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
語文復習重在對整冊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的梳理,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識樹,臨近期末,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1)
一、復習要點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初中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會規范、通行的行楷,提高書寫速度。
考點分析
同學們通過三年的初中學習,應該能夠正確認讀3500個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學們應該了解《漢語拼音方案》,掌握漢語拼音規則,認讀漢語拼音的音節。
從近幾年的中考來看,語音考查一般放在試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個題,試題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選擇的形式,有采用讓同學們注音的形式。以雙音節詞或者成語為考查重點。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誤讀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見字的讀音。
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也常常會在閱讀題中考查漢字的讀音,要求同學們能夠根據語境來確定多音字和重點字的讀音。
備考指南
語文教學大綱已經給我們作了明確的要求,同學們應該以教材為基礎,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時要了解一些有關注音的常識。語音復習,重在扎實的復習。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內容。
1、掌握好聲母和韻母
聲母21個: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韻母21個:(單韻母7個) a o e i u ü er
(復韻母6個) ai ei ao ou ie üe
(鼻韻母8個)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
2、四聲的準確標定與標調位置
聲調五聲:-(一聲)、'(二聲)、ˇ (三聲)、`(四聲)和輕聲。
標調識記口訣:有ɑ不放過,無ɑ找o、e,i、u并列標在后,單個韻母不用說。
隔聲符號運用: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時,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 用()隔開,如皮襖(píǎo)。
3、拼寫注意事項
拼寫規則要領:i單獨成音節時,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韻母,前面無聲母時, 把u寫成w,如烏(wu)。ü行的韻母,前面無聲母時,應加y,ü上兩點省略,如雨(yu);ü 行韻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兩點,如居(ju)、去(qu)、需(xu),與n、l相拼,兩點不 能省略,如女(nü)、呂(lü)。
大寫和連寫:人名、地名等專有名稱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每句話的第一個字母也要大寫。漢字拼寫時,要按詞連寫,詞與詞之間要分開寫。
韻母兒寫成er,用作韻尾的時候寫成r。例如:兒童拼作ér tóng,花兒拼作huār。
iou,uei,uen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iu,ui,un。例如niu(牛),gui(歸),lun(論)。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寫成bo,不能拼寫成buo,我只能拼寫成wo不能拼寫成wuo。
4、 確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目的是為了避免誤讀。
誤讀的原因主要有:
①多音字誤讀。常用字中二三百個多音字,要了解這類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
②形聲字誤讀。形聲字的聲旁是表聲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異,現代漢語形聲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聲旁確定讀音了,它們中有的聲母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變化,仍然按照聲旁的讀音去讀,就會發生誤讀。
③形近字的誤讀。
5、要應對語音這一關,就要做生活和學習的有心人。
(1)注意平時的積累。要立足平時,立足所學的每一篇課文,閱讀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認識的字或沒有把握讀準的字,要勤查詞典。日積月累,誤讀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
(2)定期檢查鞏固。為了防止遺忘,對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視。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來鞏固,也可通過同學間的相互檢查共同提高。
(3)提高復習實效。字不離詞,字音的學習離不開具體的詞語環境。要把字音、字義和詞語的運用等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復習。
二、中考典例
1、下列加紅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C )
A.脂肪(zhī) 干涸(hé) 心曠神怡(yí)
B.魁梧(wú) 醞釀(niàng) 杳無音信(yǎo)
C.湖泊(bó) 和諧(xié) 彼竭我盈(jié)
D.襤褸(lǚ) 違背(wéi) 大聲疾呼(jí)
解析:這個題主要考查常見多音的讀音。C項中的湖泊中的泊應該讀pō。
2、下列詞語中加紅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是(B )
A.鏗鏘(qāng) 挪動(nuó) 不無裨益(bì)
B.琴弦(xián) 襤褸(lǚ) 載歌載舞(zài)
C.兌換(duì) 處理(chù) 哄堂大笑(hōng)
D.搖曳(yè) 別墅(shù) 大事渲染(xuān)
解析:這個題主要考查了漢語拼音的規則、常見字(包括多音字)的讀音。A項中鏘的注音qāng,本身就不符合漢語語音拼寫規則。C項中的處為多音字,在這里應該讀三聲。就處來說,同學們應該能夠辨析它在什么情況下讀三聲,什么情況下讀四聲。D項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應該讀四聲。
3、給下面加紅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1)惟妙惟肖_____ xiào ____ (2)參天聳立____ sǒng __
解析:這個題,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讀音。肖本身是多音字。即讀xiào,也可以讀xiāo,同學們要能夠辨析這種常用多音字的讀音。聳作為常用字,有一些同學往往誤讀為ěr。
4、下列加紅字的注音都正確的是(B)
A. 綻放(zhàn) 對稱(chèng) 潛滋暗長(qián)
B. 斟酌(zhēn) 襲擊(xí) 深惡痛疾(wù)
C. 模樣(mó) 教誨(huì) 不屑置辯(xiè)
D. 提防(tí) 賠償(cháng) 人跡罕至(hǎn)
解析:這個題,主要考查常見多音字的讀音。A項中的對稱的稱是多音字,應該讀chèn。C項中的模樣中的模應該讀mú。D項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這兒應該讀dī。
5、讀下面的句子,給加紅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填漢字。
(1)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民的骨氣。 嗟__ jiē__
(2)植物合成了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來組成軀體和貯藏在種子或塊根、塊莖中。 貯__ zhù___
解析:這兩個字,都是生活中常見,但是同學們易錯的。嗟容易讀成chā。貯容易讀成chǔ。
6、下列詞語中加紅字的讀音相同的一項是(A)
A.淺嘗輒止 謫守巴陵 B.不輟勞作 綴滿繁星
C.瞠目結舌 堂而皇之 D.杞人憂天 擠眉弄眼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讀音。A項中的兩個字都讀zhé, B項輟讀chuò,綴讀zhuì,C項瞠讀chēng,堂讀táng,D項杞讀qǐ,擠讀jǐ。
三、附錄:《重點漢字的讀音》、《常見多音多義字辨析》、《常見容易讀錯的成語》(詳見《成功中考》第4-7頁)
四、模擬練習:(參見《成功中考》第2-3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2)
第一講:記敘文閱讀專題指導
一、中考記敘文考點分解:
1.能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分清記敘文的要素、人稱、順序。
2.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明確詳寫、略寫與中心的關系,歸納中心意思。
3.找出重點段落、關鍵語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語句的深層含義,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
4.區別認識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5.閱讀小說,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節,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記敘文基本知識:
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記敘順序:
1。順敘
2。倒敘:a。結局—時間先后順序
b。后發生的事—由“倒”轉“順”,一路往下寫。(造成懸念,強調)
3。插敘:有無過渡
作用:a。襯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b。豐富情節
c。深化主題
記敘線索:
1。以時間為線索
2。以人物為線索
3。以事件為線索
4。以地點變換為線索
5。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表達方式:
記敘:所用材料是發展變化著的人和事,有時還包括人物活動和事件發生的場所;目的是使讀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經過。
說明:所用材料是客觀世界中的各類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讀者明了這些事物的特征(包括性質、狀態、功能等)。
議論:所用材料是作者對社會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見解;目的是使讀者相信作者觀點的正確。
抒情:所用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讀者產生共嗚。
描寫:
1。正面描寫:
a。語言描寫;
b。行動(動作)描寫;
c。外貌描寫(肖像、神態、衣著);
d。心理描寫;
e。神態描寫;
f。細節描寫:同整個作品相對而言,這些細枝末節富有典型意義和極強的感染力
2。側面描寫:
①環境(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A。自然環境:a。襯托人物的心情;
b。渲染或創設一種氛圍;
c。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B。社會環境:顯示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②用他人的反應
③與其他人物對比表現人物
詞語理解:
1。聯系中心思想理解詞語含義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
3。結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4。聯系人物形象理解詞語含義
