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育教案
高中生物是國家規定的科目。大部分省份使用人教版教材,部分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中生物教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物教育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細胞周期的概念。
2.細胞周期內染色體的變化特點及有關細胞結構的變化。
3.無絲分裂的過程和特點。
教學重點:
1.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特點。
2.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教學難點:
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
教學用具:
有絲分裂過程的動畫課件;植物細胞結構的動畫課件;細胞周期圖的投影片;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表格的投影片;有絲分裂前期和末期對比表格的投影片。
教學方法:
教師講述與學生觀察、比較、討論、繪圖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教程及板書設計:
板 書 教學過程
第二節
細胞增殖
一、有絲分裂
(一)細胞周期
1. 概念:
2. 特點
(二)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1. 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
2. 分裂期
(1)前期
染色質→染色體
核摸解體,核仁消失
(2)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上
(3)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在紡錘絲的牽引下移向細胞的兩極
(4)末期:
染色體→染色質,新的核摸、核仁出現;
細胞板→細胞壁
(三)有絲分裂的意義
引言: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關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知道了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單位。比如,一個成年人就是由大約 1014個胞構成的。大家想一想,每個人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來的,那么,這一個受精卵細胞怎么才能形成1014個細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細胞增殖問題。下面我們就以植物細胞為例,看看細胞是怎么增殖的。
(教師播放植物細胞結構的動畫課件,展示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
提問:(1)細胞的最外層是什么?(畫面:細胞壁閃動,學生回答從略。)
(2)緊貼著細胞壁的這層結構是什么?(畫面:細胞膜閃動,學生回答從略。)
(3)細胞膜以內的這些結構是什么?(畫面:細胞質閃動,學生回答從略。)
(4)細胞中央的這個球狀體是什么?(畫面:細胞核閃動,學生回答從略。)
(5)把細胞核與細胞質分開的這一膜狀結構是什么?(畫面:核膜閃動,學生回答從略。)
(6)細胞核中的這個球狀結構是什么?(畫面:核仁閃動,學生回答從略。)
(7)細胞核內的這些絲狀物質又是什么呢?(畫面:染色質閃動,學生回答從略。)
(8)染色質長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后又可以形成什么呢?(回答:染色體。)
講述:這樣的一個細胞是怎樣進行增殖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播放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全程動態畫面。)
大家看到了一個植物細胞經過一系列非常復雜的變化,最后形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子細胞,也就是說它完成了一次細胞增殖。它的這種增殖方式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有絲分裂。
剛才我們看到了,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為了系統的掌握它,我們有必要先學習一個新的概念——細胞周期。那么,什么叫細胞周期呢?
(教師出示細胞周期示意圖。)
細胞周期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一周期實質上包括了細胞分裂的準備階段——分裂間期和細胞分裂的實施階段——分裂期。
高中生物教育教案【篇2】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
“細胞增殖”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人教版)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包括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細胞增殖及其意義、細胞周期、有絲分裂等。它與前面所學的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細胞核—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高爾基體的功能,中心體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其中有絲分裂是學生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定律的基礎,還是學生學習DNA復制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甚至是理科班的學生學習選修模塊的基礎。與本節相聯系的內容還有: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分化,衰老與癌變和減數分裂等內容。
2、學生情況分析:
(1)知識與技能方面:高中學生的特點是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強,同時,對生物課程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在初中曾學過“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內容,但是對此了解得很淺,沒有深入到細胞分裂過程的水平。因此,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的知識基礎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借助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把有絲分裂的過程直觀形象地表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使新知識有效地整合進學生原有的知識網絡中,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豐富和發展。
(2)心理與情感方面:高中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較高,具有比較健全的心理素質和個性,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生物學的研究有很高的熱情和很強烈的參與意識,這也是生物學自身的魅力所在??梢酝ㄟ^對有絲分裂過程的分析,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來引導學生對DNA,染色體數量變化等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學生分析總結和表達能力。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
