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表格教案
教學策略是為實際的教學服務的,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目標是教學整個過程的出發點。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表格教案,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表格教案1: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給課文編提綱。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電教設計】
計算機多媒體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形象。能集文字、圖片、圖象、聲音于一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學生認識的難度,變難為易。
在《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中,學生對重點句“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較難理解,特別是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學生缺少這方面的感性認識。我設計了兩幅不同狀態的溪流圖,并配上不同的溪聲,學生通過比較,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時間,又較好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沿途中映出紅、油桐、新綠的圖片展示,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至于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我是利用電教館下發的抽拉式投影片,在實物投影儀下演示完成的。
【電教軟件】
PowerPoint2000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學生在書上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1、作者沿途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景物:映山紅 油桐 沙土 新綠
↓ ↓ ↓ ↓
特點: 各色 白色 粉紅色 或濃或淡
感受:一片明艷(山中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2、“明艷”什么意思?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明艷的山色?
(多媒體展示映山紅、油桐的圖片,感受鳥語花香的美景)
3、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意思。
(什么叫“新綠”,為什么會或濃或淡?)
4、理解“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山中花兒在大自然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格外有生機、有靈氣)(表現作者崇尚自然、贊美自然之意)
5、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6、比較多媒體展示的兩幅溪流圖,有什么不同?(比較溪聲)
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聽著溪聲齊讀“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7、配樂齊讀第二段:
作者邊欣賞山中明艷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來概括。
山路(美)──洞口(寬)──外洞(大)〈多媒體〉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么感覺?
(高山之上 樹木繁茂 感到很有氣勢)
3、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多媒體展示洞中情景)
4、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利用投影片介紹: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一試。
四、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1、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高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
2、默讀第四段,想一想:
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中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投影片展示(利用實物投影儀)
3、不僅游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當時的心情。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4、討論:
作者為什么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并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
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五、背誦第四段
六、總結全文
(結合板書)內容略
七、作業
背誦第五自然段。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表格教案2: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③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課前準備
①教師準備關于黃河及黃上高原的課件。設計形象介紹“流域、河道、懸河、河段、河床”的課件。
②教師準備小黑板,上面寫有“資料袋”內容。
③學生自讀課文,查字詞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隨心所欲、數管齊下”等詞語。
A案
●激情導入,扣題質疑
①播放課件:江水濤濤、奔騰不息的黃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黃河流域;暴雨頻頻、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
(音樂──由舒緩到嚴肅、高亢)
●觀看了這段關于黃河的片子,你最想說什么?
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大家讀了這個題目,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呢?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提出的重點問題;黃河發生了什么變化?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治理黃河呢?課文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④指導方法: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重點問題來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讀思結合,圈點勾畫
①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讀順,并認讀生字詞。教師適當檢查。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默讀、輕聲讀、跳讀),邊讀邊思考問題,在書中圈點勾畫,還可以在語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師巡回指導,表揚善于學習的同學,耐心輔導學習吃力的學生。
③選擇自己樂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由學生或小組代表自主向全班匯報讀懂的問題,教師引導全班同學針對重點問題充分發表意見,抓住重點語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當交流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時,可引導學生采用對比的方式感悟黃河由“搖籃”變成“禍河”,適時出示課件,形象介紹什么是“流域、河道、懸河、河段、河床”,抓住數字體會黃河之“禍”,感受黃河之禍的嚴重性,談出憂患之情。
當交流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時,可采用圖示的方法,引導重點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社會原因。

當討論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時,對緊扣“數管齊下”歸納要點,適當補充有關黃河治理的情況。
●聯系“資料袋”,暢敘感受
讀讀課文及課后“資料袋”,以一分鐘即興演講的方式暢談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鼓勵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狀況暢談感受。
●小結學法,延伸拓展
①學生小結學習方法與收獲。如學習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閱讀的。
③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為治理黃河出出主意,在“展示臺”進行交流。地處黃土高原地區的師生,可結合本文的學習和國家、地方的有關政策、措施(如“退耕還林”“計劃生育”、為治黃移民等),開展向家長、親友、鄰居進行宣傳的課外實踐活動。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表格教案3:小英雄雨來
教材簡析
《小英雄雨來》選自管樺的同名中篇小說,有改動。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比較長,課文共有六個部分,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的斗爭事跡展開描述的。
教學設想
1.通過閱讀速度的遞進,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文本的能力。
略讀課文篇幅較長,為了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需要有較快的速度。三次讀文本,分別提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快速地讀課文”三種要求,就是要學生學習并掌握較快地閱讀文本的能力。
2.培養合作意識,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小英雄雨來》一文內容較長,但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課文的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的斗爭事跡展開描述的,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教學時,要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圍繞課文重點、難點,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讓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了解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3.滲透對話意識,彰顯個性體驗。
閱讀教學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小英雄雨來》一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如何拉近這個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既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斷修正,從而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了解新詞的意思。
2.練習快速、正確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試著給課文每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3.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通過文本和自己的體驗,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快速閱讀文本,把握課文內容。
2.品讀文本,感受雨來熱愛祖國、英勇對敵的英雄本色。
3.了解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1.《夜鶯的歌聲》一課,讓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兒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爭,保衛自己家園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這樣的兒童,在我國的抗日戰爭中,也屢見不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一位叫雨來的小英雄。(板書:小英雄雨來)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最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二、初讀解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邊讀邊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在還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桌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新收獲。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各部分要點,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讀,試著給課文各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2.指名簡要復述課文大意。
四、研討品讀
1.激趣:同學們讀得十分認真,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把這么長的課文讀明白了。只是,老師還有些問題不明白,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出示問題:課文哪幾個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個小英雄?為什么?)不要急著回答,讓我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把這個問題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嗎?如果有必要,小組內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
全班討論,結合朗讀課文的重點詞句,老師著重點撥:
巧妙地幫助掩護了交通員李大叔;意志堅強,面對敵人的哄騙利誘和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利用自身特點,機智勇敢地從鬼子手中逃脫。
2.過渡:從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已經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動,你們喜歡讀它嗎?那就再快速地讀一次,邊讀邊想邊想,圈圈畫畫,看看文章還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結合學生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體會雨來熱愛祖國的品質。
3.指導朗讀,體會課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讓大家幫幫你好嗎?
五、拓展
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我們已經認識了雨來。他的所作所為讓你感動了沒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說的嗎?(扮演角色對話)
六、作業
在課文中,我們認識了小英雄雨來,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堅強意志所感動,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位小英雄。課后請大家要以下的作業 中任選兩項完成。
1.點擊“資料袋”,了解戰爭給人民、特別是兒童帶來的傷害。
2.仔細閱讀管樺的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
3.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其他小朋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