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物理教案 >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

時間: 夢熒 物理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僅供參考。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生產、生活及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收集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信息,使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鍛煉。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點:聲傳遞信息、聲傳遞能量

二、教學過程:

(一)根據課前預習及各組按照不同分工從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說出你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象;

(二)觀看相關的錄像;

(三)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把石頭扔進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紋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樹葉也隨之起伏。石頭的能量通過水波傳給了樹葉。

1.演示:聲波能傳遞能量嗎?

去掉罐頭盒兩端的蓋子,給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緊。財長火焰敲橡皮膜,火焰會擺動嗎?

結論:聲波能傳遞能量。

2.應用(超聲波)

①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

②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③檢測鋼板是否有缺陷,并控制生產。

三、課堂小結: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四、布置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作業要求寫一篇無聲的世界的論文。

2、有條件的同學上網查找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應用,然后與同學們共享。

說明:以上兩個作業可任選一個。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2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色散現象

(2)物體的顏色

(3)光的三基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2.難點:

(1)決定物體顏色的因素

(2)會區分光的三基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一塊圓紙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顏料

2.教學器材:三棱鏡、七色光板、紅、綠、藍三色板、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

提出

問題由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提問:

陽光通過家庭內的養魚缸,有時會在墻上出現彩色的光帶,在陽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會出現美麗的彩虹,人工噴泉在空中噴出的細小水珠,有時也能形成“人造彩虹”……

這些美麗的`色彩是從哪里來的呢?

難道陽光是由這些美麗的色彩構成的嗎?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引發他們的思考

光的色散演示實驗:

讓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在墻上形成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彩色光帶。學生觀察

七色光

復合成

白光使用七色光板,通過快速旋轉來演示七色光復合成白光的現象。

請學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顏色比例,畫在圓盤上,現場制作七色光板。

讓學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復合成白光的實驗。學生觀察

學生動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預先準備好的圓紙板上,劃分成六個面積不等的扇形,扇形區的顏色和圓心角按逆時針順序分別為: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顏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筆涂上,也可以貼上不同顏色的色紙.然后用筆在圓盤中心扎一個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學生做七色光復合成白光的實驗.轉動這個圓盤,觀察盤上顏色的變化。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和力與運動的關系描述物體的浮沉條件;

2.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改變物體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處于不同的浮沉狀態;

2.認識浮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輪船、潛水艇、氣球、飛艇的浮沉原理的學習,體驗科學、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系;

2.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實驗,激發學習欲望。發展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謀求內部協調統一的成功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是在上一節學習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并與上一節內容構成完整的浮力知識體系。本節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與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識聯系密切。本節內容包括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輪船、潛水艇、氣球、飛艇和密度計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學生認識到浮沉條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及其重要意義。物體的浮沉條件是分析各種浮沉現象的基礎,所以通過實驗觀察,認識物體的浮沉現象及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要弄清浮沉條件,關鍵是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本節教材要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的變化,并比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因此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策略

根據浮力知識的教學分解,本節教學的主要知識有兩個: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浮沉條件的應用。知識本身的難度并不算大,但貫穿在從如何調節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去理解浮力的應用事例這個分析過程要求較高,是進行本節教學的關鍵,為此,本節教學的策略設計是:首先觀察、分析、比較物體的浮沉情況,引導學生從受力條件和密度條件兩個方面認識物體的浮沉條件,通過調節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達到理解浮沉條件在輪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諸方面的應用。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燒杯、水、土豆、蘋果、橡皮泥、潛水艇模型、熱氣球模型。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2、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

3、理解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4、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

對慣性現象的理解

教學準備: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雞蛋、硬紙片、鐵架臺、細線、紙箱、木塊等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我們學過了力,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我們也學過了運動,運動是絕對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靜止只是相對的。物體都受力,同時又都在運動,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梢?,力和物體的運動有密切的聯系。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力和運動二者之間的聯系。古希臘的.學者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他的根據是一個物體(例如一輛車)運動起來后必須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運動下去,失去力的作用,運動會停下來。物體的運功需要力來維持嗎?

一、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強調實驗中注意事項:同一小車、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放,滑到底端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平面材料。

學生要理解實驗要求的一些目的

演示實驗:

小車從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

1)教師提問:小車為什么停下來?

(學生回答)小車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小車從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

2)教師提問:小車滑行的距離怎么長了?

(學生回答)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變小了

3)教師提問:能讓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再遠些嗎?

