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課程教案
歷史,有很多種組織方式,包括年代式、文化式、地域式、主題式。這些劃分并不相互排斥,往往有明顯的重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二歷史課程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歷史課程教案精選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教材,客觀描述隋唐統一的過程,了解隋朝時期的成就建樹。
2、通過展示史料并進行小組討論隋朝大運河的歷史意義,提高分析歸納能力,養成“論從史出”的意識。
3、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的統一有利于政治經濟的發展,從而加深對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隋朝滅亡的原因。
【難點】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唐朝詩人的《汴河懷古》,并提出問題:此詩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此河指的是隋朝時期開通的大運河。
教師追問: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此運河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建成的?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隋統一的過程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那是誰結束了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義呢?
(二)隋朝的各項建設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正文第二段,提問: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
學生分析總結:隋朝時期在長安、洛陽設糧倉;隋煬帝時期修建洛陽城和大運河。
教師總結:隋朝初期建設頗多,其中大運河最為。
教師展示《隋唐大運河示意圖》并讓學生思考: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都流經哪些地方,溝通了哪些水系?
學生回答: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
教師展示史料,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提問:修建這條大運河有什么好處呢?
小組代表回答:隋朝開通大運河能夠加強南北方的政治經濟聯系,鞏固國家統一。
教師總結:運河的開通能夠溝通南北方經濟交流,大運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發展,從而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同時也為我們也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教師在多媒體展示史料并設問:結合課前展示《汴河懷古》中所說“盡道隋亡為此河”,想一想隋朝的滅亡和大運河的開通有關么?
學生回答:有一定關系,修建大運河時勞民傷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激增不滿,最后發生起義。
教師補充總結:除此之外,隋煬帝還頻頻發動戰爭,種種行為導致社會生產下降,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最后導致大規模起義。
(三)唐朝統一
教師播放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片段提問:隋煬帝最后的下場是什么,又是誰取而代之統一全國的?
學生總結:618年隋煬帝被部下殺死,隋朝貴族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后來唐軍消滅起義軍和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教師追問:唐朝統一全國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穩定政局,為唐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做好鋪墊。
教師總結:唐統一后給后面幾次唐朝盛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足以使得唐朝在古代成為盛極一時的繁榮強國。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結合板書,帶領學生系統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
2、作業:課下收集隋朝相關資料,下節課談談是如何看待隋煬帝的。
高二歷史課程教案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中國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古代水利設施修建的重要意義,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中國古代水利設施的修建的學習,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中國古代水利設施的代表和治黃的措施。
【難點】
認識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視片段,提問學生:視頻當中,大禹治理的是哪個地方?
學生回答:黃河。
教師引導: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以后的歷朝歷代也在為興修水利工程而努力。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還有哪些?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樣的意義呢?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春秋戰國時期的水利設施
教師引導:農業生產的發展離不開水利設施的興建。大禹治水的傳說,反映了上古時代先民為戰勝自然災害、發展生產而興修水利的艱苦歷程。
教師展示都江堰、芍陂、鄭國渠等的圖片,并引導: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在這一時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
學生結合圖片,回答問題:都江堰、芍坡、鄭國渠等。
教師出示都江堰的結構示意圖,并引導:春秋戰國時期最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誰修建的?由哪幾部分構成?各部分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前3世紀,秦國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領民眾完成了這項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它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飛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廣袤農田。
