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
美術教學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美術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讓學生只去追求科學理論,藝術情感同樣重要,共同提高才是一個全素質的人才。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1】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后關系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象。
2、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后關系。
3、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說說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規律?舉例說明。
二、發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前后關系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后,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前后關系?教師可以為學生的作業指定一個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后自主命題,并選擇一種作業形式(繪畫,拼貼,或兩者結合)。
繪畫之前可以與學生探討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么比較合理?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課后拓展
尋找,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世界名畫,并用簡單的語言加以書面評論。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識。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動中,觀察色彩的變化。
3、訓練學生的調色、用色的能力。美術教案-魔幻的顏色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觀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動中的色彩變化。
2、引導學生進行色彩的調和、搭配。
3、培養學生愛色彩、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組織學生動手實踐。
2、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
3、水粉、水彩的調色技巧。
教學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顏料。
2、調色盤、筆。
3、裝水的杯子。
4、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從生活中入手,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所認識的色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學生中進行交流、探討、加深學生對顏色的印象。為教師講解色彩知識做好準備。
2、從學生的發言、交流中,教師進行補充、歸納講解,并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二、實踐授新
1、老師用透明的杯子,分別裝進調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現場分別進行混合實驗:“紅+蘭=?”“紅+黃=?”“黃+蘭=?”,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色彩有何變化?鼓勵學生發言、交流,加深學生對色彩變化的實踐過程印象。
2、接著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并進行講解——什么是三原色?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調色的色彩變化規律等原色的知識。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3】
一、欣賞導入
1、引導學生欣賞有關的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課件展示)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紋樣、水墨畫等;
(2)心理學上產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美學上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欣賞,讓學生了解黑白圖形應用比較廣泛,它們之間的轉換會產生意想不到視覺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圖形表現出來的美感。)
2、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按照《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嘗試制作人像與杯的黑白正負形。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
(2)練習制作人像與杯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在嘗試過程中體驗黑白對稱圖形組合后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課本中插圖,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幾類?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在討論中學生能夠博采眾長,從作品表現產生的效果將它們進行歸類,進一步體驗到黑白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美感。
3、歸納總結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出示課件):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人像與杯、皇后與衛士、女人與狗等。
(3)重復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復,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設計意圖:通過二次欣賞,讓學生加深理解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認識黑白圖形在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美感。]
三、欣賞評述: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準備用什么方式方法設計一幅什么方法組成的黑與白圖畫?
[設計意圖: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現不同的黑白圖形。]
四、創作表現:
1、用繪畫或剪紙等形式表現黑與白的正負形。
要求:
(1)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2)線條流暢,涂色均勻。
2、學生進行臨摹或創作,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及時處理學生呈現的問題,發現與眾不同的作品。
五、評價小結:
1、作品展示與交流:
(1)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或貼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說說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和喜歡的理由。
(3)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說說自己這幅畫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
(4)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學生成功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課堂小結:
學習后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地方有疑問?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4】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運用泥條盤筑的制作方法并進行陶藝創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玩陶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難點:大膽想象,敢于表現和創造,作品有個性。
教法學法:欣賞導入、技法探究、體驗創新、交流評析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欣賞導入
出示一件范品
提問:這件作品是什么形狀的?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
二、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驟
(一)制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
(二)泥條盤筑的方法。
教師播視頻:泥條盤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三)教師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驟。
1、制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盤筑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筑,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3、裝飾整理作品。
三、創作表現
1、作業要求: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2、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五、評價指導:評議學生作業。
學生欣賞,說說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1、學生欣賞學習泥條的方法。
2、學生欣賞學習泥條盤筑的方法。
3、學生欣賞學習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驟。
嘗試創作,按要求完成作業。
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重疊的方法安排畫面。
2、在表現大家來背太陽的畫面中體會人們互相之間友誼的情感。
活動準備:
范例、紙、筆、牙簽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謎語:有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臉上紅彤彤,照著大地暖融融。(太陽公公)
2、每天清早,太陽第一個起身工作,把陽光撒向大地,給我們的城市帶來光明。傍晚,人們開始上班回家,那太陽到哪里去了呢?
太陽翻過山頭,洗了個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邊。太陽總是不停的工作,從不休息。
二、引發興趣
1、太陽實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商量怎樣讓他工作得輕松點,大樹說:“我來背太陽吧”可是太陽這么大,一棵大樹怎么能背得動呢,于是兩棵、三棵、四棵一起來背太陽。
2、咦,怎么只有一半呢?這棵樹是怎么擠進去呢?(教師順著輪廓描畫,與幼兒共同討論)看見邊就停,看不見當看見跳過去,看見了接下去。
3、這么多樹一起來背太陽可是太陽太重了,還是背不動。第五第六棵樹也來背太陽,這兩棵樹站在哪里?能不能和前面的樹拉起手來呢?
4、這邊還有兩條縫,說不定太陽會叢逢里滑下去,還有更多的樹快來幫忙吧。
5、啊,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終于背起來了。畫上的太陽這么美麗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激發情感
1、大樹背了太陽走了一天,被房子看見了,房子說:“我來背太陽吧。幾幢房子怎么背得動呢?
2、許多房子像大樹一樣手拉手背了太陽走了一天,這個消息傳向四面八方,還會有誰會來爭取背太陽呢?
3、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需要許多朋友一起努力。
4、請你們選一個你喜歡的朋友們,讓他們來背太陽吧。
四、交流分享
1、太陽很感謝你們,是你們的幫助,才讓他能工作得更輕松更快樂。
2、一起來看看,誰把太陽背起來了。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6】
課題:校園里的花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校園里的各種花卉,熟悉自己的生活環境,學會觀察生活。
2、熟悉各種材料的用法和工具使用技巧,會因材使用。
學具準備:各色毛線、布頭、彩紙、扎絲、剪刀、固體膠記號筆等。
課件、范畫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表達
1、小游戲:猜猜畫畫
將校園里的有代表性的花放在講臺前,藏起,讓一位同學仔細觀察,并用語言描述出來顏色形狀氣味,請大家搶答,答對的獎制作的紙花一枝;動手畫出這種花的葉子或者花朵,畫對的也可以得獎。
2、討論與思考(課件展示用花裝飾的校園實景)
一起總結校園里的花怎樣布置的?好在那里?如果重新布置,你覺得怎樣安排合適?(課件展示國慶天安門的花景)
二、分析與制作
校園里有花我們都喜歡,想不想讓我們的教室也漂亮起來呢?我們把校園的花搬到教室行嗎?那怎么辦?
1、用紙畫出來,貼在教室里。
2、制作紙花來裝飾:折疊、折剪用扎絲固定:用毛線扎出花朵配上葉子用扎絲固定等方法。(課件展示各種制作的花的圖片)
3、分析老師做的紙花,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小組討論,并開始制作。
三、展示與評價
將作好的花自由組合,以組為單位用透明膠帶固定在講臺上,教室后的板報欄內,教室的窗戶欄上,讓教室更好看。老師現場提問,怎么做的,為什么這樣布置等問題。
四、收拾與整理
將廢棄物收拾干凈,讓教室更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