(學生回答)減小水平面對小車的阻力。

結論:表面越光滑,小車受阻力越小,小車速度變化越慢,小車前進越遠。

設想:如果小車從斜面上滑下來,滑到一個非常光滑、阻力無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車的運動將如何?

小車應該永遠運動下去。最后,英國的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總結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的第一條規律——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也能運動,所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的科學推理得到的非實驗定律。

大家要學習科學家的刻苦鉆研精神,也要向他們學習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推理法。

二、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那么,什么是慣性呢?

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1、打棋子實驗(學生參與演示)將七個象棋子疊放講臺上,用尺迅速地打出第四個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失去了第四個棋子的支持而落在正下方。

2、慣性雞蛋實驗:突然彈擊雞蛋與水杯間的硬紙片,雞蛋有慣性,不會隨紙片飛出去,而是掉進水杯里。

鼓勵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利用了慣性和預防慣性造成的危害的。(洗衣機脫水的原理,拍打衣服上的灰塵,抖落傘上的雨點,跳遠前的助跑,高速公路上對汽車之間的車距有限制,在一些拐彎較多的地方限制車速等)

教師強調:慣性是萬物皆有的一種固有屬性,慣性與物體是否受外力、處于何種狀態無關。慣性由物體的質量決定,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板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概念: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運動的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

二)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速度,體積等無關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什么是彈力;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力的測量原理。

教學難點: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舉例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嗎?

二、彈力

介紹:跳水,蹦床,蹦極,射箭?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a、鋼尺壓彎反彈;

b、拉伸或壓縮彈簧。

小結:

1、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生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

2、彈性形變:撤消外力后能恢復原來狀態的形變。

3、彈力:物體在受力發生彈性形變時,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施加力,這種力就叫做彈力。

三、測力計及其使用

1、測量力的大小的儀器叫測力計。

2、彈簧測力計:

原理: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構造:彈簧、指針、掛鉤、刻度盤、吊環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a、觀察:量程與分度值

b、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點,彈簧是否靈活

c、測量:不能超過量程

彈簧伸長方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彈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沿力的方向靜止或勻速拉測力計。

d、讀數:數值+單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五、課堂練習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6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知道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能用實例說明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能解釋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間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2、 初步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義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的實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和合作學習,關心機械能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樹立將機械能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守恒。

教具準備:

小鋼球、彈簧、細繩、鐵鎖、鐵架臺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二、合作探究

1、 情景導入

降落的小鋼球 開始靜止無動能但具有勢能,落下的過程中,勢能減少,速度由靜止轉變成運動,動能增加

2、 提出問題:小鋼球減少的重力勢能和增加的動能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

3、 學生討論得出初步結論: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4、 老師引導探究:

教師演示實驗:懸掛的金屬小球,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松手,小球做往復來回運動。

教師引導:從小球最高點,動能為0,重力勢能最大,到最低點時候,重力勢能最小,動能最大。從這個過程來看,重力勢能的減少帶來了小球動能的增加。結論:重力勢能轉化為了動能

從最低點到另外一側的最高點,重力勢能增加,動能由最大減少到0。結論:動能轉化為了重力勢能。

學生探討課本71頁圖11、4—2想想做做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師生綜合分析:動能、重力勢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教師演示實驗:鋼球固定在彈簧的一端,彈簧另外一端固定 ,把鋼球水平拉伸一定位置放手,發現小球水平做往復運動。

教師引導分析:

松手時刻:彈性勢能最大,動能為O

彈簧的自然伸直位置:彈性勢能為0,鋼球速度大,具有動能。

彈簧被壓縮至最短位置,小球靜止:小球速度為0,動能為0,彈簧被壓縮,具有彈性勢能。

綜上分析:小球水平運動過程中,小球所具有的彈性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

教師歸納:從以上兩個實驗可以看出:動能和重力勢能,動能和彈性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即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引入新概念: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總和為機械能。

學生分組討論72頁圖11、4—3鐵鎖擺動時會碰到鼻子嗎?

實驗表明鐵鎖不會碰到鼻子,距離鼻子的距離變大,這表明鐵鎖的機械能總量變小

由此可見,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可能會減小

問:鐵鎖的機械能總量為什么會減小呢?

