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
音樂是一門的藝術,音樂教育是美的享受。因而,音樂教師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美的傳播著,應該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注重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1
可愛的動物
教學目的:
1、通過聽、唱、說、感受表現小動物的音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拍手進教室。
2、復習柯爾文手勢。
3、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二、基本部分:
1、聆聽《三只小豬》
(1)完整地初聽前,教師先提示學生說一說樂曲描寫了怎樣的小豬。三只小豬好像在作什么。
(2)復聽時,隨著樂曲表演,模仿小豬的叫聲。注意要求學生合著音樂和節拍。
2、聆聽《快樂的小熊貓》
(1)完整初聽前,提示學生:感受樂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貓愉快勞動的情景。
(2)復聽音樂做動作。提示:分組進行,讓學生充分的活動起來,利用樂器,人聲,拍打動作為樂曲做結尾。
三、結束部分:
小結。
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2
大鼓和小鼓
教學內容:
知識“聲音的強弱”
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學目標:
1、了解并能分辨聲音的強弱
2、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唱準高低不同的音。
教學準備:CD
教學過程:
1、知識“聲音的強弱”
(1)播放強弱不同的聲音,引導學生分辨聲音的強弱。
(2)認識力度記號。
(3)將學生分組,為學生設置情景,表現聲音的強弱。
2、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聽辨聲音
聆聽大鼓和小鼓,說說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有何不同?
(2)聆聽范唱
初次聆聽,感受歌曲歡愉的情緒。
再次聆聽,隨歌曲在“咚咚”“嗵嗵嗵”處跺腳、拍手。
(3)學唱歌曲
師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大跳音程,老師可用手勢輔助學生唱準。
第一句的第二小節、第四小節之后可以換氣,而第二句盡量不換氣。
在學唱過程中,老師就隨時提醒學生注意下正確的演唱姿勢,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4)表現歌曲
師啟發學生分組為歌曲設計強弱不同的力度,試試哪種力度更適合表現歌曲音樂表象形象。
邊唱邊唱,邊用聲勢動作伴奏。
分小組邊唱歌曲邊列隊行進。
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3
教學內容
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舞蹈動作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目標
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幾個舞蹈動作,并讓同學們表演。
教學設計
《趕海的小姑娘》舞蹈設計
1.第一段歌詞
1-8小節:雙手叉腰,右腳踏出一步,左腳向右前方腳后跟著地,同時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個八拍。
9-12小節:往左前方輕輕跑幾步,做撿東西的動作。1個八拍。
13-16小節:身體轉向右邊屈膝,雙手扣在一起,頭輕輕搖。1個八拍。
17-20小節:雙手做捂簍動作,屈膝,小碎步,身體先向左轉,后向右,頭隨身體轉動。1個八拍。
21-24小節:屈膝,先抬左腳雙手在左邊打開,后做相反的動作。1個八拍。
25-30小節:雙臂在頭兩側,掌心相對左右搖擺。1個半八拍。
2.第二段歌詞
31-38小節:動作同1-8小節。
39-46小節:雙腳分開,雙臂在身體兩側,左右搖擺。2個八拍。
47-54小節:兩位同學面對面拉手轉圈跳。2個八拍。
56-61小節:做提簍動作,雙臂在身體兩側前后擺動,雙腳跳躍動作。1個半八拍。
3.結束句
身體向左前方,右腳尖點地,雙手呈喇叭狀放在嘴前,1個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個八拍。
教學過程
1.先教分解動作
2.然后跟隨錄音跳舞
3.可選優秀者做表演
4.課后反思
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4
動畫城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我們的家園》
教學目標:
1.教唱歌曲《我們的家園》。
2.鼓勵學生創編歌詞和表演與歌詞相關的動作。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這一單元教學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風車》。
播放歌曲《大風車》,《動畫城》節目時間到了,請學生談談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片,說說最近電視臺播放的新的動畫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勵學生把家中的動畫片帶到學校來,與同學們分享。
(二)聆聽歌曲《我們的家園》。
1.今天的《動畫城》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老師也不知道。老師只知道動畫片的主人翁是小熊貓,小熊貓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播放歌曲《我們的家園》,學生根據歌詞回答,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邊聽歌曲,邊根據對家鄉了解和觀察,提問:這首歌曲由兩個部分組成你能劃出來么?兩個部分的情緒有什么不同,演唱時應如何表現?
