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教案
在幼兒園階段或者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會有關于鐘表的課程內容學習。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認識鐘表》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認識鐘表》教案(精選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84-85頁的例題、"試一試"以及"想想做做",認識鐘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2.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會看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理解大約幾時。
教具學具:鐘、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鐘。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大家一起來猜一猜。
課件出示謎語: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響沒有嘴,它會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請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誰?(學生猜)
師:對,是鬧鐘。
師:鬧鐘是鐘表王國里面的成員之一,鐘表王國里的成員可多呢,現在讓我們坐上時間的小馬車一起到鐘表王國看看吧!(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鐘表)
師:這些鐘表漂亮嗎?它們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揭題:鐘表不僅漂亮還能告訴我們時間,它們的作用可真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鐘面。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屏幕上的鐘表,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同桌之間悄悄說說看,指名學生匯報。)
師:誰來說說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1)數字:有哪些數字呀?我們一起從1開始讀一讀。原來鐘面上藏著這么多數字寶寶啊。那誰在最上面?最下面呢?最左邊呢?最右邊是誰呀?
(2)時針和分針
師:鐘面上有兩根針,請小朋友比一比這兩根針有什么不一樣呢?(板書:長短)
師:這兩根針,一根又細又長,一根又粗又短,它們跟我們小朋友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誰知道它們叫什么嗎?
師:小朋友可真聰明,這根又粗又短的針叫時針,這根又長又細的針叫分針(學生邊說邊演示)
問:通過觀察,我們知道了鐘面上有兩根針,又細又長的那根針叫什么?又粗又短的針叫什么呢?
師: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找出時針和分針,指給同桌看看。
師:哪個小朋友來指給大家看看?(學具中上指)那誰來指指老師這個大鐘上面的時針和分針呢?(如果有人提到秒針就說:今天,我們只認識這兩根較粗的針,這根不停地在走的針我們以后再認識。)
2.初步認識整時,教案《認識鐘表教學設計》。
(1)師:剛才我們在鐘面上看到了許多數字寶寶,還認識了分針和時針,那我們是怎么利用他們看時間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師:誰來說說這個鐘面上表示的是幾時嗎?(學生可能會說7點,那時就說:7點是我們生活中的口頭語,在數學中我們應該把7點說成7時,這個"時"是時間的時,誰再來說說,這是幾時?)
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師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是7時。(學生齊讀)
(2)教學"試一試"。
問:剛才我們認識了7時,那這3個鐘面上的時間你知道嗎?誰來說說第一個鐘面上是幾時?你是怎么看的?
師:仔細觀察這些鐘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觀察后回答,若有困難,教師可提醒學生分針都指著幾,時針呢?)
師小結: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學生齊讀)
(3)"想想做做"第2題。
師: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7時,1時,5時,11時,這些時刻分針都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那老師這里有3張圖片,請大家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干什么?(12時的時候,為什么鐘面上看上去只有一根針呢?)
3.初步認識大約幾時。
(1)師:昨天,明明和叮叮本來是約好4時一起去踢足球的。瞧,明明是這個時候來的,請問明明有沒有遲到啊?(沒有遲到,現在是4點不到一點)明明可真是守時的好孩子。叮叮3點多下課后想反正還早,就在那里玩了好一會才去操場找明明,時間也偷偷的溜走了,叮叮跑到操場的時候,明明看了看時間說:"你怎么才來啊?"為什么明明這么說呢?(因為明明遲到了,現在4點過了一點了)
(2)出示教材中的兩個鐘面。(學生觀察)
師: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間都正好是4時嗎?一個是….一個是…,他們都非常接近幾時呢?
(3)小結:接近4時,在我們數學上我們就可以說成是大約4時。(板書:大約4時)
(4)師:在生活中我們看時間的時候不可能每次都正好是整時,有時候是幾時不到一點,有時候是幾時剛過一點,我們可以用大約幾時來表示。
(5)問:這三只表分別是大約幾時?("想想做做"第3題)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三、實踐應用,質疑反饋
1、"想想做做"第1、4題。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聽電腦老師要我們做什么?電腦:說一說,你早上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指名二到三人說說起床和睡覺的時間。)
師:我們來看看一(4)的朱正昊小朋友早上是幾時起床的?晚上幾時睡覺的呢?他真是一個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們也要養成按時起床和睡覺的好習慣,這樣才有精力好好學習。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的動手能力。老師說個時刻,請小朋友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來。你們可以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讓學生按要求撥出3時、9時、12時,大約6時。
2、修一修。("想想做做"第5題)
師:老師這里有3個鐘壞了,有的掉了時針,有的掉了分針,你能幫幫老師嗎?(學生觀察,說說每個鐘面上缺了什么針?)
