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教案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根據老師安排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思考、模仿等過程。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本文為你提供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寫作技巧和示例!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1

一、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了解楚漢之爭的簡況。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學會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情感目標:認識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戰爭經過:第一階段是陳勝、吳廣起義;第二階段是項羽、劉邦起義,最終推翻秦朝的統治。

難點: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秦亡前的活動屬于農民戰爭而秦亡后的活動是屬于封建統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

三、學法指導

知識要素學習法:學習秦末農民起義要把握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部曲(原因、經過、結果)。

比較分析法:比較劉邦、項羽所領導的戰爭性質在秦亡前后的變化。可從戰爭的目的,劉邦、項羽身份的變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圖結合學習法:利用《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用彩筆畫出陳勝、吳廣起義進軍路線。標出巨鹿和陳的位置。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再現歷史,創設情境,營造歷史氛圍,讓學生感知歷史、思考歷史并在教師引導下分析、探討、解決歷史問題。

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師啟發、設置問題、總結評價下讓學生參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以培養其自學能力。

五、教學媒體選用表

教學過程

媒體類型

資料來源

創設情境,質疑導入新課

錄像

自錄制

錄音、圖片

自錄制

引導學生分析秦末農民起義

掛圖

教育出版社

知識小結

圖表

自制

六、教學設想

本課的主題是秦朝的覆滅,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中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較欠缺的認知特點,主要采用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角色效仿、歷史劇表演的方法教學。

開課以觀看“秦始皇”的錄像步入情景,設置疑問。讓學生分組討論秦始皇的功勞(復習所學的前一課的知識),尋找秦始皇的過錯(導入新課)。接著采用電教手段引導學生分析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秦的暴政;廣大人民無法生活下去,終于引發起義。用歷史劇表演法讓學生把握秦末農民起義的三步曲和五要素,再運用角色效仿法分析劉邦、項羽所領導的戰爭性質在秦亡前后的變化及劉邦最終獲勝的原因,從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結論。

七、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導入新課

1、播放秦始皇的一段錄像,提問:秦始皇有何功和過?讓學生分組討論。

2、教師小結:秦始皇功勞大但過錯也不少,正是這些過錯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導致強大的秦王朝迅速滅亡。今天我們學習秦朝是如何覆滅的。

(二)新課學習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1、秦的暴政

播放配樂圖片《秦阿旁宮》、《秦兵馬俑》、《秦長城》這些建筑何其雄偉,壯觀,氣魄宏大。但修這些工程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P57頁“動腦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結論:

(1)徭役沉重

提問: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惡劣影響?(使農民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造成田無人耕,衣無人織,秦的統治不穩。)

猜一猜秦的市場上有一商人他賣鞋子的同時也賣拐杖,哪一種商品銷路更好?(拐杖)為什么?

(2)刑法嚴酷。(死刑有十多種,連坐、誅連、輕罪重罰等,)

(3)賦稅沉重。(這些都說明統治者殘暴,引起民怨。人們詛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提問: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繼位,秦二世的統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統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趙高,朝政混亂,成語“指鹿為馬”就是趙高所為)。

教師小結: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對秦的殘暴統治成為歷史的必然,點燃反秦火焰的是誰?

2、陳勝、吳廣起義

(1)請同學們表演歷史劇──《大澤鄉起義》(五名同學,一名講述經過,兩名演陳勝、吳廣,兩名演群眾)

(2)請一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起義進軍路線圖。(參考掛圖《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3)教師小結: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09年)→→殺秦軍→→攻縣城→→占領陳,建政權→→天下響應→→挺進關中→→秦二世反撲→→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2

能力目標:1.了解和掌握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相對穩定;2.掌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3.掌握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經濟危機的特點及影響;4.掌握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實。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究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通過對《國家工業復興法》的討論、分析,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資本主義的發展、矛盾、危機以及自我調節和改良的歷程有較辯證和全面的認識。“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癥”,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

難點:經濟危機中一些經濟方面的知識;羅斯福新政的一些內容。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哪些會議?各有何作用?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使世界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這給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出示課件(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相對穩定的時期)

二、繁榮及其崩潰

(1)這一時期經濟增長迅速快的表現是什么?

師:這一時期的經濟可以用“繁榮”來形容了。這一切使資產階級得意忘形,認為資本主義取得了“永久的穩定”當年就任美國總統的胡佛說:“他將美國人家家鍋里有一只雞,家家有一輛汽車”話音落下不久,爆發了歷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的爆發的原因、特點、影響

(1)原因

師講解:①銷毀商品的原因:壟斷資本家要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在當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壟斷資產階級盲目擴大生產,較比較之下,人民的而消費能力沒有相應提高,產品銷售部出去,引起產品積壓。“物依稀為貴”才能維持商品價格,(就是生產與銷售的矛盾)這也是經濟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

②暴露的本性:資本家的殘忍,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

(2)經濟危機開始的時間、地點、標志

講解:股票市場價格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股票就升值,人們就會搶購;反之經濟凋敝,股票就貶值,人們就會拋票。黑色星期四讓經濟危機從此開始,并迅速蔓延到美國,進而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3)經濟危機的特點

出示課件:結合兩幅圖片經濟危機有什么特點?

(4)影響

出示課件:這次經濟危機有何影響?

當這樣一場經濟大危機向整個資本主義襲來的時候,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改善本國的經濟形勢。

三、羅斯福新政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受到的損失,面對危機,胡佛政府一籌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致使經濟危機更加嚴重,人民怨聲載道。1932年羅斯福以候選人的身份競選美國總統美國記者就危機中的具體問題采訪羅斯福,羅斯福對每一問題作出詳細的解答,針對性制定方案以解決美國面臨的問題。下面是記者提出的問題,如果你是羅斯福,你會采取何種措施解決下列問題?

出示課件

羅斯福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出眾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別是克服危機的決心和方法,使對手黯然失色,以絕對優勢當選美國第32任總統。也是美國歷連任4屆的總統。羅斯福解決危機的方法就是實行新政。(出示羅斯福新政的內容)

①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新政的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師總結:到1933年夏100萬雇主表示愿意遵守規定,900萬工人在藍鷹的標志下工作。這樣資本主義從無政府狀態納入到有控制的軌道,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通過上述對工業的調整等一系列措施使美國經濟逐步進入良性循環軌道。數字是的例證。(出示課件)

③評價

四、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它是資本主義歷最深刻、破壞性的危機。在危機的沉重打擊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自尋找對策。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為資本主義國家繼續向前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林肯以來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但德國和日本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它們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下節課我們將研究它們的變化。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3

知識點歸納:第3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一.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1月至6月目的: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2.地點:巴黎凡爾賽宮

3.參加國:27個戰勝國4.主宰國:英.法.美(三巨頭)

5、結果:簽約①《凡爾賽和約》(對德和約)②對其他戰敗國和約

《凡爾賽和約》的主要內容:

領土: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軍事: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

政治: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的獨立。

賠款: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

殖民地: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和會的性質:是戰勝的帝國主義列重新強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贓會議,從《凡爾賽和約》關于殖民地問題的規定最能體現出來。

對中國的影響:《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引發了反帝國的五四運動,中國政府代表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帝國主義列強實行的外交政策是實力外交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際地位低下,在外交上沒有任何權力,任人宰割。

(啟示:屬于強權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要提高綜合國力等。)

7、作用:凡爾賽體系建立

1919年~1920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同德國、奧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分別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8、國際聯盟建立

