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案設計
化學教案設計篇1
酸和堿
課題2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教學目標
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運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難點: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實驗準備
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至紅色剛好褪色。
蒸發實驗所得溶液結晶。
相關的CAI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問題結構
引導性材料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前準備的有關焦裕祿主要事跡的材料;介紹附近工廠排放的廢水的情況(有條件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紀錄片)。
問題1:從上面的材料中我們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問題2:能否利用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提出解決的辦法?要利用到哪個知識點?該知識點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學們在討論回答上面的問題后,教師做簡要的評價,然后請學生閱讀課本第60頁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3:課文中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4:你還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哪些應用了中和反應的實例?它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義?
問題5:你能寫出本課題中關于怎樣處理工廠廢水的反應原理嗎?
問題6: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沒有想過對誰提出什么好的建議?或者擬訂一份調查報告給有關部門,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況和改進的方案。
點評:問題結構是構成教學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智力保證。教師展示問題結構的技巧是,先給學生“焦裕祿事跡”等各方面的材料,為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將學生的思路送進“前沿陣地”,然后再層層深入。問題結構在抓住知識屬性的基礎上,針對中和反應的應用,采用層層遞進的形式不斷深入,不斷變換研究問題的角度實質,這一過程落實了知識技能目標,強化了過程方法目標,點撥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第二板塊: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廁潔精洗廁所里的污垢
引入課題探究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活動與探究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匯報、交流
活動與探究是酸中的什么離子,與堿中的什么離子相互作用。學生猜測、討論、分組實驗、總結
用課件演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驗證猜想與結論)
實踐與應用“酸雨”導致土壤酸化;用洗潔精清洗廚具
實踐與應用設計實驗:皮蛋有澀味,如何驗證它呈酸性還是堿性,在食用前可如何處理并完成該實驗
第三板塊:教學范例
我們已經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
②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③胃酸過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④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堿性物質(如氨水)的藥水,可減輕痛癢。
我們還應知道
提出問題:
酸有哪些性質?堿有哪些性質?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反應?
猜想:
我猜想酸和堿之間會發生的反應有:。
實驗探究收集證據: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1.取10mL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試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鹽酸,邊滴加邊攪拌至顏色剛好為無色。
3.蒸發反應后的溶液。
小結:
1.酸與堿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
2.鹽的定義。
知識小結酸和堿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物是鹽和水。
我發現的新問題:
猜想依據設計實驗驗證實驗現象結論
1
2
我們怎樣應用
①解釋“向土壤中灑熟石灰”的秘密。
②一些工廠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質最合適?
③皮蛋味澀,如何做可除去澀味,親自動手試試看。
④被蚊蟲叮咬處腫成大包,這是蚊蟲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可涂一些堿性物質(如NH3?H2O)的藥水,可減輕痛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⑤醋可以將熱水瓶膽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說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⑥早晨空腹時,為什么要少吃蘋果(或酸性食物)較好?涼胃后醫生建議吃的藥丸,請想一想主要藥物的化學性質是酸性還是堿性?治療胃病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⑦上網收集有關中和反應在生活中應用的資料。□教學設計
我們的感受
學完本節,我的收獲是:。
