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
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強弱、調性、時長、音色等。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 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用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樂于參加《請你跟我這樣做》的律動。體驗音樂課所帶來的歡樂。
2、學生基本能隨著老師的琴聲自然地唱歌,能夠和大家整齊地演唱《我們一起來唱歌》,較整齊地開始和結束。
3、在即興填唱歌詞等活動中,學生能大膽自信地作自我介紹。
教學重點:
在音樂聲中讓兒童手拉手成為好朋友,讓兒童和老師手拉手成為好朋友,更讓兒童和“大家”成為好朋友。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自信地表現;引導學生熹愛音樂、喜歡音樂課,培養良好的演唱、聽賞音樂的習慣。
課前準備:
鋼琴、打擊樂器、節奏卡片等。
課時:
一課時
教案內容: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們,我們已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誰來說說一年級的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2、一年級的小學生要結識許多新朋友,學許多本領。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認識一位新朋友——音樂娃娃。
(教師可準備一個音樂娃娃的頭飾;也可戴一只白手套,在上面貼一個音樂娃娃,將娃娃的嘴做成可活動的,配上錄音,會使音樂娃娃惟妙惟肖)。
3、(播放錄音)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音樂娃娃,今天我來擔任小向導,帶你們去參觀美麗的音樂教室和奇妙的音樂王國。
4、帶領學生參觀鋼琴、打擊樂器等,讓學生嘗試敲敲、玩玩。聽聽好聽的音樂和歌曲
片段。
二、學習歌曲:
1、隨著音樂的節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的旋律。
2、小朋友在音樂聲中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
_×|_×|_×|_×|
(按節奏說名字)我們一起來唱歌。
3、六人一組,用接龍的方法說、唱。
4、用聽唱法學唱歌曲。(注意提示學生用優美動聽的聲音唱,切忌喊唱。)
(1)在空白處填詞,師生分別作自我介紹。
老師:王老師
小朋友:李小明或周萍
(2)在以上基礎上教師可以增加創編的難度:
老師:你來唱,我來和,我是你的好朋友。
小朋友:你唱一,我唱二,我們一起來跳舞。
(3)完整演唱。
三、音樂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1、跟著音樂音樂走一走。
安排學生和著音樂走一走。為了避免枯燥單調,鼓勵學生每人創造一種走步的姿勢(例如:用腳尖走、用腳跟走、大跨步走、
小貓走、小兔跳等)在教室里自由行走。
音樂停止,立即停止動作,同時身體保持在停止瞬間的姿勢,變成“靜態造型”。音樂再進行時,繼續行走。
聽到音樂出現重音時,立即原地旋轉一下,換一個方向后繼續行走。
2、隨著音樂,走進走出教師,要求有精神,腳步要踩在拍點上。
提示:
★行走時的腳步要輕,不要跺腳。手和腳的動作要協調、流暢、優美。
★音樂的停止和再開始可選擇在樂句的結尾處。待熟練后可停在任何地方。
★音樂的重音可選擇在樂句結尾的空拍處。
四、課堂小結
五、結束下課
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走進京劇大世界》
教學目標:
1.學習《走進京劇大世界》——著名的京劇演員,了解四大須生及四大名旦,還有凈行和丑行的演員。
2.通過學習體驗京劇演唱與唱歌的不同之處。
教學難點: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準備:
影片剪輯:《智取威虎山》簡介;《甘灑熱血寫春秋》唱段。
《京劇著名演員》及其視頻剪輯;馬連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鎮》;梅蘭芳《霸王別姬》;朱世慧《報藥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播放《急急風》節奏,學生采用走圓場的方式進教室。
二、互動學習
1.播放梅蘭芳《霸王別姬》片段,說一說這是哪個角色?演員屬于哪個行當?你認識這個演員嗎?
2.對!這是著名旦角演員梅蘭芳《霸王別姬》片段,是旦行花衫。誰能根據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介紹一下這名京劇大師?
