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優秀語文教案四年級上冊
教學設計為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效結合提供了現實的結合點,它既有一定的理論色彩,同時又是明確為教學實踐服務的。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菊花》優秀語文教案四年級上冊,供大家參考。
《菊花》優秀語文教案四年級上冊1
一、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抓住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并懂得“愛好出勤奮,勤奮出人才”的道理。
2引導學生自學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從球王貝利的成長經歷中,受到啟迪。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看錄像導入
(播放一段貝利在進行足球比賽的資料片)小球迷們仔細看,誰是有“球王”稱號的貝利?看他那嫻熟的技藝,精湛的腳法,真令人拍手叫絕,你們知道貝利是怎樣成為“一代球王”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名字叫《球王貝利》,看看貝利的成長經歷使你受到什么啟發?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2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輪流讀一個自然段,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寫了貝利的什么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內容的梳理
(送足球→參加訓練→捧回金杯)
(四)默讀課文,思考
1教練為什么送給小貝利一個足球?后來又為什么讓小貝利到他的訓練場去?
2在文章中劃出相關的句子,來說明理由。
(五)結合思考題進行集體交流
1教練送給小貝利一個足球的原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結合課文的內容說):
(1)教練看出貝利對足球有濃厚的興趣;
(2)教練發現他有踢球的天賦;
(3)教練愛護這樣的人才。
2教練為什么讓貝利到他的訓練場上來?(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1)因為教練滿足了自己對足球的熱愛,,貝利送給教練特殊禮物的感恩行為打動了教練。
(2)教練認為他是好苗子,喜歡他的為人,教練被這種真誠感動了。
【此環節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運用因果句式回答問題。】
(六)總結全文
你從“一代球王”貝利的成長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示?(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談看法)
(1)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勤奮苦練,才能取得成功。
(2)愛好+天賦+勤奮=成功
(3)成功需要“伯樂”的發現與幫助,但自己首先應該是“千里馬”。
(4)我們應該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有一顆感恩的心。
(七)作業
1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查找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長故事,從中受到更多的啟迪。
2推薦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中的兩篇
《菊花》優秀語文教案四年級上冊2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日內瓦人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寫方式。
3.認識8個字,會寫10個字。掌握鋼筋、修剪、貴賤、聯合國、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詞。
[教學重點]
1.感受課文中描寫的野草自然生長、人與鳥和諧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內日瓦人民對自然的熱愛。
2.了解課文的結構,學習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人工草坪與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嚴’”的深刻含義。
2.“啄”的聲調是二聲,不是一聲;“餐”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聯”與“連”意思上的區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日內瓦的城市風光圖片(錄像)
2.課件
3.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并學習生字,提出問題。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引入:
1、現在世界上現代化的大城市越來越多,建設得越來越先進,你知道哪些現代化的大城市?
2、看,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內瓦。(圖片或影像)這座城市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介紹日內瓦的課文。
(學生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鞏固字詞,引發思考。學生書寫題目時自然會想到:為什么是“它們”而不是“他們”?“它們”指誰?]
3.齊讀課題。
4.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產生了什么疑問?[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發現、思考、并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借助注音認識生字,記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1)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要求讀準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2)指名讓學生朗讀分段朗讀,檢查字音掌握朗情況。然后學生評議,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3)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2.利用字、詞卡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認讀生字看片同時,結合難點引導學生發現或提出并解決相應注意問題。
(1)“筋”:指什么?結合圖片理解“鋼筋”。了解它是動物、人體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詞?動作與什么有關?所以字中帶有什么偏旁?
(3)容易寫錯的字是哪幾個?在桌上寫兩遍。(啄、餐、)
(4)“聯、連”“濺、賤”如何區分?(組詞)
[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識字、寫字能力,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放手,充分給學生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運用所學過的識字方法學習掌握生字、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學、合作能力。同時,教師有針對性地給與指導的強化,并注意滲透相關的漢字知識。]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思考:課文主要介紹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全面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思考文中的“它們”指的是誰?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味語言、理解詞語、朗讀課文,感受日內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鳥自由生息的狀況,激發學生保護、愛護環境的情感。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下面我們復習一下:
(二)復習生字、詞
1.抽讀生字卡片。
2.重點鞏固易錯字:啄、餐
(三)理解感悟課文
1.引入:
(1)板書知道課文主要介紹的是日內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書課題:回憶課題中“它們”指的是什么?
(3)板書:野草 小鳥
2.指名分別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哪些自然段讓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讓你感受到小鳥在自由生息的?[整體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按不同部分練段成篇的方法。]
3.日內瓦人怎樣讓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課文中有關句子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課件出現學生談到的重點語句,朗讀、理解:
(1)日內日瓦的綠地雖然大多是地毯般美麗的人工草皮和花壇,但也時時可見花花綠綠的野草和野花。
引導感悟:
A:一般的現代化城市對野草會怎樣?
B:雖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時時可見”什么意思?還可以換成“……可見”?結合
(2)在路邊、樹旁、樓房偏僻角落以及城鄉結合處,凡無需特別美化的地方,都生長著野草和野花,它們得到園林工人的定期修剪養護。
引導換詞理解:
A:如果說前面的句子告訴了我們野草“時時可見”,那么,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可以同樣用“……可見”來概括嗎?
(3)日內瓦植物園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長在里圈,人工栽種的草皮低低守護在外圍,兩者錯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
引導感悟:
A:“只有……沒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樣?通常人們會怎樣做?
B:提供資料:人工草皮的價格。野草需要用錢買嗎?
C:引入:野草不僅不需要錢來買,日內日瓦的人們
還非常重視野草的價值,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4)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從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學生默讀后自由發言。
B:教師啟發引導:
[對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品讀詞語、資料運用、朗讀評議等方式來使學生感悟。]
4.日內瓦人怎樣讓小鳥“自由生息”的?
(1)默讀課文第5——6自然段,找出課文中有關句子劃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3)如果你是這里的一只小鳥,你會怎樣對別人介紹日內瓦如何是自己的樂園?
[此部分教學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變成小鳥來感受小鳥在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紹,大家評議。在評議中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景,理解日內瓦人民對小鳥的保護與喜愛。
(5)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5.總結:課文重點講的是幾部分內容?如何連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脈絡,讀書寫作結合,了解課文按不同方面敘述的寫作方式。]
第三課時(略)
一.教學內容:
1.進一步了解課文的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式。
2.學習生字
3.拓展學習。
二.教學步驟:
(一)指名讀課文,回憶:課文用什么方法連段成篇的?
重點出示:日內瓦的鳥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說明什么?對什么而言?
(2)這句話有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二)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餐”的書寫。引導學生觀察筆畫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內瓦的資料展示。
(2)關于環境保護的事例或建議。
[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結合生活實際,收集有關資料,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并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
(四)語言訓練:課后練習三的練習。
(1)出示句子,指名讀。
(2)理解帶點詞的意思。
(3)練習說話。
(4)動筆寫句。
(5)互相檢查、評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