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案
首先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參和作業,其次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思維連貫發散的過程,再者經過不斷的修改和試講進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案1
第六單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三課時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音樂游戲《兩只老虎》
2、欣賞歌曲《天黑黑》
3、復習歌曲《滑稽歌》、《數蛤蟆》、《顛倒歌》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做等活動,體驗童謠中蘊涵的樂趣。
2、按不同的節奏說唱童謠,感受和聲的魅力,并用形體動作即興表演,培養學生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用自然、親切的歌聲演唱童謠,感受童謠的歡樂。
教學難點:
音樂游戲中歌曲與數板的速度要穩,音色要統一和諧。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有關音響資料 插圖 小老虎頭飾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復習歌曲
1、導入(可介紹與童謠有關的內容)
2、復習歌曲《滑稽歌》、《數蛤蟆》、《顛倒歌》
(出示與童謠相關的畫面,讓學生進行猜歌名,并進行演唱,可指名演唱也可集體演唱)
三、 音樂游戲《兩只老虎》
1、導入(采用畫面導入)
2、學唱歌曲《兩只老虎》
采用聽琴聲學唱歌曲。
3、為歌曲加入數板
(1) 為歌曲加入數板a。(放兩遍歌曲,教師為第二遍加入數板)
演唱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數板奇—怪—真呀 真奇怪—
(2) 學生說一說兩種演唱有什么不同。
(3) 學生練習(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演唱歌曲,一組學生念數板。注意:歌曲的速度與聲音的強弱要和諧)
(4) 為歌曲加入數板b。
演唱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數板沒有尾巴0沒有耳朵 0
(5) 學生練習(方法同上)基礎好的班級可多個聲部一起進行。
演唱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數板奇—怪—真呀 真奇怪—
沒有尾巴0沒有耳朵 0
4、表演歌曲《兩只老虎》
(1) 教師指導學生按歌詞自編動作進行表演。
(2) 學生集體表演。
四、 欣賞歌曲《天黑黑》
1、教師講解歌詞意思。
2、學生欣賞。
五、 延伸
展示學生課后收集的童謠。
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拉勾勾》,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鼓勵學生為歌曲自編動作。
2,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拉勾勾》,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創編動作表現歌(樂)曲,準確地唱歌。
教學重點: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能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歌曲。
3 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 基本部分:
1、表演《拉勾勾》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課題是學生跟著音樂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拍。然后聽歌曲錄音,用手指點歌詞,想一想哪些音長?
B 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C 唱會歌曲后在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2、表演《拉勾勾》
a 完整地聆聽范唱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聽,是誰在說話,使學生集中聽歌曲。
B 再聽范唱。
C 盡快用聽長發學會歌曲,再試著將“沙沙沙”輕輕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 分小組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三 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知曉其顏色、形狀、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能運用描繪、游戲等形式大膽地表現通過交叉路口的情形。
2、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有意觀察,記憶表現能力。
3、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情感,增強學生社會體驗的經驗,教育學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學重難點:能運用描繪、游戲等形式大膽地表現通過交叉路口的情形。
教學準備:各種交通標志范畫等。
第一課時
一、兒歌導入:
“紅燈紅紅眼睛眼睛眨一眨車子停一停
綠燈綠綠眼睛眼睛眨一眨車子向前進車子向前進”
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拍手唱一唱。
二.談話
同學們這首歌好聽嗎?那我們除了會唱,還從這首歌學到了什么?
學:“紅燈停,綠燈行”
師板書標題。
小朋友們,我們學校外面就是寬闊的八一路和韶山路,上面的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我們上學放學,都要經過這些地方。遵守交通規則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隨意而行,那我們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也會給交通帶來阻塞。問一問,平時都遵守交通規則了嗎?
三.認一認
那我們就看看同學們是怎樣遵守交通規則的,首要的是你們認識多少交通標志,會看交通標志的孩子才是真正懂的交通規則的好孩子。出示多媒體交通標志。
提問的方式進行。(掃描教材圖片,用燈片出示)
師板書:紅色的標志————禁止標志例如:禁止機動車通行等
黃色的標志————警告標志例如:警告標志,注意信號燈。警告標志,注意危險。
藍色的標志————指示標志例如:指示標志:不行,指示標志:人行橫道。
總結:多認識一些標志遵守的交通規則更好。
四:憶一憶
下面我們有個機器人,想讓同學們看看他做的對不對?
導入多媒體機器人片段(一分鐘)
問:機器人為什么被撞倒了?