化學教案設計篇2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知道,人體中是需要各種營養物質的共同配合才能夠使得身體健康的,而如果缺少某種或某些營養物質的話,則人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所以日常大家要注意知道人體需要什么營養物質。下面大家請一起來看看,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有哪些?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是:
1、葉酸400微克/日
最佳來源:蘆筍、甜菜、椰菜、強化麥片
2、維他命B61.5毫克/日
最佳來源:比目魚、鯡魚、金槍魚、瘦牛排、雞胸肉、香蕉、土豆
3、維他命C75毫克/日
最佳來源:哈密瓜、椰菜、葡萄汁、橙汁、草莓、菜椒
4、維他命E23個國際單位,15毫克/日
最佳來源:花生醬、葵花油、紅花油、榛子、葵花子
5、鈣1000毫克/日,50歲以上1200毫克/日
最佳來源:甘藍、脫脂奶、酸奶酪、沙丁魚
6、鐵15毫克/日,50歲以上10毫克/日
最佳來源:瘦牛排、蝦、加強型早餐奶酪、小麥、扁豆、杏脯、豆腐、牡蠣
7、鎂320毫克/日
最佳來源:蕎麥、豆腐、杏仁、葵花子
8、鋅12毫克/日
最佳來源:牛排、豬排、小牛肉、豆腐、牡蠣
對于上述的營養物質是攝取,大家在日常的飲食中則需要多加注意一下。因為很多時候,如果偏食的話,則容易造成缺少營養物質,這樣誰也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建議家長要注意多督促孩子,要均衡飲食,日常飲食是不要偏食。
化學教案設計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內容人教版化學選修四的第四章第二節,課程標準對其要求是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常見電源種類及其工作原理。前面關于原電池的學習,是了解化學能怎樣轉換成電能的理論性問題,而本節教學是要進一步了解依據原電池原理開發的技術產品――化學電池。
化學電池是一類應用范圍廣、實用性強的電源,小到手表、單放機、兒童玩具、大到航空航天、衛星通信,幾乎無處不在。因此學生在過去的學習和生活中已經對許多不同類型的電池有所了解,本節內容也正是為了要學生能自覺的將自己已經積累的感性知識與新課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
2、教材內容分析:
在具體知識方面,教科書概要性地介紹了電池的分類、優點以及質量優劣的判斷標準,并以三大類型電池――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的相關知識為主線,以堿性鋅錳電池、鉛蓄電池和氫氧燃料電池為代表,簡單介紹了電池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適用范圍。本節內容注重電化學知識與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系,教科書中提供了“鋅銀電池”、“鋰電池”“微型燃料電池”等閱讀材料,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電池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在教學中,我們還應密切關注能源、環保方面的時事新聞,關注科技發展的動態,以適時地為教學補充相關素材。
二、學生分析:
高二的學生能夠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有關數據的分析和得出相關結論,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電池工作的基本原理,在這里,主要是結合現今科技的發展,使學生了解新型燃料電池的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電池的一般分類;了解常見的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原理,知道它們在生產生活和國防中的應用;掌握幾種典型化學電池的電極反應
過程和方法: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學習常見化學電池的組成和應用,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研制新型電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學電源可能會引起的環境問題,初步形成較為客觀、正確的能源觀。
四、教學重難點:
掌握幾種典型電池的用途和特點;
掌握幾種典型化學電池的電極反應。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在日常生活中,你用過那些電池?你知道電池的其它應用嗎?
[交流結果]:干電池、蓄電池、紐扣電池、燃料電池,電池可用于照明、電動車動力、手機電源、手表電源等,那么本節課我們來學習化學電源的有關知識。
[板書]:第二節化學電源
[指導閱讀]:閱讀教材74頁,思考下列問題
1、目前化學電池主要分為哪幾個大類?在性能等方面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化學電池與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優點?
3、判斷電池的優劣標準主要是什么?
[板書]:第二節、化學電源
1、概念: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①、一次電池又稱不可充電電池——如:干電池。
2、分類:②、二次電池又稱充電電池——蓄電池。
③、燃料電池。
①、能量轉換效率高,供能穩定可靠。
3、優點:②、可以制成各種形狀和大小、不同電壓的電池,使用方便。
③、易維護,可在各種環境下工作。
[看圖]:圖4-2電池及其用途。面對許多原電池,我們怎樣判斷其優劣或適合某種需要?
①、比能量:[符號(A·h/kg),(A·h/L)]
[板書]:4、電池優劣的判斷標準:②、比功率:[符號是W/kg,W/L)]
③、比時間:電池的儲存時間的長短
[過渡]:展示出幾種一次電池:普通鋅錳干電池、堿性鋅錳干電池、銀鋅電池、鋰電池等,下面介紹常見化學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學電池的電極反應。
[板書]:一、一次電池
[講述]:最常見的一次電池為鋅錳電池。傳統的鋅錳干電池,其正極材料采用活性較低的天然二氧化錳,隔離物是淀粉和面粉的漿糊隔離層,電解液是以NH4Cl為主的氯化銨、氯化鋅水溶液,負極是鋅筒。
[板書]:(1)普通鋅錳電池的電極反應為:
負極:Zn-2e-=Zn2+;
正極:2NH4++2e-=2NH3+H2;2MnO2+H2=2MnO(OH)
正極產生的NH3又和ZnCl2作用:Zn2++4NH3=[Zn(NH3(4]2+
