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
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篇1
通過《ieüeer》的教學,使同學們學會復韻母ieüeer及它們的四聲,達到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閱讀《中秋節》,認識六個字。
2、學會復韻母ieüeer及它們的四聲,達到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3、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eyue。
過程方法
練習拼讀音節,提高拼讀音節的能力,正確書寫規定的音節。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勤于動腦的習慣,樂于運用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溫故導入
小朋友,在拼音王國里,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這兒有幾位老朋友可想念大家了。
來,跟他們打個招呼:出示卡片:ɑi、ei、ui、ɑo、ou、iu開火車讀。
1、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一課《中秋節》,小朋友們看老師手中是什么?
2、對,那么哪位小朋友知道過什么節日吃月餅?生答略。
3、你們看月餅圓圓的,過中秋節家家都團團圓圓的,晚上坐在一起賞月,真愜意。現在我們一起試著讀一讀這首兒歌。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出示課件,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同時用其中的字說話。
2、師范讀兒歌。
學習ie
(1)出示課件“樹葉”,問:這是什么?(樹葉)
(2)對,今天我們認識的第一位新朋友“ie”的讀音就跟樹葉的“葉”的讀音一樣,但不要帶聲調。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個復韻母,它是由哪兩個單韻母組成的?
(3)觀察發ie時,口形有什么變化?口形是這樣變的,我們發i時要輕短,中間氣不斷,快速讀ie。誰來試試?
學習üe出示:課件月牙,認讀“月”字,小朋友認識這個字嗎?讀什么?把第四聲改讀平聲,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朋友üe了。下面同桌討論一下,怎樣讀好üe?記住üe?看誰的辦法最好。
學習er
(1)出示耳朵圖片,小朋友,你們摸摸自己的小耳朵,說說小耳朵都能幫我們干什么?
(2)我相信小朋友的小耳朵都能認真聽老師講課。大家一定想知道我們下面要學什么了吧?下面學的這個復韻母就跟我們的耳朵的“耳”的讀音一樣,只要把第三聲改讀平聲就行了。(出示:er)誰愿意告訴大家怎樣記住它的樣子和讀音?跟老師讀ererer。
三、看情境圖,鞏固新知。
1、今天你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2、今天我們認識的三個復韻母朋友就藏在這幅圖中,出示兒歌課件,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畫,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四、學習四聲
1、給ie加上聲調,帽子應該給誰戴?為什么?
2、給üe加上聲調,帽子應給誰戴?為什么?
3、幫er戴上帽子它就可以直接給漢字注音了,er的帽子給誰戴?為什么?)
五、學習整體認讀音節
1、問:ie想自成音節給漢字注音,小朋友有沒有好辦法?怎樣使ie變成音節?
2、ie和ye有什么不同,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給ye加上聲調,帽子又要給誰戴?
3、觀察:yue和üe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給yue加上聲調,帽子給誰戴?出示yue的四聲yuēyuéyuěyuè指名讀,齊讀。
六、游戲鞏固
今天我們在漢語拼音王國里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小朋友高興嗎?下面我們要來做一個在拼音樹上摘果子的游戲,誰摘對了,老師就把果子獎給他。看小朋友今天學得怎樣,能不能摘到拼音樹上的果子?
(出示拼音樹,樹上掛滿了果子)摘對了,領讀兩遍。
七、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認識“群、竹”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畫家”雪地作畫的快樂之情,感受兒歌的童真童趣。
3.把學生的閱讀由課內引向課外,吟誦、閱讀兒童詩,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聯想和想象,創作簡單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
吟誦、閱讀兒童詩,感受語言的優美,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聯想和想象,創作簡單的詩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寫畫用品、雪花圖片、小雞、小鴨、小狗、小馬四種動物及其腳印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談話導入并畫一幅水寫畫,引發好奇心:“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2.活躍氣氛:師生齊做《小手熱身操》。
3.學生作畫后,師指名生講自己畫了什么。
4.揭示課題。
過渡:同學們真棒!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徐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板書:小畫家)。有一群擅長在雪地里作畫的動物,聽說你們畫畫很棒!想和你們比試比試。他們就是“雪地里的小畫家”。(板書“雪地里的”,補充完整課題)
【設計意圖:用水來作畫,把學生帶入有趣的活動中,極大地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想象,也為理解下文“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做鋪墊。】
二、創設情境,走入文本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想想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
(2)生匯報,師貼“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圖片。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讓學生讀準字音、字詞。掃清閱讀障礙,為理解文章內容打下基礎。】
2.學習課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
(1)出示動態雪景。
師渲染氣氛:冬天真是個魔術師,輕輕一吹,滿天的雪花便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同學們,趕緊把這好消息告訴你的小伙伴吧!