學生分組討論

師生共同總結:鐵鎖在運動的過程中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導致機械能的總量減小

大量的實驗表明: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是不變的即機械能守恒

注意:實際生活中,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往往要克服摩擦力,使機械能總和減小

三、鞏固提高:

發揮學生主動性,通過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規律,在現實生活中找出它們相互轉化的具體事例:

教師引導:奧運賽場上的蹦床比賽、射箭比賽用的弓,蹦極游戲、兒時的玩具:彈弓、玩具不倒翁等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應用實例:

風能和水能的利用

空氣的流動形成風,它具有動能,通過風機葉輪,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了葉輪的動能,動能又用來發電等。

水在高處有重力勢能,在從高處落下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就會轉化成水的動能,流動的水通過沖擊水力發電機的葉輪,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了葉輪的動能,進而帶動水力發電機發電供人類來使用。

四、拓展延伸:

1、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星的機械能轉化

2、課后作業

3、提問學生:說說我國有哪些水電站?(三峽葛洲壩等)拓展考察學生認知能力。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2) 知道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實例了解認識二力的平衡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解釋物理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器材:

視頻光盤、木塊、帶滑輪的長木版、細線、勾碼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提問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思考:凡是靜止的物體就不受力嗎?凡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也不受力嗎?舉例說明。

(1)靜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筆盒

(2)吊著的吊燈

(3)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

那為什么生活中的這些物體受力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這節課的學習,探究其原因。

(二)新課教學

一、 探究:力的平衡

1、 實驗:讓學生提著書包不動。

2、提問:如果將手松開,書包將落到地上,為什么?(因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為什么現在沒有落地,而是靜止?請畫出受力示意圖(1)。

4、討論:因為除了受豎直向下的重力,還受豎直向上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受力一樣,所以書包靜止。

同樣在平直公路上勻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在水平方向上牽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有受力一樣,所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實際物體往往同時受多個力作用,而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5、結論:象這樣,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如果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叫做“平衡狀態”。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平衡。

問題: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嗎?

舉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書,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電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動時,速度越來越快。

問題: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只有兩個,且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這兩個力應該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

(1) 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備什么條件?

(可能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

(2) 讓學生根據給出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

(3) 提示:研究一個因素對二力平衡的影響,要控制其他條件不便,既“控制變量法”。

(4) 選擇合理方案,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A、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量相同的勾碼,觀察現象。(此時小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

B、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量不同的勾碼,使木塊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觀察現象。(小車象勾碼多的一端加速運動)

C、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量相同的勾碼,將線移到一端,使木塊受到兩力方向相同。

D、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量相同的勾碼,轉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根據實驗請同學總結二力平衡的條件。

(5) 結論: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受平衡力:

例題:重力為6N的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桌面對木塊的支持力多大?

A、 確定研究對象:木塊

B、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 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為平衡狀態:靜止---平衡狀態

D、 分析物體所受力的關系:二力平衡

E、 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N= G=6N 方向:豎直向上

練習:

(1) 看課本圖12—6—2,吊在空中靜止不動的燈,若電線的拉力為2N,則燈重力是多少N?

(2) 看課本圖12—6—4,跳傘運動員和傘在空中勻速直線下落,若傘和人總重500N,則他們說受的阻力是多少N?

(3) 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若向前的牽引力是1000N,則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時汽車只受這兩個力嗎?是“二力平衡”嗎?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

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第5題。

判斷: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

總結:原來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則保持靜止;

原來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有兩種情況:可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受力情況,也可根據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

六、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3、4題。

一課三練:基礎練習。

七、板書設計:

一、力的平衡:

1、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如果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2、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叫做“平衡狀態”。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受平衡力: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對滾擺實驗的分析,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

(2) 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并解釋一些有關動能和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物理現象,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過程與方法

(1) 培養學生運用能的轉化知識分析有關物理現象的轉化。

(2) 培養學生從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意識。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星,結合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得出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的結論。

2、難點:組織、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滾擺實驗并進行分析、歸納,領會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三)教學準備

滾擺,棉線,鐵鎖,人造衛星掛圖。

(四)教學過程

1、復習

手持粉筆頭高高舉起。以此事例提問:被舉高的粉筆具不具有能量?為什么?

2、引入新課

學生回答提問后,再引導學生分析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首先提出,當粉筆頭下落路過某一點時,粉筆頭具有什么能量?(此時既有重力勢能,又有動能)繼而讓學生比較在該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筆頭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各有什么變化?(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3、進行新課

在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重力勢能和動能都有變化,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變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們共同觀察滾擺的運動,并思考動能和勢能的變化。

實驗1:滾擺實驗。

圖14.5-1,出示滾擺,并簡單介紹滾擺的構造及實驗的做法。事先應在擺輪的側面某處涂上鮮明的顏色標志,告訴學生觀察顏色標志,可以判斷擺輪轉動的.快慢。

引導學生復述并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開始釋放擺輪時,擺輪在最高點靜止,此時擺輪只有重力勢能,沒有動能。擺輪下降時其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少;擺輪旋轉著下降;而且越轉越快,其動能越來越大。擺輪到最低點時,轉動最快,動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勢能最小。在擺輪下降的過程中,其重力勢能逐漸轉化為動能。