時間:1920年1月地點:日內瓦主宰國:英、法

實質:英法控制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地位: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政治組織。

國聯≠聯合國。國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一個國際性機構,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一個國際性機構,1945年10月成立至今。

二.華盛頓會議

1、背景:美日在亞太地區矛盾尖銳2.時間:1921年3.地點:美國華盛頓

目的:協調帝國主義國家(特別是美日)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

4.參加國:九國5.主宰國:英.美.日

6.結果①《四國條約》②《五國條約》③《九國公約》

7.性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

《九國公約》的影響:

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重新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國公約》及其對中國的影響: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這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8.影響:華盛頓體系建立

華盛頓體系的確立:帝國主義國家通過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這些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9、一戰后的國際新格局: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一戰后的國際新格局。

4、如何認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可能持久?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結果。由于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掠奪,加劇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由于分贓不均,戰勝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加劇;此外,戰勝國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奪,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與殖民者之間的矛盾。因此,這一體系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第4課經濟大危機

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

(1924~1929年)

一、經濟大危機及羅斯福新政

1、危機的爆發: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1.原因:

①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②資本主義生產能力的快速增長與人民購買能力的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2.爆發:從美國開始

3.時間:1929至1933年

4.特點?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大

5.影響?經濟蕭條,工人失業,人民生活嚴重惡化,社會生產遭嚴重破壞.

?經濟危機引起嚴重的政治危機,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

三.羅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消除經濟危機

2.手段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措施1.整頓銀行2.調整農業3.調整工業(中心)4.舉辦公共工程

影響: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能力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局限性:并未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羅斯福新政“新”: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與調節

¤羅斯福新政與列寧新經濟政策的比較?

相同點:都對生產關系進行了調整,使之適應生產力的水平,促進了生產的發展;都是成功的探索,為本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借鑒。

①都面臨內憂外患的局勢,在經濟出現危機的情況下推行的。②都緩解了危機,為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鞏固了統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經濟制度的長處。④在農業政策上,兩者都主張國家對農業生產和分配進行干預或調節,以調動積極性,促進農業恢復和發展,從而鞏固政權。

不同點:①背景不同:新經濟政策是因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完成了它應完成的任務后,又引發了新的社會危機,為解決新的社會危機而出現的改革;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給社會造成極大危害后的經濟改革。②性質和前提條件不同:新經濟政策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改革;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改革。③根本目的不同: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為了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鞏固工農聯盟;羅斯福新政是要維護資本主義統治秩序,減輕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④方式不同:新經濟政策是以市場調節為主,利用市場與商品關系來擴大生產,國家放松對經濟的干預;羅斯福新政是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⑤側重點不同:新經濟政策以農業為主,用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羅斯福新政是以工業為主,實行工業復興法。⑥作用不同:新經濟政策使俄國的工農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鞏固了工農聯盟;羅斯福新政促進了生產力的恢復,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經濟危機的啟示:我國經濟建設不要盲目追求經濟增長速度過高過快,而應該有長遠目光,致力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費水平。

1、新政對我國的啟示

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需高度重視以增加農民收入;工業是國民經濟主導,需振興民族工業以增強綜合國力;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政府要適時適度宏觀調控以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制度要符合國情不斷創新,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借鑒作用:(1)面對社會危機,決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走極端,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工業方面加強國企改革,合理調整產業結構。(3)農業方面關注“三農”問題,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如提高農產品價格等,以提高農民的收入,保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4)新建許多社會公共工程,解決好下崗工人的再就業問題,減少失業隊伍。(5)改革也是生產力,任何國家和制度要向前發展,必須根據國情進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2、羅斯福的精神

學習他在面對危機與困難時表現出的學識、膽略與才干,學習他身殘志堅的偉人風范。愛國救民,不屈不饒,樂觀自信,改革創新的精神。

第5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現代法西斯的含義

現代法西斯專政是壟斷資產階級對內實行的極端專制的恐怖統治。

法西斯成了專制獨裁和暴力恐怖的代名詞。

法西斯主義的三大特征:

1、獨裁專制2、極端民族主義3、軍國主義

一.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背景:1929-1933年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工業下降,失業劇增,銀行倒閉,外貿銳減,社會矛盾激化。

建立;1933年,____出任德國總理,自稱“國家元首”

德國納粹政權建立的原因: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激發了社會階級矛盾。以____為首的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不滿,趁勢發展壯大。他們在德國陷于絕望時,不失時機地開展欺騙宣傳活動,以美好的許諾,贏得了很多中下層人民的信任,獲得了統治階級和大壟斷資本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大力支持,最終掌握了德國的國家政權。

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內外政策:

內政:在政治上,打擊共產黨和其它政黨,實行納粹黨的一黨獨裁統治,還強化專政機器,鎮壓、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戰士。在思想上,加強思想控制,焚毀大量進步書籍,妄圖毀滅人類先進的思想文化成果。

外交:撕毀《凡爾賽和約》,瘋狂擴軍備戰,并與意大利、日本結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

統治措施:1、制造“國會縱火案”,誣陷打擊共產黨

2、解散工會,取締一切政黨

3、強化專政機器

4、加強思想控制,焚毀進步書籍

5、迫害屠殺猶太人

6、瘋狂擴軍備戰: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意大利,國內經濟衰退,政治混亂,工農運動高漲,中央政府幾乎癱瘓.

建立標志:1922年10月,墨索里尼“進軍羅馬”

統治措施: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

三.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背景: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也使日本經濟受到重創,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日本統治集團迫切要求強化國家政權,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并從對外戰爭中尋找新的出路。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2、使學生認識到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重難點

1、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是重點。

2、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對一些專有名詞的理解和把握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導入:利用“洋火”等日常詞匯,引起學生的注意。分析中國社會如何打開國門引入西方科技。

鴉片戰爭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硝煙引起英國不滿

根本原因: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傾銷產品,掠奪原料,把中國淪為其殖民地

鴉片戰爭過程: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廣東戰事;所謂《穿鼻草約》;英軍強占香港島)

2、1841、1-1841、5(廣東戰事;《廣州和約》;三元里抗英)

3、1841、8-1842、8(廈門、浙東、長江戰事)

戰爭失敗原因:

1、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后。清王朝處于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后,財政拮據,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情況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2、統治集團昏庸_。“時代呼喚巨人,上臺的卻是侏儒。”鴉片戰爭當中,清政府各級決策者錯誤頻出,上層指揮簡單低效,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不知己不知彼,對戰局應變低效。兩年的戰爭過程中,同樣的決策錯誤在各地重復上演。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_所致,也是清政府_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

南京條約的內容: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準許英國派駐領事,準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_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中國向英國共賠償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一個賠款以“銀元”為單位的不平等條約)。

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準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影響:

社會性質的變化。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后,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條約簽訂后,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四、板書設計

第二節鴉片戰爭的影響

一、中英《南京條約》

1.中英《南京條約》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二、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三、鴉片戰爭的影響

1.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3.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5

學習目標:

1、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遺存。

2、理解人類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產生與其地理環境的關系。

3、理解應用亞非四大文明古國的歷史與今天。

4、理解文明成果是廣大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是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遺存;

難點是為什么說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時代的階級關系。

課堂導入:

有一個謎語:在早晨有四條腿,到中午成兩條腿,到傍晚又成為三條腿,這是什么?相傳這個謎語源自希臘神話中的獅身人面怪物,他在路邊用這個謎語刁難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吃掉。有誰知道這個獅身人面像坐落在哪里?