(1)了解真核細胞增殖的方式及意義。
(2) 理解細胞周期的概念。
(3)準確描述細胞有絲分裂各階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
(4)掌握有絲分裂的過程、特征和意義,尤其是DNA和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
2.能力目標:
(1)學習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
(2)通過學習有絲分裂過程培養 學生 分析圖像、解讀圖像的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 學生 制作臨時裝片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識圖繪圖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細胞周期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使學生對生命的運動性、對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等哲學問題有正確的認識。
(2)通過對實驗思路的分析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工作作風。
二、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應該讓學生重點學習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教師可用染色體模型、剪貼圖,理解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的變化;用多媒體播放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細胞分裂過程具有動態性和連續性;用掛圖展現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全過程;讓學生進行對比,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有絲分裂的特征和實質。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理解有絲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特點,各時期細胞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數目變化,讓學生繪出以上數目變化的曲線圖。
根據“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難度和當地實際情況,實驗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實驗方法步驟,然后動手實驗操作、觀察。同時,要求學生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永久裝片和教師準備好的有絲分裂5個不同時期示范片。組織學生討論、繪圖以加深理解和提高繪圖能力。為保證實驗取得較好效果,老師在實驗前應講解實驗成功的關鍵,即解離充分、染色時間和染液濃度,壓片時壓片必須適當,要讓學生了解根尖的培養方法、取材時間、解離和漂洗的目的和方法,分生區細胞的特點。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高中學習有絲分裂,首先 要理解好細胞周期的概念,明確什么樣的細胞有周期、一個周期的起止點,才能對之后的各個時期知識的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其次,學習的重點應放在使學生認識有絲分裂各個階段所發生的物質變化,使學生對細胞分裂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有絲分裂是學習減數分裂的基礎,而減數分裂知識又是學習遺傳變異規律的基礎。由此可見有絲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自然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2、 教學難點:有絲分裂過程中各時期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以及DNA數量的變化。有絲分裂過程,是細胞整體性的變化過程,但主要變化發生在細胞核里,尤以染色體的變化最為重要,應抓住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來理解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數量在不同階段發生變化的同時又伴隨著DNA數量的變化以及紡錘體的出現與消失,還有核膜、核仁的消失與重建,整個過程比較復雜、抽象,部分學生往往搞不清。學生對此缺乏理性認識,如果缺乏直觀的手段輔助教學,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
四.教學過程設計:
提問:
1、 為什么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呢?
2、既然細胞體積不能無限長大,那么,生物體積的增大必然要靠細胞增殖來增加細胞數量。細胞是如何增殖呢?
由此引入本節課內容
學生回答:
1、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細胞表面積和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質的生化過程受細胞核中DNA的控制。
2、學生開始思考并閱讀課文
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
細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義?
真核細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
什么是細胞周期?細胞周期包括哪幾個階段?它們在時間分配上有什么特點?關于細胞周期的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
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
高中生物教育教案【篇3】
教學內容
(章節) 細胞的分化(第四章第二節) 課程類型 新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班級 高二(5)班 教學目標:1.能夠說出細胞分化的定義,能說出細胞異常分化---癌細胞的定義以及危害;
2.理解并且熟練說出癌細胞在體內無限增殖的原因;
3.理解細胞全能性的意義,能舉例說出證明細胞全能性的實驗;
4.學生能夠感受到生命系統的統一性。 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細胞分化的定義和意義,知道癌細胞的兩大特性(教學重點)
2.理解癌細胞的無限增殖能力和在體內轉移的能力對癌細胞擴散的幫助,區分動植物細胞中全能性的異同點(教學難點)
教 具:多媒體 板書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進程:【教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細胞增殖的內容,現在請一位同學起來回答下什么是細胞增殖呢?
【學生】細胞經過有絲分裂一分為二的增殖過程。
【教師】那么細胞分裂一共分成幾個時期?分為叫什么呢?
【學生】先分成兩個時期,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為4個階段,前、中、后和末期。
【教師】恩,同學們都掌握的不錯,那么我們說,如果我們人體細胞進行的都是細胞增殖,那么人和人的模樣不都是一樣的啦?