總反應:Zn+2NH4Cl+2MnO2=Zn(NH3(2Cl2+Mn2O3+H2O
或2Zn+4NH4Cl+2MnO2=[Zn(NH3(4]Cl2+ZnCl2+Mn2O3+H2O
[講述]:傳統的鋅錳干電池放電性能一般較差,容量較低。堿性鋅錳電池又稱堿錳電池,俗稱堿性電池,用高導電性的氫氧化鉀溶液替代了氯化銨、氯化鋅溶液,負極鋅也由片狀改變成粒狀,增大了負極的反應面積,加之采用了高性能的電解錳粉,電性能得以很大提高。
(2)堿性鋅錳電池的電極反應為:
負極(鋅筒):Zn+2OH-—2e—=Zn(OH)2;
正極(石墨):正極:2MnO2+2H2O+2e-=2MnOOH+2OH-
電池的總反應式為:Zn+2MnO2+2H2O=2MnOOH+Zn(OH)2
[講解分析]:堿性鋅錳電池比普通鋅錳干電池好,比能量和儲存時間有所提高,使用于大電流和連續放電,是民用電池更新換代產品。
[指導閱讀]:請閱讀P75的資料卡片---銀鋅電池,思考銀鋅電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板書]:2、銀鋅電池:
負極:Zn+2OH—-2e-=ZnO+H2O
正極:Ag2O+H2O+2e-=2Ag+2OH-
銀鋅電池充電和放電的總化學方程式為:Zn+Ag2OEMBEDPBrush2Ag+ZnO
[講解分析]:常見的鈕扣電池也是銀鋅電池,它用不銹鋼制成一個由正極殼和負極蓋組成的小圓盒,盒內靠正極盒一端充由Ag2O和少量石墨組成的正極活性材料,負極蓋一端填充鋅汞合金作負極活性材料,電解質溶液為KOH濃溶液,溶液兩邊用羧甲基纖維素作隔膜,將電極與電解質溶液隔開。
優點:比能量電壓穩定、儲存時間長,使用于小電流和連續放電,常制成微型電池或紐扣電池等,如電子表或計算器上的電池。
[師]:一粒鈕扣電池的電壓達1(59V,安裝在電子表里可使用兩年之久。
[典型例題]:例1、1958年世界上第一個心臟起搏器在瑞典植入人體成功,使用壽命長達10年之久.這種能源起搏器中安裝了壽命最長、可靠性最高的鋰—碳電池.這種電池容量大,電壓穩定,能在-56.7~71.1℃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現已在火箭、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中廣泛使用.它采用鋰和石墨作電極,四氯化鋁鋰(LiAlCl4)溶解在亞硫酰氯中(SOCl2)組成電解質溶液.電池總反應為:8Li+3SOCl2=6LiCl+Li2SO3+2S.
(1)、此電池中_______作負極,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__作正極.
(2)、該電池用于心臟起搏器時,在生理上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C2、(1)鋰,Li-e-=Li+,石墨.(2)起搏器遵循天然心臟的工作原理通過向心臟發送電脈沖以控制心臟的跳動。
[簡單介紹]:3、鋰電池:鋰電池是金屬鋰作負極,石墨作正極,無機溶劑亞硫酰氯(SO2Cl2(在炭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電解液是由四氯鋁化鋰(LiAlCl4(溶解于亞硫酰氯中組成。它的總反應是鋰與亞硫酰氯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鋰、亞硫酸鋰和硫。
8Li+3SO2Cl2=6LiCl+Li2SO3+2S
鋰是密度最小的金屬,用鋰作為電池的負極,跟用相同質量的其它金屬作負極相比較,能在較小的體積和質量下能放出較多的電能,放電時電壓十分穩定,貯存時間長,能在216(3—344(1K溫度范圍內工作,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鋰電池是一種高能電池,它具有質量輕、電壓高、工作效率高和貯存壽命長的優點,因而已用于電腦、照相機、手表、心臟起博器上,以及作為火箭、導彈等的動力資源。
[過渡]:在一次電池的基礎上發展的二次電池更加的經濟實用,它在放電時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充電時可以逆向進行(一般是通過充電器將交流電轉變為直流電進行充電),使電池恢復到放電前的狀態。這樣可以實現化學能轉變為電能(放電),再由電能轉變為化學能(充電)的循環。
[板書]:二、二次電池
1、鉛蓄電池
[指導閱讀]:請閱讀P76的圖片---鉛蓄電池,思考鉛蓄電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講解分析]鉛蓄電池可放電亦可充電,它是用硬橡膠和透明塑料制成長方形外殼,在正極板上有一層棕褐色的PbO2,負極是海棉狀的金屬鉛,兩極均浸入硫酸溶液中,且兩極間用橡膠或微孔塑料隔開。
[板書]:⑴、放電的電極反應為:
負極:Pb+EMBEDEquation.2-2e(=PbSO4↓
正極:PbO2+4H++EMBEDEquation.2+2e(=PbSO4↓+2H2O
總反應式:PbO2+Pb+2H2SO42PbSO4↓+2H2O
[講解分析]:鉛蓄電池的電壓正常情況下保持2(0V,當電壓下降到1(85V時,即當放電進行到硫酸濃度降低,溶液密度達1(18g/cm3時即停止放電,而需要將蓄電池進行充電,其電極反應為:
[板書]:⑵、充電的電極反應:
陽極:PbSO4+2H2O-2e(=PbO2+4H++EMBEDEquation.2
陰極:PbSO4+2e(=Pb+EMBEDEquation.2
[講述]:1.一次電池和二次電池均稱為化學電源,化學電源的電極材料一般由能導電的物質組成,負極為還原性較強的物質(大多數是金屬電極本身),正極為氧化性較強的物質,電解液為酸、堿和鹽溶液或某些熔融鹽。其他原理與原電池的原理相同。
2.一次電池只能放電一次,一次電池內部則簡單得多,它不需要調節一次電池內部的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可逆性變化,一次電池的質量比容量和體積比容量均大于一般充電電池,但內阻遠比二次電池大,因此負載能力較低,另外,一次電池的自放電能力遠小于二次電池。
[過渡]:目前汽車上使用的電池,有很多是鉛蓄電池。由于它的電壓穩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又可以循環使用,因此廣泛應用于國防、科研、交通、生產和生活中。但是比較笨重。因此出現了大有發展前景的燃料電池
[板書]:三、燃料電池
[師]:燃料電池是使燃料與氧化劑反應直接產生電流的一種原電池,所以燃料電池也是化學電源。
[講述]:1.燃料電池與其它電池不同,它不是把還原劑、氧化劑物質全部貯存在電池內,而是在工作時,不斷地從外界輸入,同時把電極反應產物不斷排出電池。因此,燃料電池是名符其實地把能源中燃料燃燒反應產生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能量轉換器”。