自主學習:

一、金字塔的國度:

1、約公元前3000前,在非洲東北部流域一個統一的國家建立起來,這是人類最早的古文明之一。

2、古埃及的統治者俗稱法老,自稱是神的化身,他們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的一個陵墓是。

3、看課本第7頁金字塔圖文以及第8頁“修建金字塔”圖文,你能想到的描述金字塔的詞語有哪些?這兩組圖文對比,你對金字塔有何感想?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1、新月沃地指的是亞洲西部一個狹長肥沃地帶,在沃地東部依兩條河流形成農業區,叫,在世紀,王國的統治者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制國家。

2、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有何影響?。

3、閱讀第9頁楷體字及第10頁俗語,想想,這部法典,是維護哪些人的利益的?

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1、亞洲南部,由于河的滋養,約年開始出現國家。后來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把當地居民變為奴隸,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雅利安人進入古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制度,史稱。其影響是,。

3、通過課本10頁楷體字,說出種姓制度的幾個等級及其順序。再結合11頁表格,說說這幾個等級的身份和職責。

4、12頁“練一練”

合作探究:

1、11頁“動腦筋”

2、12頁“活動與探究”(同時結合8/9/10頁的地圖)。

精講點撥:

1、金字塔是法老動用全國奴隸大興土木而建,目的是延續生前的。因此,金字塔也折射出古埃及的奴隸制階級關系。

2、種姓制度是維護奴隸主統治階級的利益,特別是婆羅門階層的特權地位,是古代印度社會的主要特征。種姓制度的不平等激化了當時社會矛盾,也為之后宣揚眾生平等的佛教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3、結合地圖,新月沃地不能等同于歷的兩河流域,后者只是前者東面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一帶。

達標檢測:

1、古代非洲被稱為“尼羅河的饋贈”的是:

A、古中國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倫

2、觀察右圖:這一文物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世界聞名的重要遺產。它記載的是:

A、伊利亞特的內容B、一千零一夜C、古__D、《漢謨拉比法典》

3、樂山某校歷史興趣小組,要研究古代西亞奴隸社會的情況,你認為應該選取的素材是:A、金字塔B、漢謨拉比法典C、種姓制度D、論語

4、假如春秋時期楚國國王導印度去旅游,他發現自己竟屬于:

A、第一等級婆羅門B、第二等級剎帝利C、第三等級吠舍D、第四等級首陀羅

5、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斷。他所在的兩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出現在該流域的文明古國是:A、古中國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倫

6、下列國家中,推行過種姓制度的有:

A、古中國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倫

7、印度奴隸社會種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實質是:

A、社會成員分工不同B、四個等級間權力義務的多少

C、嚴格的等級關系D、等級間的種族差異

8、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利益受到保護的見證是:

A、推行等級制度B、修建規模宏大的金字塔C、漢謨拉比法典D、把佛教定為國教

9、古代埃及法老權力的象征是:

A、獅身人面像B、空中花園C、木乃伊D、金字塔

10、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屬于

A、婆羅門B、剎帝利C、首陀羅D、吠舍

11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等:①吠舍②婆羅門③首陀羅④剎帝利。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12、識讀下面的歷史文物回答問題: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6

《民族團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少數民族跨入社會主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榮。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根本保證。我們要維護國家統一、鞏固各族人民大團結。通過對有關民族工作知識內容的學習,進一步認識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3.過程與方法:歸納各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史實,培養學生通過具體事件發現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倡導積極思考、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并鼓勵學生用此方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注重歷史學習與現實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及突破

本課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可以通過設疑法引導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補充大量的生動的圖文信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如何實行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教學難點及突破

本課的難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對這首《愛我中華》一定非常熟悉,每當聽到這首優美的旋律,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民族團結》一課。

師: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發展的歷程中通過兼收并蓄,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師想知道同學們對我國的民族知識了解多少。咱們來進行一個民族知識小競賽怎么樣?(學生搶答)

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

1.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分布的特點

師: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生: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占主體,在全國總人口中占92%,少數民族有55個占8%。

師: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什么?(學生看圖說分布特點)

生:漢族集中的地區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有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居住,從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織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大雜居。從局部來看,在一個民族生活的地區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對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漢族為主,但是天穆一帶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區)這叫做小聚居。

師:這種特點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各民族經濟文化交往、人口流動形成的。這種分布特點決定了各民族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聯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國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中就明確規定:——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師:為什么實行這一制度呢?請同學們以藏族為例,探討在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關系友好(和親、會盟)。

(2)管轄:元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清朝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置駐藏大臣與_班禪共管西藏。

(3)反抗斗爭: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國主義先后兩次發動了對中國西藏的侵略戰爭。英勇的西藏軍民奮起抵抗,同英國侵略軍進行了殊死斗爭。

(4)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西藏宗教領袖班禪大師致電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獲得了和平解放。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中國國情和歷史傳統。

②各民族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發展的民族關系。

③近代以來,各民族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革命斗爭中,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系,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認同。

(學生讀圖找到我國設立的自治區。)

師: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優越性有哪些?

活動:請同學們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上分組模擬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務

①組-針對近期發生在西藏的_,聯系西藏解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發表一份譴責聲明

②組-商定一項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組-利用西藏的資源優勢,與外商洽談一個招商引資的合資項目

④組-從文化、教育、民族節假日、工作時等方面制定一項民族優惠政策

A.有助于把國家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既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權利。(例: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的構成中少數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門巴族雖然人口極少,但在全國人大中還有自己的代表。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也體現了民族平等的原則)

B.有助于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機關在執行全國法定節日的基礎上,還將“藏歷年”和“雪頓節”等藏民族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根據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區把職工的工作時間每周定為35小時,比全國法定職工周工作時間少5個小時。西藏自治區還有變通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權利。少數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更好地照顧到本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C.有助于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

D.有助于把各民族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那么在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國如何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發展

1.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主改革

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地區基本上還處于封建制、農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會經濟形態下。經過廣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都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2.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產業發展

由于歷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數民族地區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極其薄弱,因此建國后我國首先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師: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時期修建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這條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間,人民解放軍在修筑這條公路時,克服了高原凍土、泥石流、雪害、山體滑坡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終于使這條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車。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電氣化火車呼嘯而過的身影。這些工程密切了內地和邊疆的聯系,它們為邊疆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3.發展農牧業經濟,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產業主要是畜牧業、畜產品加工如毛紡、皮革制造等等。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傳統產業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少數民族地區也緊跟對外開放的步伐,在這些地區國家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師: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面臨著什么發展機遇?(國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

西部大開發的原因:西部地區由于受歷史、自然和區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總體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近十幾年來,這種差距還呈拉大趨勢。在繼續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于逐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加速實現全國各地區的共同繁榮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會穩定,將發揮重要作用。廣大西部省區地處祖國邊疆,是少數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來,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問題搞_和分裂活動。維護和保持民族地區的穩定,挫敗國內外敵對勢力分裂我國的陰謀,很關鍵的一條,就是不斷加快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根本上鞏固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寧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項目中最讓西部人動心的是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兩大世紀工程,這樣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時也能為東部建設貢獻力量的工程。

4.幫助少數民族發展文化教育事業

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國家幫助少數民族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高考招生對少數民族實行照顧的政策。為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國家還派出了大批的支邊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課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時期優秀黨員的杰出代表,更是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發展的楷模。

小結:同學們,學完了這一課,你們想一想,我們能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呢?如何與少數民族的同學相處呢?

