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四年級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時間: 啟權 四年級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讀、寫并積累本單元與戰爭相關的詞句。

2、培養學生的關注新聞的意識。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交際能力。

4、通過看圖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發他們痛恨戰爭,同情戰爭中的無辜者的情感,理解人們對和平的呼喚。

5、突出本組訓練重點,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與書面的表達能力。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語文園地四里口語交際的提示,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和要求。

2、布置學生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廣泛搜集各類新聞,并按類把收集到的新聞以新聞稿的形式作好記錄。

第一課時

詞語盤點、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從字里行間了解了戰爭給孩子帶來的苦難,聆聽了他們對和平的呼喚。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讀讀那些詞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學習“讀讀寫寫”“讀讀記記”

1、學生自由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學習:

讀詞語,相互正音;交流詞語的意思;交流讀記詞語的方法。

3、學生書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4、教師聽寫詞語。

三、學習“我的發現”

1、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你發現了什么?這兩組句子中帶點的部分表達了怎樣不同的情感?

4、從課內外閱讀材料中找一找類似的句子,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5、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剛才對這些詞句的學習,我們不僅理解了這些句子,而且還用你那充滿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用聰明的大腦去思考,可謂一舉多得!語文王國里精彩無限,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你會感受到魅力無處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更出色的表現。

四、學習“日積月累”

1、自由讀“日積月累”中的成語,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成語,集體正音。

3、再讀成語,邊讀邊思考這些詞語的意思,并在小組里講講這個成語的故事。

4、學生上臺講成語故事。

5、總結:

流傳千古的成語中,能看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讓我們多積累些成語,把這里的成語背下來。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2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二由“口語交際”、“我的發現”、“習作”、 “日積月累”、“趣味語文”這五部分組成。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誠實守信、自尊自愛、尊重他人這些美好的品質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向往,所以園地二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將所學轉化為所用。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以誠待人”,這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一致的。可以結合課文,進一步體會真誠待人、處事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為學生創設一吐為快的寬松環境,使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無拘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等,把自己心里想說的話說出來。這可為成功寫作作好準備。

本次習作的要求貼近學生生活,是說說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心里話。在表達方式和內容上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發現是對習作方法的指點。

日積月累的的內容也是關于誠信的名句。有幾句學生已有耳聞,如“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幾句較難理解,要作解釋,讓學生會在適當的語文環境中運用。趣味語文是“說信”,這項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培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是進行詞語積累與辨析的`好練習,可讓學生用上這些詞作一填空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習以誠懇的態度、真誠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懂得真誠待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2.學會在合作中說真話,告訴別人心里話。

3.積累有關誠信的詞語及古詩文名句。激發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積累有關誠信的名句名言。

在作文中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以誠待人是一種美德,它既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又能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增進友誼。

揭題:以誠待人

2.回憶第二單元的課文,你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3.教師講述班級同學的一個以誠待人的故事啟發學生的話題。

二、創設情境,明辨是非。

1.觀看幾個學生表演的小品:一學生在校園里亂扔紙屑,另兩個學生據理勸導。

2.你看了后有什么話想說?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該怎么辦?

是簡單地批評幾句,還是用更好的辦法去說服他?

3.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三、聯系生活,感受“以誠相待”。

1、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些情況,你該怎么辦?

①家里來了客人,當時父母不在家

②班里的一位同學病了,好幾天不能來學校上課。

2.指名交流:

熱情地招待,打電話問候,幫他補習,這些都是“以誠相待”的表現。

3.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是“以誠待人”呢?

你有沒有真誠待人的經歷或者是別人以誠相待的經歷?

四人小組交流(盡量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

4. 派代表向全班匯報

四、再創情境,實踐“以誠待人”

1.在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到底該怎么說,怎樣做才能讓人感覺到你的誠意呢?請同桌選擇你們感興趣的一個情境進行表演。

2.全班交流:表演情境

①路上,有人向你問路,你真誠地告訴他怎么走。

②勸告小同學不要亂摘花草樹木。

③攙扶同學到醫務室擦藥。

④誠懇嚴肅地幫同學指出缺點。

3.同學評價:哪些語言,哪些行動做到了“以誠待人”。

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并隨機規范其語言。

五、總結經驗,交流建議。

1.通過學習,聯系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誠待人”,你可以提供哪些建議?

2.交流:共同板書溫馨提示:

用語禮貌

態度誠懇

真誠助人

以理服人

3.作業:寫1——2條“以誠待人”的建議。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簡潔、清楚。

2.習作練習:寫一篇看圖作文,通過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認真觀察圖畫,想象當時的情景,想象要豐富合理。培養學生寫作的良好習慣。

3.我的發現:能發現這些比喻句表達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積月累:讀成語,了解成語的含義,并能試著運用。

5.拓展延伸:通過寬帶網,了解戰爭帶來的危害,同時,通過課外閱讀、看電影電視、聽故事、參觀展覽等形式了解為和平而戰的英雄人物。

教學重難點:

口語交際、習作練習。

第一課時小小新聞發布會

1.激趣導入:

同學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不斷改變。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里,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新聞的存在。想一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知道新聞?(看電視、看報、聽廣播、上網等)

2.你最喜歡看什么新聞?指名說。

3.看新聞有什么好處呢?舉例說一說。

4.既然新聞有這么多的好處,假如讓你來講新聞,你們認為應該講清楚什么呢?

5.那我們就來開一個"小小新聞發布會"。

規則:

1.先在四人小組內講新聞,講后每人評議另外三人,講得怎樣,最后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到班上講新聞。

2.各組代表在班上講新聞,講完后班上同學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最后舉手表決評選出三名"最佳新聞發言人"。

6.小結延伸: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那你們打算以后該怎么做呢?

第二課時

一、課前搜集資料交流

同學們,課前我們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背景,誰來說一說。

二、結合圖形讀習作要求。

1.習作有幾個要求?哪幾個?

2.你認為這次習作的重難點是什么?(觀察和想象)

三、根據觀察,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1.這個小孩為什么要哭?

2.他的媽媽在哪里?

3.當時可能發生了什么事?

4.這個孤獨的孩子以后的命運可能會怎樣?

四、根據問題自編故事。

五、方法指導

1.仔細觀察圖畫,結合圖畫內容介紹歷史背景。

2.根據觀察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六、練習習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見。

七、小組交流,評議誰講得最精彩。

八、推選小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評議。

九、同學之間互評互改作文。

第三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讀句子,體會帶點的詞表達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結:兩組帶點的詞表達的感情不同。

二、教學"日積月累"

1.指名讀成語。全班齊讀。

2.四人小組交流詞語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說明。

4.讀讀記記成語。

5.讀一讀,注意觀察每一橫排有什么規律。

6.選一個成語說一句話。

三、教學

1.舉辦故事交流會,評選故事大王比賽。

2.你在生活中還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學生展開收集資料。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好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讀書意識。

2、向學生講述怎樣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得清楚,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讓學生認識積累一些歇后語,激發學生積累歇后語的興趣。