2.燃料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都用多孔炭和多孔鎳、鉑、鐵等制成。從負極連續通入氫氣、煤氣、發生爐煤氣、水煤氣、甲烷等氣體;從正極連續通入氧氣或空氣。電解液可以用堿(如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等(把兩個電極隔開。化學反應的最終產物和燃燒時的產物相同。
3.當前廣泛應用于空間技術的一種典型燃料電池就是氫氧燃料電池,它是一種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電池,主要用于航天領域。它的電極材料一般為活化電極,碳電極上嵌有微細分散的鉑等金屬作催化劑,如鉑電極、活性炭電極等,具有很強的催化活性。電解質溶液一般為40%的KOH溶液。
[板書]:1、氫氧燃料電池(堿性)
⑴、電極反應:負極:2H2+4OH——2e—=4H2O
正極:O2+2H2O+2e—=4OH—
⑵、電池的總反應為:2H2+O2=2H2O
氫氧燃料電池(酸性)
電極反應:負極:2H2+4OH--4e-==4H2O
正極:O2+2H2O+4e-==4OH-
⑵、電池的總反應為:2H2+O2=2H2O
[講述]:優點:能量轉化率高,達70%以上,且其燃燒的產物為水,因此不污染環境。
另一種燃料電池是用金屬鉑片插入KOH溶液作電極,又在兩極上分別通甲烷(燃料(和氧氣(氧化劑(。電極反應式為:
[板書]:2、甲烷(燃料(和氧氣(氧化劑(燃料電池:
負極:CH4+10OH--8e(=EMBEDEquation.2+7H2O;
正極:4H2O+2O2+8e(=8OH(。
電池總反應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
[歸納講述]:能夠燃燒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都能和相應的氧化劑(常用的是氧氣)構成燃燒電池,可燃物(還原劑)做負極,氧化劑做正極。書寫電極反應時要特別考慮電解質溶液的影響,尤其是電解質溶液的酸堿性。
[板書]:3、書寫由化學方程式書寫電極反應式注意點:
①、找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物質,確定正負極反應的物質;
②、利用電荷守恒分別寫出電極反應式;
③、負極失電子所得氧化產物和正極得電子所得還原產物,與溶液的酸堿性有關
(如+4價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CO2形式存在,在堿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與H+結合成H2O、在堿性或中性溶液中它與水結合成OH-;)
④、驗證:兩電極反應式相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學方程式相同,則書寫正確。
[簡單介紹]:目前已研制成功的鋁—空氣燃料電池,它的優點是:體積小、能量大、使用方便、不污染環境、耗能少。這種電池可代替汽油作為汽車的動力,還能用于收音機、照明電源、野營炊具、野外作業工具等。并且這種電池的效率高、無污染,裝置可持續使用。
[課堂小結]:任何一個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設計成原電池。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轉移電子要通過導線(導體)傳遞才能實現,這樣就形成了電流,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化學電源
1、概念: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①、一次電池又稱不可充電電池——如:干電池。
2、分類:②、二次電池又稱充電電池——蓄電池。
③、燃料電池。
①、能量轉換效率高,供能穩定可靠。
3、優點:②、可以制成各種形狀和大小、不同電壓的電池,使用方便。
③、易維護,可在各種環境下工作。
①、比能量:[符號(A·h/kg),(A·h/L)]
4、電池優劣的判斷標準:②、比功率:[符號是W/kg,W/L)]
化學教案設計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②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采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化學教案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鈉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鈉的兩種氧化物及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性質之間的差異
(3)了解碳酸鈉和碳酸鈉的鑒別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訓練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認識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3)完善學習的實驗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1)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期望;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我國化學家侯得榜對世界制堿工業、中國化學工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教學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教學法。
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盛在試劑瓶中Na2O和Na2O2樣品,請學生觀察并思考:它們是金屬鈉與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化合生成的?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的數目。請兩位同學板演。
4Na+O2=2Na2O2Na+O2點燃Na2O2
[過渡]Na2O和Na2O2都是鈉的含氧化合物這節我們學習——————
[板書]第二節鈉的化合物
一、鈉的氧化物
[提問]:通過對鈉的氧化物觀察,你能認識鈉的氧化物的哪些物理性質?請列表加以對比。
[投影]
化學式Na2ONa2O2
顏色白色淡黃色
狀態固態固態
[追問]對鈉的氧化物物理性質,還能了解它們的溶解性,根據你了解的Na2O的性質,Na2O在水中僅使溶解過程嗎?學生思考并回答:Na2O在水中不是簡單的溶解,而是與水發生了反應。并讓學生寫出化學方程式。
[板書]Na2O+H2O=2NaOH
[過度]Na2O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已經屬于化學性質。Na2O2是否能表現類似的性質?
