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三大方向
時間:
澤慧
知識點
當下各級政府、各行各業對于“新質生產力”的都在引用,產業方向的調整。在投資領域,如果今年不知道“新質生產力”這個提法,可能對于方向的把握是有短板的。那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三大方向是哪些呢?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三大方向是哪些?
方向一: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
更高素質的勞動者就是要有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就像美國人說“一個錢學森至少頂美國5個裝甲師”。
方向二:生產工具的科技屬性是辨別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的顯著標志
科技屬性不強就不是新質生產力。
也就是說,評估一家公司,不僅要看它的盈利能力,更要看它的研發投入,知識產權數量,高端設備有多少。
方向三:更廣泛的勞動對象是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長周期、大投入和高回報。
可能前五到十年都默默無聞,一旦爆發,就是指數型增長。
什么是新質生產力三要素?
新質生產力三要素是對傳統生產力三要素勞動力、勞動對象、勞動工具進行質的改變。
新的勞動者具有獲得新知識的能力,新的勞動資料將更具環保屬性而非榨取自然資源,新的勞動工具將是包含數字化、智能化的裝備和工廠。
新質生產力與顛覆性創新密切相關,并且后者還需要具有持續性,唯有持續性、顛覆性并重的創新才能將創新成果應用更廣。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什么?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創新,而國產軟件產業正是創新的熱土。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國產軟件在功能、性能、用戶體驗等方面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傳統的辦公軟件到復雜的行業應用,從基礎的數據處理到高級的智能分析,國產軟件已經能夠滿足各種復雜的需求,并在國內外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