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說課教案
教師通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理清教學的思路。這樣就可以克服教學中重點不突出,訓練不到位等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說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上冊說課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八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藝術的魅力”為主題,以“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為讀寫點進行編排。本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講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本文文脈清晰,由盲姑娘的感情發展(對聽演奏渴望——聽了演奏滿足——知道是貝多芬喜出望外——聆聽《月光曲》幸福)和貝多芬的感情發展(聽到對話被觸動——同情兄妹被感動——遇到知音而激動 ——用《月光曲》抒發情感)交織而成的。
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是《月光曲》的具體內容,在寫作上除了對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細致之外,突出的特點是“實”、“虛”結合,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聯想,是落實本組課文讀寫點的重點段落。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課前已經查閱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又有了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再加上學習《伯牙絕弦》后,對“知音”一詞有了真切的了解,因此,只要適時點撥,學生即可探尋出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但《月光曲》文句優美,感情深沉,意境深遠,特別是第九自然段聯想和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效果,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教師引導學習,反復品悟語言內涵,真正讀出深層次體驗,在此基礎上達到與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本設計為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把握主要內容,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的基礎上進行。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段,在讀中感悟、角色體驗的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通過個性化朗讀、聽音樂讀、刪句品讀等方法體會作者在敘事中將兩者恰當結合,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圍繞這樣的目標,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樣確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的感情變化原因及體會第九自然段實虛結合的寫法及表達效果。
四、教法及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較好地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深入有效的對話,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我把創設情境、角色體驗、刪句品讀、填詞補白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本課的教學。同時重視學法指導,指導學生采用歸納概括原因、提煉文中詞語概括畫面、批注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讀、思、議、悟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學習課文。
五、總體設計思路: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安排了如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引出問題
(二)探尋原因,體會情感
(三)感受曲境,領悟寫法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六、教學過程:
上課伊始,我從整體入手回顧主要內容并回憶上節課質疑:“貝多芬為什么為兄妹倆彈曲子,彈完一曲又彈一曲。”激起學生探究欲望,為后面體會月光曲的內容做好鋪墊。
圍繞中心問題“貝多芬為什么為兄妹倆彈曲子,彈完一曲又彈一曲”,我組織學生默讀自學,請他們快速提取信息,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彈曲原因,并和同組同學交流修正。充分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自學后,我采用小組匯報形式組織全班交流:探究彈曲原因。有的組在匯報中相互補充出兄妹倆酷愛音樂、家境貧窮;有的組通過填詞補白法走進姑娘真實內心體會“隨便說說”的內涵,感悟到姑娘善解人意,而這個姑娘竟然還是一位盲人;有的組運用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體會到貝多芬的心被觸動。這時我及時小結學法:你們真會學習,抓住貝多芬的所見所聞體會到彈曲原因。學生充分朗讀感悟后,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此時此刻,你就是貝多芬,你會怎么想?”通過角色體驗,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到貝多芬被感動而為兄妹倆彈曲子。
接下來學生圍繞“為什么再彈一曲?”繼續展開交流。有的小組匯報說:“我們小組抓住 ‘入了神’及對話中的兩個‘啊’體會到盲姑娘懂音樂。”有的小組補充說:“對話中的兩個‘您’使我們體會盲姑娘猜疑和確定這個人是貝多芬時特別的驚喜和激動。”大多數學生只能知道語言文字的表面意思,卻體會不到貝多芬是因遇到知音而再彈一曲。這時我通過刪句朗讀,讓學生認真看書傾聽,發現其中的不同。學生很快發現我的朗讀和書上相比少了“感情多深哪!”但他們還是體會不到貝多芬琴聲中融入的深厚感情。這時我進行點撥:一般人聽貝多芬的音樂和盲姑娘會有同樣的感受嗎?學生恍然大悟,立刻感受到盲姑娘就是他的知音。這時通過角色置換讓學生再次走進貝多芬內心:“此時此刻,你就是貝多芬,聽了盲姑娘激動的話語,你會想……”這樣學生情感與貝多芬內心就會產生共鳴,真正體會到他因遇知音而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