最后,讓我們衷心地祝愿中華大家庭團結興旺,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7

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學生應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背景和情況,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

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推動和對世界經濟結構及國際經濟格局產生的重要影響。

學生還應認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發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趨利避害。學會用已學過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暢談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生活的改變,以強化學生對科技革命的感受和體會。

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讓學生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史實,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使學生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做出貢獻。

重難點

重點: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教法方面: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畢業班學生的特點,我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創設了學生活動情景、歷史情景,采用多媒體教學,“活”化教材,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神入”歷史,置身于歷史氛圍中,用情境中的情節推出問題,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學媒體使用:

學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三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學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有些抽象的問題還不能分析,需要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運用生活里的內容來啟發他們的思考。另外一部分學生的家里有電腦并可以上網,這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過程

導課: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1、我們來看兩則材料:

材料一:“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恩格斯

材料二:這次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變成壟斷資本主義國家。

——九上教材

以上兩則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產生的時間是什么?

2、〖溫故知新〗近代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哪兩次重要的技術革命?開始的時間、理論基礎、主要標志和時代特征各是什么?

比較項目開始時間理論基礎主要標志時代特征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牛頓力學蒸汽機的廣泛運用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麥克斯韋電磁學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電氣時代(二)展示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時間、涉及的領域、核心。

2、結合材料歸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3、通過閱讀教材、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三)出示自學指導

讓學生閱讀教材102—10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一目,思考并找出問題答案,要求5分鐘完成。

1、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時間、標志、核心各是什么?(識記)

2、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和背景。

3、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

(1)、電子計算機:_______________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___________是全世界由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連接成的信息傳送網絡,是使世界上各種計算機能交換各種數據的____________,它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____________的社會。

(2)、生物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________科學。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此核心發展中,________技術尤為引人注目。

4、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點?(識記)

5、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識記)

講授新課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啟發引導學生思路:看書第102頁小字部分)

1.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社會條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來的重要條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為適應戰爭的需求都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和人力,研究開發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各壟斷組織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開發新產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為了與美國競爭,蘇聯也非常重視科技事業的發展。這些情況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從理論上說,這是社會實踐的需要。

材料一:美國為計算炮彈彈道而研制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踐,德國人制造液體燃料火箭用于空襲英國。戰后,這些原本用于制造殺人武器的技術轉為民用并迅猛發展,形成了風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1)(二戰后,戰時軍事技術迅速轉化為民用。(二戰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

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使人類的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和方法論都發生了變革。二戰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論依據。

(2)愛因斯坦相對論等自然科學理論迅速發展和重大突破。

材料三:19世紀,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基本上還是科學家和發明家個人的事業。二戰后,國家撥出巨資,制定計劃,組織全國力量聯合攻關,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和“星球大戰計劃”是國家規模的科研行動。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事業的國家間合作有了廣泛發展,國家之間、跨國公司之間均在一些重大高科技項目上加強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如現在的太空合作行動更是國際間的科研合作。

(3)科學技術的社會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社會保證

(4)、國家是科技事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

除此之外,技術與物質條件是前提條件。科技的發展有歷史的繼承性和連續性,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創造的技術與物質條件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礎。

標志: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問題過渡〗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在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中,同學們比較熟悉而感受又最深的當首推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和國際互聯網的發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表現

(1)計算機技術

(2)生物工程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

A、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社會。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術。)

〖概念釋疑〗什么是克隆技術?這一技術對人類進步有哪些作用?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澤鄉起義的過程;張楚政權的建立;項羽的巨鹿之戰;劉邦進逼咸陽和秦的滅亡;楚漢之爭及其后果。

2.能力與過程:從眾多的史實中分析戰爭發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戰爭勝敗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愛國、愛民的教育,體會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統治的經過。

【教學難點】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預習設計】

認知前提:秦朝是在什么時候建立的,實行了怎樣的政策來加強期統治?

二新知認知:

整體感知:通過瀏覽課本62-65頁內容,初步了解本節課講述了哪些內容?并寫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

詳細閱讀教材,獨立完成下列知識填空,并努力記住下列知識,有疑問的地方作出標記并提出來,從整體上對本節課有所認識。

預習任務一:詳細閱讀課本62-63頁,了解秦朝的暴政。

暴政的表現:(1)繁重的;(2)沉重的;(3)殘酷的。(秦二世更加殘暴)

(記住:秦朝的暴政是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

預習任務二:詳細閱讀課本63-64頁,掌握秦朝末年的農民戰爭及西漢建立的相關知識。

1、第一階段:由陳勝、吳廣領導

(1)時間:(2)政權:在稱王,建立政權

(3)結果:起義失敗

(4)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

2、第二階段:由項羽、劉邦領導

(1)戰役:時間,名稱,以少勝多,項羽大敗秦軍。

(2)戰役結果:秦朝滅亡

3、西漢建立:年,建立漢朝,定都,劉邦就是。

【課堂設計】

一、導入新課: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場罕見的大暴雨,這場雨一連下了十幾天,淹沒了道路,雨剛停歇,就有許多人聚集在大澤鄉的山坡上,因為這場雨延誤了他們去漁陽守邊的行期,按秦法規定,誤期當斬,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他們最終做出了怎樣的抉擇?結果如何?同學們想知道嗎?)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歷史。

二、交流展示:

1、引導同學們自主閱讀導入框的文字和圖片。(媒體顯示圖片)

學生思考: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學生們自然會想起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在古代修建這樣龐大豪華的宮殿群,需要怎樣的艱辛勞動?

2、分組討論(四人為一組)

話題:秦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

各小組討論后派一名代表發言,(教師引導)收集歸納整理。(媒體顯示)

秦的暴政表現在:徭役和賦稅很重,刑法殘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舉例說明)不僅如此,宦官趙高掌權,政治變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3、學生自主思索:

在這種情況下,你知道人民會怎么樣?最初點燃戰爭的“導火線”呢?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媒體顯示)

戰爭的直接原因:(遇雨誤期)

戰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組學習:“陳勝、吳廣起義“

小組討論,按“時間、地點、領導人、經過、結果”可以自行擬訂一個表格,在書中找出這些內容。然后小組交流,理請線索。

5、學生自主思考:陳勝、吳廣直接領導的起義失敗了,秦末農民戰爭就此結束了嗎?

通過閱讀教材,學生知道,不僅沒有結束,大澤鄉起義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勢。那么在這之后,是誰又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學習最后一框“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6、合作探究:

學生首先自主學習,然后討論搜集那個時期的成語故事。

注:最熟悉的是“破釜沉舟”、“約法三章”、“霸王別姬”等,通過這些成語故事,把同學們帶入那個時期的歷史故事中去。

①同學們細說“破釜沉舟”。從而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中,是項羽大敗秦軍主力,項羽因此英名遠揚,成為各路起義軍中公認的領袖。

②同學們細讀P59小字“楚漢之爭”。細說“約法三章”成語故事。知道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滅亡。

③引導探究分析“楚漢之爭”的最終勝利者為什么是劉邦?并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新的朝代西漢,定都長安。

三、拓展提升:(教師寄語:通過討論增長自己的見識!相信自己!)

關于陳勝、吳廣起義,某同學這樣寫到:“公元前207年,九百多個貧苦農民,被征發到咸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巨鹿,遇上連日大雨沖毀了道路,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朝法律,誤期者要被處斬。他們的小隊長陳勝、吳廣,設計殺死押送的軍官,號召大家起義。秦末農民戰爭爆發了。”

回答下列問題:

(1)這位同學寫的對嗎?如有錯誤,請在錯誤處劃線并改正。

(2)如果陳勝、吳廣在戍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還會爆發嗎?為什么?