層次段落: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后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致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寫作特色:
1。從文章的選材看
2。從文章的表達方式看
3。從文章結構布局看
4。從文章的語言運用方面看
中心思想:
1.分析文章標題:有的文章標題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結尾:有的記敘文卒章顯志,用簡短的議論、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議淪抒情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與中心密切相關
4.結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礎上歸納中心
5.有些文章比較復雜,必須從多方面入手,綜合分析,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中心。
記敘文做題技巧:
整體感知:
——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整體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
局部研讀:
——抓住關鍵詞語
——抓住中心句子
——體會修辭效果
答題表述技巧:
概括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
指代題——①前一句話或某些詞語②文章的中心句
作用(效果)——①內容方面:深化……;突出……;使更加……;點明……;交待了……闡明了……。
②形式方面:照應;過渡;結構;趣味;使讀者;典型;表達。
理解題——盡量從文章中找到重點詞句、關鍵詞句等
三、記敘文閱讀解題思路:
在考場上遇到閱讀理解類的考試題,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較為快捷有效,當然這個程序不光指記敘文閱讀,對其他文體的閱讀也適用。具體過程是:閱讀理解題目——閱讀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試題——按試題要求回頭有重點地再看原文——答題。
(一)閱讀理解題目
記敘文可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類型的;記敘文的題目一般也分為這幾種類型。題目是文章內容的眼睛,簡析題目可以幫助推測記敘文內容,推測文章中心。
(二)閱讀文章
這是閱讀理解的主要步驟。寫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神態等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主題。記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析事件的意義和它體現的中心思想。
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時注意:
(1)寫景層次、景物特點、寫景順序、情景交融;
(2)想像、聯想、修辭手法的運用。
借物抒情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某物的外形、內在特點的描繪,運用聯想、類比,頌揚與之有關的人物的內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議論、抒情篇末點題即可。分析這類文章要注意:
(1)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警句;
(2)一般富有哲理的語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寫為載體的,所以分析時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點;
(3)想象、聯想、象征寫法的運用。
(三)看清文章后面的題目
為什么要說看清文章后面的題目呢?根據同學們臨場的教訓,不注意審題、不看清要求就答題,往往會做的題卻把分丟了,例如:題上讓你找錯誤的選項,而你找了正確的,題上讓你用原文語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話概括了,這都是因為不注意審題所致。
(四)按題目要求回頭有重點再看原文
第一次讀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寫的是什么內容,但因不知問題是什么,所以讀起來重點不突出,當看了題目后再讀就比較主動,屬于帶著問題去讀,有目的`地瀆,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答題
尤其是表述性的題要注意語言連貫精練,內容要全面,力求一語中的。
四、[例題舉析]:
愛好者P49《夏日原野上的追趕》
五、[過關訓練]:
1、愛好者P50《選擇》
2、愛好者P52《河西走廊的月亮》
3、愛好者P53《生命如四季》
第二講:中考說明文閱讀專項指導
一、說明文中考考點分析:
1、將涉及說明文基本常識。
2、所選文章以課外為主,不排除課內。
3、內容更關心環境保護、高科技,注意飛船、衛星等方面的知識。
4、題型仍是客觀題占主導地位。
5、考題以信息篩選的準確性為重點,兼顧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問題。
二、了解說明文特點:
概念: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制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
與其他文體的區別:
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說明文以知授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說明文的分類:
事物說明文:如《晉祠》,說明“悠久的歷史文物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一體”的特征。
事理說明文:如《統籌方法》,科學的說明了"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的本質特征。
三、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這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只有準確地掌握了說明對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說明的對象。
在文章中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質的語句,通過對全文的閱讀分析,可以把它找出來。如《晉祠》一文是典型示例。
二是文章中沒有全面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征或本質的語句,或者雖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過對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來。
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征,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象特征),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特征),最后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狀與未來發展特征)。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
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和顏色等。
四、理清說明順序:
三大順序:
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后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時間順序的語言標志是表時間的詞語。
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空間順序的語言標志是表方位的詞語。
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成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系包括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等;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則指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等等。邏輯順序就是以思維的規律為序。
五、領會“九大”說明方法:
1、舉例子
2、分類別: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
3、列數字
4、作比較:事物或事理作比較
5、下定義
6、打比方
7、畫圖表: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統計表等。
8、作詮釋: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A:詞是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這個定義,主語與賓語的內涵與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顛倒。即說”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詞“也行。
B:而"鈾,是銀白色的金屬",則是詮釋,其內涵與外延都不相等,"鈾"的外延要小于"銀白色的金屬"的外延,因而主語與賓語不能倒過來說,即不能說"銀白色的金屬是鈾"。
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須簡明、準確、通俗易懂。
9、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征
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巧記:分列作下舉,打摹作畫圖
六、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
準確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詞語的表達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計和猜測的詞語的表達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詞語的搭配
七、說明文的答題技巧:
1、答題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
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
又如《中國石拱橋》"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幾乎”對“到處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
2、熱點:信息篩選題的做法:
目標:準確認讀、準確理解、準確篩選
牢記答題順口溜:
粗讀原文通大意,細讀題干做標記,查讀范圍對應句,比較選項看差異。
(1)粗讀原文,完成3個任務:(1)了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對象,各段之間的聯系,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2)給段落標上序號。(3)給重要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
(2)細讀題干很重要,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命題點所在的位置、考查的內容、選擇答案的標準
(3)找出答題的范圍和對應句是答題的實質性階段。
(4)比較選項找出差異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題。
注意幾種常見的干擾形式:
以偏概全;絕對表述;張冠李戴;正反顛倒;盲目引申
3、如何找準說明對象?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如《中國石拱橋》。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的特征。
4、如何進行概括?
