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
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所以大家需要認真學習和繼承。作為老師,也需要注重學生這方面的學習。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8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1
目標:
1、通過談話使幼兒回憶過春節的快樂,共同分享快樂。
2、引導幼兒認真聽其他小朋友的講話,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準備:
幼兒春節活動的照片。
過程:
一、欣賞重現
教師與幼兒互相問春節好。
師:你是在哪里過春節的?
春節你去了哪里玩?和誰去的?
看到了什么?
春節你吃過什么好吃的東西?
二、引導發現
1、有的小朋友春節好拍了照片,你們想看嗎?大家把春節照的照片拿出來,然后找朋友,一起看。(小朋友三五成群地一起看)
2、幼兒講述自己在春節時的有趣的事情。
三、交流討論
1、現在有小朋友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照片,那就把你的照片貼到語言區的墻上,給其他小朋友看看你在過春節的有趣的事。
四、延伸活動
幼兒邊看邊講述邊用紙筆畫出自己過春節的事。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2
前言:
新的一年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大家了解新年的來歷和意義嗎?作為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通過這次的讓大家了解什么是“春節”。
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春節,知道過年的由來,了解過年的傳統風俗。
2、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并會正確對別人說一句祝福語。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過程:
1、讓幼兒回憶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談論。由此,引起有關“過年”的話題。
2、先讓幼兒討論自己對“年”的認識:為什么要過年?過年是怎樣的?等等。
3、教師講有關過年的故事、傳說。
4、再讓幼兒談論大家過年的風俗都有些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知道祖國很大,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觀察角擺放有關物品、布置,讓幼兒深化認識什么是“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
2.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通過給月亮設計衣服,體驗節日的快樂。
3.體驗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一幅中秋節夜景圖 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圖片 蠟筆 35張月亮圖樣的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中秋節夜景圖,讓幼兒觀察。
提問:圖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節日嗎?
二、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三、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為月亮姑娘設計一套合適的衣裳嗎?教師講解要領。
五、幼兒為月亮姑娘設計漂亮的衣服。(在已畫好的月亮上,通過點、圓、線等形式進行裝飾,并涂色)
六、教師巡回指導。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像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像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像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了解了中秋要團圓,并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制作的禮物。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師:孩子們,明天我們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嗎
幼兒自由交流。
師:每年的農歷8月15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教師小結: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它的衣裳總是穿不上。
三、談話品嘗:
1、教師提問: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
幼兒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并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引起吃中秋月餅的興趣,并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2、初步學會念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兒歌內容,各種月餅的圖片
【活動過程】
指導語:8月15是什么節日?中秋節大家都要吃什么?今天我們幼兒園過中秋節,大家一起吃月餅,好嗎?
1、相互介紹月餅的名稱。
2、欣賞兒歌《味道好極了》
老師朗讀并提問:什么樣的月亮空中掛月亮下坐著幾個胖娃娃?四個娃娃叫什么名字?
3、幼兒討論:他們是怎樣吃的?
指導語:每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份,大家就都能嘗到各種說服月餅的味道了。這個辦法最好。
4、交代任務。
指導語:兒歌里的四個小朋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各種味道的月餅,你們想一想,可以請誰和我們一起吃月餅?
5、吃月餅
大家分享吃吃月餅。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難點: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教學方法: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通過觀看《國慶大閱兵》視頻、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通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于消滅了龐涓,并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于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請同學們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自強自立的一些表現。
2說說自強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強者,你準備從哪做起?
3、教師寄語:(要求同學們作到“五要”)
1)、要有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年華的遠大理想;
2)、要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3)、要有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才實學;
4)、要有文明守紀、嚴于律己的素質修養;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爭先的競爭意識;
五、教學總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后代的優秀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
六、教學后感:
這節課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從古代就有了許多自強自立的說法,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這種美德逐漸被我們遺落了,我們不但沒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輩的傳統,反而還有許多人忘了本,這次的班會正好提醒了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老一輩留下的傳統,也正式的宣告了我們新學習態度的良好開端。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7
活動目標
1、 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 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回及12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 幼兒已認識時鐘
2、 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 課件十二生肖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
點擊課件: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猜一猜鐘面上有多少數字?
二、 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義。
1、 欣賞十二生肖的動物
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
點擊課件十二生肖
2、 根據生肖鐘理解十二生肖
點擊課件生肖鐘
老師要把這些動物變到鐘里面。變變變。小動物變到鐘里面了嗎?
(1) 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 幼兒說說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
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么?
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 采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們的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什么嗎?那你們想問問吧。
(4) 結合生肖鐘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除了小朋友有屬相是屬雞的、屬猴的。還知道了客人老師的屬相有屬豬、有狗的。那到底有多少種屬相呢?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12鐘生肖。
(5) 講解12生肖的輪回規律。
為什么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通過生肖鐘了解12生肖的輪回。
小結:12生肖每次輪回要12年。一次輪回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后來輪到的。
三、 講解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 十二生肖為什么會這么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 介紹一個神奇的關于體育比賽的故事。
點擊課件講述故事。
四、 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
點擊課件提問:
體育比賽有哪些項目?
鉆山洞有誰?誰第一?
爬高山有誰?結果呢?
比跨步有誰?誰第一?
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五、 十二生肖歌曲欣賞。
十二生肖還按順序編成了歌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六、 歌曲表演結束。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1. 區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 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閱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教案精選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制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通過對茶文化的了解,激發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品嘗家長泡的茶葉,并讓他們在品嘗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茶的名稱并從家里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別放在小盤子里,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嘗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2)播放課件,讓幼兒了解茶葉是怎么生長?人們是怎么進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沖泡?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了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了解了這么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么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明制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并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溫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并一邊品嘗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嘗自己制作的茶飲料并根據品嘗者的建議改進配制方法。
活動延伸
引發幼兒繼續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喝茶的?(幼兒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們想了解一種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應該怎么做呢?(讓幼兒討論)最后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去搜集有關茶知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