高二歷史課程教案精選篇3
1.童年時代
出生于英國林肯郡的一個村莊,愛動腦筋,動手能力強。
2.中學時代
一度輟學,喜歡讀書及鉆研數學問題。
3.大學時代
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發現代數二項式定理。
4.鄉下兩年
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日光的組成,并開始研究引力問題。
清單二創立經典力學體系
萬有引力定律
1.提出“萬有引力”概念
(1)條件
①開普勒發現了行星繞日運動的三大定律。
②伽利略發現了力學的一些基本原理。
(2)內容:通過研究證明宇宙間所有的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
(3)意義:對以后的天體研究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創立經典力學體系
(1)標志:1686年,撰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文,提出力學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經典力學規定了一套基本概念,1687年問世。
(2)地位:是近代科學體系形成的標志。
[深化認知]
近代科學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分析,揭示客觀事物本質規律,并形成系統的科學理論。牛頓創立的經典力學體系,實現了物理學第一次大飛躍,標志人類科學時代的開始;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用數學方法描述宇宙運行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和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基礎。
清單三對牛頓的評價
晚年的困惑
1.晚年的困惑
迷戀和鉆研宗教與神秘思想,寫下了大量的《圣經》評注和其他神學論文。
2.地位與作用
(1)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體系的奠基人。
(2)從伽利略到牛頓的時期,對后來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深化認知]
牛頓是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劃時代的發明和發現,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牛頓是17世紀科學革命中所涌現出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人類歷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探究點一牛頓對近代科學的巨大貢獻
[史料探究]
材料一牛頓由于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于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于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于認識了力的本質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
——恩格斯
(1)從材料一恩格斯的評價可以看出牛頓的科學研究具有什么特點?概述牛頓對古典物理學所做的主要理論貢獻。
[答案]特點:研究范圍涉及天文、光學、數學、力學等多個領域;在各個領域里都成果突出,貢獻巨大。理論貢獻: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與力學三個基本定律,建立起完整的力學體系,從而把天上的行星和它們的衛星的運動規律同地上重力下墜的現象統一起來,完成了物理學發展的第一次大綜合,實現了人類認識上的飛躍,成為近代自然科學形成的標志。
材料二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于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還沒有發現呢。
任何不是從現象中推論出來的說法都應稱之為假說,而這樣一種假說無論是形而上學的還是物理學的,無論屬于隱蔽性質的還是力學性質的,在實驗哲學中都沒有它們的地位。
——牛頓
(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為什么牛頓能夠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理解。
[答案]生活在歐洲科學革命的大時代;善于吸收、借鑒前人的優秀成果和經驗;對科學研究具有濃厚的興趣;忘我的投入與勤奮的探索;謙虛的態度;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
[結論形成]
牛頓建立力學體系的原因及深遠影響
1.原因
(1)具備了較好的經濟基礎。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牛頓在科學方面的貢獻創造了條件。
(2)具備了良好的知識條件。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果,特別是伽利略的實驗科學方法和培根所倡導的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法。
(3)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對力學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4)牛頓在科學領域的探索精神和不畏艱辛、勇于犧牲的思想品質。他在系統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與研究。
2.深遠影響
(1)牛頓力學以嚴格的數學方法和邏輯體系將宇宙間的運動統一起來,是經典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現代工程力學以及與之有關的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牛頓力學的創立標志著人類科學時代的開始。
(2)牛頓經典力學揭示了力學與運動的關系,使人們可以精確掌握力及其作用,使人們掌握了機械的制造與應用,從而引發了以英國工業革命為起點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3)牛頓用數學方法精確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揭示出宇宙萬物的物質本性和科學性,也為法國啟蒙思想和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科學基礎。
探究點二評價牛頓
[史料探究]
材料一愛因斯坦說:“在牛頓時代,牛頓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人所能發現的道路;牛頓所創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導著我們的物理學思想。”
1942年,愛因斯坦為紀念牛頓誕生300周年撰寫了一篇文章,對牛頓的一生作了如下評價:“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為永恒真理而斗爭的舞臺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p>