(2)學習課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并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南方多數學生沒見過雪,多媒體出示的雪景圖,大雪紛紛揚揚地從空中飄落下來,到處白茫茫的一片,使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為學生感受下文創設了情境,迅速地將學生帶入課文學習。】
師:看來同學們跟徐老師一樣喜歡這冬天的雪。徐老師在想,如果我是那美麗的雪花,那該多好!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愿飄到小河里,變成一滴水。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愿飄到哪里去?
(3)生想象說話: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愿。
(4)欣賞詩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師生配樂合作讀。師小結并板書“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個性表達,在學習中融入自己的獨特體驗,從而感受兒童詩的語言美,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過渡:這么美的雪景,吸引來一群小畫家。
3.學習課文第二、三句話。
(1)“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齊讀。
示字卡隨文識“群”,小老師帶讀生字。分別示“一個小朋友”和“一群小朋友”,“一只鴨子”和“一群鴨子”的圖片,讓學生用“群”字說一句話,從而理解“群”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對照及語言訓練,讓學生體會到“群”這個字表示數量多的意思。】
師提要求,生小組合作學習:再次朗讀課文,文中的小畫家分別畫了什么?用“”畫出。
(2)檢查學習情況:
a.生匯報并貼動物腳印圖。
b.文中為什么說“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用一句完整的話匯報。
隨機出示字卡“竹”、“牙”,學生認讀。再示竹葉、象牙的圖片,引導學生發現文字與圖片的聯系。
【設計意圖:采用形象直觀法,示竹葉、象牙的圖片,建立文字與圖片的聯系,引導學生用圖示記字法記清字形。】
師:原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指的是小動物留在雪地里的腳印。看來寫詩還得有想象力。(板書:想象力)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圖片,使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比喻,并且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及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說完整的句子。】
(3)以文帶文,學習《小貓畫畫》,多種方式朗讀。師:喜歡這首兒童詩嗎?為什么?隨機板書“趣”。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節奏地朗讀,使學生感受到兒歌的有趣。】師:是啊,小畫家真有趣!它們用小腳丫輕輕松松地作畫,給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難怪書中說道:“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4.學習課文第四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指導朗讀,并隨文識字“用”、“幾”、“步”。出示字卡區分“幾”和“兒”。【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的方法區分形近字,加深學生對本課生字“幾”的記憶。】
5.學習課文第五、六句。師:青蛙為什么沒參加?生:它在洞里睡著了!
隨文識字“為”、“參”、“加”、“洞”、“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如:比一比:為-辦加一加:力+口=加猜字謎:一位同學渾身濕嗒嗒。(謎底:洞)“著”是多音字,在本課“睡著”一詞中讀zháo,做動詞;在“衣著”一詞中讀zhuó;在“看著”一詞中讀zhe。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指導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師:雪地里這么熱鬧,青蛙為什么不去雪地里活動活動?
(1)播放青蛙冬眠小視頻。
(2)拓展:你還知道哪些動物需要冬眠?生七嘴八舌。了解冬眠小知識。
三、齊讀全文,情感升華
1.感情朗讀《雪地里的小畫家》。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隨雪地里小動物的腳步,唱一唱、跳一跳,把冬天里充滿活力的場面記錄下來。來年春天,把這歡樂帶給冬眠的小動物,好嗎?
2.唱唱跳跳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習語文。唱唱跳跳更拉近學科間的整合,在愉悅的氛圍中文本內容悄無聲息地走入學生的心里。】
四、回顧畫作,創作詩歌
師:如果把課前我們作的畫寫進詩里,一定很有意思!