[演示][實驗2-5]把水注入盛有Na2O2固體的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的氣體。并向試管中注入酚酞試劑。
[提問]你觀察到什么現象?由此可推出反應產物是什么?
[學生問答]產生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O2
無色溶液變為紅色-有堿生成,推知為NaOH
.[板書]2Na2O2+2H2O=4NaOH+O2
[講解]Na2O2與水發生反應,生成NaOH和O2,請同學們分析反應的化學原理。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指出氧化劑
[板書]
2Na2O2+2H2O=4NaOH+O2↑
[演示]向品紅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思考]這說明Na2O2具有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會有這種作用
[講解]Na2O2中-1價的氧元素具有強氧化性,所以能使品紅等有機色質褪色,表現漂白性,可以來漂白織物,麥桿,羽毛等。
[演示]請一位同學上講臺演示[實驗2-6],以說明Na2O2與水反應是一放熱反應。
[講解]Na2O與CO2反應生成Na2CO3
[板書]Na2O+CO2=Na2CO3
[追問]Na2O2與CO2的反應情況是怎樣的呢?
根據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特征及Na2O2與H2O反應的反應類型,講解Na2O2與CO2的反應
Na2O和Na2O2性質對比
↑
化學式Na2ONa2O2
顏色白色淡黃色狀態固態固態
與水反應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與CO2反應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用途漂白劑供氧劑
[過渡]鈉的重要化合物還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板書]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一物理性質
[展示]請學生觀察試劑瓶中的無水碳酸鈉,碳酸鈉,十水碳酸鈉晶體的顏色,狀態。檢驗它們是否溶于水:取碳酸鈉,碳酸氫鈉各少量,分別裝入試管中,加5-6毫升水,振蕩,觀察有什么現象。
[結論]均溶于水。碳酸鈉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氫鈉。
[板書]
二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2-7]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稀鹽酸,將兩個各裝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觀察現象。
[現象]氣球均膨脹起來,盛NaHCO3的氣球膨脹的快,體積大。
[說明]NaHCO3與鹽酸反應比Na2CO3與鹽酸劇烈得多,并且生成氣體多。
[練習]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改寫成離子方程式。請兩個學生板演。
【學生觀察】表面皿中昨天放置的結晶碳酸鈉和試劑瓶里的結晶碳酸鈉有什么不同?這是什么現象?若加熱十水碳酸鈉,有什么現象?能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嗎?
【板書】3、受熱分解
Na2CO3·10H2O====Na2CO3+10H2O
【教師引導】無水碳酸鈉能繼續分解嗎?
【演示】[實驗2-8]把Na2CO3放在試管里,約占試管容積的1/6,往另一支試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熱。觀察現象,換上一支放入同樣NaHCO3的試管,加熱。觀察現象。
現象:Na2CO3受熱沒有變化;
NaHCO3受熱時,試管口內壁有細小無色液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2NaHCO3===Na2CO3+CO2↑+H2O
結論:熱穩定性Na2CO3>NaHCO3
可利用上述的反應來鑒別Na2CO3和NaHCO3。
【介紹生活常識】發酵粉;面堿、小蘇打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總結碳酸鈉、碳酸氫鈉的用途。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完成填寫下表:
化學名稱碳酸鈉碳酸氫鈉
化學組成
(化學式)無水物結晶水合物NaHCO3
Na2CO3Na2CO3·10H2O
俗稱純堿、蘇打小蘇打
晶體顏色無水物結晶水合物白色晶體
白色粉末無色晶體
溶解性(水中)大較大
與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熱穩定性受熱不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閱讀]
通過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世界制堿工業和我國化學工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激勵學生為建設好自己的祖國發憤讀書。
【探索性研究】某未知溶液中加入鹽酸產生無色無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該溶液中一定
⑴可能含CO32-離子;
⑵可能含HCO3-離子;
⑶同時含CO32-HCO3離子。
到底是哪種情況呢?請同學們課后設計實驗,到實驗室通過實驗證明。
【作業】三、四。
化學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2、掌握飲用水凈化的方法
3、知道水質評價與污水處理
[教學重點]
1.飲用水的凈化
2.水質評價與污水處理的方法
[課時安排]共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第一節生活中的飲用水
一、生活中的飲用水
1.水的概述
[引導閱讀]水的分布及水與生命的關系(P10)
[歸納小結]
根據所含鹽分的差異,水分為淡水和咸水。水是人體內的六大營養物質之一,約占體重的60%—70%。工農業生產也離不開水,世界上用于工農業生產的淡水量占人類消耗淡水總量的60%—80%。
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需要水2.5kg。水是優良的溶劑,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必須溶解在水里才能運送到人體的各個部分,以維持人類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人體內的一切生化過程都是在水的參與下進行的。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人的生命將無法維持。
[問題討論]
地球上70%覆蓋著水,為什么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缺水的危機?
