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語文教案 >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

時間: 夢熒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的生字詞。

2.分析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能力目標

1.分析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思路,

2.領會課文人物的語言特點,繼續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

德育目標

了解騎士精神,激發欣賞小說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并學會比較人物性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選擇一本書來代表一個國家的話,那么最能體現西班牙人性格的當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1.簡介作者。

塞萬提斯(1547-1616),是西班牙偉大的作家、詩人。塞萬提斯本人一生的經歷,就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塞萬提斯出生于一個貧困之家,僅受過中學教育。中學以后,跟著父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后又參軍,經過了四年出生入死的軍旅,生涯,回國后的塞萬提斯,終日為生活奔忙,他因不能繳上該收的稅款,不止一次被捕下獄,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完成了《堂吉訶德》。1615年4月23日,因水腫病在馬德里去世。

2.介紹《堂吉訶德》。

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寫于17世紀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作者在描寫堂吉訶德出外游俠的過程中,刻畫了當時西班牙社會的廣闊圖景,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黑暗腐敗,表現了文藝復興具有進步意義的人文主義思想。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3.簡介堂吉訶德。

在西班牙的'拉曼卻住著一位年近50的老單身吉哈諾先生,他經濟地位低下,朋友不多,生活單調而無聊。他整天沉浸在騎士俠義小說里,夢想做一個勇敢的騎士游俠、冒險、闖蕩天涯,扶困濟危。

為了做騎士,他做了三件準備工作:第一件,他拼湊了一副由曾祖傳下來的破爛不全的盔甲戴在頭上;第二件,用了4天的工夫給那匹皮包骨頭的瘦馬取了個高貴、響亮的名字“弩骍難得”;第三件,想了八天,給自己取名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意思是拉曼卻地方的鼎鼎大名的騎士堂吉訶德,并且模仿古代騎士忠誠于某位貴婦人的傳統做法,物色了鄰村一個養豬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給她取了貴族名字叫做杜爾西內亞臺爾托波索。

這位堂吉訶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課文從堂吉訶德準備第二次出行寫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處理字詞:

天花亂墜:傳說梁武帝時云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的花紛紛降落下來。比喻說話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實際的)。

侍從:指在皇帝或官員左右侍候衛護的人。

褡(dā)褳(lián):長方形的口袋,中央開口,兩端各成一個袋子,裝錢物用,一般分大小兩種,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掛在腰帶上。

躊(chóu)躇(chú):猶豫尋思(xúnsi):思索,考慮。規矩、爵(júe)、

附庸:古代指附屬于大國的小國,也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綽(chuò):寬綽,寬裕。貨真價實:貨物不是冒牌的,價錢也是實在的。原是商人招攬生意的用語,現在引申為實實在在,一點不假。禱(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廝(sī)殺:相互拼殺,指戰斗。翅翼:翅膀。虔(qián)誠:恭敬而有誠意(多指宗教信仰)。趲(zǎn):催促,催逼。

2.了解大意:

①.本文的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②.文章中堂吉訶德做了幾件事情?

板書設計:

堂吉訶德游說老鄉當侍從

準備物資,開始出發

一路暢想

遇到風車,堂吉訶德與之開戰,慘遭失敗

收拾敗局,重新上路

三、分析課文

1.默讀課文,本文共出現了幾個人物?他們分別是什么關系?

堂吉訶德,桑丘,杜爾西內婭桑丘:堂吉訶德的仆人

杜爾西內婭:堂吉訶德要去托波索探訪的一位絕世美人,桑丘讓堂吉訶德相信見到的粗野村婦是被魔術師詛咒了的杜爾西內婭。

2、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堂吉訶德為什么要去戰風車?桑丘是什么態度?戰風車的結果是怎樣的?

由于頭腦中充滿了騎士的奇遇,竟把風車當作巨人,所以去戰風車勸說,告訴他那不是事實,希望他能醒悟。結果被風車刮倒在地,“滾翻在地,狼狽不堪。”“不能動彈”

四、再讀課文,深入學習

1.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戰風車之前、之后,堂吉訶德和桑丘的兩次對話。體會他們各自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交流:主人耽于幻想,仆人處處求實;主人急公好義,仆人膽小怕事。

2.默讀第10自然段,畫出描寫堂吉訶德的神態、動作的語句,結合書中的插圖,想象他戰風車時的生動情景。體會堂吉訶德是個什么樣的人?

交流:

(1)“一片虔誠向他那位杜爾西內婭小姐禱告一番,求她在這個緊要關頭保佑自己……”

杜爾西內婭小姐其實只是一名普通的農婦,但在堂吉訶德的眼中,她卻仿佛就是那個自己心目中要為之保護和愛戴的人,說明堂吉訶德是一個耽于幻想的人。脫離現實,終日沉迷于幻想。

(2)“然后把盾牌遮穩身體,橫托著長槍飛馬向第一架風車沖殺上去。”“他一槍刺中了風車的翅膀……”

勇敢,急公好義。動機純真善良,立志鏟除世間的惡魔,反對壓迫,鋤強扶弱,充滿了無私無畏的精神。

(3)想象堂吉訶德戰風車時的生動情景。體會堂吉訶德的勇敢、無畏,但又是那么荒唐、可笑。

3.概括人物形象。

堂吉訶德:他是一個性格復雜而矛盾的人物。

1、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從主觀出發。行為荒唐、魯莽,不會吸取教訓。如把風車想象成巨人,被風車摔倒在地,卻說中了魔法師的詭計。

2、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為的出發點卻有著高尚的一面,即為了奉行一種崇高的原則。他要做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要鋤強扶弱、伸張正義,并為此而奮不顧身,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3、他在主觀上是追求和維護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脫離實際、早已過時的“騎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親又可敬,在他身上將喜劇性和悲劇性奇妙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古往今來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形象。在這里可以把堂吉訶德形象簡單歸納如下:耽于幻想,脫離現實,但出于善良的動機,奉行一種崇高的原則(鋤強扶弱,伸張正義),行為荒唐魯莽但表現出為了維護真理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是一個悲劇性與喜劇性結合的人物。

4.桑丘:他是一個普通農民,他的窮困反映了西班牙農民的現狀。具有農民的智慧和求實的優點,也有目光短淺、狹隘的弱點。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特點。

2.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能力目標:

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生動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清楚明了的說明復雜事物,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關注社會問題,善于觀察生活,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意,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即說明文與記敘文的雜交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神秘的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無窮的財富,給予了我們無窮的探索空間,給予了我們無窮的精神啟發。生活在北極草原的北極旅鼠,它們身上就有許多難解的謎。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一個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位夢華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我相信聽了這則故事之后,你一定會產生探究旅鼠之謎的興趣。讓我們一起走進《旅鼠之謎》吧!

2.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后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二、檢查預習

1.正音

媲(pì)美 挑釁(xìn) 迷惘(wǎng) 篤(dǔ)信

嚙(niè)齒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竄(cuàn)

2.解詞

前赴后繼: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踴躍前進,連續不斷。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爭。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辦。

道聽途說: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傳聞的,沒有根據的話。

篤信:忠實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見識淺。

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的'題目叫“旅鼠之謎”,你知道旅鼠的“謎”有哪些嗎?請同學們再一次快速地默讀課文,找出旅鼠之“謎”。

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旅鼠的奧秘,并討論交流。

(提醒學生,注意勾劃)歸納并總結北極旅鼠有哪些奧秘?

北極旅鼠的奧秘:

(1)驚人的繁殖能力;(2)控制繁殖,吸引天敵;(3)死亡大遷移;……

教師追問:同學們,除了課文里邊提到的三大奧秘之外,其實旅鼠身上還有許多的謎,請閱讀課文,再去發現,提出你的疑問。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自由發言,諸如:

(1)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遷移的時候只往西或往北遷移呢?

(2)他們為什么要跳海呢?

(3)他們明明有驚人的繁殖能力,為什么還要控制呢?還要采取自殺行為呢?