1.引導學生創作詩歌。
2.老師的畫配詩,朗讀。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聯想和想象,創作簡單的詩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總結。
2.作業:
(1)朗讀課文,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和大人一起讀《小學語文閱讀與運用》(讀本)一年級上冊、《動物們的冬眠旅館》、《夏眠的動物》。
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學校生活、自己的國家、民族,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常規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的態度。
教學重點:兒歌《上學歌》
教學難點:兒歌《上學歌》
教學準備:國旗、有關國歌《上學歌》的課件
教 法:培優輔差
學 法:小組合作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你長大后干什么?同桌討論后教師指名說。同學們要實現理想,現在就要努力學習,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很多同學都喜歡學校,學校就是一個樂園。播放《上學歌》讓孩子們一起跟著唱。然后初步地認識語文書。
(1)直接利用語文書進行導入,然后帶領孩子們認識語文書的封面,并認讀“語文”兩個漢字,這里的要求只要整體認識就行。
(2)我們又設計讓孩子們充分翻看語文書,引導學生說說語文書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歡語文書嗎?為什么?激發他們對語文的興趣。
(3)告訴學生圖文并茂的語文書是將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愛護它。
(4)小組合作認識目錄、頁碼、討論一下怎樣愛護語文書,在學生認識頁碼和目錄的基礎上,實踐一下用目錄去試著找找課文,
(5)讓孩子點課文,教師來范讀課文,在讀的時候教師要入情、入境地去誦讀課文,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師自身的語言魅力去感染學生,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語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導學生整體認識“年級、班級”這幾個字,并在語文書上正確地寫上自己的姓名。
二、指導學生觀察第一圖畫、講述圖片意思。
學生初入學,對學校生活還不了解。四幅圖畫是學生了解學校生活的窗口,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
請同學們看第一幅圖:
(1)這是什么地方?長城
(2)畫面上有什么人?學生
(3)他們在做什么?游玩
(4)他們可能在說些什么?
(5)請給第一幅圖起個名字-------以“歡迎新同學”為主題。
三、教學注意事項:
(1)、觀察后,可以請同學在教學掛圖上指出每個同學民族族等。
(2)、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入學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見到老師應該說什么?老師會對小朋友說什么?教師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確,都要鼓勵。
四、情境演練。
創設情境演練,使入學教育形象化、具體化,落到實處。
教師和學生一起模擬的相互問候;并告訴同學們每天第一次見面時見到老師都要向老師問好。老師可和同學共同模擬練習。
五、課堂拓展:
讓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識和技能,把幼兒園和生活中的學到的都展示出來。
(1)誰會講故事、背古詩、猜謎語、寫漢字、讀拼音、說兒歌……
(2)告訴學生其實學習語文就是學習這些本領,而且在生活和幼兒園中小朋友們已經學到了不少,以此讓學生知道語文學習的內容,消除與語文的陌生感,拉近與語文的關系。
(3)推選故事大王
六、小結本課學習情況,表揚表現好的同學。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指名說說上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上學真好,學習語文真好,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先提問:我們班誰是識字大王?指導觀察第二幅圖
(1)同學們你是哪個國家的人?
(2)我們的國家叫什么名字?
(3)誰愿意我們國家的名字寫給大家嗎?
(4)你愿意把這些字教給大家嗎?
三、說一說圖片上你還還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里嗎?
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教交流討論學習,讓所有孩子都知道,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圖片上的建筑是天安門。
四、教學生說說,檢查學習情況
五、課堂小結:表揚表現好的同學。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九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要好好學習。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兒歌,大家想不想學。
二、初步學習兒歌《上學歌》
1、播放音樂,讓學生欣賞音樂。
2、教師泛讀兒歌。
3、教師領讀。
4、讓學生自己讀詩歌,分小組朗讀。
三、了解《上學歌》的基本意思
1、教師講解《上學歌》的基本意思。
2、教育學生上學要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第四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指名說說上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同學們會讀書的姿勢嗎?請做給老師看一看。
1、教師表揚坐得好的同學。
2、指導觀察第四幅圖,引導學生說出:一位女同學正在讀書。他的坐姿端正,身體自然放松,雙手拿書,書直立略向外傾斜,眼睛和書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
3、請大家按以上要求做:坐姿端正,身體自然放松,雙手拿書,書直立略向外傾斜,眼睛和書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同桌互相糾正。教師巡視指導。
4、請坐的好的同學做給大家看。
5、教師表揚坐的好的同學。
6、來到學校后你看到些什么?你最喜歡什么?然后,試著把眼中看到的甚至小腦袋里想到的都畫下來,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教師在孩子們畫的過程中和孩子們親切地交談,捕捉孩子們的閃光點,也可以幫助那些遇到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孩子,借機了解一下整個班級的執筆姿勢情況,看看對的有多少,不對的有多少,以便以后調整教學,發現不正確的姿勢要及時糾正。
7、同學們會寫字的姿勢和書寫的執筆方法嗎?請做給老師看一看。
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6個字。
2.幫助學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認識12個字,會寫6個字。
三、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四、教學準備
識字卡、詞卡或課件。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情入境。
1.教師出示謎語:清晨出東海,傍晚下西山,照亮了大地,送來了溫暖。(謎底——太陽)
2.語言表達訓練: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喜歡太陽嗎?你眼中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一起看看文中的太陽是什么樣兒的,好嗎?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讀。(聽清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并借助生字表畫出生字,并反復認讀。
3.請學生自由輕聲練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教師指名認讀生字,帶讀識字、詞卡片,開火車讀。
5.小組內同學分節讀課文,做到正確。
6.指名分節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
課文同學們已經讀通了,而且字音也讀得十分正確,快讓我們看看文中的太陽是什么樣的吧!