材料二據英國米切爾?懷特《牛頓:最后的巫師》記載,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從一個收藏者手里購買了一批有關牛頓的秘密資料。通過幾年的研究,凱恩斯于1942年在英國皇家學會俱樂部發表了一次名為“牛頓其人”的演說,給出一個與傳統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頓形象,即牛頓不再只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醉心神學和煉金術的人。
(1)根據上述材料,分別概括愛因斯坦和凱恩斯對牛頓的評價。
[答案]愛因斯坦肯定牛頓對其所處時代的貢獻和他對物理學的奠基作用;認為應該放到人類“為永恒真理而斗爭的”的長河中評價牛頓。凱恩斯認為,牛頓“不再只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醉心神學和煉金術的人”。
(2)結合材料,指出二人評價牛頓的不同角度。
[答案]愛因斯坦主要強調牛頓的科學貢獻;凱恩斯則強調牛頓的多面性。
[結論形成]
評價牛頓
牛頓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
(1)《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里用數學方法闡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則——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之后三個世紀中物理界的科學觀點,并成為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2)牛頓為人類樹立起“理性主義”的旗幟,開啟工業革命的大門。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牛頓謙虛態度和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還有勤奮的探索精神等值得后人學習。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1.牛頓在科學研究上做出的重大貢獻是()
A.闡明了進化論B.建立了量子力學理論
C.提出了相對論D.構建了經典力學理論
解析:選D達爾文闡明了進化論,故A項錯誤;普朗克提出了的量子概念,故B項錯誤;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故C項錯誤;牛頓構建了經典力學理論,故D項正確。
2.近代科學體系形成的標志是()
A.萬有引力定律B.狹義相對論
C.廣義相對論D.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
解析:選D人們把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當做近代科學體系形成的標志。
3.有人說:“牛頓是接過了伽利略傳過來的接力棒,并最終完成了科學的一次劃時代的巨大飛躍?!毕铝袑εnD的評價正確的有()
①第一個充分利用實驗得出科學結論的人②創立的力學體系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第一次理論大綜合③其科學成就推動了啟蒙運動興起④在伽利略的基礎上,使人們的認識深入到微觀世界
A.①②B.①③④
C.②③D.②③④
解析:選C伽利略注重實驗和實踐,被視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故①錯誤;牛頓的力學體系對自然界的力學現象做出了系統的、合理的說明,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第一次理論大綜合,故②正確;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自然科學的發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啟蒙運動的興起,故③正確;牛頓力學主要關注宏觀物體的運動,故④項錯誤。C項符合題意。
4.右圖是1970年英國發行的D系列1英鎊紙幣上的圖案。牛頓身后是一根開花的蘋果樹枝,身邊的桌上是他手制的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紙幣背面左半部分的主要圖案,是各種橢圓形的天體運行軌道。鈔票上紀念牛頓的貢獻除反射式望遠鏡外還有()
A.機械運動三大定律
B.萬有引力定律
C.微積分
D.發現冥王星
解析:選B圖片中的圖案包括天體運行軌道,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對解釋天體現象有重要作用,因此正確答案為B。
5.牛頓晚年迷戀和鉆研宗教與神學思想,他認為“上帝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這說明()
A.牛頓畢生致力于自然科學的研究
B.牛頓晚年否定了自己所發展的科學
C.牛頓受時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
D.牛頓真實的目的是用科學戰勝神學
解析:選C在牛頓生活的那個時代,中世紀神學的巨大陰影還未消退。晚年的牛頓認為“上帝”是一個永恒、無限、絕對完美的主宰者,正是這種時代局限性的體現。
6.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發表后的百年牛頓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剛剛去世。這似乎預示著牛頓所從事的研究將開始孕育一個“全新的文明”。所謂“全新的文明”是指()
A.農業文明B.工業文明
C.后工業文明D.信息文明
解析:選B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創立,推動了物理學領域眾多研究成果的發展,從而為后來的兩次工業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兩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全新的文明”就是工業文明,故答案為B。
二、非選擇題(第7題12分,第8題14分,共26分)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牛頓已發現了一個數學上能證實的根本的宇宙規律……,實際上,自然界好像是一個巨大的機械裝置,按照通過觀察、實驗、測量和計算可予以確定的某些自然法則進行運轉。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牛頓在哪一領域的什么貢獻?(2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牛頓取得這一成就的原因。(8分)
(3)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科學進步的感想。(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1)問,閱讀材料一圖片,緊扣教材知識,并結合材料二的評論得出結論。第(2)問,結合所學知識,從牛頓個人素養和社會環境兩方面分析原因。第(3)問,談感想一定要緊扣主題,切忌空泛,并注意語言的精煉。深刻認識個人成就與社會的關系。
答案:(1)在物理學方面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大定律,創立了“牛頓經典力學”。