仿照擺輪下降過程的分析,得出擺輪上升過程中,擺輪的動能逐漸轉化為重力勢能。

“想想做做”用鐵鎖做單擺。

此實驗擺繩宜長些,擺球宜重些。最好能掛在天花板上,使單擺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動,以便在黑板上記錄擺球運動路線中左、右最高點和最低點的位置。分析單擺實驗時,擺球高度的變化比較直觀,而判斷擺球速度大小的變化比較困難,可以從擺球在最高點前后運動方向不同,分析擺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的速度為零,作為這一難點的突破口。

綜述實驗,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實驗2:彈性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

演示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實驗。實驗可分兩步做。首先手持著木球將彈簧片推彎,而后突然釋放木球,木球在彈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內運動。讓學生分析在此過程中,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第二步實驗,讓木球從斜槽上端滾下,讓學生觀察木球碰擊彈簧片的過程。然后,分析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得出:動能和彈性勢能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較直觀,例如:物體從高處落下、瀑布流水等這些事例也可以讓學生列舉,說明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有些事例比較復雜,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條曲線(拋物線)運動過程中,動能和勢能是如何相互轉化的呢?(板畫足球軌跡,依圖分析)首先我們來分析足球離地面的高度的變化,這是判斷足球重力勢能變化的依據。很明顯,在上升過程中足球的重力勢能增加;在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接著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點時不再上升,說明它向上不能再運動。所以,足球在上升過程中,速度逐漸變??;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又逐漸變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階段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在下降階段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4、科學世界

人造地球衛星在運行過程中,也發生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人造地球衛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圍繞人造衛星,同學們還有許多的謎沒有揭開。例如:人造衛星為什么能繞地球運轉而不落下來?在人造衛星內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這些問題還有待于同學們進一步學習,今天我們只討論衛星運行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

人造衛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行,它的位置離地球有時近、有時遠。(出示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軌道圖)現以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為例,它離地球最近時(此處叫近地點)離地面439公里,離地球最遠時(此處叫遠地點)離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是114分鐘。它在近地點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此時離地地面最近,重力勢能最小。衛星由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向重力勢能轉化。直到遠地點時,動能最小,重力勢能最大。衛星由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重力勢能向動能轉化。在衛星運行過程中,不斷地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關于人造衛星的知識,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鑒于學生的知識基礎,難以使學生揭開謎底,往往由此而損傷學生的求知欲。本節課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紹衛星為什么能繞地球運行。講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

參看圖1,水平地拋出一個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它會落回地面,但是拋出的物體速度越快,它飛行的距離越遠。人拋物體,拋出的距離不過幾十米,但汽、槍、子、彈能飛行幾百米,步槍、子、彈能飛行幾千米,而炮彈能飛行幾十公里。我們可以設想,物體的速度足夠大時,它就能永遠不落回地面,圍繞地球旋轉。這個速度大約是8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體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就由圓形變為橢圓形。人造衛星就是根據這個道理發射的。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9

學習目標:

1、知道滑動摩擦產生的條件,會正確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2、會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能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靜摩擦力。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

學習重點:

1、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并會用F摩=μFN解決具體問題。

2、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靜摩擦力的概念。

學習難點:

1、正壓力FN的確定。

2、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的判定。

主要內容:

一、摩擦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或者在另一個物體上有滑動的.趨勢時我們會感到它們之間有相互阻礙的作用,這就是摩擦,這種情況下產生力我們就稱為摩擦力。固體、液體、氣體的接觸面上都會有摩擦作用。

二、滑動摩擦力

1、產生: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發生相對滑動時,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稱為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相互接觸、相互擠壓、相對運動、表面粗糙。

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摩擦力與彈力一樣屬接觸作用力,但兩個物體直接接觸并不擠壓就不會出現摩擦力。擠壓的效果是有壓力產生。壓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壓力,壓力屬彈力,可依上一節有關彈力的知識判斷有無壓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當一個物體沿另一物體表面滑動時,接觸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嚙合,形成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即為摩擦力。凡題中寫明“接觸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統統不考慮摩擦力(“光滑”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③接觸面上發生相對運動。

特別注意:“相對運動”與“物體運動”不是同一概念,“相對運動”是指受力物體相對于施力物體(以施力物體為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而“物體的運動”一般指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3、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這里的“相對”是指相互接觸發生摩擦的物體,而不是相對別的物體?;瑒幽Σ亮Φ姆较蚋矬w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大小:與壓力成正比F=μFN