(三)讀文感悟,讀句訓練,創新想象。
1.創設情境,初步感悟:
教師再范讀課文,(有條件的可聽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你喜歡課文中的太陽嗎?為什么?(可以讀文中句子進行回答)教師在聽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把句子讀通順,并借助教材的插圖,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2.精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共四個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齊讀。
②過渡:為什么要問太陽是不是粉刷匠呢?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合作學習:讀一讀這個自然段,說說你們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讀懂的?
(2)匯報學習情況。(本段中,如果學生對“鋪設”“晶瑩”等詞語質疑,就引導他結合自己見到的沙灘、水晶或其他晶瑩的物品感悟這些詞語即可。)
(3)描述情景配合教學課件演示精美的圖片,提問:太陽把海灘粉刷成了黃金海岸,把大海粉刷成碧藍碧藍的水晶,又把云彩粉刷成了潔白的紗巾。這些都是太陽的作品,你最喜歡哪一件?
(4)你最喜歡太陽的哪一件作品就快讀讀吧!
(5)練習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6)指名分句讀。
(7)提問:你知道太陽還有哪些出色的作品嗎?
(8)講授:對,這個美麗的世界上,太陽的作品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們所說的都藏在了這個自然段最后的六個小圓點中。
(初步滲透省略號的作用,不做過多地講解。)
(9)鼓勵學生將自己感悟到的意思朗讀出來。練習朗讀第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合作交流:你們有什么沒讀懂的嗎?
(3)指導朗讀:如果你們就是海灘上的這兩位小朋友,你們會對太陽說些什么呢?把你們的心情讀出來吧!
(允許孩子們保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讓他們對太陽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教師要認真傾聽,也許有的孩子要埋怨太陽把他刷得黝黑黝黑的,也許有的孩子很感謝太陽給自己改變了“顏色”。我們要鼓勵每一個孩子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4)指名讀。
5.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
(2)討論:太陽在課文中沒有回答我們它是不是粉刷匠,你們說太陽是粉刷匠嗎?為什么?
(3)假如你們就是沙灘上的小朋友,你們會對太陽說些什么呢?
6.朗讀訓練,讀出情感:
你最喜歡太陽的哪一幅作品?通過朗讀表現出你的喜愛之情。
自由練讀——指名反饋。
7.練習背誦:同桌互背。
(1)出示一些課文填空,請學生試著填寫。
(2)出示一些插圖,請學生練習背誦。
(四)創新想象,訓練語言:
你知道太陽還有哪些出色的作品嗎?(引導學生想象要合情合理)教師可出示幾幅圖畫,如田野風光,都市風景,讓學生說說太陽還會把哪兒粉刷成什么顏色,有的同學還可以加入想象說“就像……”。
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正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太陽的作品還有很多很多,你們所說的內容都藏在了這個自然段最后的六個小圓點中了。你們的發言讓老師感到你們的確很喜歡太陽。你們能把對太陽的喜愛之情通過讀表現出來嗎?
(五)課后延伸,積累運用。
1.請同學們搜集有關太陽的資料,和太陽交朋友吧!