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
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
5、如何進行語言分析題?
準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準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征的。
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
6、說明文閱讀單項選擇題:
直選法,即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這種方法適用于一目了然的題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夠確定。也適用于“選非題”,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排除法,可適用于一切類型的選擇題。它通過排除不合題目要求的選項,將正確的答案顯露出來,提高答案準確性。用排除法要找準“第一知識點”,即首先要排除的選項被排除的依據,須具備2個特征:一是判斷得最準確,二是最有價值,確定這個知識點后可排除較多的選項。
類推法,適用于部分選擇題。根據合理推斷,迅速排除某些選項,或根據已知情況推斷未知情況,迅速確定答案。
7、說明文的結構:
“總(概說)一分(具體)”式
“總(概說)一分(具體)一總(概說)”式
“分(具體)一總(概說)”式
并列式
遞進式
八、[例題舉析]:
愛好者P68《豬鏈球菌又到人間作孽》
九、[過關訓練]:
1、愛好者P70《二維條形碼》
2、愛好者P71驚嘆的細胞》
3、愛好者P72《中國文化的真正象征——都江堰》
第三講:中考議論文閱讀專題指導
一、考點透視:
1、感知文章的論題和論點。
2、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的深層意思。
3、理解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4、分析文章層次結構,把握文章主要內
5、分析論點和論據間的關系,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結構方面的特點。
6、領會和分析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7、按要求對問題發表議論,提出見解,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二、議論文基本知識:
1、感知文章的論題和論點。
2、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的深層意思。
3、理解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4、分析文章層次結構,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5、分析論點和論據間的關系,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結構方面的特點。
6、領會和分析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7、按要求對問題發表議論,提出見解,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
(一)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
1、概念: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
2、特點: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
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
3、位置:
文章的標題《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文章的開頭談骨氣》“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文章的中間《想和做》“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
文章的結尾《哨子》“我認為……付出了太高的代價。”
4、出現方式:
原文句子
自己概括
5、與論題的區別:
論題是作者在一篇議論文中要論述的問題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見解和主張
如《談骨氣》一文的論題是“骨氣”,
而論點是: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論據
1、概念: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
2、事實論據:包括典型事例、史實或統計數字
要求:真實、有代表性、和觀點要統一
類型:具體的事例和概括的事例
3、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譬句等
論證
1、論證: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帶。
2、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證明論點。
(二)基本結構
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性詞語。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叫“縱式”
并列展開的論述結構,叫“橫式”
總論——分論——總論
總論——分論
分論——總論
駁論文的結構形式:擺靶子——揭實質——論危害——作結論
(三)語言
語言的準確性嚴密的邏輯性強烈的感情色彩
(四)論證方式
立論駁論(反駁的方法: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三、議論文閱讀指導:
一通讀全文,掌握議論類型
二理清思路,把握中心論點
三剖析結構,分出文章層次
四分析論據,如何論證論點
五賞析語言,借鑒寫作手法
四、[例題舉析]:
愛好者P61《成功》
五、[過關訓練]:
1、愛好者P62《學會拒絕》
2、愛好者P62《讀書人是幸福人》
3、愛好者P63《錢中書為什么不能做達芬奇》
第四講:單元過關檢測
試題來源:縣資料
測試形式:閉卷,教師監督,學生獨立完成
試題評講:教師點評,歸納總結解題方法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3)
一、考點闡釋
“背誦常見的名句名篇”是指對中國古代優秀詩文作品及其重要語句進行考查。意在引導考生重視誦讀,培養語感,強調語文學習中的積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質。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諦,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現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藝術性,語言簡煉,涵義深刻。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而且常讀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常見的”’是為考生備考限定一個大致范圍,意思是所要考的內容并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是日常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常會遇到的,如中學課本所規定的背誦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A。
二、熱點透視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的三條基本原則:
1.朝代:側重于先秦和唐宋
2.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
3.內容:側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審美性。
(1)思想性:能體現高遠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為人處世事的方法等。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審美性:描繪景物凝練傳神,意境深邃。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教師在組織復習時,可根據以上三條原則,精編一套“名言名句匯編”,下發給每一個同學,突出復習重點。在編寫時還要注意四點:數量適中(一般在1000條左右)、校對無誤、出處清楚、編排有序。
三、攻關對策
(1)強化兩條措施,提高識記效果。
對精選出來的名句名篇,學生必須熟記。為了提高識記效果,可采取如下的兩條措施: ①分塊切割,化整為零。
先將精選出來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體順序切割成大的條塊。然后規定每天掌握3~5條。這樣既保證了識記的計劃性,也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達到了化整為零的目的。
②定期檢查,強化落實。
自查:老師在印發“名言名句匯編”的同時,可配發一套同步的填空練習,讓學生每天自記、自測、自查。
抽查:課前一分鐘,老師可隨機抽三四名同學對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階段性考試,都要設計4-5個名言名句填空題進行考查,并對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進行集中糾錯和個別指點。
(2)實五個環節,確保書寫準確。
(1)領悟含義。對每一條名言名句,都要領悟其大致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老師尤應適當點撥。
(2)圈點強記。對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
(3)邊誦邊寫。學生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在草稿紙上寫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關鍵字;老師在檢查時,不僅要抽人背誦,而且還要抽人板演或默寫,以防止“口是手非”。
(4)規范書寫。學生在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選三句”,考生在答題時可以全答,而且閱卷時也以答對的句數計分。有的填空要求改為“只選三句”,考生只能選答三句,否則,閱卷時以前三句中答對的句數計分。所以考生答題時一定首先看清填寫要求。
四、對應訓練
1、《雙基優化訓練》P7-12。
2、《福建省中考總復習指導》P11-16。