[例題一]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包括()
A.冰川及冰蓋B.河流C.地下水D.內陸海
2.天然水中的雜質
[引導閱讀]天然水中的雜質(詳見P11表1-5)
[思考回答]
天然水中的雜質通常分為幾類?水中的細菌、藻類、腐殖質、氧氣等屬于何類物質?
3.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材料]投影〈〈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全解P27)
4.生活飲用水的凈化工序
[閱讀與思考]自來水廠如何才能將原水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自來水?
[知識歸納]
A.飲用水的凈化過程
原水—————凝結沉降——————過濾————吸附————消毒————飲用水
(去除固體雜質和懸浮物)(去除沉淀)(去除異味)(殺死水中的細菌)
B.主要步驟
(1)沉降懸浮物
沉降原理:加混凝劑生成膠體,吸附水里的懸浮顆粒或膠體顆粒共同沉淀。通常以明礬、硫酸鋁、硫酸亞鐵、氯化鐵、堿式氯化鋁等作為混凝劑進行凈化處理。
[閱讀思考]明礬是如何凈化水質的?
[原理解釋]明礬溶于水后,鋁離子發生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
KAl(SO4)2=K++Al3++2SO42-
Al3++3H2O=Al(OH)3(膠體)+3H+
氫氧化鋁膠體因吸附溶液中的陽離子而帶正電荷。天然水中的雜質大多為帶負電荷的膠粒,因此,帶正電荷的氫氧化鋁膠粒能吸附水中帶負電荷的膠粒,并使這些雜質與氫氧化鋁膠體一起凝聚而沉降。同理,鐵鹽的凈水作用也是如此。
(2)殺菌消毒
經處理過的水再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氯氣、漂白粉、二氧化氯、臭氧等。
氯氣消毒殺菌的原理:
Cl2+H2OHCl+HClO
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起消毒殺菌作用。
剛出廠的自來水中常含有少量余氯,它在配水管中停留,能有效地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主要是因為氯氣與水的反應是一個可逆過程,當起消毒作用的次氯酸被消耗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使次氯酸及時得到補充。
[問題與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鑒別純凈水和自來水?
[問題與思考]為什么臭氧是的消毒劑?(閱讀《拓展視野》)
[信息拓展]新型滅菌消毒劑—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的應用十分廣泛,除用于一般的殺菌、消毒外,還廣泛地用于環保、滅藻、漂白、保鮮、除臭等方面。二氧化氯現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A1級高效安全滅菌消毒劑我國從2000年起就逐漸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氣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例題二]下列物質都可以用于天然水的凈化,從提高水的凈化效果和質量兩個方面考慮,它們當中的是()
A.Cl2B.Ca(ClO)2C.KAl(SO4)2?12H2OD.Na2FeO4
(3)除異味
水中有異味的物質可用活性炭吸附除去。
5.硬水及其軟化
[閱讀與思考]你知道什么叫硬水嗎?什么叫軟水?硬水有什么危害?水垢的成分及水垢產生的原因呢?
(1)軟水和硬水:
?天然水成分:H2O、Ca2+、Mg2+、HCO3-、CO32-、Cl-、SO42-、NO3-
?硬水:含有較多量的Ca2+和Mg2+的水
?軟水:只含較少量或不含Ca2+和Mg2+的水
(2)硬水的危害:
使用硬水會給生產和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例如,在硬水中用肥皂洗滌衣物,不但難以洗凈,還會使衣物變硬。鍋爐用水的硬度高,放出的熱水表面會有一層白色漂浮物。同時,鍋爐內壁易結垢。這樣不僅浪費燃料,而且會使鍋爐管道因受熱不均而導致變形或損壞,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鍋爐爆炸。
[問題與思考]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區別軟水和硬水?洗頭發時,為什么用肥皂后會感覺較澀,一般都是使用洗發劑或洗發水?