2.讀讀詞語庫中的詞語。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帶讀。
3.引導學生歸類積累:
請學生說說表示顏色的詞語。
ABAB式:金黃金黃碧藍碧藍黝黑黝黑……
潔白烏黑雪亮……
(六)作業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復習舊知。
(二)復習生字。
1.師用課件演示:請學生帶讀生字詞,指名認讀生字。
這些字寶寶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2.請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三)記憶生字。
1.小組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最有效的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2.匯報自學情況:說一說,你們記住哪個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3.及時評價:教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學生自主記憶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善于發現,及時點撥,總結、提升學生的認識。如以舊代新記憶,加、減部件記憶,編兒歌、猜謎語記憶等。)
4.質疑:你們認為哪個字比較難記憶?
5.針對學生的質疑,進行教學,師生共同想辦法解疑。
6.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憶會認字。
7.教學課件演示:字寶寶都回到課文中去了,請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1.請學生看看課本中的“田格”字帖,說說希望老師幫你們寫好哪個字。
2.通過學生反饋,教師演示教學課件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書寫。
3.通過教學課件,重點指導:“沙、色”的書寫。注意觀察“色”的筆順。撇、橫撇、橫折、豎、橫、豎彎鉤。“沙”字右邊“少”字的占格。不要寫成“小”字。
4.注意“先”的筆順和占格,最后一筆是豎彎鉤。
5.請學生當堂進行寫字練習:一個字寫一遍,遇到難寫的字可以多寫幾遍。
(教師在行間巡視,了解學生書寫情況,可以做有針對性的個別同學的輔導。)
(五)詞語積累。
1.讀讀“我的詞語庫”中的詞語。
2.你還想從本課中積累哪些詞語?
(六)作業。
認真抄寫本課的字和詞。
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天”等6個生字新詞。
2.能通過圖畫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朗讀課文。
3.在學習、游戲過程中,學會與小伙伴一起合作學習、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能正確認讀“天”等6個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通過圖畫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字卡,PPT。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在上一年級以前,你們是不是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字寶寶?今天,老師要考考你們認不認識這幾個字寶寶,如果你認識他們,就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
2.逐個出示:“天、地、人、你、我、他”,學生齊讀;
3.指名念隨機點到的“天、地、人、你、我、他”,說說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認識這些字寶寶。
二、學習“天地人”
1.出示甲骨文的“天”,猜猜是什么字;
2.出示“天”,讀一讀;
3.配合圖片,結合甲骨文,教師講解“天”的本義;
4.同“天”的教學方法類似,教學“地、人”;
5.讀一讀《三字經》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了解“天地人”的含義。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地人合一,有了這三個方面,世界才開始。
三、學習“你我他”
1.出示三個小朋友做游戲的圖片,認識“你我他”三個生字;
2.根據句式:“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我們都是______________。”上臺做小朋友互相認識的口語交際小游戲。
3.課中操:大家看幻燈片起立唱一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在歌唱中鞏固生字“你、我”。
四、識記生字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板書的6個會認字,學生充分認讀。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讀互考。如果同桌讀錯了,學生可以當小老師教同桌讀字。
3.開火車輪讀字卡,有錯及時糾正。注意“人”是翹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識字:我們怎樣才能把它們記住呢?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字,一邊觀察字卡,一邊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
5.教師相機指導:
“天”字
(1)聯想識字法:獨體字,“大”字多一橫就是“天”字。
(2)字理識字法:象形字。古時候的天字像站立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頭,引申為頭頂以上的天空。
(3)組詞識字法:天上,每天,天真。
地:
(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土”,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地”。
(3)組詞識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
(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亻”。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亻”,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他”。
(3)組詞識字。他們、他人、他鄉。
(4)形近字比較識字。“地”和“他”的右邊都是“也”,字的左邊不同,“他”與人有關,所以是“亻”,“地”與土有關,所以是“”。
人:
(1)數筆畫識字。獨體字,第一筆是撇,第二筆是捺。
(2)字理識字。象形字,出示圖片,古時候“人”字像一個人的側視形象,頭、臂、身、腿、足齊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點。
(3)猜字謎識字。“天下一絕”或者“春節放假三天”。
(4)組詞識字。大人、人民、人們。
我:
(1)聯想識字。獨體字,“找”字頭上多一“撇”。
(2)組詞識字。我們、我的、我家。
你:
(1)部件組合法識字。左右結構,“亻”加“爾”。
(2)組詞識字。你的、你們、你家。
五、鞏固游戲
