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化學教案 >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

時間: 沐欽 化學教案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1956年,國務院著手編制中國的第一個科學技術開展規劃,對中國化學的開展起了推動作用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三化學教案設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精選篇1

【考試說明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比較三種分散系的特征

2.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在物質分離方面的應用。

3.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溶解度、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的綜合計算。

4.了解膠體的制備、鑒別和提純;掌握膠體的性質和應用。

【基礎知識整理】:

一、分散系概念以及三種分散系比較

1.分散系

2.三種分散系比較

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

分散質微粒直徑

外觀

分散質微粒組成 單個分子或離子 分子集合體或有機高分子 大量分子或離子集合體

能否透過濾紙

能否透過半透膜

實例 食鹽水、碘酒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二、膠體

1.定義:分散質的大小介于 ~ 之間的分散系叫做膠體。

2.膠體的分類

按分散質的組成分為:

粒子膠體:如Fe(OH)3膠體,Al(OH)3膠體

分子膠體:如蛋白質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劑的狀態分成:

液溶膠:如Fe(OH)3膠體、淀粉溶液、蛋白質溶液、豆漿、血液、肥皂水等

固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等

氣溶膠:煙、云、霧等

3.膠體的性質和應用

(1)丁達爾現象

(2)布朗運動

①定義:膠體粒子在做 的運動。

②水分子從個方向撞擊膠體粒子,而每一瞬間膠體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電泳現象

①定義: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粒子在分散劑里向電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

②解釋:膠體粒子具有相對較大的表面積,能吸附離子而帶電荷。

③帶電規律:

i. 一般來說,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等膠體微粒吸附陽離子而帶正電;

ii. 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硅酸等膠體帶負電;

iii. 蛋白質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電離常數不同而帶電;

iv. 淀粉膠體不吸附陰陽離子不帶電,無電泳現象,加少量電解質難凝聚。

④應用:

i.生物化學中常利用來分離各種氨基酸和蛋白質。

ii.醫學上利用血清的紙上電泳來診斷某些疾病。

iii.電鍍業采用電泳將油漆、乳膠、橡膠等均勻的沉積在金屬、布匹和木材上。

iv.陶瓷工業精練高嶺土。除去雜質氧化鐵。

v.石油工業中,將天然石油乳狀液中油水分離。

vi.工業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脫水,水泥和冶金工業中的除塵等。

(4)膠體的沉聚

①定義:膠體粒子在一定條件下聚集起來的現象。在此過程中分散質改變成凝膠狀物質或顆粒較大的沉淀從分散劑中分離出來。

②膠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條件的改變

i.加熱:加速膠粒運動,減弱膠粒對離子的吸附作用。

ii.加強電解質:中和膠粒所帶電荷,減弱電性斥力。

iii.加帶相反電荷的膠粒的膠體:相互中和,減小同種電性的排斥作用。通常離子電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③應用:制作豆腐;不同型號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4.膠體的制備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漿、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膠體)

(2)水解法:

[Fe(OH)3膠體]向20mL沸蒸餾水中滴加1mL~2mL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一會兒,得紅褐色的Fe(OH)3膠體。離子方程式為:

(3)復分解法:

〔AgI膠體〕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試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邊滴邊振蕩,得淺黃色AgI膠體。

〔硅酸膠體〕在一大試管里裝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蕩即得。

離子方程式分別為:Ag++I—=AgI(膠體)

SiO32—+2H++2H2O=H4SiO4(膠體)

復分解法配制膠體時溶液的濃度不宜過大,以免生成沉淀。

5.膠體的提純

6.常見的膠體分散系

①Fe(OH)3膠體,Al(OH)3膠體,原硅酸膠體,硬脂酸膠體。分別由相應的鹽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膠體)+3H+

明礬溶液:Al3++3H2O=Al(OH)3(膠體)+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膠體)+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膠體)+OH—

②鹵化銀膠體。Ag++X—=AgX(膠體)

③土壤膠體。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藍色鈷玻璃(分散質為鈷的藍色氧化物,分散劑為玻璃)。

⑥煙、云、霧。

三、溶液

1.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溶劑中 再溶解某溶質時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溶劑中 繼續溶解某溶質時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溶解度

固體溶解度(S)指的是在 下,某固體物質在 溶劑里達到 狀態時所溶解溶質的 (單位是 )叫做該條件下該溶質在該溶劑中的溶解度。

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下,某氣體(壓強為1標準大氣壓)在1體積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體積數。例如:0℃、1個標準大氣壓下,氧氣的溶解度為0.049,表示該條件下1體積水中最多能溶解0.049體積的氧氣。氣體的溶解度是沒有單位的。

(0℃時,NH3的溶解度是1176;20℃時為702)

3.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物質溶解度的大小主要決定于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強對物質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外因)。

(1)溫度對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

大部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 ;少數物質(如食鹽)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 ;還有極少數物質(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

例1:40℃時等質量的兩份飽和石灰水,一份冷卻至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溫度仍為40℃。這兩種情況都不改變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質量