……

2.推測旅鼠之謎的原因。

同學們,面對旅鼠的奧秘,你想解開這些奧秘嗎?開動自己的腦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測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討論:旅鼠奧秘的原因。(略)

(引導: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他們在維持著生態的平衡,維持著自然的和諧發展,或許旅鼠有這種本能。)

3.插入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

文章第11自然段講旅鼠驚人的繁殖能力這一奧秘的時候,采取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列數字,準確地說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強,達到了駭人聽聞地步了。

教師滲透:同學們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為了使我們現在的猜想更加有依據,我想,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必須更加努力地學習,掌握更豐富的科學知識,去進一步驗證我們的猜想。找到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

4.教師總結文章:

同學們,課文通過“我”與丹尼斯的對話,給我們介紹了北極旅鼠的奧秘。雖然我們無從知道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但我們卻能感受到:這也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控制著自然的和諧發展。由此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刻含義。

四、討論與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們人呢?正如課文所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結合下列文字資料,討論一下,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

《旅鼠之謎》教案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求統一答案。)

啟示:重點在控制人口,學會自我調節,以求和諧發展。

動物們都知道通過控制自身種群的數量,來保持生態平衡,維持自然的和諧發展。而我們人類呢,也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以求得可持續發展。

五、品讀課文,體味文章獨特的寫作手法。

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知識性強,但讀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是因為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那它的寫法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

記敘的框架。本文具備記敘的六要素。

對話的方式。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既通俗又親切。

說明的內容。如把丹尼斯講述旅鼠三大奧秘的話篩選出來,連接起來,是一篇完整地介紹旅鼠知識的說明文。

六、拓展遷移

1.老師在開課的時候說了,神秘的自然給予了我們許多,你讀完了這一篇知識性與趣味性都很強的文章,一定會有許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請把它談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談出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2.課后觀察與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還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利用課后時間去收集或觀察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七、總結全文

《旅鼠之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科學小品。文章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長。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種形式啟發我們。從旅鼠的身上,我們如果反觀人類自身,也許會領悟到很多……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娓娓動聽的對話中講述故事的寫作手法。

2.理解說明文知識性很強的這一特點。

3.培養學生研究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旅鼠的特點。

2.培養學生研究能力。

3.由學生自己講述課文內容,解答旅鼠之謎。

4.培養學生研究能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一邊導入:

這種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小動物,有許多難解的謎團,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他們的`奧秘。今天學習這篇文章,相信同學們也會產生探索旅鼠之謎的興趣。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讀課文并思考:

歸納北極旅鼠的幾大奧秘。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秘:

1.哺乳動物卻有和細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夠根據條件控制繁殖。

3.達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敵人來消滅自己。

4.周期性的進行“死亡大變遷”。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三、探究活動:

1.討論旅鼠的幾大奧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旅鼠有這種本能。)

2.課文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討論一下,這樣說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求統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動物也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根據你的觀察和了解,寫一段文字,說明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學生說自己所見的奇聞,課后寫成書面文字。)

四、小結:

本文是一篇“運用記敘的框架,借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科學小品,課文主要談了北極旅鼠身上的幾大奧秘。北極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沒有多大差別,“但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它的第一大奧秘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大奧秘是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浩浩蕩蕩,無所畏懼。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無從知道,或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這就揭示出自然的奧妙無窮。由此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義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種群數量的方式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五、布置作業: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教學難點

課文2、3兩段對于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導入新課,介紹相關文學常識。

2、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師】(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在我的記憶中有這樣幾首歌詞:“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險峰萬里它最偉岸,爸爸,親愛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書課題〗

二、解題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2、作者簡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真情、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bēn)喪(sāng)差(chāi)使(shi)狼(1áng)藉(jí)簌(sù)簌(sù)妥(tuǒ)貼(tiē)躊(chóu)躇(chú)迂(yū)蹣(pán)跚(shān)箸(zhù)拭(shì)瑣(suǒ)屑(xiè)晶(jīng)瑩(yíng)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教學內容和步驟:

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師】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節主要用于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中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注,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稍停)找幾位同學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信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講解全文。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故事,能夠選擇有波折的典型材料;

2、交流閱讀故事的心得體會,掌握創寫故事的基礎知識,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并合理的運用到寫作中;

3、通過講故事的訓練,培養寫作興趣,能夠多問“為什么”“怎么樣”,寫出比較精彩的故事。在創編故事中學會尊重他人的愛,學會關愛他人。

【學習方法】

賞析故事,交流閱讀故事的心得體會,練筆掌握創寫故事的基礎知識,激發聯想與想象,并合理的運用到寫作中。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寫作方法指導

一、導入

1、聽故事《狼》蒲松齡

原文: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2、找出故事情節及懸念或波折

故事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懸念1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懸念2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懸念3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懸念4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二、簡介故事(備課材料)

(一)什么是故事?

故事就是一件事,二三個人,轉幾個彎。就是講“這幾個人”在做什么事。故事,就是傳遞″人″的行為。

故事要有核心情節和精彩的細節,稱為故事核。故事是寫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故事核進行的。文章所運用的各種手法目的都是先將讀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情節就是事件。趙和松老師創作談——好故事要好情節來保證,沒有好情節就不會有好故事。那么,有了好情節,是不是一定會有好故事了呢?重情節,莫輕細節。細節是作品的細胞,是故事作品中刻畫人物和描寫事物的重要手段。故事中反映生活和塑造人物,情節是主要的,那么細節是重要的。

″事件″又是誰″制造″的呢?事在人為,由故事中的.人物制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在結構故事情節的時候,不能忽略了人物。

日常生活中,同樣一件事,讓不同的人去干,其結果截然不相同。正因為兩個不同的人,由于他們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才會演繹出曲折,多變的情節來。所以,情節由人物制造的。人物在故事所規定的特定環境中,人物之間的行為軌跡,才構成了故事作品中的情節。情節和人物,好比一對雙胞胎,是同時存在的。所以,故事不單單講″事″,是講″這幾個人″在做什么事。一個故事好聽不好聽,好看不好看,不單單取決于情節曲折不曲折,動情不動情;還依賴于故事中人物有趣不有趣;鮮靈不鮮靈。

故事創作要上一層樓,除了強調情節″超常″以外,還要強調″人物″的超常,就是要塑造好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人物塑造,它和小說中的人物塑造有何異同?強調了人物塑造,會不會削弱了故事情節?情節與人物,究竟是相生相克;還是相輔相成?為了讓我們傳統的故事,能與時俱進,永葆青春。我希望廣大的故事作家,都來關心、研究故事的創作理論,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作進一步的討論。

(二)如何設定一個故事?

1、最開始要設定背景。而且要好好地設定,因為背景占了主導位置。

2、通過故事背景來設定人物的性格。要注意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會產生不同的性格。

3、情節要通過人物的性格表現,行為和環境來設定,不然很容易離題。

4、要注意主要人物的生活細節,可能對劇情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三)怎樣才算是一個故事?

1、要有故事背景。若故事發生在一個空洞的場所或什么也沒有的地方,可不能算是一個故事。

2、人物。若沒有人物,哪能組成一個故事?

另外注意,人物有中心人物,線索人物,周旋人物和次要人物和臨時事件人物。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為什么會形成那種關系要好好地設定。因為人物的地位是很高的。

3、生活。人總要生活,若人沒有了日常生活就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4、中心。主題所圍繞的就是中心。故事也是圍繞著中心來發展的。例如,你選擇了和平這個主題,那么中心就可以是通過戰爭來爭取幸福和和平。或者通過愛的改造世界而得到和平。

5、故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意義。若一個故事沒有明確的意旨,沒有一個使讀者感動的意義,就不能算是一個故事了。

(四)組成一個故事的元素

⑴故事背景⑵地點⑶人物⑷生活細節⑸主題⑹意義、主題

(五)寫故事的要點

寫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虛構的人和事。那么,寫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1、要完整的敘述一件事。有頭有尾,要素齊全,層層設疑,引人入勝。

2、人物關系的合理設定。

(1)通過想象來設置人物:要根據命題中的要求,想象設置人物。

(2)運用描寫手法,表現人物個性:可以綜合運用描寫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及心理描寫來豐富人物形象,給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間要有反差,有矛盾,差異才能產生故事的魅力。

3、無論大事小事都要設定好原因和結果

4、情節不要死套,要合理運用,并要符合人物的思想與行為。情節,就是事情的發展過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關系的變化發展過程。簡單說,寫出的故事要有“開頭——發展——結尾”的過程。當故事沿著時間順序向前發展的時候,要注意情節的前后關聯,后邊說的故事,要和前面講過的事情有關系。故事的寫作順序通常是從開始到結束,當然可以用倒敘的方式先寫結果,然后再寫事情的起因。有的時候還會有插敘,但要注意別把插敘成分寫得太多而跑了題。?

