孩子們的細致觀察能力。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重點難點
1、這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讓小朋友們知道水有向上托物體的力(浮力)。
2、難點是漂浮的物體在一定情況下也能下沉。
活動準備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滿水,小皮球、小石頭、干木塊
活動過程
1、讓孩子們輪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師先讓孩子們將小皮球放在盛滿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們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讓孩子們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開,小皮球馬上浮到水面上。問孩子們:小皮球被我們按到水底,一放開手小皮球為什么自動浮起來?我們按小皮球的時候手有什么感覺?小朋友都說:手被彈開的感覺。結論:這是水中有浮力。
2、讓孩子們把石頭和干木塊分別放入水中,觀察沉浮情況:石頭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塊卻浮在水面上。提問孩子們:為什么石頭沉到水底,而干木塊又浮到水面上?結論:石頭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塊輕,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讓小朋友們說一說,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到了什么。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是幼兒園大班的科學常識課,主要通過實踐來了解,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讓他們更好的感覺到學科的樂趣,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2、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加入到活動中,可以很好的從各個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
3、在今后做活動要準備多些設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動手做,讓他們對學習感到興趣。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將會將實驗物品換一換,再讓它們嘗試更多,孩子們更深一步了解沉與浮。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2
一、設計意圖:
尊敬的園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还?jié)大班的科學活動課《有趣的沙漏》。我們幼兒園有個大沙池,小朋友們很喜歡到里面去玩沙。他們使用各種工具玩沙,總是很興奮地說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但是他們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綱要》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針對幼兒玩沙的這種興趣和目標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試圖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與洞口大小、洞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并在積極探索中,嘗試與同伴相互合作。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作為大班秋季主題的學習內容,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情況,我擬定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沙漏可以用來計時。
2、能力目標:發(fā)展比較、觀察、判斷的能力,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與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間的關系。
三、說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中觀察發(fā)現(xiàn)沙漏中沙的流速與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間的關系,能與同伴相互合作制作簡易的.沙漏。
四、說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自制沙漏,空飲料瓶、沙、自制漏斗、紙杯、瓶蓋、膠布、剪刀。
五、說教法和學法教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本次科學探索活動的內容,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接演示法:利用制作好的簡易沙漏,引導幼兒觀察沙是怎么流下來的?
2、PPT圖片認知法:利用圖片讓幼兒認識沙漏的樣子。
3、談話、講述法:給幼兒介紹沙漏的簡單用途(古代用來計時)。
4、視頻教學示范法:幼兒觀看沙漏的制作視頻
5、比較、總結法:比較圖片中哪個沙漏的流速更快。
學法:
在指導幼兒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觀察法和體驗法,給幼兒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六、說教學流程設計
1、讓幼兒直接觀察沙是怎么流下來的,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2、利用小紅帽人物引出沙漏圖片,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沙漏。
3、簡單介紹沙漏的用途。(可以計時)
4、幼兒相互合作,制作沙漏。
5、觀察、比較沙漏中沙的流速。
6、討論:為什么你們的沙漏流沙的速度不一樣?
7、教師小結: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關,洞大流得快,洞小流得慢,如果洞一樣大,洞多的就流得快。
8、PPT圖片比較,請幼兒判斷哪個沙漏的流沙速度更快,并說明原因。
接下來是我的活動過程,請老師們多多指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科學活動課,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的過程,如自己舀沙裝沙,選擇瓶蓋、合作用膠布固定兩個瓶口等等。通過這次活動,我體驗了做"引導型教師"的快樂。引導幼兒注意和觀察每一活動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啟發(fā)他們討論這種種現(xiàn)象的原因。如:為什么沙子漏不過去或沙是從哪里漏下來的?比較沙子的流速快慢以及為什么等等,啟發(fā)引導幼兒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去討論、去思考,從而得出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關的結論。當幼兒制作好有趣的沙漏時,我對他們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當幼兒感到教師認可自己的成果時,幼兒會有一種成就感,進而產(chǎn)生更強烈的學習欲望,樹立更強的自信心。不過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我的引導語,提問的方式不到位,有些結論急于說出結果,沒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考慮。如果我能更放手地讓孩子們探索相互合作的有效方法,教育作用必然更大。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表現(xiàn)自己對地球家園的認識和熱愛,激發(fā)幼兒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關地球表面的知識上,嘗試用添畫的方式表現(xiàn)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運用鮮明的對比色彩進行渲染,注意顏色搭配協(xié)調、飽滿。
4、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有關地球表面知識的基礎上,嘗試用添畫的方式表現(xiàn)地球的面貌。
難點:合理運用鮮明的對比色彩,顏色搭配協(xié)調、飽滿。
活動準備:
教學欣賞VCD《地球是我家》、《幼兒欣賞冊》、彩色卡紙、油畫棒、黑色水彩筆、教師范畫《我們的地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提問:我們住在那個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狀和不同地域的環(huán)境特點。
播放教學欣賞VCD《地球是我家》引導幼兒欣賞在太空中的和鳥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種各樣美麗的生物以及人類現(xiàn)代生活的環(huán)境等。(提問: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點?)