①壓力FN與重力G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它們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無關系,用力將物塊壓在豎直墻上且讓物塊沿墻面下滑,物塊與墻面間的壓力就與物塊重力無關,不要一提到壓力,就聯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認為物體對支承面的壓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數,稱為動摩擦因數,沒有單位,只有大小,數值與相互接觸的__、接觸面的__程度有關。在通常情況下,μ<1。

③計算公式表明: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決定,跟物體的運動情況、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

5、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的受力物體上。

問題:

1、相對運動和運動有什么區別?請舉例說明。

2、壓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嗎?請舉例說明。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嗎?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速度有關嗎?

三、靜摩擦力

1、產生:兩個物體滿足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物體間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靜摩擦力。

2、產生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

③兩物體保持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

所謂“相對運動趨勢”,就是說假設沒有靜摩擦力的存在,物體間就會發生相對運動。比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靜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觸面光滑、沒有靜摩擦力,則由于重力的作用,物體會沿斜面下滑。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

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后作業: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容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液體內部和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了解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事實,知道液體內部不同深度處壓強的大小和方向。

2、體驗和感悟游泳時身體受到水產生的壓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探究,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并積極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關注周圍現象的意識以及密切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液體內部有壓強以及液體壓強的特點,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猜想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及實驗。

【教學用具】

裝滿水的薄塑料袋,液體壓強的演示裝置、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潛水艇,提出問題:

問題:“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在探測馬里亞納海溝后出現了什么情況?(整個外殼直徑縮小了)

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液體的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引入探究課題

1、出示一個裝滿水的薄塑料袋。(問題:發生了什么現象?)

2、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桶內。(問題:發生了什么現象?)

3、將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問題:發生了什么現象?)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后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壓強。

提問:同學已經知道了液體內部存在著壓強,那么液體的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二)猜想:

學生思考:液體的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并根據實驗現象提出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2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知道凸透鏡能成放大的像;

2、通過觀察和初步實驗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知道透鏡焦點和焦距;

3、會利用平行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以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帶著問題,體驗科學

探究的過程;

2、經歷用多種方法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過程,并嘗試對各種方法的優劣做初步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創設情景,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養成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2、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

重點: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難點: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學法指導:通過觀察和實驗,總結歸納規律。

預習導學: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做”,通過“解決問題”,通過“交流與合作”,感知有關方法,構建關于透鏡的科學內容。在問題給出時注重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導入:同學們知道,用放大鏡可以把小字放大我們會看得更清楚;旅游時有看到美好的風景我們會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眼睛近視的同學配一副眼鏡就又可以看清楚東西了,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讓我們共同來揭開上述現象中的秘密,引出課題,閱讀教材并完成以下題目:

預習習題:

1、透鏡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規律制成的。透鏡有兩類:一類是中間比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如鏡片;另一類是中間比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如鏡片。

2、光心大致在透鏡的中心處,通過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線叫做透鏡的。

3、凸透鏡對光有作用,凹透鏡對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將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稱為凸透鏡的,到光心的距離叫做,一個透鏡有兩個。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3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

滑輪、硬紙片、鉤碼、細繩、剪子。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什么叫慣性?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有慣性?

二、引入新課

教師: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時候總要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是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這二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師:請大家思考,你見過的哪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靜止狀態?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內的吊燈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燈保持靜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水桶靜止。課桌受到重力,書本對它向下壓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課桌靜止。

教師: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能見到。一列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火車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牽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師: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

根據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從吊燈的靜止狀態可知吊燈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師:請大家按照這樣的說法敘述上述各例中的物體的運動狀態及它們個自受到的力之間的關系。

(學生敘述)

四、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二力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研究這種情況。

教師演示課本所示實驗并講解這個木塊受兩個拉力。

當兩個拉力大小不等時,木塊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師提問:要使木塊靜止,這兩個力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

我們使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重復剛才的實驗。

(演示)

我們發現木塊處于靜止狀態,此時,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見,兩個力的平衡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的法則可知,當兩個力彼此平衡時,物體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可以從兩方面去掌握。

1.根據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題:質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畫出人受力的圖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處于靜止狀態,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人的質量,計算出人的重力G。G=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上。(圖示略)

2.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物體不受力,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物體受一個力,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這是力產生的效果。物體受平衡力時,應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例如,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加速;如果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將減速;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車勻速直線前進。