5、要讓人物有血有肉,更要讓故事給人感覺起來是真實的。

6、內容創新。就算題材很老土也要想辦法使故事變得生動有趣。方法很多,比如在敘述方法上創新一下,或者從新的角度來分析故事,大膽想象,總之就是要有新的突破。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熟悉課文內容,了解小說所描寫的環境,理清情節結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認識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

二、重點和難點:

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了解小說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說明:

為了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本文的教學側重點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小說的基本特征,認識小說的要素。為了了解閱讀小說的一般過程,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可有意識地按照熟悉內容→理清情節→了解環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過程來分步進行。由于時代的差別,加上關于科舉制度的知識學生比較缺乏,可能會增加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教師應對這方面內容作適當補充說明。又由于這篇小說是以幾個生活片斷組材的,情節的連貫性不強,教學時,可以以小伙計的見聞為線索解決情節結構問題。要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出有關規律性的知識,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

為什么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

說明:

選定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思維的活動,促使他們進一步鉆研課文關注人物形象問題。因為這一突破口涉及兩個人物,提示學生通過作比較的方法從人物的作用,與中心的關系等方面作思辨。了解小伙計的作用,也就解決了情節結構問題;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學會確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時有助于對主題的理解。

四、基本教學流程:

(一)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默讀單元教學要求,并作圈畫、批注。

2、交流圈畫批注的內容,教師作歸納、補充。

說明:

這一過程是為了使學生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指導學習的方向,把握學習重點,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采用默讀的方法完成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體味這一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二)初讀課文,熟悉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準備復述提綱,以小伙計的口氣敘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學生復述,全班補充、修正。

3、教師作引導,明確:

(1)小伙計所見所聞孔乙己的遭遇,就是這篇小說的情節(小說要素之一)。

(2)熟悉內容是閱讀小說的第一步。

說明: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了解閱讀小說的第一步驟;二是對小說的情節有所感知,為落實有關知識打基礎。提出列提綱的要求,可以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來理清小說情節結構,要求復述是對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是交流的需要。

(三)再讀課文,了解小說的環境。

1、故事發生的具體地點有何特點?

2、小說中人物所處的時代有何特點?

3、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明確有關環境的知識。

說明:

這一環節是為了落實有關小說環境描寫的知識及對其作用的認識。教會學生從課文中了解小說環境特點(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的方法。具體操作時,可啟發學生默讀有關段落,從小說的'內容中尋找依據。特別是從不明顯的,容易疏忽的內容中了解小說的社會背景、生活環境的特點。教學中不能就事論事,要把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關系聯系起來。要顧及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必須在大量的學生活動之后,再歸納規律性的知識、傳授方法。

(四)提出突破口

1、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描寫孔乙己的幾個畫面,為每個畫面編個小標題。

2、集體討論。

(1)孔乙己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會遭此不幸?

(2) “我”、孔乙己各與小說的主題有何關系?

3、教師引導、補充、小結。

說明:

經過前兩步教學流程,學生已對小說的情節、環境的特點有所了解,這一環節是進一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并通過比較,了解人物的不同作用,學會確認小說主要人物的方法。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再次細讀課文,加深對主要情節理解。第二步,通過討論認識人物形式及其作用。在比較中認定主要人物。第三步,得出結論,歸納方法。整個過程始終貫穿學生的活動,討論要充分,結論才容易被接受。

(五)歸納、鞏固。

1、由學生自己歸納學習這篇文章后的收獲。

2、交流后,老師小結。

說明:

這一環節主要是起復習鞏固作用。讓學生自己回顧學習的過程,總結收獲,培養善于疏理及時小結的好習慣。為了彌補缺漏,強調方法,教師有必要作最后的小結。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作家如何把平凡事物寫得不平凡。

2、體會課文深刻的批判意識。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改改課文題目

教學設計:有人試著改了課文題目,你認為哪一個好一點?根據課文內容說說理由。

1、人們砍了一棵大樹

2、一棵大樹被人砍了

3、那棵大樹被人砍了

教學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辨別,體會課文內容的根本所在,同時領悟如何擬寫作文標題。

二、怎樣把平凡的故事寫得不平凡

這一節圍繞“那棵大樹被人砍了”,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教師啟發:同學們,課文寫的是“那棵大樹被人砍了”的故事,這個故事簡單不簡單?是的,簡單。但是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的預習,這篇課文內容簡單嗎?是的,不簡單。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平常也寫過顯得簡單的作文題,我們為什么覺得沒什么好寫得呢?我們為什么不能把簡單的事物寫得不簡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那樹》,看看作家是如何把一個平凡的故事寫得不平凡的,揭開其中的奧秘,好不好?

教學設計一:請同學們找出課文寫那棵大樹的文字,并細讀課文,想想那棵大樹有什么不平凡的地方。【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繁榮昌盛、庇護人類】

教學設計二:我們一起看看砍樹的“人”是怎樣的?【焦躁、野蠻、自私、愚蠢】

教學設計三:討論問題。文中第7段寫到人的時候,提到人們心中的一個疑問:“為什么這兒有一棵樹呢?”你是怎么看待人們心中這個疑問的?【1、人們覺得這棵大樹占了很大的一個空間,浪費了土地。2、人類現代化進程表現之一就是城市化進程,也就是人類無限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從而壓縮了甚至消滅了動植物的生存空間。3、人類忘記了早在人類未涉足之前,那棵大樹就已經存在了,大樹是土著,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但人類忘記了。】

教學設計四:課文中寫人類砍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人類的什么面目?【野蠻、自大】

教學設計五:人類砍掉大樹是在什么時候?作者為什么安排人在夜里把樹砍掉?【在人類詞典里,夜幕下適合搞陰謀活動,適合犯罪,夜晚暗示人類砍樹的不是正大光明的行為。】

教學設計六:課文第十段有一句話:“尸體的肢解和搬運連夜完成。”為什么說是“尸體”?這一段寫到的人類認為是尸體嗎?這一段誰認為這是尸體?【提醒人類,樹也是生命,而且是偉大的生命。砍樹是謀殺生命,是犯罪行為。可是人類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顯示人類文明的盲點與不足。】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明白了,“那棵大樹被人砍了”是個簡單故事,但是作者寫出了“樹”的價值和意義,深刻揭露“人”的丑陋的一面,這個故事就變得不簡單了。而且作者把“人”的行為上升到文明層面審視,就使得這個故事更不簡單了。仿照課文的寫法,如果叫大家寫“中國,我的鑰匙丟了”,同學們想想應該在哪些字眼上做文章?【是個什么樣的“中國”?是個什么樣的“我”?“鑰匙”是什么?“丟了”的寓意。】

三、體會眾生平等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首先學生誦讀課文第8段文字:“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樹離根,根離土,樹即毀滅。它們的傳統是引頸受戮,即使是神話作家也不曾說森林逃亡。連一片葉也不逃走,無論風力多大。任憑頭上已飄過十萬朵云,地上疊過二十萬個腳印。任憑那在枝丫間跳遠的鳥族已換了五十代子孫,任憑鳥的'子孫已棲息每一座青山。當幼苗長出來,當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說:“你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啊!所以那樹,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功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教師啟發:同學們,為什么作者說樹是“春泥的效死者”?為什么說樹的傳統是“引頸受戮”?為什么強調“森林不會逃亡”,“ 連一片葉也不逃走”?為什么說樹“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功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讀到這樣的文字你覺得樹已經不僅僅是樹了,它有點像什么?【大無畏的勇士,是個守望者】為什么上帝對樹施受洗禮的時候說的話“你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有什么深意?【樹負有上帝的旨意,擔荷著神圣的使命。在上帝面前,樹和人類一樣,都是上帝兒女,生命是平等的。生命都有著神圣性,都有著尊嚴與價值】

結束語:同學們,樹在“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我們也要時時仰望星空,聽命于最高的道德律令。記住:人在做,天在看!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8)