體會意境,感受樂曲美妙、領悟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葉圣陶曾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可文章并沒有真正描寫《月光曲》琴聲、節奏及旋律,這一內容是通過皮鞋
匠聽琴聲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怎樣引導學生感受、進而鑒賞這段文字?在這個環節教學中,我采用引導學生默讀思考、讀后交流、朗讀悟境、欣賞體會、感悟寫法等方式學習第九自然段內容,使《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共鳴。
學生默讀描寫《月光曲》的內容并用概括的語言批注讀后體會和感受,我引導他們從以下幾個層次匯報交流。
第一層:品味語言想象畫面。有的學生用不同語氣朗讀表現眼前出現三幅畫面;有的是從文中提煉出:“灑遍銀光、出現微云、波濤洶涌”概括出三幅畫面;還有的能在教師:“你是從哪感受到畫面變化”的點撥中,發現“月亮升起”、“ 越升越高”、“忽然”這些表示變化的詞語。至此,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描寫月光曲的語言文字所呈現的美妙畫面。
第二層:體會旋律變化。學生感受到畫面后,很快就有同學體會到畫面的變化原因——樂曲旋律、節奏變了:輕幽舒緩——明快悠揚——高昂激越。這時我及時評價鼓勵:“你真會學習,透過文字體會到節奏和旋律,看來邊讀邊思考往往能讀出文字背后更深層次的意思。”
第三層:體會情感變化。學生能感受到旋律、節奏而想不到這些都是由貝多芬情感變化所致,于是我引導學生再讀前文并結合板書想一想:你還能讀出什么?學生聯系上文后發現——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心情輕松平靜,曲子輕松舒緩;當他聽到琴聲和對話,十分感動,出于對兄妹倆的同情為盲姑娘彈琴,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自己,這時的貝多芬遇到盲姑娘這個知音更顯激動,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月光曲》,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這樣細細體味,學生思維豁然開朗:文章借助皮鞋匠的想象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此時學生讀懂《月光曲》譜成的過程,體會到情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進而感悟到“人物心境和樂曲意境”和諧統一的藝術魅力。
第四層:欣賞樂曲,感情朗讀。此時播放《月光曲》片段,學生會有目的欣賞,聽出其中變化,感受樂曲美妙。再通過自由讀、推薦讀、配樂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月光曲》富于變化的美妙旋律及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
第五層:領悟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虛實結合”是本文重要的表達方法,應該讓學生認真體會其作用。我引導學生觀察:皮鞋匠的聯想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嗎?然后刪掉聯想的部分,讓學生讀并談感受。體會在實在事物描寫中加上恰當地聯想,文章內容會更生動,表達感情會更深刻。這樣的表達方法就叫做“虛實結合”,批注書上。
第六層:背誦課文,積累語言。學生熟讀成誦后,語言積累水到渠成。
七、學習效果評價
1.朗讀能力的評價:課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檢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情感體驗。
2.語言積累能力的評價:課上,背誦第九自然段;課下,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3.表達方法的評價:課下,邊欣賞《月光曲》,邊描寫自己想象的畫面。
八、本設計和以往的設計相比,有這樣三點最突出的特色:
(一)主線清晰
以盲姑娘和貝多芬相互交織的情感變化作為教學主線貫穿全文。在回憶《月光曲》譜寫經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創作原因”這一主要問題,抓住重點語段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第九自然段,區分實在事物和聯想內容,體會兩者結合的表達效果。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步驟,始終緊扣行文線索。
(二)自主讀悟
環節二“探究創作原因”及環節三“感受曲境,領悟寫法”,均采用自主讀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在作業紙上歸納創作原因并交流修正,從文中提煉詞語概括三個畫面等學習方法,都培養了學生提取概括信息能力。通過創設“此時,假如你就是貝多芬,你會怎么想,怎么做”的情境,使學生走進人物內心世界,真切體驗到人物情感。自主讀悟、匯報交流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授以學法
引導學生從人物言行中體會其豐富心理和情感,深入探究彈了一曲又創作一曲的原因;品讀文中描繪《月光曲》的情景,除讓學生感受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大音樂家的敬意外,還通過刪掉聯想部分與原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清哪是“實”,哪是“虛”,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在獲得人文滋養的同時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六年級上冊說課教案2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課文《桃花心木》是臺灣作家林清玄撰寫的一篇中心突出、內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寫“我”于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時顯得不按規律,漫不經心,于是心中生出許多疑團。后來通過與種樹人的交流才明白原來種樹人貌似不懂規律、缺乏愛心的種種舉動恰恰是為了讓樹木自己學會適應不確定的環境,以便更茁壯、更堅強地成長。種樹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動,并從中感悟到人的成長其實也是如此:唯有經得起各種不確定因素磨練與考驗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練就獨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頑強、更燦爛地生活與成長。全文借種樹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飽含深遠的意味。