【學生】遺傳問題,基因不一樣。
【教師】基因不一樣?恩,這可以說是一個間接的原因。那么為什么基因不一樣各種各樣的細胞就會不一樣呢?導致細胞出現各種各樣的形態和功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細胞分化。
【教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細胞分化。其實,我們人體進行的不只是細胞增殖這么一個過程,還有細胞分化,那么到底什么是細胞分化呢?同學們把書本翻到P113.看下書本的第一句話,書本上給我們的定義是細胞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差異的過程稱為細胞分化。我們可以看下人體的皮膚細胞,造血干細胞,同時還有我們在做實驗時看到的植物根尖的縱切片,根尖中各種各樣的細胞都是由分生區細胞分化形成的。皮膚細胞是保護我們人體免受病毒的感染,造血干細胞就是能產生紅細胞。白細胞等血細胞的細胞。同學們可以看下這些細胞的圖片。
好,我們說細胞的分化會不會不會出現錯誤呢?細胞一直是正確的分化呢?
【學生】不是不是,有癌細胞。
【教師】看來同學們都有進行預習了,對,細胞分化的時候可能會受到一些致癌因素的影響,導致細胞發生異常分化,也就產生了我們所說的癌細胞。
生物體的正常發育,是細胞在分化過程受到高度精巧的嚴格控制下發生的。一旦失去控制,細胞分化就會發生異常。細胞的癌變就可看作是細胞異常分化的結果。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分化是不可逆的,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細胞會變得不受控制而無限增殖,這種細胞就稱為癌細胞。癌細胞在體內呢具有著很強大的特性。首先就是癌細胞有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無限增殖。人的細胞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可是癌細胞的分裂次數是無限的。同學們可以這個癌細胞,我們把它叫做海拉,那么為什么叫做海拉細胞呢?
【學生】因為是從海拉這個人身上提取出來的。
【教師】是的,這個癌細胞是從一個非洲女子海拉的子宮頸癌組織中分離出來的。這種細胞在體外培養,能夠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存活至今。同學們看這幅圖,還有這個,都是海拉細胞。但是我們說這種細胞的染色體已經不正常了,已經不是原來的細胞了。
好,同學們我們再看下癌細胞的另外一個特性,就是可以在體內轉移。正常細胞表面有一種黏連蛋白,使細胞與細胞之間彼此粘連,不能自由移動。但是癌細胞表面這種蛋白質很少或缺失,所以癌細胞容易在組織間轉移。那么,我們現在來總結下關于癌細胞的特性,我們說癌細胞為什么能這么厲害,能引發這么嚴重的疾病呢?第一,它可能進行無限增殖,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段一時間癌癥病人感覺某個部位特別腫脹。第二,癌細胞可以在體內無限增殖,所以我們說如果在癌癥晚期的話,其實我們的身體的大部分部位都會有癌細胞,癌癥晚期的病人就無法恢復健康了。因此對于癌癥我們要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定期體檢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那么我們人總不可能無緣無故得癌癥對吧。
【學生】對..
【教師】正常細胞發生突變而成為癌細胞的過程稱為癌變。引起癌變的因素稱為致癌因素。那么同學們想想看,有什么因素能導致癌變?