C.溶液的質量分數 D.溶液中Ca2+數目

(2)溫度、壓強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

氣體的溶解度一般隨著溫度的升高而 (如氨水受熱逸出氨氣);當溫度不變時,隨著壓強的增大,氣體的溶解度 ;隨著壓強的降低,氣體溶解度 。(如打開汽水瓶蓋即冒氣泡。)

例2:下列有關溶液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室溫時飽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卻到0℃時會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氣體

B.20℃,100 g水中可溶解34.2 g KCl,此時KCl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34.2%

C.強電解質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電解質

D.相同溫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氣換成相同壓力的純氧,100 g水中溶入氧氣的質量增加

4.溶解度曲線:

物質的溶解度和溫度的關系,可用溶解度曲線來表示。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曲線上任何一點表示這種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

根據某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知這種物質在某溫度時的溶解度,也可以看出這種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還可以比較溫度相同時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

例3. 根據下面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30℃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__ __,同溫度下B物質的溶解度是____。

(2)60℃時A物質與B物質的溶解度是____。

(3)60℃時有A物質和B物質的飽和溶液各mg。均降溫至20℃,____物質析出晶體多些,剩余溶液____物質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些。

(4)60℃時有50gA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30℃時有____gA物質析出。

(5)30℃時有B物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50g,欲使其成為飽和溶液,則要加入B物質____。

5.相關計算

例4:把一定量20%的某物質的溶液加熱蒸發掉10克水,在冷卻到20℃時析出2克溶質,此時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24%,求20℃時溶質在水中的溶解度。

例5:一定溫度下濃度為a%的硝酸鉀溶液,將其等分為兩份,一份等溫蒸發掉10克水,得到0.5克晶體;另一份等溫蒸發掉12.5克水,析出1.5克晶體。該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

A.60克 B.50克 C.40克 D.30克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精選篇2

目標: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1.師生共同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相關知識。

(1)根據鹽類水解規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鋁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鹽溶于水高于濃度增大的是

A.B.C.D.

2.應用實驗手段,啟發思維

實驗1.在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現象,分析為什么?將溶液分成二等份裝入二支干凈試管中,一支加熱,另一支保持室溫,進行比較。

現象;

原因分析;

實驗2.將新制備的膠體中,分裝于二支試管中,一支試管加入一滴鹽酸,與另一支試管對照比較。

現象;

原因分析。

教學過程:

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越低。

2.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溫度、濃度及外加酸堿等因素。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鹽溶液的酸堿性判斷

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律分析?!罢l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判斷依據。

例題:分析: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分析: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2.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霸饺踉剿狻?/p>

例題:分析溶液與溶液的堿性強弱?

∵的酸性比酸性強。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堿性強于溶液堿性。

3.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

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

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①應用“電荷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溶液中,陽離子有和,陰離子有,,,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晶體中,

在溶液中:

例題分析:

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A.

B.

C.

D.

解題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個守恒關系

a.電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體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種:,及

∴………………(2)

將(2)-(1)得

綜上分析,關系正確的有A.C.D。答案:[B]

隨堂練習

1.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A.

B.

C.

D.

2.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熱攪拌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后,再加入適量鹽酸,這種試劑是()

A.B.C.D.

3.下列各物質中,指定微粒的物質的量為1:1的是()

A.中的和B.的純水中和

C.中電子和中子D.明礬溶液中與

4.下列溶液加熱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質固體的是()

A.B.C.D.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溶液(約1mol/L),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體積比約是。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若用固體代替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堿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溶液中混有雜質。方法:加熱,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4.典型例題

5.擴展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鹽類的水解(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的本質,及鹽類水解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及其變化規律;

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對鹽類水解的應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如對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建立起“事物變化,內因是決定因素,外部因素是變化的條件”的對立統一的自然辯證觀。

;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前面所學的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對本節內容的學習。

教材密切聯系上一節,引導學生聯想鹽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過〔實驗3-1〕來回答這個問題,并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討論,鹽溶液的酸堿性與組成該鹽的酸或堿的強弱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把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聯系起來,為分類討論鹽類的水解奠定了基礎。

在分類介紹鹽類的水解時,重點說明鹽類電離產生的弱酸或弱堿離子對水的電離平衡所產生的影響,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圖,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是本節教學重點。之后,教材提及強酸可堿鹽不水解,并簡單說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這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前兩類鹽水解的本質。關于弱酸弱堿鹽的水解,大綱沒有要求。

關于教材第二部分內容——鹽類水解的利用,大綱只要求A層次,但在具體討論鹽類水解的利用的實例時,往往涉及到鹽類水解的本質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通過分析,使學生鞏固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教法建議

關于鹽類水解

本內容是對所學的電離理論、水的電離平衡、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運用,教學中注意引導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本節的有關問題。

1.關于鹽類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討論的形式。結合上一節知識,提出問題。將課本中的實驗改為探究實驗,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

由實驗結果展開討論:

(1)為什么三種鹽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堿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實質是否相同呢?