處理:①學生依據所學知識自己獨立思考寫出答案;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達成共識。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9

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1、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外部條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戰后初期日本實行的民主改革,推動其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對社會生產關系作了局部調整,建立起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有利于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從而將國民中蘊藏的勞動智慧和創造力激發釋放出來,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動力。

3、戰后國際形勢的演變給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美國私人資本也大規模涌入日本。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4、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視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結構方面,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調整教育重點。由于日本長期堅持“教育先行”的戰略,為經濟發展保證了人才資源。

5、日本政府利用國內外各種條件,確定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日本的國家干預方式和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特點,都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據日本的特點,一方面采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另一方面確立“貿易立國”的戰略,積極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進出口貿易,加強資本輸出。日本企業不惜花費巨額資金,吸引優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礎上博采眾長,改革創新。

經濟高速發展使日本發生了巨大變化,達到了歐美原發性現代化國家的發達水平,完成了自明治維新開始的在世界體系中從邊緣國家向中心國家的轉變。

日本在經濟上的國際地位迅速提高。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419億美元,超過了聯邦德國,僅次于美國,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和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均為6%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

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折。產業結構的變化引起就業人口轉移,城市人口激增,其中新中間階層比例不斷增大。國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耐用消費品普及率提高,形成了“大眾消費社會”。城市和鄉村的差別縮小,農民的收入與工人相當。

社會結構的變遷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屬于“中間階層”。

戰后西歐與日本都樂于也善于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點是促使兩國經濟騰飛的關鍵,也是我們今天必須至始不移地堅持和貫徹的一項基本國策──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在改革中必須堅持求實與創新。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10

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主張及其影響,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的成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

過程與方法目標:分析認識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觀察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樹立不畏權貴、敢于捍衛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科學的革命。

難點:“思想啟蒙的火種”。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18世紀中期,法國有個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兒子因欠債而自殺了。天主教會向法院誣告卡拉,說他兒子因為想改信天主教,被信仰新教的父親殺死了。法院不問青紅皂白,逮捕了他的全家,還將卡拉判處死刑。伏爾泰聽說后,非常憤怒,譴責法國天主教會。四年后,教會不得不宣布卡拉無罪,恢復了他和家人的自由。你想了解伏爾泰和他的同齡人更多的故事嗎?讓我們走進歷史,共同學習和了解伏爾泰等人的思想。

(設計意圖:利用真實的故事,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師引領,合作探究

一、理性的追求——思想啟蒙運動

展示:

啟蒙:啟發智慧,擺脫蒙昧。

思想啟蒙運動是使人類獲得智慧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1、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

展示:

14世紀,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這次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歷稱為文藝復興。15世紀后半期,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18世紀,法國舊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社會矛盾激化,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等。

教師: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時間?

學生: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和發展;二是法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設計意圖:利用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來把握啟蒙思想的原因。)

2、啟蒙思想家的不同主張及其作用

展示:學生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采用表格方式直觀展示,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

教師:各位啟蒙思想家反對君主專制和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宣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促進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展示:

材料一美國《獨立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

材料二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

材料三法國《人權宣言》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四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嚴復,在英國留學期間,開始研究西方政治學說,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他認為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

教師:結合上述四則材料歸納啟蒙思想的影響。

學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同時也促進了亞洲社會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思想啟蒙運動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展示:

戊戌變法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打下了基礎,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為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設計意圖:聯系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教師:啟蒙思想就像一盞明燈指引了社會發展的方向,沖破了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的束縛,也推動科技成就有了重大突破。

二、科學的革命——近代科學成就

1、近代科學家的主要貢獻

問題:近代歐洲的科技發明有哪些成就?(指導學生看書139—140頁,標記。)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強化記憶。)

教師:以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科學家的杰出成就奠定了近代科學發展的基礎,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2、近代科技發明碩果累累的原因

展示:

材料一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自然科學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逐漸解放出來,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材料二牛頓在少年時代就喜歡制作機械玩具。相傳,他做過一架磨坊的模型,用小老鼠拉磨。有一次他放風箏時,把小燈掛在繩子上,晚上,同村人抬頭望去疑是彗星出現。他還做了一個日晷放在村子中央,被人稱為“牛頓鐘”。牛頓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與他的勤奮精神不開。他經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有時一連幾個星期都在實驗室工作。

教師:通過上述材料,你認為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大前提,也是根本原因;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掙脫封建神學的束縛,促使人們去積極思考,對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不可低估;科學家的個人因素:勤奮、實踐、創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語言的魅力是勢不可擋的。

展示:名言警句

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牛頓

聰明人之所以不會成功,是由于他們缺乏堅韌的毅力。——牛頓

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三、進步的階梯——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教師:在人類近代文明的歷,理論常常是行動的先導。近代歷史的發展正是建筑在先進的思想理論基礎之上的。在科學技術上取得巨大成就,巨匠之多、成果之豐碩、影響之深遠都是空前的。

課后小結

教師:在人類近代文明的歷,理論常常是行動的先導。近代歷史的發展正是建筑在先進的思想理論基礎之上的。在科學技術上取得巨大成就,巨匠之多、成果之豐碩、影響之深遠都是空前的。

課后習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在法國為即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不管這種是什么樣的。……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

——恩格斯

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維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伏爾泰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⑵材料一中受到最無情批判的“”指的是什么?

⑶根據材料二概括伏爾泰的主要思想。

板書

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一、理性的追求——思想啟蒙運動

二、科學的革命——近代科學成就

三、進步的階梯——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11

一、俄國農奴制改革(又稱俄國1861年改革)——避免革命的改革。

1.背景(1)根本原因:農奴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直接原因:克里木戰爭失敗激化了國內矛盾。2.時間:1861年;領導人物: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3.目的:鞏固統治,避免革命。方式:自上而下。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內容:農民在獲得解放(人身自由)的同時,以“贖買”的方式得到一塊“份地”(只有使用權),仍歸“村社管理”。

5.實質: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與掠奪。(說明改革限度地維護了地主階級利益。)

6.影響(作用)(1)積極: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2)局限性:沒有改變沙俄的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7.對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認識:俄國改革抓住了歷史機遇,順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潮流,是本國重要轉折點。啟示: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只有不斷變革、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發展。二、美國內戰(又稱美國南北戰爭)——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存廢問題。

2.直接原因(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3.時間:1861—1865年;領導人物:林肯。4.內戰爆發標志:1861年南方發生叛亂挑起內戰。

5.經過:內戰初期北方失利,為扭轉戰局,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兩個法令。重要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內容:從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一律獲得人身自由。作用:提高林肯威信;調動人民積極性;扭轉了戰局。6.結果:北方勝利。性質:美國歷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7.影響:(1)廢除了黑人奴隸制;(2)維護了國家統一;(3)為美國后來成為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8.林肯:(1)主要貢獻:贏得內戰的勝利;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

(2)評價:是美國歷杰出的政治家,領導北方人民贏得內戰的勝利。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為美國歷史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成為美國歷總統之一。(3)學習品質:①個人奮斗,堅忍不拔的精神;②為國家利益社會發展進步而獻身的精神。

9.有人認為廢除黑人奴隸制后美國黑人從此得到徹底解放,你怎么看?答:這個觀點不正確,因為黑人奴隸只獲得人身自由并沒有民主權利,仍受到不公正待遇,種族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10.北方勝利的原因:(1)北方實力遠勝于南方;(2)人心向背:北方為維護國家統一和廢除黑人奴隸制而戰,具有正義性。(3)采取有效措施: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得到民眾支持。(4)而南方叛亂,分裂國家,不得人心,失道寡助。