【學生】各種射線,重金屬等等
【教師】回答的不錯,看來同學們都有進行預習,致癌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種射線,還有像這樣的無機或者有機化合物,吸煙時排出的氣體里面就有很多致癌的物質,當然也包括許多種的病毒等等。有興趣的同學們也可以自己上網找找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好,我們把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種細胞的潛能叫做細胞的全能性。人和高等動物的受精卵第1-2次分裂所形成的2-4個細胞,仍具備這種全能性。也就是說,這2-4個細胞都是可以形成一個個體的,但是進一步分裂產生的細胞就逐漸失去了這種特性,不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只能發育成為特定的組織。好,同學們可以看這個實驗,實驗的內容是把蝌蚪的腸細胞中的細胞核取出來,移植禁蛙卵的細胞質中,也就是說進行了核移植,這和我們很早學過的變形蟲的核移植的原理是一樣的。不過接下來的過程可不一樣,接下來我們怎么做呢?我們把這個重組過的細胞放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培養,發現這個重組細胞先分裂成2個細胞,再變成4個一直進行分裂,最后形成了蝌蚪,這個呢是克隆動物的第一個實驗,也恰恰說明了細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這里我們就要注意到是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而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是不會生長發育成一個整體的,其細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某些限制因此不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個體。
那么我們說,植物細胞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學生】不是,植物細胞可以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個體。
【教師】同學們都預習的不錯嘛,對的,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不同,高度分化的組織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說具有全能性的。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科學家發現將胡蘿卜根中的細胞取出,放在培養基中培養,單個的細胞就會分裂并分化,最后形成植株。同學們可以看下書本115的圖,也可以看老師的PPT,具體來看下怎么做這個實驗以及每個過程它的名字是什么。我們把分離出來的單個細胞叫做離體的細胞,離體的細胞經過脫分化,同學們記住,是經歷過脫分化分裂成多個細胞,我們把這些細胞叫做愈傷組織。同學們注意了,是叫做愈傷組織。愈傷組織是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的,它能分化形成胚狀體,分化成跟莖和葉,而這個過程呢我們叫做再分化,然后形成試管植株,試管植株在適宜的條件下就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胡蘿卜植株啦。那我們說這個實驗它證明了什么結論呢?
【學生】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也是具有全能性的,就是能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
高中生物教育教案【篇4】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第四章第二節《細胞的分化》。本模塊的前三個章節是從物質組成和物質變化的角度出發,介紹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和細胞的代謝,而第四章《細胞的增殖與分化》中,細胞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出現在舞臺上,展示它的整個生命歷程,也就是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內容環環相扣。在本節的前一節是《細胞的增殖》,而多細胞生物體是由受精卵通過分裂和分化得到的,分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的基礎,與分裂共同完成生物的個體發育,可見分化的重要性。而細胞的全能性和干細胞是現在生物學和醫學研究的熱點問題,能夠拉進學生與科學的距離,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細胞的癌變是細胞分化的異常情況,學生了解后有助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觀,并關注癌變等相關的醫學進展。所以學好本節《細胞的分化》,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之前所學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的生物學基本觀點,并為后面的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作好鋪墊。本節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2、學情分析
在知識方面,首先學生在學習《細胞的分化》之前,已經學習了細胞通過分裂使細胞的數目增加,但是如果只有簡單的分裂,受精卵是無法形成一定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多細胞生物體的,這是一個新舊知識的人知沖突,教學中可以以此為突破口。而且在生活中,學生通過網絡、電視等對白血病、干細胞、癌癥等有所了解,但是學生不清楚其中的機理,這是又是一個認知沖突,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出發,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把新知識有機地整合進學生原有的知識網絡中,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豐富和發展,拉進科學與生活的距離。
在能力方面,高二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確立,但還不是很完善,而細胞的分化十分的抽象,尤其是分化的穩定性與細胞的全能性對立而又統一,所以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分化具有穩定性、持久性,但同時,已經分化的細胞又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全能性)。教學中利用形象的比喻以及豐富的圖片和動畫,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
在心理方面,在第一節章節引入中,學生已經知道多細胞生物體是由受精卵通過分裂和分化得到的,并且掌握了細胞的增殖,所以學生有學習細胞的分化的求知欲望,而且本節知識與現在的科學熱點息息相關,學生有學習的興趣,有利于開展本節《細胞的分化》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②描述細胞分化的特點;
③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概念及應用;
④運用所學的干細胞的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解釋白血病等熱點問題;
⑤說出細胞癌變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探討干細胞、癌癥等知識,養成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生命健康的習慣;
②搜集有關干細胞、癌癥等知識的相關資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細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學習,樹立對立統一的辨證觀點
②認同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的生物學觀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①細胞分化的概念、特點和意義;
②細胞的全能性概念及應用。
2、教學難點
①理解細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對立統一。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
啟發式教學方法、對話法、引導探究法、直觀法等的適當結合運用。
2、學法
討論法、合作學習法等的靈活運用。
五、教學手段
采用傳統板書與現代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六、教學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人的血細胞壽命很短,又失去分裂能力,健康人的血細胞數為什么不會隨之減少?白血病的治療為什么是給患者捐獻骨髓,而不是輸血?