1.課件出示識字大轉盤(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學生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擴詞并說一句話。
2.小結:我是老師,你是我的學生,他也是我的學生。我們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間,一起做熱愛學習、勤奮努力的人。
六、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識了哪些字寶寶?希望你們在以后的每天里,無論在哪里遇到這些字寶寶,以及其它你認識的,想認識的字寶寶,都留心讀一讀,比一比誰交到的字寶寶朋友最多。
七、布置作業
1.用6個字各組兩個詞語,并各說一句話。
2.親子閱讀半小時。
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看圖能熟練地讀拼音。
2.積累詞語。初步知道這些詞語在生活中的用法。
3.正確書寫"一、二、三、十"這四個字,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用普通話進行表達的能力,并受到文明禮貌的教育。
二、教學準備
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課文插圖、錄音帶。
三、教學時數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拼拼讀讀"。
1.教師出示有關圖片,提問:圖片上畫了什么?學生回答后貼在黑板上。
2.出示圖下面的拼音,學生自由拼讀。
3.指名讀,其余的同學評議。
4.請"小老師"帶全班同學讀。
(二)學習"詞語超市"。
1.老師今天還帶來了有趣的詞語朋友,誰認識它,它就會和誰做朋友(出示詞語卡片)。
2.指名認讀詞語卡片:上學、學校、同學、書包、讀書、寫字。
3.小組認讀卡片比賽,全班開火車讀卡片。
4.創設情景:出示一幅學校生活圖,你能用上面的1個或者幾個詞語說一說這幅圖嗎?
(教師對一次能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詞語的同學進行表揚。)
(三)學習"寫字"。
1.出示田字格,帶學生認識田字格。
2.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
3.教師范寫"一、二、三、十"四字,提示寫字要求:寫橫時,右邊稍高,寫豎時要寫直。
4.指導寫字姿勢。
5.學生描紅、教師巡視,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語文生活"。
1.出示圖1,創設情景。星期天,安安和爸爸、媽媽正在家里休息。咚咚咚,有人敲門,是誰呢?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媽媽的好朋友王阿姨,這時,安安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小組內合作表演。
4.指名上臺和老師配合表演。
出示圖2,星期天過得真快啊!轉眼又到了星期一,安安背著書包上學去,走著走著,安安看見楊老師正走過來,這時,安安會怎么做?怎么說呢?
1.同桌討論,相互說。
2.指名說,同桌配合表演。
創設情景3:
放學了,安安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回到家里,媽媽早已經站在門口迎接他了。這時,安安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
(二)。
安安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他都會使用文明的語言,大家一定都很喜歡他,老師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也和安安一樣懂禮貌。
一年級上冊語文簡單的教案篇7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本設計力求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有趣的游戲、美麗的圖片、豐富的想象、巧妙的內化、適度的延伸中,學生字、學語言、學詩歌,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我們的語文教學。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畫面渲染,激情導入
1.教師引言: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多媒體課件:秋天的景色)
2.教師配樂朗誦:聽,這悠揚的笛聲;看,那滿山遍野充滿了紅色和金色,這里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樺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挺拔。金燦燦的葉子隨風擺動,那一片片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瞧,那鮮紅的山楂多么可愛!葉子紅了,果實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愛。還有這不知名的果實也掛滿了枝頭。這不,就連那小小的蘑菇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葉子慢慢地飄落下來。
3.教師引學:看了畫面上的景色你們想說點什么呢?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板書:秋)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教師引問:秋天,除了我們剛從畫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還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還有哪些季節?(板書:春、夏、冬)真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板書:四季)
5.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生動、形象的畫面,加上教師充滿詩情畫意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進了碩果累累的秋天。本環節通過自然的導入,揭示了課題,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讀書,合作探究
1.教師引學: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主識字,用圓形畫出會寫的字,用三角形畫出會認的字。(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
2.教師引導: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難要相互幫助。
3.教師巡視,組長檢查,總結方法,練習說話。
4.教師引導學生匯報生字認讀情況。
(1)做游戲識字。多媒體課件出示能夠明顯體現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帶字圖片(柳樹、荷葉、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麥苗、楊梅等),讓認識的學生上來說說這些事物是屬于哪個季節的。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3)學習多音字“地”。