從而使學生認識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之間的內在聯系。

2.鹽類水解的本質

以的水解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強酸和弱堿所生成鹽的水解,說明鹽類水解的本質。

(1)提出問題:①在溶液中存在幾種電離?

②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

③為什么溶液顯酸性?

(2)分析討論:通過上述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運用電離理論和平衡移動原理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由于生成難電離的弱電解質促使水的電離,使溶液中增大,從而使溶液呈酸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并引出鹽類水解的定義。

并運用這種分析方法,分析接下來的幾種鹽的水解。

與水電離的結合生成了弱電解質醋酸,使水的電離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逐漸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結果,,因而溶液顯堿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分析時可利用圖3-10幫助學生理解,或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鹽類水解的過程,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

通過分析,總結出鹽類水解的一般規律:

誰弱誰水解:水解離子一定是鹽電離出來的弱離子(弱酸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

誰強顯誰性:堿強顯堿性,酸強顯酸性。

都強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3.關于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l)找出鹽類組成中發生水解的離子,直接寫出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2)一般鹽類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產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氣體,也不發生分解,因此書寫水解的離子方程式時一般不標“↓”或“↑”。為使學生明確這一點,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溶于水時的現象。

(3)鹽類水解是可逆反應,離子方程式中一般用“”號。

(4)多元弱酸的鹽分步水解,第一步較容易發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難,水解時以第一步為主。

(5)安排適當的課內外練習,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關于鹽類水解的利用

包括兩個方面介紹。一是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二是討論鹽為水解知識的應用。

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外界因素主要有溫度、濃度及外加酸堿等因素。

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通過對一系列分類實例的討論分析,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鹽類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一

課題:鹽類的水解

重點: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

難點: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和分析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精選篇4

內容簡介:

要點、常見有機物的檢驗(官能團的檢驗)

常用的試劑及所檢驗的物質有:①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鹽、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均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②溴水:烯烴、炔烴、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鹽、葡萄糖均可使溴水褪色(加成或氧化反應)。

③銀氨溶液:凡含有—CHO的有機物如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均可發生銀鏡反應。

④新制的Cu(OH)2堿性懸濁液:常溫下,多羥基的物質如甘油、乙二醇、葡萄糖都能溶解新制的Cu(OH)2得絳藍色溶液,羧酸與Cu(OH)2發生中和反應得藍色溶液。含—CHO的物質與新制Cu(OH)2堿性懸濁液加熱有磚紅色Cu2O沉淀生成。

⑤FeCl3溶液:與苯酚反應形成紫色溶液。

⑥水:利用有機物的水溶性大小及密度大小進行檢驗。

要點:物質的鑒別

鑒別方法:

1、不用任何試劑鑒別多種物質

(1)先依據外觀特征,鑒別出其中的一種,然后再利用他們去鑒別其他的幾種物質。

(2)若均無外部明顯特征,可考慮能否用加熱或焰色反應區別開來。

(3)若以上述兩種方法都不能鑒別時,可考慮兩兩混合法。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精選篇5

【專題目標】

1.掌握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質量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長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

3.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ⅠA族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經典題型】

題型一:幾個量的關系( X)

例1 已知某元素的陽離子R2+的核內中子數為n,質量數為A,則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是 ( A )

A. B.

C. (A-n+2)mol D.

點撥: 由A→M→n→N

規律總結: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離子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鞏固:1 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A 53g碳酸鈉中含NA個CO32- B 0.1molOH-含NA個電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個中子

D 標準狀況下11.2L臭氧中含NA個氧原子

題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及電子排布的規律運用

例2 寫出10電子的微粒的化學式

指出53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點撥:10電子的穩定結構→Ne→以Ne為中心→左右移動

54號元素是第5號0族元素→回答的是53號→前推一位

規律總結: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的規律很強:2、10、18、36、54、86、118相隔二個8、二個18、二個32;8、18、32就是該周期容納的元素種類。陰、陽離子的穩定結構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 R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電子層數為最外層電子數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離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BC )

A. 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④ B. 當它形成②時,不可能形成③、④

C. 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②、③ D. 當它形成②時,可以形成①

點撥:易漏解應全面思考

規律總結:

⑴核外電子是由里向外,分層排布的。

⑵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最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8個,次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不得超過32個。

⑶以上幾點互相聯系。

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是書寫結構示意圖的主要依據。

鞏固:2 具有下列結構的原子一定屬于堿金屬的是 ( CD )

A. 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 B. 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

C. M層電子數為K層電子數的一半 D. K、L層電子數之和比M、N層電子數之和大1

3 分別處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們的離子的電子層相差2層。已知A處于第m族;B處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價。則A、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分別為 ( D )

A. m、n B. 3、7 C. m-2、10n D. m+2、n+10

題型三:推斷元素原子序數差

例4 若短周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為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不可能是 (D)

A. 1 B. 2 C. 5 D. 6

點撥:設兩種元素的符號分別為X和Y,則化合物的化學式為X2Y3,即X為+3價,Y為-2價,在短周期元素中滿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規律總結:

從化合價入手或從直覺----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鞏固:4 周期表前20號元素中,某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相差3,周期數相差1,它們形成化合物時原子個數之比為1︰2。寫出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 。