【學習目標】

1.掌握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積累常用的文言詞匯。

2.反復朗讀,體會形象生動的語言,領會比喻擬人,調動視覺聽覺了解天目特征。

3.學習作者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清高脫俗的生活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抓關鍵詞語,品讀“七絕”之妙及“幽邃奇古”。

2. 難點:字里行間表達的清高脫俗的生活態度。

【課文提示】

1.本文是袁宏道的游記散文中的一篇,內容短小。它與一般的以介紹行蹤和沿途景色的游記散文有所不同,重點介紹了天目的“七絕”,緊扣“幽邃奇古”這個特征。

2.晚明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是公安(今屬湖北)人,故稱公安派。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隆,是這一派的領袖。公安派的理論核心是“獨抒性靈”。

【正音正字】

邃suì 峭qiào 鮮xiǎn 迂yū 壑hè 縞gǎo 竦sǒng 逾yú 霽jì

【積累詞語】

從下列句子找出通假字:

①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 ( 顛:同“巔”,山頂。 )

②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 ( 縣:同“懸”,高懸。 )

③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 ( 直:同“值”,價值。 )

【初學課文】

1.朗讀課文。

2.作者游歷天目,共逗留了幾天?(用文中的詞語作論據)

從“宿幻住之次日”、“晚宿”、“次日”等詞句可以看出,游歷天目共計三天。

3.天目山有什么特征?(用文中一個詞語回答)

天目山的特征:幽邃奇古。

4.文中正面表達作者對天目山喜愛之情的句子有哪些?

“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

【課文簡析】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富有情趣的文章。作者避開對游程和沿途景色的描寫,重點歸納天目山與眾不同的“七絕”,并且斷然寫出“大江之南,……無逾此者”,表達了自己對天目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袁宏道的生平及其學派。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

翻譯:天目山幽靜深邃奇特古樸無法用語言來表述。從(天目山的山腳)雙清莊到山頂,大約二十多里。

要點:顛:同巔,山頂。 可:大約。

原文: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翻譯:凡是山偏僻的大多荒蕪凄涼,陡峭的很少盤旋迂回;形狀蒼樸就不夠新鮮艷麗,骨架磅礴就缺少精巧雅致,以至于山高大就流水貧乏,巖陡峭就樹木稀少,這些都是山的缺點。

要點:凡:凡是,一般。 鮮:稀少。 骨:骨架。 毛枯:草木枯敗。 病:毛病,缺陷。

原文: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

翻譯:天目山滿山都是溝壑峽谷,飛瀉的瀑布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絲綢,這是一絕了。

原文: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

翻譯:石頭的顏色深暗潤澤,石頭的棱角巧妙精致,石頭的小路盤旋迂回,石頭的懸崖陡峭聳立,這是第二絕了。

原文: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

翻譯:雖然山谷幽深巖石險峻,但寺廟都很精致美妙,這是第三絕了。

要點:縣:同懸。

原文: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

翻譯:我不喜歡聽到雷聲,而天目山的雷聲很小,聽到的好像嬰兒聲音,這是第四絕了。

原文: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絕也。然云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

翻譯:拂曉起來觀看云彩,在峭壁的溝壑下,(云彩)潔白純凈得像棉花,飄蕩騰越同浪花,整個大地是琉璃五光十色的海洋,各個山頂露出云上如同浮萍,這是第五絕了。然而云彩的變化最不平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不可能完全明白它的形態。

要點:悉:詳知。

原文: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

翻譯:天目山大的樹木,幾乎有四十圍,松樹的形態好像傘蓋,高不過幾尺,一棵樹價值上萬錢,這是第六絕了。

要點:“圍”是計量圓周的單位,但具體是多少,說法不一。 直:同值,價值。

原文: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

翻譯: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的香味,遠遠勝過龍井茶;(天目山)竹筍的味道類似紹興破塘的(竹筍),然而清淡遠遠勝過它,這是第七絕了。

原文: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翻譯:我說長江的南面,修身隱居的地方,沒有超過這里的,于是有出家當和尚的念頭。

要點:修真棲隱:修心悟道,隱居深山。 出纏:出塵,超脫塵世。

原文: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

翻譯:住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云彩,九時之后登上頂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

要點:巳時: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死關:天目山地名,以險峻出名。

原文: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

翻譯:第二天,從活埋庵找到原來的路下山。幾天的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把(它)當作異常的,都下山互相慶賀。

要點:異:反常。 率:都。

原文:山中僧四百余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

翻譯:山寺中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謙卑恭敬地遵守禮節,爭著請我們吃飯。

原文: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

翻譯:臨近走的時候,和尚們說:“天目山荒涼偏僻狹小,不值得貴客觀賞,真不知怎么辦”。

原文: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翻譯:我說:“天目山和我們也有些緣份,僧人們不必過于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贊譽”。于是大笑告別了(天目山)。

要點:子分:緣分。 面:當面。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討論問題】

1.文章第1句有什么作用?

“幽邃奇古”,概括天目山的'總特點。“不可言”,極言天目山的奧妙。這句話,具有引人入勝的作用。

2.第2段的內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內容:寫一般山的種種弊病與不足。 作用:襯托天目山的完美。

3.本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比喻:①飛流淙淙,若萬匹縞

②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

③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

④松形如蓋

排比:①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

②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

③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

對偶:①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

②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 )

4.分別寫出下列比喻句的本體、喻體、喻詞和類型。

①飛流淙淙,若萬匹縞 (本體:飛流;喻體:萬匹縞;喻詞:若。明喻。)

②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 (本體:雷聲;喻體:嬰兒聲;喻詞:若。明喻。)

③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 (本體:云海;喻體:綿; 喻詞:如。明喻。)

④奔騰如浪 (本體:云海;喻體:浪; 喻詞:如。明喻。)

⑤盡大地作琉璃海 (本體:大地;喻體:琉璃海;喻詞:作。暗喻。)

⑥諸山尖出云上若萍 (本體:山尖;喻體:萍; 喻詞:若。明喻。)

⑦松形如蓋 (本體:松; 喻體:蓋; 喻詞:如。明喻。)

5.概括“七絕”內容及其特點。

一絕:水絕;特點:多而壯美。

二絕:石絕;特點:俊秀陡峭。

三絕:庵絕;特點:精致美妙。

四絕:絕雷;特點:輕柔細小。

五絕:云絕;特點:壯觀多變。

六絕:樹絕;特點:茂盛名貴。

七絕:食物;特點:清香新鮮。

6. 第4段的內容是什么?用“余曰”的話作結有什么作用?

內容:簡單交代游覽的行程。 “余曰”是針對自己受到山僧禮待而言的,其作用:表達了對天目山的深厚感情,含蓄地贊美了天目山的絕美,并且回應文章開頭的贊語。

7. 為什么偶然游覽天目山的作者發現了“七絕”,而久居山中的僧人卻說“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

作者具有積極的審美情趣,擅于在人們司空見慣的山水中欣賞美;作者具有敏感的審美眼光,善于從人們熟視無睹的景象中發現美;具有高超的文學造詣,擅長從表面紛繁無序的事物中歸納美。這些,不是凡夫俗子能夠做地的。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模仿本文,寫一篇緊扣特點、歸納幾“絕”的游記。(200字左右)

3.預習《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9)

內容預覽:

23.游恒山記

教學目標:

1、積累翳策躋等實詞的含義。

2、理清作者的記游順序,體會其條理分明的記游特點。

3、學習作者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做到讀準音,讀順句。

2、借助資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記》。

3、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有這樣一部著作,這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一部我國地理學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記》這部著作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記 》。多媒體展示作者及文字圖片資料。

2、作者簡介

徐霞客,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名弘祖,字振之。明南直隸江陰馬鎮南陽岐人。生于萬歷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博覽群書,鄙棄權貴,摒絕仕途,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奧秘,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當天見到的聽到的都詳細記錄,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總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堅持寫日記。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記,這實際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記錄。經過他的實地考察,糾正了過去地理書上記載的錯誤,發現了過去沒人記載過的地理現象。像古代地理書上說岷江是長江的上游,徐霞客經過考察,弄清楚長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騰沖打鷹山考察的時候,發現了那里曾經發生火山爆發的遺跡,他在游歷中考察最多的是巖溶現象,在桂林七星巖,他對那里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石乳等地形,進行了詳細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巖溶現象的記錄。后來,人們把他的日記編成一本《徐霞客游記》。這部書是我們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我國古代地理學上的寶貴文獻。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學實踐中,以驚人的毅力,敏銳的觀察力和樸實的文字,記下行履所至,觀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實踐、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