4、讓學生體會我國對聯語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5、給學生自由的習作空間和更寬泛的習作內容,并進行習作興趣的激發和習作方法的指導。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讀過什么書,再介紹自己喜歡的書。(與本年級要求閱讀的課外書結合起來,《愛的教育》《格林童話》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介紹書的主要內容、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和讀書后的感想;欣賞書中有趣的插圖、精彩的片段;講述與書有關的趣話、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紹整本書介紹書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聽的'人提出問題,介紹者回答補充。教師相機評價,關注語言的流暢性條理性,即評即改,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一、我的發現

1、以《普羅米修斯》一文為例,讓學生弄懂抓課文主要內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課文寫了幾部分內容,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2、初步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用學過的課文或片段在抓準上下功夫,語言要求不一定簡練,精練。

3、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多種方法,允許學生用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給予鼓勵推廣。

二、日積月累

1、熟讀歇后語,讓學生體會歇后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形象傳神的作用。

2、請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遇到過歇后語,教師出示幾句歇后語,鼓勵學生積累歇后語,盡力背誦歇后語。

3、書上前三句比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著典故。教師相機講述《關羽失荊州》《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的由來》《周瑜打黃蓋》的典故。

三、趣味語文

1、放手讓學生自己熟讀感悟,在熟讀的基礎上體會對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處。(第一個故事中對聯巧妙之處在于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第二個故事中對聯巧妙地將“一百四十一”這個數字隱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數字的文字中,因此稱這副對聯是絕妙的“數字對聯”)

2、“扇”是個多音字,注意區別。注音、組詞、練讀。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特點進行口語交際,運用學過的知識清楚明白地向別人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語句通暢,用詞準確,能抓住動物的特點。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完成習作。鼓勵學生親自飼養一種小動物,培養熱愛生活的品質和對動物的愛心。

3.用自己感興趣的方法積累詞語和成語,發現新的描寫動物的方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蘇東坡的機智、聰明。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特點進行口語交際。

2. 能抓住動物的特點完成習作,語句通暢,用詞準確。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個人使用批注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趣導入。

談話:這節課向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三個好消息。第一個好消息,我這里也有一些小動物,它們想和大家交朋友。但是,它們不愿自報姓名,請大家猜一猜,他們是誰,猜對了可獲精美禮品一份。

1.出示謎面,請同學競猜。

年紀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見誰總是叫媽媽——羊

一個小賊頭,兩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齒,專在夜里做壞事——老鼠

小結: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了他們是誰呢?(抓住特點)

2.正是因為謎語抓住了小動物的特點,而同學們也注意到了小動物的特點,所以一下子就猜出來了。看,抓住特點多么重要呀!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

3.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跟小動物拍的照片或搜集的相關圖片,說說拍照原因。

4.指名回答。(可學小動物的動作或叫聲)

5.請幾位愛好繪畫的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其它同學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編一首兒歌,不會編的可說一句自己想對小動物說的話。

6.欣賞學生繪畫,聽兒歌。請同學交流為什么畫得這么好,你編兒歌的依據是什么。(外形 生活習性 我與動物間的趣事)

二、創設情景,激發表達欲望。

1.師:同學們畫出了這么美的畫,編出了如此好聽的兒歌,真棒。現在,我們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剛開辟了“歡歡動物樂園”這個新欄目,需在本班招小記者兩名,小主持人兩名,用什么方法推薦自己呢?介紹自己最喜愛的小動物。

2.講特征,議說法。

現在請你來介紹你喜歡的小動物,你打算抓住它的哪些方面來介紹呢?(外形、吃食、叫聲、睡覺、和我發生的事等)

(一)分組討論

要求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組成一組,交流自己觀察了什么小動物,分別介紹這種動物的特點。 教師巡視指導。

(二)小組推薦,班級交流。

1.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請每個小組推選一名選手上臺講這種動物的一個特征。學生結合觀察紀實卡自由匯報自己觀察的小動物。

2.師生評議,評選出預備級小記者與小主持人。

誰表現最優秀?(從態度大方、口吃清楚、聲音響亮、普通話標準、表達完整、發言積極等方面評價。)

三、合作學習,深入了解動物的特點。

可能還有的同學對你喜歡的動物生活習性還不了解,下面,就請同學們分組交流你喜歡的動物都有哪些生活習性,可以互相補充。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畫動物、說動物、找習性,進一步了解了自己喜歡的動物,并能按一定順序把它描述出來,老師感覺到你們都是會觀察的孩子,所以才把小動物介紹得如此可愛。同學們真了不起!下節課讓我們繼續寫一寫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看誰筆下的小動物栩栩如生!

五、拓展延伸。

喜歡相同動物的學生歸為一組,把自己的“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等組合成一份手抄報,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一、展示臺。

展示各組完成的手抄報,激發興趣。

二、明確習作要求。

小朋友們最喜歡動物啦!機靈可愛的小猴,性格古怪的小貓,色彩斑斕的孔雀,勤勞的小蜜蜂,……說起它們,同學們個個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寫寫它們,也挺有意思,今天咱們都動手來寫一寫吧。學生自讀習作提示,明確要求:具體生動地寫出特點、表達真情實感。

三、談話,引發興趣。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各種動物的特點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類動物,也有不同的特點。例如同樣是貓,有的調皮活潑,有的懶惰,有的溫順,有的兇猛,各有各的特點,因此,觀察時一定要認真仔細,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弄清它們的生活習性,了解它們對人類的用處。

四、范例引路,指導寫作。

1.點擊課件:①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它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顯得格外漂亮。(評:先總寫松鼠外形美麗,然后按頭部、身體、尾巴的順序具體寫外形美。)②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對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評:準確簡潔地把小燕子的樣子寫得惟妙惟肖。)

2.復習《貓》、《白鵝》,了解描寫動物的方法。

3.師小結:介紹動物外形特征確實要按一定順序來寫。在描寫小動物習性時,應該把它的特點寫清楚,并恰當地運用你學過的一些好詞。在表達你對小動物的感情時,必須選舉一個生動有趣的真實事例,才能吸引讀者。(寫外形——抓順序 寫習性——抓特點 寫感情——舉例子)。

4.學生作文。

A、提出作文要求。(怎樣才能寫出小動物的樣子和生活習性呢?)a、寫自己最熟悉的動物,仔細觀察它的外形──頭部、身子、叫聲和動作各有什么特點。從顏色、形狀、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寫。此外,還要寫它的動作情態。b、寫出動物的生活習性。如吃食、睡覺、活動等。

B、自由布局謀篇。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習作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五、學生完成初稿,教師個別輔導。

1.學生拿出讀書筆記,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好詞好句嘗試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2.教師出示為學生搜集描寫動物的資料。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概述上節課習作的情況。

要充分肯定成績,表揚寫得好的同學及有進步的同學。

二、進行習作交流。

1.選出初稿中描寫動物外形較精彩的片斷,由小作者自己朗讀,大家欣賞后討論:這段好在哪里?

2.選初稿中對動物生活習性或動作情態描寫不具體的片斷讓學生集體修改。

3.四人小組內輪流交流自己的習作,共同進行評議。教師巡視,及時點撥。

三、學生根據老師的評改建議,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謄寫。

四、展示優秀習作。

優秀習作貼在“學習園地”展示,其他同學參觀評議。

板書設計:

我喜愛的小動物

觀察 外形

簡說 生活習性

詳寫 我與動物間的趣事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6

學習目標

1. 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能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流利的表達,內容比較充實。

2. 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寫好后與同學交流,學習彼此的長處,互相修改習作。

3. 學習掌握透過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說話、作文中運用。

4. 積累帶動物名稱的成語。

課前準備

1. 實物投影儀

2. 觀察、記錄自己喜歡的動物(外形、脾氣、怎樣進食、嬉戲、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畫動物。

3. 查找帶動物名稱的`成語。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高傲的白鵝,性格古怪的貓,慈祥、盡職的母雞……在喜愛他們的作者筆下,一只只小動物栩栩如生.同學們,你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嗎?在于動物的相處中,你一定覺得很有趣吧!今天,我們通過交流,共同分享這些樂趣,好嗎?