題型四:位、構、性三者關系

例5 下表是X、Y、Z三種元素的氫化物的某些性質: ( B )

元素熔點/℃沸點/℃與水的反應導電性(純液體)

X-283-162不反應不導電

Y-10219放熱反應,形成酸性溶液不導電

Z680/劇烈反應,生成H2,并形成堿性溶液導電

若X、Y、Z這三種元素屬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則它們的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是

A. X、Y、Z B. Z、X、Y C. Y、X、Z D. Z、Y、X

點撥:導電性→化合物類型;與水反應→氫化物的穩定性

例6 砹(At)是原子序數的鹵族元素,推測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質是(A)

A. HAt很穩定 B. 易溶于某些有機溶劑

C. AgAt不溶于水 D. 是有色固體

點撥:位近性近

例7 在一定條件下,RO3n-中和氟氣可發生如下反應:

RO3n- + F2 +2OH-=RO4- +2F-- +H2O 已知R為短周期元素,則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點撥:離子方程式的電荷守恒和氟無正價

規律總結:結構決定位置,結構決定性質,位置體現性質。

周期數=電子層數

主族數=最外層電子數=正價數

|正價|+|負價|=8

鞏固:5 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種常見氧化物。X跟水反應后可生成一種具有還原性的不穩定的二元酸,該酸的化學式是 ;Y和X的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學式是 ;1mol Z在加熱時跟水反應的產物需要用6mol的氫氧化鈉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條件下,Y可以跟非金屬單質A反應生成X和Z,單質A是 。

6 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 B. 非金屬性:X>Y>Z

C. 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 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7 周期表中相鄰的A、B、C三元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9,三種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之和為41。則這三種元素是A___S__、B__Cl___、C___O___(填元素符號)。

隨堂作業:

1 設某元素某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m,中子數為n,則下述論斷中正確的是

A. 不能由此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B. 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n

C. 若碳原子質量為wg,此原子的質量為(m+n)wg

D. 核內中子的總質量小于質子的質量

2 X和Y兩元素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X元素的陽離子半徑大于Y元素的陽離子半徑,Z和Y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徑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徑。X、Y、Z三種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是 (D)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類型的化合物,其結構和性質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種無色晶體,下列對它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它是一種共價化合物 B. 在加熱時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 這種化合物不能跟堿發生反應 D. 該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兩種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它們的原子個數比為1:2,設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分別為a和b,則下列對a和b可能的關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

①a+b=15 ②a=b+15 ③a=b-5 ④a+b=22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根據中學化學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K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K層電子數相等

B L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C L層電子為偶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D M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M層電子數相等

6重水A與普通水B分別跟足量的金屬鈉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B.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C.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D.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7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數小于Y的原子序數,二者可以形成兩種氣態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條件下,A、B的密度之比為15:22,且當A、B以體積比1:3混合后,對H2的相對密度為20.25。試寫出X、Y的元素符號及A、B的化學式。

8 A、B、C、D、E五種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C、A、B、D、E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比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應生成C2A與氣體物質EB4,E的M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2倍。請回答:

⑴寫出這五種元素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畫出E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寫出D2A2和EB4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寫出D單質與銅鹽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設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學考察,采集了該星球上十種元素單質的樣品,為了確定這些元素的相對位置以便系統地進行研究,你設計了一些實驗并得到下列結果:

單質ABCDEFGHIJ

熔點(℃)-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與水反應√√√√

與酸反應√√√√√√

與氧氣反應√√√√√√√√

不發生化學反應√√

相對于A元素的

原子質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

按照元素性質的周期遞變規律,試確定以上十種元素的相對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10 已知1個N2O3分子的質量為akg,1個N2O5分子的質量為bkg,若以1個氧原子(16O)質量的1/16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NO2的式量為_______________。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別代表某一化學元素。

(1)下列 (填寫編號)組元素的單質可能都是電的良導體。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給核外電子足夠的能量,這些電子便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離去。核外電子離開該原子或離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

1.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 2.形成穩定結構的傾向

下表是一些氣態原子失去核外不同電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鋰XY

失去第一個電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個電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個電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個電子955011600

①通過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數據分析為什么鋰原子失去核外第二個電子時所需的能量要遠遠大于失去第一個電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為以上13種元素中的 (填寫字母)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種元素中, (填寫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精選篇6

物質的量濃度

考點一 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1L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的濃度叫做物質的量濃度.符號為:cB;單位為: mol﹒L-1

2.表達式:cB=n/V(n為溶質B的物質的量,單位為mol;V為溶液的體積,單位為L)

[例1](2008?黃岡中學)用1000g溶劑中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的溶液濃度叫做質量物質的量濃度,其單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則其物質的量濃度是( )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解析]設溶劑的質量為1kg,則硫酸的體積為(5mol×98g?mol–1+1000g)÷1.2894g/cm3×10–3 L?mL–1≈1.155L,故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c=5mol/1.155L≈4.33mol/L

[答案]C

特別提醒:

1.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物理意義和相關的量。

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這里的溶質可以是單質、化合物,也可以是離子或其他的特定組合,單位是mol;體積指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單位是L;因此,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

2.明確溶液中溶質的化學成分。

求物質的量濃度時,對一些特殊情況下溶液的溶質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們習慣上認為氨水的溶質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質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質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質為CuSO4

3.熟悉表示溶液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除物質的量濃度外,還有溶質的質量分數、質量物質的量濃度等。它們之間有區別也有一定的聯系,如物質的量濃度(c)與溶質的質量分數(ω)的關系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考點二 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1.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步驟:

(1)計算:如溶質為固體時,計算所需固體的質量;如溶液是液體時,則計算所需液體的體積。

(2)稱量:用天平稱出所需固體的質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體的體積。

(3)溶解:把稱量出的溶質放在燒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邊加水邊震蕩。

(4)轉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滌:用少量的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滌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緩緩注入蒸餾水至離容量瓶刻度線1-2cm處,再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7)搖勻: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復上下顛倒搖勻,然后將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試劑瓶并貼好標簽。

2.誤差分析:

根據c=n/V =m/MV來判斷,看m、V是變大還是變小,然后確定c的變化。

[例2](2008?廣州七區聯考)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濃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濃硫酸的體積為 。

(2)甲學生:量取濃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燒杯中,攪拌均勻,待冷卻至室溫后轉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將燒杯等儀器洗滌2~3次,每次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線定容,塞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

①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確操作是 。

②洗滌操作中,將洗滌燒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定容的正確操作是 。

④用膠頭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時,不小心液面超過了刻度,處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號)。

A.吸出多余液體,使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B.小心加熱容量瓶,經蒸發后,使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C.經計算加入一定量的濃鹽酸

D.重新配制

(3)乙學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濃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攪拌均勻,待冷卻至室溫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線,再攪拌均勻。你認為此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指出其中錯誤之處 。

[解析](1)假設取用的濃硫酸的體積為V,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有:

V×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見答案,④在溶液配制過程中,如不慎損失了溶質或最后定容時用膠頭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時不慎超過了刻度,都是無法補救的,得重新配制。 (3)見答案。

[答案](1)20.0mL (2)①將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線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質完全轉移到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④ D;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將水加入到濃硫酸中。

特別提醒:在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按操作順序來講,需注意以下幾點:

1.計算所用溶質的多少時,以下問題要弄清楚:

①溶質為固體時,分兩種情況:溶質是無水固體時,直接用cB=n(mol)/V(L)=[m(g)/

M(g?mol–1)]/V(L)公式算m;溶質是含結晶水的固體時,則還需將無水固體的質量轉化為結晶水合物的質量。

②溶質為濃溶液時,也分兩種情況:如果給定的是濃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則根據公式c(濃)×V(濃)=c(稀)×V(稀)來求V(稀);如果給定的是濃溶液的密度(ρ)和溶質的質量分數(ω),則根據c=[ρg?mL-1×V’(mL)×ω/Mg?mol-1]/V(mL)來求V’(mL)。

③所配溶液的體積與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時:算溶質時則取與實際體積最接近的量程數據做溶液的體積來求溶質的多少,不能用實際量。如:實驗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體NaOH的質量應為20.0g,而不是19.2g;因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規定量程體積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時,選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

2.稱、量溶質時,一要注意所測數據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選擇恰當的量器,稱量易潮解的物質如NaOH時,應用帶蓋的稱量瓶(或小燒杯)快速稱量;量取液體時,量器的量程與實際體積數據相差不能過大,否則易產生較大誤差。

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餾水洗滌2~3次;溶解或稀釋溶質后要冷卻溶液至室溫;定容、搖勻時,不能用手掌貼住瓶體,以免引起體積的變化;搖勻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線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餾水了,因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殘留。

4.定容時如果液面超過了刻度線或搖勻時灑出少量溶液,均須重新配制。

高三化學教案設計精選篇7

硫與硫的化合物

考點1 硫的性質

1.物理性質

硫有 同素異形體。如單斜硫、斜方硫、彈性硫等。常溫為 色晶體(淡黃色固體有: 等)。

2.化學性質

硫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較易得電子,表現較強的氧化性。

(1)與金屬反應:Na+S (劇烈反應并發生爆炸)

Al+S (制取 的途徑) Fe+S (黑色)

(2)與非金屬的反應:S+O2 S+H2 H2S

(3)與化合物的反應S+6HNO3(濃)

S+2H2SO4(濃) S+NaOH

[特別提醒]:①在溶液中通過化學反應生成少量硫時,有時稱乳白色。②硫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因此用物理方法洗去試管壁上的硫,只能用CS2作溶劑。③由硫能溶于熱堿溶液可知,用熱堿溶液可洗去試管壁上的硫,由于NaOH堿性強,腐蝕玻璃,故實驗室常用熱Ca(OH)2溶液而不用熱NaOH溶液除去試管內的硫。