二、檢查字的讀音

風翳(yì)凈盡無攀躋(jī)勞虬(qiú)松縈(yíng)回

杰坊(fāng)官廨(xiè)拾(shè)級廡(wǔ)門

穹(qióng)碑攀躡(niè)仰眺(tiào)槎(chá)枒(yā)

輒(zhé)斷折若墮(duò)洪濤汩汩(gǔ)不能出 久之棘(jí)盡

俯瞰(kàn)山麓(lù)龍山西亙(gèn)比肩連袂(mèi)

下扼(è)沙漠不啻(chì)崖隙(xì)

三、疏通文意

1、 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這一學習任務。

2、 交流在疏通文意過程中所產生的疑難問題。由組長匯報,組員補充。

3、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略寫出發的時間和天氣情況。

第二段: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體現了作者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點。

第三段:寫登頂后遠眺所見周圍的景物。

第四段: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四、合作探究

1、 速讀課文,劃出作者登山所經過的地方,并繪制作者登山示意圖。

明確:作者上山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地方。示意圖略

2、 劃出文中標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明確: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

作者這樣寫,顯出文章記游順序清晰,條理分明的特點。

3、 細讀文章第三段,說出作者的觀察角度,寫景順序。

明確:觀察角度為俯視,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寫景順序為:按照北-南-西--東的空間順序來寫景,并且是由遠及近的。

多媒體展示恒山圖片,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

4、 劃出課文中寫徐霞客登頂經過的.文字,體會其所擁有的精神。

明確:課文第二段余時欲躋危崖、登絕頂------久之棘盡,始登其頂。這是寫作者登頂經過的文字。

從登頂經過充分表現了徐霞客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于實踐求實的精神。

5、 小結:

這篇文章清晰地介紹了作者的游蹤,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險,不怕辛勞,勇于踏勘實踐的精祌。

五、寫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記涉及的景點、地理位置較為復雜,但全文貫穿著一條線索,那就是游蹤,亦即作者足跡、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景觀,逐一描寫。再寫登頂的艱難。然后是登頂后遠眺四周的景色,把整個山系都清晰地展現出來。最后寫下山情形。

2.詳略得當。

全文有詳有略,處理得恰到好處。略寫出發時間和天氣情況,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間的情形都寫得極為詳盡,又以登頂的經過寫得最詳,把過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寫了出來。下山的過程詳寫了尋找下山之路一節,其余的下山過程就一筆帶過了。

3.觀察細致。

作為一個以勘察地貌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處對一些細節觀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細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顏色等,寫到每個景點,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勢、周圍環境等。

4.科學性與文學性相結合。

記敘中注重實際,如實記錄所見之景,而且觀察細致,為地理學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學的嚴謹性。同時,景物描寫也各有特色,生動形象,如松影篩陰、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都將景物的形象活現于筆下,讀后歷歷在目,頗具文學的形象性。

六、遷移拓展

1、 查閱資料,探究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這種現象的成因。

2、 利用圖書館,閱讀整本的《徐霞客游記》,寫好讀書筆記。

七、小結文言詞

1、通假字

還通環,轉,繞。

例句:還過岳殿東。

2、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峭:陡峭,這里是峭壁的意思。

例句:循崖乘峭而上。

2.名詞用作動詞

室:屋子,這里是改成一間屋子的意思。

例句:倚而室之,曰會仙臺。

像:雕像,這里是塑造的意思。

例句:臺中像群仙。

3、古今異義

但 古義:只;今義:但是,表轉折。

例句:但能鉤衣刺領。

于是 古義:從此;今義:連詞,表示轉承。

例句:于是石路縈回。

4、特殊句式

1.判斷句

例句:即飛石窟也。

也,是判斷句式的標志,加上即,加強語氣。

譯文:就是飛石窟。

2.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例句: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賓語虎風口之松柏前置。

譯文:比虎風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

②狀語后置

例句:有一人飄搖于上。 狀語于上后置。

譯文:有一個人在上面飄搖。

③定語后置

例句:北瞰隔山一重。 山的定語一重后置。

譯文:向北遠看,隔著一重山。

八.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推薦閱讀《徐霞客游記》。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0)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巧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掌握其音、形、義。

(2)了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知內容,感受本文語言的清新美與含蘊美。

(2)在比較中,體味兩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繪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幾個含蘊深刻的語句,進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和感悟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玩強斗志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全文,比較兩幅雪景的不同特點來體味蘊含其中的情感。

難點:理解本文精練、優美、內蘊豐厚的語言。

教學時數:二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

2.搜集回顧魯迅先生生平。

3.結合課文,借助工具書完成下列詞語。

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①磬口( )②塑羅漢( )③脂粉奩( )④灼灼( )⑤朔方( )⑥凜冽( )

2.解釋下列詞語:

①博識 ②美艷 ③灼灼 ④蓬勃

⑤凜冽 ⑥天宇 ⑦精魂 ⑧升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提示學生背誦有關“雪”的古詩詞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孤舟蓑苙翁,獨釣寒江雪”),教師簡評入課:“雪”,潔白的自然之物,是純潔與剛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競相吟詠的對象。今天我們來欣賞著名作家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

二、正課

(一)文學常識了解

學生根據課前預習簡介魯迅及其作品。教師適當補充。

(二)文體知識簡介散文詩(借助多媒體字幕)

散文詩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詩,它在抒情手法上相當隨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詩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內在的韻律,寬廣的抒情層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邏輯思維等,但它又畢竟是詩(只是一種形式特別的詩),較為短小,具有詩的文筆等。

(三)初讀感知

1.聽讀。聽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散文詩更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閉上眼積極聽讀課文一遍,邊聽邊展現畫面,同時感受散文詩這種文體獨具特點(放朗讀錄音,或教師配樂朗讀一遍)。

2.展示聽讀收獲。

①聽讀中感受到的畫面(生自由談)。

明確:滋潤美艷生機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奮飛的朔方雪……

②聽讀中感受到的語言特點。

明確:語言清麗流暢,撲實真切,灑脫靈活,又不失嚴謹……

3.感讀。

感讀是一種文字與心靈初撞的過程,需視之以目,感之以心,動之以情,發之于口,請同學們在剛才聽讀感悟的基礎上,直面課文,通過直觀的文字去查找學生初讀感知的畫面,同時注意預習時了解的字詞在文中的運用。

(四)層次疏理內容概括

1.根據聽讀和感讀到的畫面,給文章分層,并簡括層意。

明確:全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寫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寫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兩幅圖的特點。

明確:江南雪,滋潤美艷,生機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奮飛。

(五)美讀品味

精力專注,走入散文詩的意境,體悟詩中良好的情韻,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這時,我們的心靈深處便會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2.進入情境,讀出特點。

學生自由地大聲動情朗誦。

(六)展讀評價

找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師生評價。

評價參照:

①發音準確,節奏合理。

②讀出詩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語調要溫潤,贊美的,充滿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獨不屈充滿戰斗性的語調。

三、小結

在這篇優美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兩幅各具特點的圖景,江南雪的滋潤美艷,朔方雪的蓬勃奮飛,讓我們領略雪這一純潔自然之物的獨特風采,另外散文詩靈活的形式,優美的語言,也讓我們陶醉。所以同學們課下加強朗誦,將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下來,并有感情地背誦。

第二課時

一、文本探究

(一)內容、語言

1.作者怎樣描寫江南雪的?

學生交流討論反饋。

明確:

(1)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然后對比著引出江南的雪。

(2)接寫雪的質地、顏色。

(3)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雪野圖,襯托江南雪獨具的風格。

(4)寫孩子們塑雪羅漢,將雪與孩子們的快樂聯系起來。

語言:提示學生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談談怎樣體現快樂的。

明確:呵、拍手、點頭、喜笑等。

2.用自己的語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點。

明確: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孕育著生命。

3.作者又是怎樣描寫朔方雪的?感覺朔方的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學生交流討論反饋。)

明確:作者用一個“但是”巧妙轉折,先交待朔方雪與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遠如粉、如砂,決不粘連”寫出塑方雪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

在“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一個斗士,它“蓬勃地奮飛,彌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對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態度是什么樣的?

