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數學教案大全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課題的教案設計,根據上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差異宜有所區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二數學教案大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二數學教案大全1
一、指導思想:
以《數學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 、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 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 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教材目標及要求:
1、分式的重點是分式的四則運算,難點是分式四則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2、反比例函數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性質,并利用其性質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變量與常量的辯證關系,進一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思維方法。
3、勾股定理:會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4、 四邊形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難點是平行四邊形與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以及中心對稱。
5、 數據描述
三、教學措施:
1、加強教學“六認真”, 面向全體學生。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等不盡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并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余力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予以關心,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通過講授選學內容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2、 重視改進教學方法,堅持啟發式,反對注入式。教師在課前先布置學生預習,同時要指導學生預習,提出預習要求,并布置與課本內容相關、難度適中的嘗試題材由學生課前完成,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新課知識,指出重點和易錯點,解答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再設計提高題由學生進行嘗試,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激勵學生自我編題。努力培養學生發現、得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將實際問題上升為數學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3、 改革作業結構減輕學生負擔。將學生按學習能力分成不同層次,分別布置難、中、淺三個層次作業,使每類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4、 課后輔導實行流動分層。
四、教學進度
第十六章 分式 13課時
16、1分式 2課時
16、2分式的運算 6課時
16、3分式方程 3課時
復習小節與檢測 2課時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數 8課時
17、1 反比例函數 3課時
17、2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 4課時
復習小節與檢測 2課時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8課時
18、1勾股定理 3課時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課時
復習小節與檢測 3課時
第十九章四邊形 17課時
19、1平行四邊形 5課時
19、2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課時
19、3梯形 2課時
19、4重心 2課時
復習小節與檢測 2課時
第二十章數據描述 15課時
20、1數據的代表 6課時
20、2數據的波動 5課時
20、3數據分析 2課時
復習小節與檢測 2課時
初二數學教案大全2
一、學情分析
八年級是初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下學期尤為重要,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將來是否能升學。學生通過上學期的學習,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實踐探究能力得到了發展與培養,對圖形及圖形間數量關系有初步的認識,邏輯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發展與培養,通過教育教學培養,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對待每次作業并及時糾正作業中的錯誤,課堂上能專心致志的進行學習與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和進一步的發展,課堂整體表現較為活躍。本學期將繼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進行探索與發現,以自身的體驗獲取知識與技能;努力實現基礎性與現代性的統一,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操作運算,擴展思路。要在本期獲得理想成績,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補缺,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作用,注重方法,培養能力。關注學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知識的前后聯系,教材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內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質、化簡和有關的計算。本章重點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及二次根式的化簡和計算。本章的難點是正確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算法則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許多重要的性質,如兩個銳角互余,30度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而且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介紹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第二節介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邊形
四邊形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一種圖形,尤其是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邊形的用處更多。因此,四邊形既是幾何中的基本圖形,也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本章是在學生前面學段已經學過的四邊形知識、本學段學過的多邊形、平行線、三角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也可以說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系統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內容的學習也反復運用了平行線和三角形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本章的內容也是前面平行線和三角形等內容的應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數
一次函數通過對變量的考察,體會函數的概念,并進一步研究其中最為簡單的一種函數——一次函數。了解函數的有關性質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數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的意識和能力。在教材中,通過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概念、規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讓學生從實際問題情境中抽象出函數以及一次函數的概念,并進行探索一次函數及其圖象的性質,最后利用一次函數及其圖象解決有關現實問題;同時在教學順序上,將正比例函數納入一次函數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舊知識的比較與聯系,如在教材中,加強了一次函數與一次方程(組、一次不等式的聯系等。
第二十章數據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極差、方差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學習如何利用這些統計量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情況,并通過研究如何用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估計總體的平均數和方差,進一步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三、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努力做好教學八認真工作。把教學八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新教材,并根據新課程標準,認真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小論文,寫復習提綱,使知識來源于學生的構造。
4、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于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5、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6、探究題的研究,課外調查,操作實踐,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
7、開展分層教學,布置作業設置A、B、C三類,分層布置分別適合于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照顧好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
8、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為差生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
9、培養學生學習。
初二數學教案大全3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熟練地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求等腰三角形內角的角度。
2. 熟識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
2.通過例題教學,幫助學生總結代數法求幾何角度,線段長度的方法。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簡潔的邏輯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敘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也可以簡稱“等邊對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對折,折疊兩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與AC重合,點B與點 C重合,線段BD與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線互相重合,簡稱“三線合一”。由于AD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所以BD= CD,AD為底邊上的中線;∠BAD=∠CAD,AD為頂角平分線,∠ADB=∠ADC=90°,AD又為底邊上的高,因此“三線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3和4,則其周長為多少?
二、新課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底邊與腰相等,這時,三角形三邊都相等。我們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質呢?
1.請同學們畫一個等邊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個內角的度數,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識,通過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確的?