(二)提出問題:細胞的分化、干細胞等問題
(三)以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探討一:如果細胞只有簡單的分裂,受精卵能形成一定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多細胞生物體嗎?
↓
細胞的分化的概念、特點、意義
↓
問題探討二:細胞是不是一旦分化,就不再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了呢?
↓
細胞的全能性的概念和應用。
↓
問題探討三:比較各種細胞全能性大小,引出干細胞
↓
干細胞的特點和應用
↓
問題探討四:以上是細胞在正常情況下會分化成各種細胞或保持分化的能力,如果異常情況呢?比如物理射線、生物毒害、化學毒物誘導下?
↓
細胞的癌變
(四)課堂小結、評價與延伸
七、教學準備
幻燈片設計:人體胚胎發育動畫、植物組織培養和動物核抑止實驗的流程圖,壁虎,蚯蚓等再生能力強的生物的圖片,板書設計。
八、教學課時
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主導活動 預期學生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教師在幻燈片上展示人的血細胞和白血病的兩個資料,設疑:人的血細胞壽命很短,又失去分裂能力,健康人的血細胞數為什么不會隨之減少?白血病的治療為什么是給患者捐獻骨髓,而不是輸血? 思考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回憶前節課所學的細胞增殖,無法解釋,或者某些預習過的同學提出細胞分化、干細胞等名詞。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利用學生新舊知識的沖突和經驗知識,創設情境,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先不評價答案對錯,讓學生帶著什么是分化、干細胞為什么能治療白血病等問題進行新課學習。并同用幻燈片展示本節內容框架。 學生明確本節學習的目的,準備探究學習。 學生帶著問題,明確目的進行下面的探究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以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探究,解決問題:
分化概念
分化特點
分化意義
分化小結
全能性概念
全能性應用
干細胞的特點和應用
細胞癌變
教師播放人的胚胎發育動畫,并提出問題探討一:如果細胞只有簡單的分裂,受精卵能形成一定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多細胞生物體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一起歸納細胞的分化的概念。
教師通過設置串引導學生根據分化的概念去分析分化發生的時間、穩定性、本質三方面的特點,問題設置如下:
分化只發生在胚胎時期嗎?那我們開始提出的血細胞的問題如何解釋?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總結分化的時間。
穩定性如何理解?可以聯系生活實例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舉例:蚯蚓、壁虎等再生能力強的生物。
高中生物教育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必修分子與細胞的最后一節,所涉及的知識建立在前面各章的基礎上。比如癌細胞的特征。聯系到了細胞的增殖、形態、細胞的分子組成。與老教材相比,細胞的癌變在新教材中單獨成節,內容有所擴展,更加貼近生活。
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初步學習了有關癌癥的知識,但是沒有深入到細胞的癌變機理的水平。學生在理解癌變的機理時,其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會相對比較困難。本節內容為新教材高一上冊末尾節內容,學生通過半個學期的高中生物的的學習,認知結構已基本形成,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學習動機有一定的內在信念,認知活動能更里明顯增強,故在教學中,應該重點啟發學生自主探究。通過結合現實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
培養學生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
培養學生網絡探究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生命的運動性,體會內因和外因對生命進程的影響。
2)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性問題,和人類健康問題。
四、教學重點
1、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3、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防癌
五、教學難點
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區別
六、教學流程圖
SHAPE MERGEFORMAT
七、教學詳案:
情感價值觀 知識邏輯 過程體驗 反饋調控預設 癌癥是生活中常見的,大家對癌癥都有著一種恐懼感,以癌癥的發生和癌癥的防治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導入】同學們,曬太陽對人體有什么好處?如何正確處理日光浴與預防紫外線過度輻射之間的關系?為什么臭氧層破壞會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多? 癌是怎樣產生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癌癥的發生以及怎樣預防癌癥。
【引出概念】腫瘤就是癌癥這種稅法正確嗎?