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根據這個要求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規律、勃勃生機、從從容容”等詞語的意思,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技能目標: 以教材為憑借,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發表獨到見解。
3、情感目標: 在對種樹現象及緣由的學習探討過程中,領會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語,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
【說教法】
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該關注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課文教材要“告訴”我們的知識結論。對學生的發展而言,更具價值的是學習過程的展開以及這些過程展開中學生的經驗喚起、情感參與,學生的方法運用、體驗感悟,學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啟迪等。因此,本課教學最重要的責任不在于“教教材”——讓學生理解和領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為憑借,讓學生在閱讀與交流中經歷“發現奇怪現象產生見解與疑惑深究內在原因產生自己的體驗感悟提升認識水平和精神世界”的過程,即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及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去發現、去思索、去感受、去體驗、去建構起他們自己的認識。
【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說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喚醒經驗
1、談話交流: 同學們養過花、種過樹嗎?你們通常是怎么照料它們的?
2、揭題讀題:
看得出來,同學們對自己親手栽種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護、精心照料。有一位高個子種樹人,他也種了一種樹,這種樹挺特別,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而且這種樹的木材色澤美麗,質地優良,還是世界名貴木材呢!想知道這種樹的名字嗎?對了,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設問讀文: 那么,在這些桃花心木還是小樹苗的時候,這位種樹人是怎樣培育它們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讀課文,劃出有關句段。
設計意圖:學習應基建于學生的經驗之上,讓學生交流關于養花或種樹的經驗,既是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喚醒與提取,為下文發現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與眾不同埋下伏筆,又能讓學生從較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課文學習。緊接其下對桃花心木進行“特別介紹”,并隨即設問,則意在引發學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學生的閱讀心向。
二、讀中感知,讀中生疑
1、讀奇怪表現。誰給大家讀一讀,這位種樹人是怎樣培育桃花心木的?
(指名數位學生朗讀相關段落。)
2、感知不同之處: 讀著讀著,你們有什么發現嗎?這個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們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樣?
3、生發疑問: 如果這個種樹人就生活在你的身邊,你發現他是這樣種樹的,你對他的表現會有什么看法或疑問?
設計意圖:由好奇而讀文,因讀文發現,因發現而生疑。以上三步,讓學生經歷了正確讀文,讀懂字面意思,進而引發思索產生疑問的過程,正是在這種讀、思、議的過程中,學生漸漸走進課文,與文中人物、事件開始初步對話。
4、小結過渡: 作者和你們一樣,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當他發現高個子種樹人種樹有許多奇怪的表現時,心中產生了許多疑問,而且也一股腦兒向種樹人倒了出來。
設計意圖:看似小結過渡,可有可無,實則是借“小結”來激勵和滲透,暗示學生無論在讀書時還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發現,善于質疑。
三、讀中深究,交流感悟
1、讀中充分感知文字內容:
⑴ 自由朗讀。那么,種樹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請同學們把他的話找出來,仔仔細細多讀幾遍。
⑵ 角色轉換,多次感知。誰能來當一當種樹人,給大家說一說:你種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沒規律呢?
(評一評:種樹人當得像不像?誰再來當當?老師也想來當一當,大家歡迎嗎?)
設計意圖:閱讀的理想境界是學生能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與碰撞,并產生自己的讀書感受與情感體驗。但對小學生而言,決大部分還缺乏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還很難自發地“走進”課文,達到“對話”境界。這就需要教師鋪設臺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其間。多層次地“讀”就是一種很好的階梯。以上環節先承接學生自己提出的疑問讓學生“找一找,仔細讀”,再通過“當一當種樹人”、“評一評,比一比”等方式進行角色轉換讀,目的正在于讓文字內容、種樹人形象漸益鮮活起來。這樣就為學生與文本能夠對起話來作了充分的積淀與孕伏。
2、抓住要點,細細品味:
⑴ 讀中抓住要點。種樹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話給我們介紹一下,你這樣種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⑵ 出示重點句,細加品味:
句1: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句2:種樹是百年的基業,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為了桃花心木苗不養成依賴之心。
(先后順序視實際情況而定。)
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想一想:種樹人的這些話有道理嗎?