(2)主觀方面:牛頓具有勤奮探索的科研精神;勤于動手,注重實驗的科學方法;謙虛、謹慎,善于吸收,總結前人經驗和成果的科學態度。
客觀方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既對力學的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又為牛頓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物質基礎;開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科學成就為牛頓力學體系的創立提供了條件。
(3)科學的進步,不僅需要科學家的勤奮努力,更需要適宜的社會環境。
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這一盡善盡美的包括太陽、行星的大系統,惟有出于全能的神之手……就像一個盲人對于顏色毫無概念一樣,我們對于神理解萬事萬物的方法簡直是一無所知。
——牛頓
材料二更讓人扼腕的是,牛頓在晚年時竟成了神學的奴隸,一心要證明上帝的存在。提出了太陽系起源于神秘的“第一推動力”。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二版中,他加進了一個《總釋》,他在《總釋》中說:“這個由太陽、行星和彗星組成的最完美的體系,只能來自一個全智全能的主宰的督促和統治?!痹诔鋈卧鞄艔S的監督后,又埋頭于荒唐的煉金術……
——《太空探索》20__年第4期
材料三在牛頓描述的世界中,處處充滿著井然有序的規律和法則……于是更多的人開始建立這樣一種世界觀:既然物質世界有著如此的自然規律,那么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也應該有類似的規律存在,只要能將牛頓-自然之謎的科學方法運用于人類社會,那么社會發展的規律也能被掌握。
——《大國崛起》
(1)材料一說明牛頓具有怎樣的信仰?結合材料二說明,這種信仰與其科學研究有什么關系?(4分)
(2)材料三中的“井然有序的規律和法則”主要是指什么?這些規律的發現有何影響?(6分)
(3)綜合三則材料,你認為應該如何評價牛頓?(4分)
解析:第(1)問分析材料得出牛頓對上帝的信仰,進而說明其通過科學研究理解上帝的目的。第(2)問根據牛頓的科學貢獻進行回答。第(3)問從牛頓所處的時代背景角度進行概括。
答案:(1)信仰:虔誠信仰-教(上帝)。關系:牛頓希望通過科學研究來理解上帝、驗證上帝的存在,因此對-教的信仰成為其科學研究的重要動力。
(2)規律和法則:指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影響: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第一次系統性的理論概括,是近代自然科學誕生的標志,也奠定了近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極大地推動了人們世界觀的革新,使人們從宗教-中解放出來,進一步促進人們以科學精神來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使人們掌握了機械的制造與應用,從而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3)牛頓因其勤奮好學和善于研究而成為人類歷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又因中世紀神學影響而迷戀于宗教,展現出其平常人的一面。
高二歷史課程教案精選篇4
1.從醫之路
(1)出身:出身名醫世家,從小酷愛醫學。
(2)從醫:23歲時從醫,10年后醫術享有盛名。
(3)成為御醫:38歲時被聘入楚王府主持良醫所,后來又被推薦入太醫院成為宮廷御醫。
(4)編醫書:經過27年不懈努力,李時珍終于編完《本草綱目》。
2.《本草綱目》
(1)內容
①不但是醫藥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在生物學、礦物學、冶金學、地質學、化學、物候學等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②創立了當時世界先進的藥物分類法,明顯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
③首次提出“腦為元神之府”的見解,認為人類思維意識活動是大腦的機能和產物。
(2)地位
①達爾文稱贊它是“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
②李約瑟認為:李時珍達到了與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科學家所不能達到的水平。
③1951年,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的各國代表,一致尊崇李時珍為世界文化名人。
[深化認知]
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在中國古代醫藥學是一座豐碑,是中國的“百科全書”,也成為世界醫藥學的寶典之一,他的動植物分類法世界,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故李時珍被公認為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之一。
清單二中國古代的農學家
會通中西的近代實驗農業開拓者——徐光啟
1.學術思想
(1)徐光啟注重實學而淡泊功名,積累了許多農學、算學、天文歷法與測量方面的資料和知識。
(2)徐光啟向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有關國計民生的科學技術尤其關注。
2.《農政全書》
(1)內容:他從“農政”,即國家政策的高度,矚目屯墾、水利、荒政三項主題,對古今中外農業生產和農學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評價和總結。
(2)特點:匯總歷代農學成就,總結當代最新農業實踐成果;充分汲取西方農業科技思想和方法,從而確保了農書的科學性、開創性和先進性。
3.思想影響
(1)開風氣之先的“引進西學第一人”。
(2)注重數理研究,堅持調查、實驗、觀察、總結的近代科學研究方向,被后世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深化認知]
徐光啟做為古代的高級官員與科學家,具有許多值的學習的優良品質:不迷戀官位,清正廉潔;關注國計民生,有濟世救民的社會責任感;崇尚科學、堅定求真、務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探究點李時珍的貢獻和優秀品質
[史料探究]
材料一李時珍24歲正式隨父行醫,一面學醫,一面研究醫藥書。他發現歷代的醫藥書中,有不少缺點和錯誤,決心重新整理補充,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钊朊耖g向農民、漁民、樵夫、藥農、獵人請教;他先后到過湖北武當山、江西廬山、江蘇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藥物標本,品嘗草藥,辨別藥性。經過27年的艱苦勞動,終于寫成了藥物學巨著。
——中國醫學網
(1)根據材料一分析李時珍為什么要寫《本草綱目》,又是怎樣寫成《本草綱目》的。
[答案]歷代藥物學著作存在不少缺陷,為了糾正以往醫藥書籍中的錯誤,為醫生治病用藥提供可靠的依據與指導。李時珍刻苦鉆研,經過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材料二
(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李時珍為什么能寫成《本草綱目》一書?
