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法制教育教案
要建立健全的社會主義法制,那么,進行法制教育,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就顯得十分迫切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學校法制教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法制教育教案(精選篇1)
活動內容:
預防陌生人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圖片1幅
2、課件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一)這是誰?你認識他嗎?我們把自己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二)觀看課件,提問幼兒:一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姐姐為什么擺手?
(三)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四)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于《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二教幼兒學習這首兒歌,鼓勵小朋友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么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附兒歌:陌生人
陌生人給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領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禮物,我不要,陌生人來敲們,我不開。
學校法制教育教案(精選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著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動物頭飾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后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么?心里怎么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說了什么?)
4、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教師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么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二)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么?心里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里怎樣?
(三)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么事,小動物們為什么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里怎么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么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里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里
怎樣?那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里玩的?)我們到走廊里、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么辦?
(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后怎么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么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么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么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為什么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么辦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里非常高興,以后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學校法制教育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盜竊的含義和特點。
2、掌握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提高預防和應對能力。
重難點
1、掌握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
2、提高預防和應對能力。
教學過程
1、了解盜竊的含義和特點。
2、交流匯報,歸納板書:
含義:非法占有、秘密竊取國家、集體或他人財物的行為。
特點:一般不使用暴力,具有隱蔽性
過渡語:提防和懲治盜竊分子,除需要依靠社會力量和法制力量外,更主要的是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盜意識,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預防盜竊呢?
3、小組交流討論:預防盜竊的方法有哪些?
4、小組選代表進行匯報,其它成員可以補充。
歸納板書
過渡語:我們雖然已經了解了防盜竊的方法,但還是難免發生盜竊案件,如果發生了盜竊怎么辦?你知道有哪些應對措施嗎?
6、交流討論:應主要有哪些措施?
7、指名學生匯報,其它學生可以補充。
8、思考回答:你還知道有哪些應對搶劫的措施?說聽
四、布置作業。
1、什么是盜竊、搶劫、綁架?
2、當你面對搶劫犯時,你會采取哪些措施?
3、當你在上學路上,有陌生人開車向你問路時,你會怎樣做?
4、假如你被騙后,你該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呢?
5、如果在放學路上被人截住,要你交出錢和手表,你會怎么辦
6、當你發現一群專門搶劫同學的犯罪團伙時,你會怎樣與他們作斗爭?
7、你遇到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況嗎?當時你是怎樣處理的?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防盜竊,了解了三防的含義和特點,以及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希望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安全,加強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學校法制教育教案(精選篇4)
教學內容:
正面雙手頭上投擲實心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樂于參與投擲項目的學習,并在活動中增強信心。
2、初步掌握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技術,并通過投擲練習,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力量及爆發力等身體素質。
3、提高機體的爆發力和身體協調性,培養學生安全鍛煉的意識。
4、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示自我,并在運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5、滲透法制《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教學重難點:
投擲時動作的合理用力順序及身體的協調性。
教學步驟:
一、準備部分
1、課堂常規
(1)、體育委員整隊并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節課內容、任務及要求。
(4)、游戲:原地傳球接力。
場地器材:在球場上,實心球8-12個。
方法:把男女生分開,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縱隊,每隊人數相等,隊員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戲開始,每隊排頭隊員雙手持球從頭上后擺傳給第二人,第二人接球從胯下向傳給第三人,單數隊員按第一人方法,雙數隊員按第二人方法傳至最后隊員,先傳達到為勝。
規則:①以教師口令統一開始;②按規定動作傳接球;③誰掉球誰撿球。
法制滲透點:告誡不按游戲規則會導致身體受到傷害,對于違反紀律,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動作,要領: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兩手十指自然分開把球放在兩手撐,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兩側將球夾持,(男生兩食指接觸,女生兩食指中間距離為1-2厘米),兩大拇指緊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穩定。握球后,兩手下垂自然置于身體前下方,這樣可以節省力量,在預擺時增大擺動幅度,握球和持球時應注意:①球應握穩,兩臂肌肉放松;②在動作過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發揮兩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預備姿勢
兩腳前后開立,前腳掌離起擲線約20-30厘米,前后腳距離約一腳掌,左右腳間距離半腳掌,后腳腳跟稍微離地,兩手持球自然,身體肌肉放松,重心落在兩腳中間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預擺
預擺是為最后用力提高實心球的初速度創造良好條件,預擺次數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當最后一次預擺時,此時球依次是從前下方經過胸前至頭后上方,加速球的擺速,此速上體后仰,身體形成反弓形,同時吸氣。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動作是當預擺結束時兩手握球用力積極從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擺,此時的動作特點是蹬腿、送髖、腰腹急震用力,兩臂用力前擺并向前撥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先進行徒手練習,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協調,再由輕球到重球進行練習
2、學生練習: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人數相等相向站立,距離15米,進行練習,練習時由教師或體育骨干指揮,統一口令進行投擲練習,強調注意安全。