二、全班交流

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名稱。

三、分組交流

1 :分組: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

2 出示要求:

a) 具體說出動物的特點;

b) 表達真情實感;

c) 認真聽,進行評議。

3 分組交流。

四、全班匯報

匯報提示:

1 形式:可結合展示“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或表演,進行發言。

2 內容:可從外形、脾氣、進食、嬉戲、休息等方面說說特點。

評價提示:

可采用問答、發表看法、評選等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互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

五、拓展延伸

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把自己的“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等材料組合成一份手抄報,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第二、三課時

作文

l 展示臺

展示各組完成的手抄報,激發興趣。

l 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自讀習作提示,:明確要求: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

l 精彩回放

1 回憶自己和動物相處中發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 與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l 習作與評議

1 學生試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2 出示學生習作片段,引導評議,進行修改。

3 四人小組輪流讀自己的習作,共同進行評議。教師巡視,及時點撥。

4 每組推選一個精彩片斷,交流賞析。

l 修改習作,謄寫習作。

l 展示優秀習作

優秀習作貼在“學習園地”展示,其他同學參觀評議。

第四課時

l 我的發現

1 自由讀文中的三個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東有什么發現,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為什么?

3 小林說的“學習運用這種方法”指的是什么?

4 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說說你的發現。

(1)自主發現;

(2)組內交流。

5 想想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例子,進行交流。

6 聯系自己的習作,有運用這種方法嗎?

l 日積月累

1 自讀成語,要求讀的正確。

2 你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3 自選一個成語,講講成語的故事或意思。

4 游戲:成語接龍

5 競賽。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在括號里填上動物的名稱。看看誰是勝者。

九( )一毛 對( )彈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雞群 指( )為馬

為( )作倀 車水( )龍 萬( )更新 門可羅( )

( ) ( )點水 順手牽( ) 哀( )遍野 抱頭( )竄

課外延伸

嘗試積累帶有十二生肖的成語。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從古井得到的啟迪,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從讀入手細細品悟,引發思考。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理解課文使學生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重難點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對人們的啟迪是本課的重點,教學中要抓住一些含義深刻與文章中心密切聯系的句子,在組織學生通過讀、思、議的過程,透徹的理解它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古井》這篇課文,古井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自由表達。

教師總結: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今天繼續去感受古井對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精神。板書: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設計理念:使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對文章深層次的理解。)

二、細讀思考,感悟無私。

1、默讀思考:

出示自讀提示:(課件展示自讀提示)

(1)從課文哪幾部分可以看出古井為人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又從課文的那些地方體會到“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源泉,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畫出相關語句。

(2)體會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學生默讀思考。

(設計理念:通過學生自己讀,自己感悟文章的'內涵所在。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三、集體交流,體會無私。

根據學生匯報隨機學習以下幾個板塊。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導學生抓住“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絡繹不絕”“叮叮當當、吱悠吱悠”“鄉間小曲”“濕漉”“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等詞句分析作者從時間、人數、聲音、路面四個方面具體描寫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

(2)根據課文描述的內容,眼前浮現人們到古井取水時的畫面,進行口頭描述。

(3)人們到古井取水,每天迎著晨光,踏著暮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么古井在人們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無私奉獻)

(4)指導感情朗讀。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導學生抓住“見老人用水困難”“這個幫挑,那個幫提”“不肯接受報酬”等詞句,想象課文所描述的畫面,進行理解體會。)

(2)鄉親們具有什么精神?(樂于助人,不求回報)

(3)古井和鄉親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可用文中的哪個詞來概括?(是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影響了鄉親們,鄉親們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現,也就是課文最后一句話“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理解“陶冶”一詞。)

(4)“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中的“他們”指的是哪些人?

(“他們”不光指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鄉親們,也包括那兩位老人。因為從“男的是個老黨員.在抗日戰爭時期腿負過傷”可以看出他是個老革命,曾經打過仗,負過傷,是革命的功臣。憑著這一點可以向黨、向人民提出要求:讓自己惟一的女兒留在身邊工作,照顧自己。可老兩口沒有這樣做,他們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讀老兩口和鄉親們的話。

(設計理念: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體會古井的作用、體會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樸、善良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再讀重點段,升華無私。

1、齊讀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1)情境說話:鄉親們懂了什么?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2)改為感嘆號讀。把“他們”改成“我們”在讀這段話。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我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設計理念:以“井”來啟迪“人”,這“人”不僅包括“我”和鄉親們,還包括文章的讀者,即全體師生。進一步體會學習古井無求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無私

用心體會這是一口怎樣的古井,并填空。

這是一口( )的古井。

這是一口( )的古井。

這是一口( )的古井。

這是一口( )的古井。

(設計理念:通過深入理解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內化成自己語言表達出來。)

六、內化升華,尋找無私。

1、師:在我們生活周圍也有許多像古井一樣無私奉獻,不計報酬的人,你發現了嗎?說說他們平時是怎樣做的?

2、學生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在生活中尋找語文、運用語文,升華情感。)

七、課外拓展,學會寫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

師:《古井》這篇課文表面上在贊美古井,實際上也在贊美像古井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這種寫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寫的物體與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蠶比做教師。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讀。

教師推薦《白楊禮贊》《荔枝蜜》

3、圍繞某一物品(如:路燈、煤炭、粉筆等)寫一個片段。要求寫出物品特點,贊揚他的一種精神。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指導學生用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表達方法去讀相關的課外書去寫類似的文章,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8

教學目的:

1、理解古井給人們的啟迪,體會故鄉人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地貢獻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繼續學習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教學重、難點:

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深入理解結尾一段話的意思,學習古井默默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見過井嗎?喝過井水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古井》。

二、范讀課文,談感受

下面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聽后回答:你們過去對井怎么看?聽了課文你們覺得并怎樣?

三,讀通課文,指導分段

1、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兩遍。

2、出示容易讀錯的生字詞練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4、默讀課丈,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討論并歸納:

①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這兒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③村里的人長牢給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兩口對鄉親們送水不肯要報酬深表歉意。

⑤鄉親們以井作比勸說老人。

⑥說說古井的作用。

四、講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活,每句話講了什么?

討論歸納:

共4句話。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講井水清涼可口,第3句說鄉親都來取水,第4句贊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間一環扣一環,聯系緊密。

2、這一段中哪句話含義最深刻?(第4句)在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溫情”是什么意思?(指溫柔的性格,溫和的態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親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偉大的,為培育兒女可以獻出自己畢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愛的母親,敞開胸懷無私地用生命的泉水養育著人們,而對人們卻毫無所求。這種品格與母親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提醒學生注意突出“溫情”“甜美”等詞。

五、識記、抄寫"哺育”溫情”"甜美"等詞語。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第一段

二、講讀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親,那么這位“母親堤怎樣哺育兒女的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第二自然段。

2、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這一段有沒有用一個“多”字呢?(沒有)請你們將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關詞句找出來。

3.結合學生的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熹微”形容清晨陽光不強。“絡繹不絕”在這里指取水的人連續不斷。

4、春雨有什么特點?