[例1](1)將m g鐵粉和n g硫粉均勻混合,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到紅熱,冷卻后加入____Lb mol?L?1的鹽酸就不再產生氣體。若把已放出的氣體收集起來,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______。

(2)若把0.1 mol鐵粉和1.6 g硫粉均勻混合后,鋪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引燃,完全反應后,將殘渣全部放入過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應,結果所產生的氣體體積在標準狀況下明顯少于2.24 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Fe+S FeS,FeS+2HCl FeCl2+H2S↑,得Fe~2HCl;又由Fe+2HCl FeCl2+H2↑,得Fe~2HCl,即產生氣體的總體積和消耗的鹽酸的量與硫粉量無關,只由鐵的量確定。

設加入b mol?L?1鹽酸的體積為V,則

×2=V×b mol?L?1,得V= L或 mL

標準狀況下產生氣體的體積為 ×22.4 L?mol?1=0.4m L。

(2)n(S)= =0.05 mol<0.1 mol,鐵粉過量,過量的鐵粉在加熱的條件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的鐵的氧化物與H2SO4反應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氣體的體積小于2.24 L。

【答案】(1) 0.4m L

(2)與硫反應的鐵粉過量,過量的鐵粉在加熱的條件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了鐵的氧化物,與H2SO4反應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氣體的體積小于2.24 L

【方法技巧】本題定量考查硫與鐵化合及其生成的FeS與酸反應,通過分析,明確一定量的硫與鐵的混合物反應后,加鹽酸產生的氣體的物質的量只與鐵粉有關,且與鐵的物質的量相等。但利用此結論解題時需注意反應的條件和環境。

考點2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質的異同

1.物理性質

相同點:常溫下,都是 色氣體,密度都 空氣。

不同點:CO2 氣味,SO2有 氣味;CO2 毒,SO2 毒;CO2 水(1體積水大約溶解1體積氣體),SO2 水(1體積水大約溶解40體積氣體);SO2易液化。

2.化學性質

相同點:都是 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應,生成的酸 穩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②都能與堿反應,用量比不同,可以生成兩種鹽。

SO2、CO2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當SO2、CO2過量時又溶解。

Ca(OH)2+SO2 CaSO3+SO2+H2O

Ca(OH)2+CO2 CaCO3+CO2+H2O

不同點:

①SO2常表現 性:2SO2+O2 2SO3 CO2表現 性:CO2+C 2CO

SO2被高錳酸鉀、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劑氧化,CO2不能。

②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質,CO2不能。

③造成環境破壞的原因不同:SO2形成 ,CO2引起 。

[特別提醒]:①能使品紅溶液腿色的物質有:SO2 、Cl2、O3、H2O2、Na2O2、活性碳等。

②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溶液腿色,不是由于其漂白性,而是因為其還原性。③干燥的SO2氣體無漂白作用。④等物質的量SO2 和Cl2混合后通入品紅溶液中,不能使之腿色。原因是SO2 和Cl2發生反應生成了無漂白性的鹽酸和硫酸。

[例2] 下列實驗能證明某無色氣體為SO2的是 ( )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 ③能使品紅試液褪色,加熱后又顯紅色 ④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有SO2、CO2;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氣體為酸性氣體(如:HCl、HBr、SO2、CO2等);能使品紅褪色的氣體有Cl2、SO2,但Cl2有顏色,褪色后加熱又顯紅色的只有SO2;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有SO2氣體符合。

【答案】C

【規律總結】 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若通入的氣體過量,則沉淀都可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別SO2和CO2。通??捎靡韵路椒ǎ?/p>

①用品紅溶液,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CO2。

②用氫硫酸,出現渾濁的是SO2,無明顯現象的是CO2。2H2S+SO2 2H2O+3S↓

③用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的是SO2,無明顯現象的是CO2。

2KMnO4+5SO2+2H2O K2SO4+2MnSO4+2H2SO4

④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SO2,無明顯現象的是CO2。Br2+2H2O+SO2 2HBr+H2SO4

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SO2,無明顯現象的是CO2。

2H2O+2HNO3+3SO2 3H2SO4+2NO Ba(NO3)2+H2SO4 BaSO4↓+2HNO3

⑥用FeCl3溶液,使棕黃色顏色變淺的是SO2,無明顯現象的是CO2。

2FeCl3+SO2+2H2O FeCl2+FeSO4+4HCl

考點3 濃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較

比較項目 濃硫酸 稀硫酸

氧化性強弱 氧化性(S) 氧化性(H+)

氧化性的原因

還原產物 一般是 ,可以是硫單質 H2

與金屬單質的反應 在常溫下,使鐵、鋁鈍化,因加熱條件下可以反應。規律:金屬+H2SO4→

能與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氫之前的金屬發生置換反應。

與非金屬單質的反應 加熱條件下可以和某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不能反應

與H2S等還原性物質反應 能夠反應 不能反應

[特別提醒]:①硫酸的性質取決于硫酸的濃度。②98.3%的濃H2SO4密度為1.84 g?cm?3,比水的密度大;硫酸的濃度越大,密度越大,如將5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等體積混合,則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大于30%;濃H2SO4或密度小于濃硫酸的溶液被稀釋或與濃H2SO4混合時,都是將濃H2SO4沿玻璃棒注入其中,并不斷攪拌,使其散熱。