(3)硬水軟化方法
A.加熱煮沸法(若硬水中鈣、鎂離子以碳酸氫鹽的形式存在)
Ca(HCO3)2==CaCO3↓+CO2↑+H2O
Mg(HCO3)2==MgCO3↓+CO2↑+H2O
MgCO3+H2O==Mg(OH)2+CO2↑
B.離子交換法:
如:磺化煤法(若硬水中鈣、鎂離子以硫酸鹽或氯化物的形式存在)
2NaR+Ca2+=CaR2+2Na+
2NaR+Mg2+=MgR2+2Na+
[閱讀《檢索咨詢》]磺化煤的再生
當磺化煤中的鈉離子全部為鈣、鎂離子所代替后就失去了軟化能力,可用8%~10%的氯化鈉溶液浸泡,CaR2和MgR2就會跟鈉離子發生交換作用,重新生成NaR。又可發生交換作用使磺化煤得到再生:
CaR2+2Na+=2NaR+Ca2+
MgR2+2Na+=2NaR+Mg2+
C.化學藥劑法
[例題三]為了獲取大量的生活飲用水,自來水廠需要用適宜、高效的方法和流程將自來水中的懸浮物質、致病菌等有害成分降低到規定的含量。
(1)要達到上述目的,一般要經過的基本步驟是①沉降、②________③曝氣④___________。“曝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①步中,下列物質可以使用的是_______。
A.明礬B.燒堿C.膨潤土D.堿式氯化鋁
(3)在將天然水制成生活飲用水的過程中,水中不需要去除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4)在經過上述四個步驟的處理后,如果水中Ca2+、Mg2+的含量超標,還要將水進行_____。
[學生閱讀]《生活向導》——終端凈水
自來水廠生產的自來水需要經過很長的輸送管道才能進入千家萬戶。有時由于管道老化等原因,自來水進入家庭之前便受到污染,這種污染稱為二次污染。另外,有些自來水在進入家庭之前儲存在樓房頂部的水箱里,水箱較臟、水箱內壁防腐涂料不合格等因素也可能引起二次污染。
現代住宅區提倡終端凈水,即在家中的出水點前加裝凈水設備。這種終端凈水方法可以消除二次污染,使飲用水更安全可靠。
[例題四]用下列方法處理天然水,所得水中所含離子的濃度最小的是()
A.蒸餾B.加熱煮沸C.用石灰純堿法D.離子交換法
[問題與思考]
1.喝純凈水比喝自來水好嗎?
2.使用自來水時應注意些什么?
[歸納小結、完成作業]
化學教案設計篇7
第一節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1、2課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是性質相反的一對物質。
2.使學生掌握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3.對學生進行矛盾的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教學重點】
氧化劑、還原劑與元素化合價的關系,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學難點】
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具準備】
試管、膠頭滴管、濾紙。
飽和氯水、飽和NaBr溶液、飽和KI溶液、鐵粉、濃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濃硝酸。
【教學方法】
復習、歸納法及實驗、分析、總結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第二課時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等有關知識是在什么時候開始學習的嗎?通過高一的學習,大家對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好基礎,今天我們將進一步學習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板書】第一節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提問】氧化還原反應中物質變化的特征是什么?實質是什么?什么物質是氧化劑?什么物質是還原劑?
【投影】(師生共同完成)
【練習】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的反應中,還原劑是,氧化劑是,還原產物是,氧化產物是,4molHNO3參加反應,其中被還原的是mol。用“雙線橋”表示該反應。
【過渡】在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里,除了用箭頭表明反應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電子轉移外,還可以用箭頭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電子轉移,即“單線橋”。
【板書】一、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講述】單線橋表示反應過程中,電子由還原劑轉移給氧化劑的情況,從失電子的原子出發,箭頭指向得電子的原子,箭頭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不需標明“失去”或“得到”字樣。
【練習】用單線橋表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2KClO32KCl+3O2
(2)Cl2+2NaOH=NaCl+NaClO+H2O
(3)4NH3+6NO=5N2+6H2O
【投影】展示學生上述練習,并進行講評。
【討論】物質在反應中是作為氧化劑還是作為還原劑,與元素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小結】元素處于價態,反應中該物質只能得電子作氧化劑;處于態,只能失電子作還原劑;元素處于中間價態,它的原子隨反應條件不同,既能得電子,又能失去電子,因此,物質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如硫元素。
【投影】
-20+4+6
SSSS
只能作還原劑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只能作氧化劑
【過渡】為了更好地了解氧化還原反應規律,根據我們已有知識把常見的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進行歸納總結。
【板書】二、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投影】(由學生寫出化學式)
【練習】1.對于反應NaH+NH3=NaNH2+H2的說法正確的是()。
A.NH3是還原劑
B.H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C.電子轉移數為2
D.NaH是還原劑
2.高錳酸鉀溶液與氫澳酸可發生反應:KmnO4+HBr=Br2+MnBr2+KBr+H2O,其中還原劑是。若消耗0.1mol氧化劑,則被氧化的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是mol。
3.在一定條件下,NO與NH3可發生反應生成N2和H2O。現有NO和NH3的混合物lmol,充分反應后,所得產物中,若經還原得到的N2比經氧化得到的N2多1.4g。
(1)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若以上反應進行完全,試計算原反應混合物中NO與NH3的物質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點評】正確分析化合價的升降情況,確定氧化劑和還原劑,利用得失電子數相等,解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題。
【小結】1.氧化劑和還原劑是性質相反的一對物質,在反應戶是作氧化劑還是作還原劑主要取決于元素的化合價。
2.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的表示。
【思考】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有哪些?