5、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3至5自然段。

2、老兩口用水有什么困難?鄉親們是怎么幫助他們的?

3、當老兩口表示歉意時,鄉親們是怎么回答的?

4、講解“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一句的含義。

①齊讀鄉親們的話,想想“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中的“多少”是指多還是少?(指多〕應該用疑問還是肯定的語氣未讀?(肯定〕

②具體說說古井有哪些貢獻?

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閉?(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古升無所求、無私貢獻的精神)

④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四、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六自然段。

2、這段講了幾個意思?

3、理解“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一句的含義。

①在這句話中作者強調的是哪個意思?。后一個意思。

②“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響J從課文哪兒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第三段)

③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作者贊美了古井不僅提供了清涼可口的泉水供人們飲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響著人們,使人們從中受到良發,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樣,無私地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寫了什么,歌頌了什么?

(課文敘述了古井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贊揚了古井對人們無所求、無私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時贊美了故鄉人民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

2、讀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課下練筆

圍繞某一物品(如:路燈、煤炭、火柴、粉筆等〕寫一個片段,要求寫出物品的特點,贊揚它的一種精神。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9

教學內容:

指導練習第5、6、7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省略號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問的句子改寫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短文。

教學過程:

一、指導練習第5題。

1、找出本單元課文中有省略號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它們的.用法。

2、逐句讀讀,體會句子意思,說說省略號的用法。

3、仿照例句,寫幾個有省略號的句子。

二、指導練習第6題。

1、讀例句,明確練習要求。

(1)指名讀例句,說說句子的意思。

(2)比較上下兩個句子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要求讀出不同的語氣。

2、指名優等生改寫第(1)句,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3、指名中等生改寫第(2)句,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指導練習第7題。

1、讀題,明確練習要求。

2、自學短文,讀后討論:短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題目中的“我們”指誰?這兩個貧苦農民的孩子要求當紅軍時的心情怎樣?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短文。重點指導兩個孩子的話。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并理解本課的一些詞語,如:漣漪、翕動、不容爭辯等。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釣魚的啟示。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這個故事使學生受到一些啟示,懂得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釣魚的啟示。

2、教學難點:從文中的細節描寫中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理解父親放掉大鱸魚的做法。

三、學情分析

《釣魚的啟示》這一課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首先,這個故事發生在國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其次,本文的主題是“道德”,道德對于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深刻而嚴肅的話題,更別說孩子了。最后,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父親為什么把大鱸魚放掉,而文中對父親的描寫卻很含蓄,沒有心理描寫,也沒有過多的解釋性的對話,所以學生在閱讀本文時很可能只停留在語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語言背后的深刻含義。

教學策略:

品讀關鍵詞、聯系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深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啟示”二字用紅筆寫出。

齊讀課題,教師問道:這個課題與你們以前見過的課題有什么不同?

生:啟示是紅色的字。

師:猜猜老師為什么要把“啟示”二字用紅筆標出?

學生匯報。

師:什么是“啟示”?學生匯報,教師小結:簡而言之,“啟示”就是你從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這啟示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據“釣魚”和“啟示”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學生讀文并分段。

匯報:說說你這兩部分是怎么分的?(課文從哪到哪寫的是釣魚這件事?哪一段寫的是我從中獲得的啟示?)學生匯報,教師在題目中相應標出:(1—10)釣魚,(11)啟示。

2、 詞語:我們倆看本課的一些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新漢普斯 漣漪

鱸魚——魚鰓——翕動

爭辯——不容爭辯

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

(1) 學生自由朗讀詞語。

(2) 指名朗讀詞語。當學生讀完“新漢普斯”這個詞后,教師指導: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讀三遍這個詞嗎?學生讀詞。教師小結方法:遇到拗口的詞多讀幾遍就能讀順了。

(3) 指導理解詞語的含義

①漣漪:什么是漣漪?學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時教師出示圖片并解釋道:漣漪泛指細小的波紋,那么文中的漣漪具體指什么呢?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讀一讀。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2自然段),教師出示另一張圖片相應解釋道:課文中,當魚餌拋下水面時,就會蕩出一圈一圈的······波紋,這就是漣漪。

②鱸魚——魚鰓——翕動,你發現這三個詞之間的聯系了嗎?或者你發現前兩個詞之間的聯系了嗎?學生匯報,教師相應出示鱸魚的圖片配合學生的解釋,之后教師小結:魚鰓是魚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見過魚鰓一張一合,一張一合(師做動作)的樣子嗎?這個動作就叫做······翕動。再讀“翕動”一詞。

(4)齊讀這些詞語

3、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當生讀完“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這三個詞語后教師趁機說道:你能快速找到課文中帶這三個詞語的哪一段嗎?(10自然段)指名朗讀10段,師:這三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我的心情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令我興高采烈?(課件中該詞后出現一個問號)后來又發生什么事使我無可奈何呢?(課件同上)最后怎么了我就變得沮喪至極了?(課件同上)請帶著這3個問題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這三個詞語寫在相應的段落旁。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什么事使我興高采烈?學生回答。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使我無可奈何?學生回答。最后我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師:此時我的心情可真是······沮喪之極了。

師:誰能把他說的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遍?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這三句話連起來就是“釣魚”這件事的主要內容,第一句話是起因,第二句話是經過,第三句話是結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內容時就是要抓住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最后還要加上一句:從釣魚這件事中我還獲得了一些啟示,這就是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那么我究竟獲得了什么啟示呢?誰能讀一讀原文中的句子?

學生讀11段,教師相應出示11段中的重點句子。

(三)、精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1、歸納大鱸魚誘惑人之處。

教師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的抉擇的時候,我都會想起34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

師:這里所說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真正的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不是,魚字加了引號。但故事中那條真正的大鱸魚也非常地誘惑人,對嗎?哪些地方讓你覺得這條魚非常誘惑人?

生可能:魚大。

(1)感受魚大。

師:找一找,從哪段能看出魚特別大?生:3段。

師: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讓你覺得魚特別大就把它畫下來。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相應出示并品讀3段中的重點句:

句一: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鉤了。

首先學生就此句交流:為什么這句使你感到魚大?當生提到“劇烈地抖動”一詞時,師:把“劇烈地”換成“強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為什么?學生匯報。

師:這三個詞相比,誰的動程度更強?生:劇烈地。

師:那么“劇烈地”說明了什么?生: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覺魚特別大嗎?

指名讀,重點評價學生將哪些詞強調了,以此來指導朗讀。

齊讀。

句二:也許是這條魚想擺脫魚鉤,不停地甩動著尾巴并跳躍著,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

首先學生就詞句交流:哪些詞讓你感覺魚特別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躍、“啪啪”的聲音、不少水花······

教師讓其他學生畫出這些詞,然后問道:發出“啪啪”的聲音,你能模仿一下嗎?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師指導:這可是條大魚,發出的“啪啪”聲會是怎樣的?)

