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地理教案中教學的“重點”一般指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原理性等知識。下面小編帶來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7篇,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1
教材分析
《黃河的治理》選自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的第二課時,初中地理教材編排的重要原則是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主線,正確闡明人地關系。本節正是側重講述了黃河對人類的功與過,突出了黃河水患的自然、人為原因及人類如何治理黃河,從而使學生明確人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類必須保護和合理利用環境。
學情分析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表現出穩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點,易接受以感性材料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因此,在教材中適當增加風土人情、奇聞趣事、名勝古跡等內容。注意培養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增加“鄉土地理知識”(身邊的地理)。如在學習完本節內容后,我要求學生調查漢江的河流現狀并提出合理建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黃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黃河的三個奉獻;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黃河。
(2)、技能目標(能力的培養)
通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黃河治理的今昔對比,培養學生愛國情感;通過黃河多泥沙的人為原因,加深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通過黃河利與弊共存的事實,增強學生的辯證觀,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黃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黃河的基礎;
(2)、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黃河水患的關鍵,也是根治黃河措施提出的依據;
(3)、根治黃河的措施是最終體現學習地理為人類服務的落腳點。都是本節的重點。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點。
2、過程與方法:課上通過小組合作,課下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風土人情和文化的圖文資料,然后進行整理,開拓視野,了解我們祖國豐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樹立各少數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和分布特點及民族政策。
難點: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引入(視頻內容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暉》),請大家看一段錄。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的特點,剛才大家也看了視頻,我們知道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不僅生活著漢族同胞,還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們漢族一起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書:第三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構成與數量
【承轉】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呢?生(56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內容回答屏幕上的問題.請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師總結:相對于漢族而言,其他的55個民族在人口數量上處于少數,因此,稱除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
3人口超過四百萬的少數民族有哪些?4人口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圖片歸納知識。
三、民族文化
【承轉】師:同學們請你觀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幣,除了漢字,還有其他文字嗎?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對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幣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學生活動:對照文字。蒙古維吾爾藏族壯族。
【承轉】由于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節日風俗等生產和生活方面獨具特色。讓我走進民族村去領略他們的風采。
播放圖片
思考:為什么有的民族喜愛_有的喜歡賽龍舟?師:出示答案。騎馬是北方草原牧區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當地具有良好的_件,同時,通過_動能鍛煉提高騎馬的技能因此盛行_南方地區氣候暖濕,多河湖海灣水域,舟船是當地重要的傳統交通工具,因而人們喜歡賽龍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轉】了解完我國56個民族的人口構成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民族的分布情況又如何呢?
請大家讀課本19頁中國民族分布示意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我國各民族的地區分布狀況是:漢族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在這些地區,漢族與各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我國幾乎沒有一個縣或市的居民是單一民族的。這充分印證了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板書)
五、中國的民族政策
【承轉】我國的少數民族多分布在邊疆地區,那么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我國是如何管理的呢?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問題。請學生讀課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課后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個民族構成,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被稱為少數民族。,他們雖然人數較少,但同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祖國的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56個民族,猶如56枝花盛開在祖國大地上,的統一領導下,平等互助,親密團結,為祖國的強盛,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不斷努力,奮發進取。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出明確北方地區的位置、范圍
2、能夠運用圖表資料說出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地理差異。
3、理解北方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北方地區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分析,學習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了解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區的春旱的原因、影響及其措施。
難點:理解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課時】
2。
【導學過程】
【情境引入】
由《沁園春·雪》引入北方地區的學習。你知道我國北方地區有哪些自然特征嗎?讓我們一起去探討吧!(板書)第一節自然特征與農業展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范圍;地形;氣候。
【自主學習】
黑土地黃土地
分別請學生發言指圖展示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差異。
1、范圍重點請學生指圖課本P9圖6、3說明北方地區的位置:北方地區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主要省區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等。
2、地形:平原和高原為主
請學生指圖課本P9圖6、3說明北方地區的地形。主要從地圖上明確一下地形
——山地: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太行山脈;
——高原:內蒙古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脈以西;
——平原:東北平原位于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華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脈以東。
3、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請學生完成合作探究,解決北方地區的氣候特征及其差異。小組合作完成后,請學生指圖講解。
讀下圖(課本P10圖6、5),探究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
(1)根據齊齊哈爾、石家莊、延安的氣溫和降水在時間上的配合情況,可以判斷三地的氣候類型是:_,氣候特征:_。
(2)比較石家莊和齊齊哈爾的氣候差異,試分析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3)比較石家莊和延安的氣候差異,試分析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最熱
(4)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帶和帶,大部分地區屬于氣候。冬季,
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 ° C以下,夏季,月平均氣溫在20 ° C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毫米,屬于。降水季節分配,主要集中于季。
【合作探究】
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
【課堂小結】
氣候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節多沙塵暴。由于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北方地區的氣候具有明顯的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板書)
4、土壤:“黑土地”和“黃土地”承轉:由于北方地區的這種自然特征深刻的影響了北方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北方地區的農業就形成了明顯得以旱作農業為主的特點。
【練習設計】
1、北方地區東臨()
A:渤海和黃海B:東海和南海C:黃海和東海D:渤海和東海
2、下列屬于北方地區地形區的是()
A:內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黃土高原D: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屬于北方地區農業發展有利因素的是()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4
【教學重點】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和農業發展。
【教學難點】
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分小組,每個小組5~6個同學為宜;部分同學準備事先搜集好的相關圖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學課件:有關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圖片資料或錄像資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咱們生活在北方地區,對北方地區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已經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區在這些方面跟咱們雷同嗎?有誰去過南方地區,跟大家談一談你的所見所聞。
學生自由發言。
一、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播放有關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景觀差異的錄像資料。
教師:從錄像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么會有差異?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以及中國地形圖,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區的范圍以及它們之間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板書:1、從地形上
教師:從地形圖上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位于地勢的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上。具體來說,兩個區域在地形上有何差異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區?