3.在旦行里,還有三個人和梅蘭芳齊名,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的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還知道京劇哪些著名演員?
5.學生匯報上網查找的四大須生資料:30年代人們喜歡聽京劇的唱腔,當時最負盛名的老生是:馬連良、譚富英、楊森寶、奚嘯伯,他們被譽為京劇的四大須生。
6.欣賞馬連良《草船借箭》片段。
7.凈行俗稱大花臉。在京劇界有“十凈九裘”的說法,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教師介紹凈行演員裘盛戎,并欣賞裘盛戎《赤桑鎮》片段。
8.認識著名丑行演員:朱世慧,并欣賞朱世慧的《報藥名》。
三、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布置下節課學習專題-----《京劇的行當》
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3
教材分析:
歌曲《大雁湖》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于歌唱性,曲中通過對大雁湖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人們熱愛家鄉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曲調中切分節奏運用,使音樂富有動感。特別是第二樂句襯詞“啊哈嗬”的運用更增添了歌曲濃郁的地方風格,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發自內心的贊美之情。第三樂句采用第一樂句換頭合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獷豪放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抒發了人們對家鄉無比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蒙古風土人情及民歌音調風格,激發我們對家鄉的贊美與熱愛。
2、學會簡單的蒙古動作,并有感情地演唱《大雁湖》。
3、將歌曲中的切分音,八度準確的掌握。
教學重點:
并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對“啊哈嗬”節奏的準確把握。
2、切分音、八度大跳的準確把握。
教學用具:
課件、鋼琴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們看!他是一位少數民族的小朋友,我們可以從他的服飾中知道他是一位蒙古小朋友,她呀,要邀請我們到她的家鄉去做客,一起去感受蒙古的美!現在我們就和這位小朋友一起到她的家鄉蒙古去感受那里的山山水水吧!(播放伴奏音樂和圖片)
二、教節奏和旋律ⅰ26ⅰ55.|56ⅰ
大家覺得這些景色美不美?美!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景色是蒙古的一個景區:大雁湖,它呀!就座落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的草肥水美,棲息著很多很多的珍禽異鳥,大雁湖也在那里安家落戶,那里山美、水美、那里的人民熱情好客,看到了這么美的景色,老師呀,也想來贊美贊美那里的風光,你聽!念“大雁湖好風光啊哈嗬”!同學們請你們也來試試看吧,先有節奏的念準歌詞,再唱出旋律!(注意重拍的掌握)老師覺得我們用語言贊美還不夠,能不能用我們的歌聲來表達表達呢!
三、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
提問:你們真棒,能懂得贊美之情!現在我們就跟隨音樂到《大雁湖》去看看那里的美景,請你來聽聽這首歌曲帶給你的感受是怎么樣的?它的情緒是怎樣的?(優美、抒情)
2.教師范唱
提問:這么優美、抒情的歌曲,老師也想把它唱唱,你們歡迎嗎?(歡迎),那你們在聽的過程中想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歌中又講述了哪些景物呢?(中速、景:大雁湖、烏蘭泉物:珍禽異鳥、天鵝)
3.朗讀歌詞
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一定要好好的感受感受,那現在我們有感情的來念一遍歌詞,去感受感受大雁湖的那份美吧!(有節奏的朗讀、要抑揚頓挫)
4.哼唱旋律:
朗讀了一遍歌詞,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大雁湖真的好美啊!我們就把這種美的聲音帶入到旋律中來唱唱,我們用“LU”來哼唱,重點指導切分音和難點處,再完整哼唱一遍,用自豪的語氣唱
5.聆聽音樂
你們的表現真不錯!讓我們再次聆聽音樂,在聽的時候我們可以跟著音樂來對口型,也可以隨音樂搖動身體!