[答案]潛心于醫學研究,博覽群書;走遍大江南北,調查研究,仔細觀察;親自栽培、嘗服藥物,摸清藥性;良好的文學素養等。
材料三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顣r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人所能達到的水平。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李約瑟為什么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如此高的評價?
[答案]藥物內容豐富;藥物分類法先進;兼具科學性、文學性、實用性,在我國及世界廣泛流傳。
[結論形成]
李時珍能夠寫成醫學巨典《本草綱目》的原因和他的優秀品質
1.原因
(1)李時珍出生在醫生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環境影響,對醫藥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為編寫《本草綱目》提供了有利條件。
(2)李時珍積累了豐富的醫學實踐經驗和藥物學方面的知識,為編著《本草綱目》奠定了科學知識和研究方法的基礎。
(3)我國古代藥物學著作豐富,盡管存在不少錯誤,但也不乏精華內容,為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4)李時珍注重實地考察,虛心向藥農等人請教,親身試驗藥物療效,掌握了編寫《本草綱目》的第一手藥物學素材。
(5)李時珍立志為人民造福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研究方法,為編寫《本草綱目》提供了持之以恒的思想動力。
2.品質
(1)矢志不渝、執著堅定的信念。
(2)科學嚴謹、求真務實、不恥下問的態度。
(3)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
(4)不盲從古訓,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
(5)不畏艱險、勇于創新的獻身精神。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1.明清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主要原因是()
A.封建經濟的發展B.城市經濟的繁榮
C.社會矛盾的激化D.科舉考試的改革
解析:選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明清時期傳統科技發展的原因是封建經濟的發展。
2.李時珍為中國古代卓越的醫藥學家,世稱“醫中之圣”。如果為他編寫的《本草綱目》配音,最合理的是()
A.“我要名揚天下”
B.“幫助父親更好地行醫”
C.“糾正過去醫術的錯誤”
D.“入朝為官”
解析:選C李時珍在行醫過程中深感前人藥書的錯漏不當之處很多,決心編撰新的醫藥著作,糾正前人的錯誤,故答案為C。
3.從右圖所示醫書中無法了解到()
A.各種常用本草的品種和形態
B.中國17世紀的醫藥學成果
C.古代民間流傳的主要藥方
D.較為先進的古代藥物分類法
解析:選B《本草綱目》完成于1578年,即16世紀70年代,故B項符合題意。
4.王世貞稱《本草綱目》“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敝饕侵?)
A.李時珍醫術高超
B.《本草綱目》被人們視為寶物
C.《本草綱目》內容詳細、全面
D.《本草綱目》插圖精美
解析:選C材料贊美《本草綱目》所記載藥物種類眾多,內容詳細、全面。
5.下列關于徐光啟思想和活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A.支持“反清復明”活動B.積極引進西學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領導東林黨的政治活動
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判斷能力。結合徐光啟的活動可知是積極引進西學。
6.明朝和西歐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技術都取得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共同之處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側重于理論探索
C.局限于生產、生活層面的探索
D.提倡實驗科學
解析:選A西方科技側重理論探索和實驗科學,中國古代科技側重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但兩者都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二、非選擇題(第7題12分,第8題14分,共26分)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經云: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故春月宜加辛溫之藥,薄荷、荊芥之類,以順春升之氣;夏月宜加辛熱之藥,香薷、生姜之類,以順夏浮之氣……秋月宜加酸溫之藥,芍藥、烏梅之類,以順秋降之氣;冬月宜加苦寒之藥,黃芩、知母之類,以順冬沉之氣,所謂順時氣而養天和也。
——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四時用藥例》
材料二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年十四……發憤讀書,十年不出戶閾,經傳子史聲律農圃星卜佛老稗說,莫不倍究……時珍晚年學尤篤,晝夜不輟,自號瀕湖山人。著醫案、邁所館詩集、唐律脈訣、五臟圖……傳天文、地理、奇門遁甲諸書。
——光緒《蘄州志》卷三十七《藝文志?李時珍傳》
(1)依據材料一,概括李時珍用藥的哲學思想。(4分)
(2)依據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二中對李時珍評價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8分)
解析:本題考查李時珍的思想與成就。第(1)問分析材料內容進行概括。第(2)問閱讀材料分析得出觀點正確,并引用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順應自然規律;天人相應整體觀。
(2)正確。其研究除涉及醫學、藥學之外,還涉及哲學、天文、地理、文學、訓詁(音訓)等多種學科,足見其“經傳子史聲律農圃星卜佛老稗說,莫不倍究”的精神與能力。
8.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
材料二一些本草書中曾記載服食“金丹”可以長生不老;服食黃連、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李時珍嚴肅地批評說這是“方士謬言”……大豆,古方稱之能解百毒,但臨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過自己的試驗,判斷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試之大不然”,說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確切,后來加入甘草,結果“其驗乃奇”。
——齊志勇《李時珍作科研的大師風范》
材料三理學淹通(貫通)舉世驚,原來醫圣亦儒生。儒生醫圣兼相得,無損千秋萬歲名。古道微茫久隱淪,憑空想象總非真。千秋功罪儒家說,唯物判評能幾人。
——黃世瑞《儒家思想對李時珍的影響》
(1)據材料一,概括《本草綱目》的特點。(6分)
(2)據材料二,說明李時珍的“大師風范”。(6分)
(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三中“原來醫圣亦儒生”的認識。(2分)
解析:第(1)問,從藥物種類、藥方的數量和分類等方面概括其特點。第(2)問,從材料二中“批評說這是‘方士謬言’”、“通過自己的試驗”兩個方面說明“大師風范”。第(3)問,根據材料三中提到“理學”,可知醫圣遵從理學思想,因而“原來醫圣亦儒生”可以從格物致知和強調社會責任感的理學觀念去認識。
答案:(1)特點:種類豐富;圖文并茂;科學分類。
(2)“風范”:批判迷信;獻身科學;注重試驗。
(3)認識:格物致知;服務民生。
高二歷史課程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而繁榮的文化盛況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歷史與文化,有志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難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內容較多而且新知識、新內容多,不易掌握。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學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
