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模板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1
教學要求:
1.正確書寫“搭、父、嘴”等13個生字,會認“父、啦、鸚、鵡、悄”五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重難點: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師:你喜歡小鳥嗎?說一說喜歡哪種鳥?(談感受)
2.師出示“搭船”一詞,問:你搭過誰的車或船?去過哪里?(生講)師:一次,一只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讓我們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課《搭船的鳥》。
二、檢查預習。
學生讀文,糾正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自讀自悟。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派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學生描紅、摹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開火車認讀生詞。
二、精讀讀感悟。
出示閱讀要求:請同學們自己自由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鳥?這只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歡這只鳥嗎?可以用鉛筆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和詞語,把你喜歡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1.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所畫的語句,互相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2.班級內匯報。
三、重點句段指導。
1.你知道這只鳥長什么樣子嗎?(生說后,出示鳥樣子的句子)
板書:嘴——紅色
羽毛——翠綠
翅膀——藍色
得出:外形美麗(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3.“我”發現翠鳥后仔細觀察它可愛的樣子,找到描寫翠鳥樣的句子后反復讀一讀。(生讀)
4.“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
板書:一下子沒一會兒
得出:動作迅速、敏捷。
5.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師指導朗讀。
6.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的老師。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7.小翠鳥居然敢站在船頭,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8.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四、拓展閱讀。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給同桌,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的翠鳥的知識介紹給自己的伙伴。
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2
教學要求:
1.熟讀課文,認讀課文中出現“嗎、討、厭、怒、批、訪”等1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改編或續編故事,編排課本劇,培養學生的理解、想象創造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懂得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學會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對小狗的遭遇產生同情心的同時,要正確認識自己。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請說說你最喜歡的是哪篇,并說明理由。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的名字叫“不會叫的狗”。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第14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標(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劃(邊讀邊劃出生字所在的詞語)
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丟字,難讀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遍。)
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那么投入,我想你們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識,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讀了一遍就知道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詞)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來拼讀下面的生字。
干嗎 討厭 批評 來訪 搞不清 刀叉 壓根兒 差不多
4.同學們讀得真好聽,下面我們男女同學比賽讀,看看誰讀的好。你們讀得很棒,為自己掌聲鼓勵一下。
三、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思考:本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這只狗為什么要學叫?都向誰學了?
四、品評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現幾只小動物?
2.公雞和杜鵑出于什么心理教這只狗叫的?教的時候表現怎么樣?狗學的時候表現怎樣?從文中找關鍵性的詞語與句子。
(小雞-同情、杜鵑-憐憫、狐貍-嘲笑)
3.狐貍為什么嘲笑它?從哪句話中你讀出了這種嘲笑的。
4.面對這種嘲笑小狗有怎樣的反應?(指導讀出傷心的語氣)從動作表現來看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狗呢?(師引導自尊心強并可憐的狗。)
五、探討結局,挖掘內涵。
1.課文設計了三種結局,請速讀并說說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結局,為什么?
2.你希望這只狗有怎樣的結局?請為這只狗續寫個結局。
六、聯想續寫,布置作業。
讀童話需要一顆童心,還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用心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與丑、真與假,這樣真實的生活自然會從你的筆間流出。學完這篇童話相信你也會按捺不住寫作的欲望,請你提起你手中的筆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為此文加上第四個結局,能像作者一樣,在文中有一個關鍵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板書設計:
不會叫的狗
小公雞 同情
小狐貍 嘲笑
杜鵑 憐憫 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認“誘、舔”等11個字。
2.根據文中螞蟻隊長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當時的心理,并練習情感朗讀。
3.明白命令的發布者,本身要有很強的紀律性,能擋住誘惑,以身作則,才能使命令更好地施行。
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文中螞蟻隊長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它當時的心理,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并進行情感朗讀。
難點:發揮想象,演一演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在二年級上冊,我們學習了匈牙利的民間故事《狐貍分奶酪》,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一塊奶酪》(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把它圈出來,遇到難讀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根據上下文來猜猜意思。
2.檢查預習,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
后鼻音:強;鼻音聲母n:惱;多音字:shào稍息(口令);shāo稍微(略微的意思)。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誘、強、稍、豫、跺、執
熟字換偏旁:舔——添惱——腦
4.出示詞語鞏固識字:嘀咕、誘人、淌口水、舔一下、毅力、堅強、紀律、拽著、犯罪、禁令、惱火、稍息、嗅嗅、猶豫、跺腳、合攏、聚集、執行
理解詞語
嘀咕:小聲說,私下里說。猶豫:拿不定主意。
誘人:吸引人。嗅嗅:聞。執行:實施;實行。
三、品讀課文,體會心理
1.默讀課文,說一說,你喜歡這位螞蟻隊長嗎?理由是什么?(從文中找出關于螞蟻隊長動作和語言描寫的句子,劃上橫線,體會螞蟻隊長當時的心理,并在旁邊作批注,寫出你對螞蟻隊長的看法、觀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全班討論交流。(老師點撥、引導、總結)
螞蟻隊長的語言描寫:
a.發布命令(語氣堅定、干脆)
“今天搬運糧食,只許出力,不許偷嘴。誰偷了嘴,罰掃地三天。”
“照樣罰掃地三天。”(“照樣”就是照著螞蟻隊長自己發布的命令來做,顯示出螞蟻隊長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重讀“照樣”,讀出螞蟻隊長以身作則的決心。)
b.出現誘惑(一點兒掉在地上的奶酪渣)
“丟掉,實在太可惜;趁機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
怎么辦呢?(讀出猶豫的語氣)。
“休息一會兒!”(讀出思考的語氣)。
“大家分散開,哪里涼快就到哪里休息。”(讀出較強的命令的語氣)。
“注意啦,全體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轉!齊步—走!”