(三)聽并學唱歌曲。
1.教師邀請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來。
2.請學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詞。
(四)創編歌詞并表演動作。
請同學們把創編的歌詞演唱并表演動作,然后分組進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據故事情節串接和編排小小音樂劇《我們的家園》。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三個和尚
教學目標:
1.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并表演《三個和尚》。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風車》。
2.教師設問:動畫城節目又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3.教師播放器樂曲《三個和尚》,隨著音樂發展變化,配樂講《三個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從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廟......”,主題音樂第一次響起:“一個小和尚,背著行李,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空無一人的寺廟,他興高采烈地打掃、清理、收拾、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他安靜地坐在佛像前念經,念著念著,他打起瞌睡來……”
主題音樂第二次響起:“一個瘦和尚,背著行李,也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大大的寺廟里只有一個小和尚,他高興地同小和尚打過招呼,也非常積極地打掃寺廟、清理佛堂、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兩個和尚面對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經起來......”音樂到此為止。
“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哪個同學能給我們講講?”學生七嘴八舌紛紛補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學們給故事起名字。
教師:看來,許多同學都知道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名字。
(二)認識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并用打擊樂器為主題音樂伴奏。
1.聆聽器樂曲《三個和尚》,說說樂曲與前面的故事有什么關系。
教師告訴學生,剛才聽到的樂曲是作曲家金復載特意為動畫片《三個和尚》創作的音樂。
2.為什么樂曲的名字也叫《三個和尚》,聆聽樂曲前奏。
3.教師展示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示范敲擊這幾種打擊樂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鈸、木魚的音色。
4.聆聽樂曲前奏,教師在各件打擊樂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種樂器,也可讓學生隨樂曲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三)聆聽主題,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1.教師告訴學生,樂曲除了使用木魚
等打擊樂器,暗示故事發生了地點和人物,還設計了一個“和尚主題”,表現和尚的性格。彈奏主題旋律第一段,請學生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
2.教師彈奏主題旋律的第二段,請學生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情緒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潑,第二段舒緩、寧靜等)。啟發學生結合故事情節,就主題旋律的兩種情緒展開聯想(勤快與懶惰等)。
3.聆聽樂曲主題旋律,請學生說說樂曲中使用了一種還是兩種樂器來演奏主題旋律。
樂曲的主題旋律,分別用尖細、清亮的墜胡與暗啞、低沉的二胡兩種樂器演奏主題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分別為教師彈奏的主題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情緒。
樂譜:
(四)聆聽全曲,判斷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
1.教師播放樂曲,請學生思考在樂曲中和尚主題出現了幾次。
2.啟發學生安靜聆聽,回憶動畫片的畫面(沒看過動畫片的學生,可自由展開聯想)。
3.在動畫片中,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三個和尚誰也不去挑水,忍受著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這時,寺廟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燭臺,火苗燒著了紗簾,火勢蔓延,寺廟剎那間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個和尚慌亂地打水救火。
教師啟發學生,表現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樂比較合適。
4.教師播放樂曲展開部,請學生隨音樂表演手忙腳亂救火的情景。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專心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學生能否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學生是否樂于參與表演。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復習整個單元歌曲與樂曲。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鼓勵學生隨著音樂旋轉“大風車”。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開始《動畫城》歌曲的學唱。
播放歌曲《大風車》,學唱《大風車》。
(二)分組搭架“大風車”。
1.啟發學生講述風車的形狀。
2.引導學生四人一組搭建一個風車。
3.所有風車圍成一個圓圈,既可以四人一組地旋轉,也可沿著大圓圈旋轉。
4.邊唱歌曲,邊旋轉“大風車”。
(三)隨音樂旋轉“大風車”,說出歌曲與樂曲名稱。
1.教師播放本單元或以前學過的歌曲或樂曲,請學生隨著音樂旋轉“大風車”。
2.一首音樂結束時,停在教師面前的“大風車”,必須說出剛才所播放的音樂的名稱,才能隨著下一首音樂繼續玩“大風車”。否則,這架“大風車”只能下場休息。
(四)結束全單元課程。
教學評價
1.大多數學生是否會唱歌曲《大風車》。
2.學生是否愿意參與“大風車”游戲。
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5
楊柳青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江蘇民歌《楊柳青》,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楊柳青》,使學生增加對民歌的認識,并喜愛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受民歌獨有的地方風味;
難點:嘗試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準備:出示相關圖片,播放課前音樂揚州民歌《茉莉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你可知道江澤民爺爺的故鄉在哪里嗎?
江蘇揚州的詩句
誰能說出一句與揚州有關的古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曾在詩中提到揚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好一個"煙花三月下揚州"!
出示揚州風光圖,讓學生欣賞畫面。揚州美嗎?
美!
二、寓教于樂
感受歌曲
怎么樣?陶醉了吧?告訴你們,揚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聽一首揚州民歌《楊柳青》。
全體同學聽賞歌曲一遍
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輕松、活潑,充滿活力,表達了勞動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跟范唱音樂輕聲唱歌詞。
生跟琴聲填歌詞唱。邊唱邊找什么地方感覺比較難唱
三、創造表現
有難唱的地方嗎?
……
引導學生練習,并滲透樂理知識結合用讀歌詞的方法解決附點節奏難點
好的,我們把歌曲連起來唱,不要唱錯哦!
一到兩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詞唱出活潑與詼諧的感覺來注意歌曲的強弱感覺、襯詞的表達等。
同學們唱得不錯!《楊柳青》是一首揚州民歌,關于民歌我們以前也講過這方面的一些知識。誰能夠說說,民歌是怎樣產生的?
……
不錯!民歌產生于民間,在民間的各種風俗活動中,由口頭創作又經過口頭廣泛流傳,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地被加工進行再創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為這樣,許多民歌都是用當地的方言來演唱的。《楊柳青》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來演唱的話一定會更加有趣的。
原來民歌中的襯詞這么有意思。接下來,我們再用揚州方言來唱一遍,不過我有個要求,變換一下方式來演唱。你們給我出出注意。
……1、領唱、齊唱;2、加動作演唱;3、加上一些打擊樂器唱
拓展延伸
同學們唱得真好!民歌《楊柳青》因題材的不同,有很多變體,下面我們來聽一聽女聲獨唱和女聲合唱的《楊柳葉子青》。
生聽歌曲
四、完美結課
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演唱《楊柳青》這首歌,還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識。都知道了什么?
小學音樂課的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教案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