思考:畫時針時要注意些什么?(時針要畫的短一點。)畫分針的時候呢?(分針要畫的長一點。)請你把數學書翻到85頁,找到"想想做做"第5題。我們來比比看,看看哪一組小朋友手最巧。(學生按要求畫出時針或分針)
3、"想想做做"第6題
小朋友們的手可真巧,剛才踢足球遲到的叮叮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你們愿意幫助他嗎?先看圖片,圖中幾時,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質疑:叮叮不明白為什么都是10時,有的小朋友在上課,有的小朋友在睡覺呢?(學生交流:一天中有兩個10時,一個在早上,一個在晚上。)小朋友們可真了不起!
4、認識電子鐘表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鐘表嗎?這種鐘表叫做電子鐘表。這個鐘面上是用上面來表示時間的?兩小點左面是數字12,右面都是0,這個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就是12時。一起讀一讀。
問:那誰來說說這兩個鐘面上表示的各是幾時?
四.全課小結
小結:今天,我們在鐘表王國里你學會了什么?
《認識鐘表》教案(精選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教學準備:
1、課件
2、自制大鐘面。
3、為每個幼兒準備教具時鐘一個。
4、大灰狼頭與懶洋洋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ppt動畫:小紅,七點了該起床了請幼兒觀察畫面,并回答是誰叫小紅起床的?她是幾點起床的?
2、七點,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起學習電子表上的時間。
3、除了這個電子表,你還可以怎么知道是幾點起床的?(鐘表)
二、新授,認識鐘面A、幼兒觀察老師手中的鐘面
1、教師出示鐘面并提問:看,鐘面上有什么?
2、比比看,這兩根針有什么地方不一樣?這根長長的針叫什么?(分針)這根短短的叫什么?(時針)
3、鐘面上還有些什么?數字寶寶是怎樣排隊的?
4、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
5、請小朋友仔細看,當時針從12轉到1的時候,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了12上)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動規律。
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請你們猜猜誰會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教師操作鐘表)師:誰跑得快啊?
幼:分針師:請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師反復操作誰跑得快?(分針的腿兒長,像只小兔跑得快;時針的腿兒短,象只烏龜跑得慢)
6、小結:當分針走一圈時,時針就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時。你們知道一天有多少個小時?
三、認識整點鐘
1、今天小貓、小鴨和小兔要考考我們小朋友,請你們看看它們分別表示幾點鐘?
提問:這三只鐘面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分針都指在12上)什么地方不一樣?
2、當分針指在12上的時候就是整點鐘,這時候時針指在幾上就是幾點整。那么,這是幾點整?......5點整時針指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8點整呢?(幼兒討論操作)
3、做練習
4、小狗的一天5、做練習C、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我們小朋友真棒!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小朋友們扮演小羊撥鐘,你們問:"老狼老狼幾點鐘?"老狼說幾點,你們就撥幾點,撥好就定住,老狼看小羊撥對了就不吃他,如果誰撥錯了,就要被老狼吃掉。
四、鞏固練習動畫做題,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五、課堂小結時針不停地轉動,時間也悄悄溜走了,小朋友要珍惜時間,不能像小豬那樣浪費時間玩耍
《認識鐘表》教案(精選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系。
3、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實物鐘表4塊,幼兒人手一個鐘表模具。
2、錄音機、磁帶。
3、太陽娃娃頭飾、一教師扮太陽娃娃
4、彩筆、長布、小籃子。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欲望。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天線寶寶樂園”去做客,你們高興嗎?(在《天線寶寶》音樂伴奏下幼兒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激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一教師戴太陽娃娃頭飾,扮太陽娃娃)說:小朋友們好!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好多禮物,看看他們都是什么?引出課題并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活動: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師: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
師: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么排列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師: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的?(長短、粗細)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加深鞏固)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
(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師:請小朋友上來把分針撥1圈,看一看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一格)
師總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對比時間為12點、1點鐘表)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師總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師總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后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3、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玩游戲“我說你撥”
① 、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相互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②、每組推舉1位代表進行比賽,看誰撥的又對又快。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師: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
2、教師歸納:鐘表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朋友認識了鐘,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六、延伸活動:嘗試設計鐘表。
師:讓我們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嘗試設計各種形狀、不同時間的鐘表。(幼兒在輕音樂伴奏下自由在布上設計鐘表,畫玩后展示給客人老師)
師:今天太陽娃娃送給我們的禮物幫助我們學習認識了鐘表,那我們把設計的鐘表回贈給太陽娃娃好嗎?