3、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地球的顏色與不同地域的關系。
4、引導幼兒欣賞教學欣賞VCD中的作品《韋雷德里克斯的牧場》感受作品中不規(guī)則的分割線和豐富的色彩。(提問:你在畫中看到了什么?畫面中的線條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畫家要用這些顏色?這些色塊代表著什么?豐富的色彩給你怎樣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范畫《我們的地球》,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感受其獨特的形式語言和表現(xiàn)方式,引導幼兒說說小畫家是怎樣表現(xiàn)地球的。(提問:畫中用了哪些顏色?地球的上下兩部分用了什么顏色?這樣的顏色代表什么含義?)
2、引導幼兒運用對比欣賞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兒作品的表現(xiàn)內容和方式,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3、教師出示彩色卡紙,啟發(fā)幼兒思考,你想表現(xiàn)一個怎樣的地球,為什么?
4、引導幼兒在畫紙中先畫一個大小適當?shù)膱A形表現(xiàn)地球,在添畫表現(xiàn)地球的面貌。
5、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圍繞地球的外形運用黑色水彩筆添畫出相關的事物。
6、啟發(fā)幼兒用和諧的顏色表現(xiàn)主體地球和背景。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互相評價,說說同伴畫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進行環(huán)保宣傳的行動。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材料準備
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huán)保宣傳簽名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二)繼續(xù)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
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觀看關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chǎn)生產(chǎn)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結:
小朋友已經(jīng)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讓地球的病好得快點。我們還要再去找更多的好辦法來幫住地球治病,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嗎?我提議我們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在愛護地球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讓他們一起來做環(huán)保的衛(wèi)士吧!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逐漸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愿意與同伴和老師進行積極的交流。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圖片若干
2.錄像帶(錄有美麗大自然的風景)
3.錄音帶(地球的自述)
4.被污染和美麗的地球。
活動過程
(一)觀賞美麗的家園
1.師:前些天,我們小朋友已經(jīng)一起討論過關于地球和人的關系,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關于地球上美麗風景的電視片。
2.你們剛才看了電視: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們去過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師: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大家的家,可是在這么美的地球的有些地方,卻被我們有些人不適當做法而遭到了破壞,所以,地球和人一樣,也會生病,前幾天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過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介紹給大家聽聽?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請個別幼兒說說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兒向客人老師介紹并分散貼圖片,自由交流。
過渡:原來汽車排放廢氣、破壞綠化等會使地球生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地球是怎樣說的?
3.聽錄音:我是一個生病的地球,最近幾年,我身上的病越來越多了,我的空氣中有許多細菌,使空氣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變了顏色,不再是藍藍的大海,清潔的河流,我的森林變得光禿禿了,有的樹葉也長不出來了,鳥兒沒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難過呀!
(三)接龍游戲:尋找為地球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
師:我們有什么辦法讓地球的病好起來呢?
幼兒分兩組競賽,說出一個方法,教師拿掉一塊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麗的地球。
(四)小結:
小朋友已經(jīng)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但是地球還有許多病,還有很多治病的辦法大家不知道,請你們回去再看看新聞、報紙或問問爸爸媽媽,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治好,好嗎?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圖片,讓幼兒去看、去想、去說,他們說到環(huán)境污染對我們人類的危害講了很多我出乎意料的事,比如有一個小朋友說:“我們都住在地球上,不保護好它,我們都會沒命的。”……
在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問題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現(xiàn)實說要發(fā)明一些東西來保護地球。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6
幼兒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
科學的需要。因此,及時并適當?shù)膶τ變哼M行科學啟蒙,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引
導他們積累科學經(jīng)驗,指導其學會一定的科學方法,將使幼兒的科學素質得到早期培養(yǎng),
有益于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活動設計意在讓幼兒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體的彈
性;通過觀察、了解物體彈性的用途,并會運用所獲得的科學經(jīng)驗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意識,達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動目的:
1、愿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拓展思維,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
2、在探索、發(fā)明、制作、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對物體彈性的用途。
3、通過幼兒,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活動準備:
1、彈性玩具若干。
2、有彈性和無彈性的物品若干。
3、幼兒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談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玩具,每樣玩具,都有一
個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發(fā)現(xiàn)它們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壓一壓、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腳跳一跳等等。玩的時候要小心,別把玩具弄壞了。”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3、教師巡回觀察,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有彈性”的秘密。
4、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及發(fā)現(xiàn),了解物體彈性的基本特征。
老師邊操作,邊引導幼兒小結:“我們玩的東西很有趣,它們都有彈性。我們用力拉它
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二、再次探索并對物品分類,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分組投放有彈性與無彈性的物品。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幼兒把有彈性的與無彈性的物品分類。
三、游戲:找一找,想一想。(聯(lián)系生活了解彈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誰身上有彈性的東西最多。
2、找一找,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有彈性,看誰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兒園、家里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四、引導幼兒討論:
1、如果所有的物體都沒有彈性將會怎么樣?