【教師總結】腫瘤是身體的一部分細胞與機體的其他組織生長不協調,表現為任意地、無節制地增殖分裂,增長成一個大的組織塊則為腫瘤。
腫瘤有良性的又有惡性的。良性腫瘤逐漸增長時僅是壓迫周圍組織,而惡性腫瘤除了壓迫以外還可以向周圍浸潤,也就是腫瘤組織不斷侵入周圍組織,這種惡性腫瘤就稱為“癌“。(兩個畫面:癌細胞向周圍擴散)
【提問】癌癥的定義?一個正常的細胞要經歷哪些生命歷程?分裂是否有限?分化是否有方向?
【學生活動】通過問題探討,根據生活經驗,初步認識癌癥的概念。
【預期答案】
惡性腫瘤稱之為癌癥。
【預期回答】正常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集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學生活動】回顧上節課的知識,總結出正常細胞要經歷有限的分裂,有向的分化,衰老,死亡。
學生很容易聯想到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而疾病中最讓大家感到恐懼就是癌癥。
學生對癌癥已有初步了解,良性腫瘤可以切除,惡性腫瘤稱之為癌癥。
教師引導學生細胞的癌變的現象是無限的分裂和無向的分化。
通過對素材的分析,讓學生初步區別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的不同。 【素材】人體正常的肝細胞和海拉宮頸癌細胞在細胞周期,分裂次數,存活時間,形態結構上的比較。
【學生總結】學生通過對素材的分析總結,歸納出癌細胞的特征。
癌細胞的特點:
1、惡性增殖的“不死細胞”,2、形狀顯著改變的“變態細胞”,
3、黏著性顯著下降的“擴散細胞”。 根據素材,學生應該可以較清晰的比較出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的不同。
帶著問題觀察,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的參與到分析和討論中,在表達交流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考】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什么?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教師總結】總結致癌因子的種類: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如紫外線、X射線等。
化學致癌因子:無機物如石棉、砷化物、鉻化物、鎘化物等;有機物如聯苯胺、烯環烴、亞硝胺、黃曲霉素等。
病毒致癌因子:致癌病毒。
【知識鞏固】我們已經歸納了致癌因子的種類,那老師舉例,同學們分析它是屬于哪一類的致癌因子。
【素材】1.日本廣島、長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原子彈的影響。對幸存的居民進行29年的調查,發現皮膚癌、粒細胞性白血病發生率明顯增加,而且距離爆炸中心越近,發生率越高。
2.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物質外泄,誘發了眾多白血病患者。
3.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長期被放射線損傷,導致白血病。
4.我國北方地區居民有冬季燒火炕的習慣,有時臀部皮膚發生癌變形成所謂的炕癌。華北地區食管癌患者中有50%-73%有喜歡熱食的習慣。
5. 3、4--苯并芘是煤焦油中的主要致癌成分,存在于吸煙時煙草燃燒的煙霧、工廠的煤煙、汽車的尾氣等。近幾十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增加。很可能和人們吸入了大量的上述氣體有關。
6 . 有人用砷酸鈉治療皮膚病后,出現局部色素增加,過度角化,最后發展為皮膚癌,砷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使人致癌而不是動物致癌的物質。
7. 日本“奧姆真理教”曾在東京地鐵使用的“芥子氣”,可以使人患白血病、肺癌、乳腺癌。
8. EB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能使兒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
9.1911年Rous 第一次用雞肉瘤的無細胞提取物引起另一只雞產生新的腫瘤 。
【學生回答】致癌因子。
【學生活動】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總結出生活中常見的致癌因子。
【預期答案】輻射、農藥、化肥、抽煙、病毒等。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將這些致癌因子與之前分出種類對應起來,對知識進一步掌握。
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對于致癌因子還是比較熟悉的,對于致癌因子這一概念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對于生活中的例子,也是較容易分析出是哪種物質是致癌因子,致癌因子的分類在學生的認識中是第一次接觸,但是化學、生物、物理是學生的必修科目,所以,分類同學們還是能夠容易理解。
產生困惑,激發探知欲。帶著問題去學習,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整合資料、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致癌因子是使細胞癌變的外因,那內因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育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必修分子與細胞的最后一節,所涉及的知識建立在前面各章的基礎上。比如癌細胞的特征。聯系到了細胞的增殖、形態、細胞的分子組成。與老教材相比,細胞的癌變在新教材中單獨成節,內容有所擴展,更加貼近生活。
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初步學習了有關癌癥的知識,但是沒有深入到細胞的癌變機理的水平。學生在理解癌變的機理時,其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會相對比較困難。本節內容為新教材高一上冊末尾節內容,學生通過半個學期的高中生物的的學習,認知結構已基本形成,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學習動機有一定的內在信念,認知活動能更里明顯增強,故在教學中,應該重點啟發學生自主探究。通過結合現實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