太陽娃娃:謝謝小朋友!讓我們一起把它貼到外面的走廊里讓其他的小朋友也來學習認識鐘表好嗎?跟我走吧!
《認識鐘表》教案(精選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并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愛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上的整時。
三、教學難點:
認識鐘面上的大約幾時。
四、教學準備:
鐘面教學具。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
2、揭示課題:小朋友猜對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鐘面是什么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鐘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認識鐘面
說明:我們經常看鐘面了解時間,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鐘面,把你知道的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指名說說關與鐘面上的知識。
有12個數,讓學生從1順次讀到12。
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指出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讓學生把分針和時針指給同桌看。
2、初步認識整時
(1)出示7時的鐘面,讓學生猜猜是幾時?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什么數?再出示5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什么數?引導觀察鐘面上的分針有什么共同點?時針呢?
(2)總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教學試一試
出示三只整時的鐘面圖,提問這三只表上又是幾時?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在鐘面上撥一個時間讓同桌說說是幾時。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分別在小組里說一說早上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再指名說。
3、初步認識大約幾時
(1)繼續撥時間,讓學生說是幾時。
先撥7時,再撥7時不到一點,最后撥7時過一點。
(2)7時不到一點
提問:這時是幾時呢?小組商量,學生匯報。
(3)7時剛過一點
提問:這又是幾時呢?
(4)小結:像這樣接近7時的情況,都可以說成“大約7時”。
(5)鞏固:分別出示4時不到一點和平8時剛過一點的鐘面,提問:你能說一說,這兩個鐘面上大約是幾時嗎?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再進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口答,并適當追問是怎樣想的。
(三)檢測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說說鐘面上各是幾時,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這個時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養成珍惜時間、按時學習和休息的好習慣。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3時,要求學生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再分別撥出9時、12時,同桌互相檢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先仔細觀察鐘面上畫了什么針,還缺少什么針,再根據鐘面下標出的時刻在鐘面上補畫出分針或時針。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應該比分針短些,畫分針應該比時針長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提問:第一幅圖鐘面上是幾時?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圖呢?
追問:怎么都是10時?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總結:一天里有兩個10時,一個在上午,是上午10時;一個在晚上,是晚上10時。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出示不同時刻的畫面,提問:你知道上面各是幾時嗎?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表示方法?
(四)全課總結
1、你在小小的鐘面上學到了哪些知識?
2、完成課堂作業。
《認識鐘表》教案(精選篇5)
游戲目的:
鞏固整時和半時的認識,初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游戲場景:
此游戲是針對數學啟蒙、幼小銜接、小學一年級學生的,需要控制好課堂紀律,在老師的配合下完成游戲。
游戲時間:
6分鐘左右。
游戲難度:
較高適合年級:一年級、幼小銜接、數學啟蒙本游戲適用于教完一年級“認識鐘表"一課的課中。
游戲準備:
須有較大的場地,數字頭飾,時針、分針的頭飾。
全班游戲過程:
1、師:小朋友,今天時光老人給我們帶來了一份禮物,是一面特殊的大鐘,在哪里呢?讓我們請出鐘面上的12個數字小精靈。
12名學生分別代表鐘面上的12個數字,戴上數字頭飾,按順序在教室內站成一個大圈(教師事先在教室的地板上畫好12個小圓點作為記號。
師:再請出時針和分針。
兩名學生代表時針和分針,戴上相應的頭飾,站到數字12的前面。表示現在兩根針重合,時間是0時。時針分針分別作自我介紹。
2、師:小朋友,你們聽,時光老人的腳步近了。滴答滴答,我們一起數,滴答滴答.
