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勞動課主題教案5篇
勞動技術教育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的教育。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新學期勞動課主題教案范本,歡迎參閱。
新學期勞動課主題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對黏土的捏,揉,搓,壓等技法
2.能制作出原粒形內空的泥人胚子,并對胚子進行刻畫,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
3.了解泥土到燒制成陶器的過程,增添生活的樂趣,培養合作互助及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對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
教學難點:是對胚子的雕刻
教學準備:黏土,圓柱體棒,彩色顏料筆,小刻刀,釉,烤箱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長石、石英等為主的混合物,經成型,干燥,燒制而成的制品的總稱,陶器工藝品是我國最古老的工藝美術品,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現釉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中間陶瓷至今興盛不衰,宜興的紫砂壺,臺灣的陶塑,崇寧的雕鏤陶等文明于世,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制作小陶壺
二.設計制作方案
1.閱讀課文“陶器的制作”小組討論設計十個小陶壺的制作方案
2.以小組為單位,記錄制作方案及分工
三.學學做做
1.圓柱體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圍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簡單以便脫模)
2.將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狀:8字形,上面是腦袋,下面是身體
(注意:頭要大一些才可愛)
3.用小竹簽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頭發,頭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圓臉蛋
4.將彩童曬干后,涂上顏色
(曬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陰涼處,不能直接在陽光下暴曬,否則容易裂開)
四.作品展示
1.學生作品展示,評價交流
2.請個別學生進行經驗介紹
五.課外擴展
課外學做一只小狗,一只小貓或其他動物
新學期勞動課主題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植樹造林的意義和方法
2.初步學會植樹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
3.養成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植樹的一般操作和養護管理的操作
教學難點:栽植的深淺,操作時學生難以把握
教學準備:樹苗、鐵鍬、剪刀、水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植樹造林有什么作用?
①植樹造林不但可以綠化環境,凈化空氣,而且可以維護生態平衡,減少自然災害
②植樹造林關系到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大事
2.我國每年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植樹節前后,全國各地都要集中進行植樹造林活動
3.為什么選擇3月12日為植樹節?
春季,在下雨前的一兩天植樹,因為這些天氣的空氣濕度大,栽植前后樹葉水分蒸發減少,能使數目成活率高
二.介紹植樹的一般方法
1.植樹的工具:鐵鍬剪刀水桶等
2.植樹的一般掌握
①側枝:若果樹苗的枝條過多,移栽后仍需蒸發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供養不足,使樹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樹木時要進行合理剪枝,以減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樹木的成活
②挖坑:用鐵鍬在將要植樹的地面上挖一個樹坑,樹坑的深度和直徑要比樹苗的根系或所帶的土球大一些
③栽植:先在樹坑的底部回填部分松土,然后將樹苗輕輕的放入樹坑中扶正,一邊填涂土一邊將土踩實
④澆水:泥土回填完畢后,現在樹坑周圍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內地應大于樹穴,槽約10cm,然后向土壤內澆足夠的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土根緊密結合,以利用根系的發育,最后蓋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澆水時一定要澆足澆透)
三.課堂交流
1.為了讓小數健康成長,使其造福人類,植樹后的養護管理顯得非常重要,對比,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事情呢?
2.學生交流討論
3.總結:養護管理時應該澆水,施肥,除草等等
四.時間活動
1.聯系區委會,少工會給學生創作機會
2.在時間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安全意識
新學期勞動課主題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勞動者的節日。
2.懂得勞動是最光榮的。
3.有參與勞動的熱情和興趣。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勞動工具或替代物品。
2.教學掛圖:《勞動最光榮》。
3.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
(1)教師:歌曲里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幼兒看教學掛圖,再次欣賞音樂。
(2)教師:你們想學習歌曲中的誰?為什么?
(3)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是怎么樣勞動的。
幼兒隨音樂做模仿喜鵲、蜜蜂等勞動的動作。
2.了解"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含義。
(1)教師:人們為了歌頌勞動者,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節日,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節日嗎?
(2)教師:你們知道有哪些人在這一天過節呢?
(3)教師:為什么這一天是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老師的共同節日呢?
3.游戲"我也來勞動"。
(1)教師:小朋友長大以后也會成為一個光榮的勞動者,那么你想做什么呢?
幼兒自選一樣能代表自己理想的勞動工具或替代物。
(2)幼兒隨《勞動最光榮》的歌曲,手拿勞動工具或替代物,根據自己對相應職業的想象隨音樂做動作。
新學期勞動課主題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并體驗勞動是件辛苦但又快樂的事。
3、初步懂得勞動是件光榮的事,使幼兒初步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與附近的理發店、郵局和百貨商店聯系,帶領幼兒參觀。
2、安排幼兒定期做值日生和參加幼兒園勞動。
3、卡紙、膠水、剪刀、彩紙。
活動過程:
1、組織談話。使幼兒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請幼兒回憶參觀理發店、郵局、百貨商店的情景,進一步了解這些地方的工作人員勞動的辛苦。
我們參觀過幼兒園附近的郵局、理發店和百貨商店,你在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們是怎樣勞動的?
3、組織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勞動是一件辛苦而又快樂的事。
郵局的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他們在做哪些事?他們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方便?
百貨商店的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他們每天都站著干活累不累?既然累為什么還要干呢?
理發店的叔叔阿姨的工作又是什么?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如果沒有理發店會怎么樣?
這些人勞動一天累嗎?從他們的更加城你覺得他們工作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什么?
4、讓幼兒談談自己在家或在幼兒園參加勞動的事。
你會勞動嗎?你在哪里參加過什么勞動?如做班級值日生,幼兒園集體勞動等,勞動的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5、教師小結。
勞動是件光榮的事,小朋友從小參加一些勞動,會使我們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長大了,也能像爸爸媽媽一樣做一名光榮的勞動者。
6、讓幼兒為老師、父母或其他勞動者制作一份小禮物,祝賀他們的節日。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讓孩子們不僅了解了各行各業不同的工作者對社會的貢獻,同時也知道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激發了幼兒愛勞動的強烈意識,更重要的是孩子們了解到了“五一勞動節”真正的意義,體會到勞動的不易,感受到了辛勤勞動的光榮。
新學期勞動課主題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織片縫制,裝飾,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錢包,了解編織技術的生活價值
2.通過動手編織制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激發創作的欲 望
教學重點:利用上節課中完成的織片,通過縫制,裝飾,制作一個精美的小錢包
教學難點:裝拎帶與縫合織片
教學過程:
一.作品賞析
1.出示幾件完成的錢包成品
2.思考上節課完成的織品的用途
①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飾物
②想一想他的編織方法是怎樣的?
3.揭示主題:小錢包
二.學生做做:
1.編織基本織片:選用自己喜歡的針法.組合編織完成一塊基本織片.一般長為20cm寬為8cm
2.娤拎帶
①教師示范:取下棒針,用穿編的方法傳入兩根絨線,兩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線頭
②學生嘗試練習,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3.縫制織片
①教師示范:將織片對折,用縫衣針縫合下邊和側邊
②學生練習
注意:縫制時將織片沿長邊對折,縫合底邊和另一側邊即可
4.裝飾:用自己挑選的裝飾材料縫在小錢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
①裝飾品可以是現有的,也可以是動手編織
②裝飾注意圖像色彩
三.作品展示
學生作品展示評價優劣
四.課堂交流擴張
1.作品評價:應注意穿編,縫合技術掌握程度及作品整體的美觀程度
2.思考:這些織片除了編錢包外,還能制作那些小飾品?(手機袋、鑰匙袋)
3.利用可與時間嘗試其他的編織制作
五.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