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六面體細節也隨六面體產生變化;表現六面體細節,體現六面體的立體感。
過程與方法:觀察六面體細節,辨別對錯,嘗試畫出六面體的特征;用六面體的組合繪畫創作出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系生活物品學習六面體,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的情趣。學生在繪畫中感受表現生活物體的樂趣。
教學重點:
繪畫六面體的細節
教學難點:
表現六面體細節的立體感
作業要求:
基礎層面:能畫出六面體物體的細節,表現獨有的特征。
拓展層面:能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教學準備:
學具:勾線筆、涂色工具
教具:勾線筆、涂色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回憶
1、復習上一課的六面體立體感表現。
2、學生上黑板畫出六面體
3、尋找教室中的六面體
生:講臺、電視機、飲水機的底座、粉筆盒、黑板擦……
4、回憶生活中的六面體
生:微波爐、電冰箱、櫥柜、大樓、電話機、大巴士……
二、嘗試與交流
1、播放課件:把六面體添加細節,變成紫藤架。
2、學生嘗試添加成自己喜歡的物體,表現物體特征。
3、反饋。
師:有些學生畫出的物體怎么這么別扭?總覺得哪里不對。
4、交流成功與不成功的經驗。
三、指導與繪畫
1、出示兩幅六面體物體的作業圖,師:為什么同一個六面體后畫出來的效果不一樣?請學生辨別對錯。
2、學生觀察,從兩幅畫中挑選正確的細節添加圖。
3、教師指導:添加細節時要注意,角度產生了變化,細節也產生了變化。
4、范畫:如何添加細節。
5、學生練習。
6、鼓勵學生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四、展示與評論
1、展示作品。
2、自評:
自己作品中哪個地方表現得不足。
3、互評:
發現哪些作品中六面體細節表現得很好。
4、教師評講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的
1、了解船的發展史及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意義。
2、通過不同的船只造型,了解船的一般結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黑板上畫出大海,今天啊老師要領大家去大海遠航!
二、新授
1、老師準備了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誰能用這幾個圖形拼出一艘船來?
2、其實遠洋船的種類有很多,下面老師就領大家去見識一下它們!學生認真觀察。
3、看了這么多的遠洋船,你想親自造一艘這樣的船嗎?
4、老師也設計了幾種遠洋船,你們看,有用線描的,有用排水法的這些方法都可以設計遠洋船。
三、作業要求
好了,現在就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設計一艘遠航穿。
四、學生作業、展評
引導學生從設計上,從造型上,評出獎項。
課后總結
讓學生了解船的發展歷史和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的
1、能夠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一個富有特色的存錢罐。
2、在構思和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
教學過程
一、激趣
讓學生將自己的存錢罐拿到課堂上,引發存錢罐的話題:
1、存錢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點?
2、存錢罐的取放是怎樣設計的?
3、你帶來的存錢罐適合什么樣的人使用?
使學生認識到設計師將造型與實際應用巧妙地結合,使他們感受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方便我們的使用。
二、探討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師示范作品:
1、這些作品用了怎樣的材料?
2、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適合用來制作存錢罐?
3、它適合給誰使用?
分析討論的話題逐漸轉到:
如何將自己的設想轉化成實際的物品呈現出來?
三、操作
進行必要的技法指導,如:怎樣在紙盒上開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問題。
四、實踐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層次指導。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問題:
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回答予以積極正確的指導。
課后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有關存錢罐的發展歷史、民俗和文學作品來增強本課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精選篇4
課題:
變廢為寶
領域:
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在此基礎上搜集各種廢舊材料。
2、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廢舊材料加工成各種物品。
3、通過制作,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評價建議
1、是否在課前仔細觀察了物體的顏色,外形收集了相關廢舊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組合和創造,制作立體造型。
3、能否體會到變廢為寶和保護環境的樂趣。
4、能否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術教學在如何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運用各種材料開發新的教學內容的研究。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動一:
1、啟發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并能對各種物體的外形,顏色等特征進行簡單的描述。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如舊掛歷,易拉罐,吸管等。
活動二:
引導學生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更仔細地觀察各種物體,根據其外形,顏色等,討論用那些廢舊材料可以將它表現出來,并使其具有立體感。
可適當分析幾種物體的立體造型,示范幾種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撐等,教師還可通過半立體的圓等較特殊的立體造型,讓學生領會多種立體造型表現法。
活動三:
“奇思妙想階段”,啟發深長在現有事物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打破物體的原有形態,充分發揮身邊廢舊材料的作用,進行組合或創造,制作一伯立體的工藝品。
“情感升華階段”,引導學生懂得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制作出立體的工藝品來美化身邊的環境,是一個一舉兩得的環保好方法。
收拾與整理:
作業完成后,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來整潔。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重點難點: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1、同學們,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嗎?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會創作出更多的奇跡。
請同學欣賞課件:《大人國與小人國》
2、提出問題:
(1)你們認為格列佛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2)你們想知道格列佛曾經有過哪些奇遇嗎?