[例3](2008屆創博智典聯考題)中學教材高中化學第一冊有如下圖1所示的銅與濃硫酸反應實驗裝置,該實驗過程中會有二氧化硫氣體放出,污染室內空氣,嚴重地損害師生健康.為此某課外小組對此實驗進行如圖2所示的改進,改進的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并且幾乎無二氧化硫氣體泄漏。實驗步驟如下:

圖1 圖2

①首先按裝置圖安裝儀器,安裝儀器時,在支管膠塞的鐵絲構上掛一片品紅試紙。

②向試管中加入約10毫升的濃硫酸,加熱(在加熱濃硫酸時,將銅片向上提起,銅片先不要伸入濃硫酸中),當加熱至沸騰時,把銅片放下,使其完全浸入濃硫酸中,反應即刻發生。等不需要反應時停止加熱并將銅片提起,離開濃硫酸,反應就停止了。

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2所示,銅片與沸騰的濃硫酸接觸后可看到的現象有:  ;

(2)塑料袋作用是:                ;

(3)為了防止反應結束后留在試管中的氣體和塑料袋中的氣體污染環境,可進行的操作是: ;相關的離子方程式是: 。

[解析]當銅片接觸熱濃硫酸時,有大量的白霧產生(白霧是由于二氧化硫氣體與水結合形成亞硫酸小液滴緣故)并沿支管口噴在品紅試紙上,使品紅試紙的紅色開始褪色,而且原來無色硫酸溶液開始變綠,當品紅試紙完全褪成白色后,把銅片向上提使其離開濃硫酸溶液,反應馬上停止。

【答案】(1)支管口有白霧,試管中出現綠色,品紅試紙褪色,銅片部分溶解。

(2)收集多余的SO2氣體,防止污染空氣;

(3)在反應后的試管中、塑料袋中加適量的堿吸收SO2氣體

SO2+2OH? H2O+SO32?或SO2+OH? HSO3?

【規律總結】濃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質中由水分子組成的的水蒸氣或結晶水??捎米鞲稍飫话悴荒芨稍飰A性和還原性氣體。脫水性:將某些化合物中(主要是有機化合物)中H、O兩原子按水的組成比2∶1脫去。(濃硫酸可用作有機反應的催化劑和脫水劑)

濃硫酸使濕潤的石蕊試紙先變紅(酸性引起),后變黑(脫水性引起);而稀硫酸則只能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不能使之變黑或褪色。

考點4 溶液中SO42?的檢驗

1.原理:利用Ba2++SO42? BaSO4↓(白色),BaSO4 鹽酸、硝酸的特性。

2.試劑: 。

3.檢驗的誤區

干擾檢驗的離子:Ag+能與SO42?離子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 2SO4;Ag+還能與Cl?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Cl;SO32?、CO32?、SiO32?、PO43?等能與Ba2+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這些白色沉淀溶于強酸中。

4.檢驗步驟

①在待測溶液中加入 ,排除 等離子的干擾。注意一般不用稀HNO3,因為稀HNO3能將 氧化成 而被漏檢。

②在排除干擾后的溶液中加入 ,產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則此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特別提醒]:檢驗SO42?的關鍵是既要注意試劑的選擇,又要注意操作順序的優化,方能排除干擾離子的誤導,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正確推導。

[例4]對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別進行如下實驗:

①加熱時放出的氣體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 ②加堿調至堿性后,加熱時放出的氣體可以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③加入氯水時,溶液略顯黃色,再加入BaCl2溶液時,產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對于下列物質不能確認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

A.Br? B.SO42? C.H2SO3 D.NH4+

[解析]①加熱時放出的氣體可以使品紅褪色,則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穩定,分解產生的SO2可使品紅褪色。②加堿后加熱,產生使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即有NH3產生,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氯水時溶液顯黃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的沉淀生成,說明此時溶液中含SO42?,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產生的,故不能確定的為SO42?。

【答案】B

【誤區警示】SO42?檢驗的誤區:

①只加可溶性鋇鹽,不酸化。誤將CO32?、PO43?、SO32?、Ag+等干擾離子判成SO42?,此時上述離子同樣會產生BaCO3、Ba3(PO4)2、BaSO3、AgCl的白色沉淀。

②誤將Ag+、Pb2+判成SO42?。如向待測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鹽酸有白色沉淀便斷定含SO42?。其錯誤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42?而含Ag+或Pb2+也會有同樣現象。

因為Ag++Cl? AgCl↓(白色) Pb2++2Cl? PbCl2↓(白色)

③誤將SO32?判成SO42?。如向待測液中滴加用鹽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誤以為有SO42?。該錯誤是未注意NO3?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環境中發生反應:Ba2++

SO32? BaSO3↓(白色),3BaSO3+2H++2NO3? 3BaSO4↓(白色)+2NO↑+H2O

再如向待測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便錯誤認定一定含SO42?,也同樣是落入干擾離子轉化為SO42?從而生成BaSO4的陷阱中。