培養學生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
培養學生網絡探究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生命的運動性,體會內因和外因對生命進程的影響。
2)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性問題,和人類健康問題。
四、教學重點
1、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3、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防癌
五、教學難點
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區別
六、教學流程圖
SHAPE MERGEFORMAT
七、教學詳案:
情感價值觀 知識邏輯 過程體驗 反饋調控預設 癌癥是生活中常見的,大家對癌癥都有著一種恐懼感,以癌癥的發生和癌癥的防治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胞的生命歷程,讓老師聯想到了人的壽命,人類在食物鏈上有沒有天敵啊?(沒有)膽識卻又威脅我們生命的健康的殺手---疾病。在疾病中哪種最讓大家感到恐懼啊?(癌癥)
什么是癌?癌是怎樣產生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癌癥的發生以及怎樣預防癌癥。
【引出概念】腫瘤就是癌癥這種稅法正確嗎?
【教師總結】腫瘤是身體的一部分細胞與機體的其他組織生長不協調,表現為任意地、無節制地增殖分裂,增長成一個大的組織塊則為腫瘤。
腫瘤有良性的又有惡性的。良性腫瘤逐漸增長時僅是壓迫周圍組織,而惡性腫瘤除了壓迫以外還可以向周圍浸潤,也就是腫瘤組織不斷侵入周圍組織,這種惡性腫瘤就稱為“癌“。(兩個畫面:癌細胞向周圍擴散)
【提問】一個正常的細胞要經歷哪些生命歷程?分裂是否有限?分化是否有向?
【學生活動】回憶上節課學習的細胞的生命歷程。根據生活經驗,初步認識癌癥的概念。
【預期答案】
惡性腫瘤稱之為癌癥。
【學生活動】回顧上節課的知識,總結出正常細胞要經歷有限的分裂,有向的分化,衰老,死亡。
學生很容易聯想到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疾病中最讓大家 感到恐懼就是癌癥。
學生對癌癥已有初步了解,良性腫瘤可以切除,惡性腫瘤稱之為癌癥。
教師引導學生細胞的癌變的現象是無限的分裂和無向的分化。
通過對素材的分析,讓學生初步區別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的不同。 【素材】人體正常的肝細胞和海拉宮頸癌細胞在細胞周期,分裂次數,存活時間,形態結構上的比較。
【學生總結】學生通過對素材的分析總結,歸納出癌細胞的特征。
癌細胞的特點:
1、惡性增殖的“不死細胞”,2、形狀顯著改變的“變態細胞”,
3、黏著性顯著下降的“擴散細胞”。
根據素材,學生應該可以較清晰的比較出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的不同。
帶著問題觀察,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的參與到分析和討論中,在表達交流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考】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什么?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教師總結】總結致癌因子的種類: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如紫外線、X射線等。
化學致癌因子:砷、苯、煤焦油、芥子氣等。
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細胞癌變的病毒。
【知識鞏固】我們已經歸納了致癌因子的種類,那老師舉例,同學們分析它是屬于哪一類的致癌因子。
【素材】1.臭氧層破壞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多
2.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物質外泄,誘發了眾多白血病患者。
3.近幾年肺癌的發生率日趨增加,可能與吸入煙草燃燒的煙霧、工廠的煤煙、汽車尾氣等有關。
4.人乳頭瘤狀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使人患子宮癌
5.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長期被放射線損傷,導致白血病。
6 . EB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能使兒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
7. 有人用砷酸鈉治療皮膚病后,出現局部色素增加,過度角化,最后發展為皮膚癌,砷是唯一能使人類致癌而動物不致癌的物質
8. 日本“奧姆真理教”曾在東京地鐵使用的“芥子氣”,可以使人患白血病、肺癌、乳腺癌
【學生回答】致癌因子。
【學生活動】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總結出生活中常見的致癌因子。
【預期答案】輻射、農藥、化肥、抽煙、病毒等。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將這些致癌因子與之前分出種類對應起來,對知識進一步掌握。
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對于致癌因子還是比較熟悉的,對于致癌因子這一概念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對于生活中的例子,也是較容易分析出是哪種物質是致癌因子,致癌因子的分類在學生的認識中是第一次接觸,但是化學、生物、物理是學生的必修科目,所以,分類同學們還是能夠容易理解。