3、本校印發的相應提綱。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4)
現代文閱讀總復習(24-35課時)
(一)現代文閱讀試題考查內容與形式
中學考試中的現代文閱讀篇目一般選自課外,記敘類文章是初一階段的重點,也是中考的重點,命題側重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積累運用、感知理解、揣摩體味等方面。
(二) 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方法
1、基本要領: 整體把握,順藤摘瓜
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讀檢查]
(三)掌握常見題的解題技巧和注意事項:
①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于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問語句、語段的`作用: (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
二從內容上,常有A開篇點題,B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等作用。
④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 層進式;并列式。
⑤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⑥問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樣)
⑦問語句含義:要從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準確、通順。
⑧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布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
⑨問閱讀后的體會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5)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長大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誘發學習興趣
1、出示聽診器并板書:聽診器。領讀“聽診(zhen)器(qi)”。講:“聽診器”就是俗說的“聽筒”。醫生靠它從人的體表聽取體內的聲音來檢查胸部和腹部的情況。
2、再板書:世界上第一個。提問:加上這幾個字,又看到現在的聽診器,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估計會提出下列問題:
(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
(2)是誰發明的?
(3)他是怎樣發明的?)
3、板書:雷奈克。教生字:“克”(ke),領讀。
簡介雷奈克醫生:法國醫師。他不僅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而且在臨床診斷方面采用聽診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許多體征,改革了對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還在肺結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
4、讓我們認真研究課文,弄懂大家剛才提出的一些問題。
二、補讀指導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生字詞有:肺結核、疾病、內臟、思索。
領讀后,教者講:
內臟(zang):人或動物胸腔和腹腔內器官的統稱。包括心、肺、胃、肝、脾、腎、腸等。
肺(fei)結核(he):慢性 傳染病,癥狀是低熱,夜間盜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時咯血。俗稱癆病。
2、默讀第二自然段,學生提出生字詞:蹺蹺板、一枚、鐵釘、沿著、木棍、靠、湊、胸腔。
領讀后,問:哪些詞語的意思不需要老師講?
(不必老師講的:蹺蹺板、一枚、鐵釘、沿著、木棍、靠、湊)
教者講:胸腔:(指著人體具體部位,大略地講)體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圍成的空腔,上部跟頸相連,下部有橫膈膜和腹腔隔開。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內部。
3、輕聲讀第三、四自然段,畫出生字詞:分析、效果、喇叭狀。
(1)教者聯系課文內容講:
分析:根據了解到的病人的情況研究,找出病根所在。效果:(用空心木管聽診)產生的結果。
(2)聯系插圖講:喇叭狀——像喇叭的樣子。
4、集中揭示生字詞。聽診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肺結核喇叭狀沿著效果胸腔蹺蹺板疾病內臟一枚
(1)領讀,對讀,指名讀,相機正音。
(2)討論:怎樣記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換偏旁:
核:“該、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狀:“壯”字去掉“士”,換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換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換上“攵”。棍:“混”字去掉“氵”,換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換上“氵”。索:“素”字去掉上面的換上“十”加
②部件法:
析:記住“木”和“斤”;克:記住“十”、“兄”,或“古”、“兒”。
③歌訣法:診,左邊“讠”字旁,右邊“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邊是“月”字旁,右邊是“巿”(fu),四筆寫成,筆順是:橫、豎、橫折鉤、豎。
三、寫字指導
特別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結構的字,寫時要讓右:“交”和“木”做偏旁時,“捺”都要改為“點”,以保證整個字寫起來緊湊。
2、肺,左右結構。右邊部分“巿”的第一筆是橫。
3、沿,右上方的第二筆是橫折折,沒有鉤。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課后習題3:讀一讀,再抄寫。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狀肺結核
二、精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你認為文中寫雷奈克醫生能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留給學生充分讀書、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不妨開展爭論,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歸納本文最重要的一個詞語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幾種情況:
(1)難過:這個詞表現了雷奈克作為一個醫生,把救死扶傷當做自己的天職,看到許多肺結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時的心情。這種心情是他能發明聽診器的動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發明聽診器,是他不斷思考的結思。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兩個男孩在蹺蹺板上玩游戲,他就能留心觀察;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試驗;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繼續改進。
(3)吸引:因為有了男孩做游戲的“吸引”,他才會去聽、去試驗。
(4)又發現:雷奈克醫生不滿足現狀,繼續研究,繼續改進,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2、結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中,“難過”要讀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讀重音,速度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兩組句子,讀一讀,看看區別在哪里。
原來,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原來,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嘆號,下一句用的是句號。讀上一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讀上一句,要把兩個感嘆號所表達的激動、興奮的語氣讀出來)
3、默讀課文,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1)討論:雷奈克發明聽診器分哪幾個階段?(板書:難過——思索——啟示——試試——又發現)
(2)輕聲讀兩個男孩玩蹺蹺板的情節,回憶并口述,同座對說。(3)復述雷奈克試驗的情況。
(4)看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狀的空心木管靠著病人的胸腔仔細聽)
(5)指名復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4、讀讀下面的句子,并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1)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
指名讀句子,想一想帶點的詞語在什么情況下用,討論后教者小結:
①“如果”是假設某種情況成為現實,“就”是產生的結果。
②“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三、作業
1、練習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復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3、搜集發明家的小故事,開個小型故事會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6)
《小露珠》
一、引發話題
1、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露珠嗎?仔細地觀察過嗎?那咱們就走進大自然,細細地瞧瞧小露珠,一會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的感受。(課件:小露珠圖片)想說點什么嗎?