六、總結

力和運動的關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的作用,因為物體有慣性,只有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時才需要力。但是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不會改變。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呢?從理論上說,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就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上物體是沒有不受力的,所以物體受平衡力時就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八、作業

(四)說明

本節課有三個重要環節。由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給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條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條件的重要意義有兩方面,根據運動狀態分析力的情況和根據受力情況判斷運動狀態。

建議老師們突出這三個環節,使學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學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混為一談。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4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動能、勢能的概念

2、在實驗探究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簡單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

2、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3、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心態,敢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

學習重難點:

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教具準備:

質量不同的小鋼球、斜面、木塊、橡皮筋、彈簧、裝滿沙土的透明玻璃槽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物體由于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一切________的物體都具有動能。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_______、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_______。

2、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被舉高的物體都具有____________。物體的重力勢能與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關。

3、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物體的彈性勢能與物體發生__________的.程度有關。

4、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動能及其影響因素

學生預習課本實驗、分組討論后回答以下問題

A、 該實驗的采用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B、 在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

C、 在試驗中如何改變鋼球的速度?

2、實驗過程

①將同一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

②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分別從斜面的不同位置釋放,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

③換用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3、重力勢能及其影響因素

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并回答以下問題

A、該實驗的采用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B、在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鋼球重力勢能的大小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演示

實驗過程

①讓同一鋼球從不同高度落下,觀察鋼球陷入沙土的深度

②讓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落下,觀察鋼球陷入沙土的深度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高度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

4、彈性勢能及其影響因素

實驗1用橡皮筋彈射紙彈:橡皮筋拉的越長,紙彈移動的距離越遠

實驗2將一彈簧壓縮到不同長度去彈同一木塊,觀察兩次木塊移動的距離

分析總結: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

5、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能夠用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符號

三、鞏固提升

1、一輛沿著平直街道勻速行駛的灑水車正在灑水,在它行進的過程中,動能________;灑完水后,返回的途中灑水車要經過一段下坡路,在下坡時,灑水車的重力勢能________(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高速飛行的子彈一定比緩慢飛行的飛機的動能大

B.一根彈簧被拉長時彈性勢能增加,被壓縮時彈性勢能減少

C.離開了飛機的跳傘運動員在下落的過程中動能一定不變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3、課后作業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5

教學目標

1.知道動能和勢能、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能解釋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

教學重點:

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

教學難點:

能解釋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物理現象。

教學教具:

[滾擺、小球、木板、斜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什么叫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它們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決定?

二、引入新課:

演示小球豎直上拋,分析其上升和下落過程。

三、新課教學:

1.動能和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1)指出演示小球豎直上拋過程中,動能轉化成勢能(上升),勢能轉化成動能(下落)。

(2)演示滾擺實驗。

A.學生觀察并分析滾擺下落,上升過程中能的轉化。

B.歸納:下降:高度↓,速度↑,質量不變,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上降:高度↑,速度↓,質量不變,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舉例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如自行車下坡、蕩秋千、高空擲物、蕩秋千、人造地球衛星等。

2.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1)演示實驗:小車的動能與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A.學生觀察并分析小車運動過程中能的轉化。

B.歸納:彈簧壓縮:小車速度↓,彈簧形變↑,是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彈簧恢復:小車速度↑,彈簧形變↓,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2)演示實驗:分析乒乓球從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彈的過程中能的轉化情況。

分析:乒乓球從手中下落到剛接觸地面是重力勢能轉化成動能,從接觸地面到發生到最大形變是動能轉化成彈性勢能,從恢復形變到離開地面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動,從離開地面上升的過程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舉例動能與彈性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

3.學生討論“想想議議”。

4.練習

5.小結。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p>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 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 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后記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7

教學目的

1. 常識性了解音調、響度和音色是樂音的三個特征。

2. 常識性了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 常識性了解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是由于它們的音色不同。

教具:

演示用:收錄機、錄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發聲齒輪、塑料硬片(或硬紙片)、銅鑼、響鈴、隊鼓和彩色紙人以及鬧鐘。

學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紙片)、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用收錄機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

講述:同學們剛才欣賞到的是悅耳動聽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還常聽到一些令人煩躁不安刺耳的噪聲。同樣是樂音,有的音調高,有的音調低;有時聲音大,有時聲音小;有的用鋼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國的民族樂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學了這節課后,同學們將知道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第二節 音調、響度和音色)

二、進行新課

1.音調

(1)講述:唱歌時,一首歌曲音調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剛才同學們聽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調高,低音部的音調低,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教師板書)。

(2)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一位學生上臺觀察在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