學生: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區:西部是黃土高原,東部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較復雜,主要地形區:西部是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
板書:2、從氣候上
教師:從氣候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有什么差異?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強調:哈爾濱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區,武漢和廣州代表南方地區。
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教師: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節變化比較明顯;而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較多,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北方地區的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區的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學生完成教材活動“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地理狀況”
板書:3、從河流流量上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中的長江和黃河流量過程線圖
教師:長江和黃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異?為什么?
學生討論。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明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3.學會閱讀等溫線圖、年降水量分布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年降水量分配柱狀圖、溫度帶圖、干濕地區圖,并能獲取相應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出正確結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及相關資源分析、歸納、總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
【重點與難點】
1.我國氣溫的特點,溫度帶的地區分布。2..讀圖、識圖技能的培養。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讀圖分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看視頻:冬季的廣州和哈爾濱
同一個季節,為什么廣州和哈爾濱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異?導入新課學習。
二、新課學習
第一課時
(一)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海口和漠河的溫差(16℃-(-28℃)=44℃)特點:南北溫差大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
(2)思維拓展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探尋原因
成因①:緯度位置的影響
中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緯度近50度,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低,晝長越短。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晝長比南方短,太陽照射時間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熱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風的影響
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使北方降溫幅度大。距離和地形對冬季風的消弱與阻擋,冬季風對南方影響小。這些加劇了南北溫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
①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②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2.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海口和漠河的溫差(28℃-16℃=12℃)全國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20℃)特點:普遍高溫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夏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晝長比南方長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熱與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國哪里氣溫偏低?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4)總結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氣溫偏低)
(5)拓展延伸:我國南北溫差順口溜
領土面積廣,南北跨度大;冬季溫差顯,北棉南穿夾;夏季普高溫,南北差不大;秦嶺淮河線,零度等溫劃;最寒在1月,高溫在7月。
(6)了解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
3.溫度帶
(1)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實際
(2)讀圖,了解5個溫度帶和1個高原氣候區位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
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對號入座: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島、漠河、塔里木盆地它們分別位于哪個溫度帶?(高原氣候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寒溫帶、暖溫帶)
(5)體會我國氣溫南北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1.水果
拓展延伸:中國各個溫度帶的主要植被
2.房屋
3.農作物及其熟制
總結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氣溫分布特點,那么你知道我國降水的情況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課時
(二)東西干濕差異顯著1.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從整體看,降水的空間分布均勻嗎?(不均勻)(2)觀察分析
圖中的等降水量線有幾個數值?(如圖)
圖中等降水量線數值變化的方向有何規律?(如圖)降水空間分布特點:(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
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過的地方
(4)了解我國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時間分布特點:
(3)讀“中國南北四個城市的季節差異”圖,回答問題標出四城市降水較多的月份(如圖)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圖中從南向北圈出這四個城市(如圖)
總結: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早;長;晚;短;晚;早)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四、具體措施:
l、鉆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工作計劃。
2、認真寫好教案。
1、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4、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5、注意教學方法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
6、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
7、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8、通過測驗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六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11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21-2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32-3
復習、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24
第六章認識省級區域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25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26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27
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28
復習29
第七章認識省內區域面向海洋的開發區-珠江三角洲210
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211
第八章認識跨省區域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212
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岸地帶213
復習114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國115
期末總復習615~17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其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中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中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中國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中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中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中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手段
《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一套四張,同一底圖),地球儀(學生每人一個,并附有彩色膠帶),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學習指導法。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中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中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中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和東經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中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
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中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
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相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中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中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
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中國的面積很大,中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中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中國的疆域示意圖)。
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并請若干學生依次說出習題答案,教師輔導。
【提問】請你算一算中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中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中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中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中國的南部。中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圖。
【提問】2月份,位于中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么?
【歸納】中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中國的緯度位置對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中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中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進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中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中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中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中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
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中國南北距離相差約多少千米。
【歸納】中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第二課時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
【復習提問】中國的四至點分別在什么地方?中國緯度位置的特點是什么?中國的緯度位置有何優越性?
【新課導入】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陸地面積廣大,而且還有廣闊的海域。
【板書】
三、廣闊的海域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②(中國的臨海示意圖)。
【提問】由北向南中國瀕臨的海洋分別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