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明確:

作者對滋潤美艷的南方雪,對充滿生機的南方雪景充滿懷念和喜愛之情,對如粉如砂,旋轉升騰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熱情謳歌。

2.作者為什么有這樣的情感,其寫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體)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于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與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態度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戰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2)生結合背景材料計論,回答問題歸納主旨。

明確:滋潤美艷的南方雪,寄托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藏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著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關鍵詞語的品味

(研討課后練習二)學生結組交流,暢所欲言。

明確:

1.“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

2.“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著的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華,作者用肯定的語氣贊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對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贊頌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說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潑的精神。

三、遷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靜的美讓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贊美北方雪的孤獨與剛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的精神。好,讓我們閉上眼來傾聽殷秀梅演唱的《我愛你塞北的雪》走進雪的世界,去領略它那獨特美韻。(放錄音)

2.學了這篇文章,聽了這優美的歌曲,你對“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請拿出筆來寫一篇簡短的讀后感,字數不限可描寫,可議論,可抒情。(學生寫作,完成后交流評價)

四、小結

同學們,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著純潔,雪象征著剛毅,雪是奉獻者的化身,雪是挑戰冷酷的斗士。心靈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會純潔滋潤,你的心音定會鏗鏘悅耳,你的心房定會寬闊坦蕩。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1)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吟詠中感受本詞的語言特色。

2、體會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說明:

作者是北宋時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詞中多以表現“閑愁”為主題。但本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了司空見慣的現象,而賦予深刻的哲理,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問題,這和

作者其它的“閑適”詞有所不同。同時,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

現得十分含蓄,而這些深邃的思考對于人生閱歷尚淺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很難有深刻的體會,

故學習本文的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加強對本詞語言的體味和欣賞,在對語言的感悟中引導學生

去不斷地挖掘本詞的深刻內蘊,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讀讀背背中感受語言清麗自然的特點。

2、難點:理解詞中“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所蘊含的深邃內涵。

說明: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對本詞中所蘊涵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因認知程度即他們的知識結構、人生閱歷、對生活認識的深度等比較有限,所以在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本詞所表現出的對人生、對宇宙的深邃認識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故在教學中應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結合自身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進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獲得不斷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體會本詞的語言美、意境美。

教學過程

交流導入,激發興趣

1、在你們積累的古詩詞中,你還記得哪些?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2、記得李白有詩《黃鶴樓》,其中有一句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變遷、人生沒有永恒的感慨。那么在曾經貴為一國宰相的宴殊筆下,會留給我們一些怎樣的思考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浣溪沙》。

1、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古詩詞。

2、引導學生對《黃鶴樓》中“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一句的體會,學生可自由發表見解,并由此導入對晏殊之《浣溪沙》的學習。

1、從學生積累的古詩詞入手,意在引導學生對本詞學習的興趣。

2、由學生小學時即積累過的《黃鶴樓》中慨嘆時間的茫遠、人生變化無常的詩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導入對本詞主題的理解與探討。

朗讀體會,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散讀,結合書下注釋,初步理解本詞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詞中所表現出的感慨抒懷之情。

在朗讀中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理解初步感知本詞的字面意思。

這節課主要呈現出兩個板塊,即在朗誦中體會,在學生創造性地描摹中感悟,使學生初步了解詞中所表現的深邃的思想,進而感受詞本身所帶給我們的藝術享受。該環節主要體現學習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

深入文本,

感悟深邃內涵

1、請學生再讀本詞,并請學生簡單描述一下對本詞的理解。

2、在誦讀中引導學生對“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句作深入的體會,因為這幾句蘊涵深刻的哲理,內涵廣泛,學生有充分想象的思維空間。

1、學生可以結合書下注釋,并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性的句子來思考體會,但必須在結合文本的基礎上作深入地思考。

“無可奈何”、“夕陽西下”,看似凋衰消逝,但眼前的景“花落”、“燕歸”都“似曾相識”,引導學生在關鍵詞句的玩味中認識到作者所要傳遞給我們的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消逝,但新的事物總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斷地出現,生活不因消逝而變得虛無。

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全詞語言的圓轉流利、通俗暢曉、清麗自然的特點,同時全詞所表現出的啟人神智、耐人尋味的深刻內涵的理解,可在學生結合自身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中,進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獲得不斷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

創造性的描摹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如寫、畫、唱等形式)描摹詞的意境,在創造性的描摹中加深對詞中所表現出的對人生、宇宙的認識。

1、學生自主思考,并采用適合自己的形式,個性化地再現自身對本詞的感受與領悟。

2、學生交流、探討,加深對全詞的認知與理解的程度。

在該階段的活動中,融合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呈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獨特的認識和感受(即學習過程中的第二個板塊),意在使學生對詞中深刻內涵的深層理解可水到渠成。

布置作業

1、網上查閱有關宴殊的資料,了解其生平。

2、自由積累宴殊的其它《浣溪沙》詞作2首,讀讀背背,感受詞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1、完成作業。

2、可在課外討論交流自己對作業中兩個問題的認識與理解。

通過網絡資源、與同學的交流互動,拓展視野,增加積累,并在自我學習中增強語文能力。

思路點撥

還可以教給學生學會對比歸類的學習方法,讓學會舉一反三地進行詩詞的學習,比如在與作者其它詞作【《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所表現的不同感情的比較中,領悟詞中蘊涵的思想情感;另外還要讓學生明白詩歌的解讀不是單一的,用自己既有的生活體驗去解讀詩歌才是最好的學詩方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的解讀也同樣如此。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2)

流程:

1、導入

2、自讀課文一遍,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完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1)獨立完成。

(2)組內展示“自主探究”。

(3)班級展示“合作探究”。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并積累重點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自主探究:

1、了解作者,重點掌握“馬克吐溫”。

(結合練習冊“相關鏈接”整理)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掠取()往上拽()

頂巔()下顎()

蚱蜢()向前搡()

蜣螂()分道揚鑣()

3、解釋

欺世盜名:

分道揚鑣:

自以為是:

合作探究:

1、感知課文,歸納兩文主題。

2、兩篇文章的語言都是幽默詼諧,試各舉一例分析。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3)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賞析方法。

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容與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遷移。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

(1)《醉翁亭記》的第二課時。

(2)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一、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

1.太守為什么而醉?

2.我們為什么而醉?

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悟其思想內容。

(一)依據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

學生自由發言,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

(二)那課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

群山環繞圖 → 瑯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系了起來。

(4)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三、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么,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學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 寫樂) 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讀出歡樂的氣氛。

四、那什么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五、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為何而醉?賞析其寫作特色。

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么,我們為何而醉?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3.師歸納

(1)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字,著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動傳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板書。

(2)句式靈活,對散結合。有的單句成對,有的雙句成對,有的三句成對,它們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板書

(3)韻律獨特,回環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生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的節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總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書

五、反思閱讀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你認為應如何欣賞一篇散文佳作?

學生自由發言后,明確:

1、誦讀感悟內容

2、探究思想背景

3、賞析行文特色

六、遷移練習:根據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填空。

1、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 ”意在干涉別國內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這個案情十分復雜,撲朔迷離,但偵察人員決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個 不可。(水落石出)

七、學生讀背課文,要求動情、動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濃濃的醉意與樂趣。

板書設計:

醉 翁 亭 記

歐 陽 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時

以醉寫樂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眾賓歡

樂中含悲

醉情:與民同樂

形象精練,融情入景

文美

我們醉 句式靈活,對散結合

情美

韻律獨特,回環往復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體會樸實語言之中所飽含的濃濃深情。

2、 能力目標:學習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刻畫的寫作手法,及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3、 情感目標:體會父愛,凈化靈魂。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樸實語言之中所飽含的濃濃深情。

難點:學習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刻畫的寫作手法,及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

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讀一讀,感知背影

(第一課時內容,整體把握課文,體會文意)

第二環節:議一議,刻畫背影

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從整體上對本篇課文進行了閱讀梳理,了解了課文的主要事件是父子車站送別,以及朗讀本文時應注意的深沉真摯的感情基調,同時還要注意體會文中“我”的情感變化等問題。這節課我們來進行課文學習的第二環節:議一議,刻畫背影。

學習任務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作者為了表達父愛,刻畫父親這一人物形象,選取了一個特別的角度——背影。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看圖片,由父親的背影我們能想到什么?