師:為什么發出“啪啪的”聲音而不是“嘩嘩的”聲音呢?生可能:“啪啪”更響、更重。“啪啪”用來形容魚掙扎的動作更合理。

教師小結:作者用詞準確,“啪啪”更能說明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通過讀讓我們看到這條大魚掙扎的情景嗎?

指名讀。

(2)感受我和父親對魚的喜歡。

師:我和父親喜歡這條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匯報。

師出示: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著。(“欣賞”一詞是紅字)

師:這句中有一個詞用得很奇怪呀?哪個詞?欣賞,為什么是“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呢?”用“看著”不是更合理嗎?

生匯報,師問道: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時,一幅畫得特別好的畫、一張獎狀、打了高分的試卷······你會“看”還是“欣賞”?為什么?生匯報:欣賞,因為很有成就感。讓學生帶著這種心情讀該句。

師:面對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時,新書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會“看”還是“欣賞”?生匯報,并讓其帶著喜愛的心情讀。

齊讀,教師小結:“欣賞”一詞用得多生動啊!表現出了我和父親面對釣魚成果時的成就感和喜愛之情。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根據人物的心情選擇恰當的詞語。

(3)還有哪一點也構成了這條魚對我們的誘惑?

生:周圍沒人。讓學生具體解釋為什么周圍沒人也能對我們構成誘惑。

2、揣摩父親的心理,理解父親放魚的動機。

(1)師:是啊,面對種種誘惑父親為什么仍然讓兒子把大鱸魚放回湖里去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讀讀課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對話。

師:找一找,從哪段到哪段寫的是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對話?生:4—8

師:默讀4—8自然段,把描寫父親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想一想父親當時可能在想些什么?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所畫之處,教師引導學生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

(2)4自然段:課件出示此段,師:這段的開頭有一個細節,“父親看了看手表”父親看表僅僅是為了知道時間嗎?還有沒有別的目的了?聯系后文想一想。

學生匯報。

師:從這個細節我們能看出父親在生活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父親是一個自覺遵守規定,很講道德的人。板書:自覺遵守 講道德

師:現在是幾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言外之意就是······生:現在還沒到捕撈鱸魚的時間呢。

師:現在捕撈鱸魚是不符合規定、不講道德的。

師:我們再看后面父親說了什么,出示父親的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師:父親是馬上就做了這個決定嗎?他猶豫了嗎?從哪看出來的?生: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課件出示:······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

師: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碰到這種情況呢!乘坐公交車的時候,你是否主動給他人讓過坐?讓過的同學請舉手。

請讓過坐的同學說說:你為什么會主動把座位讓出來?生交流。

師:如果公交車上人特別多,很擠,而你又很累,這時你旁邊剛好站著一位老人或一個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這個座位,你在讓座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這個座位讓給他嗎?

請想讓座的同學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這樣做的,對嗎?

如有時間可再舉一例:你有過拾金不昧的時候嗎?撿到了錢財或物品主動歸還失主?請拾金不昧的同學說說:你為什么會主動交出錢財或物品呢?

師:如果撿到的錢財數額比較大,幾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沒有人看到你,你在歸還錢財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錢歸還失主嗎?

仍然請想歸還的學生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

教師小結:“公交車上的座位”,“撿到的錢財”都像這條大鱸魚一樣誘惑著我們,是道德的力量使我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那么父親盯著這條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是什么使他做了放魚的決定呢?

學生交流父親的心理活動,然后指導學生讀父親的那句話,師:假如你是父親會怎么說著句話?指名朗讀。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字必須讀好,哪個字?生:得。(若生挑不出這個字,教師可范讀;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給予肯定)

師:“得”還可以換成哪個詞?生:必須。

師小結:“得”字表明了父親堅決的態度。

再指名讀,通過評價指導學生的朗讀。

齊讀。

(3)6自然段:往下看,兒子說了什么?父親是怎么說的?6段:“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師:面對兒子急切的問話,父親為什么表現得如此平靜呢?父親的平靜中還透著點什么呢?學生交流想法,并相機讓其讀。

指名分角色朗讀4—8自然段,一人讀描寫父親的地方,一人讀描寫兒子的地方。

當生讀到7自然段時,師:盡管此時我大聲爭辯著,但是父親卻用它的聲音告訴我這件事情是不容—爭辯的,不容爭辯是什么意思?學生匯報,繼續讀文。

(4)讀完后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后兩句話: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父親沉著臉,沒有看我,也沒有再說話。

師: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我想對父親說什么?學生匯報。

師:父親呢?父親為什么沒有看我?生匯報。可是父親卻沉著臉,也沒有再說話,這說明了什么?此時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想法。

師生分角色朗讀,師讀描寫兒子的地方,生讀描寫父親的地方。

(5)小結:現在大家理解父親的做法了嗎?你喜歡這樣的父親嗎?為什么?

學生交流。

三、總結升華。

師:兒子當時理解父親的做法嗎?不理解。后來理解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讀第11自然段,師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師: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誘惑人的“魚”會使我心動?當面臨道德的抉擇時我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生交流。

師總結:是啊,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但父親的教育卻使我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最后,老師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課件出示)齊讀名言。

師:讓我們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嗎?我希望同學們也能把自己的對于道德的理解寫下來,成為我們的名言。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釣魚;

啟示; 自覺遵守 講道德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1

設計理念:

讀賞結合,引導學生品味西湖“綠”的豐富多彩,通過讀讀、劃劃、想想、畫畫、說說等活動研讀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會寫法,領略西湖的美麗。

設計特色:

以“導游寫解說詞”為手段,通過準備和表述導游解說詞等語文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了解西湖“綠”的特點,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研讀全文,了解課文順序,明確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學字詞,理層次,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學以致用。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運用形聲字構字規律,啟發學生學會本課大部分生字,學習部分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杭州西湖嗎?對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學生互相交流有關西湖的資料信息)

2. 愿意作為一名導游帶領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嗎?那就讓我們為導游準備一份解說詞,讓我們去看看這人 間天堂——美麗的西湖吧!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課件展示,整體感知。

過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說過寫過,你愿意更勝一籌嗎?

1. 師生共賞西湖美景。 (課件展示初夏西湖錄像片段)

2. 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綠”。 (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時在課題中“綠”的下面板書▲)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過渡:為了能把導游的解說詞寫得更完美,只憑感覺不行,我們要認真研究手中的課文資料。

1. 教師范讀,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 (西湖的“綠”)

2. 明確學習任務: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書反復讀讀記記

3. 學生按自然段讀文,檢查預習情況。

4. 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 請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2) 強調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重點教學“隱”“徑”“縫”“曠”“職”“港”等字)

(3) 強調“幽”字的筆順。

幽: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

(4)“參”是多音字。

參cān(參加)shēn(人參)cēn參差{ci}不齊)

(5)重點詞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延伸。

蒼翠: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

鮮嫩:新鮮,嬌嫩。

心曠神怡:曠:空闊,開朗。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幽靜:沉靜而安閑。

布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隨意的,漫不經心的散步。很悠閑。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課件出示要求:讀通全文,做到讀準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斷不破句)

2. 交流檢查通讀情況。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師生穿插評議)

3. 快速讀文,理清層次。

(1) 全文是按什么順序描寫西湖的“綠”?