2、導入課題:這么美、這么可愛的小露珠,想不想去大自然中找找它?那就讓我們走進夜幕,去尋找小露珠的蹤跡吧!
二、新授
(一)第一自然段
1、(課件演示:小露珠的形成過程)打開書,再去讀讀課文第一小節,結合剛才的動畫,仔細品味,怎樣來讀好這一段?
(從朗讀中感悟到小露珠由小變大的艱難小露珠的可愛)
(二)創設情境,運用實踐
1、小露珠是那樣可愛,小動物們都喜歡它(板書:小動物喜歡)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相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動物,會怎么向小露珠問好?請同桌挑選最喜歡的一段,反復讀讀,相互指導,爭取讀好它。
2、老師把小動物的經歷拍成了動畫片,可是來不及配上聲音,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當配音演員的?
(鼓勵其余同學:別泄氣,評論家才是最了不起的角色,誰想當?我們都來當評論家,仔細看,仔細聽,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評論,看誰能戴上評論家的桂冠。)
3、全體參與評一評,指導讀好“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三個詞組,體會贊美之情。
4、創設對話情境:現在每個同學都是一種小動物,老師是小露珠,你們見了我,會怎么向我問早?(走入學生中間,主動向“小露珠”問好,啟發“小動物”“小露珠”主動問早)
5、小結:小動物們主動向小露珠問早,它們都喜歡小露珠,板書:因為它:
(請生上黑板板書)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過渡:閃亮、透明、圓潤的小露珠小動物們喜歡,花草樹木也喜歡,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隨著音樂自由、輕聲地讀讀課文第6自然段,細細體會一下。
2、交流。
3、指導朗讀:小露珠的到來給花草樹木帶來了這么大變化,在露珠的滋潤下,都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機,同學們看:多媒體:花草樹木)這么美麗,這么富有生機的景象你能讀出來嗎?試著讀讀。
(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的形式)師簡評。
4、創設寫話情境:
(1)假如你是畫面中的鮮花、嫩草,或者文中的向日葵、喇叭花,你能來贊美一下此時此刻自己的美麗姿態嗎?
(2)現在老師就是畫面中的一棵小草,先聽老師贊美一下自己好嗎?
我是一棵小草,我的身上沾滿了一顆顆圓潤的小露珠,太陽出來了,小露珠反射著霞光,就像一顆顆閃閃的小星星。它們讓我更加美麗,更有生機了。(課件演示)
(3)這是老師對自己姿態的贊美,你們準備怎樣來贊美自己呢?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寫一段話。
(4)交流、評價。老師覺得他說得美極了。你最欣賞他說的哪句話?(比喻)
5、就像同學們說的那樣,花草樹木在小露珠的滋潤下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就讓我們試著將這段背一背,把這美景牢牢地記在腦海中吧。
6、小結:小露珠的到來使花草樹木變得如此的美麗,你認為小露珠僅僅是美在外表嗎?還美在哪兒?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1、(多媒體)天漸漸亮了,小露珠在太陽公公的照射下,慢慢地蒸發變小了,它的身子越來越輕,漸漸地變成了水蒸氣,它就要走了,就要向大家告別了。引讀(多媒體):向日葵向它她點頭,白楊樹——向她招手,你聽——喇叭花動情地吹奏著樂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此時此刻,你不想對小露珠說些什么嗎?
2、那,讓我們一起來挽留小露珠,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3、學到這兒,你們也一定喜歡上了小露珠了吧?那我們一起來贊美一下小露珠好嗎?
(你可以把課前從課外資料中搜集到的一些贊美小露珠的句子大聲地、有感情地讀一讀,也可以把搜集到的句子和書上的句子串聯起來,用自己的話來贊美小露珠。)
4、自由準備后交流。
三、總結
聽著同學們的贊美,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贊美一下小露珠。(概括板書):
小露珠,小動物
喜歡你,植物喜歡你,因為你不僅有閃亮、透明、圓潤的美麗外表,(板書:外表美),你更有一棵無私奉獻的美好心靈!(板書:心靈美)
愿我們的生活多一些象小露珠這樣美好的事物,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四、學完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受要告訴朋友,告訴親人,告訴。好,那老師向大家提個建議:你可以通過你喜歡的方式,例如:(朗讀、背誦、寫感想、繪畫、唱歌、舞蹈等)來表達自己的理解、感悟。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7)
《西門豹》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兩千年前,西門豹管理鄴那個地方時,通過調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為害百姓,便設計破除迷信,大力興修水利使鄴地繁榮起來的故事。文章刻畫了西門豹有勇有謀,敢作敢為,與民作主,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寫作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記敘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描寫了西門豹如何將計就計,懲除邪惡,除害興利,尤其是教育群眾場面寫得特別精彩。教學這篇課文時,要幫助學生理解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對話,弄清河伯娶媳婦的來龍去脈。重點理解“荒蕪”、“官紳”、“收成”“提心吊膽”等詞語,正確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與學法設計】
一、彩用從整體到部分,先粗后細的教學方法,理解西門豹為民除害不露退跡、不動聲色的絕妙辦法。
二、教給學生找關鍵詞語的方法:(一)是找與前后內容不相一致的詞;(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詞;(三)是找描寫人物異常表現的詞。
三、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當時當時的實景,學習利用人物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課題,簡介西門豹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西門豹是戰國時期的一各官員,姓西門,名豹。
二、簡介課文,了解大意
(一)簡介課文我們現在學習的這篇文章是一個歷史故事,講的是距今兩千年前,戰國時期西門豹為民除害的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文中介紹了西門豹做了一件什么事?這一件事對百姓有何好處?
(嚴懲了河伯娶婦的組織者,廢除這一迷信活動,使百姓大興水利建設,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讀課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詞意在課文中的含義。“荒蕪”、巫婆、官紳、提心吊膽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線索,分好段落
(一)整體感知課文,根據“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線索,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細。(調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興修水利(開渠)
四、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一)導讀、自讀課文
1.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幾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為什么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2)是誰給河伯娶媳婦的?
