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
音樂以聲音為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組織的音為材料來完成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唱:“飛吧,飛吧”“翅膀”
聽:“鴿子”“快樂陽光”“云雀”“天鵝”“飛馳的雄鷹”
第一課《飛吧,飛吧》
教學目標:
1、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對學生進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教育。用視唱法教學,要求合唱均衡和諧。
2、視唱小曲,讓學生感受山東民歌的旋律曲調特點。
3、欣賞“鴿子”“快樂陽光”與“飛吧,飛吧”歌曲對比。
學習目標:
1、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受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教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學好功課。
2、視唱小曲,感受山東民歌的旋律曲調特點。
教學重、難點: 在進行合唱時要均衡和諧。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唱問好歌,開始上課。
2、進行連音和斷音的發聲練習。
二、唱民歌《沂蒙山小調》:
1、出示投影歌頁:
師:同學們,這首曲子我們曾經在上學期吹過這首豎笛曲,下面我們就把它來唱一唱。
教師彈奏旋律。
2、教師聲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提問:這首樂曲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它的旋律有什么特點呢?
三、 教授新課:
1、師導入:在我國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曾經寫了這樣有名的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知道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嗎?
師:在外國也是同樣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來學唱一首德國歌曲《飛吧,飛吧》,它借用了小鳥的口來向大家講述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2、師播放錄音歌曲。分析:
這首樂曲很簡單,只有幾句,但卻有三個聲部。我們可以很快的將歌譜和歌詞學會,再進行合唱。
3、教師彈奏旋律。
要求學生在演唱聲音要統一,時邊唱邊聽,注意各聲部的音準以及聲部與聲部之間的和諧。
4、學習歌詞:
1)學生集體朗讀歌詞。
2)教師播放錄音歌曲,
3)播放歌曲伴奏。
四、欣賞“鴿子”“快樂陽光”
現在請大家來聽賞二首(女聲獨唱、男女聲重唱)歌曲“鴿子”,(童聲齊唱)“快樂陽光”,并為歌曲配上聲勢,感受一下跟我們剛學唱的“飛吧,飛吧”歌曲有什么不同?
五、教師小結課堂內容:
1、小結:同學們,從這首歌曲的學習當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國還是中同,都要在小時候就養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習慣,長大了才不會一事無成,碌碌無為,而流下后悔的淚水。
2、課后作業: 學習了這首歌曲,你對今后的學習有什么打算?
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通過選擇樂器、創編對話表現第一幕的內容。
教學重點:學唱《敘述者的歌》。
教學難點:選擇樂器,模仿毛驢行走的聲音。
人物:敘述者、東郭先生、狼、獵人、農夫、毛驢、獵狗、大樹。
準備道具:口袋、狼的頭飾、毛驢頭飾、書(東郭先生的)、東郭先生的帽子、獵人、獵人的槍(塑料玩具)、皮襖、打擊樂器(鈴鼓、碰鈴、三角鐵、雙響筒、響板、串鈴)、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入
階段目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
生(裝扮好):老師好。
學生的裝扮:東郭先生(帶著平角帽子,手里拿著一本書);狼(頭飾);獵人(皮襖、獵人的槍);毛驢(頭飾和兩個袋子);大樹(兩個樹枝)。
師(環視學生的裝扮,微笑):你們都裝扮好啦!
生:對啊!
師:既然是音樂劇,我們還差一個講故事的人,你們推選一名同學來當敘述者吧!學生活動:推選敘述者。
師:好,那我們就開始排練音樂劇的第一幕吧!
二、排練第一幕
階段目標:討論第一幕,并排練。
教師操做(播放課件):清晨,東郭先生騎著毛驢,離開了家……
師:請敘述者來講故事。
敘述者:清晨,東郭先生騎著毛驢,離開了家(選用適當的打擊樂器模仿毛驢行走的節奏與聲音)……
師:這里有幾種打擊樂器(鈴鼓、三角鐵、雙響筒、響板、串鈴、碰鈴),你們想一想,用哪一種樂器表現毛驢行走的聲音,要用什么樣的節奏型?
生1:老師,我想用雙響筒表現驢蹄子的聲音。
師:好,你來試一試!
生1活動:拿雙響筒敲擊_×|_|
生眾:聲音還真挺像的!
師:這個樂器可以表現,還有沒有其他的樂器呢?
生2:老師,我覺得響板也能表現驢蹄子的聲音。
師:好,你也來試一試。
生2:用響板敲擊_|_|
生3:我想用碰鈴表現驢脖子上的鈴聲。
師:這個想法很好,很有創意。那你想用什么樣的節奏型呢?