(觀景順序)

(2) 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雨中靈隱的“綠”

第二自然段:蘇堤的“綠”

第三自然段:花港觀魚的“綠”

第四自然段:整體印象

五、抓重點,延伸下文。

過渡:幾遍讀文,讓我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確確是“綠意撲眼而來”,因而一個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點?(“綠”)

令人叫絕的是,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下節課讓我們繼續研讀、準備,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以導游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為契機,深入研讀探究課文,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入情入鏡地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回顧全文。

1. 齊讀課題

2. 學生回憶: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 什么?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在課題“綠”字下面板書“▲”,同時板書“觀景順序”)

二、抓住“綠”,整體感知。

過渡:那就讓我們這些導游們以“綠”為突破口,先走進“綠”的世界吧!

1. 課件呈現一片“綠”的廣闊天地。

(1) 老舍《草原》

(2) 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豐富多彩,柔情萬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充分朗讀,盡情想象,感受“綠”意)

三、突破“綠”,研讀全文。

過渡:那么“綠”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樣抓“綠”的?作為導游一定要突破呦!

1. 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幾處“綠”? (靈隱——蘇堤——花港觀魚)

2. 移情入文,激趣質疑。

(1) 仔細讀文,看你能發現多少含有“綠”或表示“綠”的詞語。

(2) 小組交流,然后匯報,談感受。 (點撥:“心曠神怡”、“莽莽蒼蒼”等詞語的意思)

3. 充分朗讀,在讀中品味文字與景物的雙重美。

(1) 請同學們挑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那里的“綠”有什么特點?

(2)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

4. 集體研讀,交流成果。

(1) 自由選擇方法

①讀一讀,想一想。

(認為最能體現“綠”的部分)

②圈一圈,劃一劃。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

③畫一畫,說一說。

(想象畫面,大膽表述)

學生交流可能不按課文順序,教師相機調控策略。

(2) 預設學案及策略

① 雨中靈隱的“綠”

多彩{

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

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② 蘇堤的“綠”

多姿{

古怪,莽莽蒼蒼

鮮嫩可愛,如如如如

堅忍不拔

③ 花港觀魚的“綠”

( 可能學生說的與預設的不一樣,但不管說什么,只要是讀中所悟,都應積極鼓勵。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熏陶。)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強調語速宜緩,體現一邊讀一邊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綠”,積累運用。

過渡:作為一名導游,請選一處景點,根據課文的描述,盡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別有風情的“綠”,夸耀一下西湖的美麗。

1﹒學生準備解說詞。 (可以配動作,加表情)

2﹒解說時,師生作為游客可提出問題,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西湖“綠”的與眾不同,感悟“綠”的美麗。

五、創造“綠”,升華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樣抓“綠”的,學習寫法。

2﹒仔細觀察生活周圍的“綠”,模仿《西湖的綠》寫一篇《綠》。

教學反思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我上完這節課的感受,那只能用“陶醉”這個詞了。我和我的學生們都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當中,陶醉在這優美的詞句當中。讀著讀著,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著碧澄澄的水嘩嘩地流著,有一種驚奇自在心中。

在這節課當中,我的教學手段只是朗讀加想像。讓學生美美地讀,讀出自已的感受,讀出自已的韻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著自已已置身于這獨特的美景當中,那可愛的古怪的樹綠得發光,綠得發亮,真是一種沉醉,一種迷戀。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筆下的西湖的綠。

上完這節課,讓我深深地感悟到語文教學本身應是很簡單的,重要的是能否在這簡單當中讓學生有深深地感悟,一直深入地孩子們的內心發中,連同自已也被這種情景所感動,跟著他們一起來享受這神奇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幸福與快樂!

其實,我想語文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外,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在這學習當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2

教材解讀:

《初秋行圃》是以兒童的生活為題材的古詩。它以描寫蟬為目的,詩人楊萬里寫落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寫了聞蟬尋聲,蟬兒閉口的情形,整首詩通俗易懂、真切傳神、趣味橫生。雖是即景寫景,卻亦具有一番清新別致的情趣。

教學理念:

1、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不管是領會詩的涵義,還是體味其美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朗讀能激發想象,強化積累,培養語感,所以,朗讀必須貫穿于古詩學習的全過程。

2、創設情境,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體會情感是古詩教學的靈魂。在學習“近在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不作聲”時,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從情感的體驗出發,首先在讀中感悟、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找不到蟬到的遺憾,然后引導學生再讀,再一次交流情感,體會到深藏在作者內心的對秋天美景、對秋蟬的贊美、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詩中的“圃”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全詩。

2、借助注釋,在讀中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句所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難點:體會作者蘊含在詩句中的欣喜、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1、課前復習作者楊萬里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寫的其他詩歌。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初秋的美景。

教學時間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預設: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同學們,三年級我們學習了楊萬里寫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還知道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生齊背后交流)

2、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與秋天有關的古詩。板書課題。

二、讀題解題,初讀古詩

1、指名學生讀詩題。

2、通過預習,誰能說說題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師提示:加進去適當的詞語把話說完整。)

3、現在正值初秋,在你們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學生交流自己在身邊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師:那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中又描寫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時候在花園里散步,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三、自讀自悟,感知詩意

1、教師范讀古詩。

2、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3、指名朗讀,正音。學習生字“圃”。

4、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古詩弄懂詩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與同學交流等。)

5、師:下面老師再給大家八分鐘時間,小組合作學習,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古詩,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句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要求:先自學,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需要老師幫助的同學或小組,可以舉手告訴老師,老師會很快來到你的身邊和你們一起學習。

四、集體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師:看到大家學得這樣認真,相信大家已經有成果了,哪個小組愿意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學習的成果?

2、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讀詩的感悟,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古詩大意。

(古詩大意: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詩人在園子里散步,這時,太陽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說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五、讀中品味,體會意境

師:剛才,大家了解了詩意,相信大家再讀,一定會讀得更美,更投入。誰讀第一句?

1、從這句哪些詞語看出作者寫的是黃昏時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蟬”加以體會。

2、你覺得哪些字能體現落日的有情?

引導學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體會作者對眼前美景的喜愛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當成了有靈性的人。就是這兩個字賦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滿了勃勃的生機,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思。

3、引導學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無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根據詩句誰能想象出這幅畫面?(提示:夕陽、晚霞、地面景物、蟬鳴聲……)

4、誰能讀出落日的這份“真情”?

預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逐步讓學生讀出情,讀出形,讀出味。)

生讀(沒有激情)。

師:你這快落山的太陽,怎么這樣無情?從你的讀中,老師感覺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麗。誰再來讀。

生讀。

師:老師從你的讀中感覺到你是重情誼的夕陽,可我從你的讀中沒聽到滿園此起彼伏的蟬鳴聲。誰再讀?

生讀。

師:哦!多美的景致!多熱鬧的黃昏!老師好象看到了夕陽西下時的燦爛晚霞,聽到了園子里嘹亮的“黃昏大合唱”。來,讓所有的蟬兒都唱起來,全班齊讀。)

師過渡語:

初秋的傍晚,詩人獨自在園中散步,抬頭望著西邊的天空,一輪紅日即將落山,夕陽將天邊抹上了瑰麗的色彩,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聽,眾多秋蟬也不甘寂寞,趁著這美麗的時刻,放開清亮的歌喉,開始了“黃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學生齊讀前兩句。

5、聽到這美妙的“合唱”,你會心動嗎?是否想找到這些“歌唱家”,趕快行動——

(1)可詩人找到了蟬沒有?