設計意圖:“對話”不是空洞之語,學生與文本對話首先應能夠從眾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讀懂重點所在,這也是學生閱讀應練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聯系已有經驗、生活實際等與文字內蘊的東西進行碰撞,從而受到情感熏陶、心靈震撼、思想啟迪等。所以這部分教學先設置了“用一句話介紹你這樣種樹的原因”這樣一個角色轉換情境,讓學生緊承其上,在多遍讀的基礎上練習抓住要點;后面的想一想、議一議“種樹人的這些話有道理嗎?”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供選擇的開放的話題,它引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等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領學生從文字信息本身漸漸朝著自身“心靈深處”跑去。
3、引領思辯,提升認識:
學到這兒,你們還覺得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關愛、不知規律嗎?此時,你們又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閱讀應該是個一斷建構、不斷解構、再重新建構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做一個努力促進者,促進學生完成自我建構。本課教學中,學生讀到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種種奇怪的表現時,曾質疑,曾指責,甚至感到憤憤不平。可此時此刻,當深入與種樹人的解釋進行對話后,學生的原有認識已經變化了。引領學生進行思辯,就是意在促進學生認識的提升。
四、啟發引領,升華感受
1、看來大家對高個子種樹人產生了由衷的欽佩,文中還有一個人物——“我”,他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2、結合交流品讀、領會作者的感悟。
設計意圖: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文中“我”的表現恰恰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他善于從平凡生活中去發現、去攫取有意義的東西,他還善于從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從而激勵自己。這些對學生的成長而言,不都是極有價值的資源么?而通常學生學課文,關注文字內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營養”的很少。因此,教師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進行及時的引領就很重要。更何況,將學生的視線由種樹人引向 “我”,還可順理成章讓學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脈絡,并引發對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討論。可見,此處的設計有一舉多得之功效。
【說板書設計】
我邊分析課文邊直觀形象地板書,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桃花心木》其實是借種樹喻育人的深刻含義。
桃花心木
種樹:澆水不定時、不定量,自找水源,長成百年大樹
育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獨立自主、經得起考驗
(借種樹喻育人)
六年級上冊說課教案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燈光》。我說課的內容可分為這樣五個環節: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燈光》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大多以革命故事為題材,學習這些文章,可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美好情感的熏陶。《燈光》是一篇回憶性文章。主體部分通過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精神,說明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課文內容通俗易懂,飽含深情,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教育的優秀教材。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得到有的放矢,收到理想的效果。接下來我說一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著來自父母親人和祖國大家庭等各個方面的關愛,戰爭、犧牲,這些對他們來說已顯得比較陌生。基于學生的這種情況,依據教材特點,我為本課擬定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是: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3、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這一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能正確的運用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接下來我說一下教法及學法:
三、說教法及學法
1、教法
依據本課目標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我采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進行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點撥方法,使學生能圍繞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合作,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學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依據教材特點及本班的學情,我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法”、“情感體驗法”、“討論法”、“批注法”進行學習,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而合理的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接下來我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這樣六個板塊: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深入探究→拓展訓練,瞻仰英雄→結束語→作業設計
我認為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本課學習的內容。
(一)導入新課
本課我是這樣導入的:
先出示課件,展示這樣幾個關于燈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之后與學生談話:這幾個圖片美嗎?你認為燈光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學生討論后總結:是啊,燈光不僅可以為我們驅走黑暗,帶來光明,它還點綴著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為我們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燈光的故事,那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當代作家王愿堅的《燈光》。
魏書生老師曾說:“好的#六年級# 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本課的#六年級# 導語直觀、形象,吸引力強,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興趣正濃時,我馬上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第二板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板塊中,我讓學生帶著兩個任務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劃出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并檢查學生對下面幾個詞語的理解:
胸墻
憧憬
千鈞一發
【設題目的】
這個任務,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落實字音、詞意的教學。
2、想一想,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題目的】
這個問題,可鍛練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能力,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這也符合《新課標》對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要求。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這個板塊中,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引導學生解決這樣幾個問題:
1.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是寫現
在的事,哪些是回憶往事?并說說是什么引發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
【設題目的】
這個問題,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聯系全文內容,理解“多好啊”一句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
2.戰斗開始之前郝副營長在干什么?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當學生完成這個任務以后,我又引導學生品讀“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和“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兩句話,想象下一刻郝副營長在想些什么?