這時“時針”和“分針”開始有節奏地走動。
3、在學生有節奏的滴答聲中,“分針”和“時針”一起停止。
鐘面上的數字小精靈齊問:幾時了?我們該干什么了?學生齊答。
時針分針繼續走,在某一時刻停下,再問再答。
可選擇一天中的以下幾個時刻停一停:
6時半:起床
7時:上學
7時半:早鍛煉
8時:上課
11時:吃中飯12時半:上課15時半:放學
17時半:吃晚飯
18時:看少兒節目
19時:學習
20時半:睡覺。
4、教師作課堂小結:小朋友,我們的一天過得是多么緊張而又豐富呀!當然,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時間才不會舍棄你,讓我們握緊時間的手,和時間成為好朋友。下面請你說一個你最喜歡的時間,在“鐘面”上來撥一撥。
游戲提示:
由于時間和時刻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再加上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好玩,四十分鐘內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如何把這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游戲通過把鐘面進行人性化的處理,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時間在孩子心目中不再是抽象又枯燥的了,而是那么有趣又親切。不僅如此,此游戲在課外也得到了很好的延伸。經常能看到學生們在課余興致勃勃地玩這個游戲的情景。
《認識鐘表》教案(精選篇6)
活動目標:
1、利用游戲操作活動,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認識時針、分針。
2、學會看整點,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款式小鬧鐘。自制一座大鐘(教師用),自制小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課題:(投影出示)
1、對,就是鬧鐘。今天鬧鐘的一家來到了我們這里,我們歡迎他們。
2、我們一起逛超市: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的指針和數字
師:我們一起看一看他們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誰來說一說。
時鐘上有數字1—12,12總在上面,6總在下面。這些鐘都有兩根針,一根長針,一根短針。(這根長長的針叫做分針,短短的針叫做時針。
3、時鐘的作用?(引導幼兒發現:時鐘不停的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進行工作、學習、休息,給人們帶來有規律的生活。)
二、認識時針和分針
1、長針和短針轉的時候,它還有一個小秘密。長針跑得像小白兔一樣快,短針像小烏龜一樣慢,長針跑一圈,短針只跑一格(可讓幼兒一起做出動作加深印象)。
2、教師師范撥一次時鐘,提問:長針跑一圈,短針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個小時。
三、認識時間
1、現在老師要教小朋友來認識時間了,現在長針指到12,短針指到
幾就是幾點了。(長針指到12,短針指到3,就是三點整了)可重復幾次。
2、教師說幾個時間,請幼兒操作(如:7點鐘該起床了,8點鐘該上學了,5點鐘該放學了等等)
四、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鞏固整點的認識
幼兒扮成小白兔,教師扮成大灰狼,小白兔問:老狼老狼幾點了,老狼不說話就在時鐘上撥點,如撥3點,然后幼兒看時鐘就說啊三點了,教師一撥12點小白兔就跑回家。
3、"時鐘時鐘幾點鐘了的游戲"教師當小鬧鐘,小朋友問:時鐘時鐘幾點鐘了?教師敲鈴鼓,敲幾下就代表幾點鐘了,(如:敲4下,就代表4點鐘了),請小朋友表示出來。
五、總結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認識了鐘面,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字,認識了時針、分針和它們的特點,學會了認整時,并能自己撥出正確的時間。希望你們能合理安排時間,做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
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
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認識鐘表》教案(精選篇7)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系。
3、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樂趣卡:認識鐘表
2、聲音:鐘表的秒針
3、涂色:鐘表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壓低聲音:請小朋友安靜,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
播放鐘表的聲音,請幼兒聽。
(滴答滴答響)
二、觀察活動
1、出示鐘表
(1)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
(2)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么排列的?
(重點認識幾個數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
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三、實踐操作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說出時間。
3-65認識鐘表
請幼兒觀察后說出是幾點。
1點,4點,8點.
課件:3-64認識鐘表
4點,2點,7點,10點。
2、教師操作,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
(1)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
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
仔細看!把分針撥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一格)
(2)教師再次操作,讓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
小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
1、看看12點、1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
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小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
3、課件:3-69認識鐘表
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
2、總結:鐘表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朋友認識了鐘,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延伸活動
涂色: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