(4)開小火車: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個招呼,先開小火車讀,適當給予評價,以鼓勵為主。
(5)記憶比賽:以課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個,看誰記得準,讀得好。
(6)擴詞比賽: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每個生字進行擴詞練習,重點用“尖、說、彎、春”擴詞。(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詞匯的積累)
(7)練習說話。用“是”練習說一句話。(注重說話訓練)
5.自由讀文。(在讀中體現層次,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師引言:同學們把生字學得這樣好,相信課文讀得更棒。我們先自由讀一讀,然后比一比誰讀得最熟練、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準確。多媒體出示朗讀要求:
一讀:咬字準確,聲音響亮。
二讀:讀通句子,語速稍快。
三讀: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6.學生賽讀,師生評價。
(1)每組選一名代表,讀后師生評價。
(2)組與組齊讀,評出優勝組。
7.合作探究,朗讀課文。
引言:同學們,你們想把課文讀得更美、更好聽嗎?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讀一讀,然后比誰讀得最美。
(1)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美美地讀一讀。
(2)(多媒體課件)啟發、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
(3)生生、組組、師生挑戰讀。
(4)熟讀成誦。
(5)離開課本,看四季的畫面,試著背一背。
8.欣賞,背誦。
(1)學生離開座位,邊欣賞畫面,邊做動作,邊背誦全文。
(2)師生合作,共同背誦。
(3)思考: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誰帶給我們的嗎?(大自然)
9.學生質疑,在讀中感悟。(培養學生質疑的好習慣)
預設:學生會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1)小草、荷葉、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會說話呢?
(2)“谷穗”是什么?它為什么會彎彎的呢?
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的方法來解決。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中學文、識字與交流,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注重對學生進行詞匯的積累、說話的訓練、語感的培養,體現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的教學原則。注意體現讀書的層次性,讀熟、讀懂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三、教師指導,學生練寫
教師引言:同學們不但說得好,而且畫得好、唱得好。有個新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就是“撇”,你看它像什么?
1.認識筆畫撇,指導學生書空練習。
2.指導學生書寫“四、是、天”。
(1)引導學生發現“四、我、是、天”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四”,第四筆是豎彎,不要寫成豎彎鉤。“是”,第二筆是橫折,第五筆橫從橫中線上起筆。“天”,第一橫短,第二橫長,最后一筆是捺,從橫中線和豎中線的交匯處捺出。
(2)學生觀察字形。
(3)提醒學生在書寫每個字時應注意些什么。
(4)學生練習書寫,每個字練寫兩遍。
(5)學生互評。
設計意圖: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每節課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即使寫一兩個字,也可以。這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將課外作業在課內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四、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教師引言:小朋友們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豎起了大拇指。大自然媽媽請老師告訴同學們,我們不僅要喜歡她,還要學會保護她,讓她變得越來越美。對了,大自然媽媽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好多禮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課件展示四季圖,學生觀看。
3.教師引導:大自然媽媽也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畫出更美的畫。下課之后,請同學們畫一畫你最喜歡的季節,明天帶來和這些畫比一比,好嗎?
設計意圖:將課文內容進行延伸,將自己對大自然美的感悟用圖畫表現出來,將語言美與藝術美進行整合。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激趣導入
1.教師引導:認讀生字卡片,進行擴詞復習,抽同學讀全文。
2.教師激趣導入:同學們,一年四季都是非常美麗的,上節課我們知道了草芽、荷葉、谷穗、雪人分別喜歡的季節。那么,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
設計意圖:認讀生字卡片、進行擴詞復習、抽同學讀全文等教學過程的設計鞏固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四位朋友的喜好,喚起了同學們對四季的喜愛之情,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被激發了。
二、根據學情,隨機學文
1.春天視覺篇——萬紫千紅總是春
(1)教師導入:這么多小朋友喜歡春天,誰來說說理由?
(2)引學課文:有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春天,他還給春天寫了一句話呢!課件出示: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3)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草”和“草芽”比較,“草芽”是什么樣啊?(除了“尖尖”,還有“綠綠、嫩嫩”等)正因為春天才有尖尖的草芽,所以草芽說:“我是春天。”
(4)教師引讀:尖尖的草芽在對小鳥說的時候是什么表情?請你也帶著這樣的表情來讀一讀。
(5)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芽,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生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讀出小草芽的自豪、高興等語氣,并進行評價。
(6)教師引導拓展:同學們,春天除了尖尖的草芽外,還有什么呢?你們看(出示課件:美麗春光圖),春天多美麗啊!誰能也給春天寫一句話呢?