【設題目的】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深入人物內心,想過想象,體會郝副營長對光明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為如此,郝副營長才會為了革命的勝利,而毫不猶豫地現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并相機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9、10兩個自然段,體會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3.“這位年輕的戰士,不顧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這句話仔細閱讀,想一想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讀過之后你有何感想?
【設題目的】
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設計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郝副營長及無數個像他那樣的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懂得報答。
4.假如你是郝副營長所帶領的突擊隊中的一員,在他要燒書為部隊指路時,你會對他說什么?請聯系全文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與郝副營長的對話。
【設題目的】
本題首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可以面對面地與先烈交流,加深學生對烈士形象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瞻仰英雄
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像郝副營長這樣的革命烈士,你還知道多少,請選出自己最熟悉的一個為大家講一講關于他的故事。
【設題目的】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題通過學生講故事的形式,以點帶面,可使烈士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鮮明,從而再次激發學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五)結束語:
本課的結束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坐在這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光線暗了,又有那電燈為我們送來光明,這樣的生活,不正是郝副營長以及無數個像他一樣的烈士所憧憬的嗎?學完本文,我真想對他們說:“你們看,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好好工作,我們定會讓祖國因我們的存在而更加強大!
我相信,這感情四溢的結束語一定能限度地激發學生愛烈士、愛祖國的強烈情感,我更相信,此時此刻,學生一定有話想說,且不吐不快,于是,我相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
(六)作業設計
同學們學習了本文,老師相信,你一定收獲不小,也一定會有許多話要對我們的革命烈士說,那就請大家以筆代口,把它寫出來吧!
請以“郝副營長,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學生完成這個作業,本課的各種教學任務,也就真正徹底地得以實現了。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本課的板書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用對聯的形式贊揚了烈士高貴的革命精神,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自我評價】
以上就是我對《燈光》這篇課文的教學預設,在教學過程中,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品自悟,然后小組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當然,其中也存在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六年級上冊說課教案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廣州版第13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教學相關動詞的過去式,和一般過去時的相關句型:
“What did … do yesterday”
“He/She/I ….”
2、教材的地位,以及與先前掌握的知識的聯系。
本單元的主要話題是 “The Past”,主要內容以談論“過去做了什么”為主。根據學生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了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并懂得了 “通過變化動詞的形式來表示不同的時態”,對英語的時態有了一定程度感性認識這一現狀,根據教材的編排,針對本課內容對話性比較強,知識跟學生的個人生活環境與生活時間緊密連接在一起,讓學生有說的話題這一要求,本課時為學生提供了更容易進入學習環境的有利條件,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融合,逐層推進學習,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3、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以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方面的綜合素養為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語言知識目標:
①學習本課的詞匯:
“四會”掌握詞匯: question, anybody, saw, turn, meal, dirty, evening, went.
“三會”掌握詞匯:mark, prepare.
②掌握句型:
“What did … do yesterday ” “I/He/She saw a film on TV.”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本課學習,能簡單地和同學交流“昨天做了什么”。
②能掌握本課動詞的過去式,并在會話和活動中運用一般過去時的特殊疑問句進行對話。
③能理解課文內容,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通過各類游戲和情景對話,培養學生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們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大膽地結合自身生活實際用英文與他人交流、積極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4、說教材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能根據“三會”、“四會”的教學要求掌握本課詞匯和句型。
2)能理解課文,并自然流利地朗讀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掌握本課動詞的過去式以及一般過去時的句型。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的編排,我采用整體呈現,分層遞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通過歌曲,情景介入和游戲等媒體,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調查使用所學語言。在保持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同時,有效地完成預定的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法:陶行知先生說過,教的法子要依著學的法子。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情景中使用新的時態。在學習中,通過觀察、發現動詞的不同的形式。形成關于時態中動詞變化規則的知識網絡。
四、說教學流程:
1、以故到新,以趣激學
1)Sing a song: Did you ever see a lassie
進入新課之前,我先用一首容易上口的,與時態相關的歌曲作引子,有意識地滲透一般過去時這一時態,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以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Ask the children to look at the celender,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s the date today→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自然地帶出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簡單的
對話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邊看日歷邊聽對話,在真實的環境中感
知語言,模仿語言。在聽、說的過程中,感悟兩種時態的不同點。其
中穿插新單詞anybody, question. 讓學生在情景中自然地進行對話
交流理解單詞的意思。溫故中而知新,新中有舊,舊中有新。英語語
言知識技能得到持續強化,始終保持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 Review some phrases of verbs.