2、怎樣利用物體的彈性發(fā)明一種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發(fā)明一件有彈性
的用品或玩具。”給幼兒介紹材料名稱。
2、鼓勵幼兒先想想準備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說說。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紹自己的作品,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采摘馬蘭的活動引導幼兒識別馬蘭,并初步了解馬蘭的用途。
2.學習涼拌馬蘭,感受到做菜肴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馬蘭、野草、小籃子。
2.制作馬蘭的各種調味品。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引起興趣,了解馬蘭的生長環(huán)境。
過渡句:今天,有這么多的客人老師來看我們大(3)小朋友學本領,開心嗎?
1.師:現(xiàn)在,徐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
2.提問:(1)這是我們在干嗎?(挖馬蘭)
(2)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馬蘭?
小路邊、瓜地、田邊、花壇、竹園等
3.師小結:原來在潮濕的泥里,我們都可以找到馬蘭。
二、區(qū)別野草與馬蘭,進一步認識馬蘭的外部特征。
提問:你在挖馬蘭時,你是怎么知道它是馬蘭呢?
師:老師這里有許多馬蘭,可它和野草混在一起了?你能幫忙把馬蘭找出來嗎?你們可以互相對比,商量一下,哪些是馬蘭,把找出來的馬蘭放在旁邊的筐子里。
(幼兒選擇馬蘭。)
提問:請你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來區(qū)分野草和馬蘭的?
(讓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馬蘭的葉子是綠色的,橢圓形的,葉邊是鋸齒形的。葉片上有細細的絨毛。馬蘭的根很光滑,有點紅有點綠,聞起來有股清香味。
三、馬蘭的用途。
1、師:那你們知道馬蘭有什么用嗎?
2、幼兒自由討論。
3、師小結:馬蘭可以當飼料喂豬喂羊,也可以做藥材曬干后可以泡茶喝。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以止血,也可以做菜燒來吃呢,還可以作餡料做湯圓,味道還很好。
四、制作、品嘗馬蘭。
1、師:你們吃過馬蘭嗎?(如吃過)那你嘗嘗的馬蘭是什么味的?
2、師:那現(xiàn)在我們來嘗嘗馬蘭的味道?(幼兒嘗原味)
3、提問:味道怎么樣呀?(如果幼兒說“不好吃”)
那怎么辦呢?(幼兒回答)
4、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調料,你們去試試讓馬蘭吃起來更美味,不過在放鹽的時候不能放太多,先少放一點,淡了在放一點。
5、師:你們可以給客人老師嘗嘗你做的美味的馬蘭?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反思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南極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了解它們的一些主要特征。
2、樂意將自己收集的信息與同伴分享,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地球儀。
2、幼兒用書《南極和北極》。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對有關南極和北極的問題進行討論。
活動難點:
認識南極和北極的人、動物和交通工具。
活動過程:
1、出示地球儀,了解南極和北極的位置:
(1)簡單說說地球儀的用途。
(2)介紹在地球儀上自己知道的國家和地區(qū)區(qū)域:
“我們居住的城市(大約)是在哪個位置?”
(3)尋找南極和北極的位置:
“你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嗎?最低的溫度是多少?”“從地球上看一看,我們居住的地方離南極近還是離北極近?”
2、交流信息,引導幼兒對有關南極和北極的問題進行討論:
(1)你知道南極和北極的哪些事情?那里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介紹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
(2)南極和北極有些什么動物?(閱讀圖書,認識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
(3)南極和北極的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認識狗拉雪橇。)
3、提出問題,激起幼兒繼續(xù)探索有關南極和北極奧秘的興趣:
(1)“南極和北極有白天和黑夜嗎?為什么企鵝不怕寒冷?”
(2)“你還想知道哪些南極和北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