效果預說:

(1)、著力描寫背影,可以強烈地表現父愛,可以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2)、(背影是一個靜態的形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間,形象的定格。突出這一瞬間形象,提起父親,頭腦里就出現這一形象,由這一形象又會想起前前后后的種種事情。

(3)、背影這種視角也新。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開拓了想象空間,無盡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蕩。

總之,將背影作為全文的焦點,可以凝聚作者對父愛的獨特發現和深刻體認,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小結:一般寫人物,較多的從正面著筆,或寫面部肖像,或寫姿態、服飾。這樣寫當然有其好處,然而只從一個角度寫多了,也會讓人感到呆板乏味。《背影》另辟蹊徑,選擇這一背向角度,將父愛這一博大的人間情感聚焦于一點,形成形象的定格,也就是我們說的散文的“神”都通過背影恰當的表現出來了。同時,父親的'這一背影形象也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的空間,具有極高的藝術境界。同學們,我們說“文章有眾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眾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宋代詞人姜夔說“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所以同學們在平時作文記事時也應該有意識地學習朱自清先生這種善于觀察勇于創新的作文態度,在寫人記事時努力發掘新穎獨特的角度,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人特征進行來細致描寫。

那么我們回到課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對父親的背影進行細致描寫的。

學習任務2: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本文以背影為標題,非常鮮明、顯豁地突出了背影,而行文過程中又四次提到背影,分別在第幾自然段?在第一、六、七自然段。

那么作者都是怎么描寫父親的背影的?這樣寫對突出父親的背影有什么好處?

效果預說:

(1)、朱自清用“背影”作為題目,非常顯豁地突出了背影。

(2)、開頭第一段就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顯出背影非同尋常的意義,懸念驅使讀者集中注意力探尋這個背影的意義。

(3)、(最重要的背影)快要寫到父親爬月臺的背影,先做鋪墊,一處說“父親是一個胖子”,讓人想見他的身材;一處寫他的衣帽——“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兩處肖像描寫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讓讀者把他們跟背影的特寫鏡頭整合起來。

背影的特寫鏡頭寫了手的動作,腳的動作,整個形體的動作,刻畫得十分精細:“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處動作描寫只寫攀爬的起始動作,不再寫下去,在強光的聚焦中,成了形象的定格。還用自己的情感反應去烘托——“這是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感情的強烈表現將這個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4)、作者又捕捉到另一個背影,分手后,佇望著離去的父親:“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此刻坐著心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親的至親至愛,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以為是,想到父親的命運,想到父親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這一次對背影逝去的追憶,包含無盡的牽掛。

(5)、末段回顧父親這些年來的境遇,回顧這些年來的父子關系,最后又落腳到背影上來,與開頭呼應:“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來,玩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讀者心中。

寫作啟示:

由此我們知道了突出背影,是這篇散文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個啟示:寫人記事,應該選擇最動情的一件事,寫最動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動情的瞬間。以此為中心來展開敘述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析完了背影的角度設計,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本文的語言特色。下面進行課文學習的第三環節:品一品,揣摩背影。

第三環節:品一品,揣摩背影

學習要求:本文語言樸實、簡潔,同時蘊含了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請同學們睜大你們那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課文的第六自然段中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這一特色的一句話、一個詞或一個字,并說明你的理由。

效果預說:

1.“我買幾個橘子去”,是這個段落內容的提要,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

2.“父親是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這是父親過鐵道之所以困難的一個因素,不然不止如此艱難。

3.“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說明父親是堅持要自己去的,這一處很關鍵,說明父親覺得能為兒子盡心盡力才舒心。

4.“蹣跚”一次很關鍵,連平地走路都蹣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臺就更困難了。

5.“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是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一句不僅是本段關鍵的一句,在全文也是關鍵的一句。全文的焦點就是這個背影。

6.“于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這一句表現了父親的心情,買橘子雖然辛苦,心里卻很高興。

7.“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表明父親又惦念兒子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8.“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這一句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但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么都為兒子著想,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憐惜、體貼、關照。

9.“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的眼淚又來了。”這一句又寫背影,而且包含了非常復雜的情意,所以也是關鍵性語句。

小結:

通過尋找課文的關鍵性語句,揣摩課文語言美點的訓練,我們來對本文語言上“言簡意濃”的藝術特點作如下總結:

人物語言的簡潔之美。買橘送別這一片段,父親共說了三句話,每句話都僅僅是寥寥幾字,但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每一句話都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依依不舍之意和濃濃關愛之情。

人物形象的樸素之美。“父親是個胖子”,“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速寫的手法將父親的外貌輪廓簡單地勾勒出來。

人物動作的簡練之美。“蹣跚”等一系列動詞的運用,將父親爬月臺的艱難過程描繪的淋漓盡致,是背影這一形象成為人們心中永久的定格。

人物情感的內隱之美。本段中父親化語言為行動,兒子的兩次落淚而不欲人知,但是強烈的情感也正是在這種深沉的沉默中勃發,是文章的主題得以進一步深化。

本文的語言特色就分析到這里,也請同學們記住這種“尋章摘句,妙點揣摩”的學習方法,課后試著就全篇文章的語言進行揣摩分析。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從黠鼠身上得到的不為假象所迷惑的啟示。

2、了解文言詞語活用的特殊用法,體會精煉、生動的語言描寫。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詞語活用的特殊用法。

2、難點:了解從黠鼠身上得到的不為假象所迷惑的啟示。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同學們肯定看過許多關于老鼠的動畫片,里面的老鼠都是非常聰明的。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與聰明的`老鼠有關的文章,看看它到底有多聰明。這節課我們學習蘇東坡的《黠鼠賦》。

2、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他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著名的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是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并稱“蘇辛”;是著名書法家,同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是著名畫家,工枯木竹石。

3、整體感知

(1)朗讀全文,理解內容

(2)復述課文第一段

(3)熟讀課文第二段

4、研讀文本

(1)本文敘述了黠鼠逃脫的經歷,簡潔、曲折、有趣。鼠之黠表現在什么地方?

(2)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為什么會落入鼠的圈套中?

(3)歸納詞語特殊用法

使童子燭之

不可穴也

役萬物而君之

5、小結

這是一篇詠物小品,風趣幽默,作者選取了一樁生活小事,寫了一只狡黠的老鼠裝死騙人而逃脫的故事,并從故事中歸納出道理,表現了老鼠之黠,小童之驚,作者之思: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疏通文意并且熟練的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的內心感觸。

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

(三)情感目標:

1.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可愛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不勝數。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景點?

(學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拍攝于浙江富春江的風景片。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要求看完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

師:富春江的景色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游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后,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聽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分清句子的停頓。

二、給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縹、湍、軒、邈、泠、嚶、鳶、窺、柯

三、師生互相質疑,疏通課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

①風煙:指煙霧。

②共色:同樣的顏色。

③俱:都。

④許’:附于數詞之后,表約數,相當于“光景”“左右”。

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第二自然段:

①縹碧:青白色;縹,音.piao3。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

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

②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

③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

⑤相鳴:互相和鳴。

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⑦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⑧經倫:籌劃、治理。

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

⑨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⑩見:同“現”,顯現,顯露。

(注意: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弄懂全篇。)

四、概括文章三個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3、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五、探究討論

1.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討論,發表意見。)

老師歸納:

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2.寫景要注意條理,請大家分析討論這篇文章寫景的順序。

(學生討論,發表意見。)

六、比較分析,學生自主閱讀,按照要求填寫下列表格:

課文題目 景物特點 寫景目的 寫景方法

與朱元思書

答謝中書書

三峽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體朗讀全文

八、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的景色,作為本課所放錄像的解說詞。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并舉例說明作用。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本(精選篇17)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進一步了解詩歌朗讀的技巧,并運用朗讀知識反復誦讀五首詩歌。

2、通過咀嚼詩歌的語言,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掌握一定的體裁常識。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對詩詞常識的了解,和語言文字的推敲品味,既培養一定的閱讀能力,也為學生遣詞造句提供經驗。