與此同時,我以游戲的方式復習了與本課相關的動詞詞組。簡單的閃圖片、猜詞組游戲,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回憶和鞏固舊知識,達到降低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的效果。讓全體學生盡快融入課堂。
2、以境引思,以說促能
Describe a dream and present the phrases of verbs and
the sentences of the past tense.
老師述說一個夢境,并通過圖片,把課文中出現的動詞詞組的過去式呈現出來。在圖象—聲音—意義,這一連貫系統的呈現中,讓學生理解了一般過去時的用法。感性知識逐步形成,并能主動、自覺地投入學習中去活動。
3、以評勵志,以能拓展
1)Sum up—Group work—Game
讓學生小組討論中,通過觀察和對比,進行歸納,在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中幫助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在理性認識的基礎指導下進行語言實踐。強化生生交流,互幫互學。
2)Talk to the children: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
通過老師與學生的對話,繼續學習和鞏固一般過去時的問答,學生把所學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讓學生在情景中自然地進行對話交流理解單詞的意思,主動積極地鞏固句型。
3) Learn the dialogue:
①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underline the past form of verbs.
根據課文內容劃出動詞的過去式。讓學生有更具體的感知。并且帶著任務去聽,鍛煉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Repeat the dialogue.→ Read the dialogue in roles in groups.
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強化語言的交際性。
4)Make a survey.
運用本課所學知識進行日常交際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運用句型的積極性較高。提升學生自身英語表達能力,獲得一定的學習成就感。
5、布置作業,鞏固和拓展知識
鞏固本課所學的內容,延伸到生活中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環境。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
六年級上冊說課教案5
一、說教學內容
本課的內容是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也是這個模塊的第二課時。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是在學習動詞短語的過去式和第一人稱表達的基礎上,再發展學習第二,第三人稱和復數的表達和在情景中的運用。本課的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動詞和動詞短語的過去式,能用各種人稱對過去的事情進行問答,談論。鍛煉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本課的教學內容語法性比較強,內容比較枯燥,針對這一特點,我設計了多個游戲,利用歌曲,小詩和日記展卡來增強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影響,他們比較懂事,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很高,但往往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是比較內斂和含蓄的。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不喜歡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不斷的激發和引導他們,讓他們積極大膽的表達自己。本班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很高,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有一定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本課時之前,他們了解了什么是過去時,學習了幾個動詞的過去式和一個過去時的問答: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ed)…
三、說教學目標
一語言知識目標
⒈復習鞏固已學動詞的過去式,繼續學習其他動詞的過去式,如talked。
⒉復習、操練和鞏固一般過去式的問與答,并歸納句型:
Did you/he/she/they…?Yes,I/he/she/they did. No,I/he/she/they didn’t.
What did you do?I…Ved.
What did he/she/they do? He/she/they…Ved.