生3:用碰鈴敲擊以下節奏_|0×|
師總結:這幾個同學選擇的樂器都很適合表現毛驢行走,那我們現在就來表現一下吧!教師操作:邀請扮演毛驢和東郭先生的同學上臺,和用打擊樂器伴奏的同學一起表演。學生活動:
用打擊樂器的同學敲擊:
扮演毛驢的同學弓著身子跟著節奏走。扮演東郭先生的同學手里拿著書,晃著腦袋邊走邊看。
師總結:正在東郭先生得意的'時候,忽然來了一只狼。我們一起把《敘述者的歌》唱一唱。學生活動:跟琴輕聲地演唱歌譜,學會歌譜再唱歌詞。
師:《敘述者的歌》把故事的開頭給大家介紹了一下,那我們應該怎么表演呢?你們自己討論討論。哪個組拿出的方案好,我們就用這個組的。
學生活動:學生分成兩組自由討論,教師指導。
師:現在請大家說說討論結果,請第一組先說。
生:我們討論的結果是:敘述者一開始演唱,東郭先生就上場,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幾十里”這就做打哈欠的的動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獵人在后面追。
師:設計得不錯,第二組你們是怎么設計的?
生:我們是這么設計的:唱到第一句“東郭先生騎毛驢”就請東郭先生和小毛驢上場,在小過門兒的地方,東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幾十里”就請東郭先生做個打哈欠的動作,再伸伸懶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氣”中間的小過門就請老狼上場,要顯得驚慌失措的樣子。第四句“碰上獵人追的急”獵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狼正好在東郭先生面前停,下場。
學生聽完后馬上鼓掌。
師:第二組的同學把動作編排得很細致,我們這次就用第二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東郭先生面前對他說了些什么呢?我們來設計一下。
生1:可能會說:行行好,有獵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說了好多好聽的話。
師:你覺得狼是怎么說的呀?
生2:狼會說:老先生,看您的樣子一定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獵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師:東郭先生又是怎么說的呢?
生2:東郭先生說:那你快跑吧!這時候狼現出很溫順的樣子跪下來說:您是個大善人,怎么能見死不救呢?
師總結:大家說得都不錯。東郭先生在途中遇見了狼,現在我們把《途中遇狼》這一幕完整地表現一下。
學生活動:
東郭先生出場,手里拿著書,晃著腦袋邊走邊看。
敘述者歌唱。狼、獵人、獵狗上場。
狼和東郭先生對話。
師總結: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把音樂劇第一幕創編好了。今天回家留一個作業,創編第二幕和第三幕。我們下節課來表演!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創編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學目標:創編對話、學習歌曲,表現第二幕的內容。
教學重點:學唱故事內容,并能夠有感情地進行表演。
教學難點:選配音響。
教學用具:打擊樂器、錄音磁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階段目標:承上啟下,引入第二幕。
師:上次我們講到,狼求東郭先生救救它,聽了狼的甜言蜜語東郭先生動了惻隱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來。(播放課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學唱第二幕曲調①。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老師唱領唱,大家一起來合。
師活動:演唱“領”的部分。用眼睛和學生交流。
(學唱兩遍,指導學生最后一小節的變化。)
2、創編東郭先生與獵人的對話。
師:狼剛被裝進口袋里,獵人就趕來了,獵人和東郭先生說了些什么呢?大家來設想一下。生1:東郭先生可能說,狼向那邊跑去了(伸手指著右側)。
生2:獵人急急忙忙地跑來,氣喘吁吁地問東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見狼了嗎?”東郭先生急忙說:“我沒有看見。”這時獵人看見了東郭先生的大口袋,便問:“這口袋里是什么?”東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說:“這些都是書,都是書。”獵人看了看,又向遠處走去了。學生鼓掌。
師(微笑著說):設計得真不錯,對話都很詳細。如果要為這一段對話配上相應的音樂,你們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音樂比較好呢?老師這有兩段音樂,你聽一聽哪一段的情緒更適合。學生聆聽音樂1、《彼得與狼》中獵人的音樂。2、《龜兔賽跑》中歡慶的音樂。生(想一想):我覺得歡快的音樂不太適合這種情緒。所以我選擇第一段音樂。
生2:我也選擇第一段音樂,因為這段音樂更適合獵人的形象,好像還有打獵人的槍的聲音。師:好,那我們請“東郭先生”和“狼”一起聽著第一段音樂來表演一下他們的對話。學生聽著音樂進行對話。
3、《放出老狼》(齊唱和表演)。
師:東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樣的表情?誰能來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點著頭。
師:不錯。
生2:手背在身后,晃著腦袋,笑瞇瞇地看著狼。
師:這位同學的神態真像!那我們大家一起來唱歌,東郭先生表現出得意的樣子。學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東郭先生和老狼進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師:獵人走后,東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來以后,看見東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頓時起了殺心。于是它唱了這樣一首歌。
教師范唱《狼起殺心》的一段。
學生學唱《狼起殺心》一段(教師伴奏,學生一起演唱《狼起殺心》的一段)。
2、創編對話。
師:獵人走了,東郭先生和狼說了些什么呢?