引讀:近在咫尺——,尋到旁邊——。沒看見蟬,心中會是什么滋味?

指導學生帶著遺憾的語氣來讀。

(2)作者心中只有遺憾嗎?再看,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聽,這此起彼伏的蟬鳴聲,真有遺憾?那又怎樣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心中的欣喜、贊美之情。

(3)師小結:

看到天邊美麗的晚霞,聽到園中這悅耳的“大合唱”,作者興致大增,雖然沒有尋到“演唱家”的蹤影,可這情、這景足矣!這一樣也能讓作者詩興大發——

(學生帶著贊美之情齊讀全詩,邊讀邊想象意境。)

六、賞讀全詩,熟讀成誦。

1、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對《初秋行圃》的理解。

師:請大家用最擅長或最喜歡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讀一讀;想唱的,可以把詩句改成自己喜歡歌曲的歌詞,試著唱一唱……

2、學生分組練習、展示、評價。

七、總結拓展,課外延伸

1、引導學生總結剛才學詩的方法。

讀:讀通、讀順詩句。

譯:結合注釋、或查字典、或結合插圖、猜讀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

悟:品讀、感悟,想象、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誦:聲情并茂地朗讀古詩。

2、用自己學到的古詩學習法,自學唐朝詩人虞世南的《蟬》。讓學生初步了解詩意即可,無須對作者托物言志寫法進行深究。(虞世南的《蟬》附后)

3、課外找找楊萬里的其他寫景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初秋行圃

(宋)楊萬里

落日無情最有情,

偏催萬樹暮蟬鳴。

近在咫尺無尋處,

尋到旁邊不作聲。

附: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緌(ruí):結冠(帽)的兩條帶子叫纓,纓在頷(hàn)下打結,余下的兩段叫緌。因為緌是下垂的,所以詩中稱“垂緌”。

飲清露:古人以為蟬是飲露為生的(其實它吸樹汁)。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4個生字。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反復品味寫得好的詞語,在感悟的基礎上討論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美。

教學難點:

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激情導入

揭示勇氣: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叫《花的勇氣》(板書課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種花的神韻。

二、檢查預習

出示詞語

泛濫厘米齊刷刷氣魄遺憾傲然挺立抨然一震

齊讀

1、指名讀。

2、同學之間互讀互評。

三、自學嘗試與反饋探究

1、自由快速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時間地點誰發現?感受?)

2、班上匯報交流。

3、找出文中直接寫作者感受到花的勇氣的句子

(1)出示: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氣!

師:作者一開始就有這樣的感受嗎?(沒有)

(2)仔細讀課文,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扒開草后看見躲藏著的小花時,感到;離開維也納前,感到;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

生反饋師板書: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

①認真讀第一自然段,哪句話寫作者失望的原因,當時他怎么說?(同坐交流,回答)

(師板書:無花)

②找到怎樣的小花讓作者吃驚呢?(找——讀——說)

師板書:尋花

③作者看到草叢下的花為什么和會感到遺憾?(板書:盼花)

④又從哪里感到作者的驚奇?(交流反饋,師板書:見花)

(3)這時作者“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氣!”

齊讀這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讀、找、說)

這就讓作者感受到了花的勇氣。(板書:感受)這也是生命的勇氣(板書:生命)

(4)感悟生命的意味。

①默讀第8自然段,談談對最后一句的理解。

②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說說你受到的啟發。

③教師小結:小小的野花不在風和日暖、氣體宜人的時候盛開,卻偏要在冷風冷雨中盛開,而且開得很有精神,這是需要——勇氣的!

(板書:在冷風冷雨中盛開

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其實,人也是一樣的,在艱難困苦中,能夠坦然面對惡劣環境的威脅的生命也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的。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板書:由花及人生命的意味是勇氣)

四、循情朗讀

(循著作者感情的變化,讀出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憾的情感。)

1、指名循情朗讀。

2、分組循情朗讀。

五、延伸拓展

假如沒有了勇氣,花兒;假如沒有了勇氣,花兒;

假如沒有了勇氣,我們的生命;假如沒有了勇氣,我們的生命;

假如沒有勇氣,;

假如沒有勇氣,;

假如沒有勇氣,;

假如沒有勇氣,;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4

教學目標

1、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2、發現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積累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德育目標:繼續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課前準備

1.整理本組課文收集的相關資料。

2.搜集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數: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無限的延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

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

3.回憶本組學習的幾篇課文,瀏覽搜集的資料,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說。

5.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三、暢所欲言

1.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四、總結評價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為這節課誰的.表現?為什么?

3.教師評價: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師認為大家的發言都很有見地。把你們所談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習作要求。

2.投影出示習作要求:

內容具體;

寫出真實感受;

題目自定。

三、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后,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

五、謄寫作文,制作墻報

1.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后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資料,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為專題的板報。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

一、復習導入

1.讀詞語卡中的詞語。

2.聽寫其中的詞語。

二、我的發現

1.同學們,學習完本組課文后,你發現一些句子有較深的含義嗎?下面請同學們先來看看小林和小東都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林和小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理解句子較深含義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方法。如:仔細想、聯系時代背景、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抓法。

3.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你還能發現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

三、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導學生讀正確,然后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認識,之后請學生快速背誦。

2.教師補充出示一些名言,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 ──丁玲

b.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

d.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e.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3.請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關于熱愛生命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4.鼓勵學生課下將自己最喜歡的生命格言制成書簽。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5

學習《父親的菜園》,學生通過勾畫、批注、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從而體會父親的品質。

教學目標:

1、借助字典,認識“嬰、毅、腫”等8個生字。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自信和執著等品質。

3、學習并積累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勾畫、批注、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從而體會父親的品質。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和其象征意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認識,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大家都預習了課文,請大家談談為什么題目叫“父親的菜園”,而不叫“我家的菜園”或“我們的菜園”?

(學生交流)

2、我們的理由充分嗎?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步讀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讀幾遍,把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2、出示生詞:嬰兒、疑惑、堅毅、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a、認讀詞語 b、糾錯 c、選擇詞語來說話)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_____,父親_____,經過_____,終于_____。

4、相機學法指導:概括一件事需具備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

5、提問:在什么地方開辟菜園?最后結果怎么樣?(順勢板書:荒涼的山坡 碧綠的'翡翠)

三、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邊寫下ti會。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

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第四自然段,“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

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為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四、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1、回歸課題。

父親為我們一家人______,菜園不僅為我們一家人提供了_____,還讓我們通過菜園看到了父親身上的 _____品質,所以,課文題目叫《_____》,而不是“我家的菜園”或“我們的菜園”。這里包含著“我”對父親的______。

2、總結全文。

父親為我們一家人開出了一片菜園,子女們從這片菜園里收獲的不僅是新鮮的蔬菜,更是做人的品質。正是這種品質影響著作者王樹槐,使他成為一名作家,讓自己的人生菜園長出碧綠的蔬菜,這種品質也將影響著我們每位孩子去戰勝生活中困難和失敗,最終自己的菜園長出新鮮的蔬菜。