11.“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望房子崩潰,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林肯(1)材料中所說的“裂開的房子”是指:美國南北不同經濟制度矛盾。(2)林肯當選總統后,首要完成

的任務是:維護國家統一。是通過美國內戰解決的。方法:武力(軍事力量)。三、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

1.背景:內憂: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封建專制閉關鎖國(封建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外患:美國打開日本國門,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2.倒幕運動:主力:中下級武士(倒幕派,改革派);結果:幕府統治被。3.明治維新(1868年)(1)目的:“變法圖強”、“富國強兵”。(2)人物:明治天皇。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內容:①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取消武士特權;②經濟上:殖產興業,發展近代工業;

允許土地買賣;③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常備軍(皇軍);④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發展近代教育。——是最有遠見(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其中向西方學習的措施有: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派遣留學生;實行征兵制,建立常備軍;派出使團出訪歐美,學習經驗和治國方略。

(4)1889年日本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開始有限的憲政統治。

(5)影響:①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②擺脫民族危機成為亞洲第一強國;③但也走上對外殖民

擴張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新威脅。

4.日本明治維新的啟示:①要善于學習與借鑒先進文明,根據國情有選擇取舍;②要重視人才科教興國。6.日本明治維新前后日本對外政策的變化:之前是閉關鎖國,之后是對外開放并侵略擴張。四、第二次工業革命:1.時間:19世紀70年代。2.標志:電的發明和使用。3.特點:以電為核心的革命,電力得到廣泛應用。4.時代:“電氣時代”。

5.表現(內容):①新能源的發現和應用(電力、石油);②新機器、新產品的創制(內燃機、柴油機);③新交通工具的出現(汽車、飛機);④新通訊工具出現(電話、電報)。6.主要發明及成果:①愛迪生(美):電燈、留聲機等,被稱為“發明大王”。②卡爾?本茨(德):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汽車之父”)。③福特(美):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

④萊特兄弟(美):發明飛機(被譽為“航空飛行器的先驅”)。⑤奧托(德):第一臺煤氣內燃機。7.汽車的普及,人類在交通運輸領域進入“汽車時代”。影響(作用):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改變了人類社會面貌和生產方式。方便人們出行、擴大人們視野、密切了人們之間的聯系,促進經濟的發展。8.西方國家率先進入電氣化時代。電力的使用,使人類在材料領域告別“棉花時代”,進入“鋼鐵時代”。現代工業崛起的標志是:“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的到來。

9.劃分兩個不同時代的革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由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跨進“電氣時代”。10、影響:①經濟上:社會物質財富迅速增加,生產領域出現壟斷組織;②政治上:先進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統治基礎擴大,社會相對穩定;③文化上:西方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文化水平上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并沒有根除資本主義社會原有的弊端,仍是人剝削人的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11.工業革命的啟示(結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推動社會的進步。對國家而言: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視人才。對個人而言: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2.具體原因: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形成,瘋狂擴軍備戰。①兩大軍事集團是:同盟國(德、奧、意)和協約國(英、法、俄)(性質:軍事侵略性集團)。②兩大事集團形成后的后果(影響):瘋狂地擴軍備戰,使世界局勢日益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③巴爾干半島成為歐洲的“火藥桶”,是列爭強奪的焦點。

3.直接原因(導火線):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夫婦)。4.開始標志:1914年7月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5.交戰雙方:同盟國與協約國;主要戰場:歐洲;主要戰線:西線。

6.一戰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一戰中最殘酷的戰役,傷亡人數最多,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說明戰爭的殘酷性)。結果:德軍的進攻被遏止,法軍開始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

7.結束標志:以同盟國戰敗而告結束。8.性質:帝國主義間的掠奪戰爭。(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9.一戰的啟示(影響、災難):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是人類文明的一場浩劫。所以全人類應熱愛和平,反對戰爭。樹立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意識。世界要和平、和諧發展。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情況,包括興起的時間、標志等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提高比較分析認識規律、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2、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運用歷史史實,提高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2、能夠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作出貢獻,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得到增強。

【教學重點】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二戰期間軍事科技得到迅猛發展,美國為計算炮彈彈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踐,德國人制造液體火箭用于空襲英國。戰后,這些原本用于制造殺人武器的技術轉為民用并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風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課學習。?

【自主學習感知新知】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時間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于美國

2、標志: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使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得到發展和大規模應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特點:①、新科技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轉化為財富的過程。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③科學技術成為社會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

5、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并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進步;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要大力弘揚自主創新的時代精神。

【師生互動理解新知】

1、圖片:1945年美國原子彈試驗成功;1954年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64年中國第一個原子彈試爆成功。

2、圖片: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

3、圖片: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69年美國人登月;中國人走向太空

4、圖片:克隆技術

5、討論:你認為克隆技術是否應該限制?是否應該克隆人?

點撥:克隆技術在搶救珍奇瀕危動物、攻克遺傳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藥等研究中發揮作用,它既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問題,世界各國應該制定法律來加強管理,嚴禁復制人類!

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譯,科學家把人工誘導生物無性繁殖的過程叫克隆。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莖、葉等經過壓條或嫁接等方式產生新個體。)

B.怎樣對待克隆技術?(我國應當掌握克隆技術,也應當有所限制。因為克隆技術為人類探索生命的奧秘,研究生命發生、發展的規律提供了一項重要的技術手段。人類可以運用這種技術繁殖出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以使其物種不致絕滅,也可以運用該技術繁殖供實驗用的各種動物,還可以利用克隆技術復制出人類器官,以替換人類自身殘廢、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從社會角度看,克隆技術一旦應用于人類,無疑將是一場災難。首先在該項技術實驗階段必將產生大量失敗的“產品”,而這是對克隆人生存權利的侵犯和踐踏。其次,克隆人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他們與母體的輩份關系、與其他人的親緣關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們是否會形成一個新的種族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倫理關系的紊亂等。因此,我們應當制訂法律或相應的規定來限制這項技術的使用范圍。)

6、教師過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點?它對于人類歷史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7、列舉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特點: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術大多在10年,如從發現雷達原理到制造雷達用了10年;原子能從開發到應用為6年;晶體管4年;移動電話4年;激光2年;而電子計算機問世至今已經發展到第五代.(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縮短為例:19世紀需要50年,一戰前需要30年,二戰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A.速度快——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術可運用到醫學,電子計算機可用于工農業科研教育

國防建設等.(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術→空間開發→海洋開發和生物工程→計算機更新換代)

B.范圍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

材料三:20世紀初,科技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為5%----10%,70年代增長到

60%,80年代已達80%(20世紀初,科技進步因素引起的產量值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為5%~10%,20世紀70年代增長至60%,現在已達80%)

C.影響大——科技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經濟增長

8、列舉材料,引導學生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可組織學生舉例說明新科技對自己學習、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變,然后從微觀轉向宏觀進行總結)

A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材料一:現代科技發展還使生產力內在結構發生變化,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轉變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轉變為節物節能型;由初級技術型轉變為高技術型。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轉化.迎來了知識經濟時代!!(西方國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之間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13

課程標準:

1、認識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____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2、知道家庭聯產承包制的主要內容,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準則。

3、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探討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列舉中共十一屆三____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共十一屆三____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2、說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

3、了解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經濟騰飛情況,根據史實分析、歸納經濟特區建立的歷史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提高史論結合進行分析的能力。

2、讀《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了解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地理范圍,進一步認識中央政府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力度。

3、鼓勵、指導學生在讀書、讀圖過程中主動質疑。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認識中共十一屆三____是一次偉大轉折。

3、知道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強國之路。

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問題教學法、歸納法

學法指導方法:可以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的每一節目,通過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引導學生閱讀本節導言,進而學習本課:

第11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二、新課:

(一)、改革開放的春雷

先讓學生認真閱讀本節。

后教師先簡單介紹一下中共十一屆三____召開的背景。

1、中共十一屆三____的召開。

指導學生說出會議召開的時間和地點。

2、中共十一屆三____的主要內容。

提問:

1)、誰能說說中共十一屆三____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2)、中共十一屆三____確立的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3)、哪一次會議上決定中國要實行改革開放?