2、通過對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定的想像能力以及鑒賞詩句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詩歌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2、通過領會詩歌的語言,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感情。

(四)美育滲透點

1、通過詩歌的誦讀,培養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誦讀品味、點撥引導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通過反復吟詠,領會我國古代詩歌的優美韻律和意境,并做到通暢地背誦詩歌,為加深體會詩歌感情內容提供可靠的基礎。

2、五首詩中,《行路難》藝術境界較難把握。《飲酒》藝術成就很高,故安排重點理解,其他三首相對淺顯,稍加點撥即可。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

準備學生課前準備:四人小組討論詩文內容,發揮想像,繪出反映詩歌意境的`畫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

1、朗讀訓練:模仿廣播電視播音員的朗讀,盡量讀出平仄。平緩、仄急,并評出前三名。

2、課前布置學生:任選一名詩人,收集他的詩文并盡量多地背誦該詩人詩文名句,教師略評詩人的風格。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在了解一定的詩歌朗讀技巧后朗讀本課五首詩。詩有平仄、平聲、緩仄聲急,讀得很緩時并不是平板的拖長,也應注意感情注入。

2、體會每首詩的感情,品味真意境。

(二)整體感知

這五首古代詩詞,形式不同,風格各異,都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學過程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詩詞是語言的精華。首先讓學生不停地反復地朗讀詩歌。古詩詞講究韻律,樂感極強,平聲,仄聲交錯組合,跌宕起伏,節奏鮮明。首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而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是由眾多意象組合起來的畫。萊新曾說“詩是動的畫,畫是動的詩”詩歌是啟發學生想像,培養學生悟性、靈性、創造性的極好教材,所以要讓學生反復誦讀,讀中詩中學,詩中物,使學生步入詩境,達到與詩人心靈溝通、感情交融。

(1)本詩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著力抒發了作者歸隱之后悠閑恬靜的歡快心情,意在言在,詩人鄙視爭名逐利的官場生活還是不難察覺的。

(2)詩中哪些詞、句突出作者這份情感的?

詩歌通過自問自答道出了詩人身處人境而能沒有車馬喧囂的煩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于“心遠地自偏”從精神上擺脫了環境的干擾。接著,詩人描繪了他歸隱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與自然景物渾然契合的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并且從大自然中領悟到人生的意趣,表露了“欲辨已忘言”的純任自然的恬淡心情。

(3)賞析“采菊…·一相與還”四句:

這四句以“東籬下…‘采菊”為起點,詩人漫不經心,遠方的“南山”撲入眼簾。“悠然”既是詩人的神態,也點出“東籬”與“南山”這段空間相距較遠。由“南山”生發出“山氣”、再由“日夕’’引出“飛鳥相與還”的農村黃昏的幽靜景色,“佳”字的含意也就有了著落:這四句渾然一體,情景交融。清人王國維曾舉例,譽為“無我之境”,意即“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4)品評、詩作品高超的藝術,以及作者矛盾心理。

本詩寫學、抒情、談理三者渾然融合。

這首詩在“靜穆”的外衣下,也含有“猛志固常在”的積極反抗因素,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于‘‘刑天舞干戚”之類作品罷了。這種表現形式與陶潛既要全志又要全身遠離的矛盾的心理有關。而在寫景抒情中流露出來的老莊思想也是消極的。當然,這些都與當時詩人所處的歷史環境有關。

在理解了詩歌的思想內容后再加以吟詠咀嚼,稍作小結轉入學習《望洞庭潮贈張丞相》。

認真朗讀,細細品味,老師點撥。

詩人以望洞庭起興,委婉而巧妙地向張九齡(題目中的張丞相)表達了不甘山林寂寞,尋求引援的迫切心情。盡管這只是一首干謁求仕的詩,卻寫得氣勢宏偉,不亢不卑,別具一格。因而傳誦至今。這主要在于前四句的寫景把洞庭秋色描繪得雄渾壯闊。“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更足與杜甫“關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比美,成為千古以來詠洞庭的名句。

(四)總結、擴晨

陶詩,平易樸實,清峻自然,淳厚有味。有的詩也寫得豪放有力。語言真切、樸素、簡潔明確,通俗而又精練,深入淺出,形成他的獨創風格。

試比較《讀(山海經)》與《飲酒》的藝術風格不同之處和思想內容的相近之處。

讀《山海經》

陶淵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沒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本詩豪放有力,屬于“金剛怒目”’式(魯迅語)的詩;而《飲酒》則顯的清新自然,悠閑恬靜。

內容上兩詩,都表現了作者不愿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的情感。

900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断桥铝破碎机_铝合金破碎机_废铁金属破碎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披萨石_披萨盘_电器家电隔热绵加工定制_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南方综合保温材料厂 | 周口风机|周风风机|河南省周口通用风机厂 | 特种阀门-调节阀门-高温熔盐阀-镍合金截止阀-钛阀门-高温阀门-高性能蝶阀-蒙乃尔合金阀门-福建捷斯特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心得体会网_心得体会格式范文模板 | 传爱自考网_传爱自学考试网 | 广州办公室设计,办公室装修,写字楼设计,办公室装修公司_德科 | 广州印刷厂_广州彩印厂-广州艺彩印务有限公司 | 球磨机 选矿球磨机 棒磨机 浮选机 分级机 选矿设备厂家 | 带锯机|木工带锯机圆木推台锯|跑车带锯机|河北茂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油液红外光谱仪-油液监测系统-燃油嗅探仪-上海冉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铝箔袋,铝箔袋厂家,东莞铝箔袋,防静电铝箔袋,防静电屏蔽袋,防静电真空袋,真空袋-东莞铭晋让您的产品与众不同 | 防爆正压柜厂家_防爆配电箱_防爆控制箱_防爆空调_-盛通防爆 | 污水处理设备维修_污水处理工程改造_机械格栅_过滤设备_气浮设备_刮吸泥机_污泥浓缩罐_污水处理设备_污水处理工程-北京龙泉新禹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橡胶接头_弹簧减震器_金属软接头厂家-上海淞江集团 | 上海盐水喷雾试验机_两厢式冷热冲击试验箱-巨怡环试 | 南京展台搭建-南京展会设计-南京展览设计公司-南京展厅展示设计-南京汇雅展览工程有限公司 | 电机保护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浙江开民 | 步进驱动器「一体化」步进电机品牌厂家-一体式步进驱动 | 卧涛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申报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申请 | 火锅加盟_四川成都火锅店加盟_中国火锅连锁品牌十强_朝天门火锅【官网】 | 希望影视-高清影视vip热播电影电视剧免费在线抢先看 | 哔咔漫画网页版在线_下载入口访问指引 | [官网]叛逆孩子管教_戒网瘾学校_全封闭问题青少年素质教育_新起点青少年特训学校 | 软膜天花_软膜灯箱_首选乐创品牌_一站式天花软膜材料供应商! | 传动滚筒_厂家-淄博海恒机械制造厂 | 胶辊硫化罐_胶鞋硫化罐_硫化罐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信息流推广|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搜索营销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 | 新中天检测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菏泽|济南|潍坊|泰安防雷检测验收 | 大流量卧式砂磨机_强力分散机_双行星双动力混合机_同心双轴搅拌机-莱州市龙跃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物流之家新闻网-最新物流新闻|物流资讯|物流政策|物流网-匡匡奈斯物流科技 |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整合营销推广|营销网络推广公司|石家庄网站优化推广公司|智营销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ET3000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_ZSR10A直流_SXJS-IV智能_SX-9000全自动油介质损耗测试仪-上海康登 | 防腐储罐_塑料储罐_PE储罐厂家_淄博富邦滚塑防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耐破强度测试仪-纸箱破裂强度试验机-济南三泉中石单品站 | 槽钢冲孔机,槽钢三面冲,带钢冲孔机-山东兴田阳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环氧树脂地坪_防静电地坪漆_环氧地坪漆涂料厂家-地壹涂料地坪漆 环球电气之家-中国专业电气电子产品行业服务网站! | 政府园区专业委托招商平台_助力企业选址项目快速落地_东方龙商务集团 | 洁净实验室工程-成都手术室净化-无尘车间装修-四川华锐净化公司-洁净室专业厂家 | 无锡网站建设_企业网站定制-网站制作公司-阿凡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