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性質得到∠A=∠B=C,又由∠A+∠B+∠C=180°,從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條件和結論如何敘述?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有幾條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也稱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B=30°,求∠1和∠ADC的度數。
分析:由AB=AC,D為BC的中點,可知AB為 BC底邊上的中線,由“三線合一”可知AD是△ABC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從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問題1:本題若將D是BC邊上的中點這一條件改為AD為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或底邊BC上的高線,其它條件不變,計算的結果是否一樣?
問題2:求∠1是否還有其它方法?
三、練習鞏固
1.判斷下列命題,對的打“√”,錯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兩個內角也為60°( )
2.如圖(2),在△ABC中,已知AB=AC,AD為∠BAC的平分線,且∠2=25°,求∠ADB和∠B的度數。
3.P54練習1、2。
四、小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以推出等邊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為60°?!叭€合一”性質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個結論成立,其他兩個結論一樣成立,所以關鍵是尋找其中一個結論成立的條件。
五、作業: 1.課本P57第7,9題。
2、補充:如圖(3),△ABC是等邊三角形,BD、CE是中線,求∠CBD,∠BOE,∠BOC,∠EOD的度數。
初二數學教案大全4
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學目標: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則,會進行分式乘除運算.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會用分式乘除的法則進行運算.
2.難點:靈活運用分式乘除的法則進行運算 .
3. 難點與突破方法
分式的運算以有理數和整式的運算為基礎,以因式分解為手段,經過轉化后往經過轉化后往往可視為整式的運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則和運算順序可類比分數的有關內容得到.所以,教給學生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能較好地實現新知識的轉化.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要重點處理分式中有別于分數運算的有關內容,使學生規范掌握,特別是運算符號的問題,要抓住出現的問題認真落實.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P13本節的引入還是用問題1求容積的高,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這兩個引例所得到的容積的高是 ,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 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實際存在的意義,進一步引出P14[觀察]從分數的乘除法引導學生類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但分析題意、列式子時,不易耽誤太多時間.
2.P14例1應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計算,注意計算的結果如能約分,應化簡到最簡.
3.P14例2是較復雜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項式,應先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再進行約分.
4.P14例3是應用題,題意也比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較容易列出來,但要注意根據問題的實際意義可知a>1,因此(a-1)2=a2-2a+1四、課堂引入
1.出示P13本節的引入的問題1求容積的高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 倍.
[引入]從上面的問題可知,有時需要分式運算的乘除.本節我們就討論數量關系需要進行分式的乘除運算.我們先從分數的乘除入手,類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1. P14[觀察] 從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3.[提問] P14[思考]類比分數的乘除法法則,你能說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類似分數的乘除法法則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的結論.
五、例題講解
P14例1.
[分析]這道例題就是直接應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應該注意的是運算結果應約分到最簡,還應注意在計算時跟整式運算一樣,先判斷運算符號,在計算結果.
P15例2.
[分析] 這道例題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項式,應先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再進行約分.結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單一的多項式,而是多個多項式相乘是不必把它們展開.
P15例.
[分析]這道應用題有兩問,第一問是:哪一種小麥的單位面積產量?先分別求出“豐收1號”、“豐收2號”小麥試驗田的面積,再分別求出“豐收1號”、“豐收2號”小麥試驗田的單位面積產量,分別是 、 ,還要判斷出以上兩個分式的值,哪一個值更大.要根據問題的實際意義可知a>1,因此(a-1)2=a2-2a+1六、隨堂練習
計算
(1) (2) (3)
(4)-8xy (5) (6)
七、課后練習
計算
(1) (2) (3)
(4) (5) (6)
八、答案:
六、(1)ab (2) (3) (4)-20x2 (5)
(6)
七、(1) (2) (3) (4)
(5) (6)
初二數學教案大全5
分式的乘除(二)
一、教學目標:熟練地進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熟練地進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
2.難點:熟練地進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緊緊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先統一成為乘法運算這一點,然后利用上節課分式乘法運算的基礎,達到熟練地進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的目的.課堂練習以學生自己討論為主,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所做的題目作自我評價,關鍵是點撥運算符號問題、變號法則.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 P17頁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先把除法統一成乘法運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項式分解因式,最后進行約分,注意最后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或整式.
教材P17例4只把運算統一乘法,而沒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結果,教師在見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點.
2, P17頁例4中沒有涉及到符號問題,可運算符號問題、變號法則是學生學習中重點,也是難點,故補充例題,突破符號問題.
四、課堂引入
計算
(1) (2)
五、例題講解
(P17)例4.計算
[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運算先統一成為乘法運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項式分解因式,最后進行約分,注意最后的計算結果要是最簡的.
(補充)例.計算
(1)
= (先把除法統一成乘法運算)
= (判斷運算的符號)
= (約分到最簡分式)
(2)
= (先把除法統一成乘法運算)
= (分子、分母中的多項式分解因式)
=
=
六、隨堂練習
計算
(1) (2)
(3) (4)
七、課后練習
計算
(1) (2)
(3) (4)
八、答案:
六.(1) (2) (3) (4)-y
七.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