3、法制滲透點:《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于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準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對于不按要求,不聽指揮造成他人傷害的,可以給予相應處罰,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游戲:
把學生分成兩組人數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比賽每組兩隊進行比賽,另兩隊隊員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勝的即為勝。
第一次:拋球擊掌,體前向上拋球,擊掌后接球,以擊掌次數多者為勝;
第二次:拋球轉體,腦后向上拋球,轉體后接球,以轉體度數多者勝;
第三次:蹲、起拋球。下蹲起立的同時向上拋球,下蹲拍地后接球,以拍地次數多者為勝。
規則:①接不到球或接球脫手落地均為失敗;②單手拋球算失敗;③越位接球算失敗。
三、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
2、小結本課。
3、歸還器材。
4、宣布下課。
學校法制教育教案(精選篇5)
一、活動時間:12月3日
二、活動地點:待定
三、活動對象:高二(1)班
四、活動目的:
組織進行一次深刻的有意義的宣傳法律的主題班會活動,進一步了解法規知識,加強同學們的法律觀念,養成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的習慣。加強對同學們的安全教育,引起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的深刻重視,提高同學們的安全和防范意識,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五、活動形式:
采用知識競賽、交流及表演小品和欣賞短篇的方式。
六、活動前準備:
1、觀察了解學生及班級狀況,結合校園現狀和法規常識,發現問題所在。
2、召開班委團及學生代表會議,正式確定班會的主題。
3、組織委員組織工作范圍,并擬寫班會方案。
4、組織委員在班級進行宣傳,鼓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并準備材料和主題節目。
5、邀請學院領導、輔導員參加,并上臺演講。
6、落實方案,確定活動時間、地點及活動前的準備
七、活動過程:
1、有請輔導員上臺講話,并致以開幕詞。
2、以PPT的形式展示,結合實際案情,講解相關法律常識,讓學生體會懂法、守法的重要意義。
3、欣賞法制教育短片,通過短片了解違法犯法的害處。
4、舉行法律知識競賽,通過競爭的方式讓同學們豐富法律知識。
5、欣賞小品,通過小品的形式來引起大家對法制的共鳴,在娛樂中體現、學習法律知識,加深影響。
6、有請院領導上臺講話,并致意結束詞。
7、全體師生集體宣誓遵守法律,維護道德。
8、布置作業,每位同學抒寫一片法制教育心得。
八、活動意義: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同學們對各類安全知識比以前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同學們明白了在我們身邊還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提高了同學們的安全意識,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同學們都再次深刻的認識到安全對于我們的重要性,積極上交了對本次主題班會的感想。
這次會議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生動活潑,使“法制安全”這一主題深入人心,也為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和班級的團結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我們也意識了我們仍存在的不足和以往我們忽視的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對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之處做進一步的加強:
1.思想上時時講安全,事事重安全。我們在工作學習中不能掉以輕心,不能麻痹大意,要警鐘長鳴,長抓不懈,確保學生安全。
2.宿舍。我們仍要看到我們的宿舍仍存在不足之處:宿舍陽臺大多有同學平時未及時清理掉的飲料瓶,這成為宿舍火災之源。以后每周做到廢物必清,使雜務不至于大量積留。預計宿舍在年后部分宿舍將會裝備電腦等較大功率用電器。我們班委會積極宣傳用電安全,并做定時線路電源等方面的安全檢查。我們會在以后的班會上不時提醒同學注意宿舍個人財務安全,提醒同學對自己重要物品如身份證等不時檢查。
3.校園安全。由于我校人口密度較大,車輛路上行進不便,我們會提醒同學在校園行走注意避讓車輛。
4.校外安全。對外出路上安全做進一步強調,對重點路口做進一步提醒,且時時提醒。對網吧財務安全積極提醒,使同學不至于在魚龍混雜的網吧丟失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并注重人身安全。
5.除以上幾點外,我們會定期召開安全主題班會,對出現的問題積極討論,采取措施,未雨綢繆。
總之,我們會盡我們的努力確保同學們在學校安全快樂的生活,使每個同學都能感到一個完整、幸福的“家”的溫暖。
學校法制教育教案(精選篇6)
為了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讓學生了解法律知識。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到來之際,_小學開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傳活動?,F就活動開展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講活動
二、開展法制知識競賽
要求各班級以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等為重點,開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級的法制知識競賽。
三、辦一期憲法知識黑板報
要求各班辦一期憲法知識黑板報,讓學生全體參與,通過網絡等各種途徑,收集憲法知識資料。讓學生在參與黑板報設計的過程中,學習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
四、開展“小手拉大手法律進萬家”活動
學校將通過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家校通”發送法制短信、LED宣傳屏幕等途徑,讓學生帶法回家,與家長共同學法,實現學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發展。
五、開展“法與我同行”法制講座
12月1日,張校長作了題為《知法、學法,做守法的好學生》的講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種子種在學生們幼小的心田里。
六、開展講法制故事活動
通過以上活動,讓法制意識深入每個學生的心中,增強學生自覺守法的意識。
學校法制教育教案(精選篇7)
一、 主題班會的目的
通過案例分析,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完善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班會的活動方式
班干部主持,師生共同參與,以講解、朗誦、討論等形式展開。
三、班會的理論分析
1、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認識能力、鑒別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正確地傳遞和接受信息,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將校內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自覺地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認識能力。
2、引起學生的現實關注;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日趨低齡化、暴力化、團伙化,已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專家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負面的影響;三是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成長環境,對青少年至關重要。學校教育固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但光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學生天天受到學校的教育和教師的影響,同時也天天受著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上各種人的影響。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須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決。學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進法制教育課的教學。使學生的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實際情況相結合,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學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觀念。
四、班會活動流程
案例介紹——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實話實說(討論)———齊誦——宣布班會結束
實踐證明,青少年學生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后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青少年學生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進行自我防范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青少年學生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于事的。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青少年學生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學生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于青少年學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于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討論題:
1)年少犯罪就值得寬恕嗎?
2)你怎么樣安排假期?
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
全體學生齊誦:《小學生守則》
6、班主任總結:不管一個人的知識多么豐富,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當他帶上法盲的眼鏡時,就容易走錯路,跨過法律的界線。讓我們擦亮法律的鏡片,讓他們與法同行吧。
7、班干部宣布班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