二語言技能目標
⒈能熟練地說出已學動詞的過去式。
⒉能基本讀出動詞加ed后的發音。
3.能自然地運用已學句型描述和表達自己做過什么事情,或與他人進行自然地交流,知道問與答的句型。
4.能進行初步的寫話。
三情感態度目標
讓學生當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小主人,從總結自己上星期做了什么,下星期打算做什么,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四學習策略目標
⒈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習慣,在交流中學到東西的策略。
⒉培養學生學會結合已學知識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降低學習的難度,形成知識網絡的策略。
⒊培養學生把學習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把學習生活化的策略。
⒋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觀察和對比進行自我歸納和概括的學習策略。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⒈復習鞏固動詞的過去式。
⒉能結合實際情況,正確運用過去式的句型談論和描述過去做了什么的話題。
3.在適當的情景中,一般過去式句型的靈活運用。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小組活動學習法
把全班分成7個小組,課堂各項教學活動勻以小組活動為主線,結對或全班活動為輔,學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及交流的意義,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榮辱與共”的關系而形成同步學習的環境。
(二)活潑輕松課堂的教學法:
我將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在短語和句型練習中使用了本班學生的照片,貼近生活;在小組接龍,猜照片的游戲中,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歌曲,小詩的運用更是令整堂課活潑和輕松了起來。最后環節的寫作,我并不是讓學生干巴巴的寫,而是讓他們在事先設計好的各種形狀的卡紙上寫,并用展板把他們的作品展出來,這樣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鼓勵法
課堂評價主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課上師恰當的使用激勵性評語和摘貼紙的方法讓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滿足,這也是激勵學生積極投身英語學習的一個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程序我采用了聽、說、玩、唱、讀、寫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具體設計為熱身——復習和導入——學習和鞏固——鞏固和發展。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Warming up 1.sing a song????? 2.Greeting 引出過去時????????????????? 1.sing a song??????? 2.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s 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間的信任和諧關系,并能自然導入本節課題.
Revision and leading in 1.Free talk: 問學生?????? What's the day today?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2.組織學生玩游戲:小組接龍,說動詞短語的過去式. 1.和老師free talk回答問題::
What's the day today????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Today is October 29th. Yesterday was October 28th.
I …ed… yesterday.??????? 2.玩游戲:小組接龍,積極快準的說動詞短語的過去式. 1.自然的過渡導入,在輕松而又緊張的競賽游戲中復習動詞短語的過去式,為下面的句子的表達和運用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2.游戲的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Learning and consolidation 猜相片 幻燈片出示學生的相片,組織學生游戲:看相片問答:Who is (are)he/she(they)???? What did he/she/they do?
He/she/they is/are… He/she/they…ed… 看同學的相片,猜相片,問答:Who is(are)he/she(they)? What did he/she/they do?
He/she/they is/are… He/she/they…ed… 1.用學生的生活照,照片里都是學生熟悉的同學,既能很好地創設了真實的語言環境,更能極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
2.從上一環節的短語過渡到現在的句子表達,從第一人到第三人稱的表達,在猜猜說說中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課本work with language 的學習 1.聽力連線,(課本第61頁第一題)
2.Check the answer 1.認真聽錄音,連線(課本第61頁第一題)?????????? 2.check the answer 聽力連線,學生要耳聽,動腦判斷和想,還要動手寫.是對上面學習內容的檢測,也是對學生聽,想,做等方面能力的訓練.
1.師生問答,生生問答,提問上周做的事情Last week, What did you do on Monday/Tuesday ... 2.Free talk談論自己上周做的事情.
3.填寫表格,寫出自己一周做的事情(課本61頁第二題) 1.師生問答,生生問答,提問上周做的事情Last week, What did you do on Monday/Tuesday ... 2.Free家talk談論自己上周做的事情.
3.填寫表格,寫出自己一周做的事情(課本61頁第二題) 1.為學生創造更多開口的機會,增進小組合作.
2.訓練說和寫的能力的同時,為下面的寫日記做好鋪墊.
小詩 chant 邊拍手邊有節奏chant 調節氣氛,活躍課堂,幫助學生上口所學句型.
Consoli- dation? and develop- ment 閱讀短文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體驗中西文化的不同.更為下一步的寫作起到示范作用.
小結 歸納學過的動詞過去式和他們的讀音. 和老師一起歸納和讀學過的一般動詞過去式; 了解他們的讀音 幫助學生歸納,讓學生能更系統的學習,降低學習難度.
寫話 寫自己的dairy做示范,讓學生寫自己的某一天或一周的活動 1.看剛才的閱讀材料和老師的dairy示范,寫寫自己的某一天或一周的活動,
2.寫好后貼在本小組的板快上.
3.參觀和欣賞別人的寫作. 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綜合表達和運用能力.
homework 布置作業:Write a diary about today 布置作業:Write a diary about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