學回答
師總結
大家都很棒,大家多說自己遵守交通規則了,那老師想問問你是怎樣遵守交通規則的?
倒入班級四人的例子。
1謝志鴻和爸爸過馬路,紅燈還亮著,爸爸就拉著志鴻過馬路,這時候謝志鴻應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星宇和同伴們一起過人行橫道,同伴們沒有看車,一邊玩一邊過馬路.這時周星宇說”__________________”
3曹一鳴和爸爸媽媽回老家,爸爸開車超速,曹一鳴是這樣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劉龍飛和媽媽過馬路,媽媽每次都拉劉龍飛走天橋,龍飛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自己來判斷對錯,其他同學補充說明。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互相學習。
相信一定會做的更好,師總結。
五、作品欣賞
欣賞別的小朋友的畫,自主發現繪畫內容和表現形式。1、過天橋:這幅畫畫了什么內容?(小朋友們放學回家過天橋,他們不追跑打鬧,按照順序一個個通過天橋。)這幅畫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畫的?(油畫棒畫的)有沒有表現全部的馬路和天橋?(只是表現了天橋的一小段和橋下馬路的一角,沒有表現全部。否則場景太大,人物就小了。)
2、過斑馬線: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過馬路)他們是在什么時候過馬路的?(紅燈把車子停下來的時候)他們踩著什么過馬路?(斑馬線)他們是不是遵守規則的好孩子呢?
3、這幅畫畫的是什么?(小朋友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之下過馬路)用什么“畫”出來的?怎么只有兩種顏色呢?(刻紙作畫)這里畫了些什么動作的小朋友呢?
啟發回憶
1、你是怎樣遵守交通規則的?你能把自己遵守規則的場景畫下來嗎?先和同學討論然后再答。
2、用正反范畫啟發學生:畫面要飽滿,突出主體。盡量完整,顏色鮮艷。
六、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1. 學唱《月兒彎彎》
2. 欣賞神秘的太空,并開展創造活動《太空探秘》
3. 繪畫活動
教學目標:
1. 學會歌曲《月兒彎彎》,并能以優美、舒緩的聲音演唱
2. 讓學生了解自然世界,提高學生對表現星空、宇宙的音樂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唱好歌曲,感受歌曲中少年兒童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難點
創編動作,聽音樂表現神秘的天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閃爍的小星》《閃亮閃亮的小星》
二、猜謎導入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落在樹梢,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
三、學唱《月兒彎彎》
1. 初步感受,師播放歌曲,帶領學生隨音樂表演小船搖曳的動作
2. 出示課題再次欣賞,要求說說與《閃爍的小星》《閃亮閃亮的小星》的不同(前者優美抒情后者輕快活潑)
3. 朗讀歌詞,老師用打擊樂器按節奏伴奏
4. 分句學唱第一段,著重教唱附點節奏與十六音符的樂句
5. 朗讀第二段歌詞,學生拍打節奏
6. 聽唱法學唱第三段
7. 出示地圖,引導學生感受歌曲內涵
8. 有表情的演唱
四、欣賞VCD:神奇的宇宙
太空中除了有星星月亮太陽,還有什么呢?
五、創造活動《太空探秘》
1. 指導創編動作
提問:你想扮演太空中的哪個角色?怎樣表現?
2. 分組合作:以《太空探秘》作背景音樂,部分同學扮演各種角色,駕駛飛船,自由翱翔,部分同學表演星星、月亮、太陽、云彩等
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并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牧童、小羊、白云、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采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采用歌曲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著羊鞭、身背著小笛的小孩兒,趕著小黃牛和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么樣兒的地方?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我們仿佛來到了大草原,看到許多牛羊……
4、請學生貼出畫面
⑴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⑵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⑶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⑸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二、寓教于樂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2、聽錄音范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什么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
5、師:“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_X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并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旋律。”
5、學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⑴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聲?”學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⑶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⑷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教學反思:《牧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放牧”中的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從而熱愛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師充滿幸福感的教學氛圍的熏染下,使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雖然他們是一群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和情感的抒發卻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擊樂器“三角鐵”如何能敲擊出長音和短音的過程中,更是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的學習氣氛里,踴躍的嘗試不同的敲擊方法,課堂場面異常火爆、熱烈,幾近失控。不過,幸好有老師課前準備的小粘貼作為獎勵使這節課圓滿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這種“熱烈”進行到底,讓他們真正的成為
音樂課堂上的小主人,成為一個個快樂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