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

引導學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觸齒數多的齒輪時,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接觸齒數少的齒輪時,硬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

講述:物體在1秒鐘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教師板書)。由演示得出:音調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教師板書)

(3)學生隨堂實驗: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劃過,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塑料硬片快劃時和慢劃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哪個高?哪個振動的頻率大?哪個振動的頻率小?進一步認識音調的高低是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

(4)學生隨堂實驗:學生利用橡皮筋做課本圖3-9的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調的高低是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認識。

(5)讀圖:請同學們讀課本中的圖3-10,讀后教師做簡要解釋,然后問:為什么有些聲音在人們毫無覺察時,貓、狗就已經警覺地聽到了?(學生可自由舉手發言,然后教師小結學生發言,并作明確解答,拓展知識,活躍思維。)

2.響度

(1)演示:輕敲隊鼓,請同學聽發出的聲音,并觀察鼓皮上彩色紙人的跳動情況,跳動緩慢,猶如輕歌曼舞,敲擊由輕逐漸加重,再聽聲音大小的變化,并觀察紙人跳動的變化,跳動由慢到快,猶如從輕歌曼舞過渡到狂歡。引導學生分析出:鼓皮振動的振幅大,聲音大;振幅小,聲音小。教師講述:我們把聲音的大小叫做響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教師板書)

(2)拿出鬧鐘讓同學們聽。前排同學可以清晰地聽見鬧鐘的滴答聲,后面幾排的同學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跟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教師板書)

(3)讀圖:請同學們讀課本中圖3-12,看后說出為了減小聲音的分散,增大響度可以采用哪些辦法。然后請同學們從實際生活中舉出一些增大響度的辦法。課后請同學們互相比一比,看誰舉得又多,又恰當。

3.音色

(1)講述:除以上音調、響度外,音色也是樂音的一個特征。(板書:音調、響度和音色是樂音的三個特征。)接著,在講桌下(不讓學生看見)敲響銅鑼、搖動響鈴,請同學們說出所聽到的聲音是什么物體振動而發出的?(肯定學生都能說正確),那么你們是憑什么分辨出來的呢?當同學們帶著疑問的眼光望著老師時,教師及時指出:在音調、響度都相同時,不同的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不同,這就是音色。(教師板書)

平常人們常說: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就是根據各人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誰的聲音。

同一個人的音色,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大,以及飲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狀況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三、小結

本課學習了樂音的三個特征,即音調、響度和音色。恰當的樂音給人以精神上的調節,藝術上的享受,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知道:

1. 什么是音調?音調是由什么因素決定?

2. 什么是響度?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

3. 人們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音的哪個特征?

四、布置作業

課后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不要死記硬背課文中的名詞,要注重理解??匆豢凑n文后的想想議議,同學們可以三三兩兩的進行議論,還可以找教師探討。

說明

新課引入時,如果沒有恰當的合唱歌曲磁帶,可請兩位同學或老師跟一位同學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課引入沒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據材料、學校實驗設備、學生實際等條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求知欲望,跟該堂課要學習的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

關于響度跟振動的振幅的關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實驗外,在紙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用敲擊音叉將盛在盤內的水濺出等實驗都可以觀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實驗時要注意可見度,如果可見度不佳,可請后面的同學上講臺來自己做,做后大聲地告訴全班同學。

本課物理名詞較多,對于剛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是困難的,課內教師在這些名詞上不必多費唇舌,要把握住本課的教學目的。這些名詞在實際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課的學習中,還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于這些名詞的解釋,不要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否則將適得其反。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范本精選篇18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二)教具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答略)

1題。

U=IR

6題。(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做,然后教師講評。在講評中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課

(1)請學生閱讀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提出本節學習的內容。

(2)問: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1、并聯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即:I =I1 + I2?!?/p>

(4)問: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p>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跟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將學習的知識。

3、進行新課

(1)實驗:

R1=5歐和R2=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后的總電阻RR1、R2進行比較。

3、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p>

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并聯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R1、R2;R1、R2并聯的總電阻是R

I1 =U1/ R1,I2 =U2/ R2,I =U/ R,I =I1 + I2,U/R =U1/ R1+ U2 / R2。

U =U1 =U2,1/R =1/ R1 + 1 / R2。

(R1 =5歐,R2 =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

學生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3)練習

1:請學生回答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nR =R/n1中:R′=10千歐,n =2,所以:R =10千歐/2 =5千歐。

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L1和L2是并聯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過程略)

U1/ U2 =R1 / R2。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I1/ I2 =R2 / R1?!?/p>