(3)格列佛認為戰爭不是好事。為了阻止小人國與鄰國之間的戰爭,他用繩子將鄰國的戰船扎在一起,不讓他們航行。
(4)漸漸地,小人國的人們和格列佛成為了好朋友,有些人還敢在格列佛的頭發里玩捉迷藏的游戲呢。
二、新授階段
1、觀察、思考、感受:
a:出示幾組大與小比較的課件:讓學生說說你會有什么感覺。
b:出示課件:有一個男孩還有一個女孩。想一想怎樣將其中的女孩變成巨人?互相說一說,巨人的哪些動態適合用橫構圖表現?哪些動態適合用豎構圖表現?
三、發展階段
1、出示課件:假如你是一個巨人,遇到以下情況怎么幫助小朋友解決?
(以小組合作方式討論)
(1)朋友們到一個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會遇到哪些困難?險境?假如你是巨人,你會怎么幫助他們?
(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節日里,你會為小朋友們做哪些事情呢?
(3)假如你是一個巨人,你還有哪些辦法能使我們的地球變得和平、安寧、清潔和美麗呢?
(請把你的想法與同學共享,看看誰的想法新奇、有趣。)
(4)欣賞同齡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現方法,體驗在《大人國與小人國》里的。
2、課堂練習:
通過以上的欣賞與了解,如何結合自己想象與感受,把你編的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畫成一幅畫,畫完后講給同學聽。
3、小結:
4、展示、評價、延伸:
各組選出有特色的作品貼到黑板上,互相欣賞、互相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感受,教師及時評價,給予肯定。
四、課后拓展
課后根據自己的喜愛用泥塑等形式來表現這一主題,把小的東西放大或把大的東西縮小。
板書設計:
大人國與小人國
對比
相互比較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重點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3、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
4、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二、發展階段
1、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
3、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出來。
三、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四、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說各幅作品設計巧妙的地方。
六、課后拓展
在萬花筒中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海鷗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板書設計
萬花筒
對稱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后產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重點難點:
1、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個間色
2、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出來的。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對水彩顏色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
1、師:同學們。你們用過水彩嗎?誰能說說水彩顏料有什作用?
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回答
2、師:水彩不但能幫我們畫畫,還能幫我們和更多的顏色交朋友呢!
二、發展階段
1、認識三原色:
a.出示定義。
問:在這么多顏色當申,怎么樣的顏色稱為原色?哪幾種顏色是原色?請大家先記住這么一句話: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合成的顏色叫原色。(師貼出定義)。
b.觀看電腦課件。
師:哪幾種顏色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合成?下面大家來看一組畫面。聽聽顏色自己的聲音。(師擊鍵,播放設計制作好的電腦課件,一段擬人卡通畫面)。師:看了動畫鏡頭,知道幾種什么色在說話?
(讓學生回答,說出紅、黃、藍。)
師:這三種色都說了句什么?(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
c.得出定義:我們知道,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的顏色是原色,紅、黃、藍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那么,紅、黃、藍就是原色。因為是三種顏色,所以我們稱它們為三原色。
2、認識三間色,做實驗:通過實驗,使大家認識三間色。
師演示:為了證實三原色相加是否產生了橙、綠、紫,先從紅、黃兩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滲合,大家看看滲合后變成什么色?(師邊說邊做)。
生:橙色。
讓學生上臺繼續進行黃、藍相加,藍、紅相加,分別變為綠和紫的色水實驗。
師小結:通過色水實驗,我們得出了三個公式。說明了三原色相加會產生新的顏色橙、綠、紫。
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師:通過剛才的講解、實驗。我們發現這三種色里面,不管哪種色,都是由兩種原色相加產生的。根據這點,我們也給間色下定義。
生:(答)
師貼出間色定義(用兩種原色調合成的顏色叫間色)。
3、做游戲: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這個游戲是這樣:黑板上三個公式,每個公式都少了一、兩種顏色。
師把這三個公式上少了的顏色,以"擊鼓傳色"的形式在同學間傳開,鼓聲停止時色塊在誰手中,誰就把手中的色塊放在黑板上三個公式申適當位置。
老師擊鼓,為了公平可讓同學用紅領巾蒙住眼晴。
同學傳色,師生共同做這補色游戲。在玩中學,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三、課堂練習
1、用圓、方、三角形等幾何圖形,自己設計排列組合,形成新圖形,分別用三原色和三間色進行填色練習。
2、作業要求:可自己設計圖形填色。調色時注意水份的掌握,平涂著色。
3、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4、講評作業。
四、課后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做以下練習:繪出七色彩虹,繪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覺,表達心情,天氣,味道……
板書設計:
魔幻的顏色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