生:東郭先生說,獵人走了,你出來吧。
師:那狼又說了些什么呢?
生1:狼說我要吃了你。
生2:狼惡狠狠地說:你這個老頭,把我放在袋子里這么長時間,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現在餓了,你要給我找吃的!
師:說得真好,把狼那種兇惡的表情全表現出來了。
生3:狼露出猙獰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讓我把你吃了吧!
3、《倉惶逃命》。
師:這時候東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東郭先生嚇得抱頭鼠竄。
師:哦,被嚇得到處亂跑。
教師范唱《倉惶逃命》一段。
學生一起學唱《倉惶逃命》。
學生一起演唱《倉惶逃命》。東郭先生領唱,所有同學齊唱。
師:東郭先生被嚇得到處亂跑,在這我們加上一些打擊樂器伴奏來增加氣氛。你們說說用什么樣的打擊樂器呢?
生1:(拿樂器)我覺得應該用串鈴,串鈴那種聲音可以表現東郭先生狼狽的樣子。師:可以,還有其他可以選擇的樂器嗎?
生2:(拿樂器)老師,我想選鈴鼓,快速的敲鈴鼓可以表現東郭先生逃命時候,急促的腳步。
師: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現在我們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學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樂劇《東郭先生》。
教學目標: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自行表演小小音樂劇。
教學重點:能夠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樂劇《東郭先生》。
教學難點:設計故事的結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前幾次課排演了《東郭先生》這部音樂劇的前三幕,今天我們繼續排演這個故事的結尾。
教師播放課件。
二、排練第四幕
1.練習齊唱。
師:上次我們說到了狼要吃掉東郭先生,嚇得東郭先生倉惶逃命。正在生死關頭,忽然來了一個農夫。
表演農夫的同學單獨演唱。
師問: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這個曲調了?
生:因為我發現音樂中的曲調都是相似的。
師:(滿意地笑)這位同學觀察得特別仔細,我們大家一齊來演唱一遍。
2.創編對話。
師:這時候老狼、東郭先生和農夫說了些什么話呢?你們自己討論討論。
學生自由討論。學生自己設計,教師指導。
學生表演:
東郭先生大聲喊:快來救救我!
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1、西洋銅管樂其介紹(小號、圓號、長號、大號)。
2、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教學目標:
1、了解西洋銅管樂器------小號、圓號、長號、大號的形狀、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過對《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賞,能排列出樂曲的三個樂段;知道樂曲的三個樂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別樂曲的速度。
3、通過欣賞,樂曲所表達的人物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教學難點:
1、辨別小號、圓號、長號、大號的音色。
2、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演示法、欣賞法、創設情景法、談話法等。
學習方法:
欣賞法、表演法、討論法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帶、小號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師導:今天陶是給大家帶來幾位有趣的大嗓門朋友,他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們愿意嗎?生:愿意!
二、介紹西洋銅管樂器
1、認識形狀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你認識其中那位朋友?(點擊課件,出示小號、圓號、長號、大號的圖片)
圓號:溫和、高雅。
長號:高傲、輝煌、莊重而飽滿。
大號:低沉、渾厚。
分辨
師:聽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聲,大家記住了他們的嗓音特點了嗎?生齊:記住了。
師:記住了?如果現在我們關閉畫面聽音樂,你能分辨出是誰在歌唱嗎?生:能——
師:能?好,現在我們分成兩個方陣,比一比,看那個方陣分辨能力最強。(點擊課件,播放小號和大號演奏的《河邊對口曲》。)
生:我聽出來了,是小號和大號在對話。
師:對方方陣同意嗎?(同意)下面聽第二組對話。(小號與長號演奏的《河邊對口曲》。)長號與圓號的音色比較接近,這時可能會:
甲陣:好像是小號和長號吧。
乙陣:應該是小號和圓號吧。
師:看來大家對這一組對話中的對話這一時還不敢肯定,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討論后在回答。
甲陣:這一組對話應該是小號與長號。
師:另一方陣?