學生回答后即可總結出中共十一屆三____的主要內容: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黨的工作重點,實行改革開放;形成了以____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決定進行撥亂反正。

3、中共十一屆三____的意義。

意義: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中國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中共十一屆三____是共和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先讓學生齊唱《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再讓學生閱讀本節內容。

提問:中國農業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黨和國家正確的農業發展政策等,中國人民的勤勞。

教師適當引導講解。

(三)、對外開放的窗口

先讓學生齊聲朗誦____的一句話: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

并請學生討論上一句話的深刻含義,教師從而強調說明我們的對外開放主要是在經濟領域和科技領域。

指導學生觀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了解中國對外開放的步驟。

指導學生區分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并討論:經濟特區為什么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對外交通便利,有眾多在外僑胞,毗鄰港澳國際市場)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14

教學目標

需要掌握的知識: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其影響。知識經濟。

通過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從而歸納出科學技術革命適應了社會發展需要的結論。

通過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論斷的理解和認識。(2)通過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的學習,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培養學生正確的國際意識。(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的含義,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現代科技革命的內容和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教學過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

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啟發引導思路:社會實踐的需要一二二戰和戰后各國的需求;物質和科技基礎;科學理論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社會條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來的重要條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為適應戰爭的需求都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和人力,研究開發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各壟斷組織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開發新產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為了與美國競爭,蘇聯也非常重視科技事業的發展。這些情況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第二,技術與物質條件是前提條件。科技的發展有歷史的繼承性和連續性,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創造的技術與物質條件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礎。第三,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成為新科技革命的理論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使人類的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和方法論都發生了變革,二戰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論依據。

我們正處于第三次科技革命進程中,這場革命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它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內容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所介紹的內容來把握。如果能夠說出更多的例證當然更好。

生:(回答)

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如果按照研究領域門類,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和空間技術等領域的變革。同學們考慮一下,這場深深影響到我們人類與以前的兩次工業革命相比,有哪些特點?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生:(回答)

師: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點。第一,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第二,科學與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隨著科學實驗手段的進步,科研探索的領域也不斷開闊。

第三,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出現兩種趨勢:學科越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入;學科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科學研究朝綜合性方向發展。例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和“星球大戰計劃”是國家規模的科研行動;現在的太空合作行動更是國際間的科研合作。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生:(思考并回答)

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從生產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要素進行思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對象的不斷改進和擴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產力各要素的變革。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一切機器在本質上都是人類勞動的模擬,機器工具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電了計算機則是人類大腦功能的延伸。電子計算機在直接生產過程巾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的勞動形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必須由人類直接操縱的控制機器動作的機構,變成了由電子計算機操縱機器運行的自動機構,形成了包括管理在內的全盤自動比的機器生產體系。以上是導致作為生產力水平標志的生產工具方面發中的變化。

現實生產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后,以電子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技術,使人的勞動從直接參加生產轉變為對生產過程的控制,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否則無法同現代化的生產資料相結合。這種要求導致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勞動者水平的提高。

生產力三要素還有勞動對象。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不僅能夠以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質為勞動對象進行生產,還能夠制造自然界中所沒有的物質材料作為勞動對象新材料技術的發展,使人類能夠按照生產的需要創造大量本來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這就極大地擴展了人類勞動對象的內容。

這一切都是由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充分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是真理。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后,也就明白了盡可能提高我們自身素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下面,我們再來分析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影響。

生:(分析并回答)

師:(引導學生依據課本上的小字進行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是國民經濟中的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超過了第一、第二產業;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強化。由于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智能因素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產業結構中的“技術密集”企業發展速度大大超過傳統的“勞動密集”企業。這種技術密集企業包括微電子、機器人、原子能、宇航等工業以及現代通訊、新能源新材料工業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導致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是使人類日常生活發生變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創造的大量新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甚至影響著人類的思想道德觀念。例如,現代化通訊手段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交流信息的傳統方式,也在改變著傳統的人際交際方式;通過國際互聯網,導致人們觀察、認識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發生變化;試管嬰兒的誕生,有利于解決人類優生的難題,但是也給人的婚姻家庭和倫理道德帶來新的問題。對人們的家庭生活、乃至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都提出了挑戰。

科技革命對人類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響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生:(回答)

師:剛才,我們所分析的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是從一個國家內部來觀察的,如果把世界經濟看作一個整體,那么必然會看到科技革命對國際經濟格局也同樣產生巨大的影響。請同學們結合所了解的事實來說明這一影響。

生:(舉例說明)

我們又如何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呢?請結合當今國際關系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條件來思考。

生:(思考并討論)

師:(小結學生發言)我們已經分析了若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從生產力的角度看,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在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就是通過刻苦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高科技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將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使我們的祖國也成為現代化科技強國。

四、知識經濟的初現

提出者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1、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的出現。“知識經濟”一詞雖然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但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經有人對它加以關注了。目前在學術界,對有無“知識經濟”還存在一些爭議,教師在講課時按照課文的提法說明即可。關于知識經濟的概念,也按照課文中敘述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1996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報告中的提法。教材中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的提法出自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等人的說法,他們普遍認為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這一提法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劃分社會發展階段,與我們常用的五種社會發展形態論有所不同。對這一情況,教師了解即可。

2、知識經濟帶來的挑戰。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向學生說明: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知識經濟已經初露端倪。各國之間今后的競爭,更多地取決于知識經濟的發展程度。在高科技領域占據優勢的國家,將在各國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占據上風。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落后的國家,則將受制于人。通過對這一問題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和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九年級歷史教案表格篇15

重點:北美獨立戰爭的起因

難點:種植園經濟的性質。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歷史情境設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讓學生回憶前課《歐洲殖民擴張和殖民主義罪惡》情況。引出新課。

教師首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的課前提示,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學。同時教師應當指出,美國的獨立戰爭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事件,這是為什么呢?(1).戰爭的起因

邊演示課件邊講述

1.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與從歐洲來的大批移民共同開發,經過一百多年的開拓、各地經濟往來與交流,北美十二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展,特別是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比較發達,造船工業成為主要的工業部門。南部種植園經濟,主要種植煙草、藍靛、甘蔗等以商品為主的經濟作物,主要供應歐洲市場。這里教師應當提出:種植園經濟性質是什么呢?教師接著指明,它進行的是商品生產,它又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種植園主既是地主、奴隸主,又是農業資本家。這就是它的性質。

2.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從歐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國人,其次還有德、法、荷蘭、瑞典等國人。他們經過長期開拓和經濟的頻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英語作為統一的語言,這樣就由來自歐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堅民族形成了。