【作業】教材習題一、二,2;二、三。
【板書設計】
第一節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一、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二、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總結了一些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了解了它們與元素化合價之間的關系。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總結這些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板書】三、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學生實驗】【實驗3-l】
【提問】請同學敘述上述實驗現象,解釋原因并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投影】2NaBr+Cl2=2NaCI+Br22KI+Cl2=2KCl+I22KI+Br2=2KBr+I2
【設疑】通過以上反應說明了什么問題?
【講述】通過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說明單質的氧化性不同,按F2、Cl2、Br2、I2順序逐漸減弱。
【板書】1.對于氧化劑,同主族的非金屬原子隨原子半徑增大,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設疑】若是金屬間的置換反應呢?
【板書】2.對于還原劑,金屬單質的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致。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還原性逐漸減弱
【說明】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對應形成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
【設疑】高價物質具有氧化性,低價物質具有還原性,通過實驗如何驗證呢?
【演示】【實驗3—2】
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觀察實驗現象。
【提問】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投影】Fe+H2SO4(稀)=FeSO4+H2↑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濃)+H2SO4=Fe2(SO4)3+2NO2+2H2O
Fe3++3SCN-=Fe(SCN)3
【補充對比實驗】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Cl3溶液中先加足量Fe粉后,再加KSCN溶液。
【提問】通過上述實驗進一步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后歸納)
【板書】3.元素處于高價態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處于低價態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種可變價態的金屬元素,一般高價態時氧化性強,隨著化合價的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Fe3+Fe2+Fe
氧化性較強氧化性較弱無氧化性,還原性較強
【練習】書寫下列反應的方程式。
1.C+CO22.FeCl3+Fe3.FeCl2+Cl24.MnO2+HCl5.CO+CuO
【提問】回憶Fe與濃硫酸、稀硫酸反應現象;Cu與濃硫酸反應現象;Cu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現象,寫出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分析起氧化作用的元素。
+6
【板書】6.濃硫酸是強氧化劑,起氧化作用的是S,反應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濃硝酸、稀硝酸均是強氧化劑,反應時主要是N得電子,被還原成NO2、NO等。
【說明】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的某元素易于得電子的酸,如濃硫酸、硝酸等;而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電子形成H2,酸都有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
【小結】通過以上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可歸納出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律。
【板書】四、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律:
強氧化劑十強還原劑=弱還原劑十弱氧化劑
【講述】在適當的條件下,可用氧化性強的物質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質;也可用還原性強的物質制取還原性弱的物質。如:Cl2+2KI=ZKCl+I2
2Al+3CuCl2=2AlCl3+3Cu
【討論】已知在常溫時能發生下列反應:
Fe+Cu2+=Fe2++Cu
2Fe2++Br2=2Fe3++2Br-
2Fe3++Cu=2Fe2++Cu2+
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分析Fe3+、Fe2+、Cu2+、br2作為氧化劑時,其氧化能力的強弱順序。
【板書】根據方程式判斷氧化和還原能力的相對強弱: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強調】根據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我們不但可判斷某些氧化還原反應能否發生和反應的難易,而且還能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練習】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還原性,它們在酸性溶液中還原性的強弱順序為:Cl-<h2o2<fe2+<i-<so2,判斷下列反應不能發生的是()。<p="">
A.2Fe3++SO2+2H2O=SO42-+4H++2Fe2+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2H++SO42-=SO2↑+O2↑+2H2O
D.2Fe3++2I-=2Fe2++I2
【小結】本節重點要掌握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并能分析判斷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
【作業】教材習題一、3;四。
【板書設計】
三、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1.對于氧化劑,同主族的非金屬原子隨原子半徑增大,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2.對于還原劑,金屬單質的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致。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還原性逐漸減弱
3.元素處于高價態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處于低價態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種可變價態的金屬元素,一般高價態時氧化性強,隨著化合價的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Fe3+Fe2+Fe
氧化性較強氧化性較弱無氧化性,還原性較強
+6
6.濃硫酸是強氧化劑,起氧化作用的是S,反應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濃硝酸、稀硝酸均是強氧化劑,反應時主要是N得電子,被還原成NO2、NO等。四、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律:
強氧化劑十強還原列二弱還原劑十弱氧化劑
根據方程式判斷氧化和還原能力的相對強弱: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