乙陣:我們也認為是小號與長號。
師:說說你們是怎樣判斷的。
生甲:因為長號的音色比較莊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見,另外我覺得長號的聲音比圓號聽起來更威嚴一些,圓號聽起來較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師:同學們回答的有理有據,精彩極了。但是,這么美妙的聲音是怎樣演奏出來的呢?請大家來看錄像。(點擊課件,展示小號、長號、圓號、大號演奏畫面)
生:它們都是人來吹奏的。
師:大家再想想,在龐大的器樂家族中,它們屬于民樂還是西洋樂器?生:西洋樂器。
師:確切的說應該是西洋銅管樂器。(板書:西洋樂器)
三、賞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斷主奏樂器
過渡語:在我們對四位朋友的形狀、音色特點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師請大家欣賞一首樂曲,大家聽聽是那位朋友在擔任主奏演員。(點擊課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師:從大家的表情和躍躍欲試的樣子就看得出,同學們已經聽出來了,就一起說吧!生:小號——
師:(板書:小號)這首以小號為主奏樂器的樂曲,就是今天我們的欣賞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書:《那不勒斯舞曲》賞析)
2、樂曲簡介
師:(點擊課件)《那不勒斯舞曲》師巴黎舞劇《天鵝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號為主奏樂器的意大利風格的舞曲音樂。作者,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確排序。
熟悉旋律
師:首先來熟悉樂曲的旋律。(板書:旋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聽老師按書上的順序,用小號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個樂段連起來吹;第三遍,讓學生跟著一起哼唱。)
正確排序
師:剛才老師是按照書上的順序吹奏的,請同學們在仔細的聽一邊樂曲錄音,判斷一下,書上的順序是否符合樂曲的演奏順序?(播放錄音)
生:書上的排列順序是錯誤的。
師:正確的該怎樣?
生:正確的順序應為(2)、(3)、(1)
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的
一、學習深情、富有表情的歌唱,二部合唱和諧,把對教師的熱愛、尊敬的感情在歌聲中充分體現出來。
二、欣賞“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 發聲練習:
二、欣賞“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1、聽賞全曲,請同學們跟音樂哼唱。
2、聽了兩種不同的表演形式后,說一說你的感想。
三、導入新課:
師:9月10日是什么節?
答:教師節。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歌,一首尊師重教的歌曲《我愛米蘭》
四、 新授:
1、復習C大調音符,告訴學生“d”是可以流動的,“d”的位置改變了,其他音的位置也會相應改變。
2、老師和學生一起給小音符“搬家”,并結合歌曲的旋律,練唱旋律。
3、學習歌譜:
采用視唱與聽唱、老師唱譜,學生找旋律的方法學習歌譜。(注意: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有附點,第二樂句沒有附點)
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老師要幫助學生多聽、多唱。注意兩聲部的和諧。
4、 學習歌詞:
5、跟琴哼唱。 聽錄音范唱。
6、有感情地演唱。
7、后半段如“啊,米蘭”、“我愛,老師”等處要唱得較連貫、激動,充滿感情,力度應隨旋律的起伏而變化。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我愛米蘭》這首歌,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熱愛,請大家課后練好歌曲,在9月10日這天全體起立,向你們的任課老師深情地唱起《我愛米蘭》,觀察你們的老師收到這份新穎而有意義的禮物時,臉上會出現何種表情。
5. 結束下課。
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愛山》,讓我們以火熱的激情體驗歌頌家鄉美,自豪地唱出對家鄉的熱愛;
2、創編律動,用身體律動表現對家鄉的熱愛。
3、欣賞“空山鳥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聽音做手號練習;
二、欣賞“空中鳥語”
1、請大家聽賞一首“空中鳥語”樂曲,聽完后請你們告訴大家是用什么樂曲演奏的?怎樣演奏?
2、唱一唱主旋律;
3、請大家模仿二胡演奏形式,再來感受一遍。
三、學習歌曲
1、導入:有一群山里的小朋友聽到這首樂曲后,不由自主得唱起了一首歌《山里的孩子心愛山》
2、教師范唱
3、聽錄音,熟悉旋律;
4、學唱歌曲
5、提出跟不上的地方,老師用琴和同學們一起學唱;
6、聽琴伴奏,小聲試唱歌曲;
7、兩段連起來試唱;
8、聽伴奏,加快節奏;
9、完整地唱好整首歌曲。
四、小組表演歌曲
1、聽音樂,表演;
2、評出最佳的律動;
3、集體表演,師生同樂
五、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