3.英國殖民壓迫、掠奪

英國政府面對著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疑問性的提出問題后,教師指出:是嚴厲地采取了掠奪、壓迫的高壓政策,對北美人民的反抗斗爭,派軍隊武力鎮壓。北美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組織起來準備武裝斗爭。

4.北美人民積極要求擺脫英國壓迫爭取民族獨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發展和永遠把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作為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表示極大不滿,反抗斗爭日益高漲。讓學生看課本84頁《波士頓傾茶事件》插圖。教師指出: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了。這樣,波士頓的傾條事件就成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

綜合上述因素,美國的獨立戰爭這一事件的爆發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槍聲,是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教師可以將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進行比較。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

(2)、獨立戰爭的經過

1.爆發-一來克星頓的槍聲

由于人民群眾的積極參戰,在來克星頓打敗了偷襲康科德的英軍,這一戰役就是獨立戰爭的爆發。讓學生記住"1775年4月"這個戰役的時間。它也是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教師結合自制的教學課件讓學生明確來克星頓的位置。

2.建軍-一大陸軍、華盛頓

教師講述,獨立戰爭爆發后,1775年5月在費城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決定建立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教師疑問性的提出:華盛頓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設計讓學生講述,然后教師補充。

3.建國--《獨立宣言》發表

大陸會議于1776年7月4日發布了《獨立宣言》。利用課件講述。

4.轉折--薩拉托加大捷

這次戰役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戰爭勝利的信心,也為美國抗英戰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5.勝利--約克鎮戰役

6.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3)、1787年憲法的制定和聯邦政府的成立

教師結合以文簡要講述這兩個問題,向學生交待清楚即可,不多的展開。教師只說明:美國獨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憲法,歷稱"1787年憲法"。現在的美國憲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據憲法的規定成立了聯邦政府.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讓學生閱讀課文小字,加以理解。

(4)、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性質及其意義

1.勝利原因

教師講述勝利原因時,首先啟發學生分析戰爭初期美英雙方力量的對比,美方處于不利地位,教師利用教學課件中的柱狀示意圖分析英美雙方的力量對比,通過數字加深學生的印象。明?quot;孤證不利"的觀點。即分析戰爭勝負要從史實出發,從戰爭對立雙方的具體情況去尋找原因。對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原因的探討可采取歷史情境設置的辦法。將全班分成兩大陣營分別代表美英雙方。站在本方立場上總結得失。為活躍氣氛可以選出兩方的統帥整理本方觀點。

2.意義

教師啟發性提問,大家分析思考獨立戰爭的意義影響是什幻回答課本上提出的間題。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如下;(1)_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美國贏得了獨立;(2)有利于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開辟了道路;(3)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明確美國獨立戰爭具有雙重性質。這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突出特點。

【鞏固小結】

美國是世界上的重要國家,綜合國力強大。它為什么能夠在短短300多年的時間內有如此迅速的發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從美國的起點入手。而獨立戰爭正是美國的起點極大地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當時大的歷史環境看攔懶⒄秸竊縉謐什準陡錈鬧匾槌剎糠鄭謔瀾緗飛險加兄匾匚弧?

探究活動

北美獨立戰爭時開國元勛故事會

步驟:

1.教師選出有一定水平的同學幾名。

2.分配任務:查找華盛頓,富蘭克林,杰斐遜,漢密爾頓等開國元勛的資料。

3.在教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口語化形成故事稿件。

4.選擇時間和教室。

5.開展故事會。

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原因

采取歷史情境設置的辦法對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原因進行探討。將全班分成兩大陣營分別代表美英雙方。站在本方立場上總結得失。為活躍氣氛可以選出兩方的統帥整理本方觀點。

1026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振实密度仪-粉末流动性测定仪-宁波瑞柯微智能 | 升降炉_真空气氛炉_管式电阻炉厂家-山东中辰电炉有限公司 | 铝合金重力铸造_铝合金翻砂铸造_铝铸件厂家-东莞市铝得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没斑啦-专业的祛斑美白嫩肤知识网站-去斑经验分享 | 云南成人高考网| 地磅-电子地磅维修-电子吊秤-汽车衡-无人值守系统-公路治超-鹰牌衡器 | 长城人品牌官网| 航空障碍灯_高中低光强航空障碍灯_民航许可认证航空警示灯厂家-东莞市天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培训一点通 - 合肥驾校 - 合肥新亚驾校 - 合肥八一驾校 | 茅茅虫AI论文写作助手-免费AIGC论文查重_写毕业论文降重 | 书法培训-高考书法艺考培训班-山东艺霖书法培训凭实力挺进央美 | 土壤有机碳消解器-石油|表层油类分析采水器-青岛溯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耐火砖厂家,异形耐火砖-山东瑞耐耐火材料厂 | 沈阳激光机-沈阳喷码机-沈阳光纤激光打标机-沈阳co2激光打标机 | 全自动实验室洗瓶机,移液管|培养皿|进样瓶清洗机,清洗剂-广州摩特伟希尔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写字楼出租_写字楼租赁_办公室出租网/出售】-远行地产官网 | 武汉EPS线条_EPS装饰线条_EPS构件_湖北博欧EPS线条厂家 | 北京森语科技有限公司-模型制作专家-展览展示-沙盘模型设计制作-多媒体模型软硬件开发-三维地理信息交互沙盘 | 矿用履带式平板车|探水钻机|气动架柱式钻机|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履带式钻机-启睿探水钻机厂家 | SDG吸附剂,SDG酸气吸附剂,干式酸性气体吸收剂生产厂家,超过20年生产使用经验。 - 富莱尔环保设备公司(原名天津市武清县环保设备厂) | 高效复合碳源-多核碳源生产厂家-污水处理反硝化菌种一长隆科技库巴鲁 | 棉服定制/厂家/公司_棉袄订做/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棉服 | 电动手术床,医用护理床,led手术无影灯-曲阜明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骁龙云呼电销防封号系统-axb电销平台-外呼稳定『免费试用』 | 品牌策划-品牌设计-济南之式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官网-提供品牌整合丨影视创意丨公关活动丨数字营销丨自媒体运营丨数字营销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国产离子色谱仪,红外分光测油仪,自动烟尘烟气测试仪-青岛埃仑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 防腐木批发价格_深圳_惠州_东莞防腐木厂家_森源(深圳)防腐木有限公司 | vr安全体验馆|交通安全|工地安全|禁毒|消防|安全教育体验馆|安全体验教室-贝森德(深圳)科技 | 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张力测定仪器)-百科| 除甲醛公司-甲醛检测治理-杭州创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室内空气净化十大品牌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液压升降平台_剪叉式液压/导轨式升降机_传菜机定做「宁波日腾升降机厂家」 | 诚暄电子公司首页-线路板打样,pcb线路板打样加工制作厂家 | 耐酸碱胶管_耐腐蚀软管总成_化学品输送软管_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耐油耐磨喷砂软管|耐腐蚀化学软管 | 大型工业风扇_工业大风扇_大吊扇_厂房车间降温-合昌大风扇 | 制丸机,小型中药制丸机,全自动制丸机价格-甘肃恒跃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 超声波分散机-均质机-萃取仪-超声波涂料分散设备-杭州精浩 | 【化妆品备案】进口化妆品备案流程-深圳美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 车件|铜件|车削件|车床加工|五金冲压件-PIN针,精密车件定制专业厂商【东莞品晔】 | PVC地板|PVC塑胶地板|PVC地板厂家|地板胶|防静电地板-无锡腾方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咨询热线:4008-798-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