6.師生合作唱歌詞
同學們,老師真的迫不及待的想聽聽你們的歌聲了,現在請你們跟著老師的琴一起來唱唱歌曲!(同學們完整唱一遍,指導1、3句要注意強拍的掌握,2、4句注意難點句和四拍唱到底)師唱13句,生唱24句,再指導,再反過來
7.師生齊唱
曲
下面我們一起來把歌曲唱的更加動聽點,那就要注意一句和一句之間要換好氣,你聽聽老師是怎么換的,你們來試試!唱好八度的地方、換氣
8.教師再范唱一次
現在你們再來聽老師唱一遍歌曲,可以隨著音樂感受歌曲的優美、抒情。
9.完整演唱要求舒展、連貫
10.學習蒙古動作
蒙古族人民不僅會唱歌而且還擅長于跳舞,那現在你們跟老師一起來學學蒙古動作吧!
(1)一組唱一組做動作,反之再來一遍
(2)集體演唱歌曲
四、欣賞視頻《大雁湖》
下面老師要給你們欣賞一首不同音樂風格的大雁湖,請你認真的體驗歌曲中那份大草原的寬廣,優美,跌宕起伏的感覺(從速度、力度、情緒上去感受)
五、小結
今天我們要謝謝這位小朋友帶我們去參觀了那么美麗的蒙古,也一起學習了蒙古族民歌《大雁湖》,感受到了它的音樂優美、抒情、跌宕起伏的特點,知道了大雁湖那里的景色非常的優美,特別吸引我們,如果大家以后有機會的話可以去那里走走看看,領略那里的風景,去欣賞那里的文化,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樂的美妙之處。
教學重難點:
了解歐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用音樂問好
二、談話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來欣賞小提琴給我們帶來的《小夜曲》。在聆聽樂曲之前,我們先通過一些美麗的圖片欣賞中世紀歐洲宮廷,了解歐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三、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這些美麗的圖片嗎?
生:喜歡。
師:你們都到過歐洲嗎?
生:回答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歐洲去旅游。
四、聆聽作品《小夜曲》
聆聽第一遍:請說說這首音樂給你一種怎么樣的感受?
(音樂給我一種悠揚悅耳的感受。)
聆聽第二遍:請說說這首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這首樂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渾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紹:
這一首《小夜曲》是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樂曲。其實就是由這些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始自1750—1760年海頓供戶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紀歐洲行吟詩人在戀人的窗前所唱的愛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演唱時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撥弦樂器伴奏,歌聲纏綿婉轉,悠揚悅耳。后來樂器獨奏的小夜曲,也和聲樂小夜曲同樣流行。
六、作者介紹:
海頓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奧地利南部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位車匠。1754年海頓從意大利音樂家波爾波拉學習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樂四重奏
問世。海頓是維也納古典樂器演奏的奏鳴曲。
七、小結:
師生再見!
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聆聽三首不同地區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風格
教學目標:
1、接觸多首以"茉莉花"為題的音樂作品,能夠從中認識到以"茉莉花"為代表的中國民歌是世界音樂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通過欣賞,讓學生樂于進一步搜集并了解影響民歌變異的多種因素。
教學重點:
感受不同地區的歌曲《茉莉花》。
教學難點:
能夠聽辨并能用語言表述出它們在情感上、風格上的差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民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統一題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區會有什么樣的區別呢?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東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開得怎么樣。
二、欣賞東北民歌《茉莉花》
1.師播放東北民歌《茉莉花》,設問: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點?
B音樂的風格與東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樣的關系
C與江蘇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詞、旋律方面有何異同的地方?
2.小組討論:
歌詞基本相同,旋律變化比較大,顯出東北人開朗的性格和音樂風格特點。
3.師簡介東北民歌《茉莉花》:
遼寧海城的《茉莉花》旋律進行中的大跳明顯增多,襯詞的處理也顯出東北二人轉的特點。
4.生學唱東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轉版的《茉莉花》。
三、欣賞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師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設問:
與江蘇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顯現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樂風格特點。
3.師簡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詞的變化使歌曲融入較多的敘事說唱性特征。
4.師用聽唱法指導學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結。
師播放三首不同地區的《茉莉花》,讓學生辨別是哪個地區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