(2)教育思想:開創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把自己的思想主張貫穿到教育活動中;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3)孔子的歷史地位:儒家學派創始人,教育家,文化傳播者。
2.孟子
(1)思想內容: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并對其“德治”思想進行發揮,提倡“仁政”學說,并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2)影響:對儒家思想發展有重要貢獻。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強調“天行有?!?,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還對“禮”進行深入的討論。
(2)地位: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成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講完本子目后,歸納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學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導學生填表,之后啟發他們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分析老莊之學產生的社會基礎。
對于同一學派內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區別分析。從總體與局部兩個方面來把握各家學派的思想特點。
記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還有吳起、申不害等。法家內部形成重“法、”重“術”、重“勢”三個不同學派,韓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議分組討論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當時及以后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實來理解。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主觀認識、獨立思考與判斷,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思想對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樣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的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課后小結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高二歷史課程教案精選篇6
【單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經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過改革鮮卑族逐漸實現了由游牧生產方式向農耕生產方式的過渡,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為隋朝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紀,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緩解---和社會--,發展生產,鞏固統治。
3、改革的兩個階段:馮太后主持下的改革與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義:促進民族融合,推動了北魏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進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動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統一黃河流域。
1、閱讀課本P32,說說北魏政權是我國北方哪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什么時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根據課本P32最后一段,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三方面,概括黃河流域統一的意義。
3、根據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經濟、政治上帶來的影響。
【活動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閱讀P33“社會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
2、閱讀P34“馮太后與孝文帝”一目,簡要分析馮太后對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孝文帝改革是在馮太后的影響和直接推動下進行的。
(1)馮太后臨朝聽政,積極推動學習漢族先進文化;
(2)對孝文帝進行系統嚴格的漢文化教育;
(3)馮太后死后,孝文帝繼續推動其改革政策。
【活動3】結合活動1、2的問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階級---和民族---激化,社會動蕩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馮太后掌握實權,積極推行漢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漢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結構】
1、前期:馮太后主持,創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遷都洛陽、移風易俗。
【活動1】閱讀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馮太后的改革。
1、馮太后的改革的重點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馮太后改革的意義:促進了經濟恢復發展,鞏固了政權,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礎。
【活動2】490年馮太后病逝,孝文帝繼續改革。閱讀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
高二歷史課程教案精選篇7
一、概念
二、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①英國人文主義的杰出代表是戲劇家莎士比亞.
②法國作家拉伯雷著有《巨人傳》。
③德意志人文主義代表人物伊拉斯謨著有《愚人頌》。
④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著有《堂吉訶德》。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1)近代自然科學蓬勃興起的條件:
①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使人們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②生產經驗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也為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
(2)成就:
①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否定了上帝選定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謬論,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
②德意志學者開普勒發現行星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規律。
③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自制望遠鏡證實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他注重實驗、實踐,被視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
④意大利的布魯諾和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是卓越的思想家,他們提倡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