“立—定!原地休息!”(讀出強烈的命令的語氣)。
c.戰勝誘惑(語氣堅定)
“注意啦,全體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轉!齊步—走!”(讀出戰勝誘惑,下定決心的語氣)。
“這點兒奶酪渣是剛才弄掉的,丟了可惜,你吃掉它。執行命令!”
螞蟻隊長的動作描寫:
a.那塊奶酪實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動,只好叫來七八只小螞蟻當助手。(重讀“太大了”,顯示出奶酪大,重讀“只好”顯示出螞蟻隊長會想辦法,有組織能力。)
b.螞蟻隊長叼著奶酪的一角往前拽著,也許是用力過猛,一下就把那個角拽掉了。(“拽”是拉、拖,牽引的意思。重讀“拽”體顯出螞蟻隊長在用力地運奶酪。)
c.他低下頭,嗅嗅那點兒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從“低下頭”、“嗅嗅”顯示出奶酪很香,螞蟻隊長很想吃。)
d.可是,他猶豫了一會兒,終于一跺腳(“猶豫”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一跺腳”顯示出螞蟻隊長戰勝誘惑,下定決心,不吃奶酪渣。)
4.螞蟻隊長為什么讓年齡最小的螞蟻吃掉奶酪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四、演讀故事,練習鞏固
1.師生合作,分角色表演。
2.課堂練習:讀文中螞蟻隊長的話,讀出祈使句命令的語氣。
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處、稍”。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感受螞蟻隊長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習螞蟻隊長堅守原則的品質和領導才能。
教學重、難點:
1.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感受螞蟻隊長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習螞蟻隊長堅守原則的品質和領導才能。
教學準備:
螞蟻搬食物的視頻,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視頻:畫面中描述的是一個小螞蟻發現了一塊奶酪,這塊奶酪非常大,比螞蟻大20倍,于是小螞蟻召喚同伴過來一起搬奶酪,幾十只螞蟻都過來了,它們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準備運回住所……
2.視頻播放完后,師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
3.學生各抒己見。
4.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螞蟻搬奶酪的童話故事——《一塊奶酪》。學生齊讀課題,師板書。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以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隊長帶領小螞蟻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1—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1—3自然段。說一說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講螞蟻隊長集合好隊伍搬運糧食,并定下規矩,螞蟻們很積極地投入到搬運中。
2.螞蟻隊長集合的時候,定了什么規矩?
(二)學習第4—12自然段。
1.默讀這一部分,回答:在搬運奶酪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意外?
2.當奶酪被拽掉一角后,螞蟻隊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螞蟻們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關的句子。
螞蟻隊長:
①心理變化歷程:心里七上八下——惱火——猶豫——決定
②行為:盯著奶酪渣子——下令休息——讓大家分散開——下令小螞蟻走到草叢中——下令小螞蟻們回來——命令年齡最小的螞蟻吃掉奶酪
小螞蟻:放下奶酪,卻不走開——依舊不動,眼睛望著別處,心卻牽掛著奶酪渣子
3.思考,螞蟻隊長為什么命令年齡最小的螞蟻吃掉奶酪渣?
4.你認為螞蟻隊長這樣的處理方式好嗎?
(三)學習第12自然段。
1.齊讀第12自然段。
2.思考:為什么大家干活勁頭比剛才更足了?
3.你喜歡這位螞蟻隊長嗎?理由是什么?
提示:螞蟻隊長在誘惑面前,能夠堅守原則,并靈活應變,有領導才能,想出方法,讓大家干活的勁頭更足了。
四、深入畫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組合,7—8人為一組練習分角色表演。
提示:練習的時候,注意認真研究文本,注意螞蟻隊長的心理變化過程,演好螞蟻隊長和小螞蟻的神態表情。
2.請兩組同學匯報表演。
3.點評。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說一說吧。
2.回家后把《一塊奶酪》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父母聽。
3.課外搜集有趣的童話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11一塊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惱火——猶豫——決定
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5
教學要求: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二、找“生字伙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三、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么?(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座互相交流后,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四、學習生字。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五、課堂作業。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聽寫本課生字。
二、四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思考:課文中的孫中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劃出相關的詞句。
3.集體交流閱讀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時解決學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重點交流:
a.從“照例”、“流利”、“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b.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側面描寫,更突出了孫中山對待學習的認真、執著的態度)
c.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式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你體會到什么?(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同時,解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意思。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提出來討論交流。
5.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閱讀,注重遷移。
(出示PPT)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同學們,我這里有一些關于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獲。
①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采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里,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恨讀書遲。
⑧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業。
1.遷移練習。
用“不是糊里糊涂、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贊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
2.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三年級語文教育教案模板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