(3)新娘從哪里來?
(4)漳河有無發過大水。
2.指導朗讀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問話和答話。
(二)再讀課文,深入討論
1.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了解到哪些情況?
(1)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婦。
(2)巫婆和官紳勾結,是首惡分子。
(3)巫婆和官紳騙錢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紛外逃。
(4)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旱災。
2.聯系句子理解“荒蕪”、“人煙稀少”等詞,想象當時鄴地是怎樣的一幅情景?
3.學生動手劃詞,結合講解巫婆、官紳、眼睜睜“等詞。
4.小結:西門豹成功地調查出四個問題的成果,成為他治鄴的可_依據。
(三)將計就計,懲辦巫紳
1.西門豹是怎樣將計就計地嚴懲巫婆和官紳的?
(1)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
(2)西門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
(3)西門豹故意面對漳河發問,迫使官紳的騙局。
2.為什么西門豹知道巫婆和官紳的騙局,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而去參加河伯的婚禮。
(這個問題,是課文難點所在。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起來。為以后興修水得,打下堅實基礎。)
3.體會西門豹不說一個“殺”字,不提一個“打”從從容容、懲辦巫紳,破除迷信的從政本領。
4.朗讀第十自然段,深究重點詞語。
(1)“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中的“站滿”和課文前面的哪些描寫不一致?
(2)“西門豹真的帶著衛土來了。”中的“真的”說明了什么?
(3)小結找關鍵詞語的方法。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含義。
(把“不行”、“不漂亮”、“不會滿意”的三個“不”字讀得誠懇些;把“另外……送去”讀得正經些;“把……說一聲”讀得強狠些;把“抱、投、催”幾個動詞讀得堅定有力些。)
6.指導按提綱復述課文第二段內容。
(四)講讀第三段
1.齊讀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鬧旱災,西門豹是怎樣解決的?
3.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興修水利?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8)
《大自然的啟示》
教學目標: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體會文章的優美的語言表達的意境與深刻的寓意的關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點。
德育目標: 聯系自然與生活,獲得啟示,豐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學重點 :對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啟示的理解。
教學難點: 體會景與意的對應關系。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我們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發,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斕,一切生命才如此豐富,生活才有了意義而顯得精彩。散文《春》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煥發的勃勃生機和無窮生命力,給人精神上的愉悅與激勵。《夏之絕句》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與生命之美是瞬間的,脆弱的,只有我們讓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大自然,才能發現美,才能體會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詩中的物候》告訴我們,古人從大自然的觀察中悟出了物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還能借物抒情,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所寫的《大自然的啟示》,看看一個外國人又從大自然獲得了那些啟示。
(開篇激趣,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鋪墊。利用本單元的前幾篇學過文章,從啟示這個角度總結一下,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并順利地過度到本文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讀中說品
㈠初讀文章
⑴檢查預習,梳理字詞
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聽配樂朗誦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學生讀后自由說說文本的內容
要求:不看書,用自己的話概述或用課文中的重要句子復述:語言通順,意思連貫。
(學生初讀課文,讀出感情,說出大意,加強對文本的理解的力度,為下一步打好基礎。教師不講,學生自己去讀,在聽讀中感知文本的內容,完成自主學習文本,自主誦讀,自主吸納文中的營養。學生說內容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方面促使學生提高吸納的效率,另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的學習的主體地位。)
㈡再讀文章,讀中說品析
⑴學習跳讀文章,尋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語句或段落品讀。
要求:讀也語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運用朗讀的技巧。
⑵學生交流,說出朗讀的方法與原因,教師點評。
要求:可以說整個語段的語氣語調的特點,也可以說一句話中的一個或幾個詞的讀法。
(這個板塊意在引導學生加強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的領悟,從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朗讀探究中,自主地領悟文本的內涵。讀中品,品中讀,真正達到學生在聽讀中領悟文本的目的。)
三、問題探究,質疑解難,加深認識,品中說悟。
⑴作者在文中寫了大自然哪些物象,從中領悟到什么人生的啟示?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⑵從全文來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寫的景與表達的意有什么關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點?
學生結合問題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個人為一個小組,自選一個小組長,進行研討,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寫下來。)
過程:第一步。學生自讀,小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組間交流。
第三步。師生共同對問題進行探究,形成對文本解讀中問題共識。
(這一板塊主要的目的是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主旨。提出的問題,為的是加深對內容主題的理解。通過合作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質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對話中,提高表達能力。養成讀書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習慣。)
四、品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的深刻哲理。
⑴學生自由選擇品味點或是難點,進行朗讀。
⑵交流自己的體會,提出自己的疑點。學生答疑,教師點撥。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9)
第一單元:
正確認讀32個生字,規范,美觀地書寫2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講課文和練習1中的“讀讀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滲透用詞造句,仿照例句寫句子;寫擬人句;
第二單元:
正確認讀33個生字,規范,美觀地書寫2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講課文和練習2中的“讀讀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滲透用詞造句,仿照例子寫句子;懂得從表面文字理解深層含義;會正確運用標點符號;會續寫童話故事。
第三單元:
正確認讀37個生字,規范、美觀地書寫2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講課文和練習1中的“讀讀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滲透用詞造句,仿照例句子,學會寫生活中的新發現。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質。
2.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過程,體會巴斯德在給小男孩兒治病過程中的心情,進而體會科學家崇高的責任感。
3.會認“菌、樞”等8個生字,會寫“助、菌”等10個字,掌握“助手、細菌、病魔、瘋狗、無所畏懼、驚心動魄、殘酷、驚魂不定、寂靜”等詞語。
教學重點:
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巴斯德在治療小男孩兒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壓力,體會巴斯德高度負責的精神。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詞卡片。
預習題綱:
1.借助字典,會認“菌、樞”等8個生字,會寫“助、菌”等10個字,掌握“助手、細菌、病魔、瘋狗、無所畏懼、驚心動魄、殘酷、驚魂不定、寂靜”等詞語。
2、讀通課文,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同學們,如果人被瘋狗咬了,你們知道該怎么辦嗎?你們知道狂犬病疫苗是誰發明的嗎?結合“學習鏈接”或自己查找的資料說一說。
2.板書課題,激發探究心理。
想一想:巴斯德是怎樣征服狂犬病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2)邊讀課文邊想課后第二題。
(3)一邊讀一邊用“ ”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互相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特別要讀準“樞”“寂”兩個字的音,認清“菌、魔、殘、酷”等字的字形。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上書寫。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微生物學:研究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分類、生理生化及遺傳變異等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目的是利用及發展有益微生物,控制及改造有害微生物。
疫苗:用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所制備的用于人工自動免疫的生物制品的總稱。
罕見:少見。
猶豫:拿不定主意。
焦慮:焦急、憂慮。
孜孜不倦:形容非常勤勉,不懈怠。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筋疲力盡:用盡了力氣,極其疲勞。
憂心忡忡:形容十分憂愁。
安然無恙:經過變故,沒有遇到損害。
(3)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講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思考并完成課后思考題2。
三、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
二、細讀課文重點段,理解內容,體會人物心情
1.指導閱讀第2、3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說明巴斯德發起對狂犬病進攻的原因的句子。
(2)指導朗讀,體會狂犬病的可怕。
(3)讀第3自然段的兩個問句,說說這兩個句子的作用。
2.指導閱讀第4至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說說這部分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畫出表現巴斯德心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
(猶豫——極度疑慮——焦慮萬分——憂心忡忡——放心)
(3)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泡泡框提出的“為什么這一次他猶豫了”這一問題,并告訴學生,讀書要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來,并想辦法解決。
(4)指導朗讀。
(5)你從巴斯德心情變化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體會巴斯德的高度責任感和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的精神。)
3.閱讀第13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說說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齊讀。
三、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談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有些動物身上的病毒也會傳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像狂犬病毒。怎樣防止動物傳染給人呢?請你查查有關資料,或者詢問別人,學習用科學的方法預防這樣的傳染病。
五、總結
巴斯德憑著一個科學家的高度責任感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戰勝了狂犬病,為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也要學習科學家這種精神,刻苦鉆研,勇于實踐。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11)
復習目標:熟練掌握第七單元的字詞,能找準反義詞,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從文中得到的啟發。
復習過程:
一、復習認讀的字
1、學生自由朗讀生字表(一)中第七單元的生字,注意容易讀錯的讀音。
2、交流重點的讀音:注意翹舌音:持恥逝
平舌音:素前鼻音:憤樸
3、交流多音字,并組詞
量盛稱撒
二、復習要求寫字詞
1、讀讀詞語表,記憶字形,注意難寫的字
2、提出容易寫錯的字:注意:“矛盾”“謙虛”“鞋”“懂”
重點區分:搶坦般階惱樸陶
掄擔船價腦仆淘
3、相信詞語的意思,找找反義詞
進攻傲慢丑陋懦弱愚蠢大方冷漠認真
三、復習課文
(一)復習《矛和盾的集合》
1、說說矛和盾分別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2、利用矛和盾的優點發明了什么?
3、從文中得到什么啟發?
4、例舉課外的例子說明最后一句話
(二)復習《科里亞的木匣》
1、讀讀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找出動作的詞,從中覺得科利亞怎么樣?
2、讀讀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
1找出兩次挖有什么不同?
2從文中你又覺得科利亞有什么特點?
3、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發?告訴我們什么?
(三)復習《陶罐和鐵罐》
1朗讀復習1-9小節
2找出描寫鐵罐與陶罐神態的詞
3從中覺得它們有怎樣不同的性格特點?
2、《陶罐與鐵罐》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四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篇12)
復習要求:
1、復習、掌握本單元的字、詞以及課文內容。
2、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內容復習:
1、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復習第八單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第八單元有哪些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孫中山破陋習》)
2、我們回憶一下,這兩篇課文分別講了哪兩件事?
(1)《每逢佳節倍思親》講的是——(王維在重陽節那天更加思念親人,便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誰能背誦一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指名背誦,齊背后出示全詩。
(3)請同學們完成以下練習。出示:
①“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A王維的兄弟
B王維
C王維的一個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
A對朋友的一種思念之情
B對親人、對家鄉的一種思念之情
C對故鄉的一種熱愛之情
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④今天是中秋節,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電話回來說非常想我們,叔叔此時的心情可以用詩句來形容。
(師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詩文無窮魅力:
“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個人呢?你還能說出誰有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名句嗎?