產生困惑,激發探知欲。帶著問題去學習,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整合資料、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致癌因子是使細胞癌變的外因,那內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人和動物的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和癌有關的基因它們都是細胞中正常的固有的基因:
原癌基因:其很多的產物都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
高中生物教育教案【篇7】
學情分析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學習過有關組織、器官、系統的知識;對于細胞的分化的例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比較容易理解細胞分化對于各種組織、器官、系統的建成的重要意義。而且,因為本節內容涉及到個體發育等知識,學生對此有一定的認識,學習的興趣比較高,關于分化的本質,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基因的表達,所以會比較抽象難懂。高中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但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的能力還不夠,所以教師需要由淺入深,從學生生活常見實例展開教學活動。
2.教學內容分析
《細胞分化》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第六章第二節的內容。細胞分化是核心內容,而細胞全能性、干細胞的研究是對細胞分化進一步的拓展。本節內容既是對細胞細胞結構、功能、分裂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又為學習遺傳變異打下基礎,還是克隆技術和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因此學好這節知識是必要的。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明細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學意義。
(2)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概念以及科學實踐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和生物學素養。
(2)讓學生通過收集有關干細胞的相關資料,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細胞分化和全能性問題的分析,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通過有關干細胞的資料搜集,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的健康問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學難點: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實例。
5.課前準備
(1)收集人體的不同細胞;尋找胚胎發育過程的視頻,
(2)制作多媒體課件。
6.課時安排:一課時
7.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步驟)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預設) 教學意圖 【導入】
播放人的胚胎發育過程的視頻
【設疑】
重復視頻內容,提問為什么一個細胞能發育為這么多不同的細胞?明確本節課所要講的內容,導入新課《細胞的分化》 明確所學內容,學習動機被激發,對新課產生興趣。 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
1細胞分化
(1)細胞分化的概念
●展示一組人體不同細胞的圖片。并做簡要介紹突出其形態結構以及功能的不同。
●提問:聯系課堂開始受精卵發育的視頻想一想這些不同的細胞來自哪里?
●老師引導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提問:經過分化后雖然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但每個細胞內的什么是相同的?同一個生物體(比如人)的細胞
●想到這些形態結構以及功能不同的細胞是由同一個細胞發育而來的。
●在老師引導下總結出細胞分化的大概意思。
●遺傳物質
●展示圖片,形象生動。
●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為講解細胞分化實質做鋪墊。 (2)細胞分化的實質
●提問:為什么同一個生物體的各個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相同,形態、結構和功能卻有很大的差異?
●高考結束后,擺在相同分數的學生面前的學校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大家最后進入的學校都不一樣呢?
●追問:現在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同一個生物體的各個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相同,形態、結構和功能卻有很大的差異?
●積極思考
●高考后進入不同的學校是因為各自的理想不一樣,所以選擇不一樣。
●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導出細胞分化實質這一部分的內容。
●類比細胞分化的實質
●培養學生類比推理的意義,有助于細胞分化實質的理解。 (3)細胞分化的意義
聯系生活實例,以工廠類比生物體,以工廠的分工類比細胞分化。
●同學們,工廠(比生產飲料的工廠里有不同的人做著不同的事,有人配制飲料,有人負責裝瓶,所以工廠得以順利運行,飲料得以順利生產。每一個個體就好像一個工廠,細胞就好像工廠里的車間,細胞分化就好像工廠分工。
●設疑假設所有的人都負責裝瓶,那工廠還能運行,飲料還能生產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