參考答案

考點1 硫的性質

1. 多種 淡黃 Na2O2、AgBr、黃鐵礦、TNT

2. (1)Na2S Al2?S3 Al2S3 FeS (2)SO2

(3)H2SO4+6NO2↑+2H2O 2SO2↑+2H2O Na2S+Na2SO3+H2O

考點2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質的異同

1.無 大于 沒有 刺激性 無 有 能溶于 易溶于

2.酸性 不 CaSO3↓+H2O Ca(HSO3)2 CaCO3↓+H2O Ca(HCO3)2 還原 氧化 酸雨 溫室效應

考點3 濃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較

強 弱 分子中+6價的硫元素 離出來的H+ SO2 硫酸鹽+SO2↑+H2O

考點4 溶液中SO42?的檢驗

1.不溶于 2.可溶性鋇鹽〔BaCl2或Ba(NO3)2溶液〕、鹽酸

4.①稀鹽酸 Ag+、SO32?、CO32?、SiO32?、PO43? SO32- SO42- ②氯化鋇溶液

326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脉冲除尘器,除尘器厂家-淄博机械 | 培训一点通 - 合肥驾校 - 合肥新亚驾校 - 合肥八一驾校 | 河南中整光饰机械有限公司-抛光机,去毛刺抛光机,精密镜面抛光机,全自动抛光机械设备 | 单机除尘器 骨架-脉冲除尘器设备生产厂家-润天环保设备 | 集菌仪_智能集菌仪_全封闭集菌仪_无菌检查集菌仪厂家-那艾 | 电动球阀_不锈钢电动球阀_电动三通球阀_电动调节球阀_上海湖泉阀门有限公司 | 罐体电伴热工程-消防管道电伴热带厂家-山东沃安电气 | 培训无忧网-教育培训咨询招生第三方平台 | 小型数控车床-数控车床厂家-双头数控车床 | 刚性-柔性防水套管-橡胶伸缩接头-波纹管补偿器-启腾供水材料有限公司 | 刚性-柔性防水套管-橡胶伸缩接头-波纹管补偿器-启腾供水材料有限公司 | 双段式高压鼓风机-雕刻机用真空泵-绍兴天晨机械有限公司 | 挤奶设备过滤纸,牛奶过滤纸,挤奶机过滤袋-济南蓝贝尔工贸有限公司 | 博医通医疗器械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平台_博医通 | 民用音响-拉杆音响-家用音响-ktv专用音响-万昌科技 | 食安观察网| 冷却塔改造厂家_不锈钢冷却塔_玻璃钢冷却塔改造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欧必特空气能-商用空气能热水工程,空气能热水器,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生产厂家-湖南欧必特空气能公司 | 南京精锋制刀有限公司-纵剪机刀片_滚剪机刀片_合金刀片厂家 | 微信小程序定制,广州app公众号商城网站开发公司-广东锋火 | 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_煤矿用电缆厂家_矿用光缆厂家_矿用控制电缆_矿用通信电缆-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 | 手板-手板模型-手板厂-手板加工-生产厂家,[东莞创域模型] | 大立教育官网-一级建造师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 | 共享雨伞_共享童车_共享轮椅_共享陪护床-共享产品的领先者_有伞科技 | 执业药师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首页入口 | 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厂家-卡珀职业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 3d可视化建模_三维展示_产品3d互动数字营销_三维动画制作_3D虚拟商城 【商迪3D】三维展示服务商 广东健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体育工程配套及销售运动器材的体育用品服务商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不锈钢搅拌罐_高速搅拌罐厂家-无锡市凡格德化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恒驭仪器有限公司-实验室平板硫化机-小型平板硫化机-全自动平板硫化机 | 长春网站建设,五合一网站设计制作,免费优化推广-长春网站建设 | 大学食堂装修设计_公司餐厅效果图_工厂食堂改造_迈普装饰 | 不锈钢复合板厂家_钛钢复合板批发_铜铝复合板供应-威海泓方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绿萝净除甲醛|深圳除甲醛公司|测甲醛怎么收费|培训机构|电影院|办公室|车内|室内除甲醛案例|原理|方法|价格立马咨询 | 对辊破碎机-液压双辊式,强力双齿辊,四辊破碎机价格_巩义市金联机械设备生产厂家 | 雨水收集系统厂家-雨水收集利用-模块雨水收集池-徐州博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包塑丝_高铁绑丝_地暖绑丝_涂塑丝_塑料皮铁丝_河北创筹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岩棉板|岩棉复合板|聚氨酯夹芯板|岩棉夹芯板|彩钢夹芯板-江苏恒海钢结构 | 雷达液位计_超声波风速风向仪_雨量传感器_辐射传感器-山东风途物联网 | 进口便携式天平,外校_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奥豪斯工业台秤,V2000防水秤-重庆珂偌德科技有限公司(www.crdkj.com) | 脑钠肽-白介素4|白介素8试剂盒-研域(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