參考答案: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雜詩》王維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宋之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久齡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蘇軾
師補充: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思鄉情。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月圓之夜就曾寫下了《靜夜思》,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也曾寫下了《泊船瓜洲》,這些都是詩中的思鄉名作。
出示兩首詩,齊讀: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泊船瓜州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都是同學們耳熟能詳的思鄉名作,課下同學們有興趣還可以再搜集一些這一類的詩句來吟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孫中山破陋習》這一課。
(1)什么是“陋習”?課文中的陋習指的是 ( )
(2)課文講的是什么事?(孫中山小時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著纏足,很生氣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領導辛亥革命成功后,廢除了纏足的陋習。)
(3)比較句子(課后練習題)
第一組: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你欣賞哪一句,為什么?(從“含著眼淚”,可以體會到媽媽的內心。體會到媽媽是無可奈何。媽媽知道孫中山說得有道理,媽媽知道姐姐纏足是痛苦的,但媽媽卻毫無辦法,無力反抗。)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計劃篇一
一、復習目的
1. 帶領學生梳理整冊教材,復習基礎知識,進一步理解重、難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理解,鞏固知識。
2. 查漏補缺,提優補差,使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能有所收獲。
二、復習重點
1. 從漢語拼音入手,正確認讀、默寫學過的詞語,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讀音和組詞,掌握拼音的標調規則,能正確區別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練背誦指定的課文段落以及練習中的讀讀背背和成語。
3. 根據每個單元的訓練類型進行訓練講解,使學生正確掌握,靈活運用。
4. 加強閱讀訓練,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5.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要求:認真審題,正確選材,敘事完整,條理清楚。
三、復習方法
1. 單元復習和分類(寫字、習作、閱讀)相結合,兩線交叉進行。
2. 采用競賽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定期評選“復習之星”。
3. 每天對復習內容檢測、評價及時總結。
四、復習具體安排:(略)
五、復習注意的問題
1. 采用多種形式,避免題海戰術;
2. 注重基礎知識,提升學困生的的學習積極性;
3. 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學困生,課堂上采取“1+1”的方式(成績優秀的學生幫助學困生)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4. 爭取家長的配合,針對學生薄弱環節加強復習;
5. 勞逸結合,注意學生復習期間心理疏導,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充滿興趣。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計劃篇二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小學四年級#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計劃三篇#、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組(中外童話)和第七組(成長的故事)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使這兩組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二、復習內容安排
本冊要求認識200字,會寫200字。要求認識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在課后生字條里列出;要求會寫的字只在精讀課文中安排,列在課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每組課文后有"詞語盤點",分"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兩欄。"讀讀寫寫"中列的是本組精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 "讀讀記記"中列的是由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詞語,略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也列在"讀讀記記"中。安排了4個關于讀寫方法和習慣方面的發現,分別是:讀文章時要想象畫面,邊讀邊想提出問題,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表達清楚。"我的發現"欄目的呈現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吐泡泡形式改為小林,小東兩個孩子的對話。
四年級上冊的閱讀教材,除安排識字和寫字任務外,還注重以下五個方面的引導:練習朗讀和默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積累語言;向課外擴展延伸。
通過閱讀,既要理解內容,體會感情,又要領悟和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一是領悟遣詞造句的準確;二是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三是體會文章條理清楚的表達方法;四是體會選材的別具一格。教材中還特別安排了側重學習表達的"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組,讀了《白鵝》和《白公鵝》,我們會覺得兩位作家筆下的白鵝,特點是那樣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達方法和語言風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貓》和《母雞》,都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但寫法完全不一樣,通過對比閱讀,學生會受到很多啟發。
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18篇精讀課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誦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18篇精讀課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寫的要求,一般是讓學生找出寫得好的語句,多讀讀,體會體會,再抄下來。
口語交際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要在聽與說的雙向互動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觀,自己喜歡的動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討論為主,如,討論如何保護文物;有的要模擬生活情境練習交際,如,感謝和安慰;有的帶有比賽游戲的性質,如,看圖比眼力;還有的是講故事,演短劇,如,第三組的講童話,演童話,第七組的講成長的故事,演成長的故事。
四年級上冊教材與三年級一樣,對習作作了兩條線的安排。一是在每組的"語文園地"中安排一次習作,全冊安排8次。
三、復習措施
(一)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二)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確定專題的思路比前幾冊有所拓寬,除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專題外,"中外童話"是從文體角度定的專題,"作家筆下的動物"則是側重體會文章的表達形式。圍繞專題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前后有聯系,有照應,做到環環相扣。這樣,就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一是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二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三是在每組課文后面安排了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四是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臺”“寬帶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四)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主要表現在:一是注意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了《格林童話》和《愛的教育》,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四是通過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計劃篇三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對字詞掌握情況較好,獨立閱讀知識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學生拿到題之后不認真審題,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獨立閱讀的答案本來是要在短文中尋找,但他們就會答非所問,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練習更是無從下手。
二、復習內容
1、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掌握拼寫規則。
(2)熟練掌握看拼音寫漢字、詞語和句子。
(3)掌握漢語拼音中聲調及其變化。
2、字。
(1)掌握本冊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2)正確區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組成詞語。
(3)按要求寫字;
(4)選字填空;
(5)改正錯別字;
(6)選擇帶點字的正確字義;
(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詞語。
(1)正確地讀出寫出學過的詞,并注意積累詞語。
(2)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辨析近義詞、反義詞,領會詞語的感情色彩,會詞語搭配、選詞填空等各種詞語訓練。
4、句子。
(1)懂得一個完整的句子必須由兩個部分組成,能運用常用詞和關鍵詞造句。
(2)背誦指定和自己喜歡的內容;
(3)按要求摘錄詞句(或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4)按課文內容或積累?運用中的“讀讀背背”填空;
(5)默寫;
(6)補足詞語;
(7)詞語搭配;
(8)會修改病句;
(9)能辨別比喻、排比等修辭的作用,能縮寫句子,擴寫句子。
語言感悟:
(1)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語,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2)按要求找出相關的詞句、回答問題;
(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4)領悟句子的表達特點;
(5)理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6)學會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7)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等。
5、標點符號。
能正確使用常用的九種標點符號: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破折號。
6、口語交際。
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話題進行一至二次的口語交際訓練。
7、習作。復習寫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達真情實感;復習寫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內容寫具體。
三、復習目標
1、主動復習鞏固本冊要求學會的227個生字,會認的12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精讀課文中的132個詞語,做到書寫公整、規范,不寫錯別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主動復習本冊課文和積累?運用中的“讀讀背背”,對閱讀有較濃厚的興趣,通過閱讀訓練,進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讀書方法,培養閱讀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動積極地與別人進行交際,能認真耐心地聽別人講話,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轉述,討論交流能講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動參與習作訓練,彌補平時習作的不足,能寫出內容具體、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
5、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活動,以達到課內外互補、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復習重點
從學生角度來看,多注意差生,多幫助他們,從而提高及格率。從整個學習內容來看,閱讀和作文是重點。在閱讀的復習中,詞、句、段的理解是重點。在作文復習中,怎樣把話寫通順是重點。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來看,探究性的學習是重點。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問題,是探究學習的關鍵。
五、復習難點
1、能對詞語進行邏輯歸類;結合語境理解字、詞;會修改簡單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初步領悟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閱讀見解或體會;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書信及常見的應用文。
3、綜合運用,補缺補漏。
六、復習措施
1、突出三個特色:一是新理念,即減少頭緒,加強綜合,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著力于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
2、二是新內容,即依據大修訂教科書,并適當向課外拓展,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為經,以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為緯,組織復習內容;
3、三是新教法,即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從課文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復習,多讀書、多積累,精做題,做好題,舉一反三,掌握規律。
七、奮斗目標
爭取在上學期期末成績的基礎上再進一到兩個名次。
八、復習方法
歸類復習法、練習法、講解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