(7)課件出示句式:桃花( ),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梨花( ),他對( )說:“我是春天。”( )( ),他對( )說:“我是春天。”
(8)總結升華:欣賞了美麗的春天,你們覺得春天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連起來讀一讀。(教師出示課文中的一句及學生補充的三句,組成一首小詩。)
2.夏天聽覺篇——大珠小珠落玉盤
(1)激情導入:夏天多熱鬧啊!這是誰在唱歌啊?誰在說話啊?讓我們趕快去聽一聽!
(2)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在讀文的基礎上,說說你知道了夏天的什么。(重點品味“圓圓”)美讀詞句并想象:青蛙跳上荷葉會說些什么?(荷葉圓圓,可以當我的……)
(3)教師引導拓展練句:讓學生也以課文為例說句子。
( )( ),他對知了說:“我是夏天。”
( )( ),他對( )說:“我是夏天。”
3.秋天觸覺篇——絕知此事要躬行
(1)激情導入:同學們看一看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哪些禮物。指名說:秋姑娘給我送來了( )。
(2)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分小組,看看、摸摸、聞聞秋姑娘帶來的禮物,自己練說:秋天到了,( )。
(3)教師導學: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果子熟了,莊稼也熟了。課件出示詩句:谷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
(4)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讀了這句詩,你有什么問題?(重點:一是理解“彎彎”。可用實物演示,因為秋天谷穗成熟了,非常飽滿,所以是彎彎的。二是理解“鞠著躬”。人會鞠躬,谷穗怎么也會鞠躬?讓學生看看彎彎的谷穗的樣子,明白兩者很像,小作者把谷穗當成人來寫,形象生動。)
(5)美讀感悟:如果你是谷穗,你會帶著什么樣的心情來讀?指名讀、帶動作讀、齊讀,等等。
4.冬天感受篇——熟讀深思子自知
(1)(多媒體課件出示:冬天雪景圖)請同學們讀一讀雪人的話。
(2)讀文品味:你覺得雪人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頑皮。從“大肚子一挺”可以看出來)讀出雪人的頑皮,比賽讀。
(3)表演品讀:讓學生邊讀邊表演,體會雪人的頑皮。
(4)練習說話:如果請你對冬天說一句話,你會說什么?課件出示句子:
冬天,( )。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本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通過美讀、評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課件內容,進行言語圖式拓展訓練。學生從文本的言語中獲取信息,并用個性化的言語進行表達,進而展開想象,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練習說話,為學習句式打好基礎。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品味語言與動作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學習擬人的修辭方法,并通過美讀加深理解。
三、思維拓展,強化訓練
1.你喜歡哪個季節呢?仿照書中的句子,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________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________對青蛙說:“我是夏天。”
________對________說:“我是秋天。”
________對________說:“我就是冬天。”
2.教師引言:同學們說得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詩中所描寫的這些景物,還有許多奇妙的景物。誰愿意把自己課前收集的描寫四季景物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介紹?
3.學生介紹收集的資料,練習說話。
4.分組活動,采用不同的形式來贊頌四季。
設計意圖: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的環節可以激發學生課前預習的興趣。背一背、畫一畫、唱一唱、說一說等環節,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盡情發揮,在課程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四、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1.找找描寫四季方面的小詩,讀讀并介紹給自己的小伙伴。
2.瀏覽有關四季的圖片,朗讀有關四季的兒歌。
設計意圖:作業內容提高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積累內容。這種開放性的作業,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在學習方法和習慣上有了方向性的指引,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板書設計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谷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教學反思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低年級語文閱讀實踐活動,要做到以下兩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采用了畫面導入法,美麗的秋景動畫,加上教師富有激情的配樂朗誦,吸引了所有的學生。上課伊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為下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春、夏、秋、冬幾幅動畫的插入,不僅再現了不同季節的特點,而且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資源突破了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使學生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了語文實踐活動。
2.多種形式教學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語言,不是孤立地識記生字,而是通過不斷的復現和運用,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和發展語言結合起來。游戲、表演和各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