4、小結

5、布置作業

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的知識內容。

(四)說明

1、關于并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教學大綱上未做要求,建議對基礎較差的班級不增加這部分教學內容。

2、在課時安排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增加一節復習題??偨Y第4—8章所學內容,并做適當的練習。

909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洁设备_洗地机/扫地机厂家_全自动洗地机_橙犀清洁设备官网 | 成都网站建设制作_高端网站设计公司「做网站送优化推广」 | 低浓度恒温恒湿称量系统,强光光照培养箱-上海三腾仪器有限公司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拉伸膜,PE缠绕膜,打包带,封箱胶带,包装膜厂家-东莞宏展包装 | 电磁辐射仪-电磁辐射检测仪-pm2.5检测仪-多功能射线检测仪-上海何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珠光砂保温板-一体化保温板-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杭州一体化建筑材料 | 杰福伦_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_线性位移传感器-意大利GEFRAN杰福伦-河南赉威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泵阀展|阀门展|水泵展|流体机械展 -2025上海国际泵管阀展览会flowtech china | 档案密集架,移动密集架,手摇式密集架,吉林档案密集架-厂家直销★价格公道★质量保证 | 大连海岛旅游网>>大连旅游,大连海岛游,旅游景点攻略,海岛旅游官网 | 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紫外分光度计-分光光度仪-屹谱仪器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H型钢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数控钻床,数控平面钻,钢结构设备,槽钢切割机,角钢切割机,翻转机,拼焊矫一体机 | 杭州网络公司_百度SEO优化-外贸网络推广_抖音小程序开发-杭州乐软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拓展_天津团建_天津趣味运动会_天津活动策划公司-天津华天拓展培训中心 | MOOG伺服阀维修,ATOS比例流量阀维修,伺服阀维修-上海纽顿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网站建设公司_北京网站制作公司_北京网站设计公司-北京爱品特网站建站公司 | 乐泰胶水_loctite_乐泰胶_汉高乐泰授权(中国)总代理-鑫华良供应链 | 茅茅虫AI论文写作助手-免费AIGC论文查重_写毕业论文降重 | 东莞螺丝|东莞螺丝厂|东莞不锈钢螺丝|东莞组合螺丝|东莞精密螺丝厂家-东莞利浩五金专业紧固件厂家 | 铝合金脚手架厂家-专注高空作业平台-深圳腾达安全科技 | 长城人品牌官网| 防水套管_柔性防水套管_刚性防水套管-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垃圾压缩设备_垃圾处理设备_智能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山东明莱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江苏皓越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 无尘烘箱_洁净烤箱_真空无氧烤箱_半导体烤箱_电子防潮柜-深圳市怡和兴机电 | 广州印刷厂_广州彩印厂-广州艺彩印务有限公司 | 网站建设-高端品牌网站设计制作一站式定制_杭州APP/微信小程序开发运营-鼎易科技 | 酒精检测棒,数显温湿度计,酒安酒精测试仪,酒精检测仪,呼气式酒精检测仪-郑州欧诺仪器有限公司 | 深圳办公室装修,办公楼/写字楼装修设计,一级资质 - ADD写艺 | 安全光栅|射频导纳物位开关|音叉料位计|雷达液位计|两级跑偏开关|双向拉绳开关-山东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 警用|治安|保安|不锈钢岗亭-售货亭价格-垃圾分类亭-移动厕所厂家-苏州灿宇建材 | 不锈钢/气体/液体玻璃转子流量计(防腐,选型,规格)-常州天晟热工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 酒精检测棒,数显温湿度计,酒安酒精测试仪,酒精检测仪,呼气式酒精检测仪-郑州欧诺仪器有限公司 | 丽陂特官网_手机信号屏蔽器_Wifi信号干扰器厂家_学校考场工厂会议室屏蔽仪 | 无压烧结银_有压烧结银_导电银胶_导电油墨_导电胶-善仁(浙江)新材料 | 冷水机-工业冷水机-冷水机组-欧科隆品牌保障 | 400电话_400电话申请_866元/年_【400电话官方业务办理】-俏号网 3dmax渲染-效果图渲染-影视动画渲染-北京快渲科技有限公司 | 专业广州网站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一物一码和NFC应用开发、物联网、外贸商城、定制系统和APP开发【致茂网络】 | 锂电混合机-新能源混合机-正极材料混料机-高镍,三元材料混料机-负极,包覆混合机-贝尔专业混合混料搅拌机械系统设备厂家 | 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带式干燥机-桨叶干燥机-[常州佳一干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