五、作業。

1、熟讀課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體會情感,注意朗讀的語氣。

2、寫一段你與一個熟悉的人的對話。(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

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自信 勤勞

荒涼的山坡 碧綠的翡翠

執著 熱愛

教后反思: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本設計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暢談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課文的題目《父親的菜園》,在教學的最后,讓孩子們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為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沖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跡,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6

教學目標:

1、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教案# 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來自己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

習作

◆啟發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發。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寬帶網

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遨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教學反思:

第二組

教學內容本組有四篇課文、詞語盤點和語文園地三大版塊。

本組4篇課文,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課文,兩篇精讀和兩篇略讀。是以“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除課文之外,還在“語文園地”里安排了“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

教學目標1.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討論解決;

2.初步了解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方法。

3.本組課文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講誠信故事的,語文園地中

口語交際,要求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每一件事,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強調學習的遷移,讀與說的結合。

4、另外,課文中的故事內容有一定的時代感,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認識,受到真誠待人、重諾守信、寬容理解良好品質的教育。

教學重點讓學生潛心讀書,走進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內容,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并通過揣摩、品味作者對人物語言、行動及外貌描寫等詞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教學措施本單元教學按搜集像片、課文圖片、初步感知------課文具體解讀-----讀練綜合運用的思路來組織教學。

教學時數10—13課時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7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識要求: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

在學習中展開聯想;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重點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一邊朗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理解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具準備:

中國地圖,長城的圖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我們剛剛欣賞了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體會到了大自然的偉大神奇。今天我們又將一起登上長城。那些同學去過長城?

2、 請幾位同學說說長城是什么樣的。(可以用書上的詞語)

3、 出示中國地圖,找出長城的東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長城經過哪些地方?

二、 介紹長城

三、 仔細看圖,從圖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 自學生字,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

五、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讀第一段,你從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師肯定學生發言。這段是作者從遠處看長城,是從整體上看長城像一條長龍,突出了長城的長,請同學一塊讀讀這段。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登長城,站在雄偉的長城上看看長城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請一位同學做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吧!讀讀這段課文。聽的同學從文中找一個詞來概括長城給你的印象。

2、大家說得真好!下面我們邊看圖邊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長城的高大堅固。

小結:本段具體地給我們介紹了長城的結構,從長城的建筑材料,城頂的樣子,城墻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構造和作用,城臺的樣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體說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如同實實在在看到了長城,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站在這樣的長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自己讀課文,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說什么?學生討論后發言。

三、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你對“偉大的奇跡”如何理解?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補充相關內容,加深對“偉大奇跡”的理解。

四、出示相關圖片,把感情融入課文朗讀。

五、喜歡哪一段課文?嘗試背誦。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8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體會使者是怎樣找準事情的關鍵,用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

課時劃分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讀文識字,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自己試著用工具書解決)

2學生自主識字,理解詞語。

3小組內交流識字、解詞情況。

提個醒:哪些生字易寫錯?如:“配”左邊不能寫成“西”。哪些生字易讀錯?如:“蕃”讀“bō”,不讀“fān”;“拴”讀翹舌音。

使命:派人辦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責任。課文里指贊普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到長安求婚。

許配:由家長做主,跟某人訂婚。課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4教師出示生字、詞語檢查認讀情況,大家相互幫助正音。

5同桌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減字。

6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們出了哪三個問題?分別在課文哪些段?

三、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二、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這篇課文講了一位聰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關鍵,善于動腦筋,急中生智,圓滿地解決了三個難題,促成了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緣。通過學習,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多動腦筋,做個聰明的孩子。

三、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四、拓展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愿將公主遠嫁。于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么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地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想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只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里鉆,結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河里,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后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位老婦那里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谷種子、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谷種子、1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后,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離親人和家鄉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她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于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五、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830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洁净实验室工程-成都手术室净化-无尘车间装修-四川华锐净化公司-洁净室专业厂家 | TMT观察网_独特视角观察TMT行业| 智能案卷柜_卷宗柜_钥匙柜_文件流转柜_装备柜_浙江福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注塑机-压铸机-塑料注塑机-卧式注塑机-高速注塑机-单缸注塑机厂家-广东联升精密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三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TC高速自动栏杆机|ETC机柜|激光车辆轮廓测量仪|嵌入式车道控制器 | 全自动在线分板机_铣刀式在线分板机_曲线分板机_PCB分板机-东莞市亿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陕西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监控,安防系统-西安鑫安5A安防工程公司 | 沉降天平_沉降粒度仪_液体比重仪-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 | 水平筛厂家-三轴椭圆水平振动筛-泥沙震动筛设备_山东奥凯诺矿机 包装设计公司,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制作,包装盒定制厂家-汇包装【官方网站】 | 光谱仪_积分球_分布光度计_灯具检测生产厂家_杭州松朗光电【官网】 | 临时厕所租赁_玻璃钢厕所租赁_蹲式|坐式厕所出租-北京慧海通 | 软启动器-上海能曼电气有限公司 真空搅拌机-行星搅拌机-双行星动力混合机-广州市番禺区源创化工设备厂 | 动库网动库商城-体育用品专卖店:羽毛球,乒乓球拍,网球,户外装备,运动鞋,运动包,运动服饰专卖店-正品运动品网上商城动库商城网 - 动库商城 | 耐驰泵阀管件制造-耐驰泵阀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涡轮流量计_LWGY智能气体液体电池供电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多样品组织研磨仪-全自动组织研磨仪-研磨者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非标压力容器_碳钢储罐_不锈钢_搪玻璃反应釜厂家-山东首丰智能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 好杂志网-首页 | 棕刚玉_白刚玉_铝酸钙-锐石新材料 | 电地暖-电采暖-发热膜-石墨烯电热膜品牌加盟-暖季地暖厂家 | 不锈钢复合板|钛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 广州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氮气-二氧化碳-广州市番禺区得力气体经营部 | 翰墨AI智能写作助手官网_人工智能问答在线AI写作免费一键生成 | 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箱|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价格报价-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垃圾清运公司_环卫保洁公司_市政道路保洁公司-华富环境 | VOC检测仪-甲醛检测仪-气体报警器-气体检测仪厂家-深恒安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化的检漏仪_气密性测试仪_流量测试仪_流阻阻力测试仪_呼吸管快速检漏仪_连接器防水测试仪_车载镜头测试仪_奥图自动化科技 | MOOG伺服阀维修,ATOS比例流量阀维修,伺服阀维修-上海纽顿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PU树脂_水性聚氨酯树脂_聚氨酯固化剂_聚氨酯树脂厂家_宝景化工 | 气动机械手-搬运机械手-气动助力机械手-山东精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药品仓库用除湿机-变电站用防爆空调-油漆房用防爆空调-杭州特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三效蒸发器_多效蒸发器价格_四效三效蒸发器厂家-青岛康景辉 | 山东包装,山东印刷厂,济南印刷厂-济南富丽彩印刷有限公司 | 金属管浮子流量计_金属转子流量计厂家-淮安润中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拖鞋定制厂家-品牌拖鞋代加工厂-振扬实业中国高端拖鞋大型制造商 | 深圳昂为官网-气体分析仪,沼气分析仪,动态配气仪,气体传感器厂家 | 上海诺狮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传动滚筒,改向滚筒-淄博建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烘干设备-热泵烘干机_广东雄贵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